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5078A -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5078A
CN117955078A CN202211294954.9A CN202211294954A CN117955078A CN 117955078 A CN117955078 A CN 117955078A CN 202211294954 A CN202211294954 A CN 202211294954A CN 117955078 A CN117955078 A CN 117955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witching tube
switching
bus voltage
pfc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49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兆镜
张健彬
徐锦清
岑长岸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49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50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3962 priority patent/WO20240825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5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5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28Modifications for introducing a time delay before switching
    • H03K17/284Modifications for introducing a time delay before switching 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以及与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的PFC电路,降压控制方法包括:在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根据当前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减小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通过本发明解决了负载的需求电压大幅度低于母线电压时,空调器的电路损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空调器功率较低的情况下,压缩机频率基本都运行在比较低的频率区间,此时负载的需求电压会大幅度低于母线电压,造成空调器的电路损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以解决负载的需求电压大幅度低于母线电压,造成空调器的电路损耗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的升降压控制方法,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的PFC电路,所述降压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所述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所述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减小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重载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工作在直通状态,以升高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高于所述目标电压,增加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降低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低于所述目标电压,减少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升高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时,维持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不变。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市电火线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FC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包括: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调节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包括:增大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以增加所述导通时延;减小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以减少所述导通时延。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负载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果检测到所述输入电流有效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或者所述运行频率小于预设频率阈值,判定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否则,判定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重载状态。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还包括:根据所述压缩机的电压调整系数、所述压缩机的反电动势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共同确定所述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目标电压在50~420V范围内。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感量大于预设电感量阈值的电感元件,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在监测到所述输入电流有效值为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的PFC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PFC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控制所述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所述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减小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结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市电火线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FC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供电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由于在PFC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了开关电路,在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控制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实现了根据当前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可以减小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使得提供给负载的电压与负载所需目标电压适配,也就避免了供电电路提供给负载的电压大幅超出负载所需目标电压,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路损耗,因此,可以实现节约能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供电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升降压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图3所示升降压控制方法在轻载状态下升高母线电压的波形图;
图5为图3所示升降压控制方法在轻载状态下降低母线电压的波形图;
图6为图3所示升降压控制方法在关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时的波形图;
图7为图1中供电电路的另一种具体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实现节约能耗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负载会发生变化的设备的供电电路,该设备可以为:空调器、冰箱等等。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10,包括:开关电路110、PFC电路120和控制器130,PFC电路120与开关电路110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110和PFC电路120均与控制器130连接。
其中,控制器130被配置为:在开关电路110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PFC电路120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控制负载20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根据当前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以减小PFC电路120输出的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的一端用于接入市电的火线端L,供电电路10的另一端与PFC电路12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而PFC电路120的输出端接入负载20。市电的零线端N与PFC电路1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电路110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施电路,参考图2和图7所示,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相连构成开关电路110,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与市电的火线端L相连,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与PFC电路12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均与控制器130相连,从而控制器130可以提供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与关断。
参考图2所示,PFC电路120可以为图腾柱PFC电路120-1。图腾柱PFC电路120-1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电感元件L1以及电容C1。其中,电感元件L1的一端与开关电路110的输出端相连,电感元件L1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相连,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控制器130,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与控制器130相连,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与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相连,并与市电零线端N相连,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与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相连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同时,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与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还接入VCC工作电压,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连接于控制器130,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与控制器130相连。从而,控制器130可以控制图腾柱PFC电路120-1中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导通与关断。
参考图7所示,与图2所示供电电路10不同的是,PFC电路120可以是另一种普通PFC电路120-2,其除了有与图腾柱PFC电路120-1相同的电容C1以及电感元件L1之外,还包括与图腾柱PFC电路120-1不相同的电气元件:第七开关管Q7和二极管D1。其中,电感元件L1的一端连接开关电路110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并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并与市电的零线端N相连,第七开关管Q7的栅极与控制器130连接,以控制第七开关管Q7的导通与关断。
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就是电容C1两端的电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10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供电电路10实现。参考图3所示,该供电电路10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开关电路110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PFC电路120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控制负载20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检测负载20的功率进行判断是否处于轻载状态。具体来讲,检测负载20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如果检测到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则判定为轻载状态,具体的,功率阈值可以设定为1Kw,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限制功率阈值为1Kw,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设备为空调器,当前接入负载20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检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以及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果检测到输入电流有效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或者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小于预设频率阈值,则判定PFC电路120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轻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的目标电压在50-420v范围内,可以检测压缩机的反电动势以及运行频率,根据压缩机的电压调整系数、以及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反电动势以及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共同确定出当前接入负载20所需的目标电压。计算目标电压的公式可以但是不限于这一种:U=kUef,其中,k为电压调整系数,Ue为压缩机反电动势,f为压缩机运行频率。
参考图2和图7所示,如果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轻载状态,则属于开关电路110的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与PFC电路120中的电感元件L1构成降压电路部分,此时,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以及第六开关管Q6这四个开关管组成了桥式整流电路,此时,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在工频同步整流状态,且不会发挥PFC电路120的校正功率因数的作用。
在步骤S101之后,还包括步骤S102:根据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与当前接入负载20所需的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以减小PFC电路120输出的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102中,根据当前母线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的过程,包括:如果当前母线电压高于目标电压,增加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以降低PFC电路120输出的母线电压;如果当前母线电压低于目标电压,减少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以升高PFC电路120输出的母线电压;如果当前母线电压等于目标电压时,维持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不变。从而使得电容C1两端的输出母线电压与负载20所需目标电压相匹配。在轻载状态下,通过不断调节PFC输出的母线电压,使得供电电路10提供给负载20的电压与负载20所需目标电压适配,以避免供电电路10提供给负载20的电压大幅超出负载20所需目标电压,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路损耗,因此,可以实现节约能耗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103:如果检测到PFC电路120输出端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重载状态,控制开关电路110工作在直通状态,以升高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检测负载20的功率进行判断是否处于重载状态。具体来讲,检测负载20的功率是否不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如果检测到当前接入负载20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则判定为重载状态。具体的,功率阈值可以设定为1Kw。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功率阈值并不限制为1Kw,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接入负载20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检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以及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果检测到输入电流有效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并且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小于预设频率阈值,则判定PFC电路120当前接入负载20处于重载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开关电路110为如图2和7所示的,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与市电的火线端L相连,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与PFC电路120的输入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前提下,直通状态就是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和漏极导通,并且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和漏极导通。在直通状态下,PFC电路120才发挥其校正功率因数的作用,也就起到了升高电容C1两端母线电压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母线电压低于目标电压,可以通过减小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开通角度,以减少开关电路110导通时延。
参考图4,通过减小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开通角度,实现减少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时延,以使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是在市电过零之后的较短时间内,控制器130即输出控制脉冲去触发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则使得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市电的输入电压瞬时值较高,给电容C1充电的电压就较高,因此,可以使电容C1两端的母线电压升高。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母线电压高于目标电压,可以通过增大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开通角度,以实现增加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
参考图5所示,通过增大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开通角度,可以增加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时延,以使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是在市电过零之后的较长时间之后,控制器130才输出控制脉冲去触发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则使得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市电的输入电压瞬时值较低,给电容C1充电的电压就较低,因此可以使电容C1两端的母线电压降低。
参考图6,对于开关电路110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的关断,根据PFC电路120中所用的电感元件L1的电感量大小不同,可以相应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
其中,对于电感量较小的电感元件L1,比如:如果电感元件L1的电感量小于预设的电感阈值,电感元件L1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基本都在半个市电周期内完成,则直接根据市电的输入电压过零点实现关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但是,如果电感元件L1的电感量较大,则需要监测市电的输入电流瞬时值,当监测到输入电流瞬时值为0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关断,参见图6可以看出,电感元件L1的电感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市电输入电压过零点之后的一段时间,此时电流才会下降为0,因此,不能在市电的输入电压过零点处关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
参考图2或图7所示,为了监测市电的输入电流瞬时值,可以在电感元件L1远离开关电路110的一端设置有电流互感器T,用于检测市电的输入电流瞬时值。
如果PFC电路120为图2所示的图腾柱PFC电路120-1,在轻载状态下,控制器130可以控制图腾柱PFC电路120-1中的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以及第六开关管Q6所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在工频同步整流状态。在重载状态下,控制器130可以控制图腾柱PFC电路120-1进行工作,起到升高母线电压的作用。
如果PFC电路120为图7所示的普通PFC电路120-2,在轻载状态下,控制器130可以控制普通PFC电路120-2中的第七开关管Q7,实现第七开关管Q7和二极管D1工作在工频同步整流状态。在重载状态下,控制器130可以控制普通PFC电路120-2进行工作,起到升高母线电压的作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参考图6,以设备为空调器,当前接入负载20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为例,对上述供电电路10的升降压控制方法,进行举例性描述:
S1:开启空调器;
S2:压缩机启动运行,判断当前接入负载20是否处于轻载状态,如果否,执行S3’:控制开关电路110处于直通状态,PFC电路120开启正常工作,以升高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如果是,执行如下步骤S3~S9:
S3:PFC电路120工作在工频同步整流状态;
S4:确定当前接入负载20所需的目标电压Utarg
S5: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开通角度;
S6:检测PFC电路120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UDC
S7:比较当前母线电压UDC与目标电压Utarg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比较出UDC>Utarg,执行S8:增加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时延,并根据增加后导通时延返回执行步骤S5;如果比较出UDC<Utarg,执行S9:减小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时延,并根据减小后导通时延返回执行步骤S5:如果比较出UDC=Utarg,维持开关电路110的导通时延不变,并返回执行步骤S6。
需要说明的是,在轻载状态下,降低母线电压可以节约能耗的原因在于,因空调控制器中存在大量的开关模块,如压缩机的逆变模块,开关元件的每次开关都会产生开关损耗,而且开关损耗分为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即Ploss=Ptron+Ptfoff
单次开通损耗为:
UDC为母线电压,ID1为开关模块开通瞬间通过其中IGBT的电流,tr为开关管开通时电流从10%上升到90%的时间。
单次关断损耗为:
UDC为母线电压,ID2为关断瞬间通过IGBT的电流,tf为开关管关断时电流从90%下降到10%的时间。
从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在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下,通过降低母线电压,可以降低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从而降低了电路损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结构以及升降压控制方法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应用了前述供电电路及其升降压控制方法的空调器,在空调器功率较低的情况下,降低空调器的电路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供电电路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的PFC电路,所述降压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所述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所述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
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减小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重载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工作在直通状态,以升高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高于所述目标电压,增加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降低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
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低于所述目标电压,减少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升高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
如果所述当前母线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时,维持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市电火线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FC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包括: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包括:
增大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以增加所述导通时延;
减小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角度,以减少所述导通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如果检测到所述输入电流有效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或者所述运行频率小于预设频率阈值,判定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否则,判定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重载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压缩机的电压调整系数、所述压缩机的反电动势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共同确定所述目标电压;
其中,所述目标电压在50~420V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感量大于预设电感量阈值的电感元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市电的输入电流有效值;
在监测到所述输入电流有效值为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
9.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的PFC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PFC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所述PFC电路当前接入负载处于轻载状态,获取控制所述负载所需的目标电压以及所述PFC电路输出的当前母线电压;
根据所述当前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延,以减小所述PFC电路输出的母线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间的差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市电火线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FC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
CN202211294954.9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955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4954.9A CN11795507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PCT/CN2023/083962 WO2024082553A1 (zh) 2022-10-21 2023-03-27 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4954.9A CN11795507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5078A true CN117955078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3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4954.9A Pending CN11795507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5078A (zh)
WO (1) WO20240825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5340B (en) * 2001-05-25 2003-03-21 Pi Internat Ltd Power factor correcting method for lower standby power and its circuit apparatus
US8564991B2 (en) * 2008-07-18 2013-10-22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Enhanced one cycle control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N103889131A (zh) * 2014-04-16 2014-06-25 杨岳毅 一种新型无桥led驱动电源
CN204031511U (zh) * 2014-04-16 2014-12-17 杨岳毅 一种新型无桥led驱动电源
CN106602861B (zh) * 2016-12-19 2019-07-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功率因素校正转换效率的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2553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43655B1 (en) Switch actuation measurement circuit for voltage converter
US9143040B2 (en) Hold-up time enhancement circuit for LLC resonant converter
JP4771017B1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CN109494973B (zh) Pfc控制方法、装置、pfc电路及电机驱动电路
CN107658955B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节能省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20237864A1 (zh) 运行控制方法、电路、家电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47239A1 (zh) 驱动控制电路、空调器和控制器
WO2021254533A1 (zh) 双向dc/dc变换器及储能系统
JP2018064398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4113262A (zh)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
CN110289771A (zh) 家电设备及其电压调节电路
CN101834527B (zh) 双级交换式电源转换电路
WO2020237876A1 (zh) 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13976A (zh) 一种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池包及储能系统
CN103516194B (zh)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开关电源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WO2023236668A1 (zh) 应用于开关电源的开关周期自适应控制方法
JPH097017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8522648U (zh) 一种高功率pfc电路
CN11795507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供电电路和升降压控制方法
CN106533210A (zh) 一种单相降升压式ac‑dc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54355U (zh)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
WO2021209036A1 (zh)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211296589U (zh) 升降压驱动电路和空调器
CN113346731A (zh) 压缩机停机电路、方法及空调器
JP2014007875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