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7914A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7914A
CN117977914A CN202410143207.8A CN202410143207A CN117977914A CN 117977914 A CN117977914 A CN 117977914A CN 202410143207 A CN202410143207 A CN 202410143207A CN 117977914 A CN117977914 A CN 11797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ower conversion
conversion device
housing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32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和哉
桥本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7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7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45Casings being rigid plastic containers having a coating of shield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05K7/14329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power bus ba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多个半导体模块(2)、以能通电的方式与半导体模块(2)连接的电容器(3)以及控制电路基板(4)。电力转换装置(1)对控制电路基板(4)、半导体模块(2)和电容器(3)进行收容。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母线(7),上述母线在电力路径中与半导体模块(2)和电容器(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并且具有内置于框体(5)的被内置部(71b)。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层且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覆盖于内侧或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框体(5)的屏蔽层(61)。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20/046765,国际申请日为2020年12月1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2080094575.8,名称为“电力转换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的公开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与电池的正电位电连接且内置于树脂壳体的母线的电力转换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592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在内置于树脂壳体的母线中流动的电流处于高电压。因此,来自母线的放射噪声有可能会使壳体内的电路基板、壳体外的周边设备发生不良情况。
本说明书中的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针对电路基板等或周边设备的噪声障碍进行抑制的电力转换装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多个方式采用互相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个目的。另外,权利要求书及各项中记载的括号内的符号是作为一个方式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元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并不限定技术范围。
所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一个包括:多个半导体模块;电容器,上述电容器以能通电的方式与半导体模块连接;电路基板;框体,上述框体对电路基板、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进行收容;母线,上述母线是在将输入侧的端子部与输出侧的端子部连接的电力路径中与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母线,并且具有内置于框体的被内置部;以及屏蔽层,上述屏蔽层是具有导电性的层,并且以相对于被内置部覆盖于内侧或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框体。
根据该电力转换装置,由于母线是电流路径,因此,内置于框体的母线的被内置部能够释放噪声。在该电力转换装置中,来自各种噪声源的噪声能够经由母线向母线的外部释放。由于屏蔽层以相对于被内置部覆盖于内侧或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框体,因此,能够妨碍从母线经由框体的电磁噪声等的放射及扩散。该电力转换装置能够抑制从母线放射的电磁噪声等经由框体进行空间传导。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对针对电路基板等或框体外部的周边设备的噪声障碍进行抑制的电力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对结构的仅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不仅是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确记载了可以组合的部分之间的组合,只要不对组合造成阻碍,即使没有明确记载,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之间部分地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公开了电力转换装置的一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力转换装置能够应用于装设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车载用电力转换装置。能够实现说明书所明示的目的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于逆变器装置、转换器装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适用于逆变器装置的电力转换装置进行说明。
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逆变器电路200。如图1所示,逆变器电路200包括多个半导体模块2。通过使半导体模块2所包括的半导体元件20(I GBT元件)接通、断开,将从直流电源100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车辆使用所得到的交流电力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110来行驶。
如图2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多个半导体模块2、电容器3、控制电路基板4和框体5。电容器3以能通电的方式与半导体模块2连接。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对半导体模块2进行冷却的冷却构件11。冷却构件11设置成与半导体模块2接触,或是经由热传导性构件以能热传递的方式接触。冷却构件11设置成与框体5接触,或者经由热传导性构件以能热传递的方式接触。冷却构件11呈板状,并且包括供冷却用流体在内部流通的流路11a。冷却构件11通过螺栓、螺钉等固定构件12一体地固定于设置台13。设置台13例如包括车辆侧构件、电动机装置。设置台13包括在供框体5安装的安装构件中。由于设置台13是经由周围的构件与地面电连接的部分,因此,框体5被电接地。
在下部壳体51与冷却构件11之间夹设有导电性的冷却部侧密封部14。冷却部侧密封部14设置于下部壳体51与冷却构件11的接合部。冷却部侧密封部14是具有导电性的密封垫圈,在下部壳体51与冷却构件11之间变形并对两者之间进行封闭。冷却部侧密封部14与后述的外侧屏蔽层61b、62b接触。由于冷却部侧密封部14和外侧屏蔽层61b、62b具有导电性,因此,两者之间通电。理想的是,冷却部侧密封部14是具有热传导性的构件。冷却部侧密封部14也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片状构件、润滑脂、凝胶状物体。
框体5是对控制电路基板4、半导体模块2、电容器3等进行收容的容器。框体5是将多个壳体构件组合而形成的。框体5至少包括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是含有树脂材料而形成的树脂成型品。例如,第一壳体构件是将控制电路基板4、半导体模块2、电容器3等周围包围的下部壳体51。控制电路基板4、半导体模块2、电容器3等被收容在框体5的内部空间,例如下部壳体51的内部空间。例如,第二壳体构件是以对下部壳体51的内部空间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下部壳体的罩构件52。罩构件52相对于下部壳体51以从上部形成为盖的方式一体地固定。在罩构件52与下部壳体51的接合部中设置有罩侧密封部15。罩侧密封部15是具有导电性的密封垫圈,夹设在罩构件52与下部壳体51之间并对两者之间进行封闭。罩侧密封部15也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片状构件、润滑脂、凝胶状物体。
框体5的内部空间例如通过隔壁部划分为电容器收容空间和半导体模块收容空间。在半导体模块收容空间中,除了半导体模块2以外,还设置有控制电路基板4等。
电容器3与半导体模块2电连接。电容器3作为对施加于半导体模块2的直流电压进行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起作用。电容器3包括电容器元件、封闭构件31、端子32等。电容器3包括收容于电容器收容部的电容器元件和填充于电容器收容空间并对电容器元件进行封闭的封闭构件31。封闭构件31在电容器收容空间中对电容器元件进行封闭。封闭构件31相当于电容器3的外装部。电容器元件与电极板等连接。例如,电容器元件能够使用薄膜电容器。
封闭构件31例如由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构成。封闭构件对电容器元件及端子32与电容器收容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根据该结构,封闭构件31对电容器元件及端子32等进行封闭。端子32等的一部分从封闭构件31突出。
在制造电容器3时,将电容器元件收纳在电容器收容空间中,然后注入未固化的封闭构件31。然后,加热来使封闭构件31固化,从而制造电容器3。另外,电容器3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对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的外装壳体。电容器3也可以是将覆盖元件的薄膜设为外装部的结构。
半导体模块2包括内置有半导体元件20的主体部21和从主体部21突出的功率端子及控制端子25。半导体模块2也被称为功率模块。功率端子包括施加有直流电压的输入端子23和与三相交流电动机110一侧的输出侧母线72连接的输出端子24。输入端子23与电容器3的端子32连接,并且经由输入侧母线71与直流电源100的输出部电连接。控制端子25与控制电路基板4连接。控制电路基板4构成供对半导体元件2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元件等电子部件安装的电路基板。半导体元件20的接通、断开动作由控制电路基板4控制。通过该控制,将从直流电源100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
控制电路基板4例如在被设置于下部壳体51的凸台41支承的状态下被固定。控制电路基板4经由配线与突出到框体5外部的连接器42电连接。连接器42能够与设置于电力转换装置1外部的周边设备连接。
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具有输入侧母线71和输出侧母线72的母线7。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电力输入输出用的母线7。母线7是在电力转换装置1中形成将输入侧的端子部与输出侧的端子部连接的电力路径的导电性构件。母线7是在输入侧或输出侧与半导体模块2和电容器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导电性构件。
输入侧母线71包括:被供给来自直流电源100的电力的第一端子部71a;内置于下部壳体51的被内置部71b;以及第二端子部71c。第一端子部71a和第二端子部71c是从下部壳体51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第二端子部71c与电容器3的端子32及半导体模块2的输入端子23连接。
输出侧母线72包括:与输出端子24连接的第一端子部72a;内置于下部壳体51的被内置部72b;以及第二端子部72c。第一端子部72a和第二端子部72c是从下部壳体51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第二端子部72c是向三相交流电动机110一侧输出电力的端子。输出侧母线72也是通过半导体装置等开关装置的开关动作来进行输出控制的电流所流过的电力路径。
在电力转换装置1中,具有产生对电气部件等造成障碍的电磁噪声并将电磁噪声传播、放射的结构。以下,电磁噪声有时也被称为噪声。在电力转换装置1中,通过在电力路径中流过高频电流等来传播噪声。例如,开关电源成为噪声的产生源。开关电源包括通过半导体将电流切断、连接来进行电压、频率的转换的电路。在这样将电流切断、连接的部位,由于产生高频能量,因此,如果该能量因传播或放射而泄漏到外部,则成为噪声障碍的原因。高频能量被电容器等吸收,但是由于经由母线7广泛地传播,因此,有时会泄漏到外部。另外,电磁噪声也可能是由于因换向器等使电流中断、连接的一种开闭浪涌现象而引起的。
这样的电磁噪声经由输入侧母线71、输出侧母线72向电力路径传播。另外,电磁噪声能够从母线的被内置部71b、被内置部72b传播到框体5,并向框体5的内外释放。
在下部壳体51中一体地设置有输入侧母线71、输出侧母线72。输入侧母线71、输出侧母线72是通过被嵌入到形成下部壳体51的模具内并利用周围的树脂部分的硬化与树脂一体地成型而设置的。
输入侧母线71的第一端子部71a和第二端子部71c是从下部壳体51的树脂部露出的部分。第一端子部71a也可以是一体地固定、连接于电力输入用的端子台的结构。被内置部71b是被下部壳体51的树脂部覆盖且未露出到外部的部分。被内置部71b在下部壳体51的内侧被内侧树脂部51a覆盖,在外侧被外侧树脂部51b覆盖。下部壳体51的内侧是下部壳体51的内部空间一侧,内侧树脂部51a与该内部空间接触。下部壳体51的外侧是未与内部空间接触的下部壳体51的外表面侧,外侧树脂部51b与下部壳体51的外部空间接触。
输出侧母线72的第一端子部72a和第二端子部72c是从下部壳体51的树脂部露出的部分。第一端子部72a也可以是一体地固定、连接于电力输出用的端子台的结构。被内置部72b是被下部壳体51的树脂部覆盖且未露出到外部的部分。被内置部72b在下部壳体51的内侧被内侧树脂部51a覆盖,在外侧被外侧树脂部51b覆盖。
电力转换装置1在框体5上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屏蔽层61、62。屏蔽层61、62设置在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框体5的内侧进行覆盖的位置。屏蔽层61、62设置在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框体5的外侧进行覆盖的位置。屏蔽层61具有阻止从被内置部71b放射的电磁噪声泄漏到框体5外部的功能。
屏蔽层61、62例如能够由在框体5的表面镀覆处理的金属层或合金层形成。屏蔽层61、62例如也可以是在框体5的表面镀覆处理的铜镀件。根据该结构,导电率较高,能够抑制屏蔽层的厚度尺寸,能够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屏蔽层61、62也可以形成为内置于框体5内部的层。在这种情况下,屏蔽层61、62通过在框体5的模具成型时进行嵌件成型,与框体5的树脂部分一体地设置。
如图2所示,在下部壳体51中设置有相对于被内置部71b对框体5的内侧进行覆盖的内侧屏蔽层61a。在下部壳体51中设置有相对于被内置部72b对框体5的内侧进行覆盖的内侧屏蔽层62a。在下部壳体51中设置有相对于被内置部71b对框体5的外侧进行覆盖的外侧屏蔽层61b。在下部壳体51中设置有相对于被内置部72b对框体5的外侧进行覆盖的外侧屏蔽层62b。
理想的是,内侧屏蔽层61a和内侧屏蔽层62a在下部壳体51中以与形成内部空间的内侧面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以大范围内高精度地屏蔽从下部壳体51的内侧面放射到内部空间的电磁噪声。理想的是,外侧屏蔽层61b和外侧屏蔽层62b以在下部壳体51中与位于和内侧面相反一侧的外侧面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以大范围内高精度地屏蔽从下部壳体51的外侧面放射到框体5外部的电磁噪声。
在作为第二壳体构件的罩构件52上设置有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层的罩侧屏蔽层。罩侧屏蔽层对罩构件52的内侧或外侧进行覆盖。如图2所示,理想的是,在罩构件52上有设置有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和外侧的罩侧屏蔽层52b。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对罩构件52中的与内部空间相对的内侧面进行覆盖。外侧的罩侧屏蔽层52b在罩构件52中以与位于和内侧面的相反一侧的外侧面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设置。
罩侧屏蔽层52a、52b也可以形成为内置于罩构件52内部的层。在这种情况下,罩侧屏蔽层52a、52b通过在罩构件52的模具成型时嵌件成型,与罩构件52的树脂部分一体地设置。
罩侧密封部15夹设在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与内侧屏蔽层61a、62a之间。罩侧密封部15被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和内侧屏蔽层61a、62a夹持并与两者接触。由于罩侧密封部15、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和内侧屏蔽层61a、62a具有导电性,因此,三者之间通电。这三者由于构成一个导电性物体,因此,能够分散电磁噪声,从而能够降低每单位体积的噪声强度。由于该作用,电力转换装置1提供能够对电磁噪声的外部泄漏进行抑制的结构。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多个半导体模块2;以能通电的方式与半导体模块2连接的电容器3;以及对控制电路基板4、半导体模块2及电容器3进行收容的框体5。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在将输入侧的端子部和输出侧的端子部连接的电力路径中与半导体模块2和电容器3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母线7。母线7具有内置于框体5的被内置部71b、72b。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屏蔽层61、62,上述屏蔽层61、62是具有导电性的层且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覆盖于内侧或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框体5。
在电力转换装置1中,由于母线构成供电流流过的路径,因此,能够从母线的被内置部71b、72b释放噪声。在电力转换装置1中,来自各种噪声源的噪声能够经由母线从框体5释放。设置于框体5的屏蔽层61、62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覆盖于内侧或外侧。根据该结构,有助于防止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经由框体5放射或扩散。因此,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抑制从母线7放射的电磁噪声等经由框体5向框体内或外部进行空间传导。该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抑制针对控制电路基板等电气部件或框体外部的周边设备造成的噪声障碍。
屏蔽层61、62相对于安装有框体5的安装构件电接地。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使传播至屏蔽层61、62中的电磁噪声经由安装构件顺利地向外部逃逸,因此,能够提高噪声障碍的抑制效果。
作为屏蔽层,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内侧屏蔽层61a、62a,上述内侧屏蔽层61a、62a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框体5。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内侧屏蔽层61a、62a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向框体5的内部空间放射。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经由框体5向框体内进行空间传导,能够抑制针对控制电路基板4、电容器3等电气部件的噪声障碍。
作为屏蔽层,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外侧屏蔽层61b、62b,上述外侧屏蔽层61b、62b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框体5。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外侧屏蔽层61b、62b抑制电磁噪声从母线7向框体5的周围放射等。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经由框体5向外部进行空间传导,能够抑制针对存在于框体5周围的周边设备的噪声障碍。
屏蔽层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内侧和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框体5。根据该结构,通过内侧屏蔽层61a、62a和外侧屏蔽层61b、62b,能够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向框体5的内外放射。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抑制针对控制电路基板4、电容器3等框体内的电气部件和框体周围的周边设备的噪声障碍。
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能对半导体模块2进行冷却的冷却构件11;以及夹设在框体5与冷却构件11之间并进行密封的导电性的冷却部侧密封部14。冷却部侧密封部14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与设置于框体5的外侧屏蔽层61b、62b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冷却部侧密封部14来确保框体5与冷却构件11的密封性。此外,外侧屏蔽层61b、62b与冷却部侧密封部14紧贴。冷却部侧密封部14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与设置于框体5的外侧屏蔽层61b、62b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冷却部侧密封部14和外侧屏蔽层61b、62b,能够扩大框体5的设置侧的能屏蔽的构件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提高框体5的设置侧的电磁噪声等屏蔽性能的电力转换装置1。另外,能够使滞留于外侧屏蔽层61b、62b的电磁噪声等经过导电性的冷却部侧密封部14向冷却构件11移动。移动到冷却构件11的电磁噪声等容易从冷却构件11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电磁噪声等向框体周围的周边设备进行空间传导的电力转换装置1。
框体5包括:内置有被内置部并设置有屏蔽层的第一壳体构件;以及以对第一壳体构件的内部空间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二壳体构件。在第二壳体构件上设置有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层且覆盖于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或外侧的罩侧屏蔽层。另外,根据电力转换装置1,能够通过罩侧屏蔽层对空间传导至框体5的内部空间的电磁噪声等经由第二壳体构件向外部放射进行抑制。该电力转换装置能够通过罩侧屏蔽层对不能通过屏蔽层61、62阻止的向内部空间放射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从而抑制外部释放。
罩侧屏蔽层52b以对第二壳体构件的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第二壳体构件的外表面侧对从框体5的内部空间传导至第二壳体构件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的电力转换装置。
罩侧屏蔽层52a以对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第二壳体构件的内表面一侧对空间传导至框体5的内部空间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并抑制向第二壳体构件的传导的电力转换装置。
罩侧屏蔽层以对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和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该电力转换装置能够将在第二壳体构件的内表面一侧和外表面一侧这两个阶段中对从框体5的内部空间传导至第二壳体构件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对经由第二壳体构件向壳体的外部放射的电磁噪声等进行抑制的效果极高的电力转换装置。
电力转换装置1是包括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密封部且夹设在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并进行密封的罩侧密封部15。屏蔽层包括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构件的内侧屏蔽层61a、62a。罩侧密封部15与设置于第二壳体构件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和内侧屏蔽层61a、62a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罩侧密封部15来确保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二壳体构件的密封性。此外,罩侧密封部15、罩侧屏蔽层52a和内侧屏蔽层61a、62a紧贴。因此,能够通过罩侧密封部15、罩侧屏蔽层52a和内侧屏蔽层61a、62a对滞留于框体5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电磁噪声等向框体5的内部空间进行空间传导的电力转换装置1。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0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罩侧屏蔽层、屏蔽层161和屏蔽层16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框体105包括下部壳体151和罩构件152。罩侧屏蔽层具有以对罩构件152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罩构件152是在外侧面侧未设置屏蔽层的结构。屏蔽层161包括以对下部壳体151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内侧屏蔽层61a。下部壳体151是在外侧面侧未设置外侧屏蔽层的结构。屏蔽层162包括以对下部壳体151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内侧屏蔽层62a。冷却部侧密封部14被夹在下部壳体151与冷却构件11之间。冷却部侧密封部14在下部壳体151与冷却构件11之间变形来对两者之间进行封闭。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作为屏蔽层,电力转换装置101包括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下部壳体151的内侧屏蔽层61a、62a。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内侧屏蔽层61a、62a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向框体105的内部空间放射。电力转换装置101能够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经由框体105向框体内进行空间传导,能够抑制针对控制电路基板4等电气部件的噪声障碍。
罩侧屏蔽层52a以对罩构件152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罩构件152的内表面一侧对空间传导至框体105的内部空间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并抑制向罩构件152的传导的电力转换装置101。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20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罩侧屏蔽层、屏蔽层261和屏蔽层26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框体205包括下部壳体251和罩构件252。罩侧屏蔽层具有以对罩构件252的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外侧的罩侧屏蔽层52b。罩构件252是在内侧面侧未设置屏蔽层的结构。屏蔽层261包括以对下部壳体151的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外侧屏蔽层61b。下部壳体251是在内侧面侧未设置内侧屏蔽层的结构。屏蔽层262包括以对下部壳体151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的外侧屏蔽层62b。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作为屏蔽层,电力转换装置201包括以相对于被内置部71b、72b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下部壳体251的外侧屏蔽层61b、62b。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外侧屏蔽层61b、62b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向框体205的周围放射。电力转换装置201能够抑制电磁噪声等从母线7经由框体5向外部进行空间传导,能够抑制针对存在于框体205周围的周边设备的噪声障碍。
罩侧屏蔽层52b以对罩构件252的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罩构件252的外表面一侧对从框体205的内部空间传导至罩构件252的电磁噪声等进行屏蔽的电力转换装置201。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公开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包括例示的实施方式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进行的变形方式。例如,公开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部件、要素的组合,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公开可以以各种组合来实现。本公开可以具有能追加到实施方式的追加部分。公开包含省略了实施方式的部件、要素的结构。公开包括一个实施方式与另一实施方式之间的部件、要素的替换或组合。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记载。公开的技术范围应理解为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表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意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能够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目的的电力转换装置与屏蔽层的结构相关,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例如,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具有以下所示的结构的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罩构件也可以是不包括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也可以是不包括外侧的罩侧屏蔽层52b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也可以是不包括内侧的罩侧屏蔽层52a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也可以是不包括外侧的罩侧屏蔽层52b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也可以是不包括屏蔽层的结构。

Claims (14)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
多个半导体模块;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以能通电的方式与所述半导体模块连接;以及
母线,所述母线与所述半导体模块和所述电容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所述母线包括与所述电容器的端子和所述半导体模块的输入端子连接的端子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输入端子设置在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端子与所述母线的所述端子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对所述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构件,
所述母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冷却构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电路基板;
框体,所述框体对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半导体模块和所述电容器进行收容;以及
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是具有导电性的层,并且设置于所述框体,
所述母线在将输入侧的端子部和输出侧的端子部连接的电力路径中具有内置于所述框体的被内置部,
所述屏蔽层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覆盖于内侧或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相对于供所述框体安装的安装构件电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包括内侧屏蔽层,所述内侧屏蔽层以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对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包括外侧屏蔽层,所述外侧屏蔽层以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以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对内侧和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能够对所述半导体模块行冷却;以及
冷却部侧密封部,所述冷却部侧密封部是具有导电性密封部,并且夹设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冷却构件之间并进行密封,
所述冷却部侧密封部以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对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与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屏蔽层接触。
10.如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内置有所述被内置部并设置有所述屏蔽层,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以对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内部空间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
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上设置有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层且覆盖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或外侧的罩侧屏蔽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侧屏蔽层以对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侧屏蔽层以对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侧屏蔽层以对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内侧和外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罩侧密封部,所述罩侧密封部是具有导电性的密封部,并且夹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之间并进行密封,
所述屏蔽层包括以相对于所述被内置部对内侧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内侧屏蔽层,
所述罩侧密封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内侧的所述罩侧屏蔽层和所述内侧屏蔽层接触。
CN202410143207.8A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Pending CN117977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6456 2020-02-03
JP2020016456A JP7180625B2 (ja) 2020-02-03 2020-02-03 電力変換装置
CN202080094575.8A CN115039333A (zh)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PCT/JP2020/046765 WO2021157206A1 (ja) 2020-02-03 2020-12-15 電力変換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575.8A Division CN115039333A (zh)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7914A true CN117977914A (zh) 2024-05-03

Family

ID=771992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3207.8A Pending CN117977914A (zh)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CN202080094575.8A Pending CN115039333A (zh)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575.8A Pending CN115039333A (zh) 2020-02-03 2020-12-15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8241A1 (zh)
JP (1) JP7180625B2 (zh)
CN (2) CN117977914A (zh)
WO (1) WO202115720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0864B2 (ja) * 2011-08-30 2015-08-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4082274A (ja) * 2012-10-15 2014-05-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半導体装置
JP2014192936A (ja) 2013-03-26 2014-10-0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電源ブス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電力変換装置
JP5885773B2 (ja) 2014-04-29 2016-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528385B2 (ja) * 2014-10-31 2019-06-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256382B2 (ja) 2015-02-27 2018-01-1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WO2018164449A1 (ko) 2017-03-06 2018-09-13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파워 릴레이 어셈블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0625B2 (ja) 2022-11-30
WO2021157206A1 (ja) 2021-08-12
US20220368241A1 (en) 2022-11-17
JP2021125926A (ja) 2021-08-30
CN115039333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402B2 (en) Electrically isolated heat dissipating junction box
JP6578408B2 (ja) 干渉信号の能動抑制装置
CN102170219B (zh) 能量转换装置
KR101375956B1 (ko) 자동차용 전장부품 박스
US20220368242A1 (en) Power converter
US202001873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optimized polymer and metal structur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assembly
KR20140006392A (ko) 자동차용 전장부품 박스
CN110168902B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11011996B2 (en) Power converter
JP4937326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WO2016047212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00266724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20130135841A1 (e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 assembly
CN107148731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17977914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212184006U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机箱
JPH1187977A (ja) ケーシング内に配列された電気回路構成
JP201912620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814879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2307491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235398A1 (en) Electronics packaging assembly for facilitating heat transfer
JP2020078971A (ja) 電動車両駆動ユニット
CN114096137A (zh) 车辆及其电子设备
CN112951818A (zh) 功率转换装置
JP2018137329A (ja) 電子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