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4530A -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4530A
CN117944530A CN202211348407.4A CN202211348407A CN117944530A CN 117944530 A CN117944530 A CN 117944530A CN 202211348407 A CN202211348407 A CN 202211348407A CN 117944530 A CN117944530 A CN 117944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rameter
lying posture
informa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84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迪
张玲萍
刘佳平
马建良
吴辰
黄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84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4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4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4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本公开实现了从身份信息或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不同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乘员在车内座椅上能够舒适躺下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座椅不仅需要满足用户舒适地坐,也需要满足用户舒适地躺,舒躺座椅的应用正在逐渐扩长。因此,对于躺姿舒适性的调节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相关技术中仅有对坐姿的调节,没有对躺姿的适应性调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乘员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通过车辆传感器,采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接收乘员通过车机输入的体征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包括: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查找是否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其中,身份信息与体征参数信息具有对应关系,若存在,则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当不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时,执行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存储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以及对应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包括: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所属于的参数范围,并根据参数范围以及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中包括参数范围与座椅躺姿参数的对应关系,或者,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输入至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以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为通过数据训练获取的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与座椅躺姿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包括: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角量,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包括角度、长度中的至少一项;建立车内空间坐标系,以确定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条件;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是否满足调节边界条件;当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满足调节边界条件时,确定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对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进行训练。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从云端服务器接收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为云端服务器根据多个车辆上报的座椅躺姿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得到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实现从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两个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调节单元,用于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第二方面的座椅调节装置或如前述第三方面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实现从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不同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车内空间坐标系建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座椅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以零重力座椅为例,乘员会通过对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来实现,但在零重力调节的过程中,乘员与座椅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产生变化,而不同乘员身高、体重、坐高、大腿长、小腿长等人体直接测量参数,以及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乘员压力信号、电容信号、肌电信号、眼动信号等人体间接测量参数各不相同,甚至个人喜好不同,对座椅姿态(包括座椅前后位置、座椅高度位置、坐垫角度、靠背角度、腿托打开角度、腿托延伸长度、头枕高度、头枕倾斜角度、肩部调节角度、扶手高度、扶手长度、脚托位置等)有“千人千面”的舒适性调节需求。
其中,“零重力”位置,就是根据太空舱放松的原理,将腿部、臀部、背部采取联动式驱动,使心脏与膝盖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增大人体的受力面积,让身体各个部分都均衡受到压力,这种位置的主要益处是减轻脊柱上的压力,这通常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背部疼痛。
而现有的座椅无法根据不同乘客的体征参数实现不同躺姿的自动调节功能,缺少一种乘员在车内处于躺姿状态时的座椅舒适性调节的控制方法。
为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座椅调节方法,通过获取乘员身份信息或的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实现从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两个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现本公开提出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保证车辆座椅调节的最优性,首先对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进行采集,乘员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设置或绑定记录;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可以是身高、体重、坐高、大腿长、小腿长等人体直接测量参数,也可以是各类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号、电容信号、肌电信号、眼动信号等人体间接测量参数,对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
进一步地,将采集到的乘员体征参数信息与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相结合,以此来推算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于体征参数信息与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的结合推算方法,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可以是通过预设表格查找体征参数信息的对应值获取,也可以是通过预设函数进行计算获取。
步骤102,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更好的保证躺姿舒适性的调节,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后,需要先对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需要理解的是,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可以通过在车辆交付用户使用后,结合内置的车内空间环境坐标系和预设的边界条件进行单车自行判断的,也可以通过在开发前期埋入车机(Head Unit,HU)系统中的预先设定的调节单元的限定量进行判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本质就是判断当前车内空间大小以及车内座椅数量是否满足躺姿舒适性调节的条件。不同尺寸车辆的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的标准不同,避免了对座椅的无效调节,减少了冗余动作,提高乘员的躺姿舒适性体验。
步骤103,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将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转换成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之后电机通过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对座椅进行调节。如果没有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则对用户进行无法进行座椅调节的信息提醒。其中,提醒信息可以是语音提醒,也可以是其他物理形式的提醒,例如震动提醒等,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提醒方式不予限制。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实现从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两个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步骤101和步骤103进行进一步定义。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01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和步骤203步骤204,步骤103之后包括步骤207和步骤208和步骤209以及步骤210。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触发“一键舒躺”时,对乘员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也可以通过车辆传感器,采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也可以通过接收乘员通过车机(Head Unit,HU)输入的体征参数信息,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
具体的,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的方式可以是乘员主动输入(例如大屏/手机/语音提示后乘员自行输入),也可以是乘员被动输入(例如车内外传感器采集的用户身高、体重等直接参数,或传感器采集的用户在座椅上的压力信号、电容信号等间接参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获取方式不予限制。
对于图像识别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可以采用车内外的摄像头传感器进行获取信息,其中摄像头传感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直接采用车内所具有的用于其他方面的摄像头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新的摄像头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应该安装在车内以及车外能够探测到乘员整个体型的位置。图像识别方法可以是通过将人的图像与车内固定的物体例如座椅后背高度等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人的身高等体型值,也可以通过算法进行计算得到,在本公开中不予限制。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开关按键实现一键躺下或恢复,也可以通过车机屏幕和语音助手或者手势操作等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操作,在本公开中不予限制。身份信息与体征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绑定或系统根据常用乘员进行记录。
步骤202,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查找是否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获取到的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查找该乘员是否存有相对应的座椅躺姿参数,如果存有该乘员相对应的座椅躺姿参数,则直接进行步骤205的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其中,身份信息与体征参数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为该乘员上一次进行座椅躺姿调节所存储的身份信息以及体征参数信息。
步骤203,当不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时,执行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没有查找到当前乘员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时,需要将获取到的该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结合,推算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其中,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是通过之前不同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躺姿下的舒适性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乘员体征参数与座椅躺姿舒适姿态的逻辑关联式,以此建立了体征参数与躺姿舒适性的逻辑关系,并将此作为“自适应躺姿舒适性调节”的控制逻辑。
在本公开中具体的推算方法可以是通过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所属于的参数范围,并根据参数范围以及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中包括参数范围与座椅躺姿参数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输入至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以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为通过数据训练获取的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与座椅躺姿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204,存储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以及对应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到当前该乘员的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之后,将该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乘员体征参数信息以及该乘员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以便下次调节时,简化操作步骤,快速找到专属的最舒适躺姿。
步骤205,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建立车内空间坐标系,以确定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条件;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是否满足调节边界条件;当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满足调节边界条件时,确定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具体的,由座椅姿态与电机的换算关系,得到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通过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来确定座椅需要调节的参数。之后通过车内建立的空间坐标系,根据车内空间大小以及车内座椅数量来获取当前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通过座椅需要调节的参数与当前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判断当前空间是否满足座椅躺姿舒适性的调节。如果当前空间满足时,则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即可进行后续座椅调节步骤。
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可以包括角度、长度等参数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
在本公开中,座椅需要调节的参数可以通过结合人体骨骼学实验,以此得出最佳调整参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推算。
其中,车内建立的空间坐标系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不同车辆的空间大小以及座椅数量不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予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如图3,本公开基于座舱布局,建立车内空间三维坐标系,根据X轴、Y轴、Z轴三个坐标位置的具体数值,并对这些具体的数值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座椅的几何尺寸、形状偏差、位置偏差,以确定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条件。
步骤206,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输入步骤206中得到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座椅电机根据得到的座椅电机得调节信息,执行对应的座椅调节。
座椅调节内容可以包括座椅的前后位置,角度位置,上下位置以及座椅头枕的上下位置等。
步骤207,获取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得到第二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二座椅躺姿参数调节座椅姿态,直到舒适性状态参数达到预设阈值。
具体的,针对不同体型和用户的不同乘坐习惯,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对座椅进行调节之后,乘员可以通过感受当前座椅躺姿的调节状态是否舒适,对座椅进行再次调节。也可以在体征参数与躺姿舒适性的逻辑关系建立后,开放“乘员自定义调节”功能,乘员可以直接进行座椅调节,实现每个乘员的个性化调节并记忆。
其中,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可以来自相关传感器的反馈,也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人机界面的触控屏上以手动方式输入。
步骤208,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对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进行训练。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之后,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对座椅再次进行舒适性调节。并将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存储在车机(HeadUnit,HU)系统。
步骤209,将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存储在车机(HeadUnit,HU)系统的同时,也可以将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存储到云端服务器。
步骤210,从云端服务器接收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为云端服务器根据多个车辆上报的座椅躺姿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得到的。
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存储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不同车辆上报的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在云端进行统一整理,更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以此来更好的适配不同车辆。
在本公开中通过结合每个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形成机器学习的训练模型,不断更新优化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达到自适应躺姿舒适性的调节。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和体征参数信息,查找是否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简化座椅调节操作,提高乘员体验感,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避免了对座椅的无效调节,减少了冗余动作,使座椅舒适性调节更加高效,以及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不断更新优化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实现自适应躺姿舒适性调节,确保在躺姿状态下乘员的舒适性。
基于图1和图2所提出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本公开提供一种具体的座椅调节方法,如图4所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舒适性调节方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感知端、决策端以及执行端三个模块执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感知端用于通过乘员触发“一键舒躺”功能,采集并接收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
感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坐高、大腿长、小腿长等人体直接测量参数,以及各类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号、电容信号、肌电信号、眼动信号等人体间接测量参数。感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乘员主动输入(例如大屏/手机/语音提示后乘员自行输入),以及乘员被动输入(例如车内外传感器采集的用户身高、体重等直接参数,或传感器采集的用户在座椅上的压力信号、电容信号等间接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决策端用于通过对乘员体征参数和躺姿下的舒适性评估结果的采集以及数据分析,建立乘员体征参数与舒躺座椅姿态的逻辑关联式,也建立了体征参数与躺姿舒适性的逻辑关系,并将此作为“自适应舒适性调节”的控制逻辑。
当输入“某乘员体征参数或身份信息”后,先判断“乘员是否有预设姿态”,若无,则通过“体征参数与躺姿舒适性的逻辑关系”推算出适合该乘员的“预设的舒躺座椅姿态”,并将之记忆为该“乘员对应的舒躺座椅姿态”,最后由“座椅姿态与电机的换算关系”,得到“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若有,则直接转到“预设姿态”,得到对应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
随后,根据“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结合内置的车内空间环境坐标系和预设的边界条件进行“周边环境校核判断:是否干涉”,若不干涉,则输出“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若干涉,则输出“对乘客提醒:环境干涉,无法展开”。
此外,“预设的舒躺座椅姿态”及“乘员对应的舒躺座椅姿态”可实现本地与云端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实现“埋点信息上传”及“一键舒躺升级”等功能。其中,埋点是指针对特定用户行为或事件进行捕获、处理和发送的相关技术及其实施过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执行端用于当输入“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座椅电机执行相应动作。
此外,体征参数与躺姿舒适性的逻辑关系建立后,开放“乘员自定义调节”功能,实现每个乘员的个性化调节并记忆,并结合每个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形成机器学习的训练模型,不断更新优化座椅姿态调节的控制逻辑,达到“自适应舒适性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根据不同乘客的体征参数以及个性化喜好,自动调整座椅姿态,并结合自学习算法,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不断更新优化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从而保证不同乘员车内座椅中的躺姿舒适性,达到自适应躺姿舒适性调节,从而延伸扩展车内场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与上述的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510,用于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判断单元520,用于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调节单元530,用于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10用于:对乘员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通过车辆传感器,采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接收乘员通过车机输入的体征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10用于: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查找是否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其中,身份信息与体征参数信息具有对应关系;当不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时,执行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存储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以及对应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10用于: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所属于的参数范围,并根据参数范围以及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确定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中包括参数范围与座椅躺姿参数的对应关系,或者,将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输入至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以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为通过数据训练获取的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与座椅躺姿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单元520用于: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包括角度、长度中的至少一项;建立车内空间坐标系,以确定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条件;确定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是否满足调节边界条件;当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满足调节边界条件时,确定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500还包括:反馈单元,用于获取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对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进行训练。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500还包括:上传单元,用于将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从云端服务器接收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为云端服务器根据多个车辆上报的座椅躺姿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得到的。
综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座椅调节装置,获取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当通过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座椅,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实现从乘员体征参数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两个维度进行座椅的躺姿参数智能化适应性调节,提高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确保乘员能够在车辆中实现躺姿调节,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原理相同,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可参照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中不再进行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设备600包括计算单元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可存储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6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6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6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609允许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s,图形处理单元)、各种专用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座椅调节的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调节的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6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603并由计算单元6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前述座椅调节的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Product,专用标准产品)、SOC(System On Chi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RAM、ROM、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快闪存储器、光纤、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座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当通过所述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座椅,所述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乘员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所述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
通过车辆传感器,采集所述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
接收所述乘员通过车机输入的体征参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查找是否存在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体征参数信息具有对应关系;若存在,则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当不存在所述预存的座椅躺姿参数时,执行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存储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以及对应的体征参数信息和/或所述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和预设的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所属于的参数范围,并根据所述参数范围以及所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确定所述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所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中包括参数范围与座椅躺姿参数的对应关系,
或者,
将所述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输入至所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以获取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其中所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为通过数据训练获取的乘员的体征参数信息与座椅躺姿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座椅电机的调节信息,确定所述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所述座椅的最大调节量包括角度、长度中的至少一项;
建立车内空间坐标系,以确定座椅电机的调节边界条件;
确定所述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是否满足所述调节边界条件;
当所述座椅的最大调节量满足所述调节边界条件时,确定通过所述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
根据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对所述座椅躺姿参数获取模型进行训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从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所述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为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多个车辆上报的座椅躺姿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云端服务器接收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座椅躺姿参数反馈信息,得到第二座椅躺姿参数;
根据第二座椅躺姿参数调节座椅姿态,直到舒适性状态参数达到预设阈值。
9.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乘员的身份信息或体征参数信息,匹配生成第一座椅躺姿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进行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
调节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车内空间环境校核判断时,根据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生成参数调节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座椅,所述参数调节信号用于将座椅调节为所述第一座椅躺姿参数对应的躺姿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211348407.4A 2022-10-31 2022-10-31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Pending CN117944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8407.4A CN117944530A (zh) 2022-10-31 2022-10-31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8407.4A CN117944530A (zh) 2022-10-31 2022-10-31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4530A true CN117944530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3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8407.4A Pending CN117944530A (zh) 2022-10-31 2022-10-31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45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78461A1 (zh) 车辆座椅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车辆、电子设备、介质
WO2020078463A1 (zh) 驾驶环境智能调整及驾驶员注册方法和装置、车辆、设备
CN108349386B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中的显示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WO2023000119A1 (zh)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2140948A (zh)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08509049B (zh) 录入手势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EP411237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er posture monitoring
EP387944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 abnormal driving posture, device, vehicle and medium
DE102013225503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dienen einer Benutzerschnittstelle unter Verwendung eines Handgelenkwinkels in einem Fahrzeug
CN103612632A (zh) 驾驶操作系统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3491519A (zh) 基于情感-认知负荷的数字助理
CN112208398B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4889542A (zh) 一种基于驾驶员监测与识别的座舱协同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7944530A (zh)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4714995B (zh) 一种基于人体参数化模型的车辆座舱匹配调节方法
CN114734887B (zh) 车辆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42589A1 (zh) 车辆后视镜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6691505A (zh) 车辆参数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71078A (zh) 一种车辆联动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系统
CN117048446A (zh) 座椅的调控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0086913A (ja) ジェスチャ検出装置、およびジェスチャ検出方法
CN115891881A (zh) 智能调节车辆座椅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6767255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5303212A (zh) 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座椅、车辆
CN117048443A (zh) 车辆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