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5994A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5994A
CN118015994A CN202410323075.7A CN202410323075A CN118015994A CN 118015994 A CN118015994 A CN 118015994A CN 202410323075 A CN202410323075 A CN 202410323075A CN 118015994 A CN118015994 A CN 118015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light
pow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23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利朋
米磊
盖翠丽
李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230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5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5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该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和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模块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第一电源线和发光元件的第一极;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其中,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时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解决了2T1C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问题,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以及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但目前的OLED显示产品的显示性能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解决了使用2T1C电路方案能够提高分辨率,但是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包括:
数据写入模块,数据写入模块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
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第一电源线和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
其中,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时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在一帧时间内的工作过程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复位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第二电源线传输第二电源信号,其中,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小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逐行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用于驱动模块根据数据信号生成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其中,此时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优选地,第二电源信号为正电压;
优选地,第二电源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源线上传输的第三电源信号。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同一条数据线连接的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行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同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多个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
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线,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优选地,第一晶体管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数据线连接数据信号端,数据信号端分时提供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
和/或,第二电源线连接电源信号端,电源信号端分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数据线通过第一选通电路连接复位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复位信号端用于提供复位信号,数据信号端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第一选通电路用于分时将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
和/或,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二选通电路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和第二电源信号端,第一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第二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
优选地,第一选通电路和/或第二选通电路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选通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第二晶体管连接于复位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之间,第三晶体管连接于数据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之间;
和/或,第二选通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第四晶体管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第五晶体管连接于第二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
优选地,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
在复位阶段,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数据写入阶段,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控制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第一电源信号,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优选地,控制多条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复位阶段,控制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以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优选地,控制同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复位阶段,控制多个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以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该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和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模块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第一电源线和发光元件的第一极;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其中,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时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改善了2T1C的残影问题,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通过将第二电源信号写入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解决了2T1C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问题,利用两条可变电压线,即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可以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和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通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选通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时发光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时发光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逐行发光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逐行发光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像素电路;11-数据写入模块;12-驱动模块;20-发光元件;30-第一选通电路;40-第二选通电路;
Vini-复位信号;Vdata-数据信号;Scan-第一扫描信号线;VDD-第三电源信号;VSS0-第一电源信号;VSSH-第二电源信号;EM1-第一控制信号;EM2-第二控制信号;EM3-第三控制信号;EM4-第四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申请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申请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在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理解,本申请首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在极限压缩TFT和走线空间的情况下,使用现有7T1C电路方案,由于器件和走线较多,分辨率依旧很低。
因此一些现有技术使用2T1C的电路方案,由于2T1C相较于7T1C电路结构简单,器件和走线较少,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
但是,现有的2T1C电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无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复位功能,使得低灰阶时容易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2)无驱动晶体管Tdrive的栅极复位功能,高低灰阶对TFT应力造成特性差异,存在残影;
3)开关晶体管STFT漏电造成亮度变化大,容易闪烁。
因此使用现有的2T1C电路方案虽然能够提高分辨率,但是存在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改善了2T1C的残影问题,通过将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的第二电源信号写入发光元件的阴极,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解决了2T1C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问题,利用两条可变电压线,即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可以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和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同时数据写入模块的开关管使用的是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可以减小漏电,解决了使用2T1C电路方案能够提高分辨率,但是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20,像素电路10包括:
数据写入模块11,数据写入模块11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
驱动模块12,驱动模块12连接数据写入模块11、第一电源线和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
发光元件20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
其中,数据写入模块11用于分时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Vini和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驱动模块12的控制端,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VSS0和第二电源信号VSSH传输至发光元件20的第二极。
其中,数据线属于可变电压信号线,即数据线上传输的电压信号可以改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线上可以传输复位信号Vini或数据信号Vdata,例如,在复位阶段,数据线上可以传输复位信号Vini至驱动模块12的控制端,以实现对驱动模块12的控制端的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线上可以传输数据信号Vdata至驱动模块12的控制端,以实现图像数据的写入。
第二电源线也属于可变电压信号线,即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的电压信号可以改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线上可以传输低电平的第一电源信号VSS0或高电平的第二电源信号VSSH,也就是说,VSS为交流信号,例如,在复位阶段,第二电源线上可以传输高电平的第二电源信号VSSH,以实现对发光元件的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第二电源线上可以传输高电平的第二电源信号VSSH,以保证数据写入时发光元件处于关断状态;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上可以传输低电平的第一电源信号VSS0,以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具体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ixel,每个像素单元Pixel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20。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10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模块11和驱动模块12,数据写入模块11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模块12连接数据写入模块11、第一电源线和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发光元件20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其中,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时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改善2T1C的残影问题,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通过将第二电源信号写入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解决了2T1C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问题,利用两条可变电压线,即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可以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和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在一帧时间内的工作过程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复位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写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第二电源线传输第二电源信号,其中,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小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逐行写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写入发光元件的第二极,用于驱动模块根据数据信号生成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其中,此时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优选地,第二电源信号为正电压;
优选地,第二电源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源线上传输的第三电源信号。
其中,像素电路在一帧时间内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依次执行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具体地,在复位阶段,数据写入模块11导通,可以将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Vini写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复位,改善2T1C的残影问题,并且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SSH,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第二电源信号VSSH的电压差值小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例如,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为0.7V,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第二电源信号VSSH的电压差值<0.7V,发光元件不导通。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11导通,可以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Vdata逐行写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VSS0写入发光元件的阴极,且发光元件的阳极与第一电源信号VSS0的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用于驱动模块根据数据信号生成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电源信号VSSH为正电压,即VSSH>0V。
在另一个示例中,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发光元件的阴极一般连接VSS信号,因此现有技术通常使用Vref复位电压施加到发光元件的阳极,使得发光元件的阳极电压≤阴极电压,从而清除上一帧数据,实现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发光元件阴极连接的VSS为交流信号,且发光元件的阳极电压为直流正电压VDD,因此为了清除上一帧数据,实现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可以使得VSSH≥VDD>0V,即发光元件的阴极电压≥阳极电压,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清除上一帧的残留数据,解决了传统的2T1C电路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同一条数据线连接的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同时写入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同时写入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其中,多个发光元件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指的是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的VSS0/VSSH为全局信号,例如第二电源线为面电极,全屏使用同一个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VSS为全局信号,发光元件能够同时发光,且复位信号Vini也为全局信号,即写入多个驱动模块控制端的复位电压Vini可以为同一个直流电压,所以可以同时复位。但是每个发光元件的数据信号Vdata不一样,所以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信号Vdata还是需要逐行写。
具体地,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元件可以同时进入“复位、逐行数据写入、同时发光”阶段:在复位阶段,多条数据线连接的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可以同时导通,可以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同时写入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实现驱动模块控制端的同时复位,同时复位阶段还可以将VSSH全局信号写入OLED阴极,使得OLED阴极电压VSSH>阳极电压VDD>0,实现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同时复位,节省了复位时间;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VSS0同时写入多个发光元件的阴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对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和发光元件的阳极进行复位,消除了上一帧的数据残留,改善了显示不均和残影的问题,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行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同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多个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其中,同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同一个第二电源线,指的是第二电源线可以为多条,每行均有一条第二电源线,换句话说,每行共用一个VSS0/VSSH信号,全屏不使用同一个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时,例如一帧时间为10ms,显示屏有几千行,由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所有行都不发光,从第一行开始数据写入到所有行写完需要5~6ms,发光时间短,人眼显示就会出现闪烁现象,同时,考虑到发光元件的亮度与发光时间和驱动电流呈正相关关系,发光时间短则亮度不够,为了显示相同的亮度,则需要增大驱动电流,即需要输入较大的数据信号Vdata,但是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增大,会加速OLED的老化,影响显示效果和显示面板的寿命。因此,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将VSS0/VSSH面电极改为线电极,每行共用一个VSS0/VSSH信号,全屏使用不同的VSS0/VSSH信号,使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变为逐行发光,相较于同时发光的方案,可以延长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不需要较大的数据信号Vdata,可以降低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减小OLED的老化程度,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还可以避免闪烁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显示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逐行发光指的是所有行依次发光,因此不能同时复位。同时复位指的是所有行不发光,想要延长发光时间,可以逐行进行“复位、写入、发光”。
具体地,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元件可以逐行进行“复位、数据写入、发光”阶段:第N行进入“复位、数据写入、发光”阶段,在复位阶段,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导通,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Vini传输至第N行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Vdata写入第N行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在发光阶段,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第N行发光元件的阴极,第N行发光元件发光。接下来,第N+1行进入“复位、数据写入、发光”阶段,以此类推。相较于同时发光的方案,延长了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改善了人眼观看时的闪烁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显示效果,同时不需要较大的数据信号Vdata,可以降低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减小OLED的老化程度,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
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
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线,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优选地,第一晶体管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具体地,如图2所示,数据写入模块11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Tdrive,驱动晶体管Tdrive的栅极G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驱动晶体管Tdrive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线,第一电源线可以被配置第三电源信号VDD,驱动晶体管Tdrive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晶体管T1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GZO NTFT,可以减小漏电,保持驱动晶体管Tdrive的栅极电位,改善闪烁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像素电路10还包括存储模块13:
存储模块13连接驱动模块和第一电源线。
具体地,如图3所示,存储模块13可以包括电容Cst,电容Cst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模块的栅极,电容Cst的第二极连接第一电源线,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数据电压信号,在发光阶段根据数据信号生成驱动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连接数据信号端,数据信号端分时提供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
和/或,第二电源线连接电源信号端,电源信号端分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其中,数据信号端,可以分时提供复位信号Vini和数据信号Vdata。
电源信号端,可以分时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SS0和第二电源信号VSSH。
具体地,数据线可以连接数据信号端,以用于接收数据信号端分时提供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第二电源线可以连接电源信号端,以用于接收电源信号端分时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信号端分时提供的复位信号Vini和数据信号Vdata可以由IC芯片提供,电源信号端分时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VSS0和第二电源信号VSSH也可以由IC芯片提供,减少了布线,提高了分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
数据线通过第一选通电路连接复位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复位信号端用于提供复位信号,数据信号端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第一选通电路用于分时将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
和/或,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二选通电路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和第二电源信号端,第一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第二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选通电路和/或第二选通电路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其中,复位信号端可以用于提供复位信号;数据信号端可以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第一选通电路30可以用于分时将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
第一电源信号端可以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SS0,可以第二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SSH。
具体地,数据线可以通过第一选通电路30连接复位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和/或,第二电源线可以通过第二选通电路40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和第二电源信号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20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一选通电路30和/或第二选通电路40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提高了显示屏的分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
第一选通电路30包括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2连接于复位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之间,第三晶体管T3连接于数据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之间;
和/或,第二选通电路40包括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第四晶体管T4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第五晶体管T5连接于第二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
优选地,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选通电路30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2可以连接复位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被配置第一控制信号EM1,第三晶体管T3可以连接数据信号端和数据写入模块,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被配置第二控制信号EM2;和/或,第二选通电路40可以包括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第四晶体管T4可以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被配置第三控制信号EM3,第五晶体管T5可以连接第二电源信号端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第四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被配置第四控制信号EM4,通过在非显示区增加选通电路可以使显示区的2T1C基础电路无需新增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显示区的高分辨率和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T5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用于驱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依次执行的复位阶段S210、数据写入阶段S220和发光阶段S230。
在复位阶段S210,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数据写入阶段S220,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S230,控制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第一电源信号,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优选地,如图8-a和图8-b所示,控制多条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复位阶段S210,控制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以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发光阶段S230,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优选地,如图9-a和图9-b所示,控制同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复位阶段S210,控制多个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以用于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发光阶段S230,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具体地,如图7所示,像素电路在一帧时间内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复位阶段S210、数据写入阶段S220和发光阶段S230。在复位阶段S210,可以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Vini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可以在2T1C的基础上未新增器件和走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改善了2T1C的残影问题,还可以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VSSH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复位,解决了2T1C在低灰阶时的显示不均问题;然后在数据写入阶段S220,可以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接着在发光阶段S230,可以控制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第一电源信号VSS0,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利用两条可变电压线,即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可以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和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消除了上一帧的数据残留,改善了显示不均和残影的问题,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具体地,图8-a、图8-b分别为“同时发光”方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和驱动时序图,电路图可以参见图1至图6任一电路图。在复位阶段S210,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_1、Scan_2、Scan_3,...,Scan_n同时置高,可以控制显示面板上的多个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然后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Vini可以同时传输至多个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实现驱动模块的栅极同时复位,还可以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VSSH传输至发光元件的阴极,实现发光元件的同时复位,接着在数据写入阶段S220,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_1、Scan_2、Scan_3,...,Scan_n逐行置高,控制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逐行写入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接下来在发光阶段S230,控制多条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消除了上一帧的数据残留,改善了显示不均和残影的问题,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晶体管T1可以为P型晶体管,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图9-a、图9-b分别为“逐行发光”方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和第n行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电路图可以参见图1至图6任一电路图。第一行像素电路:在复位阶段S210,通过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_1置高控制第一行的数据写入模块导通,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Vini可以传输至第一行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还可以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VSSH传输至第一行的发光元件的阴极,实现第一行的驱动模块的栅极复位和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然后在数据写入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_1置高,控制第一行的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Vdata写入第一行的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接着在发光阶段S230,控制第一行的发光元件连接的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VSS0传输至第一行的发光元件的阴极,第一行的发光元件发光,以此类推,可以控制第二行、第三行...的发光元件逐行发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消除了上一帧的数据残留,改善了显示不均和残影的问题,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优化了显示效果,VSS不使用全屏信号,改为逐行提供,屏体外围使用EM电路控制VSS信号跳变,Vdata信号变化在一行时间内进行,可以实现逐行发光,发光时间更长,延长了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改善了人眼观看时的闪烁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显示效果,同时不需要较大的数据信号Vdata,可以降低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减小OLED的老化程度,延长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时序图9-b中,在进入复位阶段之前,VSS可以提前跳变到高电平,可以防止误差,并且具有插黑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参看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可穿戴设备、相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屏、电视机以及车载显示终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该显示面板,因此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具有上述显示面板的全部有益效果。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数据写入模块,所述数据写入模块连接数据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第一电源线和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源线;
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时将所述数据线上传输的复位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源线用于分时将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在一帧时间内的工作过程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源线传输第二电源信号,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小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导通,用于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数据信号逐行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用于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所述数据信号生成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其中,此时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点亮电压阈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信号为正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源线上传输的第三电源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同一条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多个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用于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复位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行所述像素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同一行的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
在复位阶段,多个所述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逐行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所述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连接数据信号端,所述数据信号端分时提供所述复位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
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电源信号端,所述电源信号端分时提供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通过第一选通电路连接复位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所述复位信号端用于提供所述复位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端用于提供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选通电路用于分时将所述复位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线;
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二选通电路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和第二电源信号端,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选通电路和/或第二选通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选通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于所述复位信号端和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连接于所述数据信号端和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选通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
9.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在复位阶段,控制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数据线上的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利用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在数据写入阶段,控制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导通,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发光阶段,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线上传输第一电源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优选地,控制多条所述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所述复位阶段,控制多个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同时导通,以用于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复位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所述发光阶段,利用所述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同时传输至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优选地,控制同一行的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源线上的信号相同;
在所述复位阶段,控制多个所述数据写入模块逐行导通,以用于将所述数据线上的所述复位信号逐行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在所述发光阶段,利用所述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逐行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所述发光元件逐行发光。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410323075.7A 2024-03-20 2024-03-20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015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3075.7A CN118015994A (zh) 2024-03-20 2024-03-20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3075.7A CN118015994A (zh) 2024-03-20 2024-03-20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5994A true CN118015994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23075.7A Pending CN118015994A (zh) 2024-03-20 2024-03-20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159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2694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11341257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09433B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和像素驱动方法
CN106652908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299230B (zh)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9493794B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967896B (zh) 像素补偿电路
CN112992070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09517B (zh) 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12233621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354314A (zh)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3421514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86056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289269A (zh)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3593481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466252B (zh) 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11243515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CN1103228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数字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999401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US2006008252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724640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42035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90261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5547236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46238A (zh)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