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3836A -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03836A
CN118003836A CN202410306932.2A CN202410306932A CN118003836A CN 118003836 A CN118003836 A CN 118003836A CN 202410306932 A CN202410306932 A CN 202410306932A CN 118003836 A CN118003836 A CN 118003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target
target posi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69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长裘
王达成
徐振元
廖慧红
周大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069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03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03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38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根据所述目标位置所处的成排区域,确定目标风口;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本发明旨在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设计汽车空调系统时,为满足乘员的热舒适性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口的参数,从而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基于自动空调系统来调节乘车的舒适性状态,即根据车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传感器数据,确定待调节的风口参数,进而根据该参数对整车内部的所有风口进行统一调节,以保持车内空气的均衡流通,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达到最佳的舒适性。
然而,上述调节方式追求内部环境的均温性,这意味着,自动空调系统会不断调整所有风口的参数,直至整车的温度达到舒适温度,这无疑造成了巨大能耗。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控制方式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所处的成排区域,确定目标风口;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乘坐姿态为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常规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若所述乘坐姿态为非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非常规姿态的关联参数调整所述目标风口,并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将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
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根据所述成排区域和所述目标位置确定空载位置;
将所述目标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以及根据所述空载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空载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出风风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将所述目标风口划分为主要风口和辅助风口;
将所述主要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一标定值,并将所述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二标定值,其中,所述第一标定值小于所述第二标定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预设时段内,所述目标位置处的温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按照预设增量,对所述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进行调整,直至第二预设时段内,所述目标位置处的温差小于第二预设温差。
可选地,所述目标风口包括前部风口,以及顶蓬风口和后排风口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乘坐姿态切换至反向姿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关联的头枕区域;
将所述前部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外侧,并将其他所述目标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中心。
可选地,所述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有区域的座椅称重数据和图像采集数据;
根据所述座椅称重数据的重量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数据中的面部检测情况,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不同于相关技术中对所有风口进行统一调节,本方案实际上为局部控制,即根据位置或姿态,确定乘员所需要的受风情况,进而针对性地开启目标风口,并针对性地调整风口的风向和风力,如此设置,既可以使乘员感受到舒适的送风,满足舒适性需求,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送风,从而节约能耗,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1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前排乘坐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前排乘坐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后排乘坐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后排乘坐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半躺姿态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半躺姿态的顶视图;
图10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半躺姿态的顶视图;
图11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反向姿态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反向姿态的顶视图;
图13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反向姿态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34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汽车空调系统的设置,既会影响乘员舒适性,又会影响整车能耗。
目前,风口的参数主要是由乘员手动调节,或者由自动空调系统来进行自动调节,以达到整车舒适性状态。
然而,无论是手动调节,还是自动调节,其调节对象均为汽车内的所有风口,例如,只要整车内的平均温度未降低至设定温度,就需要增大所有风口的风量,这无疑造成了巨大能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根据车内具体的乘坐情况,实现局部控制,进而在满足热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在本申请中,车辆具备电动座椅、空调总成、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风口,以及摄像头、座椅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类。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位置是指乘员的当前乘坐位置,包括但不限于驾驶位、副驾驶位、后排左侧位、后排中间位、后排右侧位等;乘坐姿态是指乘员的当前乘坐姿势,包括但不限于常规姿态、半躺姿态、仰卧姿态、侧卧姿态、反向姿态等。
一方面,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采用红外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压力监测技术等。
可选地,通过红外传感器,不断采集车辆内部的红外热量分布数据,并表示为热量分布图。由于人体散发的热量会产生特定的热斑,因此,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可以识别和提取这些热斑,如使用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和图像分割等技术,确定哪些热斑是由乘员的身体产生的,从而定位乘员的位置。
另一方面,确定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采用红外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压力监测技术等。
可选地,当座椅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时,基于压力传感器采集乘员对座椅的压力数据。根据压力分布情况,提取出与乘员乘坐姿态相关的特征,如压力分布、压力中心点位置、压力变化率等,进而判断乘员的乘坐姿态。例如,当感知到座椅前部和后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可以判断乘员可能采取了前倾或后仰的坐姿。
亦或是,当座椅传感器为姿态传感器时,根据座椅在X轴的行程、靠背的角度、头枕的移动距离等数据,确定乘员的乘坐姿态。例如,当座椅往X向移动特定距离、座椅靠背倾斜特定角度、头部X向位置接近或超过同侧顶蓬风口时,判定乘员处于半躺姿态。
可选地,参照图2,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1:获取所有区域的座椅称重数据和图像采集数据;
步骤S112:根据所述座椅称重数据的重量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
步骤S113: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数据中的面部检测情况,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本方案结合位于座椅上的称重传感器,以及位于车辆前部的摄像头,对乘员进行位姿分析。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乘坐区域都设置有一称重传感器,以采集所有乘坐区域的座椅称重数据。另外,在车辆的特定位置安装有摄像头,以采集所有乘坐区域的人员图像。
可选地,获取到座椅的称重数据之后,实时监测称重数据的变化情况,当某一座位的称重数据突然增大,如由0kg变化为60kg,说明有乘员在该位置上坐下,因此,将当前位置设定为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面部检测算法,对目标位置的人员进行人脸检测和识别。如果检测不到人脸,判定乘员处于反向姿态。如果检测到了人脸,说明乘员处于正向姿态,此时,可以进一步分析人脸的角度、相对座位的位置、相对出风口的位置等,来确定具体的姿态类型,如当人脸的角度为正面时,判定乘员处于常规的坐姿。
本方案先根据称重数据确定乘员所在的目标区域,然后根据图像采集数据确定目标位置内的乘坐姿态,即基于多维数据,获得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例如,当乘员处于反向姿态时,如果只基于图像进行单维度判定,得到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乘员,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而采用本方案,就可以判定出此区域存在乘员,且乘员处于反向姿态,故本方案的判定结果更为准确。
步骤S12:根据所述目标位置所处的成排区域,确定目标风口;
根据座位排数,将车内空间划分为若干成排区域,如前排乘坐区域和后排乘坐区域。
可选地,车辆内的每一个乘坐位置都预先关联有所属的成排区域,如主驾驶和副驾驶均属于前排乘坐区域,基于此,可以直接确定目标位置所处的成排区域。
参照图3,目标位置为主驾驶和副驾驶,均位于前排乘坐区域,此时,确定前排乘坐区域对应的风口,即前部风口1、2、3和4,并将其设置为目标风口。又如图4,目标位置只有主驾驶时,所处的乘坐区域同样为前排乘坐区域,故将全部前部风口设为目标风口,即1、2、3和4。除了前述方式,也可以选择将部分前部风口设为目标风口,即1、2和3,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5,目标位置所处的乘坐区域为后排乘坐区域,此时,确定后排乘坐区域对应的风口,即后排风口5、6、7和8,并将其设置为目标风口。又如图6,同样将后排风口5、6、7和8设置为目标风口。
可选地,目标风口包括前部风口,以及顶蓬风口和后排风口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3: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可选地,根据目标位置,调整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具体可以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分析,找到最佳的出风方向,确保空气能够覆盖到目标位置。例如,可以将主驾驶的出风口朝向乘员的上半身,副驾驶的出风口朝向乘员的头部和脚部。另外,考虑到由于不同的乘坐姿态下,用户需要的送风部位不同,因此,可以基于预先建立的乘坐姿态与风向的映射关系,如常规姿态-全身、仰卧姿-半身等,确定准确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根据乘坐姿态,确定每个风口的出风风量,具体可以通过调节风口的开度和风速来实现出风风量的调整。例如,当用户处于仰卧姿时,说明用户可能正在睡觉,故此时可以关联弱风档,避免强风直吹而受凉感冒。另外,还可以考虑目标风口和目标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间隔距离、当前温度等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以确保乘员能够感受到舒适的送风。
步骤S14: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
可选地,空调总成基于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等参数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电气线束将信号传输到各个目标风口的电机驱动风门、调节阀等执行机构。相应地,电动风口的执行机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进行解码,识别出控制指令的内容,包括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等参数。根据解码后的控制指令,电动风口的执行机构调整风口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以满足控制信号的要求。最后,执行机构可以向空调总成发送反馈信号,告知实际执行情况,比如风口是否已经到达指定的位置,出风风量是否已经调整到指定的数值等。
可以理解的是,人们对脸部吹风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不容易引起不适感。但是,颈部是人体的要害部位之一,颈部的肌肉、神经和血管较为复杂,对温度和风的变化比较敏感,故容易引起不适感。因此,当用户处于反向姿态时,需要特别注意风口的出风方向,尽量避免直吹颈部。
步骤A:当检测到所述乘坐姿态切换至反向姿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关联的头枕区域;
步骤B:将所述前部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外侧,并将其他所述目标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中心。
可选地,乘坐姿态为反向姿态时,确定目标位置关联的头枕区域。在此基础上,将位于乘员身后的前部风口的风向设定为头枕区域的外侧,如图12中的风口3和4。至于其他目标风口,如风口9,其风向可以直接设置为头枕区域的中心。
控制前方的风口对着人脸直吹,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中快速降低面部温度,提高乘员的舒适度。另外,控制后方的风口避开后脖颈吹,可以避免直接对颈部吹风引起的不适感和颈部肌肉紧张,同样有助于提高乘员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不同于相关技术中对所有风口进行统一调节,本方案实际上为局部控制,即根据位置和姿态,确定乘员所需要的受风情况,进而针对性地开启目标风口,并针对性地调整目标风口的风向和风量,如此设置,既可以使乘员感受到舒适的送风,满足舒适性需求,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送风,从而节约能耗,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
进一步的,参照图7,提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若所述乘坐姿态为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常规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将所有乘坐姿态划分为常规姿态和非常规姿态,常规姿态如图3所示的正常坐姿,非常规姿态则包括半躺姿态、仰卧姿态、侧卧姿态、反向姿态等。
当乘坐姿态为常规姿态时,只需要开启目标位置所处成排区域对应的目标风口即可。至于出风风向和出风风量的设定,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2:若所述乘坐姿态为非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非常规姿态的关联参数调整所述目标风口,并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当乘坐姿态为非常规姿态时,可能会阻碍空气流动的路径,导致空气无法有效地覆盖到目标位置,因此需要对目标风口进行调整。例如,在开启目标位置所处成排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风口的基础上,还要开启非常规姿态关联的第二目标风口,如顶蓬风口和/或后排风口。另外,还可以根据当前人员的人数,选择性地关闭第一目标风口中的部分风口。
示例性地,针对半躺姿态。
一方面,确定目标位置对应的风口,已知前排乘坐区域中的主驾驶无人,故可以关闭对应的风口1和2,副驾驶有人,故需要开启对应的风口3和4。
另一方面,确定非常规姿态对应的风口,如图8和图9中的风口9,即为非常规姿态关联的顶蓬风口;而图10中的风口5和6,即为非常规姿态关联的后排风口。
示例性地,针对反向姿态。
一方面,确定目标位置对应的风口,即副驾驶对应的风口3和4。
另一方面,确定非常规姿态对应的风口,如图11和图12中的风口9,即为非常规姿态对应的顶蓬风口;而图13中的风口5,即为非常规姿态关联的后排风口。
至于出风风向和出风风量的设定,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此处同样需要注意控制后方的风口避开后脖颈吹,具体原理同第一实施例。
在本方案中,根据乘员当前的乘坐姿态常规与否,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目标风口。在常规姿态时,前部风口可以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通,让乘员感到舒适。但是当乘员采用非常规姿态时,由于身体与座椅之间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单凭前部风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通,导致乘员感到不舒适,因此需要其他风口的辅助,通过顶蓬风口提供的空气流通,可以弥补前部风口在半躺姿态下的不足,让乘员感到更加舒适。总之,在不同的乘坐姿态下,空调风口的不同使用可以更好地适应乘员的需求,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14,提出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基于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将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
已知目标位置是指乘员的当前乘坐位置,一个乘员对应一个目标位置,两个乘员对应两个目标位置,故目标位置的数额可以表征乘员人数,进而划分为满载数额和非满载数额。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出风口关联有默认风向,如图3中,风口1和2的默认风向为主驾驶,而风口3和4的默认风向为副驾驶。
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将各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其出风方向,以确保车辆内所有乘员都能获得舒适的通风效果。
步骤S32: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根据所述成排区域和所述目标位置确定空载位置;
步骤S33:将所述目标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以及根据所述空载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空载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
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说明某些风口的默认风向处没有乘员,为节省能耗,需要将这些风口的风向调整至有人处,使得空气可以更集中地流向有乘员的区域。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通过确定成排区域和目标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成排区域中哪些位置是空载位置,即没有乘员占据的位置。
然后,由于目标位置处有乘员,针对此处的目标风口,可以直接将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出风方向;针对空载位置处的目标风口,则需要分析空载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确定空载位置处各目标风口的出风方向。
以前排乘坐区域为例,当目标位置为主驾驶和副驾驶时,则需要控制主驾驶前方的风口1和2向主驾驶出风,控制副驾驶前方的风口3和4向副驾驶出风;当目标位置只有主驾驶时,需要控制主驾驶前方的风口1和2向主驾驶出风,至于副驾驶前方的风口3和4,由于默认风向即副驾驶方向无人,为节省能耗,可以将风口3和4的风向设定为主驾驶方向。
步骤S34: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出风风量。
可选地,根据间隔距离与出风风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当前需要提供的出风风量,如一档标定风量、二档标定风量等。
亦或是,参照图15,步骤S34包括:
步骤S341: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将所述目标风口划分为主要风口和辅助风口;
步骤S342:将所述主要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一标定值,并将所述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二标定值,其中,所述第一标定值小于所述第二标定值。
可选地,获取不同类型的目标风口与目标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并排序,将离目标位置最近的一类目标风口设置为主要风口,为目标位置的空气流通起主要作用,如图4中的1、2风口;将其他目标风口设置为辅助风口,为目标位置的空气流通起辅助作用,如图4中的3、4风口。
进一步地,将主要风口的风量设定为第一标定值,如中间档,并将辅助风口的风量设定为第二标定值,如最小档。
通过这种划分,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空气流通的方向和强度,从而提供更加舒适的空气流通效果,提升乘员的舒适度。此外,这种划分方式还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空气流通的方向和强度,从而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车辆的能耗。
另外,在基于上述参数控制出风口工作之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目标位置处的温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差,说明当前温度在迅速升高,此时需要按照预设增量,对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进行调整,直至温度平稳,即满足第二预设时段内,温差小于第二预设温差的条件。
示例性地,如图4,获取主驾驶处的温度传感器的所测得的温度,如果当前温度大于30秒前的温度0.5度,就按照0.1立方米/分钟的增量,对辅助风口3和4的风量进行调整,直至所测得的温度波动在5分钟内低于0.5度。
如此设置,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员的舒适需求,如当温差大于预设值时,增加辅助风口的风量可以更快地调整室内温度,提高乘员的舒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风口风向和风口风量时,可以综合考虑座位是否满载以及姿态是否常规两个维度。
(1)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且均处于常规姿态时,目标风口即为步骤S12所确定的第一目标风口;保留各目标风口的默认风向。
(2)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且存在非常规姿态时,目标风口除了步骤S12所确定的第一目标风口,还包括非常规姿态关联的第二目标风口;保留各目标风口的默认风向。
(3)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且目标位置的乘员处于常规姿态时,目标风口即为步骤S12所确定的第一目标风口;无论是目标位置还是空载位置处风口的出风方向,均需要设定为乘员所在方向。
(4)当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且目标位置的乘员处于非常规姿态时,一方面,在步骤S12所确定的第一目标风口的基础上,剔除空载位置处的风口,剩余的即为目标位置处的目标风口,另一方面,增加非常规姿态关联的第二目标风口,最终的结果即为需要开启的风口;无论是目标位置还是空载位置处风口的出风方向,均需要设定为乘员所在方向。
示例情形如下:
(1)如图3,当主驾驶和副驾驶均有人,且均处于常规姿态时,开启风口1,2,3和4,其中,1和2向主驾驶吹风,3和4向副驾驶吹风。
(2)当主驾驶和副驾驶均有人,且均处于非常规姿态时,开启风口1,2,3,4,5,6,7,8,9和11,其中,1,2,5,6和9向主驾驶吹风,3,4,7,8和11向副驾驶吹风;
(3)当只有副驾驶有人,且均处于常规姿态时,开启风口1,2,3和4,且均向副驾驶吹风;
(4)如图8和9,当只有副驾驶有人,且均处于半躺姿态时,开启风口3,4,5,6和9,且均向副驾驶吹风;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目标位置与乘坐区域的关系,确定需要开启的目标风口,又进一步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和温度,确定该目标风口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从目标位置层面确定风口运行参数的方式,从区域划分上讲,可以实现有人区域的风口开启,而关闭无人区域的风口关闭,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另外,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和温度,灵活确定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坐区域内不同位置的舒适度需求。
示例性地,电动风口包含位于仪表总成的前部风口1、2、3、4,后排出风口5、6、7、8,以及顶蓬出风口9、10。
(1)如图3,座舱启动后进行人员检测,当检测到只有前排两名乘员时,则风口1、2朝向左侧乘员出风,而风口3、4朝向右侧出风。
(2)如图4,当检测到只有左侧乘员时,风口1、2朝向左侧乘员出风,风口3、4也朝向左侧乘员出风。此时,维持风口1、2的风量不变,降低风口3、4的风量至最小标定值L,当温度传感器的所测得的温度大于30秒前的温度0.5度时,逐渐增加风口3、风口4的风量,直至温度传感器在5分钟的温度波动内低于0.5度。
(3)如图8和10,当前排座椅往后移动或靠背倾斜时,头部X向位置接近或超过同侧顶蓬风口9,即乘员处于半躺姿态时,开启同侧风口9。此时,风口3、4风量降至M1,风口9的风量调整至M2,M1<M2,且M1+M2不高于风口3和4的初始风量,直到温度传感器温度达到座椅调整前的水平,以达到增强舒适度和降低能耗的效果。
(4)如图10,对于后排风口位于B柱位置或侧边中央的副仪表位置,则开启同侧风口5和同侧风口6,并保持风口5和风口6的初始风量不高于风口3和风口4,调整条件同(2)。
(5)若另一侧无乘员,则关闭另一侧的风口7和8。
(6)若另一侧有乘员,且乘员处于半躺姿态时,执行原理同(4)。
(7)若另一侧有乘员,且乘员处于常规姿态时,则开启对应乘员侧的前部风口。
(8)当前排座椅旋转180度,乘员向后时:
1)此时前方未检测到人脸部,风口4风向调整为向外侧避直吹头枕;
2)风口3则朝向左侧进行补偿吹风;
3)开启风口9,并朝向该乘员区域,如图11和13;
4)此时风口3、风口4风量逐渐降低,直至头枕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保持座椅调整前的温度水平;
5)对于后排有人时,开启风口10,并跟随后排乘员调整风口10的朝向;对于布置在B柱及中央副仪表的风口,则开启对应侧的风口,朝向该侧乘员,如图13。
(9)如图5,对于后排左侧乘员和右侧乘员,当后排左右侧同时有人时,则开启同侧风口,朝向对应乘员。
(10)如图6,对于后排只有一侧乘员,则开启同侧风口,朝向同侧乘员,另一侧风口朝向有人侧出风,总风量大小自动调整,直至后排头枕处温度达到标定值。
本方案将空调出风口的运行参数与不同的乘坐场景相关联,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根据用户当前的位姿情况,确定合适的运行参数,既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位置下的舒适性需求,又可以降低空调的运行能耗。
参照图1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该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
在图16所示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定在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中,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
由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在此暂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所处的成排区域,确定目标风口;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乘坐姿态为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常规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若所述乘坐姿态为非常规姿态,则根据所述非常规姿态的关联参数调整所述目标风口,并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或所述乘坐姿态,确定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满载数额时,将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
当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额为非满载数额时,根据所述成排区域和所述目标位置确定空载位置;
将所述目标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关联的默认风向作为所述出风方向,以及根据所述空载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空载位置处各所述目标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出风风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出风风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目标风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将所述目标风口划分为主要风口和辅助风口;
将所述主要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一标定值,并将所述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设定为第二标定值,其中,所述第一标定值小于所述第二标定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预设时段内,所述目标位置处的温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按照预设增量,对所述辅助风口的出风风量进行调整,直至第二预设时段内,所述目标位置处的温差小于第二预设温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风口包括前部风口,以及顶蓬风口和后排风口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风口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量执行出风动作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乘坐姿态切换至反向姿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关联的头枕区域;
将所述前部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外侧,并将其他所述目标风口的所述出风方向设定为所述头枕区域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以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有区域的座椅称重数据和图像采集数据;
根据所述座椅称重数据的重量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存在乘员的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数据中的面部检测情况,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乘坐姿态。
9.一种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410306932.2A 2024-03-18 2024-03-18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0038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6932.2A CN118003836A (zh) 2024-03-18 2024-03-18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6932.2A CN118003836A (zh) 2024-03-18 2024-03-18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3836A true CN118003836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6932.2A Pending CN118003836A (zh) 2024-03-18 2024-03-18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038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0593A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an air-guiding arrangement which is adjustable as a function of the sun radiation
US20150360538A1 (en) Vehicle comfort system with efficient coord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thermal units
JP4175000B2 (ja) 温度調節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内蔵した座席
US20080248736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11516461B (zh) 车载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815381B (zh)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1674226A (zh) 基于热舒适性的风向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83712A (zh)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8003836A (zh) 车用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46684A (zh) 道路车辆的乘客厢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213476B (zh) 风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US20210260960A1 (en) Fully Variable and Integral Aeration Flap Controller
EP3666564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limate needs
CN111674228A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7487148A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载空调出风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JPH10193958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20070137850A1 (en) Vehicle 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regulating 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in vehicles
JP401028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085490A (zh) 一种智能出风系统、方法及车辆
JP200613736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制御方法
KR20110061383A (ko) 버스 공조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CN113799571A (zh) 车载空调出风控制系统、车辆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KR20100129855A (ko) 차량 공조 최적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799508A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智能控制系统
CN110843461A (zh) 用于车辆的新风输送方法和新风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