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63151A -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63151A
CN117963151A CN202410316771.5A CN202410316771A CN117963151A CN 117963151 A CN117963151 A CN 117963151A CN 202410316771 A CN202410316771 A CN 202410316771A CN 117963151 A CN117963151 A CN 117963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chassis
boarding
platform
turn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67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建军
刘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shun Ho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shun Ho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shun Ho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shun Hongd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67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3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63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3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场旅客登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包括登机坡道,以及处于登机坡道一侧的飞机,所述登机坡道包括具有驱动系统的底盘,底盘上承载坡道结构;所述坡道结构包括:在底盘两端上安装有下转折平台和上转折平台,底盘和上转折平台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下坡道,下转折平台和上转折平台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中坡道。本发明通过将下坡道、中坡道、上坡道和翻转匝道的倾斜角度设置在6°至8°之间,坡道地板具备平整且防滑的功能,可以为老人、小孩、坐轮椅的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上下飞机的无障碍通道,提高了旅客上下飞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场旅客登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背景技术
在现有国家标准中,用于旅客登机的设备主要有登机桥、登机梯(舷梯车)和登机车。其中登机桥也叫登机廊桥,主要与候机楼配套应用于近机位。登机梯(舷梯车)常用于远机位,基本结构为汽车底盘附带台阶的斜梯。登机车是为残障或健康不佳导致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服务的专用车辆,基本结构为汽车底盘附带升降厢体。
现有登机梯(舷梯车)均为台阶式结构,对残障人士、老人和小孩不太友好,也不方便旅客携带行李箱。现有专用的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主体结构为升降轿厢和车载底盘,升降轿厢容量有限,而且使用需要预约,转运旅客效率较低。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包括登机坡道,以及处于登机坡道一侧的飞机,所述登机坡道包括具有驱动系统的底盘,底盘上承载坡道结构;
所述坡道结构包括:在底盘两端上安装有下转折平台和上转折平台,底盘和上转折平台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下坡道,下转折平台和上转折平台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中坡道,铰接在下转折平台,端部安装有接机平台的上坡道,铰接在底盘上的翻转匝道,在连接底盘与机坪地面的翻转匝道上安装有阻尼器,供旅客在机坪地面与下坡道之间通行,在底盘与上转折平台上设置有固定斜梯,供地面服务人员紧急通行至上坡道,在底盘和接机平台之间设置带液压油缸的支撑框架,液压油缸伸缩时带动接机平台和上坡道绕铰接轴旋转,调整接机平台的高度,在底盘上安装有液压站和控制箱,控制箱里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在各坡道和转折平台以及接机平台上均安装侧面雨棚和顶棚,在下转折平台和上转折平台顶棚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给控制箱内的蓄电池充电,接机平台前端带有防误脱离安全锁止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主体为焊接钢结构,在焊接钢结构四周安装四个有液压支腿,液压支腿通过油管和阀门与安装在底盘上的液压站连接,液压站驱动底盘上液压支腿进行的伸缩动作,也驱动连接底盘与接机平台上支撑框架的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多个带驱动功能的舵轮和无动力脚轮,无动力脚轮用于分担登机坡道的载荷,带驱动功能的舵轮用于驱动登机坡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站具备电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通过换向阀切换操作模式,通过安装在底盘上的控制箱内的蓄电池为能源电动操作;在电动系统故障时切换至手动状态,通过操作液压站控制器控制液压支腿和支撑框架的液压油缸的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下坡道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一主梁、第一防滑走道、第一护栏扶手和第一顶棚,且第一主梁、第一防滑走道、第一护栏扶手和第一顶棚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中坡道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二主梁、第二防滑走道、第二护栏扶手和第二顶棚,且第二主梁、第二防滑走道、第二护栏扶手和第二顶棚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上坡道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三主梁、第三防滑走道、第三护栏扶手和第三顶棚,且第三主梁、第三防滑走道、第三护栏扶手和第三顶棚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坡道端部通过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接机平台,接机平台由铰接在底盘上的支撑框架连接,且支撑框架下端与底盘铰接,上端与接机平台铰接,所述上坡道浮动设置,绕与上转折平台铰接的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接机平台包括固定甲板和活动滑板,在固定甲板的临边处安装有固定护栏和滑动护栏,在活动滑板的外侧安装有安全触边,活动滑板嵌套在固定甲板的槽型框架内,由两侧的电动推杆驱动可沿固定甲板的槽型框架滑动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臂,液压油缸处于两个支撑臂之间,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机械锁止安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将下坡道、中坡道、上坡道和翻转匝道的倾斜角度设置在6°至8°之间,坡道地板具备平整且防滑的功能,可以为老人、小孩、坐轮椅的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上下飞机的无障碍通道,提高了旅客上下飞机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配置有自动避障防撞传感器,与驱动系统联动可以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避免登机坡道在移动时碰撞地面人员或飞机,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前端接机平台的活动滑板具有同进同退和左右单独进退功能,提高了现场的操纵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在翻转匝道侧的等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在控制箱侧的等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在翻转匝道侧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控制箱侧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的底盘的等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坡道的等轴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坡道的等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坡道的等轴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机平台的等轴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框架的等轴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机坡道停靠在飞机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0、登机坡道;20、飞机;100、底盘;110、焊接钢结构;120、液压支腿;130、脚轮;140、舵轮;200、下转折平台;300、上转折平台;400、下坡道;410、第一主梁;420、第一防滑走道;430、第一护栏扶手;440、第一顶棚;500、中坡道;510、第二主梁;520、第二防滑走道;530、第二护栏扶手;540、第二顶棚;600、上坡道;610、第三主梁;620、第三防滑走道;630、第三护栏扶手;640、第三顶棚;700、接机平台;710、固定甲板;720、固定护栏;730、滑动护栏;740、活动滑板;750、安全触边;760、连接板组件;800、翻转匝道;900、固定斜梯;1000、支撑框架;1010、支撑臂;1020、液压油缸;1030、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100、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登机坡道10,以及处于登机坡道10一侧的飞机20,所述登机坡道10包括具有驱动系统的底盘100,底盘100上承载坡道结构;
所述坡道结构包括:在底盘100两端上安装有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下转折平台200靠近飞机20,上转折平台300远离飞机20,底盘100和上转折平台300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下坡道400,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中坡道500。下坡道400和中坡道500相对底盘100是固定的,可以用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诸如螺栓等方式连接。
铰接在下转折平台200,端部安装有接机平台700的上坡道600,铰接在底盘100上的翻转匝道800,供旅客在机坪地面与下坡道400之间通行,登机坡道10与飞机20对正处于正确位置后,将翻转匝道800翻转至地面,翻转匝道800与下坡道400、中坡道500和上坡道600衔接形成Z字形连续通道,供旅客安全快捷的上下飞机20,在连接底盘100与机坪地面的翻转匝道800上安装有阻尼器,常规地阻尼器可选用气弹簧或液压支撑杆等形式的产品,目的在于缓冲和减轻翻转匝道800翻转时的阻力,只需一名工作人员就能轻松扳动翻转匝道800,方便地服人员操作,在底盘100与上转折平台300上设置有固定斜梯900,供地面服务人员紧急通行至上坡道600。
在底盘100和接机平台700之间设置带液压油缸1020的支撑框架1000,其中,支撑框架1000设置为H(X)型,液压油缸1020伸缩时带动接机平台700和上坡道600绕铰接轴旋转,调整接机平台700的高度,在底盘100上安装有液压站和控制箱1100,控制箱1100里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在各坡道和转折平台以及接机平台700上均安装侧面雨棚和顶棚,保护旅客免受恶劣天气影响,在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顶棚上安装有至少四块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给控制箱1100内的蓄电池充电,其中,蓄电池还安装有符合GB/T 20234标准的充电接口,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对蓄电池充电。
太阳能电池板还可以安装在各个坡道的护栏扶手组件侧面等其他合适的位置,接机平台700前端带有防误脱离安全锁止装置,当登机坡道10处于飞机20或需接近物体时,人员或物料可通行前,必须由操作者确认安全后,才可人工开、关安全锁止装置,否则无法通行或无法移动,可以有效杜绝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高空坠落。
在图5中,所述底盘100的主体为焊接钢结构110,采用热镀锌防腐表面处理工艺,能更好地适应露天环境,在焊接钢结构110四周安装四个有液压支腿120,液压支腿120通过油管和阀门与安装在底盘100上的液压站连接,液压站驱动底盘100上液压支腿120进行伸缩动作,登机坡道10停靠时液压支腿120可伸出支撑地面,增加登机坡道10的稳定性,也驱动连接底盘100与接机平台700上支撑框架1000的液压油缸1020的伸缩动作。液压油缸1020带动接机平台700上下升降,调整接机平台700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型号飞机20的舱门高度。
在登机坡道10移动到靠近飞机20指定位置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器上操纵使得液压支腿120伸出与机坪地面紧密接触,增加登机坡道10的稳定性。在旅客完成上下飞机20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使得液压支腿120收起,以便登机坡道10顺利移动。
在图5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多个带驱动功能的舵轮140和无动力脚轮130,无动力脚轮130用于分担登机坡道10的载荷,带驱动功能的舵轮140用于驱动登机坡道10移动。在焊接钢结构110的底盘100的四周和中间位置安装有六个重载万向无动力脚轮130和两个带驱动功能的舵轮140。万向无动力脚轮130分担登机坡道10的载荷。舵轮140集成有旋转电机和转向电机,两个舵轮140即可组合驱动登机坡道10直行、横移、斜行、原地转向和行进间转弯,方便登机坡道10能够安全的靠近飞机20,在狭窄空间即可调整好登机坡道10与飞机20的位置关系,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范畴,无动力万向脚轮130和舵轮14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还有其他可行的方案。
登机坡道10的移动具备高度灵活性,靠近飞机20和撤离飞机20的操作方便快捷,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范畴,舵轮140可有不同的布置方式;当然舵轮140也可以更换为麦克纳姆轮等具备同样功能的驱动轮。
在图3和图4中,所述液压站具备电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通过换向阀切换操作模式,通过安装在底盘100上的控制箱1100内的蓄电池为能源电动操作;在电动系统故障时切换至手动状态,通过操作液压站控制器控制液压支腿120和支撑框架1000的液压油缸1020的伸缩。方便操作人员随时观察登机坡道10的位置和状态,设置有与控制箱1100电缆连接的手持式控制器,电缆留有足够长度,操作人员可在登机坡道10附近范围走动以最佳视野观察现场情况。若使用环境允许,可以使用无线式手持控制器。在舵轮140意外故障时,通过操作液压支腿120使得舵轮140升高脱离机坪地面,此时登机坡道10仅由底盘100上的无动力脚轮130支撑,可以用人力或拖车等外部设备拖动登机坡道10,以便放出飞机20或对登机坡道10进行紧急维修。
在图6至图8中,所述下坡道4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一主梁410、第一防滑走道420、第一护栏扶手430和第一顶棚440,且第一主梁410、第一防滑走道420、第一护栏扶手430和第一顶棚4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中坡道5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二主梁510、第二防滑走道520、第二护栏扶手530和第二顶棚540,且第二主梁510、第二防滑走道520、第二护栏扶手530和第二顶棚5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上坡道6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三主梁610、第三防滑走道620、第三护栏扶手630和第三顶棚640,且第三主梁610、第三防滑走道620、第三护栏扶手630和第三顶棚6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减轻下坡道400、中坡道500和上坡道600的自重。下坡道400、中坡道500、上坡道600和翻转匝道800的倾斜角度设置在6°至8°之间,内部净宽度不小于90cm,可供航空轮椅顺利通行,倾斜角度和宽度均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可以为老人、小孩、坐轮椅的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上下飞机20的无障碍通道,也方便常规旅客携带行李箱,使得旅客上下飞机20的效率高于传统登机梯和登机车。
且布置在护栏扶手上的侧面雨棚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固定式结构或者可收放结构的不同类型产品。可收放结构的侧面雨棚在收起时可以减小登机坡道10的侧面风载荷,提高设备稳定性。第一防滑走道420、第二防滑走道520和第三防滑走道620的台面甲板使用防滑材料,满足R13级防滑要求。在登机坡道的通道上布置有照度不低于54勒克斯应急照明背景灯。
在登机坡道10的底盘100、各段坡道以及接机平台700四周布置有距离传感器,可以探测登机坡道10与外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当登机坡道10与外物距离小于程序设定的安全阀值时,登机坡道10的驱动系统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减速直至停止移动,同时底盘100上安装的声光警示灯会发出声光报警,避免误操作导致登机坡道10与外物的意外碰撞。
在图9中,所述上坡道600端部通过连接板组件760固定连接接机平台700,接机平台700由铰接在底盘100上的支撑框架1000连接,且支撑框架1000下端与底盘100铰接,上端与接机平台700铰接,所述上坡道600浮动设置,绕与上转折平台300铰接的轴旋转,既可以向上倾斜也可以向下倾斜。
所述接机平台700包括固定甲板710和活动滑板740,在固定甲板710的临边处安装有固定护栏720和滑动护栏730,在活动滑板740的外侧安装有安全触边750,活动滑板740嵌套在固定甲板710的槽型框架内,由两侧的电动推杆驱动可沿固定甲板710的槽型框架滑动伸缩。其中,登机坡道10的接机平台700带有可伸缩和左右偏转的活动滑板740,可以在登机坡道10靠近飞机20过程中预留安全距离,依靠接机平台700上可伸缩的活动滑板740缓慢移动接近飞机20的舱门。活动滑板740还可以偏转适应飞机20的机头或机尾处的弧度,使接机平台700与飞机20轮廓吻合,避免在接机平台700滑板与飞机20的舱门之间留下空隙。两个电动推杆同步动作时,活动滑板740水平移动;单独控制某个电动推杆动作,可以控制活动滑板740向设定方向偏转一定的角度,以适应飞机20在客舱门位置的弧度,使安全触边750与飞机20轮廓接触紧密不留缝隙。安全触边750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被压缩到设定程度时会触发电信号控制活动滑板740停止运动,这个程度的压缩率只需要很小的作用力,不会对飞机20的蒙皮和油漆造成损上。在固定甲板710两侧还设置有带软性防撞材料包裹的滑动护栏730,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并设置有位置锁定装置。
在图10中,所述支撑框架1000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臂1010,液压油缸1020处于两个支撑臂1010之间,支撑臂1010为双层钢管嵌套结构,可以在液压油缸1020的驱动下伸缩滑动,所述支撑臂1010上设置有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支撑框架1000的支撑臂1010可以在液压油缸1020的驱动下伸缩,驱动接机平台700和上坡道600绕上坡道600与上转折平台300的铰接轴旋转,调整接机平台700的固定甲板710高度。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设置为电驱式安全锁止机构,通过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可防止支撑框架1000上的液压油缸1020突发故障而导致接机平台700意外下降。
通过液压油缸1020工作带动接机平台700上下升降调整高度,适应不同型号飞机20的舱门高度。为防止液压油缸1020或液压管路突发故障而导致接机平台700意外下降,在支撑臂1010上还设置有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的工作原理与棘轮机构类似,允许支撑臂1010的内管在液压油缸1020的驱动下连续伸长,但不允许其缩短。只有工作人员启动控制器释放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的锁舌时,支撑臂1010的内管才能顺利收回。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当飞机20在机坪地面上停好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式控制器将登机坡道10移动到指定的飞机20舱门位置,操纵液压油缸1020伸出将接机平台700升高至飞机20舱门下沿高度,操纵液压支腿120伸出与机坪地面接触并稳定支撑。
操纵接机平台700的活动滑板740伸出并适当摆动角度使安全触边750与飞机20的蒙皮紧密接触,工作人员手动放下翻转匝道800,通过各个坡道到达接机平台700,将接机平台700的滑动护栏730移出至与飞机20的蒙皮接触的位置并锁定。
按压、拔掉接机平台700前端的上下两只安全带锁舌,解除防误脱离安全锁止装置,此时,登机坡道10的移动功能被锁止;再次插上安全带锁舌前,登机坡道10无法移动,其它功能仍有效,此时登机坡道10准备工作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当旅客完成上下飞机20并关闭飞机20舱门后,按照与上述操作相反顺利操作,即可将登机坡道10撤离飞机20并移动到机坪地面上的停放区域。为预防登机坡道10在移动时与机坪地面上的外物或者飞机意外20碰撞,在坡道底盘100、登机坡道10和接机平台700的四周外侧设置有防撞避障传感器。当登机坡道10与外物或者飞机20的距离到达程序设定的安全距离时,在底盘100上安装的声光报警灯会发出声光警示,同时驱动系统按程序设定自动减速至停止移动。防撞避障系统可以有效防范因意外操作导致的碰撞危险。防撞避障传感器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各类传感器,本发明使用的是激光雷达。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Claims (8)

1.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机坡道(10),以及处于登机坡道(10)一侧的飞机(20),所述登机坡道(10)包括具有驱动系统的底盘(100),底盘(100)上承载坡道结构;
所述坡道结构包括:在底盘(100)两端上安装有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底盘(100)和上转折平台(300)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下坡道(400),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之间连接向上倾斜的中坡道(500),铰接在下转折平台(200),端部安装有接机平台(700)的上坡道(600),铰接在底盘(100)上的翻转匝道(800),在连接底盘(100)与机坪地面的翻转匝道(800)上安装有阻尼器,供旅客在机坪地面与下坡道(400)之间通行,在底盘(100)与上转折平台(300)上设置有固定斜梯(900),供地面服务人员紧急通行至上坡道(600),在底盘(100)和接机平台(700)之间设置带液压油缸(1020)的支撑框架(1000),液压油缸(1020)伸缩时带动接机平台(700)和上坡道(600)绕铰接轴旋转,调整接机平台(700)的高度,在底盘(100)上安装有液压站和控制箱(1100),控制箱(1100)里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在各坡道和转折平台以及接机平台(700)上均安装侧面雨棚和顶棚,在下转折平台(200)和上转折平台(300)顶棚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给控制箱(1100)内的蓄电池充电,接机平台(700)前端带有防误脱离安全锁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100)的主体为焊接钢结构(110),在焊接钢结构(110)四周安装四个有液压支腿(120),液压支腿(120)通过油管和阀门与安装在底盘(100)上的液压站连接,液压站驱动底盘(100)上液压支腿(120)进行伸缩动作,也驱动连接底盘(100)与接机平台(700)上支撑框架(1000)的液压油缸(1020)的伸缩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多个带驱动功能的舵轮(140)和无动力脚轮(130),无动力脚轮(130)用于分担登机坡道(10)的载荷,带驱动功能的舵轮(140)用于驱动登机坡道(1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站具备电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通过换向阀切换操作模式,通过安装在底盘(100)上的控制箱(1100)内的蓄电池为能源电动操作;在电动系统故障时切换至手动状态,通过操作液压站控制器控制液压支腿(120)和支撑框架(1000)的液压油缸(1020)的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坡道(4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一主梁(410)、第一防滑走道(420)、第一护栏扶手(430)和第一顶棚(440),且第一主梁(410)、第一防滑走道(420)、第一护栏扶手(430)和第一顶棚(4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中坡道(5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二主梁(510)、第二防滑走道(520)、第二护栏扶手(530)和第二顶棚(540),且第二主梁(510)、第二防滑走道(520)、第二护栏扶手(530)和第二顶棚(5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上坡道(600)包括桁架结构的第三主梁(610)、第三防滑走道(620)、第三护栏扶手(630)和第三顶棚(640),且第三主梁(610)、第三防滑走道(620)、第三护栏扶手(630)和第三顶棚(64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坡道(600)端部通过连接板组件(760)固定连接接机平台(700),接机平台(700)由铰接在底盘(100)上的支撑框架(1000)连接,且支撑框架(1000)下端与底盘(100)铰接,上端与接机平台(700)铰接,所述上坡道(600)浮动设置,绕与上转折平台(300)铰接的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机平台(700)包括固定甲板(710)和活动滑板(740),在固定甲板(710)的临边处安装有固定护栏(720)和滑动护栏(730),在活动滑板(740)的外侧安装有安全触边(750),活动滑板(740)嵌套在固定甲板(710)的槽型框架内,由两侧的电动推杆驱动可沿固定甲板(710)的槽型框架滑动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1000)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臂(1010),液压油缸(1020)处于两个支撑臂(1010)之间,所述支撑臂(1010)上设置有机械锁止安全装置(1030)。
CN202410316771.5A 2024-03-20 2024-03-20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Pending CN117963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6771.5A CN117963151A (zh) 2024-03-20 2024-03-20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6771.5A CN117963151A (zh) 2024-03-20 2024-03-20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3151A true CN117963151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6771.5A Pending CN117963151A (zh) 2024-03-20 2024-03-20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631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78011B2 (ja) ドローン着陸システムおよびドローン着陸ステーション
US9409657B2 (en) Apparatus to interface a boarding bridge and a low doorsill airplane
US3060471A (en) Aero-gangplank
CA2281765C (en) Boarding bridge for commuter type aircraft or the like
US7596826B2 (en) Device for passenger bridges for aircraft
US20220412097A1 (en) Ascending mechanised access ramp (a-mar)
CN115465822A (zh) 一种隧道维护作业车组及其作业方法
US2750135A (en)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aircraft passengers and cargo at airports
CN112660408B (zh) 航空地面登机移动设备及自动升降对接方法
CN117963151A (zh) 一种便于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登机的移动式坡形通道
US6092763A (en) Aircraft crash damage limitation system
CN110001996B (zh) 一种机场用移动式廊道
US6481039B1 (en) Passenger loading bridge extending from a terminal at ground level and for servicing aircraft of various sizes
CN213802506U (zh) 一种可移动式自动扶梯
CN210027967U (zh) 一种机场用移动式廊道
CN104192318A (zh) 空港除冰雪、乘客摆渡升降车
CN216140205U (zh) 一种移动式登机桥
WO1999042365A1 (en) A method of connecting a passenger bridge to an aircraft and an arrangement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210063397U (zh) 一种旅客登机摆渡车
JP2991713B1 (ja) 懸垂形モノレ―ル軌道桁の塗装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20230293365A1 (en) Descending mechanised access ramp (d-mar)
CN113650800A (zh) 一种移动式登机桥
CA2207499A1 (en) Passenger loading bridge for small aircraft and method of aligning same
CA2601829C (en) Boarding bridge for commuter type aircraft or the like
CN115610450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移动疏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