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8740A -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8740A
CN117948740A CN202211296184.1A CN202211296184A CN117948740A CN 117948740 A CN117948740 A CN 117948740A CN 202211296184 A CN202211296184 A CN 202211296184A CN 117948740 A CN117948740 A CN 117948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compressor
cavity
tub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6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贺龙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61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8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8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8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储液器包括壳体、隔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壳体的顶部具有进口;隔板设于壳体内且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管体设于壳体内且与隔板相连,第一管体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室内且与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均连通;第二管体连接于壳体的下端,第二管体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外,第二管体与第二腔室连通;其中,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1,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为V2,V1、V2满足:V1/V2≥2。根据本发明的储液器,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双缸转子压缩机而言,业内通常选择双吸气结构改单吸气结构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相关技术中,采用双缸单吸气结构的双缸转子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相比于采用双缸双吸气结构的双缸转子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出现了高频制冷量衰减的问题,高频制冷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液器,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压缩机。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用于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进口;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管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隔板相连,所述第一管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均连通;第二管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二管体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1,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为V2,所述V1、所述V2满足: V1/V2≥2,所述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二腔室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储液器,通过将与第二管体相连的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设置为不小于两倍的压缩机气缸的容积,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3,所述V1、所述V3满足:V3/V1≥2,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一腔室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所述储液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管体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安装板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位于所述安装板上下两侧部分的连通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壳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所述壳体的内径d、所述压缩机的频率f、冷媒内声波传播速度c、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L1、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 (8f)}≤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连接在所述隔板本体的外周侧沿向下延伸,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隔板本体相连,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壳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 L3,所述L3满足:D2≤L3≤D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隔板本体的下表面平齐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所述L3满足:D2≤L3≤D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为内径均匀的直管,所述第二管体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为D2,所述D1与所述 D2的比值不小于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D1与所述D2的比值范围为2.1~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的邻近所述进口的端面为进气端面,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所述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的比值范围为0.4~1.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上述的储液器,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上述的压缩机,可以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储液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储液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一管体和隔板。
附图标记:
100、储液器;
1、壳体;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一壳体;131、进口;14、第二壳体;
2、第一管体;21、进气端面;
3、第二管体;31、第一管段;311、上端面;32、第二管段;
4、安装板;41、连通结构;
5、过滤部件;51、过滤部;
6、吸气管;
7、隔板;71、连接翻边;72、隔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100。
参照图1-图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用于压缩机,例如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当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时,压缩机包括一个气缸,压缩机也包括多个气缸。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压缩机用于制冷系统时,储液器100用于储存冷媒。
储液器100包括壳体1、隔板7、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壳体1的顶部具有进口131;隔板7设于壳体1内,且隔板7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排布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位于第二腔室12的上方。
第一管体2设于壳体1内,且第一管体2与隔板7相连,第一管体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室11内,第一管体2的邻近进口131的端面为进气端面21,且第一管体2与第一腔室11连通,第一管体2与第二腔室12连通。
第二管体3连接于壳体1的下端,第二管体3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12内,且第二管体3的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外,第二管体3的邻近第一腔室11的端面为上端面311,第二管体3与第二腔室12连通。
其中,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1,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为V2,V1、V2满足:V1/V2≥2,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二腔室12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参照平面(参照附图中的b),第二参考平面与第二管体3的外侧面以及壳体1的内侧面共同限定出的空间的体积为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
需要解释的是,气缸的容积V2是指压缩机所有气缸的容积之和,如当压缩机包括一个气缸时,气缸的容积V2是指这一个气缸的容积;当压缩机包括两个气缸时,气缸的容积V2是指这两个气缸的容积之和。
压缩机工作时,冷媒可以从储液器100的进口131流入第一腔室11中,流入第一腔室11的冷媒可以在第一腔室11中气液分离,第一腔室11中的气态冷媒可以在压缩机的驱动下从第一腔室11流入第一管体2内,然后沿着第一管体2流入第二腔室12中,从第二腔室12流入第二管体3内,之后经第二管体3流入压缩机的气缸中,在压缩机的驱动下进行制冷循环。
将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V1设置为不小于两倍的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V2,压缩机的气缸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不会将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全部抽走,而且在第一腔室11不向第二腔室12内补充气体的前提下,压缩机的气缸至少需要运行两个周期的时间才可以将第二腔室12中的全部抽走。
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腔室11有充足的时间向第二腔室12中补充气态冷媒,使得第二腔室12内的气态冷媒的存量保持充盈的状态,使得压缩机的气缸可以连续的抽取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从而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而且,由第一腔室11为第二腔室12补充气态冷媒,再由第二腔室12为压缩机的气缸补充气态冷媒,这种二级传送方式,可以使得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的流动速度较为缓慢,降低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时的冷量损失,降低第一管体2的振动,降低第一管体2振动带来的噪声,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而且这样可以使得第二管体3的总长度设置的较短,使得气态冷媒可以快速地通过第二管体3流入气缸中,降低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内流动时的冷量损失,从而可以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储液器100,通过将与第二管体3相连的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V1设置为不小于两倍的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V2,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3, V1、V3满足:V3/V1≥2,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一腔室11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参考平面(参照附图中的a),第一参考平面与第一管体2的外侧面以及壳体1的内侧面共同限定出的空间的体积为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
将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V3设置为不小于两倍的第二腔室12的有效储液容积V1,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腔室11有充足的存量向第二腔室12中补充气态冷媒,使得第二腔室12内的气态冷媒的存量保持充盈的状态,防止第一腔室11的有效容积V3较少而导致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量下降,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隔板7连接于第一管体2的下端,储液器100还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设于第一腔室11内,且安装板4位于隔板7的上方,第一管体2穿设于安装板4,且第一管体2与安装板4相连,安装板4形成有连通结构 41,连通结构41连通第一腔室11的位于安装板4上下两侧部分,例如连通结构41可以为连通孔。
通过设置安装板4,便于安装固定第一管体2,在压缩机工作时,可以降低第一管体2的振动,降低第一管体2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声,降低储液器100所产生的噪声,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通过设置连通结构41连通第一腔室11的位于安装板4上下两侧部分,可以使得位于第一腔室11位于安装板4下侧的部分具有储液功能,此时,第一参考平面与第一管体2的外侧面以及壳体1的内侧面共同限定出的空间的体积减去安装板占用的空间体积所剩余的空间体积为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保证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使得储液器100可以做的较为紧凑,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例如,参图1和图2,安装板4距离隔板7的距离L5与第一管体2位于第二腔室 12外侧部分的长度L6的比值范围为0.4~0.8。安装板4距离隔板7的距离L5是指安装板4与第一管体2相连部分的最高位置至隔板7与第一管体2相连部分的最低位置之间的距离;第一管体2位于第二腔室12外侧部分的长度L5是指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 21至隔板7与第一管体2相连部分的最低位置之间的距离,例如L5/L6可以为0.4、0.45、 0.5、0.55、0.6、0.65、0.7、0.75和0.8。
将安装板4距离隔板7的距离L5与第一管体2位于第二腔室12外侧部分的长度L6的比值范围为0.4~0.8,在压缩机工作时,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态冷媒流经第一管体 2时第一管体2所产生的振动,降低第一管体2振动所产生的噪音,降低储液器100所产生的噪声,使得压缩机工作时的所产生的噪音较低,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管体3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一管段31与壳体1相连,且第一管段31位于第二腔室12内,此时,第二参照平面与第一管段31的外侧面与壳体1的内侧面所限定出的空间的体积为第二腔室12 的有效储液容积。第二管段32位于壳体1外,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壳体1的内径d、压缩机的频率f、冷媒内声波传播速度c、第一管段31的长度L1、第二管段32的长度 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
在压缩机以频率f工作时,若第一管段31的长度L1、第二管段32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气缸通过第二管段32吸取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时具有吸气增压的效果,可以增大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当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气缸的外径d确定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压缩机的预设频率f(例如预设频率可以为压缩机的常用频率,预设频率可以为用户所需求的工作频率),确定第二管体3的总长度L1+L2的范围,以使得气缸通过第二管段32吸取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时实现吸气增压的效果,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将第一管段31设于第二腔室12内,可以减小储液器100的占用空间,使得储液器100较为紧凑,使得压缩机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从而便于在制冷系统中安置储液器100。
例如,参照图1和图3,第一管段31为内径均匀的直管,第一管段31的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一管体2的中心轴线,在气缸通过第一管段31抽取储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时,可以使得从流经第一管体2的气态冷媒沿平行于第一管体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流动,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时的冷量损失。优选地,第一管段31与第一管体2同轴设置。
需要解释的是,当第二管段32为弯管时,如图3所示,第二管段32的长度L2是指第二管段32的沿中心轴线的延伸的长度。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7包括隔板本体72和连接翻边71,连接翻边71连接在隔板本体72的外周侧沿向下延伸,第一管体2与隔板本体 72相连,连接翻边71与壳体1相连。通过设置连接翻边71,可以增大隔板7与壳体1 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将隔板7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使得隔板7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可以提高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延长储液器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的内径为D1,第二管体3的内径为D2,D1大于D2,隔板本体72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L3满足:D2≤L3≤D1。
隔板本体72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越小,壳体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越小,储液器100的结构越紧凑;隔板本体72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越大,第二管体3与隔板7之间的进气截面越大,液态气体越容易从第二腔室12流入第二管体3内。
将隔板本体72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与第一管体2的内径D1和第二管体3的内径的关系设置为D2≤L3≤D1,可以储液器100的结构较为紧凑;同时可以保证第二管体3与隔板7之间具有足够的进气截面,使得第二腔室12 中的气态冷媒快速、顺畅地流入第二管体3内,使得第二腔室12可以快速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气态冷媒的补充,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连续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的下端面与隔板本体72的下表面平齐设置。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管体2对第二腔室12内的气体流动造成干扰,减小或避免第一管体2对第二管体3与隔板7之间的进气截面的影响,保证第二管体3 与隔板7之间具有足够的进气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2的内径为D1,第二管体3的内径为D2,D1 大于D2,第一管体2的下端面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4, L4满足:D2≤L4≤D1。
第一管体2的下端面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4越小,壳体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越小,储液器100的结构越紧凑;隔板本体72与第二管体3 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4越大,第二管体3与隔板7之间的进气截面越大,液态气体越容易从第二腔室12流入第二管体3内。
将第一管体2的下端面与第二管体3的上端面3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L4与第一管体2的内径D1和第二管体3的内径的关系设置为D2≤L4≤D1,可以储液器100的结构较为紧凑;同时可以保证第二管体3与第一管体2之间具有足够的进气截面,使得第二腔室12中的气态冷媒快速、顺畅地流入第二管体3内,使得第二腔室12可以快速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气态冷媒的补充,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连续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图2和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管体2为内径均匀的直管,第二管体3为内径均匀的管体,第一管体2的内径为D1,第二管体3的直径为D2,D1 与D2的比值不小于2.1。将第一管体2设置为内径均匀的直管,可以使得气态冷媒稳定、有序地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减少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时与第一管体2碰撞而造成的冷量损失。
需要解释的是,第一管体2为内径均匀的直管是指在第一管体2沿直线延伸且在第一管体2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管体2的内径不变;第二管体3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是指在第二管体3的延伸方向上第二管体3的内径不变。
将第一管体2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2的比值设置为不小于2.1,在压缩机工作时,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管体2的气态冷媒与第二管体3的气态冷媒产生较大的压差,使得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的速度较为缓慢,减少或避免气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内流动时与第一管体2碰撞而造成的冷量损失;同时,这样可以使得气态冷媒在第二管体3内的流动速度较快,缩短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的时间,减少气态冷媒流经第二管体3所损失的冷量。
参照图1、图2和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D1与D2的比值范围为2.1~3.0,例如D1/D2可以为2.1、2.3、2.5、2.7或3.0。第一管体2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3的内径D1的比值越大,气态冷媒在流经第一管体2时所损失的冷量越少或者无冷量损失,将第一管体2的内径D1与第二管体3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设置为2.1~3.0,可以在减少气态冷媒在流经第一管体2时所损失的冷量的同时,兼顾储液器100的体积以及第一腔室11的有效储液容积,使得第一腔室11具有充足的有效储液能力的同时,使得储液器100的体积较小,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第一管体2的邻近进口131的端面为进气端面21,储液器100还包括过滤部件5,过滤部件5设于第一腔室11内,且过滤部件5位于进口131与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之间,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之间的距离L7与第一管体2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为0.4~1.0。例如过滤部件5可以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盖,过滤部51为弧形盖上的孔结构,在上下方向上,过滤部51与第一管体2的开口错开设置。
通过设置过滤部件5,可以过滤从进口131流入第一腔室11中的冷媒,防止杂质通过第一管体2流入压缩机的气缸中,同时过滤部件5也可以通过过滤部51将流入第一腔室11中的液态冷媒引导至第一管体2与壳体1之间的有效储液空间中,减少或避免液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或压缩机的气缸中汽化而引起的振动或者压缩机故障,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之间的距离L7越小,越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入第一管体2内的液态冷媒或者避免液态冷媒流入第一管体2内,壳体1 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越小,储液器100的结构越紧凑;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之间的距离L7越大,第一管体2与过滤部件5之间的进气截面越大,液态气体越容易从第一腔室11流入第一管体2内。
将过滤部件5的过滤部51与第一管体2的进气端面21之间的距离L7与第一管体2的内径D1的比值范围设置为0.4~1.0,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入第一管体2内的液态冷媒或者避免液态冷媒流入第一管体2内,减少或避免液态冷媒在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 或压缩机的气缸中汽化而引起的振动或者压缩机故障,保证储液器100的结构的可靠性,使得储液器100的结构较为紧凑。
同时可以保证第一管体2与过滤部件5之间具有足够的进气截面,使得第一腔室11中的气态冷媒快速、顺畅地流入第一管体2内,使得第一腔室11可以快速对第二腔室 12进行气态冷媒的补充,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连续性,提高储液器100的整体性能,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例如,参照图1-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壳体1包括沿壳体1的轴向连接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为独立成型件。进口131形成于第一壳体13上,隔板7、安装板4、过滤器设于第一壳体13内。
在生产储液器100时,可以先在第一壳体13的内安装过滤部件5,接着在第一壳体13的进口131处安装储液器100的吸气管6;然后在第一壳体13内安装安装板4、隔板 7和第一管体2,之后将第二管体3与第二壳体14安装固定,最后将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装配在一起,完成储液器100的生产。这样可以降低过滤部件5、安装板4、隔板7、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安装工艺难度,便于安装固定过滤部件5、安装板4、隔板7、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降低储液器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例如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当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时,压缩机可以包括一个气缸,压缩机也可以包括多个气缸。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上述的储液器100,可以保证压缩机的气缸的进气的连续性,增大压缩机的进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例如制冷系统可以为空调器,当制冷系统为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制冷系统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在制冷系统为分体式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制冷系统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制冷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在制冷系统为一体式空调器时,制冷系统可以为移动式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上述的压缩机,可以增大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储液器,用于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进口;
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下排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
第一管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隔板相连,所述第一管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均连通;
第二管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二管体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1,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的容积为V2,所述V1、所述V2满足:V1/V2≥2,所述第二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二腔室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为V3,所述V1、所述V3满足:V3/V1≥2,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储液容积是指第一腔室能够容纳储存冷媒的空间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所述储液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管体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安装板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位于所述安装板上下两侧部分的连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壳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的内径b、所述壳体的内径d、所述压缩机的频率f、冷媒内声波传播速度c、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L1、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L2满足:0.9≤{L1+L2+(πb)/2+(d-b)/2}/{c/(8f)}≤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连接在所述隔板本体的外周侧沿向下延伸,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隔板本体相连,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壳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3,所述L3满足:D2≤L3≤D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隔板本体的下表面平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为D2,所述D1大于所述D2,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L4,所述L4满足:D2≤L4≤D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为内径均匀的直管,所述第二管体为内径均匀的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为D2,所述D1与所述D2的比值不小于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1与所述D2的比值范围为2.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邻近所述进口的端面为进气端面,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所述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与所述进气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的比值范围为0.4~1.0。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13.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
CN202211296184.1A 2022-10-21 2022-10-21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7948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6184.1A CN11794874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6184.1A CN11794874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8740A true CN117948740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6184.1A Pending CN11794874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87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85910U (zh) 一种压缩机用储液器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201407863Y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210292453U (zh) 一种储液器
CN101737331A (zh) 压缩机用储液器与油分离器一体化结构
CN117948740A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16557746U (zh) 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和压缩机组件
CN112145428A (zh) 一种压缩机的上壳盖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557747U (zh)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6369377U (zh)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组件、制冷装置
CN103047107A (zh) 一种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CN2760282Y (zh) 储液器一体化空调压缩机
CN112145436B (zh) 一种吸气装置、压缩组件和空调器
CN110748485B (zh) 卧式压缩机及热交换工作系统
CN218672727U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110080983A (zh) 卧式压缩机
CN110454395A (zh) 一种法兰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WO2023246196A1 (zh) 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8600053U (zh) 分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101122292A (zh) 压缩机底角减振垫
CN216204509U (zh) 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7948741A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21301663U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CN219711754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WO2023071536A1 (zh)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