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9592A -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09592A
CN118009592A CN202410417422.2A CN202410417422A CN118009592A CN 118009592 A CN118009592 A CN 118009592A CN 202410417422 A CN202410417422 A CN 202410417422A CN 118009592 A CN118009592 A CN 118009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eat exchanger
outlet
oil separator
oil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174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起彪
丁瑞
牛二帅
陆文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4104174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095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09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9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其中,该回油装置应用于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该回油装置包括:第一油分离器,其第一入口连通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连通第一压缩机的回油口;回油换热器,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该热端的连通第一油分离器,该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该冷端的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该冷端的出口连通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第二油分离器,分别连通第一油分离器和第一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第二油分离器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通过本发明,能够降低冷媒与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提高润滑油的粘度,进而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系统(例如复叠式制冷系统),如果其循环流路较长,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一、所使用的润滑油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升高,润滑油流至毛细管等低温处粘度增大可能会造成冷媒流动不畅或油堵,会导致制冷性能下降或丧失;二、由于蒸发器流路长,会有部分润滑油残留在蒸发器中而不能及时回到压缩机,这样会影响蒸发器换热效率以及长期会造成压缩机缺油而损坏压缩机。目前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冷凝器对压缩机出口冷媒进行预冷,然后通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但此方法预冷温度最低只能达到环境温度,此时润滑油粘度依然较低,油分离的效率较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凝器对压缩机出口冷媒进行预冷后通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时,由于温度较高,导致润滑油粘度较低,油分离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凝器对压缩机出口冷媒进行预冷后通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时,由于温度较高,导致润滑油粘度较低,油分离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其中,该应用于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回油装置包括:
第一油分离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油口;
回油换热器,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
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其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包括:
第一滤网,设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入口的管路的末端;
浮球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液位控制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包括:
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的管路的末端;
挡板,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下方,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漏油孔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的位置对应,且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
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罩设在所述回油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装置包括:
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出口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所述U形管的开口向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上述回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二压缩机,其排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入口;
所述第三换热器,其出口连通第二膨胀阀的入口;
所述第二膨胀阀,其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回油控制方法,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回油装置包括:第一油分离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油口;回油换热器,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其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
根据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包括:
判断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
如果否,则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回油控制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油分离器之后增设回油换热器,利用制冷系统中的第二换热器(即蒸发器)排出的低温冷媒与第一油分离器排出的冷媒与润滑油混合物进行换热,降低了冷媒与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提高了润滑油的粘度,以便于分离;利用第二油分离器进行二次回油,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油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回油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换热器,但这些换热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换热器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换热器,类似地,第二换热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换热器。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现有的制冷系统(例如复叠式制冷系统),如果其循环流路较长,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一、所使用的润滑油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升高,润滑油流至毛细管等低温处粘度增大可能会造成冷媒流动不畅或油堵,会导致制冷性能下降或丧失;二、由于蒸发器流路长,会有部分润滑油残留在蒸发器中而不能及时回到压缩机,这样会影响蒸发器换热效率以及长期会造成压缩机缺油而损坏压缩机。目前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冷凝器对压缩机出口冷媒进行预冷,然后通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但此方法预冷温度最低只能达到环境温度,此时润滑油粘度依然较低,油分离的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油装置5,应用于制冷系统,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膨胀阀3和第二换热器4,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口、回油装置5、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入口、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出口、第一膨胀阀3和第二换热器4依次联通,构成第一循环回路,冷媒由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后排出,流经第一换热器2,在第一换热器2中冷凝散热,然后经过第一膨胀阀3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器4,在第二换热器4中蒸发吸热,然后回到第一压缩机1的吸气口。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可为复叠式制冷系统,因此还包括:第二压缩机6,其排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7的入口;第三换热器7,其出口连通第二膨胀阀8的入口;第二膨胀阀8,其出口连通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中,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与热端进行换热,第二压缩机6、第三换热器7、第二膨胀阀8构成第二循环回路。冷媒由第二压缩机6的排气口排出,在第三换热器7中冷凝散热后,进入第二膨胀阀8,经过第二膨胀阀8节流后,进入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由于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因此,该段管路中的冷媒与上述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2进行换热。上述第一循环回路为低温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为高温循环回路。
为了实现对第三换热器7排出的冷媒进行干燥,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9,设置在第三换热器7与第二膨胀阀8之间。
回油装置5设置在上述制冷系统中,如图1所示,所述回油装置5包括:第一油分离器51,其第一入口通过第一进气管a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回油管e连通第一压缩机1的回油口;回油换热器52,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回油换热器52热端的入口通过第一出气管b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二出口,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通过第一出气管b连通第二油分离器53的入口,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4的出口,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出口连通第一压缩机1的吸气口;还包括第二油分离器53,其第一出口通过第二回油管d连通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二入口;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出气管c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入口,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一膨胀阀3;所述第二油分离器53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以使第二油分离器53分离出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油分离器51。
本实施例的回油装置5,在第一油分离器51之后增设回油换热器52利用制冷系统中的第二换热器4(即蒸发器)排出的低温冷媒与第一油分离器51排出的冷媒与润滑油混合物进行换热,降低了该混合物的温度,提高了润滑油的粘度,以便于分离;利用第二油分离器53进行二次回油,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中的冷端和热端为相对的概念,释放热的一端为热端,吸收热的一端为冷端。
为了降低进入第二换热器4的冷媒的温度,如上文中提及的图1中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4的出口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入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四换热器10的冷端,第一膨胀阀3的入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出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四换热器10的热端,通过第四换热器的冷端与热端之间的换热,使进入第二换热器4的冷媒的温度降低。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油装置的结构图,为了实现在第一油分离器51中的润滑油的液位到达一定高度后,输送回第一压缩机1,第一油分离器51可以浮球式油分离器,如图2所示,第一油分离器51包括:第一滤网51a,设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一入口的管路的末端,当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打在第一滤网51a上时,润滑油会在滤网上凝结成油珠,然后滴落到第一油分离器51的底部;浮球开关51b,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即上述第一回油管路e)上,用于根据第一油分离器51的液位控制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开启或者关闭,在第一油分离器51的润滑油的液位达到预设高度后,控制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开启,将润滑油输送回第一压缩机1。
为了实现油气分离,避免润滑油低落进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的第二出气管c,如图2所示,第二油分离器53包括:第二滤网53a,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53的入口的管路的末端,当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打在第二滤网53a上时,润滑油会在滤网上凝结成油珠,然后滴落到第二油分离器53的底部;挡板53b,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下方,挡板53b上设置有漏油孔53b1和遮挡部53b2,所述遮挡部与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二出口的位置对应,用于盖住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二出口连通的第二出气管c,避免油滴滴落进第二出气管c,从避免润滑油再次进入冷媒循环回路,遮挡部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二出口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气态冷媒通过。
如图2所示,上述回油装置5包括:控制阀54,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回油效果较差时回油和避免气态冷媒回到第一油分离器51中,可以根据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具体地,在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在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小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原因是: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温度较高时,表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温度高,降温效果差,热端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温度较高,那么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较高,油分离效果差,还可能导致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51,导致回路中的冷媒量减少,所以此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防止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51,由于此时润滑油粘度较低,不会发生油堵;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温度较低时,表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温度低,降温效果好,热端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温度较低,那么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较低,润滑油粘度较高,油分离效果好,分离出的油量大,此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使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回到第一油分离器51,避免大量的润滑油积聚在第二油分离器53。
上述控制阀54可以为电磁阀,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通过控制上述电磁阀的开闭实现。
为了避免回油换热器52或者第二油分离器53与外界环境换热,导致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油分离效果,上述回油装置5还包括:保温壳体55,保温壳体55罩设在回油换热器52和第二油分离器53的外部。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回油装置的结构图,除了采用电磁阀,上述控制阀54还可以为单向阀,如图3所示,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53的第一出口,出口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51的第二入口,上述U形管的开口向上。由于重力作用,U形管的底部能够存储一些液润滑油,这样能够避免气态的冷媒通过,只允许润滑油通过。
本实施例的回油装置5,在第一油分离器51后增设的回油换热器52和第二油分离器53。第一油分离器51和第二油分离器53之间通过第二回油管d连接,用于第二油分离器53向第一油分离器51回油,第二回油管d设置一电磁阀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油分离器51采用传统的浮球式油分离器,当容器中油量高于设定液位时浮球带动回油口动作开启回油。第二油分离器53采用滤网式油分离器,出气口的上方设置一挡板53b防止滤出的润滑油直接滴落进出气口。第二油分离器53设置位置高于第一油分离器51,利用重力回油。同时,为保证第二油分离器53的分离效果,本发明增加的回油换热器52和第二油分离器53均布置在保温壳体55内。除此之外,回油换热器52与第二油分离器53之间设置一温度传感器,对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进行监控,基于该温度值对电磁阀进行控制。
利用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在回油换热器52处降低冷媒温度以增大润滑油粘度,从而使其更容易从冷媒中分离,降温后使冷媒通过第二油分离器53,分离并回收润滑油。使用本方法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冷媒温度远低于环温,从而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回油量。另外,回油换热器52的温度会随着制冷系统的第二换热器(即蒸发器)中的冷媒温度而变化,制冷系统的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温度较高时,回油换热器52冷端的温度高,降温效果差,回油换热器52热端的出口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温度较高,即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混合物的温度较高;冷媒循环系统的温度降低时,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温度降低,换热效果好,回油换热器52热端的出口的冷媒温度降低,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混合物的温度低。
因此,当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T1>预设温度T0时,表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温度较高,流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物的温度较高,此时润滑油粘度较低,不会形成油堵,并且此时由于进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混合物的温度较高,润滑油分离效果较差,分离油量较少,为避免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51,关闭电磁阀,使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当回油换热器52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T1≤预设温度T0时,表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温度较低,流入第二油分离器53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物的温度较低,此时润滑油粘度较高,第二油分离器53分离效果好,分离油量增大,此时打开电磁阀,使第二油分离器53向第一油分离器51回油,避免大量的润滑油积聚在第二油分离器53。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减少了系统中的润滑油,可保证冷媒流动状态,增大制冷量;2、减少了系统中的润滑油,可防止油堵;3、通过二次分离和回收,可保证压缩机润滑油量,保护压缩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如上文提及的图1中所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膨胀阀3和第二换热器4,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口、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入口、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出口、第一膨胀阀3和第二换热器4依次联通,构成第一循环回路,冷媒由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后排出,流经第一换热器2,在第一换热器2中冷凝散热,然后经过第一膨胀阀3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器4,在第二换热器4中蒸发吸热,然后回到第一压缩机1的吸气口。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可为复叠式制冷系统,因此还包括:第二压缩机6,其排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7的入口;所述第三换热器7,其出口连通第二膨胀阀8的入口;所述第二膨胀阀8,其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所述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中,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与热端进行换热,第二压缩机6、第三换热器7、第二膨胀阀8构成第二循环回路。冷媒由第二压缩机6的排气口排出,在第三换热器7中冷凝散热后,进入第二膨胀阀8,经过第二膨胀阀8节流后,进入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由于第二膨胀阀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6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的冷端,因此,该段管路中的冷媒与上述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2进行换热。上述第一循环回路为低温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为高温循环回路。
为了降低进入第二换热器4的冷媒的温度,上述制冷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4的出口与回油换热器52的冷端的入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四换热器10的冷端,第一膨胀阀3的入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热端的出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第四换热器10的热端,通过第四换热器的冷端与热端之间的换热,使进入第二换热器4的冷媒的温度降低。
为了实现对第三换热器7排出的冷媒进行干燥,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9,设置在第三换热器7与第二膨胀阀8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油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回油装置,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
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能够反映出第二油分离的进口端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进而反映出该混合物的粘度,从而判断当前油分离效果。
S102,根据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
根据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判断当前油分离效果效果后,可以相应确定是否打开电磁阀,控制第二油分离器向第一油分离器回油。
本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根据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能够实现根据回油效果的好坏控制第二油分离器向第一油分离器回油,避免回油效果较差时回油,同时防止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还能避免油分离效果好时,大量的润滑油积聚在第二油分离器。
具体地,根据所述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包括:判断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T1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T0;如果是,则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如果否,则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
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温度较高时,表明回油换热器的冷端温度高,降温效果差,热端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温度较高,那么进入第二油分离器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较高,润滑油粘度低,油分离效果差,还可能导致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导致制冷系统中的冷媒量减少,所以此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防止冷媒窜入第一油分离器,由于此时润滑油粘度较低,不会发生油堵;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温度较低时,表明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温度低,降温效果好,热端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温度较低,那么进入第二油分离器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的温度较低,润滑油粘度较高,油分离效果好,分离出的油量大,此时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使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回到第一油分离器,避免大量的润滑油积聚在第二油分离器。
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该控制阀可以为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控制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回油控制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回油装置,应用于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包括:
第一油分离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油口;
回油换热器,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
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其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包括:
第一滤网,设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入口的管路的末端;
浮球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液位控制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的回油管路开启或者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包括:
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的管路的末端;
挡板,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下方,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漏油孔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的位置对应,且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
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罩设在所述回油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包括:
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出口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所述U形管的开口向上。
8.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油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二压缩机,其排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入口;
所述第三换热器,其出口连通第二膨胀阀的入口;
所述第二膨胀阀,其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
10.一种回油控制方法,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回油装置包括:第一油分离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回油口;回油换热器,其中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的入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回油换热器的冷端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其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其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的入口;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
根据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的通断,包括:
判断所述回油换热器的热端的出口处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导通;
如果否,则控制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油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之间的管路关断。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
CN202410417422.2A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80095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7422.2A CN118009592A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7422.2A CN118009592A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9592A true CN118009592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5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17422.2A Pending CN118009592A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09592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8539A (zh) * 1973-06-20 1975-04-30
JPS6298170A (ja) * 1985-10-23 1987-05-07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油分離器
JPH05322323A (ja) * 1992-05-18 1993-12-07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DE29614989U1 (de) * 1996-04-10 1996-10-31 Chief Havc Engineering Co., Ltd., Kaohsiung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Kältemitteln
EP0924478A2 (en) * 1997-12-15 1999-06-23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integrated oil cooling heat exchanger
CN102301189A (zh) * 2009-01-27 2011-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及冷冻机油的返油方法
CN104197593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卧式精馏型油分离器
CN104197563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制冷装置
CN110530079A (zh) * 2019-09-16 2019-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油冷却功能的油分离器及冷水机组
CN111059806A (zh) * 2019-09-16 2020-04-24 江苏奥利维尔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油分离功能的空调主机、空调系统及油分离方法
CN214039042U (zh) * 2021-01-05 2021-08-24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喷液冷却的油温控制系统
CN114427769A (zh) * 2021-12-09 2022-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温控制机构、制冷系统、空调、油温控制方法
CN117553441A (zh) * 2023-11-07 2024-02-1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8539A (zh) * 1973-06-20 1975-04-30
JPS6298170A (ja) * 1985-10-23 1987-05-07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油分離器
JPH05322323A (ja) * 1992-05-18 1993-12-07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DE29614989U1 (de) * 1996-04-10 1996-10-31 Chief Havc Engineering Co., Ltd., Kaohsiung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Kältemitteln
EP0924478A2 (en) * 1997-12-15 1999-06-23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integrated oil cooling heat exchanger
CN102301189A (zh) * 2009-01-27 2011-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及冷冻机油的返油方法
CN104197593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卧式精馏型油分离器
CN104197563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制冷装置
CN110530079A (zh) * 2019-09-16 2019-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油冷却功能的油分离器及冷水机组
CN111059806A (zh) * 2019-09-16 2020-04-24 江苏奥利维尔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油分离功能的空调主机、空调系统及油分离方法
WO2021051698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及冷水机组
CN214039042U (zh) * 2021-01-05 2021-08-24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喷液冷却的油温控制系统
CN114427769A (zh) * 2021-12-09 2022-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温控制机构、制冷系统、空调、油温控制方法
CN117553441A (zh) * 2023-11-07 2024-02-1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99707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H11304293A (ja) 冷媒凝縮器
CN204438360U (zh) 一种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
CN110762642B (zh) 室外换热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47336B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80491A (zh) 全工况高效蒸发冷螺杆并联热虹吸满液式中低温冷水机组
CN101135502A (zh) 冷冻循环机构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冰箱
US6341492B1 (en) Oil return from chiller evaporator
EP3851764A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flooded low side heat exchangers
CN118009592A (zh) 一种回油装置、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CN214892080U (zh) 双冷源冷库制冷系统
CN208907690U (zh) 一种氨制冷系统
CN209978429U (zh) 一种能够控制润滑油温度的热泵空调机组
JP2003194427A (ja) 冷却装置
CN111928506A (zh) 一种降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486635A (zh) 一种低温储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8955219U (zh)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JP6478833B2 (ja) 冷却装置
CN219511052U (zh) 一种制冷设备旁通回油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9346835U (zh) 一种制冷设备静置回油系统及制冷设备
JP6559471B2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TW201546410A (zh) 冷熱多功熱泵設備
CN218033808U (zh) 自复叠制冷系统
CN218120256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8544670U (zh) 一种蒸发温度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