CN118044752A -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4752A
CN118044752A CN202211399448.6A CN202211399448A CN118044752A CN 118044752 A CN118044752 A CN 118044752A CN 202211399448 A CN202211399448 A CN 202211399448A CN 118044752 A CN118044752 A CN 118044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rush
main body
swinging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94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乙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94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4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4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4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该滚刷包括主体和第一刷条,第一刷条包括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第一清洁段包括第一清洁部和第一摆动部,第一清洁部的外端对应主体的一端设置,内端与第一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第二清洁段包括第二清洁部和第二摆动部,第二清洁部的外端对应主体的另一端设置,内端与第二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第一摆动部与第二摆动部在周向上互相间隔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而用于摆动位于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缠绕物。该滚刷通过设置可沿周向摆动的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而逐渐解除缠绕物在第一刷条上的缠绕,实现了防缠绕的效果。

Description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表面清洁设备通过其滚刷腔内的滚刷的旋转而扫刷各种垃圾,然后,滚刷腔内的吸口利用负压将垃圾吸入内部,而实现表面清洁。然而,随着清洁次数和清洁面积的增加,表面清洁设备的滚刷上会缠绕越来越多的毛发,难于清理,影响用户体验;若滚刷的刷条因毛发缠绕而发生变形,还会影响滚刷的清洁能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毛发缠绕滚刷,而避免毛发影响滚刷的清洁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刷,包括主体和多个第一刷条,所述多个第一刷条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主体,每个所述第一刷条包括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
所述第一清洁段包括第一清洁部和第一摆动部,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外端对应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
所述第二清洁段包括第二清洁部和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外端对应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二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
其中,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在周向上互相间隔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而用于摆动位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缠绕物。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之间的周向距离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上是相等设置的,所述周向距离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圆周面上。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平直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每个所述第一刷条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斜直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均经过所述主体的轴向中部。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滚刷还包括多个第二刷条,每个所述第二刷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刷条之间,所述第二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每个所述第二刷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清洁部、连接部以及第四清洁部,所述第三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一清洁部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设置,所述第四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二清洁部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清洁部和所述第四清洁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螺旋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三清洁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四清洁部的螺旋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滚刷还包括多个第二刷条,每个所述第二刷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刷条之间,所述第二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每个所述第二刷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清洁部、连接部以及第四清洁部,所述第三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一清洁部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设置,所述第四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二清洁部设置;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摆动部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摆动部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清洁段和所述第二清洁段的拐角的大小为155°~175°。
可选地,所述的滚刷,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均呈螺旋状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滚刷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滚刷的一端,而用于驱动所述滚刷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滚刷和设备主体,所述滚刷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第一刷条分段设置为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且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上均形成有拐角,滚刷上的毛发会先在拐角处堆积,此时,毛发并没有缠紧第一刷条而可以继续向第一摆动部和/或第二摆动部迁移。由于第一摆动部与第二摆动部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滚刷旋转时,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会沿周向摆动,而逐渐解除毛发在第一摆动部和/或第二摆动部上的缠绕,甚至可以抖落毛发,实现了防缠绕的效果,无需额外清理毛发,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毛发影响滚刷清洁能力的情况。而且,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上的拐角可以增加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堆积在拐角处的毛发勒紧连接处而无法继续迁移,同时也解决了毛发勒紧第一刷条而影响清洁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滚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滚刷的投影视图;
图4为图1中滚刷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条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条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滚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滚刷的投影视图;
图10为图7中滚刷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表面清洁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滚刷;
110-主体;111-圆周面;112-侧向插槽;113-第一插槽段;114-第二插槽段;115-轴体;116-内芯;117-套筒;
120-第一刷条;121-第一清洁段;122-第二清洁段;123-第一清洁部;124-第一摆动部;125-第二清洁部;126-第二摆动部;
130-插接条;132-清洁条;134-第一插接段;136-第二插接段;
140-第二刷条;142-第三清洁部;144-连接部;146-第四清洁部;
200-清洁装置;210-驱动机构;212-电机;214-传动机构;
300-表面清洁设备;310-设备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刷,如图1至图4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滚刷100包括主体110和多个第一刷条120,多个第一刷条120沿周向间隔设于主体110。进一步地,该滚刷100还包括多个插接条130,每个插接条130径向连接一个第一刷条120,而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清洁条132,换言之,每个清洁条132包括径向连接的两部分,即插接条130和第一刷条120。该主体110的圆周面111上对应插接条130开设有多条侧向插槽112。每个插接条130侧向插接于一条侧向插槽112中,并与侧向插槽112紧配合,而将清洁条132固定于主体110上。每个第一刷条120伸出侧向插槽112,而凸出圆周面111设置,其可随主体110旋转而扫刷地面,起到清洁地面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该主体110为刚性的滚轴结构。每个清洁条132为柔弹性的条状结构,其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软胶,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柔弹性的材质;而且,清洁条132为一体成型结构。侧向插槽112在径向剖面上呈T形,但不限于该形状。清洁条132的插接条130相应地呈T形,而可以侧向插接、卡紧在侧向插槽112中。第一刷条120呈叶片状,然而不限于该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部分清洁条132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刷毛条,即其第一刷条120的材质为刷毛,部分清洁条132为胶条,而交替设置刷毛条和胶条。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刷条120包括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第一清洁段121包括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一摆动部124,第一清洁部123的外端对应主体110的一端设置,第一清洁部123的内端与第一摆动部124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α1。第二清洁段122包括第二清洁部125和第二摆动部126,第二清洁部125的外端对应主体11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清洁部125的内端与第二摆动部126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α2。其中,第一摆动部124与第二摆动部126在周向上互相间隔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而用于摆动位于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缠绕物。该缠绕物可以是毛发或者其他丝状物、线状物。
通过将第一刷条120分段设置为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且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上均形成有拐角,滚刷100上的缠绕物会先在拐角处堆积,此时,缠绕物并没有缠紧第一刷条120而可以继续向第一摆动部124和/或第二摆动部126迁移。由于第一摆动部124与第二摆动部126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滚刷100旋转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会沿周向摆动,而逐渐解除缠绕物在第一摆动部124和/或第二摆动部126上的缠绕,甚至可以抖落缠绕物,实现了防缠绕的效果,无需额外清理缠绕物,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缠绕物影响滚刷100清洁能力的情况。而且,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上的拐角可以增加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堆积在拐角处的缠绕物勒紧连接处而无法继续迁移,同时也解决了缠绕物勒紧第一刷条120而影响清洁效率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刷条120断开设置,滚刷100旋转时,避免与地面刚性接触,而降低了接触时产生的噪音,解决了纯胶刷噪音大的问题。
原理上,滚刷100旋转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其第一刷条120伸张,而产生类似直径变大的效果,接触地面或者受到地面干涉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顺着旋转方向摆动/弯折变形,而彼此靠近、收缩;离地后,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恢复弹性形变,而彼此远离、扩张,进而出现了周向摆动的现象,该现象能够逐渐解除、甚至抖落第一摆动部124和/或第二摆动部126上的缠绕物,而防止缠绕物缠绕在滚刷100上,且避免了缠绕物勒紧刷条而影响清洁效率的情况。
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清洁段121的拐角α1和第二清洁段122的拐角α2的大小,但是不会将该拐角α1设置成缠绕物无法迁移至第一摆动部124上的角度,也不会将拐角α2设置成缠绕物无法迁移至第二摆动部126上的角度。至于缠绕物的迁移方向视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的延伸方向而定,当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相向延伸时,缠绕物自主体110的两端向内迁移;当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同向延伸时,缠绕物通常是自主体110的一端向另一端迁移。
进一步地,第一清洁段121的拐角α1的大小为155°~175°,第二清洁段122的拐角α2的大小为155°~175°。在该角度范围内,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一清洁段121的折弯幅度小,有利于缠绕物自主体110的两端向内迁移至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上或者自主体110的一端向另一端迁移而经过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清洁段121的拐角α1和第二清洁段122的拐角α2均为165°,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的周向摆动更佳,而且缠绕物更容易在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上迁移。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洁段121的拐角α1还可以是155°、160°、170°或者175°,第二清洁段122的拐角α2还可以是155°、160°、170°或者175°。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侧向插槽112对应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分段设置为第一插槽段113和第二插槽段114。每个插接条130对应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分段设置为第一插接段134和第二插接段136,第一插接段134径向连接第一清洁段121,第二插槽段114径向连接第二清洁段122。第一插接段134自主体110的一端侧向插入第一插槽段113中,而使第一清洁段121伸出第一插槽段113。第一清洁段121的形状和延伸方向受限于第一插槽段113的形状和延伸方向,即第一插槽段113定义了第一清洁段121的形状和延伸方向。第二插接段136自主体110的另一端侧向插入第二插槽段114,而使第二清洁段122伸出第二插槽段114。第二清洁段122的形状和延伸方向受限于第二插槽段114的形状和延伸方向,即第二插槽段114定义了第二清洁段122的形状和延伸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之间的周向距离d1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如轴向位置p1、轴向位置p2)上是相等设置的,该周向距离d1形成于主体110的圆周面111上,即该周向距离d1是一段圆弧线的长度。换言之,无论是在形状还是在延伸方向上,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都是相对设置的,两者在轴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摆动效果好,其解除缠绕的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之间的周向距离d1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如轴向位置p1、轴向位置p2)上可以不等设置。
进一步地,该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平行设置,即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可进一步提高两者在轴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摆动效果,且有利于缠绕物在第一摆动部124和/或第二摆动部126上迁移。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波浪线、曲线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而非平行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均呈螺旋状设置,且两者的螺旋方向(延伸方向)相向(相交),而使第一刷条120整体上呈现出如图3所示的倒梯形或者燕尾形。由于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均呈螺旋状设置,增加第一刷条120的整体圆度,提高了小颗粒垃圾的清洁效果,而且有利于将缠绕物从主体110的两端导向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可均呈斜直状设置,且两者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相向(相交)。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螺旋状”是指延伸方向与轴向倾斜相交、且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螺旋线状。“斜直状”是指延伸方向与轴向倾斜相交、且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直线状。下述的“平直状”是指延伸方向与轴向平行、且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直线状。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平直状设置,即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的延伸方向与轴向平行,此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轴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摆动幅度最大,可以容易地松开同时位于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上的缠绕物,其防缠绕效果最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清洁段121的拐角α1为第一清洁部123的中心线与第一摆动部124的中心线的夹角,第一清洁部123的中心线可以是其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线,第一摆动部124的中心线可以是其在主体110上投影形成的平直线。相应地,第二清洁段122的拐角α2为第二清洁部125的中心线与第二摆动部126的中心线的夹角,第二清洁部125的中心线可以是其在主体110上投影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线,第二摆动部126的中心线可以是其在主体110上投影形成的平直线。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均经过主体110的轴向中部,即经过与轴线垂直的中心线L,可朝主体110的轴向中部汇聚缠绕物,而对应表面清洁设备的滚刷腔内的吸口设置,配合吸口的吸力作用,可以使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上的缠绕物更加容易脱离,防缠绕效果更好,实现了缠绕物的自动清理,无需用户手动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可以设置在主体110的其他位置上,同样可以实现周向摆动,且滚刷腔内的吸口的吸力同样可以作用于缠绕物上。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之间的周向距离d1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如轴向位置p1、轴向位置p2)上是不等设置的,第一摆动部124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斜直状设置;第一摆动部124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斜直状设置,所述第二摆动部126在所述主体110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或者,当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的延伸方向相向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斜直状设置,且延伸方向相向(相交)。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条的原理图,本实施方式滚刷100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滚刷100存在如下区别:
本实施方式滚刷100的第一刷条120的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的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均呈螺旋状设置、且螺旋方向相同,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平直状,而使第一刷条120整体上呈螺旋状。缠绕物会从滚刷100的一端向另一端迁移,其经过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至于本实施方式滚刷100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滚刷100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内容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刷条的原理图,本实施方式滚刷100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滚刷100存在如下区别:
本实施方式滚刷100的第一刷条120在所述主体110上的投影呈倾斜设置,即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斜直状。缠绕物会从滚刷100的一端向另一端迁移,其经过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时,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同样可以周向摆动,而实现防缠绕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均呈螺旋状、且螺旋方向相同,而使第一刷条120整体上呈螺旋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洁部123和第二清洁部125可均呈斜直状,而非螺旋状;第一清洁部123呈螺旋状,第二清洁部125呈斜直状;或者,第一清洁部123呈斜直状,第二清洁部125呈螺旋状。
至于本实施方式滚刷100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滚刷100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内容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滚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滚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7中滚刷的投影视图,图10示出了图7中滚刷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滚刷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滚刷100存在如下区别:
本实施方式滚刷100的主体110包括轴体115、套设在轴体115上的内芯116以及套设在内芯116上的套筒117,其中,第一刷条120直接设置在套筒117的圆周面111上。该轴体115为刚性结构,该内芯116为柔性材质,具体可以为但不限于聚氨酯(PU)。
本实施方式中,该滚刷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刷条140,每个第二刷条14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刷条120之间,且直接设置在套筒117的圆周面111上。套筒117、第一刷条120以及第二刷条14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软胶,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柔弹性的材质。而且,套筒117、第一刷条120以及第二刷条140一体成型而成。该第二刷条140呈叶片状,然而不限于该形状。
结合图1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刷条140在径向上伸出主体110的圆周面111的长度l1小于第一刷条120在径向上伸出主体110的圆周面111的长度l2。由于第二刷条140的径向长度较短,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而能够将较大污物卷入,防止大颗粒垃圾的漏扫,以提高大颗粒垃圾的清洁能力,弥补了长度较长的第一刷条120因断开而无法承受较大颗粒污物的缺陷。而且,第二刷条140可以避免接触地面,其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有利于降低滚刷100工作的噪音。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刷条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清洁部142、连接部144以及第四清洁部146,第三清洁部142对应第一清洁部123设置,连接部144对应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设置,第四清洁部146对应第二清洁部125设置。其中,第三清洁部142和第四清洁部14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均呈螺旋状设置,增加了第二刷条140的整体圆度,而方便卷入较大颗粒的污物。连接部144在主体110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即平行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在主体110上的投影。
进一步地,第三清洁部142的螺旋方向与第四清洁部146的螺旋方向相交,而使第二刷条140整体上呈现出如图9所示的倒梯形或者燕尾形,清扫时垃圾会朝第二刷条140的中间移动,方便被吸口吸入,而提高了清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刷条140可以呈V形,即每个第二刷条140包括连接的两部分,一部分对应第一清洁部123设置,另一部分对应第二清洁部125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刷条140与第一刷条120是相互配合的,为了提高清洁效果,第二刷条140的形状和延伸方向都是对应第一刷条120的形状和延伸方向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摆动部124与第二摆动部126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d1小于第一摆动部124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d2,且小于第二摆动部126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d3。如图10所示,从圆心角的角度看,第一摆动部124与第二摆动部126之间形成的圆心角θ1小于第一摆动部124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圆心角θ2,且小于第二摆动部126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圆心角θ3。
由于第一摆动部124和第二摆动部126之间的周向距离d1较小,即第一清洁段121和第二清洁段122之间的距离较小,第一刷条120接触地面时,可使滚刷腔内的吸口处能够形成较大的压差,因而,能够清洁细微的污物,从而提高了软质地面的清洁能力;由于摆动部与连接部144之间周向距离d2、d3较大,即邻近的第一刷条120与第二刷条140之间的距离较大,而能够包容更大颗粒的污物,将其卷至吸口而被吸入。滚刷100旋转时,第一刷条120、第二刷条140分别与滚刷腔内的吸口交替配合,当较长的第一刷条120触地时,滚刷腔内的吸力会大一些;当较短的第二刷条140经过(不触地)时,滚刷腔内的吸力会小一些,而实现吸力大小交替的效果,确保大颗粒垃圾与小颗粒垃圾的清洁适用性,增强了软质地面的清洁能力,提高了清洁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摆动部124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d2等于第二摆动部126与邻近的连接部144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d3。显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者可以不等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如图1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清洁装置200包括驱动机构210和滚刷100,驱动机构210连接滚刷100的一端,而用于驱动滚刷100旋转。该滚刷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1,由于本实施例清洁装置2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由于该清洁装置200为模块化结构,可应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模块化设计,而提高表面清洁设备的组装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机构210包括电机212和传动机构214,电机212的转轴与传动机构214连接,传动机构214与滚刷100的一端轴向连接,电机212转动时,将扭矩传输至传动机构214,并经传动机构214传输至滚刷100,而驱动滚刷100的旋转。该传动机构214可以是齿轮传动机构或者带轮传动机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表面清洁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310和滚刷100,滚刷100设于设备主体310。该滚刷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1,由于本实施例表面清洁设备3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该表面清洁设备300为清洁机器人,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或者非模块化设计。当采用模块化设计时,滚刷100、驱动机构210及其他结构可组合成独立的模块,而作为表面清洁设备300的清洁装置200,如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表面清洁设备300还可以是手持式清洁设备或者其他具有滚刷的清洁设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滚刷,包括主体和多个第一刷条,所述多个第一刷条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主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刷条包括第一清洁段和第二清洁段;
所述第一清洁段包括第一清洁部和第一摆动部,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外端对应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
所述第二清洁段包括第二清洁部和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外端对应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二摆动部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拐角;
其中,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在周向上互相间隔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而用于摆动位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缠绕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之间的周向距离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上是相等设置的,所述周向距离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圆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平直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刷条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斜直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均经过所述主体的轴向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摆动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呈平直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刷条,每个所述第二刷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刷条之间,所述第二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刷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清洁部、连接部以及第四清洁部,所述第三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一清洁部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设置,所述第四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二清洁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清洁部和所述第四清洁部在所述主体上的投影均呈螺旋状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清洁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四清洁部的螺旋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第二刷条,每个所述第二刷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刷条之间,所述第二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条在径向上伸出所述主体的圆周面的长度;
每个所述第二刷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清洁部、连接部以及第四清洁部,所述第三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一清洁部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设置,所述第四清洁部对应所述第二清洁部设置;
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摆动部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摆动部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周向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段和所述第二清洁段的拐角的大小为155°~175°。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均呈螺旋状设置。
14.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滚刷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滚刷的一端,而用于驱动所述滚刷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为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
15.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包括滚刷和设备主体,所述滚刷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为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刷。
CN202211399448.6A 2022-11-09 2022-11-09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Pending CN118044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9448.6A CN118044752A (zh) 2022-11-09 2022-11-09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9448.6A CN118044752A (zh) 2022-11-09 2022-11-09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4752A true CN118044752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9448.6A Pending CN118044752A (zh) 2022-11-09 2022-11-09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47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362030B2 (en) Agitator for a surface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a surface treatmen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0494062A (zh) 具有清除器和去除毛发的搅拌器
JP5726607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の回転ブラ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込具
CN111683575B (zh) 表面清洁装置
JP2016158779A (ja) 回転ブラシ
CN118044752A (zh) 滚刷、清洁装置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KR102155002B1 (ko) 로봇청소기
JP4115382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RU2540383C2 (ru) Всасывающая насадка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и пылесос с такой насадкой
WO2004052703A1 (en) Washing brush for automatic motor vehicle washing systems
CN210095615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吸尘机
US4159555A (en) Soil-releasing roller for wet or dry carpet-cleaning apparatus
JP5716164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の回転ブラ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込具
CN1517052A (zh) 电动吸尘器
CN212307742U (zh) 清洁滚刷和清洁机器人
KR100352613B1 (ko) 청소기용 브러시 홀더
CN220966685U (zh) 滚刷、清洁组件及除螨仪
KR100480142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흡입헤드
CN114340460B (zh) 真空清洁器
KR200150963Y1 (ko) 덕트청소용 로봇청소기의 회전브러시
JP2009095395A (ja) 路面清掃用ブラシ及び路面清掃車
JP2003210366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8304729U (zh) 滚刷和清洁机器人
JP3528815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WO2024113719A1 (zh) 气旋撑胀防毛发缠绕滚刷体、地刷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