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9526A -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09526A
CN118009526A CN202410315136.5A CN202410315136A CN118009526A CN 118009526 A CN118009526 A CN 118009526A CN 202410315136 A CN202410315136 A CN 202410315136A CN 118009526 A CN118009526 A CN 118009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emperature control
air
air outle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5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
余三奇
徐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51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09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09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9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所述温控机组包括静压风腔体和换热腔体。所述静压风腔体包括第一腔体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两端邻接连通的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所述换热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邻接。所述第一腔体部内安装有风机组件,所述第一腔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换热腔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所述换热腔体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腔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具有维护方便、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等优点。

Description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温控系统是指一种用于控制环境条件的电器设备,它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环境或设备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一些环境控制领域,对于一些特定受体的环境控制要求,为保证受体的环境控制效果,安装温控系统时往往需要尽量贴近受体设置,由于温控系统与受体之间的安装空间有限,往往会导致温控系统的维护相对困难。同时,现有技术中温控系统的电器件、管路器件及换热器的排布设计不合理,导致温控系统的整体体积偏大,不合理的布局设计还会造成温控系统维护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以在保证温控效率的同时,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温控机组体积偏大及维护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机组,包括静压风腔体和换热腔体;
所述静压风腔体包括第一腔体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两端邻接连通的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所述换热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邻接;
所述第一腔体部内安装有风机组件,所述第一腔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换热腔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所述换热腔体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腔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压风腔体呈凹字型,所述第一腔体部为凹字型底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分别为凹字型的两侧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机组还包括电器腔体和管路腔体,所述电器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邻接,所述管路腔体与所述换热腔体邻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部连通的第三进风口,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口风;所述第三进风口靠近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且所述电器腔体内的电器件至少部分位于由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的通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机组还包括覆盖所述静压风腔体和换热腔体的第一可拆卸维护板、覆盖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二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三可拆卸维护板、以及覆盖所述管路腔体的第四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五可拆卸维护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腔体内还设有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依次设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被设置为均匀排布在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之间侧壁上的若干进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一风机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部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组靠近所述第三腔体部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组和所述第二风机组分别包括沿进风方向叠加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温控机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出风均流机组,所述出风均流机组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均流机组与所述温控机组水平并排排布设置。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通过将风机组件集中安装在第一腔体部内,且换热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邻接;如此,风机启动时,通过第一腔体部、及分别与第一腔体部两端邻接连通的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将外部气流分别送入第四腔体部内,换热腔体与静压风腔可采用水平并排排布设置,如此,减少了温控机组的竖直厚度的占用空间,机组设置紧凑,同时使得两者可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维护面,方便后期维护;另外,换热腔体与第一腔体部、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均设有进风口,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了换热腔体的进风量,从而保证了温控机组的温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系统包括上述的温控机组,因此也同样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了顶部的第三可拆卸维护板)。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了顶部的第三可拆卸维护板)。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1、电器腔体;11、电器件;12、第二侧壁;13、第三进风口;14、第二出口风;15、第一侧壁;16、第二可拆卸维护板;
2、静压风腔体;21、第一腔体部;211、第一风机组;212、第二风机组;213、离心风机;22、第二腔体部;23、第三腔体部;
3、管路腔体;31、管路器件;32、第四可拆卸维护板;
4、换热腔体;41、进风腔体;411、进风孔;412、换热器;42、出风腔体;421、第一加热器;422、第二加热器;423、第一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包括连接设置的静压风腔体2和换热腔体4。
本实施例的静压风腔体2包括第一腔体部21、及分别与第一腔体部21两端邻接连通的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换热腔体4分别与第一腔体部21、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邻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腔体部21内安装有风机组件,第一腔体部21上设置有与风机组件对应的第一进风口(未示出);换热腔体4内设有换热器412;换热器412将换热腔体4分隔为进风腔体41和出风腔体42,进风腔体41与第一腔体部21、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出风腔体42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23。
本实施例的静压风腔体2呈凹字型围设于换热腔体4的三个侧面(除换热腔体4与管路腔体3连接的一侧外,另外三面均被静压风腔体2包围),第一腔体部21相当于凹字型底部,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相当于凹字型的两侧凸起部。换热腔体4位于凹字形的缺口处,静压风腔体2和换热腔体4组装后形成一截面为长方形的腔体结构。静压风腔体2围设在换热腔体4的外周有利于向换热腔体4内进风。
静压风腔体2内设有风机组件,本实施的静压风腔体2内分别设有第一风机组211和第二风机组212,第一风机组211设在第一腔体部21靠近第二腔体部22的一端,第二风机组212设在第二腔体部22靠近第三腔体部23的一端,第一风机组211和第二风机组212分别包括沿进风方向叠加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213。在对温控机组进行组装时,可将离心风机213提前组装成一个风机组(两个离心风机213叠设固定),使器件模块化,便于器件的组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进风口被设置为均匀排布在进风腔体41与第一腔体部21、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之间侧壁上的若干进风孔411。进风孔411分别位于进风腔体41与静压风腔体2相邻接的三个侧壁的顶部附近。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腔体4的周向侧壁密封设置,也即进风腔体41除上部设有第一进风口外,其周向是密封设置的,换热腔体4形成了由进风孔411进气,由第一出风口423出气的密闭的气体通道,使静压风腔体2内的气体,只能由进风孔411进入换热腔体4,由第一出风口423离开温控机组,从而保证气体与换热器412的充分接触。为更好地使气体与换热器412充分接触,可将换热器412的盘管延伸至接近换热腔体4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两端。在换热腔体4与静压风腔体2相邻的三个侧壁的上部分别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进风孔411,气体由离心风机213进入静压风腔体2后,经由上部的进风孔411进入换热腔体4,与换热器412换热后,由第一出风口423离开。
如图2所示,出风腔体42内还设有第一加热器421、第二加热器422和温度检测装置(未示出),第一加热器421和第二加热器422依次设在换热器412和第一出风口423之间,温度检测装置靠近第一出风口423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器421和第二加热器422可加强温控机组的温度调节功能,同时,可使第一加热器421和第二加热器422尽量布满换热腔体4的整个横截面,以提高气体与两个加热器(第一加热器421和第二加热器422)的接触面积,提高气体的温度均匀性。
气体由进风孔411进入进风腔体41,经换热器412进入出风腔体42,经过两个加热器,从第一出风口423离开,由于进风腔体41和出风腔体42的四周都是密封的,因此,气流只能从两个加热器的中间流过,保证了气体温度的均匀性。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进一步提高温控的精准性,温度检测装置比如可以是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装置可设在靠近两个加热器的位置,比如设在两个加热器和第一出风口423之间,或者,设在两个加热器的中间,温度检测装置可用于检测第一出风口423附近的空气温度,以保证温度调节的精准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温控机组还可以包括电器腔体1和管路腔体3,电器腔体1与第一腔体部21邻接,管路腔体3与换热腔体4邻接,即电器腔体1、静压风腔体2、换热腔体4和管路腔体3依次连接设置。
电器腔体1内装设有电器件11;管路腔体3内装设有管路器件31。
电器腔体1的第一侧壁15上设置有与第一腔体部21连通的第三进风口13,电器腔体1的第二侧壁12上设置有第二出口风14;第三进风口13靠近风机组件设置,且电器腔体1内的电器件11至少部分位于由第三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形成的通道上。
如图1所示,为增强对电器件11的散热,本实施例的电器腔体1和静压风腔体2之间的侧壁(第一侧壁15)上设有第三进风口13,电器腔体1宽度方向的一侧壁(第二侧壁1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且第三进风口13与第二出风口互相远离设置(第三进风口13靠近电器腔体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设置)。离心风机213将气体吸入静压风腔体2后,由第三进风口13进入电器腔体1,并沿电器件11的排布方向,经过电器件11后,由另一端的第二出风口排出。将离心风机213与电器腔体1相邻设置也是为了便于向电器腔体1内进风,以增强电器腔体1的散热能力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风机组件,减少另外设置风机的空间。
如图2所示,离心风机213的进风方向与电器腔体1、静压风腔体2、换热腔体4和管路腔体3的排布面垂直设置(即,若排布面沿水平方向设置,则进风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器腔体1、静压风腔体2、换热腔体4和管路腔体3沿温控机组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设置,静压风腔体2和换热腔体4位于温控机组的中部,电器腔体1和管路腔体3分别位于温控机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将电器腔体1和管路腔体3设置在温控机组的两端有利于其内部装设的电器件11和管路器件31的维护,可以在两端设置维护面对需要经常维护的电器件11和管路器件31进行维护,同时电器件11内部散热可以充分利用静压风腔体2内的风机组件,减少另外设置风机的空间,能够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离心风机213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均设置在温控机组的厚度方向(图示的上下方向)。本实施例将电器腔体1、静压风腔体2、换热腔体4和管路腔体3沿温控机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设置,而没有像现有技术一样,沿温控机组的厚度方向堆叠设置,在兼顾了整体结构紧凑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温控机组的维护的便利性。各个腔体模块单独设置、组装方便,同时,在维护拆装时非常方便,且互不影响。位于两端的电器腔体1和管路腔体3,其维护较为频繁,可在顶部及侧向分别设置维护面,而位于中间的静压风腔体2和换热腔体4则可通过在顶部设置维护面的方式进行维护。
基于上述的腔体排布方式,可以在温控机组上设置多个可拆卸维护板,比如,如图1所示,可以将电器腔体1远离第一腔体部21一侧的侧壁设置为第二可拆卸维护板16,如图3所示,将管路腔体3远离换热腔体4一侧的侧壁设置为第四可拆卸维护板32,将温控机组进风侧的壁体(图示中的顶部壁体)设置为第一可拆卸维护板(未示出)、第三可拆卸维护板(未示出)和第五可拆卸维护板(未示出),使温控机组分别可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及顶部对内部器件进行拆装和维护。第一可拆卸维护板盖设在静压风腔体2和换热腔体4的顶部,第三可拆卸维护板盖设在电器腔体1的顶部,第五可拆卸维护板盖设在管路腔体3的顶部。第一可拆卸维护板、第三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五可拆卸维护板可以是一个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分体结构更便于拆装和维护,比如,需要在顶部对电器件11进行维护时,可只拆卸第三可拆卸维护板。当第一可拆卸维护板、第三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五可拆卸维护板为分体结构时,电器腔体1内的电器件11可根据实际使用及安装情况,选择在侧面或顶部进行维护;管路腔体3内的管路器件31同样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及安装情况,选择在侧面或顶部进行维护;对于静压风腔体2内的风机组件及换热腔体4内的换热器412等器件则只能选择在顶部进行维护。在对各器件进行维护时,无需对全部的可拆卸维护板进行拆卸,比如,当需要维护电器件11时,仅需对应拆卸第二可拆卸维护板16和/或第三可拆卸维护板;当需要维护管路器件31时,仅需对应拆卸第四可拆卸维护板32和/或第五可拆卸维护板;当需要维护换热器412或离心风机213等器件时,仅需对应拆卸第一可拆卸维护板,既方便了各器件的维护,同时,也减少了对可拆卸维护板的拆装时间,且在对各器件进行维护时不会对其它器件造成影响,只需对应拆卸各自的可拆卸维护板即可对其进行维护,而无需再对其它器件进行拆装,简化了维护流程,提高了维护效率。
在温控机组的第一可拆卸维护板与每个风机组件的对应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气体由第一进风口处被离心风机213吸入静压风腔体2内。上下叠加设置的离心风机213能够在增加进风量的同时,节省风机排布所需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组合后的风机组更加方便安装,另外,第一风机组211设在第一腔体部21靠近第二腔体部22的一端,第二风机组212设在第二腔体部22靠近第三腔体部23的一端,利用离心风机213向周边出风,使得第一腔体部21、第二腔体部22和第三腔体部23均具有较大的风量,从而保证了换热器412的进风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包括上述的温控机组,还可以包括出风均流机组(未示出)。
出风均流机组可以使温控机组输出的气流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出风均流机组来实现不同的出风方向,以满足不同设备的安装需求。在安装时,可使温控机组出风均流机组的进风端和温控系统的出风口连通,出风均流机组的出风端设有目标设备。其中,出风均流机组与温控机组可以采用水平并排排布或竖直上下排布的方式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优先将出风均流机组与温控机组水平并排排布设置,如此,可以保证温控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空间较少,即机组厚度较小,满足安装应用场景的需求,另外,使得两者可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维护面,方便后期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和温控系统集制冷系统、电控系统于一体,具有结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空间需求小,模块化强,便于组装,并可兼顾多种出风方向需求的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和温控系统针对每个腔体分别设置有可拆卸维护板,便于单独对某个腔体内的器件进行维护,在维护过程中不影响其它腔体内的器件,不必对无关器件进行拆装,提高了维护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机组和温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通过合理的布局可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风腔体和换热腔体;
所述静压风腔体包括第一腔体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两端邻接连通的第二腔体部和第三腔体部;所述换热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邻接;
所述第一腔体部内安装有风机组件,所述第一腔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换热腔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所述换热腔体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腔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风腔体呈凹字型,所述第一腔体部为凹字型底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分别为凹字型的两侧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器腔体和管路腔体,所述电器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邻接,所述管路腔体与所述换热腔体邻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部连通的第三进风口,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口风;所述第三进风口靠近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且所述电器腔体内的电器件至少部分位于由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的通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静压风腔体和换热腔体的第一可拆卸维护板、覆盖所述电器腔体的第二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三可拆卸维护板、以及覆盖所述管路腔体的第四可拆卸维护板和第五可拆卸维护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体内还设有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依次设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被设置为均匀排布在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腔体部和所述第三腔体部之间侧壁上的若干进风孔。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一风机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部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组靠近所述第三腔体部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组和所述第二风机组分别包括沿进风方向叠加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
9.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机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均流机组,所述出风均流机组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均流机组与所述温控机组水平并排排布设置。
CN202410315136.5A 2024-03-18 2024-03-18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Pending CN118009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5136.5A CN118009526A (zh) 2024-03-18 2024-03-18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5136.5A CN118009526A (zh) 2024-03-18 2024-03-18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9526A true CN118009526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5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5136.5A Pending CN118009526A (zh) 2024-03-18 2024-03-18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095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2079A (zh) 一种冷却加热两用中冷器及燃料电池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0785057A (zh) 一种具有立式风道的集成组机柜
US20220190378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integration back-plane for fuel cell modules
CN118009526A (zh) 温控机组及温控系统
CN212752995U (zh) 一种bbu集中布置的多功能导风装置及bbu集中柜
CN211507704U (zh) 一种送风均匀的储能集装箱
CN217357320U (zh) 吊顶式加湿器
CN114914509A (zh) 燃料电池的分组设备及包括分组设备的飞行器
CN115342441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530084U (zh) 一种冷却加热两用中冷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019747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047677U (zh) 一种具有立式风道的集成组机柜
CN221301546U (zh) 环境控制机组及环境控制系统
CN111447774A (zh) 一种机柜
JP2015502008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組立体におけるファン取り付け
CN217464713U (zh) 半导体制冷组件、调温模块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022001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303150U (zh) 风道模块和空调器
CN217522134U (zh) 一种通信基站用小型模块化电源
CN21939004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1702714U (zh) 一种机柜
CN218329212U (zh) 蒸汽加热电辅热的烘箱加热炉
CN215175497U (zh) 吊顶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9577655U (zh) Mlcc电容测试电源机箱
CN215582461U (zh) 一种列间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