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2464A -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 Google Patents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2464A
CN117942464A CN202211291478.5A CN202211291478A CN117942464A CN 117942464 A CN117942464 A CN 117942464A CN 202211291478 A CN202211291478 A CN 202211291478A CN 117942464 A CN117942464 A CN 117942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construction
air
receiv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1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谢恩
邹玉洁
李磊
刘永伟
欧阳光林
薛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si Biological Co
Original Assignee
Chuansi Biolog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si Biological Co filed Critical Chuansi Biological Co
Priority to CN2022112914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4816 priority patent/WO20240830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2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将泡囊中的粉状物完全排空并实现适当的吸入阻力的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其用于供给内置在泡囊中的粉状物,该歧管构造包括:进气腔,其与大气连通;混合腔,其设置于所述进气腔的下游侧;以及开口部,所述泡囊经由该开口部而与所述进气腔及所述混合腔二者连通,在所述开口部的上方形成使流路截面减小的气流通道。

Description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用于分配粉状物的给药器,其用于药粉的有效释放,供使用者吸入。这种给药器特别是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这种给药器中,存在使用设有多个泡囊的药带的情况。这种药带由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泡囊的基材和覆盖该基材的覆盖层构成,在该泡囊中分别装入规定量的作为粉状物的药粉,通过使基材由覆盖层覆盖,从而药粉被封入在各泡囊中,在使用时将覆盖层剥离而将泡囊打开,使药粉露出。在给药器中,使用者在使用时通常含住给药器的吸嘴以进行吸气,从而形成气流。该气流经由给药器中歧管构造进入打开的泡囊,将泡囊中的药粉带出并在混合腔中混合后,进入使用者的呼吸系统,从而达到吸入治疗的效果。
通常,给药器中的药粉由载体(一般为乳糖)和粉状物颗粒组成,乳糖的尺寸一般为粉状物颗粒的10~25倍。已知歧管构造会影响这种药粉的粒度特征,对于有效发挥药粉的医学作用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在具有歧管构造的给药器中,气流是通过使用者吸气时肺部扩张所产生的负压而形成的,需要利用气流将泡囊中的粉状物完全排空,并使粉状物有效地解聚和分散,因此,适当的气流速度和吸入阻力非常重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将泡囊中的粉状物完全排空并实现适当的吸入阻力的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歧管构造,其用于供给内置在泡囊中的粉状物,包括:进气腔,其与大气连通;混合腔,其设置于进气腔的下游侧;以及开口部,泡囊经由该开口部而与进气腔及混合腔二者连通,在开口部的上方形成使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气流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进气腔的下游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两个支臂,支臂以与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开口部的上方,气流通道为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支臂的末端的端面与开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间隙为0.5mm以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气腔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气腔由两个烟道侧壁形成为截面呈锥形状的空间,烟道侧壁以与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开口部的上方,气流通道为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锥形状的空间的底部形成有向锥形状的顶点突出的筋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气腔由竖直壁和相对于竖直壁倾斜的倾斜壁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竖直壁以与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开口部的上方,气流通道为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倾斜壁相对于竖直壁以60~80度倾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歧管构造的最下游侧设有气孔。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合理地设计歧管构造,能够高效地将泡囊中的粉状物排空,并将吸气阻力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给药器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药带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现有给药器内部的药带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横向剖切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剖切主视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剖切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横向剖切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剖切主视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横向剖切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剖切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歧管构造(歧管构造)
1a 第一格栅
11 第一进气腔(进气腔)
12 第一混合腔(混合腔)
15 导流板
131、132 第一泡囊(泡囊)
1311、1321 第一开口部(开口部)
141、142 第一气流通道(气流通道)
161、162 支臂
2 第二歧管构造(歧管构造)
2a 第二格栅
21 第二进气腔(进气腔)
22 第二混合腔(混合腔)
211、212 烟道侧壁
231、232 第二泡囊(泡囊)
2311、2321 第二开口部(开口部)
241、242 第二气流通道(气流通道)
27 筋部
3 第三歧管构造(歧管构造)
3a 第三格栅
31 第三进气腔(进气腔)
32 第三混合腔(混合腔)
311 竖直壁
312 倾斜壁
3301 第三开口部(开口部)
33a 横梁
34 第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
F1、F2、F3、F4 高速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发明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方式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他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形,诸如“包含”、“具备”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方式”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出现不一定全都指相同实施方式。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图1中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给药器整体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垂直于纸面的进深方向分别设为与给药器的竖直方向、左右方向、厚度方向一致。另外,为了使附图清晰以便于理解,存在将局部尺寸放大而使附图尺寸与实际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在该给药器中,内置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
在说明本发明的歧管构造之前,首先基于图2、图3说明现有技术的给药器中使用的药带。
图2中示出由长条状的柔性药带102卷成卷状的药带卷。如图2所示,药带102包括设有多个药囊(即泡囊)104的基带110和覆盖该基带110的盖条112。每个药囊104中容纳有一定剂量的药粉。
盖条112贴合在基带110上,将各药囊104分别气密地密封。并且,通过将盖条112剥离而将药囊104打开,药囊104中的药粉在给药器中暴露出来,供使用者吸入。
通常,药带102上的多个药囊104被设为彼此相同。多个药囊104沿着基带110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各药囊104形成为沿着药带10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
图3是示出具备两条上述药带的给药器内部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将两个药带分别记为302a和302b。该药带302a、302b分别安装在给药器的左室和右室内。药带302a、302b分别借助进给辊328a、328b传输,被连续地引导至打开部333。在打开部333处,药带302a、302b各自的盖条312a、312b被从基带310a、310b剥离,卷绕在盖条辊330a、330b上。
从药带302a、302b的药囊304a、304b暴露的药粉经由设置于歧管部341的歧管构造被使用者吸入。由于给药器的歧管构造以外的构成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4至图7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本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为气体从给药器的底部进入的第一歧管构造1。
图4是第一歧管构造1的横向剖切立体图,图5是以竖直面剖切的剖切主视图,图6是该第一歧管构造1的剖切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图5中以圆形包围的泡囊处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气体从设置于给药器壳体的第一格栅1a(参照图4)进入后,进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歧管构造1。如图5所示,该第一歧管构造1包括:第一进气腔11,其与大气连通;导流板15,其设置于第一进气腔11的下游侧;左右的第一开口部1311、1321(参见图7中的虚线),其供来自第一进气腔11的气体流入以将左右的第一泡囊131、132中的粉状物排出;以及第一混合腔12,其用于将进入第一进气腔11的气体与第一泡囊131、132中的粉状物混合。
如图4、5所示,导流板15的正面剖切观察的截面呈拱形状并沿着给药器的厚度方向平行延伸。并且,导流板15包括分别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支臂161、162。
如图7所示,导流板15的两个支臂161、162分别延伸至第一开口部1311、1321的上方而与该第一开口部1311、1321形成狭小的间隙,构成为气流通过的第一气流通道141、142。
以下说明由该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歧管构造1形成的气流的流动过程。
如图7中的实心箭头所示,当使用者吸气时,气流从第一歧管构造1的底部的第一进气腔11进入,之后被导流板15阻挡而分成两股,大部分(80%以上的)气体分别沿着导流板15的两个支臂161、162流动。由于在左侧的支臂161与第一开口部131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一气流通道141,因此,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减小,沿着支臂161流动的气体瞬间涌入第一泡囊131,气体的流速瞬间增大而成为高速气流F1。由于高速气流F1的流速很快,因此能够在进入第一泡囊131后将第一泡囊131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出至第一混合腔12以进行混合。同样地,由于在右侧的支臂162与第一开口部132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一气流通道142,因此,沿着支臂162流动的气体瞬间涌入第一泡囊132,从而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减小,气体的流速瞬间增大而成为高速气流F2。由于高速气流F2的流速很快,因此能够在进入第一泡囊132后将第一泡囊132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出至第一混合腔12以进行混合。由此,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在支臂161、162与第一开口部1311、132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一气流通道141、142,从而进入第一进气腔11的气体的流速迅速提高,能够将第一泡囊131、132中的粉状物排空。
优选地,在第一气流通道141、142处,支臂161、162的末端的端面与第一开口部1311、1321所在的平面平行。由此,能够确保从第一进气腔11进入的气流的大部分进入第一泡囊131、132而排空粉状物,提高粉状物排空的效率。
优选地,作为第一气流通道141、142的间隙为0.5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地,该间隙为0.2mm。通过将间隙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高效地实现粉状物的排空。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的大小不限定于前述范围,也可以根据第一歧管构造1的构造、吸阻的大小来调整。
优选地,第一进气腔11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此时,由于通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气体在流动过程中被集中加速,从而实现气流的加速,更有利于排空第一泡囊131、132中的粉状物。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本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为气体从给药器的两侧进入的第二歧管构造2。
图8是第二歧管构造2的横向剖切立体图,图9是以竖直面剖切该第二歧管构造2的剖切主视图,图10是图9中由圆形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外部气体从设置于给药器壳体的第二格栅2a(参照图8)进入后,进入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歧管构造2。如图9所示,该第二歧管构造2包括:第二进气腔21,其与大气连通,由两个烟道侧壁211、212形成为正面剖切观察的截面呈锥形状的空间;左右的第二开口部2311、2321(参见图10中的虚线),其供来自第二进气腔21的气体流入以将左右的第二泡囊231、232中的容纳粉状物排出;以及第二混合腔22,其用于将进入第二进气腔21的气体与第二泡囊231、232中的粉状物混合。如图10所示,两个烟道侧壁211、212分别延伸至第二开口部2311、2321上方而与第二开口部2311、2321形成狭小的间隙,构成为气流通过的第二气流通道241、242。
以下说明由该第2实施方式的第二歧管构造2形成的气流的流动过程。
在使用者吸气时,气体从给药器的两侧进入第二歧管构造2的第二进气腔21。在图10中,以带黑点的圆形表示气体流入第二进气腔21的方向、即气体沿垂直纸面的方向流动。并且,进入第二进气腔21中的气体分别沿着两个烟道侧壁211、212流动。由于在左侧的烟道侧壁211与第二开口部231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二气流通道241,因此,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减小,沿着烟道侧壁211流动的气体瞬间涌入第二泡囊231,如图10中的实心箭头所示,气体的流速瞬间增大而成为高速气流F1。由于高速气流F1的流速很快,因此能够在进入第二泡囊231后将该第二泡囊231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出至第二混合腔22以进行混合。同样地,由于在右侧的烟道侧壁212与第二开口部232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二气流通道242,因此,沿着烟道侧壁212流动的气体瞬间涌入第二泡囊232,从而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减小,气体的流速瞬间增大而成为高速气流F2。由于高速气流F2的流速很快,因此能够在进入第二泡囊232后将该第二泡囊232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出至第二混合腔22以进行混合。由此,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在烟道侧壁211、212与第二开口部2311、232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二气流通道241、242,从而进入第二进气腔21的气体的流速迅速提高,能够将第二泡囊231、232中的粉状物排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形成倒V字型(锥形状)的两个烟道侧壁211、212,因此,第二混合腔22中的烟道侧壁形成为斜面,且两个斜面相交而构成尖收口状,因此从两个第二泡囊231、232中排出的粉状物能够更充分地混合,并且,能够减小吸气过程中在第二混合腔22中产生的涡流。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在锥形状的空间(第二进气腔21)的底部形成有向锥形状的顶点突出的筋部27。
在吸气时,在气体进入由两个烟道侧壁211、212形成的第二进气腔21后,由第二进气腔21底部的筋部27分成两股,从而更均匀地使两股气流分别进入第二泡囊231、232而形成高速气流,并利用高速气流将两侧第二泡囊231、232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入第二混合腔22进行充分混合。
优选地,两个烟道侧壁211、212与第二开口部2311、2321之间的第二气流通道241、242的间隙为1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地,该间隙为0.25mm。通过将间隙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高效地实现粉状物的排空。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的大小不限定于前述范围,也可以根据第二歧管构造2的构造、吸阻的大小来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两个烟道侧壁211、212可以形成为平坦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两个烟道侧壁211、212构成的形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倒V型,也可以是倒Y型、类拱形等上窄下宽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本实施方式的歧管构造为气体从给药器的一侧进入的第三歧管构造3。图11是第三歧管构造3的横向剖切立体图,图12是以竖直面剖切该第三歧管构造3的剖切立体图,图13是以图12中的圆形圈出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外部气体从设置于给药器壳体的第三格栅3a(参照图11)进入后,进入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歧管构造3。如图12所示,该第三歧管构造3包括:第三进气腔31,其与大气连通,由竖直壁311和相对于竖直壁311倾斜的倾斜壁312构成;第三开口部3301,其供来自第三进气腔31的气体流入以将泡囊的粉状物排出;以及第三混合腔32,其用于将进入第三进气腔31的气体与泡囊中的粉状物混合。如图12所示,竖直壁311延伸至第三开口部3301的上方而与该第三开口部3301形成狭小的间隙,构成气流通过的第三气流通道34(参照图13)。
以下说明由该第3实施方式的第三歧管构造3形成的气流的流动过程。
如图12、图13所示,在使用者吸气时,气体如实心箭头所示进入第三进气腔31,进入第三进气腔31中的气体由于使用者的吸力而朝向泡囊流动。由于在竖直壁311与第三开口部3301之间形成狭小的第三气流通道34,因此,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急剧减小,进入第三进气腔31的气体瞬间涌入泡囊,气体的流速瞬间增大而成为高速气流。由于高速气体的流速很快,因此能够在进入泡囊后将泡囊中的粉状物全部排出至第三混合腔32以进行混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倾斜壁312相对于竖直壁311倾斜,因此在第三进气腔31中,随着流向泡囊而气体流通的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从而气流被逐渐加速,并在第三气流通道34处进一步瞬间加速。被加速的气流在抵达泡囊时被分成两股,一股(参见图13中的虚线箭头F3)进入泡囊将粉状物排出,另一股(参照图13中的虚线箭头F4)直接经由第三气流通道34进入第三混合腔32,从而使得第三混合腔32中的气流的速度增大,更加有利于粉状物在第三混合腔32中由于气流而被分离,以进入使用者的呼吸系统。
优选地,倾斜壁312相对于竖直壁311以10~30度倾斜。通过设为该角度范围,从而能够适度地提升气流的速度,更加有利于泡囊中的粉状物排空,更加合理地控制第三歧管构造3中的气流阻力。
优选地,在第三开口部3301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33a。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能够使得混合腔中的气流速度达到10m/s以上,有效地实现了粉状物的分离。
优选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在歧管构造的最下游侧设有气孔。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三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下述构造。
如图5、6所示,在给药器中,在歧管构造与吸嘴4之间形成气孔38。由于该气孔38内也有气流进入,因而能够减小吸气过程中的吸气阻力。进一步地,也可以调节使得泡囊与气孔38的进气的面积配比,使得进入泡囊的气体流量占比大于25%,优选为25%~40%。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歧管构造与吸嘴4之间的气孔38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其他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气孔38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歧管构造的与本申请的相关的组成部分,歧管构造也可以还具有其他部分。
要说明的是,上文说明的根据本公开的装置的特征或特征组合以及在附图中提到的和/或仅仅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还可以其他的组合或单独使用,而没有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能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歧管构造,其用于供给内置在泡囊中的粉状物,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腔,其与大气连通;
混合腔,其设置于所述进气腔的下游侧;以及
开口部,所述泡囊经由该开口部而与所述进气腔及所述混合腔二者连通,
在所述开口部的上方形成有使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气腔的下游侧设有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包括两个支臂,所述支臂以与所述泡囊的所述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所述开口部的上方,
所述气流通道为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臂的末端的端面与所述开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为0.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腔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腔由两个烟道侧壁形成为截面呈锥形状的空间,
所述烟道侧壁以与所述泡囊的所述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所述开口部的上方,
所述气流通道为所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锥形状的空间的底部形成有向所述锥形状的顶点突出的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腔由竖直壁和相对于所述竖直壁倾斜的倾斜壁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竖直壁以与所述泡囊的所述开口部形成间隙的方式延伸至所述开口部的上方,
所述气流通道为所述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壁相对于所述竖直壁以10~30度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歧管构造的最下游侧设有气孔。
11.一种给药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歧管构造。
CN202211291478.5A 2022-10-19 2022-10-19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Pending CN117942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1478.5A CN117942464A (zh) 2022-10-19 2022-10-19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PCT/CN2023/124816 WO2024083088A1 (zh) 2022-10-19 2023-10-16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1478.5A CN117942464A (zh) 2022-10-19 2022-10-19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2464A true CN117942464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36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1478.5A Pending CN117942464A (zh) 2022-10-19 2022-10-19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2464A (zh)
WO (1) WO20240830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197380B (zh) * 1990-03-02 1993-01-01 Glaxo Group Ltd
DE69318306T2 (de) * 1992-09-11 1998-08-20 Glaxo Group Ltd Inhalationsapparat
TWI224515B (en) * 2000-06-23 2004-12-01 Norton Healthcare Ltd Pre-metered dose magazine for breath-actuated dry powder inhaler
GB0427858D0 (en) * 2004-12-20 2005-01-19 Glaxo Group Ltd Manifold for use in medicament dispenser
HUE026772T2 (en) * 2009-05-18 2016-08-29 Norton Healthcare Ltd Dry powder inhaler
JP2015521868A (ja) * 2012-07-05 2015-08-03 グラクソ グループ リミテッドGlaxo Group Limited 吸入器装置
GB2576789B (en) * 2018-09-03 2020-11-18 Ttp Plc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with medicament strip release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3088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8419B2 (ja) ディスペンサ、貯蔵装置及び粉末の小出し方法
US7958890B2 (en) Dry powder inhaler
KR960007754B1 (ko) 분말 흡입기의 흡입 장치
FI119222B (fi) Jauheenhengityslaite
EP1351734B1 (en) Dry powder inhaler
US7025056B2 (en) Assymetric inhaler
US5575281A (en) Medicated package
CN1805765B (zh) 干粉吸入器以及干粉的肺吸入方法
US10124129B2 (en) Dispensing device,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formulation
JP2002537077A (ja) 緩噴霧型計量投与量吸入器
JP2004521677A5 (zh)
JPH06501176A (ja) 乾燥粉薬吸入器
AU2002232674A1 (en) Dry powder inhaler
JP2006507876A (ja) 吸入用粉末の解凝集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PL179714B1 (pl) Urzadzenie do inhalacji sproszkowanego lekarstwa PL PL PL PL PL PL
JP2001510378A (ja) 薬剤単一用量吸引器▲i▼
ES2309180T3 (es) Inhalador asimetrico.
KR20050000496A (ko) 분말 에어 레이저 형성 장치
CN117942464A (zh) 歧管构造及具有该歧管构造的给药器
JP2014524299A (ja) 粉末吸入装置
WO2023209665A1 (en) A medicament dispenser for dispersing dry powder medicaments
GB2618145A (en) Manifold
BRPI0516477B1 (pt) Dispositivo de administração para a administração de pó
MXPA01008554A (en) Slow spray metered dose inhaler
AU2002341219A1 (en) Inhal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