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117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1176A
CN117981176A CN202280063754.4A CN202280063754A CN117981176A CN 117981176 A CN117981176 A CN 117981176A CN 202280063754 A CN202280063754 A CN 202280063754A CN 117981176 A CN117981176 A CN 117981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connector
fastened
nut
connec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7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筒居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81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1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20Cable fittings for cables filled with or surrounded by gas or oil
    • H02G15/24Cabl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具备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20)、汇流条(31)和螺母(41)。汇流条(31)的一部分埋在连接器主体(20),汇流条(31)与带端子的电线的对方端子(50)连接。在螺母(41)螺合将对方端子(50)紧固于汇流条(31)的螺栓(51)。汇流条(31)具有向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延伸出的延出部(34)。延出部(34)通过螺栓(51)和螺母(41)紧固于对方端子(50)。并且,螺母(41)具有埋在连接器主体(20)的内部的埋入部(42)和位于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的非埋入部(43)。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利用螺栓紧固来安装成为连接对象的对方端子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和以将一部分埋入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的方式嵌件成形的汇流条。汇流条具有向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的延出部。利用螺栓和螺母将对方端子紧固在汇流条的延出部。由此,汇流条与对方端子电导通。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对方端子与支承构造自由的电线的端部连接。即,该对方端子不是设置于端子座等的端子,而是除了用螺栓和螺母固定于汇流条以外没有受到支承的端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6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连接器中,在将螺栓拧紧时、拆下时,若是对方端子和汇流条的延出部连带旋转,则汇流条的延出部可能会以歪扭的方式发生变形。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对方端子是支承构造上自由的带端子的电线的端子的情况下,在拧紧螺栓、拆下螺栓时汇流条的延出部特别容易发生变形。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汇流条的变形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汇流条,一部分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且与带端子的电线的端子连接;以及螺母,与将所述端子紧固于所述汇流条的螺栓螺合,所述汇流条具有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且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端子的延出部,所述螺母具有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的埋入部和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的非埋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汇流条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向设备壳体的安装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2是该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该方式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图3中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变更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汇流条,一部分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且与带端子的电线的端子连接;以及螺母,与将所述端子紧固于所述汇流条的螺栓螺合,所述汇流条具有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且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端子的延出部,所述螺母具有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的埋入部和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的非埋入部。
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固定用的螺栓拧紧时、拆下时,能够经由螺母的埋入部而由连接器主体来承受螺栓的旋转力。由此,能够利用具有埋入部的螺母来抑制在将螺栓拧紧时、拆下时汇流条发生变形。
[2]所述汇流条包括所述延出部在内地形成为板状,所述延出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前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紧固孔的被紧固部,所述非埋入部在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上与所述被紧固部对置。
根据该结构,在螺栓紧固时施加的力的方向(即螺栓的周向)与基部的面方向交叉。这种情况下,若不采取任何对策,则会因螺栓紧固的力而导致基部容易以歪扭的方式发生变形。因此,针对汇流条的被紧固部沿着与基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具有埋入部的螺母,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基于埋入部实现的汇流条的变形抑制效果。
[3]所述被紧固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螺母的轴向及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根据该结构,汇流条中的向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的延出部具有基部和与基部呈直角的被紧固部。这种情况下,在螺栓紧固时,对基部在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若不采取任何对策,则会因螺栓紧固的力而导致基部特别容易发生变形。针对这样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具有埋入部的螺母,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基于埋入部实现的汇流条的变形抑制效果。
[4]所述螺母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呈多边形。
根据该结构,在螺母的埋入部中,剖面多边形状的角部相对于连接器主体在周向上卡挂,因此,能够由连接器主体更适当地承受螺栓及螺母的旋转力。
[5]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将所述汇流条及所述螺母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一次模制部;以及将包括所述汇流条及所述螺母的所述一次模制部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二次模制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连接器主体由一次模制部和二次模制部构成的结构中抑制汇流条的变形。
[6]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能够在利用所述螺栓将所述端子拧紧到所述延出部时与所述端子接触的壁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螺栓紧固时使端子与壁部接触,由此能够经由端子而由壁部来承受螺栓紧固的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变形。
[7]所述汇流条设置有一对,所述壁部具有:与紧固于一方的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对应的第一壁部;以及与紧固于另一方的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对应的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设置在一对所述汇流条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来抑制螺栓紧固时的一对汇流条的变形。另外,能够利用第一壁部来确保一对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
[8]所述汇流条包括所述延出部在内地形成为板状,所述延出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前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紧固孔的被紧固部,所述非埋入部在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上与所述被紧固部对置,在所述被紧固部的延出方向上,所述第一壁部的尺寸比所述被紧固部的尺寸大,在所述被紧固部的延出方向上,所述第二壁部的尺寸比所述被紧固部的尺寸小。
根据该结构,在被紧固部的延出方向上,第一壁部的尺寸比被紧固部的尺寸大,因此,能够构成可充分地确保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的第一壁部。另一方面,第二壁部不是用于确保汇流条之间的绝缘距离的构件。因此,通过将第二壁部的尺寸设为比被紧固部的尺寸小,由此能够将第二壁部设为小型。
[9]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底面,所述延出部从所述底面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从所述底面延伸出且与所述延出部相接的加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从连接器主体延伸的加强部来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延出部的变形。
[10]所述加强部在所述螺母的所述非埋入部与所述延出部之间以与所述非埋入部和所述延出部分别相接的形态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设为螺母的非埋入部与汇流条的延出部经由加强部而成为一体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延出部的变形。
[11]所述非埋入部中的与所述加强部相接的侧面和所述延出部中的与所述加强部相接的侧面相互平行。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螺母的非埋入部与汇流条的延出部之间设定作为连接器主体的一部分的加强部,也能够使连接器主体的成形模具成立。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结构的一部分夸张或简化示出的情况。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存在在各图中不同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行”、“垂直”、“正交”分别不仅包括严格上平行、垂直、正交的情况,还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以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垂直、正交的情况。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是指面彼此或者构件彼此双方位于正对的位置,不仅包括双方位于完全正对的位置的情况,还包括双方位于部分面对的位置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括在两个部分之间夹设有与两个部分不同体的构件的情况和在两个部分之间什么都没夹设的情况这两方。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安装于设备壳体11。设备壳体11例如是变速器壳。连接器10与设置在设备壳体11的内部的未图示的设备电连接。
设备壳体11例如具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以连通设备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与设备壳体11的外部空间的方式形成。在安装孔12中嵌合连接器10。另外,作为变速器壳的设备壳体11的内部空间处于油中环境下,设备壳体11的外部空间处于大气中环境下。
(连接器10)
如图2所示,连接器10具备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20、两个汇流条31和两个螺母41。
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20例如具有一次模制部21和二次模制部22。一次模制部21将各汇流条31及各螺母41作为嵌件来成形。一次模制部21以覆盖各汇流条31的一部分及各螺母41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二次模制部22将包括汇流条31及螺母41的一次模制部21作为嵌件来成形。二次模制部22以覆盖一次模制部21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二次模制部22具有与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23。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10安装于设备壳体11的状态下,包括嵌合部23的二次模制部22的一部分位于设备壳体11的外部,二次模制部22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2内。另一方面,一次模制部21中,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2内,并且,包括底面24的一部分位于设备壳体11的内部、即油中。
在位于安装孔12内的二次模制部22的外周面安装有O型环等密封环25。密封环25遍及周向整周地与安装孔12的内周面密接,对二次模制部22的外周面与设备壳体11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在一次模制部21的外周面安装有与设备壳体11的内面相接的C形环26。
(汇流条31)
各汇流条31具有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具有的端子连接的连接部32。连接部32构成为在嵌合部23中向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露出。
各汇流条31例如整体上呈板状。各汇流条31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各汇流条31具有埋设在连接器主体20的内部的埋设部33和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向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延伸出的延出部34。延出部34和连接部32分别位于汇流条31的两端。
如图2及图4所示,延出部34呈板状。延出部34具有从底面24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基部35和从基部35的前端延伸的被紧固部36。底面24例如形成为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平面状。被紧固部36通过使基部35弯曲而形成。被紧固部36沿着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紧固部36沿着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延伸。被紧固部36在第一方向D1上与底面24对置。
图4所示的对方端子50通过螺栓51和螺母41紧固固定于被紧固部36。对方端子50设置于支承构造自由的带端子的电线52的端部。即,对方端子50不是设置于端子座等的端子,而是除了凭借螺栓51和螺母41固定于汇流条31以外不具有支承部的端子。
被紧固部36具有供螺栓51穿过的紧固孔37。紧固孔37沿着板厚方向贯通被紧固部36。即,紧固孔37沿着第一方向D1贯通被紧固部36。一对汇流条31各自的被紧固部36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分别正交的第三方向D3上排列。各被紧固部36从基部35延伸的方向例如是彼此相反的方向。
(螺母41)
螺母41与一对汇流条31分别对应地设置。螺母41的轴向例如沿着第一方向D1。螺母41具有埋在连接器主体20的内部的埋入部42和位于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的非埋入部43。埋入部42例如埋设于一次模制部21。非埋入部43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向外部突出。埋入部42和非埋入部43在螺母41的轴向上排列地设定。
如图3所示,螺母41中的轴正交剖面(与轴正交的剖面)的外缘形状呈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41的该外缘形状呈正方形。另外,螺母41的该外缘形状例如在螺母41的轴向上是同样的。即,埋入部42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为正方形。另外,非埋入部43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也为正方形。另外,在螺母41中,至少在埋入部42的外周面形成有例如由网纹滚花构成的凹凸结构。由此,由于一次模制部21的树脂进入螺母41的外周面的凹凸结构,因此,螺母41的埋入部42与一次模制部21的连结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如图4所示,非埋入部43在紧固孔37的贯通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上与被紧固部36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埋入部43在紧固孔37的贯通方向上与被紧固部36相接。另外,非埋入部43可以仅是与被紧固部36单纯相接,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剂等被固定。另外,在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及螺母41的埋入部42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抑制设备壳体11内的油向设备壳体11的外部漏出的未图示的灌封件。另外,在被紧固部36相对于对方端子50未被螺栓51固定的状态下,例如,螺母41的非埋入部43与被紧固部36相接。
(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
如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20具有第一壁部61和第二壁部62。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分别例如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沿着第一方向D1突出。
这里,如图3所示,将紧固于一对汇流条31中的一方的对方端子50设为第一对方端子50a,将紧固于另一方的汇流条31的对方端子50设为第二对方端子50b。第一壁部61与第一对方端子50a对应地设置。第二壁部62与第二对方端子50b对应地设置。
第一壁部61设置在一对被紧固部36之间。第一壁部61例如形成为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板状。第一壁部61还起到确保各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之间的绝缘距离的作用。第一壁部61构成为能够在利用螺栓51将第一对方端子50a拧紧到汇流条31时与第一对方端子50a接触。由此,在螺栓紧固时,能够由第一壁部61来承受第一对方端子50a以螺栓51为中心要向顺时针的紧固旋转方向D4旋转的力。
第二壁部62设置在隔着和第二对方端子50b紧固的汇流条31而与第一壁部61对置的位置。第二壁部62例如形成为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板状。第二壁部62构成为能够在利用螺栓51将第二对方端子50b拧紧到汇流条31时与第二对方端子50b接触。由此,在螺栓紧固时,能够由第二壁部62来承受第二对方端子50b以螺栓51为中心要向顺时针的紧固旋转方向D5旋转的力。
在各汇流条31中,被紧固部36的延出方向、即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设定为彼此大致相等的长度。并且,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壁部61的尺寸L2比汇流条31的被紧固部36的尺寸L1大。另外,在该方向上,第二壁部62的尺寸L3比汇流条31的被紧固部36的尺寸L1小。即,在该方向上,第二壁部62的尺寸L3比第一壁部61的尺寸L2小。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第一对方端子50a向汇流条31螺栓紧固时,在紧固旋转方向D4上使第一对方端子50a与第一壁部61接触。由此,能够由第一壁部61来承受紧固旋转方向D4的力。其结果是,在螺栓紧固时,能够抑制第一对方端子50a及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一起向紧固旋转方向D4旋转。
另外,在将第二对方端子50b向汇流条31螺栓紧固时,在紧固旋转方向D5上使第二对方端子50b与第二壁部62接触。由此,能够由第二壁部62来承受紧固旋转方向D5的力。其结果是,在螺栓紧固时,能够抑制第二对方端子50b及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一起向紧固旋转方向D5旋转。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螺母41具有埋入到连接器主体20中的埋入部42。因此,能够经由埋入部42而由连接器主体20来承受螺栓紧固时的旋转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螺栓紧固时各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发生连带旋转。
另外,在拆下螺栓51时,在各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施加以螺栓51为中心的逆时针的力,关于该力,也能够经由螺母41的埋入部42而由连接器主体20来承受。由此,在拆下螺栓5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埋入部42来抑制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发生连带旋转。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汇流条31中的向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延伸出的延出部34通过螺栓51和螺母41紧固于对方端子50。并且,螺母41具有埋在连接器主体20的内部的埋入部42和位于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的非埋入部43。根据该结构,在将螺栓51拧紧时、拆下时,能够经由螺母41的埋入部42而由连接器主体20来承受螺栓51的旋转力。由此,能够通过具有埋入部42的螺母41来抑制将螺栓51拧紧时、拆下时汇流条31发生变形这样的状况。
(2)汇流条31包括延出部34在内地形成为板状。延出部34具有从连接器主体20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基部35和具有供螺栓51穿过的紧固孔37的被紧固部36。被紧固部36从基部35的前端沿着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螺母41的非埋入部43在紧固孔37的贯通方向上与被紧固部36对置。根据该结构,在螺栓51紧固时施加的力的方向(即螺栓51的周向)与基部35的面方向交叉。这种情况下,若不采取任何对策,则会因螺栓紧固的力而导致基部35容易以歪扭的方式发生变形。因此,针对汇流条31的被紧固部36沿着与基部35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结构,通过采用具有埋入部42的螺母41,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基于埋入部42实现的汇流条31的变形抑制效果。
(3)被紧固部36沿着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螺母41的轴向及紧固孔37的贯通方向沿着第一方向D1。根据该结构,汇流条31中的向连接器主体20的外部延伸的延出部34具有基部35和与基部35呈直角的被紧固部36。这种情况下,在螺栓紧固时,对基部35在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若不采取任何对策,则会因螺栓紧固的力而导致基部35特别容易发生变形。针对这样的结构,通过采用具有埋入部42的螺母41,由此能够进一步显著地获得基于埋入部42实现的汇流条31的变形抑制效果。
(4)螺母41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呈多边形。根据该结构,在螺母41的埋入部42中,剖面多边形状的角部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0在周向上卡挂,因此,能够由连接器主体20更适当地承受螺栓51及螺母41的旋转力。
(5)连接器主体20具有将汇流条31及螺母41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一次模制部21、以及将包括汇流条31及螺母41的一次模制部21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二次模制部22。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连接器主体20由一次模制部21和二次模制部22构成的结构中抑制汇流条31的变形。
(6)连接器主体20具有能够在利用螺栓51将对方端子50拧紧到延出部34时与对方端子50接触的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螺栓紧固时使各对方端子50与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接触,由此能够经由对方端子50而由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来承受螺栓紧固的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31的变形。
(7)第一壁部61设置在一对汇流条31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壁部61来确保一对汇流条31之间的绝缘距离。
(8)在被紧固部36的延出方向上,第一壁部61的尺寸L2比被紧固部36的尺寸L1大,因此,能够构成可充分地确保汇流条31之间的绝缘距离的第一壁部61。另一方面,第二壁部62不是用于确保汇流条31之间的绝缘距离的构件。因此,通过将第二壁部62的尺寸L3设为比被紧固部36的尺寸L1小,由此能够将第二壁部设为小型,其结果是,能够有助于连接器10的轻量化等。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这样进行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没有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延伸出而与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相接的加强部。例如,图5所示的连接器主体20具有第一加强部71和第二加强部72。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分别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沿着汇流条31的基部35延伸出。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一体地形成于一次模制部21。
第一加强部71夹在基部35与螺母41的非埋入部43之间。第一加强部71例如填充在由基部35和非埋入部43划分出的空间。即,第一加强部71分别与基部35和非埋入部43相接。
这里,将基部35中的与第一加强部71相接的侧面设为侧面35a。另外,将剖面呈四边形的非埋入部43中的与第一加强部71相接的侧面设为侧面43a。基部35的侧面35a与非埋入部43的侧面43a相互平行。由此,在一次模制部21的成形时,能够防止在基部35的侧面35a与非埋入部43的侧面43a之间产生用于形成第一加强部71的树脂未流入的部分。
第二加强部72与基部35中的位于侧面35a的相反侧的侧面35b相接。即,第一加强部71和第二加强部72以在第二方向D2上夹持基部35的方式形成。
根据上述的示例,连接器主体20具有从底面24延伸出且与延出部34相接的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从连接器主体20延伸的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来进一步抑制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的变形。
另外,第一加强部71在螺母41的非埋入部43与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之间以与非埋入部43和延出部34分别相接的形态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设为螺母41的非埋入部43与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经由第一加强部71而成为一体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31的延出部34的变形。
另外,非埋入部43中的与第一加强部71相接的侧面43a和延出部34中的与第一加强部71相接的侧面35a相互平行。根据该结构,即便在非埋入部43与延出部34之间设定作为连接器主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加强部71,也能够使连接器主体20的成形模具成立。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设为连接器主体20具有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来作为加强部的结构,但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省略第一加强部71及第二加强部72中的任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各汇流条31的被紧固部36从基部35延伸的方向设为同一方向。
·螺母41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能够变更为正方形以外的四边形、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
·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20具有一次模制部21和二次模制部22,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由一次模制部来构成连接器主体20。
·在汇流条31中,基部35与被紧固部36所成的角度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例如也可以大于90度。
·连接器10所具有的汇流条31的数目及螺母41的数目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能够根据连接器10的结构来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象化为安装于变速器壳的连接器10,但不如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在变速器壳以外使用的连接器。
·如图3所示,对方端子50也可以设置于带端子的电线52的自由端。
·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第一壁部61及第二壁部62分别从一次模制部21的底面24沿着第一方向D1比延出部34的被紧固部36大地突出。
·如图4所示,螺母41也可以形成为一端闭塞的筒状。可以是埋入部42包括螺母41的闭塞的端部而非埋入部43包括螺母41的开口的端部。另外,沿着螺母41的轴向的埋入部42的长度可以与非埋入部43的长度大致相等或者比非埋入部43的长度长。即,螺母41的沿着轴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可以埋在连接器主体20。如图2所示,螺母41的外周面可以包括与汇流条31的基部35平行的面。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安装例。不是为了限定,而是作为理解的辅助来标注了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若干构成要素的参考附图标记。可以省略在以下的安装例中记载的事项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选择或提取在安装例中记载的事项中的若干事项来组合。
[附注1]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螺母(41)形成为一端闭塞的筒状,所述埋入部(42)包括所述螺母(41)的闭塞的端部,所述非埋入部(43)包括所述螺母(41)的开口的端部。
[附注2]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螺母(41)的沿着轴向的所述埋入部(42)的长度与所述非埋入部(43)的长度大致相等或者比所述非埋入部(43)的长度长。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即,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含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器
11 设备壳体
12 安装孔
20 连接器主体
21 一次模制部
22 二次模制部
23 嵌合部
24 底面
25 密封环
26 C形环
31 汇流条
32 连接部
33 埋设部
34 延出部
35 基部
35a 侧面
35b 侧面
36 被紧固部
37 紧固孔
41 螺母
42 埋入部
43 非埋入部
43a 侧面
50 对方端子(端子)
50a 第一对方端子(端子)
50b 第二对方端子(端子)
51 螺栓
52 带端子的电线
61 第一壁部(壁部)
62 第二壁部(壁部)
71 第一加强部(加强部)
72 第二加强部(加强部)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3 第三方向
D4 紧固旋转方向
D5 紧固旋转方向
L1 尺寸
L2 尺寸
L3 尺寸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具备:
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
汇流条,一部分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且与带端子的电线的端子连接;以及
螺母,与将所述端子紧固于所述汇流条的螺栓螺合,
所述汇流条具有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且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端子的延出部,
所述螺母具有埋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的埋入部和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的非埋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汇流条包括所述延出部在内地形成为板状,
所述延出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前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紧固孔的被紧固部,
所述非埋入部在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上与所述被紧固部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被紧固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螺母的轴向及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螺母中的轴正交剖面的外缘形状呈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将所述汇流条及所述螺母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一次模制部;以及将包括所述汇流条及所述螺母的所述一次模制部作为嵌件来成形的二次模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能够在利用所述螺栓将所述端子拧紧到所述延出部时与所述端子接触的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汇流条设置有一对,
所述壁部具有:与紧固于一方的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对应的第一壁部;以及与紧固于另一方的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对应的第二壁部,
所述第一壁部设置在一对所述汇流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汇流条包括所述延出部在内地形成为板状,
所述延出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前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紧固孔的被紧固部,
所述非埋入部在所述紧固孔的贯通方向上与所述被紧固部对置,
在所述被紧固部的延出方向上,所述第一壁部的尺寸比所述被紧固部的尺寸大,
在所述被紧固部的延出方向上,所述第二壁部的尺寸比所述被紧固部的尺寸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底面,
所述延出部从所述底面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延伸出,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从所述底面延伸出且与所述延出部相接的加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加强部在所述螺母的所述非埋入部与所述延出部之间以与所述非埋入部和所述延出部分别相接的形态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非埋入部中的与所述加强部相接的侧面和所述延出部中的与所述加强部相接的侧面相互平行。
CN202280063754.4A 2021-09-24 2022-09-22 连接器 Pending CN1179811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5996A JP2023047073A (ja) 2021-09-24 2021-09-24 コネクタ
JP2021-155996 2021-09-24
PCT/JP2022/035304 WO2023048205A1 (ja) 2021-09-24 2022-09-2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1176A true CN117981176A (zh) 2024-05-03

Family

ID=8572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754.4A Pending CN117981176A (zh) 2021-09-24 2022-09-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7073A (zh)
CN (1) CN117981176A (zh)
WO (1) WO20230482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556U (zh) * 1990-11-02 1992-06-25
JPH05205791A (ja) * 1992-01-30 1993-08-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大電流配線板
JP4016746B2 (ja) * 2002-07-05 2007-1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937308B2 (ja) * 2011-07-05 2016-06-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JP6040914B2 (ja) * 2013-11-12 2016-1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975070B2 (ja) * 2014-07-16 2016-08-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DE102015213439A1 (de) * 2015-07-17 2017-01-19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anschluss für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zum An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7066760B2 (ja) * 2020-01-08 2022-05-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体の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7073A (ja) 2023-04-05
WO2023048205A1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7459B2 (ja) 端子台構造
CN109038037B (zh) 连接器连接结构
US7281932B2 (en) Ground wire connector
WO2011007607A1 (ja) 防水構造
EP091389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426202B2 (ja) コネクタ
EP2523258A1 (en) Electrical wire holding device
JP5772742B2 (ja) 電線保持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355400B2 (en) Connector device
JP2009187769A (ja) コネクタ
JP2007185055A (ja) コネクタの封止構造およびこの封止構造を用いた密閉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0218110B2 (en) Seal cover
WO2014084052A1 (ja) L字型端子金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l字型コネクタ
CN111384628B (zh) 连接器
JP7055783B2 (ja) 嵌合コネクタ
JP5002481B2 (ja) コネクタ
EP38513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cover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part
US20230019315A1 (en) Terminal block
JP2011108479A (ja) シール構造
CN117981176A (zh) 连接器
JP2000048912A (ja) シールド装置
CN111684668B (zh) 连接器嵌合体
WO2022102472A1 (ja) コネクタ
JP6840710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電磁弁の接続構造
US20210351543A1 (en) Housing Par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ealing and Hous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