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5219U -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5219U
CN218955219U CN202222768102.0U CN202222768102U CN218955219U CN 218955219 U CN218955219 U CN 218955219U CN 202222768102 U CN202222768102 U CN 202222768102U CN 218955219 U CN218955219 U CN 218955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ndensing unit
compressor
evaporato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81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荣森
谢斌斌
卫广穹
李冠铖
姚书荣
姚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27681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5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5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5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机组及空调器,所述冷凝机组包括压缩机、连接到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气分管路,所述气分管路可对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液态制冷剂传输给所述蒸发器,气态制冷剂保留在所述冷凝器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取部分冷凝的压缩机排气,可保证压缩机排气中大部分的热量用于蒸发器化霜,且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能在蒸发器中充分换热。同时经过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较气态制冷剂更低,可以避免过多热量进入库房,能保证库房内的温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Description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一种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对于应用于冷库制冷的冷风机,由于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制冷运行,往往容易出现结霜的现象,因此常常需要对冷风机进行化霜。目前常规的化霜方式有电热化霜、热气融霜、逆向除霜等方式。但以上化霜方式都存在能量浪费较大、库温波动大的缺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冷凝机组及空调器,能确保制冷剂能够充分换热,避免化霜时引起库温产生较大波动,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化霜方式存在能量浪费、库温波动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冷凝机组,包括压缩机、连接到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气分管路,所述气分管路可对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液态制冷剂传输给所述蒸发器,气态制冷剂保留在所述冷凝器中。
进一步,所述气分管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中部。
进一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还依次设有干燥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供液截止阀,所述气分管路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
进一步,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的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C口与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离,并向所述压缩机输出气态制冷剂。
进一步,所述气分管路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直接连接的第二气液分离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连接的化霜电磁阀,所述化霜电磁阀在检测到化霜信号或低压信号时开启。
进一步,当检测到所述化霜信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全开;
当检测到所述低压信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按照制冷逻辑运行。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之间的吸气过滤器和吸气截止阀,所述吸气过滤器可双向导通。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采用翅片式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凝机组,所述冷凝机组为上述冷凝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取部分冷凝的压缩机排气,可保证压缩机排气中大部分的热量用于蒸发器化霜,且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能在蒸发器中充分换热。同时经过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较气态制冷剂更低,可以避免过多热量进入库房,能保证库房内的温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在不进行化霜时,气分管路也具有压力调节的作用,在冷凝压力较低时,可打开化霜电磁阀,对冷凝器进行旁通,减小压缩机排气的冷凝面积从而使机组阀前压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避免高低压频繁波动对于制冷系统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应用于冷库制冷的冷风机,由于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制冷运行,往往容易出现结霜的现象,因此常常需要对冷风机进行化霜。目前常规的化霜方式有电热化霜、热气融霜、逆向除霜等方式。但以上化霜方式都存在能量浪费较大、库温波动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思路在于,通过对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液态制冷剂传输给蒸发器,气态制冷剂保留在冷凝器中,保证压缩机排气中大部分的热量用于蒸发器化霜。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凝机组,包括压缩机、连接到压缩机输出端的冷凝器、以及与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
这里,冷凝器在制冷过程中起着输出热能并使制冷剂得以冷凝的作用,在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将其工作过程中吸收的全部热量,包括从蒸发器和压缩机中以及在管道中吸收的热量通过周围介质(水或者空气)带走,从而输出液态制冷剂(根据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分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器是依靠液态制冷剂的蒸发来吸收被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功能是吸收热量,为保证蒸发过程能温度持久的进行,必须不断用压缩机将蒸发的气体抽走,以保证蒸发压力。
本实用新型中,在冷凝器处还连接有一气分管路,该气分管路用于对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将其分离为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通过气分管路传输到蒸发器中,气态制冷剂重新回到冷凝器中,由于液态制冷剂具有更大的换热系数,因此能在蒸发器中充分换热。同时液态制冷剂的温度相较于液态制冷剂更低,能够避免过多的热量进入库房,避免库房内的温度出现较大波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气分管路连接在冷凝器的中部,冷凝器的中间位置相较于冷凝器的出口位置制冷剂的温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化霜效率。
请参见图1,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还依次设有干燥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供液截止阀,其中,气分管路一端连接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过滤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
这里,第一过滤器为设置在干燥过滤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的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为设置在电子膨胀阀与供液截止阀之间的过滤器。
在冷循环中必须预防水分和污物(油污、铁屑、铜屑)等进入,水分的来源主要是新添加的制冷剂和润滑油所含的微量水分,或由于检修系统时空气进入而带来的水分。
如果系统中的水分未排除干净,当制冷剂通过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时,因压力及温度的下降有时水分会凝固成冰,使通道阻塞,影响制冷装置的正常运作。因此,在冷凝机组中必须要安装干燥过滤器。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制冷剂为传统的R22或R12制冷剂,其主要用于携带热量,并在状态变化时实现吸热和放热。
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设置在电子膨胀阀两侧,用于对系统中的水分进行再次过滤,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干燥过滤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一热力膨胀阀,其既能作为制冷系统中的流量调节阀,又可以作为制冷系统中的节流阀,其具有一包扎在蒸发器出口处的感温包。主要作用是使液态制冷剂在流经电子膨胀阀时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再进入到增发器重,在蒸发器内吸热,从而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
气分管路连接在第一过滤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能使得电子膨胀阀参与到对气分管路的控制中,能对冷凝机组的化霜换热进行调节。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连接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的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的D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C口与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
其四通换向阀的各开口的开启状态可以调节,当其E口开启时,能够接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并通过S口传输到压缩机中;
当D口开启时,能够接收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并通过C口传输到冷凝器中。
通过四通换向阀的调节,能够维持整个回路的运行,其整个循环过程为:
气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输出给压缩机,压缩机用于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升压,并输出给冷凝器,冷凝器对该部分其他冷媒散热,转换为液态冷媒,并重新传输给蒸发器,形成循环。
请参见图1,在四通换向阀的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还设有第一气液分离器(图中气分1),其用于将蒸发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将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离,并向压缩机输出气态制冷剂。
压缩机用于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加压,在加压过程中如果有液态制冷剂进入,容易对压缩机造成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的输入口前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器,用于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进一步的,气分管路包括与冷凝器直接连接的第二气液分离器(图1中气分2),以及与第二气液分离器连接的化霜电磁阀,其化霜电磁阀在检测到化霜信号或者低压信号时开启。
其中,电子膨胀阀能够搭配化霜电磁阀进行控制,以提高化霜制冷效果,当检测到化霜信号时,电子膨胀阀全开;
当检测到低压信号时,电子膨胀阀按照制冷逻辑运行。
请参见图1,在四通换向阀的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之间还连接有吸气过滤器和吸气截止阀,其吸气过滤器采用双向导通的过滤器。
为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翅片式冷凝器,增大冷凝器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当机组接收到化霜信号后,气分管路上的化霜电磁阀打开,经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经气分管路流入蒸发器内,经过换热将冷风机翅片上的霜融化。当化霜信号消失时,化霜电磁阀关闭,机组维持正常的制冷。
机组在制冷过程中,当机组高压压力低于一定水平时,化霜电磁阀打开,通过减小冷凝面积达到维持机组高压的目的,确保膨胀阀前压力稳定,可保证系统在低温工况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冷凝压力较低时,可打开化霜电磁阀,对冷凝器进行旁通,减小压缩机排气的冷凝面积,从而使机组阀前压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避免高低压频繁波动对于制冷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冷凝机组,其冷凝机组为上述冷凝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取部分冷凝的压缩机排气,可保证压缩机排气中大部分的热量用于蒸发器化霜,且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能在蒸发器中充分换热。同时经过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较气态制冷剂更低,可以避免过多热量进入库房,能保证库房内的温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在不进行化霜时,气分管路也具有压力调节的作用,在冷凝压力较低时,可打开化霜电磁阀,对冷凝器进行旁通,减小压缩机排气的冷凝面积从而使机组阀前压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避免高低压频繁波动对于制冷系统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冷凝机组,包括压缩机、连接到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冷凝器、以及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气分管路,所述气分管路可对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液态制冷剂传输给所述蒸发器,气态制冷剂保留在所述冷凝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分管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还依次设有干燥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供液截止阀,所述气分管路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的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C口与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离,并向所述压缩机输出气态制冷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分管路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直接连接的第二气液分离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连接的化霜电磁阀,所述化霜电磁阀在检测到化霜信号或低压信号时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所述化霜信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全开;
当检测到所述低压信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按照制冷逻辑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口与蒸发器的输出端之间的吸气过滤器和吸气截止阀,所述吸气过滤器可双向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采用翅片式冷凝器。
10.空调器,包括冷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机组。
CN202222768102.0U 2022-10-20 2022-10-20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955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8102.0U CN218955219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8102.0U CN218955219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5219U true CN218955219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8102.0U Active CN218955219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5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1377B (zh) 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799347B2 (ja) 給湯、冷温水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0381768C (zh) 一种提高空调制冷量降低功率的方法及空调装置
CN111707017A (zh) 一种低温强热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3363717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10801680U (zh) 冷暖两用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5412599U (zh) 一种制冷系统
JP2009293899A (ja) 冷凍装置
CN106705494A (zh) 一种具有防止风侧换热器结冰功能的空气源热泵节能系统
CN113654132A (zh) 热泵机组
CN218955219U (zh) 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CN207600009U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13587469B (zh) 一种温控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温控系统
CN212619487U (zh) 一种提高宽温区应用的制冷系统过冷度装置
CN109260913A (zh) 一种带热回收型冷冻式干燥机
CN111895689A (zh) 一种提高宽温区应用的制冷系统过冷度装置
CN113405269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20926A (zh) 一种可单级运行复叠式冷热水热泵系统
CN219014671U (zh) 一种具有防霜功能的冷凝器流路结构
CN212253218U (zh) 一种低温强热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13063237A (zh) 一种超宽环温空气源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219914A (zh) 一种冷风机热氟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
KR102060689B1 (ko) 응축효율이 향상된 다중에너지 절약형 냉동·냉장 장치
CN219421405U (zh) 一种复合蒸发冷却的联合供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