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8735A -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8735A
CN117948735A CN202211276034.4A CN202211276034A CN117948735A CN 117948735 A CN117948735 A CN 117948735A CN 202211276034 A CN202211276034 A CN 202211276034A CN 117948735 A CN117948735 A CN 117948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exchange
conveying
control par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60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立
安超
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60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87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329 priority patent/WO20240827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8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8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3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4F2110/00
    • F24F2130/30Artificial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本发明旨在解决当前换热器容易出现在除霜时除霜不干净,在制冷时分液不均匀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本发明能够通过管路控制部使两个换热管路并联或串联,使得换热器在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时,制冷剂分别处于不同的流路,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换热器除霜时的制冷剂流路与换热器制热时的流路不同,提升除霜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前的空调,为了兼顾制冷制热性能,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流路设计。比如减少换热流路的数量,增加过冷管路以提升过冷度。增加换热流路,取消过冷段,便于降低换热器的压力损失,提升换热量。由于除霜过程中,冷媒流路和换热器的制热流路相同,除霜回路较长,压力损失增加,容易导致换热器的过冷段出口末端除霜不干净。并且换热器制冷时的换热回路的不等压损设计容易导致分液不均匀而出现结霜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当前换热器容易出现在除霜时除霜不干净,在制冷时分液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换热器容易出现在除霜时除霜不干净,在制冷时分液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之间。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第一输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端之间;
并且/或者,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端之间还设置有所述第三控制部。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管路通过第二分流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汇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分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依次一一连接。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管路通过第四分流器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第四分流器的汇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四分流器的分流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接。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依次一一连接。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管路控制部为电动球阀或电磁阀。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
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第一输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端的另一端为第三输送端;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端之间;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端之间还设置有所述第三控制部;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三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部;
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二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部;
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三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第一输送管路和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连接;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
本发明的换热器通过设置管路控制部、两个输送管路和两个换热管路,并能够通过管路控制部使两个换热管路并联或串联,使得换热器在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时,制冷剂分别处于不同的流路,能够提升换热器的制冷和制热的性能。在换热器制冷时,两个换热管路并联,可以使制冷剂分流的更均匀,避免偏流,充分发挥制冷性能。并且,换热器除霜时的制冷剂流路与换热器制热时的流路不同,提升除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换热器及换热器的控制方法。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输送管路,2-第二输送管路,3-第一换热管路,4-第二换热管路,5-第一连接管路,6-第二连接管路,7-第三连接管路,8-第四连接管路,9-第一控制部,10-第二控制部,11-第三控制部,12-第二分流器,13-第四分流器,14-第一输送端,15-第二输送端,16-第三输送端,31-第一一管路,32-第一二管路,33-第一三管路,34-第一四管路,35-第一五管路,36-第一六管路,41-第二一管路,42-第二二管路,43-第二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管路控制部为电动球阀或电磁阀举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手段,比如管路控制部为单向阀等,只要管路控制部能够使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接下来,以换热器为室外换热器为例,对本发明的换热器进行说明。为解决当前换热器容易出现在除霜时除霜不干净,在制冷时(即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分液不均匀的问题,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1、第二输送管路2、第一换热管路3、第二换热管路4和管路控制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只要能够开启或封闭相应地管路即可,比如可以是电动球阀或电磁阀);第一输送管路1和第二输送管路2均分别与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换热管路4连接;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换热管路4串联或并联。
具体地,第一换热管路3通过第一连接管路5与第一输送管路1连接,第一换热管路3通过第二连接管路6与第二输送管路2连接。
第二换热管路4通过第三连接管路7与第一输送管路1连接,第二换热管路4通过第四连接管路8与第二输送管路2连接。
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9;第一控制部9设置于第一输送管路1的与第一连接管路5的连接端,和第一输送管路1的与第三连接管路7的连接端之间。
第一输送管路1的第一输送端14与第二输送管路2的第二输送端15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端14并没有直接与第二输送端15连接)。第一输送管路1的远离第一输送端14的另一端为第三输送端16。
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部10;第二控制部10设置于第一输送管路1的与第三连接管路7的连接端和第一输送端14之间。
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三控制部11;第二输送管路2的与第四连接管路8的连接端和第二输送端1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控制部11(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第三控制部11是设置于第二输送管路2的与第四连接管路8的连接端和第一输送端14之间)。
第二输送管路2通过第二分流器12与第二连接管路6连接。第二分流器12的汇流端与第二输送管路2连接,第二分流器12的分流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管路6连接。第一连接管路5的数量、第二连接管路6的数量、第一换热管路3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均为六个),且第一连接管路5、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连接管路6依次一一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管路3由六个管路构成,即第一一管路31、第一二管路32、第一三管路33、第一四管路34、第一五管路35、第一六管路36,且每条换热的管路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地一个第一连接管路5和一个第二连接管路6连接。
第二输送管路2通过第四分流器13与第四连接管路8连接。第四分流器13的汇流端与第二输送管路2连接,第四分流器13的分流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管路8连接。第三连接管路7的数量、第四连接管路8的数量、第二换热管路4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均为三个),且第三连接管路7、第二换热管路4和第四连接管路8依次一一连接。
具体地,第二换热管路4由三个管路构成,即第二一管路41、第二二管路42、第二三管路43,且每条换热的管路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地一个第三连接管路7和一个第四连接管路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在上文中的替换前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第一连接管路5的数量、第二连接管路6的数量、第一换热管路3的数量相同,替换为:
第一连接管路5的数量、第二连接管路6的数量、第一换热管路3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图中未示出)。
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在上文中的替换前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第三连接管路7的数量、第四连接管路8的数量、第二换热管路4的数量相同,替换为:
第三连接管路7的数量、第四连接管路8的数量、第二换热管路4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图中未示出)。
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在上文中的替换前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9、第二控制部10和第三控制部11,替换为:
管路控制部只包括第一控制部9(图中未示出),相应地,可以在换热器外部的与换热器的相对应连接的管路或连接端口上设置对应地控制部(图中未示出,如阀门)。
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在换热器设置第一控制部9的基础上,只设置第二控制部10和第三控制部11中的一个(图中未示出),未设置的对应地控制部同样可以设置于换热器以外的相对应连接的管路或连接端口上。
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第三输送端16输入第一输送管路1;关闭第一控制部9和第三控制部11,开启第二控制部10。
由于本实施例是以换热器为室外换热器为例进行描述的,因而在本步骤中,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气态制冷剂从第三输送端16输入第一输送管路1,再通过第一连接管路5、第一换热管路3、第二连接管路6、第二分流器12、第二输送管路2、第四分流器13、第四连接管路8、第二换热管路4、第三连接管路7、第一输送管路1,最后从第二输送端15排出。
通过将换热器分成两部分,即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换热管路4,可以在换热器制热时加大过冷度,提升制热效果。制热时减少流路加大过冷度。
并且,由于换热器只有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换热管路4,没有其他的换热管路,也就避免了其他的换热管路利用不充分和压力损失增大的情况。
S2、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第二输送端15输入第二输送管路2,开启第一控制部9和第三控制部11,关闭第二控制部10。
由于本实施例是以换热器为室外换热器为例进行描述的,在本步骤中,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液态制冷剂从第二输送端15输入第二输送管路2,之后分为两路,第一路流经第四分流器13、第四连接管路8、第二换热管路4、第三连接管路7进入第一输送管路1;第二路流经第二分流器12、第二连接管路6、第一换热管路3、第一连接管路5进入第一输送管路1。进入第一输送管路1的制冷剂最终从第三输送端16输出。
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二分流器12和第四分流器13均匀的分配到各个管路中,从而不会出现换热器容易结霜的问题。制冷时增多流路,降低压力损失,提升制冷效果。
并且,由于换热器只有第一换热管路3和第二换热管路4,没有其他的过冷换热管路,使得制冷时制冷剂分配更均匀,相近压损流路设计,提升制冷时分液均匀性,换热器利用更充分。
S3、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第三输送端16输入第一输送管路1;开启第一控制部9和第三控制部11,关闭第二控制部10。
气态制冷剂从第三输送端16输入第一输送管路1。换热器除霜时,增加了制冷剂的流路,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提高除霜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以颠倒的次序执行,例如可以按步骤S2、S3的顺序执行,也可以按照步骤S3、S2的顺序执行,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步骤S1-S3也可以分别单独执行。这些变化同样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换热器通过设置管路控制部、两个输送管路和两个换热管路,并能够通过管路控制部使两个换热管路并联或串联,使得换热器在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时,制冷剂分别处于不同的流路,能够提升换热器的制冷和制热的性能。
在换热器制冷时,两个换热管路并联,可以使制冷剂分流的更均匀,避免偏流,充分发挥制冷性能。并且换热器除霜时的制冷剂流路与换热器制热时的制冷剂的流路不同,提升除霜效率。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换热器为室外换热器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的换热器显然也可以应用于室内。并且在本发明的换热器应用于室内时,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空调器同样处于制冷状态;而当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空调器同样处于制热状态。此外,本发明的换热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应用于车内/车外等场所的换热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换热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比如更改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的上下位置,以及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的位置;以及将换热器中的部分管路控制部(比如电磁阀等)从换热器中移除,转移到与换热器相连的相关管路上。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第一输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端之间;
并且/或者,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端之间还设置有所述第三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通过第二分流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汇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分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依次一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通过第四分流器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第四分流器的汇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四分流器的分流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数量中至少有两种管路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依次一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控制部为电动球阀或电磁阀。
9.一种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管路控制部;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部设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或并联;
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
所述管路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第一输送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端的另一端为第三输送端;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输送端之间;
所述管路控制部还包括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端之间还设置有所述第三控制部;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三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部;
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二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部;
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时的步骤:制冷剂从所述第三输送端输入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三控制部,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211276034.4A 2022-10-18 2022-10-18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7948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034.4A CN117948735A (zh) 2022-10-18 2022-10-18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PCT/CN2023/104329 WO2024082707A1 (zh) 2022-10-18 2023-06-30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034.4A CN117948735A (zh) 2022-10-18 2022-10-18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8735A true CN117948735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3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6034.4A Pending CN117948735A (zh) 2022-10-18 2022-10-18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8735A (zh)
WO (1) WO20240827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7504B2 (ja) * 1990-05-16 2000-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CN106482241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换热器管路及制冷系统
EP3511651B1 (en) * 2016-09-12 202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O2018047330A1 (ja) * 2016-09-12 2018-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068169A (zh) * 2019-05-02 2019-07-30 王英慧 一种包含有多个冷热源换热器的热泵机组
CN114127493B (zh) * 2019-07-22 2023-09-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2707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5766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9990499B (zh) 一种除霜不停机的燃气热泵空调系统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4197581A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的方法及系统
CN214276219U (zh) 换热器和空调
WO2022068281A1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02230650A (zh) 一种多制热模式的空调系统
CN203893480U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CN209165825U (zh) 空调器
CN208620653U (zh) 一种基于经济器的空调调控结构及空调系统
WO2023173847A1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6996643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CN206739618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CN117948735A (zh) 换热器、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332618A (zh) 具有连续制热功能的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4746181U (zh) 空调机组
CN211424782U (zh)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0986440B (zh)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10154123U (zh) 空调系统
CN210042712U (zh) 一种集中冷却式热管空调多联机系统
WO2019227911A1 (zh) 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8296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12833480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05042925A (zh)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36152A (zh) 冷凝器、空调室外机及空气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