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122A - 显示体 - Google Patents

显示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7122A
CN117957122A CN202280062313.2A CN202280062313A CN117957122A CN 117957122 A CN117957122 A CN 117957122A CN 202280062313 A CN202280062313 A CN 202280062313A CN 117957122 A CN117957122 A CN 11795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lor
color development
width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3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成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hash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hash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hashi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hashi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5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7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4Pass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如下显示体的技术,即,对于制造不要求极高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制造,实现较高的防伪效果。显示体(1)具有基材(10)以及像素(PX),像素在X及Y方向上排列,各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440μm,各像素包含各自沿Y方向延伸、并在X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1至第3区域(R1、R2、R3),在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第1区域设置有第1显色线(P1),在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第2区域设置有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PL2),在像素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呈现出与第1及第2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PL3),各像素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在第1至第3显色线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Y方向的尺寸上不同,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体。
背景技术
当前,开发了用于防止钞票、护照以及有价证劵等印刷物的伪造的技术。作为这种防伪技术,为了能够通过目视而简易地判别是否被伪造,将在基材形成的凹凸或因墨水的堆积而形成的凹凸与构成印刷图案的网点或线条组合而产生与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的图像的颜色或形状的变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印刷物的一个例子。该印刷物包含:基底层,其设置于基材上,用于显示第1图像;多个印刷要素,它们配置于上述基底层的上方,用于显示第2图像;以及多个遮蔽要素,它们分别设置于上述印刷要素的上方,将这些印刷要素覆盖隐藏。该印刷物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显示第1图像,在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例如显示第2图像。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印刷物的其他例子,即,将凹凸与网点或线条组合而产生与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的图像的颜色或形状的变化。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印刷物,在基材上,颜色与基材相同、且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具有凸状的多个凸线条配置为条纹状。在上述凸线条的排列上,长度方向上与凸线条相同、且以与凸线条相同的间距排列的多个有色线条配置为,各有色线条与1个凸线条至少在局部重叠。各有色线条包含分别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潜像要素以及伪装要素。潜像要素的至少一部分呈现出有彩色,潜像要素的剩余部分呈现出无彩色。各有色线条包含的伪装要素在该有色线条包含的潜像要素呈现出有彩色的位置,呈现出与其形成为互补色的关系的有彩色,在该有色线条包含的潜像要素呈现出无彩色的位置,呈现出与该潜像要素相同的无彩色。
在从正面观察该印刷物的情况下,各有色线条中的潜像要素呈现出的颜色和伪装要素呈现出的颜色形成互补色的关系的部分呈现出上述无彩色。因此,在从正面观察该印刷物的情况下,由上述有色线条的排列构成的印刷图案的整体呈现出上述无彩色。
在从与相对于有色线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平行的斜向观察该印刷物的情况下,如果增大观察方向的倾斜角,则潜像要素以及伪装要素的一者对显示造成的影响减小。例如,在伪装要素的一者对显示造成的影响较小的观察条件下,各区域针对位于该区域的呈现出潜像要素的颜色的彩色图像作为显影而显示。
关于该印刷物,有色线条形成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如果使凸线条蜿蜒延伸,则有色线条和凸线条的重叠的大小根据场所而变化。因此,在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潜像要素以及伪装要素的一者对显示造成的影响的大小根据场所而变化。该印刷物利用这一点而能够将灰度(gradation)显示图像显示为上述显影。
作为应用了防伪技术的印刷物,还存在光泽、亮度或色调(色相)随着照明方向或观察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印刷物。对于这种印刷物的制造,一般需要特殊的加工。因此,根据该技术,能够获得防止伪造、仿造的效果。另外,根据该技术,在赋予独特的美感这一点上还具有提高印刷物的商品性的效果。
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这种技术。关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首先,设置与光的干涉条纹对应的凹凸构造,准备在其上方蒸镀铝等金属而形成的反射型彩虹全息图。接下来,在印刷物的一部分或整个面涂敷热塑性树脂,并且对彩虹全息图的蒸镀面进行加热,使该蒸镀面压接于树脂层。而且,在对树脂层进行冷却之后,将彩虹全息图从树脂层剥离。由此,在印刷物的表面设置彩虹全息图。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面的技术。首先,在基材上进行利用有色墨水的印刷,形成显示任意字符、图案等的基底层。接下来,在该基底层上利用透明墨水进行印刷,形成在表面具有条纹状的凹凸构造的透明层。对于透明层的形成,例如利用柔版印刷或丝网印刷。
透明层保护基底层的表面。另外,设置于透明层的表面的条纹状的凹凸构造不会妨碍基底层显示的图像的目视确认,产生与观察方向相应的光泽感的微妙变化。因这种光泽感对印刷物赋予高级感、趣味性。另外,即使复印该印刷物,也无法使得上述凹凸构造再现,因此该技术实现了防伪效果。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下面的技术。首先,在基材上通过胶版印刷而印刷有色墨水。接下来,在印刷有有色墨水的基材的表面涂敷透明树脂,使该透明树脂层半干燥。接着,通过利用在外周面具有条纹状的凹凸构造的辊的加压加工,将凹凸构造转印于透明树脂层的表面。由此,能够获得光泽、亮度或色调随着照明方向或观察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印刷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74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99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86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10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26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关于专利文献1的印刷物,为了在从正面观察时将印刷要素隐蔽,需要在所有印刷要素上设置遮蔽要素。如果遮蔽要素相对于印刷要素的相对位置偏离目标位置,则在从正面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第1图像。因此,对于该印刷物的制造要求以极高的位置精度形成遮蔽要素。
关于专利文献2的印刷物,如果凸线条和有色线条的相对位置、潜像要素和伪装要素的相对位置偏离目标位置,则在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有可能显示灰度表现等与本来的灰度显示图像不同的图像。因此,对于该印刷物的制造也要求以极高的位置精度形成潜像要素以及伪装要素。
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关于形成反射型彩虹全息图的技术,存在工序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4及5记载的那样,在由有色墨水构成的印刷层上设置在表面具有条纹状的凹凸构造的透明层的印刷物,对于其制造不要求极高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然而,条纹状的凹凸构造能够通过转印而容易地向透明层上设置,因此通过该构造实现的防伪效果并不太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如下显示体的技术,即,对于制造不要求极高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能够实现较高的防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体,具有:基材;以及多个像素,它们配置于所述基材上,所述多个像素在彼此相交叉的第1及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及第2方向的各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440μm,所述多个像素分别包含各自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1至第3区域,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并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1显色线,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2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3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及第2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所述多个像素的各像素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尺寸上不同,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以及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多个像素分别还包含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第1至第3区域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4区域,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4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4显色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以及所述第4区域的宽度W4的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4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体,具有:基材;以及多个像素,它们配置于所述基材上,所述多个像素在彼此相交叉的第1及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及第2方向的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440μm,所述多个像素分别包含各自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1至第3区域,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并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1显色线,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2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3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及第2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关于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1显色线的第1部分、或者所述第2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2显色线的第2部分、或者所述第3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3显色线的第3部分,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部分设置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5显色线,所述多个像素的各像素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尺寸上不同,并且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5显色线的合计面积上不同,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各部分遍及其整个长度而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仅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仅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中的未设置所述第5显色线的部分设置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以及所述第5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6显色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方面涉及的显示体,关于包含所述第6显色线的所述像素的各像素,所述第1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所述第2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以及所述第3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3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彼此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以及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所述第1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A之差、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所述第2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B之差、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所述第3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C之差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20至34%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的宽度处于2.0至100.0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关于各个所述显色线,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所述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的高度处于0.2至12.0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小于或等于0.42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为印刷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是通过凹版胶印法而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显色线包含设置于浮雕型衍射格栅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蒸镀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面,提供上述任一方面涉及的显示体,所述多个像素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其在一个面设置有所述浮雕型衍射格栅;以及所述蒸镀层,其在局部将所述浮雕型衍射格栅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体的俯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第1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放大表示第2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第3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X线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II-XII线的剖面图。
图13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放大表示第4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XV线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I-XV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II-XVII线的剖面图。
图18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是放大表示第5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放大表示第6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2是放大表示能够用于图21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的转印箔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3是放大表示对比例4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4是放大表示对比例5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5是放大表示对比例6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6是放大表示对比例7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使得上述任一方面进一步实现具体化。下面记载的事项可以单独或者组合多个而并入上述各方面。另外,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举例示出了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实现具体化的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下述结构部件的材质、形状以及构造等。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规定的技术范围内,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施加各种变更。
此外,对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要素,在下面参照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图,某个方向的尺寸和其他方向的尺寸的关系、以及某个部件的尺寸和其他部件的尺寸的关系等有可能与现实不同。
<1>第1实施方式
<1.1>显示体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体的俯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至图5所示的显示体1为印刷物。显示体1包含:基材10;以及多个像素PX,它们配置于基材10的上方。
基材10只要能够进行印刷即可。这里,基材10为薄膜或板。如果基材10在其表面具有能够印刷的区域,则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基材10在其表面包含图1及图2所示的印刷区域PR。在这里,印刷区域PR具有四边形形状,但印刷区域PR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另外,在这里,印刷区域PR仅设置于基材10的一面的一部分,但印刷区域PR也可以设置于基材10的一面的整个面。另外,在这里,基材10包含1个印刷区域PR,但基材10也可以包含多个印刷区域PR。并且,在这里,印刷区域PR仅设置于基材10的一面,但印刷区域PR也可以设置于基材10的两面。
像素PX在印刷区域PR上在X方向和Y方向上排列。这里,X及Y方向分别为彼此相交叉的第1及第2方向。X及Y方向相对于基材10的被印刷面平行,在这里彼此正交。X及Y方向也可以是倾斜地相交叉的方向。另外,Z方向是相对于X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这里,是基材10的厚度方向。
像素PX的形状及尺寸彼此相同。在这里,像素PX具有近似正方形形状。像素PX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各像素PX可以具有长方形形状。或者,各像素PX可以具有将3个或4个长方形在短边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使相邻的长方形的位置在长边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而形成的形状。
像素PX的X及Y方向的各方向的尺寸或周期小于或等于440μm。即,像素PX的图5所示的尺寸W及L分别小于或等于440μm。如果增大上述尺寸,则分辨率降低,在利用肉眼观察显示体1的情况下,对于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分别能够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其他像素PX区分开而进行目视确认。
X及Y方向的各像素PX的尺寸优选小于或等于440.0μm。另外,X及Y方向的各方向的像素PX的尺寸优选大于或等于6.0μm。
各像素PX分别包含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是分别沿Y方向延伸,在X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区域。
如图5所示,第1区域R1在X方向上具有尺寸W1,在Y方向上具有尺寸LR。第2区域R2在X方向上具有尺寸W2,在Y方向上具有尺寸LR。第3区域R3在X方向上具有尺寸W3,在Y方向上具有尺寸LR。尺寸W1、W2及W3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不同。此外,下面,有时将尺寸W1、W2及W3分别称为宽度W1、W2及W3。
如图2所示,在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在第1区域R1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且沿Y方向延伸的第1显色线PL1。另外,在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在第2区域R2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Y方向延伸、且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PL1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PL2。而且,在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在第3区域R3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Y方向延伸、且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PL1及第2显色线PL2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PL3。
换言之,像素PX的排列包含第1显色线PL1的排列、第2显色线PL2的排列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排列。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形状,呈现出互不相同的颜色。第1显色线PL1分别位于任一像素PX的第1区域R1内。另外,第2显色线PL2分别位于任一像素PX的第2区域R2内。而且,第3显色线PL3分别位于任一像素PX的第3区域R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显色线都是印刷线。即,各显色线通过印刷墨水而形成。
此外,在图2中针对所有像素PX都设置有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也可以不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
在设置有第1显色线PL1的各第1区域R1,第1显色线PL1的X方向的尺寸、即宽度W1P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彼此相等。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与尺寸W1相等。
在设置有第2显色线PL2的各第2区域R2,第2显色线PL2的X方向的尺寸、即宽度W2P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彼此相等。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与尺寸W2相等。
在设置有第3显色线PL3的各第3区域R3,第3显色线PL3的X方向的尺寸、即宽度W3P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彼此相等。第3显色线PL3的W3P与尺寸W3相等。
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优选处于2至1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2至50μm的范围内。宽度较小且高度较大的显色线难以以较高的形状精度形成。如果增大显色线的宽度,则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之间的距离缩短。
优选宽度W1P、W2P及W3P彼此大致相等。即,优选宽度W1、W2及W3彼此大致相等。宽度W1、W2及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2P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在该比较小的情况下,在使观察方向从Z方向朝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斜向变化的情况下,观察者能够感受到光泽感的变化。
在这里,如图3所示,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各自的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该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该形状有利于使观察者感受到显示体1中的与印刷区域PR对应的部分具有较强的光泽感。
在设置有第1显色线PL1的各第1区域R1,第1显色线PL1的高度H1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的高度H1彼此相等。
在设置有第2显色线PL2的各第2区域R2,第2显色线PL2的高度H2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2显色线PL2的高度H2彼此相等。
在设置有第3显色线PL3的各第3区域R3,第3显色线PL3的高度H3在Y方向上恒定。不同的像素PX包含的第3显色线PL3的高度H3彼此相等。
第1显色线PL1的高度H1、第2显色线PL2的高度H2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高度H3优选处于0.2至12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0.5至12μm的范围内。如果显色线的高度较小,则容易因显色线中包含的颗粒而在显色线的表面产生微细的凹凸。如果显色线的高度较大,则容易目视确认显色线的存在。
即使要以使得高度及宽度分别恒定的方式形成显色线,有时它们的一者或两者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出相同颜色的显色线也优选与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大致为相似形状。
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优选小于或等于0.420μ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20μm。在使观察者感受到较强的光泽感的方面,表面粗糙度较小则有利。此外,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大于或等于0,根据一个例子,大于或等于0.01μm。
在这里,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通过下面的方法而获得。首先,关于显示体1的印刷面,使用激光显微镜获取与三维性状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将印刷区域PR的高度设为0,并且确定显色线中的高度最大的位置,将该位置的显色线的高度设为100。而且,在根据与三维性状相关的信息而再现的三维构造之中,确定高度处于20至100的范围内的部分。根据上述部分的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而求出平均的形状的剖面,使该平均的形状的剖面与上述确定出的各部分拟合,求出它们的差值,将上述表面性状向平面的表面性状变换。而且,根据该平面的表面性状而获得JIS B0601:2013“产品的几何特性规格(GPS)-表面正常:轮廓曲线方式-用语、定义及表面性状参数”中规定的均方根粗糙度Rq。此外,均方根粗糙度Rq是针对10个部位的测定位置而获得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在第1显色线PL1的Y方向的尺寸L1、第2显色线PL2的Y方向的尺寸L2、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Y方向的尺寸L3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尺寸上不同。即,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在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面积上不同。
因此,关于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通过第1区域R1的颜色、第2区域R2的颜色以及第3区域R3的颜色的混色而产生的颜色不同。根据这种结构,显示体1在印刷区域PR的位置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此外,图1及图2中由虚线表示的像素PX的轮廓是根据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配置而确定的虚拟的轮廓。在这里,记作存在像素PX的轮廓,但实际的显示体1可以具有相当于像素PX的轮廓的构造,也可以不具有。
另外,图2及图5中由点划线表示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轮廓,是根据第1至第3显色线的配置而确定的虚拟的轮廓。在这里,记作存在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轮廓,但实际的显示体1可以具有相当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轮廓的构造,也可以不具有。
像素PX的轮廓、以及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轮廓例如通过下面的方法而确定。首先,根据第1显色线PL1的排列、第2显色线PL2的排列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排列的大于或等于1个而求出像素PX的X及Y方向的周期。接下来,将第1显色线PL1中的Y方向的尺寸最大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分别设为设置有该第1显色线PL1的第1区域R1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关于所有的第1区域R1,根据这样确定出的第1区域R1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和这样求出的像素PX的X及Y方向的周期而确定形状、尺寸及位置。另外,与此相同地,针对所有的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而确定形状、尺寸及位置。而且,确定分别由1个第1区域R1、1个第2区域R2、以及1个第3区域R3构成的多个单位区域,将相对于相邻的单位区域为等距离的位置设为像素PX的轮廓的位置。由此,能够确定像素PX的轮廓、以及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轮廓。
<1.2>第1变形例
图6是放大表示第1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6及图7所示的显示体1A除了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彼此分离以外,与参照图1至图5说明的显示体1相同。如果相邻的显色线接触,则难以以较高的形状精度形成上述显色线。因此,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优选不重叠,更优选彼此分离。
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之间的距离,例如X方向上相邻的第1显色线PL1与第2显色线PL2之间的距离D12、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2显色线PL2与第3显色线PL3之间的距离D23、或者像素PX包含的第3显色线PL3与相对于该像素PX在X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2μm。
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或等于10μ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5μm。如果增大该距离,则图像浓度降低。
在尺寸LR与尺寸L相等的情况下,在Y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尽管本来应当彼此分离,但也有可能彼此相连。因此,尺寸L优选小于尺寸LR。而且,尺寸LR与尺寸L之差优选大于或等于1μm,更优选大于或等于3μm。
<1.3>第2变形例
图8是放大表示第2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所示的显示体1B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1至图5说明的显示体1相同。
即,在显示体1B中,各像素PX还包含第4区域R4。第4区域R4沿Y方向延伸。在各像素PX中,第4区域R4相对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在X方向上排列。关于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而上述的尺寸、形状及配置也可以应用于第4区域R4。
像素PX的排列还包含第4显色线PL4的排列。第4显色线PL4沿Y方向延伸,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不同的颜色。在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在第4区域R4设置有第4显色线PL4。第4显色线PL4为印刷线。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以及第3显色线PL3而上述的尺寸、形状及配置也可以应用于第4显色线PL4。
例如,第1区域R1的宽度W1、第2区域R2的宽度W2、第3区域R3的宽度W3以及第4区域R4的宽度W4的算术平均值WAV2与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2与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2与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2与宽度W4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2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关于显示体1B,如参照显示体1A说明的那样,在X及Y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也优选彼此分离。在该情况下,相邻的显色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处于参照显示体1A说明过的范围内。
<1.4>第3变形例
图9是放大表示第3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X线的剖面图。图11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I-XI线的剖面图。图12是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II-XII线的剖面图。图13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9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至图13所示的显示体1C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相同。
即,在显示体1C中,关于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第1区域R1包含未设置第1显色线PL1的第1部分、或者第2区域R2包含未设置第2显色线PL2的第2部分、或者第3区域R3包含未设置第3显色线PL3的第3部分。关于上述各像素PX,第1至第3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设置有第5显色线,该第5显色线在整个宽度上扩展,沿作为第2方向的Y方向延伸,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不同的颜色。第5显色线为印刷线。
在图9至图13中,在第5显色线中,设置于第1部分的是第5显色线PL5A,设置于第2部分的是第5显色线PL5B,设置于第3部分的是第5显色线PL5C。关于在第1区域R1设置有第1显色线PL1及第5显色线PL5A的像素PX,第1显色线PL1及第5显色线PL5A在Y方向上排列。关于在第2区域R2设置有第2显色线PL2及第5显色线PL5B的像素PX,第2显色线PL2及第5显色线PL5B在Y方向上排列。关于在第3区域R3设置有第3显色线PL3及第5显色线PL5C的像素PX,第3显色线PL3及第5显色线PL5C在Y方向上排列。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呈现出彼此相同的颜色。该颜色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呈现出的颜色不同。
在显示体1C中,在第1至第3部分的整体设置有第5显色线。即,在整个第1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A,在整个第2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B,在整个第3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C。另外,在显示体1C中,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的各像素PX,第1显色线PL1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1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A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第2显色线PL2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2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B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3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C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彼此相等。
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而上述的尺寸、形状及配置也可以应用于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此外,同上所述,第1区域R1的宽度W1、第2区域R2的宽度W2以及第3区域R3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第1区域R1的部分的宽度W5A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第2区域R2的部分的宽度W5B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第3区域R3的部分的宽度W5C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在Y方向的第1显色线PL1的尺寸、Y方向的第2显色线PL2的尺寸、以及Y方向的第3显色线PL3的尺寸的大于或等于1个尺寸上不同。并且,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在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的合计面积上不同。显示体1C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显示体1C还包含第5显色线,因此与显示体1A相比,能再现的颜色的范围更大。例如,在第1显色线PL1由呈现青色的墨水构成,第2显色线PL2由呈现品红色的墨水构成,第3显色线PL3由呈现黄色的墨水构成,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由呈现黑色的墨水构成的情况下,显示体1C能够显示对比度较高的灰度显示图像。
关于显示体1C,也如参照显示体1A说明的那样,在X及Y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优选彼此分离。在该情况下,相邻的显色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处于参照显示体1A说明过的范围内。
<1.5>第4变形例
图14是放大表示第4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XV线的剖面图。图16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I-XVI线的剖面图。图17是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沿着XVII-XVII线的剖面图。图18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4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至图18所示的显示体1D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9至图13说明的显示体1C相同。
即,在显示体1D中,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仅在上述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具体而言,第1区域R1包含第1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仅在第1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A。第2区域R2包含第2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仅在第2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B。而且,第1区域R1包含第3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仅在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PL5C。
此外,在显示体1D中,也与显示体1C相同地,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的各像素PX,第1显色线PL1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1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A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第2显色线PL2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2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B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以及第3显色线PL3的Y方向的尺寸和设置于第3部分的第5显色线PL5C的Y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彼此相等。
在显示体1D中,例如,各像素PX的亮度有可能根据第1至第3部分的面积的合计值与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的面积的合计值之差而变化。因此,显示体1D与显示体1C相比,与图像表现相关的自由度更高。
<1.6>第5变形例
图19是放大表示第5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所示的显示体1E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的显示体1D相同。
即,在显示体1E中,像素PX的至少一部分仅在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第5显色线,在第1至第3部分中的未设置第5显色线的部分设置有第6显色线,该第6显色线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Y方向延伸,呈现出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不同的颜色。具体而言,在第1部分中的未设置第5显色线PL5A的部分设置有第6显色线PL6A。在第2部分中的未设置第5显色线PL5B的部分设置有第6显色线PL6B。而且,在第3部分中的未设置第5显色线PL5C的部分设置有第6显色线PL6C。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为印刷线。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呈现出彼此相同的颜色。该颜色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呈现出的颜色不同。
根据一个例子,第1显色线PL1由呈现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任一颜色的墨水构成,第2显色线PL2由呈现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另一种颜色的墨水构成,第3显色线PL3由呈现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剩余一种颜色的墨水构成,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由呈现黑色的墨水构成,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由呈现白色的墨水构成。
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上述的尺寸、形状及配置也可以应用于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此外,与上述相同地,第1区域R1的宽度W1、第2区域R2的宽度W2以及第3区域R3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中的位于第1区域R1的部分的宽度W6A之差的绝对值、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中的位于第2区域R2的宽度W6B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中的位于第3区域R3的部分的宽度W6C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过的显示体1D不包含第6显色线。因此,例如,在基材10具有可见光透过性的情况下,位于显示体1D的背面侧的物体对显示体1D在印刷区域PR中显示的图像造成影响。另外,在基材10为可见光非透过性的情况下,基材10的表面有可能对显示体1D在印刷区域PR中显示的图像造成影响。显示体1E包含的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能够减小上述影响。
<1.7>第6变形例
图20是放大表示第6变形例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所示的显示体1F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相同。
即,在显示体1F中,像素PX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而且,像素PX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排列顺序互不相同。
在这里,像素PX形成分别沿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列组。各像素列组由分别沿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排列的第1至第3列构成。第1至第3列分别由在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X构成。关于第1列包含的像素PX,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以该顺序在X方向上排列。关于第2列包含的像素PX,第3区域R3、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以该顺序在X方向上排列。关于第3列包含的像素PX,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1区域R1以该顺序在X方向上排列。
采用这种结构的显示体1F也能够显示与显示体1A相同的灰度显示图像。
<1.8>其他变形例
在显示体1B至1F中,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可以彼此接触。另外,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可以彼此分离,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可以彼此接触。同样地,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可以彼此分离,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中的X方向上相邻的显色线可以彼此接触。
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为相同颜色,因此它们可以在局部重叠。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之差、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5B之差、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5C之差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20至34%的范围内。
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也为相同颜色,因此它们可以在局部重叠。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PL6A的宽度W6A之差、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PL6B的宽度W6B之差、以及算术平均值WAV1与第6显色线PL6C的宽度W6C之差各自相对于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优选处于-20至34%的范围内。
对于显示体1及1C至1E,可以采用关于显示体1F而上述的排列顺序。即,关于显示体1及1C至1E,像素PX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以及第3区域R3的排列顺序可以彼此相同,像素PX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及第3区域R3的排列顺序可以互不相同。另外,在显示体1B中,像素PX中的在X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的排列顺序可以彼此相同,像素PX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的排列顺序可以互不相同。
另外,在显示体1B中,在第1区域R1中的未设置第1显色线PL1的第1部分、第2区域R2中的未设置第2显色线PL2的第2部分、第3区域R3中的未设置第3显色线PL3的第3部分、以及第4区域R4中的未设置第4显色线PL4的第4部分的各部分,可以关于显示体1E而设置上述的第6显色线。
<1.4>显示体的制造
<1.4.1>印刷方法
能够利用印刷法在基材10上形成像素PX而获得上述显示体11A至1F。作为印刷法,能够应用公知的方法。优选以凹版印刷法为代表的凹版印刷,特别优选凹版胶印法。用于印刷的装置也可以是公知的装置。例如,如果是以凹版印刷法为代表的凹版印刷,则作为印刷装置可以使用具备在表面具有与显色线对应的槽的金属制的凹版。
凹版胶印也称为凹版胶版印刷。关于凹版胶印,利用形成有与印刷图案对应的凹部的凹版印刷版(凹版)、将墨水填充至凹版印刷版的凹部的刮墨刀、表面例如由硅橡胶构成的橡皮布。
关于凹版胶印,将墨水从凹版印刷版的凹部向橡皮布转印。以与该橡皮布相面对的方式供给基材,对它们进行压接,将橡皮布上的墨水向基材转印。
在使用1个橡皮布进行向多个基材的印刷的情况下,在印刷后,还优选包含使吸收了溶剂的橡皮布干燥的工序。该干燥工序可以每隔1次的印刷周期而进行,也可以每隔多次例如5至20次的印刷周期而进行。
例如吹送热风或照射红外线而使转印于基材上的墨水加热固化。或者,通过光照射而使转印于基材上的墨水固化、或者静置几天而使转印于基材上的墨水固化。如上所述,在基材上形成印刷图案。
在凹版胶印中,作为凹版印刷版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版。凹版印刷版及橡皮布可以为平板状,也可以为圆筒状。如果作为凹版印刷版使用版主体,并且作为橡皮布使用由橡皮布料将金属制圆筒体等具有较高刚性的圆筒体的表面覆盖而成的橡皮布主体,则能够实现较高的生产率。
作为橡皮布料,能够举例示出硅树脂、氟树脂、聚氨酯树脂、合成橡胶以及天然橡胶等弹性材料。其中,在耐久性及耐油性较高、具有充足的弹性且适度地具有韧性这一点上,优选硅橡胶等硅树脂。特别优选橡皮布料为由硅橡胶等硅树脂构成的橡皮布主体相对于硬质的基板而进行凹版胶印。此外,作为橡皮布主体,还可以使用在聚酯薄膜等塑料薄膜上形成由硅橡胶层等弹性体构成的层、并将由此获得的复合材料卷绕于圆筒体的结构。
根据该印刷法,例如可以使用以较高的形状及位置精度在基材上形成高度相对于宽度的比较大、且具有平滑的表面的显色线。
<1.4.2>基材
基材10可以形成为包括纸、聚合物薄膜、玻璃板、金属板或者它们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复合体。根据印刷图案显示的图像的目视确认性的观点,基材10的印刷面优选由纸或塑料构成。作为基材103,可以使用厚度大于或等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3mm的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基材103的长边的长度可以设为大于或等于3cm且小于或等于3m,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能够用于基材10的纸的例子,能举出用于通常的出版显示体、宣传广告物的各种用纸、且表面性状优异的材料。这种用纸例如为镜面铜版纸、铜版纸、美术纸或者优质纸等,也可以是用于包装材料的卡片用纸、纸板。另外,根据伸缩较少的观点,还优选从YUPOCORPORATION“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销售的YUPO“ユポ”(注册商标)以及从Daio Postal Chemical Corporation“ダイオーポスタルケミカル株式会社”销售的PeachCoat“ピーチコート”(注册商标)等合成纸。
能够用于基材10的聚合物薄膜可以设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可以设为铸模成型薄膜。塑料薄膜的例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赛璐玢、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TAC)、乙酸丁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以及硝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类或者它们的衍生物;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乙烯醇;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酮;聚酰亚胺;聚醚砜(PES);聚苯硫醚;聚砜类;聚醚酰亚胺;聚醚酮亚胺;聚芳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丙烯酸树脂;以及降冰片烯树脂等环烯烃类树脂。
能够用于基材10的玻璃板可以设为由钙钠玻璃、含钡锶玻璃、铅玻璃、铝硅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硼硅酸钡玻璃或者石英玻璃构成的玻璃板。
能够用于基材10的金属板可以设为铜板、黄铜板、铝板、铝合金板、不锈钢板或者钢板。上述金属板优选为压轧板。
<1.4.3>墨水
根据一个例子,用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减法混色的三原色,即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墨水,根据其他例子,用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加法混色的三原色,即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墨水。根据一个例子,用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青色、品红色、黄色及黑色的墨水。另外,根据一个例子,用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品红色及黄色的墨水,用于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黑色的墨水。并且,根据一个例子,用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品红色及黄色的墨水,用于第5显色线PL5A、PL5B及PL5C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黑色的墨水,用于第6显色线PL6A、PL6B及PL6C的形成的墨水为呈现出白色的墨水。用于各显色线的形成的墨水也可以呈现出其他颜色。
作为墨水,根据利用的印刷方式可以使用胶印墨水、凸版墨水以及凹版墨水等,根据组成的不同例如能举出树脂墨水、油性墨水以及水性墨水。另外,作为墨水,根据干燥方式的不同,例如能举出氧化聚合型墨水、浸透干燥型墨水、蒸发干燥型墨水以及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可以使用颜色根据照明角度或观察角度而变化的功能性墨水。作为这种功能性墨水,例如能举出光学变化墨水(Optical Variable Ink)、移色墨水以及珠光墨水。
墨水包含色料和载体。墨水还可以包含添加剂。
色料为颜料、染料、或者它们的组合。
染料可以设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溶剂染料、分散染料或者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颜料可以设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或者它们的组合。
无机颜料可以设为金属颗粒、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亚铁氰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或者由碳构成的颗粒、包含上述物质的大于或等于2种颗粒、或者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氧化物可以设为二氧化钛、锌白(氧化锌)、或者铁黑(黑氧化铁)。
有机颜料可以设为碳化合物、亚硝类化合物、硝基类化合物、偶氮类化合物、色淀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或者缩合多环材料。例如,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使用二偶氮黄、亮胺以及酞菁蓝。
作为颜料或染料,可以设为荧光颜料、蓄光颜料、量子点、或者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在以颜色显示为目的的上述颜料、染料的基础上,以向印刷图案的导电性的赋予为目的,墨水可以包含导电材料。导电材料的例子包含金属颗粒、金属纳米线、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导电性聚合物颗粒、以及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导电性聚合体的例子包含导电性聚苯胺、导电性聚丙烯、以及导电性聚噻吩、例如聚乙烯二氧噻吩和聚苯乙烯磺酸的络化物。
载体为使色料分散的介质。载体包含油及树脂的至少一者。
油可以设为植物油、加工油、矿物油、或者上述物质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混合物。树脂可以设为天然树脂、天然物衍生物、合成树脂、或者上述物质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油或树脂的至少一部分,载体包含固化而形成为固体的固化性材料。固化性材料可以设为环氧树脂以及多功能丙烯酸单体或低聚物等分子量较低的固化性化合物或固化性树脂。另外,还可以使用上述物质的混合物。油可以包含不具有产生固化性的功能基的物质。
油及树脂的例子包含聚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氯乙烯和含有其他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和含有其他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和含有其他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共聚物、酮醛缩合物或其氢化物、环氧树脂、酚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或其共聚物、聚氨酯、聚脲以及聚酰胺。关于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大于或等于2种。
油及树脂的其他例子除了在侧链或末端具有固化性的功能基以外,还包含同上所述的聚合物。作为固化性化合物或固化性树脂,特别优选多元醇、环氧树脂、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多价羧酸或者(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低聚物。
关于油及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化合物,也可以同时使用大于或等于2种。
载体还可以包含有机溶剂等溶剂。
有机溶剂可以设为烃类溶剂、醇溶剂、乙二醇醚或者乙二醇酯类溶剂、萜烯类溶剂或者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烃类溶剂的例子包含十四烷、十八烷、七甲基壬烷、四甲基十五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三烷、甲基戊烷、正构烷烃以及异链烷烃等饱和或不饱和脂族烃化合物;甲苯以及二甲苯等环状烃化合物;柠檬烯、双戊烯、萜烯、萘酚(nessol)、苎烯、橙香精、异松油烯、水芹烯、薄荷二烯、芸香烯、二氢异丙苯、石荠苎烯、异萜品烯、海茴香烯、金刚烷(Kautschin)、白千层萜、油精、蒎烯、松节油、薄荷烷、松果烷、萜烯以及环己烷等脂环族烃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醇溶剂的例子包含脂肪族醇、例如庚醇、辛醇、癸醇、月桂醇、十四醇、十六醇、2-乙基-1-己醇、十八醇、十六碳烯醇以及油醇等碳数为6至3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族醇;脂环族醇、例如环己醇、甲酚、丁香酚、桃金娘醇、异丁醇、薄荷醇、葛缕醇、紫苏醇、松香芹醇、异丁醇、马鞭草烯醇以及萜烯醇、例如萜品醇以及氢化松油醇等单萜醇;二醇以及三醇等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2-丁烯-1,4-二醇、1,2-己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2-甲基戊-2,4-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丙三醇、1,2,4-丁三醇以及1,2,6-己三醇;丁基三甘醇、异丁基二甘醇、2-丁氧基乙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醇以及2-(2-己基氧基乙氧基)乙醇等一元醇;以及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乙二醇醚或者乙二醇酯类溶剂的例子包含三丙二醇正丁基醚、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单甲醚、三丙二醇甲醚、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三甘醇二甲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己基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二乙酸酯、1,4-丁二醇二乙烯基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以及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在速干性墨水的情况下,作为溶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常温下挥发的沸点较低的溶剂,例如甲乙酮、乙醇以及丙酮。在水性墨水的情况下,作为溶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精制水等水。
墨水还可以包含添加剂。添加剂的例子包含蜡、塑化剂、干燥促进剂、表面活性剂、胶凝剂、稳定剂、消泡剂以及它们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组合。
墨水中含有的固态材料的大小只要小于显色线的宽度及高度即可,优选小于或等于显色线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墨水中固态成分占据的比例优选大于或等于50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70%质量。在该比例较大的情况下,转印时的墨水的流动受到抑制,因此有利于以较高的形状精度形成显色线。
<1.5>效果
下面,列举显示体1为例对上述显示体1及1A至1F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
例如如果从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方向以白色光对参照图1至图5说明的显示体1进行照明,则光的一部分由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的表面反射,光的另一部分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透过,由基材10反射,然后再次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透过。下面,由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的表面反射后的光称为第1光。另外,下面,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透过并由基材10反射然后再次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或第3显色线PL3透过后的光称为第2光。
第1光为白色光。对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向某个方向射出的第1光的强度,照明方向及该显色线的表面形状对其造成影响。具体而言,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为直线状,因此各显色线基于上述照明条件射出第1光的方向遍及其全长地相对于显色线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垂直。而且,在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各自的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第1显色线PL1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的情况下,上述显色线各自射出第1光的方向在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面内扩展。
另一方面,第2光为着色光。对于第2光的强度,在如基材10例如为纸的情况那样基材表面为凹凸面的情况下,照明方向未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对于第2光的强度,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表面形状几乎未造成影响。
如果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未大幅地不同,则在上述照明条件的基础上,上述显色线向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射出的第1光和第2光的强度比,在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之间并未大幅地不同。另外,在该情况下,如果各显色线的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该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则各显色线射出的第1光和第2光的强度比,在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面内的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大致恒定。因此,在上述照明条件的基础上,如果第1光的强度足够高,则从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显示体1的观察者识别到该显示体1具有光泽感。
而且,在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面内使观察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强度比最大的区域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在显示面内移动。同样地,在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面内使观察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强度比最大的区域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在显示面内移动。因此,观察者识别到较强的光泽感。
另外,关于该显示体1,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有助于光泽感。因此,例如,在基材10的表面未使得观察者识别到光泽感的情况下,观察者对于图像浓度较高的区域识别到较强的光泽感,对于图像浓度较低的区域识别到较弱的光泽感或者未识别到光泽感。
并且,如下面说明的那样,关于该显示体1,在将观察方向设为相对于Y方向垂直且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的光泽感、和在将观察方向设为Z方向的情况下、设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且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的光泽感有可能不同。
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来自上述显色线的反射光有可能产生彼此增强的干涉、彼此减弱的干涉。因此,在该情况下,如果使观察方向从Z方向向相对于Y方向垂直且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方向变化,则产生彼此增强的干涉、彼此减弱的干涉的波长发生变化。即使使观察方向从Z方向向相对于X方向垂直且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变化,也未产生这种变化。因此,关于该显示体1,在将观察方向设为相对于Y方向垂直且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的光泽感、和在将观察方向设为Z方向的情况下、设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且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的光泽感有可能不同。
上述光学效果难以通过其他构造而再现。另外,即使对显示体1进行复印,也无法形成具有与上述显色线相同的形状的印刷图案,因此,无法再现上述光学效果。而且,无验证工具便能够确认上述光学效果。并且,在经由倍率为几十倍左右的透镜观察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到显示体1的显色线的形状、和复印物的印刷图案的形状之间的不同。因此,显示体1实现了较高的防伪效果。
另外,关于显示体1的制造,能够使得显色线彼此分离,因此不要求较高的位置精度。而且,无需复杂的工序就能够制造显示体1。
即,关于显示体1,在实现较高的防伪效果的基础上,对于制造不要求极高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
<2>第2实施方式
<2.1>显示体的结构
图2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1所示的显示体1G除了采用下面的构造以外,与参照图1至图5说明过的显示体1相同。即,显示体1G还具有光散射层11、透明层12、浮雕构造形成层22、蒸镀层以及粘接层23。
光散射层11设置于基材10的背面。光散射层11例如由包含透明颗粒以及折射率与该透明颗粒不同的透明树脂在内的混合物构成。例如在基材10透明的情况下,光散射层11能够提高显色线的集合体显示的灰度显示图像的目视确认性。可以省略光散射层11。
透明层12将显色线等夹在中间而与基材10相对。透明层12的表面构成显示体1G的前表面。透明层12例如由透明树脂构成。透明层12保护显色线免受损伤。可以省略透明层12。
浮雕构造形成层22介于基材10与透明层12之间。浮雕构造形成层22由透明树脂构成。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作为浮雕构造而设置有浮雕型衍射格栅。
具体而言,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在与第1区域R1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浮雕型的第1衍射格栅。第1衍射格栅还可以设置于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的、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1区域R1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
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在与第2区域R2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浮雕型的第2衍射格栅。第2衍射格栅还可以设置于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的、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2区域R2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
而且,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在与第3区域R3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浮雕型的第3衍射格栅。第3衍射格栅还可以设置于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之中的、与Y方向上相邻的第3区域R3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
第1至第3衍射格栅设计为,在从一个方向以白色光进行照明的情况下,向同一方向射出波长不同的衍射光。关于第1至第3衍射格栅,例如格栅常数互不相同、或者格栅线等重复构造的排列方向互不相同、或者它们这两者互不相同。
蒸镀层在局部将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覆盖。蒸镀层例如由金属、合金或无机化合物构成。蒸镀层的材料能举出TiO2、Si2O3、SiO2、Fe2O3、以及ZnS等折射率较高的材料、以及Al、Ag、Sn、Cr、Ni、Cu、Au、以及包含它们的大于或等于1种在内的合金等反射率较高的材料。蒸镀层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
如上所述,蒸镀层在局部将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与基材10相对的面覆盖。具体而言,蒸镀层在局部将第1衍射格栅覆盖,在局部将第2衍射格栅覆盖,在局部将第3衍射格栅覆盖。在蒸镀层中,将第1衍射格栅覆盖的部分为第1显色线PL1,将第2衍射格栅覆盖的部分为第2显色线PL2,将第3衍射格栅覆盖的部分为第3显色线PL3。即,在显示体1G中,取代设置由墨水构成的显色线而设置有包含蒸镀层在内的显色线。
粘接层23介于设置有蒸镀层的浮雕构造形成层22与基材10之间并对它们进行粘贴。粘接层23例如由透明树脂构成。
<2.2>转印箔
对于显示体1G的制造,可以利用转印箔。
图22是放大表示对于图21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可以利用的转印箔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2所示的转印箔2包含支撑体21、浮雕构造形成层22、蒸镀层以及粘接层23。
支撑体21将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22、蒸镀层以及粘接层23在内的层叠体支撑为能够剥离。
对于支撑体21,优选使用因转印时施加的热及压力等引起的变形、变质较少的材料。例如,支撑体21可以是玻璃基材等坚硬的材料,也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聚丙烯薄膜等塑料薄膜。另外,根据用途、目的,作为支撑体21,可以使用纸、合成纸、塑料多层纸以及树脂含浸纸等。
支撑体21优选在对上述层叠体进行支撑的支撑面具有剥离层。作为剥离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树脂及润滑剂。作为树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以及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树脂例如为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者聚酰胺树脂。作为润滑剂,可以使用聚乙烯粉末、石蜡、硅酮以及棕榈蜡等蜡。通过凹版印刷法以及微凹版印刷法等公知方法向支撑体21上涂敷上述材料而获得剥离层。剥离层的厚度例如设为处于0.5至5μm的范围内。
浮雕构造形成层22设置于支撑体21的形成有剥离层的面。上述浮雕构造例如通过转印而形成于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表面。
如上所述,蒸镀层在局部将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设置有浮雕构造的面覆盖。蒸镀层例如通过下面的方法而形成。首先,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大致整个面,使金属、合金以及无机化合物等蒸镀材料沉积而形成蒸镀材料层。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气相沉积法而使蒸镀材料沉积。接下来,在蒸镀材料层上形成蚀刻掩模。蚀刻掩模例如通过利用感光性树脂的光刻而形成。接着,通过蚀刻将蒸镀材料层中的未由蚀刻掩模覆盖的部分去除,从而获得蒸镀层。然后,根据需要将蚀刻掩模从蒸镀层去除。
粘接层23将浮雕构造形成层22及蒸镀层覆盖。粘接层23例如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粘接层23例如通过涂敷粘接剂而获得。
<2.3>效果
关于显示体1G,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发挥作为衍射格栅的作用。而且,各像素PX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像素PX在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面积上不同。由此,显示体1G能够实现基于衍射光的灰度显示图像的显示。这种光学效果通过复印显示体1G所得的复印物无法获得。而且,能够无验证工具地确认上述光学效果。并且,在经由倍率为几十倍左右的透镜观察的情况下,能够确认显示体1G的显色线的形状、配置。因此,显示体1G实现了较高的防伪效果。
另外,在显示体1G的制造中,可以仅以蚀刻掩模的图案形状调节显色线的长度。而且,能够无复杂的工序而制造显示体1G。
即,关于显示体1G,在实现较高的防伪效果的基础上,对于制造不要求极高的位置精度,另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
<2.4>变形例
关于显示体1G,上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所示的其他显示体。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在转印箔2上可以不使蒸镀层实现图案化。在该情况下,在从支撑体21向基材10对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22、蒸镀层以及粘接层23在内的层叠体进行转印之后,向蒸镀层照射红外激光,将蒸镀层中的照射了激光的部分去除,由此能够获得上述显示体1G。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所示的其他显示体。
实施例
下面,记载本发明的具体例和对比例。
<例1>
通过下面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
首先,从厚度为125μm的无色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蓝色的墨水、绿色的墨水以及红色的墨水而形成。
利用激光显微镜观察这样获得的显示体1A,对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尺寸、以及像素PX的尺寸进行了测定。具体而言,对随机选择的10个部位进行测定,从显示体1A中的与印刷区域PR对应的部分随机选择10个部位,针对各部位利用激光显微镜而获取图像。根据上述图像而确定X及Y方向,将针对10个部位获得的值的算术平均值设为测定值。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6μm及0.8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2μm及0.7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1.2μm及0.6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
通过下面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及PL5C。
首先,从厚度为125μm的无色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形状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5显色线PL5A。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5显色线PL5A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黄色的墨水以及黑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这样获得的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9.5μm及0.7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如图12所示,关于各第5显色线PL5A,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4>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也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14.3μm及0.8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如图12所示,关于各第5显色线PL5A,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5>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9.5μm及2.4μm。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5C及高度H5C分别为14.3μm及1.6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如图12所示,关于各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6>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31.9μm,它们的高度H5为0.9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这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关于仅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一者的像素PX,如图12所示,第5显色线的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7>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9.0μm,它们的高度H5为1.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8>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47.8μm,它们的高度H5为1.1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和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5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未彼此相连的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9>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28.6μm,它们的高度H5为1.5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和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5显色线彼此分离。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0>
制造了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过的显示体1D。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
首先,从厚度为100μm的白色的聚碳酸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D,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另外,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31.9μm,它们的高度H5为0.9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5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这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在仅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一者的像素PX中,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1>
制造了参照图19说明过的显示体1E。
首先,从厚度为125μm的无色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5显色线PL5A至PL5C、以及第6显色线PL6A至PL6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A至PL5C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第6显色线PL6A至PL6C利用白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E,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9.5μm及2.5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1.9μm及2.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3μm及1.7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28.6μm,它们的高度H5为1.5μm。第6显色线PL6A的宽度WP6A、第6显色线PL6B的宽度WP6B以及第6显色线PL6C的宽度WP6C之和、即宽度W6PABC为47.8μm,这些第6显色线的高度H6为3.4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和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5显色线彼此分离。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6显色线PL6B和第6显色线PL6A及PL6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6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6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2>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7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2μm及1.8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8.6μm及2.1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23.6μm及2.7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3>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4>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9及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也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2.0μm及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第5显色线PL5A的各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5>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及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2.0μm及0.2μm。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5C及高度H5C分别为2.0μm及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各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6>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9及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5.4μm,它们的高度H5为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在仅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一者的像素PX中,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7>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及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7.8μm,它们的高度H5为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和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5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8>
制造了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过的显示体1D。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
首先,从厚度为100μm的白色的聚碳酸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D,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另外,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5.4μm,它们的高度H5为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5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这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5显色线,如图1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19>
制造了参照图19说明过的显示体1E。但是,在本例中,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及PL5C。
首先,从厚度为125μm的无色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5显色线PL5A以及第6显色线PL6A至PL6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A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第6显色线PL6A至PL6C利用白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E,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0μm及0.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5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2.0μm及0.2μm。第6显色线PL6A的宽度WP6A、第6显色线PL6B的宽度WP6B以及第6显色线PL6C的宽度WP6C之和、即宽度W6PABC为7.8μm,这些第6显色线的高度H6为0.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关于第5显色线PL5A,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6显色线PL6B和第6显色线PL6A及PL6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6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6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0>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164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56.0μm及3.4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43.2μm及4.5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52.5μm及3.2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1>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2>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也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100.0μm及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第5显色线PL5A的各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3>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B。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5A及高度H5A分别为100.0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5C及高度H5C分别为100.0μm及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各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4>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而是关于所有像素PX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200.0μm,它们的高度H5为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这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在仅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一者的像素PX中,关于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5>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3相同的方法而制造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过的显示体1C。但是,在本例中,并未省略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关于该显示体1C,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300.0μm,它们的高度H5为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0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和第5显色线PL5A及PL5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5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5显色线,如图12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6>
制造了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过的显示体1D。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所有像素PX都省略了第5显色线PL5A。
首先,从厚度为100μm的白色的聚碳酸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B及PL5C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D,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另外,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与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BC为200.0μm,它们的高度H5为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15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5显色线PL5B及PL5C的两者的像素PX,它们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5显色线,如图1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7>
制造了参照图19说明过的显示体1E。
首先,从厚度为125μm的无色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5显色线PL5A至PL5C以及第6显色线PL6A至PL6C。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以及黄色的墨水而形成。第5显色线PL5A至PL5C利用黑色的墨水而形成。第6显色线PL6A至PL6C利用白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E,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33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4.8μm及11.6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5.4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89.8μm及12.0μm。第5显色线PL5A的宽度WP5A、第5显色线PL5B的宽度WP5B以及第5显色线PL5C的宽度WP5C之和、即宽度W5ABC为300.0μm,它们的高度H5为12.0μm。第6显色线PL6A的宽度WP6A、第6显色线PL6B的宽度WP6B以及第6显色线PL6C的宽度WP6C之和、即宽度W6PABC为300.0μm,这些第6显色线的高度H6为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关于第5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另外,关于包含第6显色线PL6B和第6显色线PL6A及PL6C的至少一者的像素PX,相邻的第6显色线彼此相连。关于彼此未相连的第6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8>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2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4.3μm及0.2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3.8μm及0.8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5.1μm及0.7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29>
通过下面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在这里,以使得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彼此分离的方式制造了显示体1B。
首先,从厚度为100μm的白色的聚碳酸酯薄膜切出一片长度为200mm的正方形的薄膜片。将该薄膜片用作基材10。
接下来,通过凹版胶印法在基材10上形成了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以及第4显色线PL4。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分别利用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黄色的墨水以及黑色的墨水而形成。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54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8.6μm及0.8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9.3μm及0.7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1.2μm及0.6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10.9μm及0.7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0>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1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2.4μm及0.2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8μm及0.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6μm及0.4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2.2μm及0.3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1>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23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56.0μm及2.3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43.2μm及2.9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52.5μm及2.8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48.3μm及2.4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2>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4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6.3μm及11.7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85.0μm及10.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95.0μm及10.4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103.8μm及12.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3>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3μm及0.3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2μm及0.1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8μm及0.1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4>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关于该显示体1A,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106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30.6μm及1.8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42.1μm及1.5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20.3μm及2.8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如图7所示,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5>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172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39.0μm及0.7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7.0μm及1.9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45.0μm及1.7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24.2μm及3.4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例36>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关于该显示体1B,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14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2μm及0.1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5μm及0.1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4μm及0.1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1.8μm及0.1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对比例1>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与参照图6及图7说明过的显示体1A相似的显示体。关于该显示体,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62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96.0μm及14.9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65.4μm及9.4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20.3μm及6.4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及第3显色线PL3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状,并未形成为图7那样的曲线状。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上述部分的两端为曲线状,它们之间为直线状。
<对比例2>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与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相似的显示体。关于该显示体,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98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18.5μm及14.0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134.2μm及13.3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104.5μm及15.8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105.0μm及12.5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状,并未形成为图7那样的曲线状。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上述部分的两端为曲线状,它们之间为直线状。
<对比例3>
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与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相似的显示体。关于该显示体,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96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及高度H1分别为185.0μm及18.0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及高度H2分别为253.0μm及21.2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及高度H3分别为223.0μm及17.5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及高度H4分别为286.0μm及15.0μm。
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在像素PX内以及像素PX之间彼此分离。上述显色线的X方向的距离大致相等。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状,并未形成为图7那样的曲线状。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上述部分的两端为曲线状,它们之间为直线状。
<对比例4>
图23是放大表示对比例4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3所示的显示体1H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相同。即,关于图23所示的显示体1H,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分别为圆弧状,与此相伴,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为圆弧状。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的轮廓的圆弧状部的形状及尺寸彼此相等。另外,关于显示体1H,为了能够进行灰度显示图像的显示,取代变更显色线的长度而变更显色线的宽度。
在本对比例中,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23说明过的显示体1H。关于该显示体1H,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56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区域R1的宽度WI、第2区域R2的宽度WII、第3区域R3的宽度WIII以及第4区域R4的宽度WIV均为80μm。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彼此分离。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1的平均值分别为64.1μm及3.1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2的平均值分别为38.3μm及1.6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3的平均值分别为28.2μm及1.8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4的平均值分别为70.7μm及4.3μm。
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对比例5>
图24是放大表示对比例5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4所示的显示体1I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23说明过的显示体1H相同。即,关于图24所示的显示体1I,像素PX还包含圆弧状的第5区域R5,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PX中,在第5区域R5设置有圆弧状的第5显色线PL5。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第4区域R4及第5区域R5的轮廓的圆弧状部的形状及尺寸彼此相等。另外,关于显示体1I,与显示体1H相同地,为了能够进行灰度显示图像的显示,取代变更显色线的长度而变更显色线的宽度。
在本对比例中,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对比例4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24说明过的显示体1I。关于该显示体1I,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640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区域R1的宽度WI、第2区域R2的宽度WII、第3区域R3的宽度WIII、第4区域R4的宽度WIV以及第5区域R5的宽度WV均为80μm。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第4区域R4及第5区域R5彼此分离。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1的平均值分别为64.1μm及3.1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2的平均值分别为38.3μm及1.6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3的平均值分别为28.2μm及1.8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4的平均值分别为70.7μm及4.3μm。第5显色线PL5的宽度W5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5的平均值分别为61.3μm及3.7μm。
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对比例6>
图25是放大表示对比例6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5所示的显示体1J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8说明过的显示体1B相同。即,关于图25所示的显示体1J,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分别为圆弧状,与此相伴,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为圆弧状。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及第4区域R4的轮廓的圆弧状部为同心圆的一部分。另外,关于显示体1J,为了能够进行灰度显示图像的显示,取代变更显色线的长度而变更显色线的宽度。
在本对比例中,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例29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25说明过的显示体1J。关于该显示体1J,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43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区域R1的宽度WI、第2区域R2的宽度WII、第3区域R3的宽度WIII以及第4区域R4的宽度WIV分别为64μm、74μm、93μm及193μm。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1的平均值分别为24.5μm及1.9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2的平均值分别为35.2μm及2.2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3的平均值分别为54.6μm及3.4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4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μm及7.3μm。
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及第4显色线PL4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对比例7>
图26是放大表示对比例7涉及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6所示的显示体1K除了采用下面的结构以外,与参照图25说明过的显示体1J相同。即,图26所示的显示体1K还包含像素PX为圆弧状的第5区域R5,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PX中,在第5区域R5设置有圆弧状的第5显色线PL5。第1区域R1、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第4区域R4及第5区域R5的轮廓的圆弧状部为同心圆的一部分。另外,关于显示体1K,与显示体1J相同地,为了能够进行灰度显示图像的显示,取代变更显色线的长度而变更显色线的宽度。
在本对比例中,除了变更了凹版印刷版以外,通过与对比例6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26说明过的显示体1K。关于该显示体1K,也进行了与例1相同的测定。
其结果,像素PX具有一条边的长度为443μm的正方形形状。第1区域R1的宽度WI、第2区域R2的宽度WII、第3区域R3的宽度WIII、第4区域R4的宽度WIV以及第5区域R5的宽度WV分别为54μm、64μm、78μm、92μm及125μm。第1显色线PL1的宽度W1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1的平均值分别为24.5μm及1.3μm。第2显色线PL2的宽度W2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2的平均值分别为35.2μm及2.2μm。第3显色线PL3的宽度W3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3的平均值分别为54.6μm及3.4μm。第4显色线PL4的宽度W4P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4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μm及7.3μm。第5显色线PL5的宽度W5的平均值以及高度H5的平均值分别为81.4μm及10.4μm。
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分别相对于与其在Y方向上相邻的像素PX包含的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分离。此外,关于第1显色线PL1、第2显色线PL2、第3显色线PL3、第4显色线PL4及第5显色线PL5的各显色线,与其他例子相同地,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评价>
关于例1至36以及对比例1至7的显示体显示的图像的画质,进行了下面的评价。即,将各显示体静置于白色光源下,在相对于印刷面距离30cm的位置从与基材的主面垂直的方向进行了观察。在各像素无法相对于其他像素区分开的情况下,即,在无法识别出各像素的正方形形状的情况下,判定为“A”,在能够相对于其他像素而区分出某个像素的情况下,判定为“C”。
接着,关于光泽感的变化,进行了下面的评价。即,将相对于基材的主面垂直的方向设为0°,一边使观察方向在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面内在约±80°的角度范围内变化、一边观察各显示体。在使角度从0°起变化时光泽感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A”,在未产生这种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B”。
接下来,关于防伪效果,进行了下面的评价。即,通过“株式会社リコー”制的数码全彩复合机IMC4500的彩色复印功能而复印了各显示体。在复印物存在因图像的斑点、鲜明度的降低引起的图像的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A”,在不存在图像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C”。
并且,根据上述判定结果,进行了综合判定。具体而言,在关于画质、光泽感的变化以及防伪效果的全部评价都为“A”的情况下,综合判定为“AA”。在关于画质以及防伪效果的评价为“A”但关于光泽感的变化的评价为“B”的情况下,综合判定为“A”。在关于防伪效果的评价为“A”但关于光泽感的变化的评价为“C”、关于画质的评价为“C”的情况下,综合判定为“C”。在关于光泽感的变化的评价为“A”但关于画质以及防伪效果的评价为“C”的情况下,综合判定为“D”。在关于光泽感的变化的评价为“B”但关于画质以及防伪效果的评价为“C”的情况下,综合判定为“E”。
在下面的表中将以上评价结果与各种参数一起示出。此外,在下面的表中,“WAV”表示宽度W1、W2以及W3的算术平均值WAV1、或者宽度W1、W2、W3以及W4的算术平均值WAV2。宽度W1、W2、W3及W4分别与宽度W1P、W2P、W3P及W4P相等。
“ΔW1”表示宽度W1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2”表示宽度W2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3”表示宽度W3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4”表示宽度W4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
“ΔW5A”表示宽度W5A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5BC”表示宽度W5BC的二分之一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5ABC”表示宽度W5ABC的三分之一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ΔW6ABC”表示宽度W6ABC的三分之一与算术平均值WAV之差。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9
如上述表1至表9所示,关于像素PX的X及Y方向的尺寸较小的例1至36的显示体,显示出高精细的图像,通过目视不能将各像素与其他像素区分开。另外,关于显色线的宽度较小的例1至36的显示体,能够确认到,它们显示的图像没有在复印物中再现,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并且,关于显色线的宽度的差异较小的例1至36的显示体,产生与观察方向的变化相伴的光泽感的变化,能够利用这一点通过目视判定真伪。
另外,通过上述方法进行了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的测定。在下面的表10中示出了其结果的一部分。
[表10]
表10
如表10所示,关于例1、12、13、20、28及32涉及的显示体,任一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均小于或等于0.420。
<例37>
通过下面的方法制造了参照图21说明过的显示体1G。
首先,在设置于基板上的抗蚀剂层,利用电子射线扫描装置而形成了浮雕构造。在抗蚀剂层之中的与第1区域R1对应的部分以1150条/mm的空间频率形成了相当于格栅线的槽。在抗蚀剂层之中的与第2区域R2对应的部分,以1310条/mm的空间频率形成了相当于格栅线的槽。在抗蚀剂层之中的与第3区域R3对应的部分,以1550条/mm的空间频率形成了相当于格栅线的槽。上述槽形成为,获得了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为30mm的正方形形状的图像区域、以及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为30μm的正方形形状的像素,各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X方向平行。向该抗蚀剂层上通过溅射法而形成了金属层,进一步进行电铸而获得了电铸版。
接下来,制造了参照图22说明过的转印箔2。首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形成剥离层而获得了支撑体21。接下来,以3μm左右的厚度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涂敷于剥离层上。将上述电铸版按压于该紫外线固化树脂层,并且进行了加热以及紫外线照射。由此,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而获得了在表面具有上述浮雕构造的浮雕构造形成层22。在将电铸版去除之后,在浮雕构造形成层22的整个面形成了由铝构成的蒸镀层。然后,将粘接剂涂敷于蒸镀层上,使涂膜干燥而获得了粘接层23。
接下来,从支撑体21向基材10上对浮雕构造形成层22、蒸镀层以及粘接层23的层叠体进行了转印。接下来,利用光散射层11和透明层12夹持该层叠体和基材10的复合体而获得了空白介质。作为基材10,使用SABIC社的LEXAN(注册商标)SD8B94(厚度为100μm)。作为光散射层11,使用SABIC社的LEXAN(注册商标)SD8B24(厚度为200μm)。作为透明层12,使用SABIC社的LEXAN(注册商标)SD8B14(厚度为100μm)。向该空白介质从透明层12侧照射红外激光,在照射部去除了蒸镀材料。由此获得了显示体1G。
从相对于X方向垂直且相对于Y方向形成45°的角度的方向以白色光对该显示体1G进行了照明,并从Z方向进行了观察。其结果,能够目视确认多色的灰度显示图像。
标号的说明
1…显示体、1A…显示体、1B…显示体、1C…显示体、1D…显示体、1E…显示体、1F…显示体、1G…显示体、1H…显示体、1J…显示体、1K…显示体、2…转印箔、10…基材、11…光散射层、12…透明层、21…支撑体、22…浮雕构造形成层、23…粘接层、PL1…第1显色线、PL2…第2显色线、PL3…第3显色线、PL4…第4显色线、PL5…第5显色线、PL5A…第5显色线、PL5B…第5显色线、PL5C…第5显色线、PL6A…第6显色线、PL6B…第6显色线、PL6C…第6显色线、PR…印刷区域、PX…像素、R1…第1区域、R2…第2区域、R3…第3区域、R4…第4区域、R5…第5区域。

Claims (20)

1.一种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示体具有:基材;以及多个像素,它们配置于所述基材上,
所述多个像素在彼此相交叉的第1及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及第2方向的各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440μm,
所述多个像素分别包含各自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1至第3区域,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并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1显色线,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2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3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及第2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
所述多个像素的各像素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尺寸上不同,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以及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分别还包含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第1至第3区域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4区域,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4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4显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以及所述第4区域的宽度W4的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与所述宽度W4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2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5.一种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示体具有:基材;以及多个像素,它们配置于所述基材上,
所述多个像素在彼此相交叉的第1及第2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及第2方向的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440μm,
所述多个像素分别包含各自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直线状的第1至第3区域,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并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1显色线,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2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2显色线,
在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3区域设置有在其整个宽度上扩展、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及第2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3显色线,
关于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1显色线的第1部分、或者所述第2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2显色线的第2部分、或者所述第3区域包含未设置所述第3显色线的第3部分,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大于或等于1个部分设置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5显色线,
所述多个像素的各像素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的大于或等于1个显色线的尺寸上不同,并且与其他的大于或等于1个所述多个像素在所述第5显色线的合计面积上不同,由此,显示灰度显示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各部分遍及其整个长度而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仅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的至少一部分仅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5显色线,在所述第1至第3部分中的未设置所述第5显色线的部分设置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呈现出与所述第1至第3显色线以及所述第5显色线不同的颜色的第6显色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关于包含所述第6显色线的所述像素的各像素,所述第1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所述第2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以及所述第3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第3部分的所述第5显色线的所述第2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彼此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第1区域的宽度W1、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W2以及所述第3区域的宽度W3的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1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2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宽度W3之差的绝对值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0至20%的范围内,
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之中的位于所述第1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A之差、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所述第2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B之差、以及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与所述第5显色线中的位于所述第3区域的部分的宽度W5C之差各自相对于所述算术平均值WAV1的比,处于-20至34%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彼此相同,关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所述第1至第3区域的排列顺序互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的宽度处于2.0至100.0μm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关于各个所述显色线,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轮廓之中的与所述显色线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为凸曲线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的高度处于0.2至12.0μm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的均方根粗糙度Rq小于或等于0.42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为印刷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是通过凹版胶印法而形成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显色线包含设置于浮雕型衍射格栅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蒸镀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体,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包含:浮雕构造形成层,其在一个面设置有所述浮雕型衍射格栅;以及所述蒸镀层,其在局部将所述浮雕型衍射格栅覆盖。
CN202280062313.2A 2021-09-16 2022-09-15 显示体 Pending CN1179571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0900 2021-09-16
JP2021150900 2021-09-16
PCT/JP2022/034618 WO2023042891A1 (ja) 2021-09-16 2022-09-15 表示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122A true CN117957122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60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313.2A Pending CN117957122A (zh) 2021-09-16 2022-09-15 显示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64675A (zh)
CN (1) CN117957122A (zh)
WO (1) WO20230428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6258A (ja) 1993-12-27 1995-07-25 Shinsuidou:Kk 印刷物の表面にレインボウホログラム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印刷物
JP4411175B2 (ja) 2004-10-13 2010-02-10 三共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印刷物
DE102004060672A1 (de) * 2004-12-15 2006-06-22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Gitterbild zur Darstellung von Echtfarbenbilder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2009226917A (ja) 2008-02-27 2009-10-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光沢が変化する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それに用いる加圧ロールの表面の加工方法並びに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印刷物
JP5338177B2 (ja) * 2008-07-31 2013-11-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5553524B2 (ja) 2009-04-17 2014-07-16 株式会社秀峰 部分積層印刷体
JP5673007B2 (ja) * 2010-11-19 2015-0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転写箔、及び表示体付き物品
JP2017121699A (ja) * 2016-01-05 2017-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応力発光カード
JP6808188B2 (ja) 2017-05-26 2021-01-06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カラー特殊潜像模様形成体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7334414B2 (ja) * 2018-03-20 2023-08-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転写箔、および、認証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2891A1 (ja) 2023-03-23
KR20240064675A (ko) 202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8965B (zh) 具有反射表面区域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2574411B (zh) 多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多层体
US10281626B2 (en) 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s comprising structural color pixels that are selectively activated and/or deactivated by material deposition
EP3319813B1 (en) Security documents and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 of their manufaturing
CN112166041B (zh) 具有反射表面区域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RU2503983C2 (ru) Печатное изделие дл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меющих повышенное разрешение и глубину
US9798055B2 (en) Optically variable element
US20130285361A1 (en) Security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curity Element
US106910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variable digital optical images by printing directly on generic optical matrices
JP2015129943A (ja) パターンの形式の印刷金属層を有するセキュリティ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31024B (zh) 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6976568B2 (ja) 汎用光学マトリックスを使用して可変デジタル光学画像を作り上げ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21004877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variable digital optical images using generic optical matrices
CN110520304B (zh) 具有浮雕结构的防伪元件及其生产方法
JP2012078447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9176328B1 (en) Generic optical matrices having pixels corresponding to color and sub-pixels corresponding to non-color effec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881313B2 (ja) 表示体
CN117957122A (zh) 显示体
US10921500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element-equipped article
US20220379650A1 (en) Label including a lens or lens array
CA2949589C (en) 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s comprising structural color pixels that are selectively activated and/or deactivated by material deposition
WO20231777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holographic optical images in curable material
CA2927043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variable digital optical images using generic optical matrices
JP2024021334A (ja)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87014A (ja) 印刷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