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5609A -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5609A
CN117985609A CN202410341417.8A CN202410341417A CN117985609A CN 117985609 A CN117985609 A CN 117985609A CN 202410341417 A CN202410341417 A CN 202410341417A CN 117985609 A CN117985609 A CN 117985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door frame
platform
upright post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414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红梅
张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414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5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5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5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其中,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包括:电梯组件,所述电梯组件用于竖直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外侧上,所述电梯组件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斜立柱底部的所述下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所述斜立柱顶部的所述上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登机平台,所述登机平台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上端,所述登机平台设于所述斜立柱的陆侧,其中,所述登机平台的一端靠近所述电梯组件,另一端伸入所述斜立柱的内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无需电梯组件与斜立柱安装额外的支撑结构(例如电梯附加撑管或立柱),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且登机平台设于斜立柱的陆侧,相对原有的海侧设计,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岸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背景技术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登机主要采用电梯和门框梯子平台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两种方式布置在陆侧或者海侧的岸桥门框的同一立柱上,便于码头人员进入整机进行维修或者操作作业。传统岸桥的登机主要布置在垂直立柱上或者增设电梯附加撑管的方式,以便于电梯沿着立柱(或电梯附加撑管)中心线垂直上下运行。
但是由于目前码头需求的岸桥设备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岸桥立柱采用斜倒的方式,为了满足登机要求,更是在设计时增加了电梯附加立柱作为电梯的支撑及导向装置,由于增加了电梯附加立柱,使设计变得复杂,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结构简单稳固,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相应端部的斜立柱,所述斜立柱由下至上朝向陆侧倾斜,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所述斜立柱上,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包括:
电梯组件,所述电梯组件用于竖直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外侧上,所述电梯组件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斜立柱底部的所述下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所述斜立柱顶部的所述上横梁的中心线的海侧;
登机平台,所述登机平台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上端,所述登机平台设于所述斜立柱的陆侧,
其中,所述登机平台的一端靠近所述电梯组件,另一端伸入所述斜立柱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组件包括:
电梯轨道,所述电梯轨道竖直设于所述斜立柱的一侧,所述电梯轨道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斜立柱底部的所述下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所述斜立柱顶部的所述上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
多个电梯支架,多个所述电梯支架上下依次连接在所述电梯轨道上,所述电梯轨道通过所述电梯支架连接所述斜立柱;
电梯桥厢,所述电梯桥厢上下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电梯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支架包括:
结构支撑架,所述结构支撑架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斜立柱;
电梯轨道支撑架,所述电梯轨道支撑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结构支撑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梯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一端的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斜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轨道支撑架包括:
一对第二连接梁,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侧面;
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的一侧连接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另一侧连接所述电梯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登机平台包括:
平台支架,所述平台支架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上;
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设于所述平台支架上,所述平台本体沿所述电梯桥厢投影位置的外侧-所述斜立柱的陆侧-所述斜立柱的内侧的路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支架包括四个,其中两个分别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内侧和外侧,另外两个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陆侧,所述平台本体设于四个所述平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登机平台还包括格栅板,所述格栅板铺设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登机平台还包括吊梁,所述吊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本体靠近所述斜立柱的内侧的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横梁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岸桥,包括:
门框,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相应端部的斜立柱;
岸桥门框登机系统,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安装在所述斜立柱上,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为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
司机室平台系统,所述司机室平台系统安装在所述上横梁的底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一方面,其电梯组件与斜立柱上下交错连接安装,稳定牢靠,保证了电梯组件垂直运行的同时,无需电梯组件与斜立柱安装额外的支撑结构(例如电梯附加撑管或立柱),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登机平台设于斜立柱的陆侧,在电梯组件与斜立柱上下交错连接的结构基础上,相对原有的海侧设计,有效降低了支撑结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的电梯支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的电梯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上横梁;11.上横梁侧面中心线;2.下横梁;21.下横梁侧面中心线;3.斜立柱;4.司机室平台系统;
100.电梯组件;110.电梯轨道;120.电梯支架;121.结构支撑架;1211.第一连接梁;1212.连接板;122.电梯轨道支撑架;1221.第二连接梁;1222.固定横梁;130.电梯桥厢;140.电梯组件中心线;
200.登机平台;210.平台支架;220.平台本体;230.格栅板;240.吊梁;
30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2具体描述门框。
如图1、图2所示,门框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以及分别连接上横梁1和下横梁2上下端部的斜立柱3。其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图1中斜立柱3的左侧为陆侧,斜立柱3的右侧为海侧,斜立柱3由下至上朝向陆侧倾斜。
下面,结合附图1-7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用于安装在门框的斜立柱3上,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可以包括:电梯组件100和登机平台200。
其中,电梯组件100用于竖直连接在斜立柱3的外侧上,电梯组件100的中心线位于斜立柱3底部的下横梁2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斜立柱3顶部的上横梁1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
登机平台200用于连接在斜立柱3的上端,登机平台200设于斜立柱3的陆侧。
其中,登机平台200的一端靠近电梯组件100,另一端伸入斜立柱3的内侧。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将电梯组件100竖直连接在门框上的斜立柱3的外侧,其中,电梯组件中心线140位于下横梁2的下横梁侧面中心线21的陆侧且位于上横梁1的上横梁侧面中心线11的海侧,由此使得电梯组件100在与斜立柱3安装连接时上下交错,结构稳定,保证了电梯组件100垂直运行的同时,也无需电梯组件100与斜立柱3安装额外的支撑结构(例如电梯附加撑管或立柱),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而在斜立柱3上设置登机平台200时,利用电梯组件100与斜立柱3的交错结构,即在上端电梯组件100靠海侧、斜立柱3靠陆侧,将登机平台200设于斜立柱3的陆侧,其一端靠近电梯组件100用以承接电梯组件100走出的作业人员,另一端伸入斜立柱3的内侧,以便于作业人员通过登机平台200到达斜立柱3内侧的作业区域进行作业。由此改变了现有将登记平台设置在海侧,由门框外侧绕过电梯到达作业区域的方式,且避免了安装相对较长的加强支撑结构,在提高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电梯组件100可以包括:电梯轨道110、多个电梯支架120和电梯桥厢130。
其中,电梯轨道110竖直设于斜立柱3的一侧,电梯轨道110的中心线位于斜立柱3底部的下横梁2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斜立柱3顶部的上横梁1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
多个电梯支架120上下依次连接在电梯轨道110上,电梯轨道110通过电梯支架120连接斜立柱3。
电梯桥厢130上下可移动地设于电梯轨道110上。
也就是说,电梯组件100中,将电梯轨道110竖直连接在斜立柱3的外侧,其中,电梯轨道110的中心线也即电梯组件中心线140设于下横梁侧面中心线21的陆侧且位于上横梁侧面中心线11的海侧,由此使得电梯轨道110上下异侧分别通过电梯支架120与斜立柱3连接,结构简单稳定,进而使得电梯桥厢130在电梯轨道110上稳定地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电梯支架120可以包括:结构支撑架121和电梯轨道支撑架122。
其中,结构支撑架121的一端用于连接斜立柱3。
电梯轨道支撑架122的一端连接结构支撑架121,另一端连接电梯轨道110。
也就是说,电梯支架120设置包括结构支撑架121和电梯轨道支撑架122两部分,结构简单,从而便于电梯轨道110与斜立柱3可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结构支撑架12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梁1211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梁1211一端的连接板1212,第一连接梁1211通过连接板1212可拆卸地连接斜立柱3。
由此,通过连接板1212将第一连接梁1211可拆卸地连接在斜立柱3上,便捷可靠,维护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电梯轨道支撑架122可以包括:一对第二连接梁1221和固定横梁1222。
其中,一对第二连接梁122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梁1211的侧面。
一对第二连接梁1221在第一连接梁1211的侧面上的连接位置相对连接板1212可调,由此以适应电梯轨道110与斜立柱3的不同间距。
固定横梁1222的一侧连接一对第二连接梁1221的另一端,另一侧连接电梯轨道。
通过固定横梁1222能将电梯轨道110可靠地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登机平台200可以包括:平台支架210和平台本体220。
其中,平台支架210用于连接在斜立柱3上。
平台本体220设于平台支架210上,平台本体220沿电梯桥厢130投影位置的外侧-斜立柱3的陆侧-斜立柱3的内侧的路线设置。
也就是说,将平台支架210的一端连接在斜立柱3上,并朝向斜立柱3的陆侧延伸,进而将平台本体220安装在平台支架210上,相对将平台支架210安装在斜立柱3的海侧进行平台本体220的设置,用料长度较短,且安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平台支架210可以包括四个,其中两个分别用于连接在斜立柱3的内侧和外侧,另外两个用于连接在斜立柱3的陆侧,平台本体220设于四个平台支架210上。由此使得登机平台200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登机平台200还可以包括格栅板230,格栅板230铺设在平台本体220上。
由此,格栅板230强度高,结构轻,在平台本体220上设置格栅板230使得平台本体220更加经久耐用,且便于安装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登机平台200还可以包括吊梁240,吊梁240的一端连接平台本体220靠近斜立柱3的内侧的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上横梁1的底部。
也就是说,在平台本体220往斜立柱3的内侧延伸的一端设置吊梁240,以进一步加强平台本体220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还可以包括爬梯300,将爬梯300用于安装在斜立柱3的外侧,以保证电梯组件100损坏维护时,进行正常登机作业。
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岸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岸桥,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门框、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以及司机室平台系统4。
其中,门框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以及连接上横梁1和下横梁2相应端部的斜立柱3。
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安装在斜立柱3上,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为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
司机室平台系统4安装在上横梁1的底部。
具体地,该岸桥在斜立柱3上安装了上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以用于登机作业,相对现有设计简化了结构的同时,也能保证电梯稳定运行,且安全性能高,制造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相应端部的斜立柱,所述斜立柱由下至上朝向陆侧倾斜,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所述斜立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包括:
电梯组件,所述电梯组件用于竖直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外侧上,所述电梯组件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斜立柱底部的所述下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所述斜立柱顶部的所述上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
登机平台,所述登机平台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上端,所述登机平台设于所述斜立柱的陆侧,
其中,所述登机平台的一端靠近所述电梯组件,另一端伸入所述斜立柱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组件包括:
电梯轨道,所述电梯轨道竖直设于所述斜立柱的一侧,所述电梯轨道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斜立柱底部的所述下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陆侧且位于所述斜立柱顶部的所述上横梁的侧面中心线的海侧;
多个电梯支架,多个所述电梯支架上下依次连接在所述电梯轨道上,所述电梯轨道通过所述电梯支架连接所述斜立柱;
电梯桥厢,所述电梯桥厢上下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电梯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支架包括:
结构支撑架,所述结构支撑架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斜立柱;
电梯轨道支撑架,所述电梯轨道支撑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结构支撑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梯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一端的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斜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轨道支撑架包括:
一对第二连接梁,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侧面;
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的一侧连接一对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另一侧连接所述电梯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机平台包括:
平台支架,所述平台支架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上;
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设于所述平台支架上,所述平台本体沿所述电梯桥厢投影位置的外侧-所述斜立柱的陆侧-所述斜立柱的内侧的路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包括四个,其中两个分别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内侧和外侧,另外两个用于连接在所述斜立柱的陆侧,所述平台本体设于四个所述平台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机平台还包括格栅板,所述格栅板铺设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梁,所述吊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本体靠近所述斜立柱的内侧的一端,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横梁的底部。
10.一种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相应端部的斜立柱;
岸桥门框登机系统,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安装在所述斜立柱上,所述岸桥门框登机系统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岸桥门框登机系统;
司机室平台系统,所述司机室平台系统安装在所述上横梁的底部。
CN202410341417.8A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Pending CN117985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1417.8A CN117985609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1417.8A CN117985609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5609A true CN117985609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41417.8A Pending CN117985609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56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004A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CN101215928B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滑轮式防倾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93856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桥梁中的栏板连接结构
CN110512517B (zh) 一种桥梁工程施工平台
CN117985609A (zh) 一种岸桥门框登机系统及具有其的岸桥
CN106012714B (zh) 架空索道车库
KR101894290B1 (ko) 해양 복합 플랫폼의 무빙 워크 장치
CN216734252U (zh) 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
CN212558963U (zh) 一种轿顶护栏组件及其包括该护栏组件的电梯轿顶护栏
US6595331B2 (en) Bracket for securing elevator components
CN204728225U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CN210238285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桥梁中的栏板连接结构
CN207619814U (zh) 钢便桥
CN214245328U (zh) 一种桥梁用钢立柱结构
CN112047217A (zh) 一种电梯轿顶护栏
CN217126596U (zh) 一种小角度斜行电梯轿厢用底托式承载架结构
CN215329074U (zh) 一种道岔结构及悬挂式道岔组件
CN220364873U (zh) 一种盖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
CN217078380U (zh) 一种具有抗形变能力的桥梁结构支架
CN217460304U (zh) 一种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小型构件安装台车
CN217460297U (zh) 一种用于钢梁节段的滑移装置及滑移系统
CN217500995U (zh) 用于建筑边柱防护平台的防倾斜装置
CN214301283U (zh) 一种梁体翼缘板下方悬挂式行走施工平台
CN214325113U (zh) 一种装配式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混凝土检修平台
CN220745192U (zh) 一种塔吊人行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