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7906A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17906A CN117917906A CN202211296067.5A CN202211296067A CN117917906A CN 117917906 A CN117917906 A CN 117917906A CN 202211296067 A CN202211296067 A CN 202211296067A CN 117917906 A CN117917906 A CN 1179179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 signal
- perceptual
- network side
-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29480 NONCOD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属于感知通信一体化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5G通信系统架构进行技术升级而有望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新空口(New Radio,NR)针对不同目的设计了不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NR的参考信号有NR下行(Down-Link)参考信号,NR上行(Up-Link)参考信号,NR侧链路(Sidelink)参考信号。NR RS结构设计基本沿用4G的参考信号结构,同时实现了适应各种频段和场景运行和变化的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
然而,在引入通信感知一体化后,最大问题是会对相关技术中的NR系统存在影响,进而不利于通信感知一体化在NR系统中实现。因此如何平衡对相关技术中的NR系统的影响并提高感知能力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能够解决如何在5G系统中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方法,包括:
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感知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设备,该感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感知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所述感知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并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来表示,从而可以基于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即可以在NR系统中高效地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信号的结构示例图;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下行预测感知及实际感知示例流程图;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上行预测感知及实际感知示例流程图;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一中感知信号的配置示意图之一;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一中感知信号的配置示意图之二;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NR中为了避免指定一个不断发送的参考信号,通过使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实现不断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功能。具体而言,分别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方法及感知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201,网络侧设备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步骤202,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可选地,上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现有5G系统中的CSI-RS配置信息或DM-RS配置信息或TRS配置信息或SRS配置信息。其中,如果感知信号为下行感知信号,则上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针对下行链路的CSI-RS配置;如果感知信号为上行感知信号,则上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针对上行链路的SRS配置信息。为了方便表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针对上下行链路的CSI-RS配置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步骤202中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的感知需求,如感知物体的距离(等同于时延)和/或感知物体的速度(等同于多普勒频率),决定第一感知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感知是通过感知信号(Sensing-Signal,SS)来测量。感知信号由资源元素RE组成的,可以被定义并分类为三大类,如图3所示:
SS类型-1: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频域的资源元素的感知信号。其中,是频域方向的感知信号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其中,资源单元可以是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或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其他定义的资源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阐述主要是通过资源单元RE来说明的。
SS类型-2:基于OFDM时隙的时域的感知信号。其中,是时域方向的感知信号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SS类型-3:基于时频域的感知信号。其中,是频域方向的感知信号频域资源长度,而/>是时域方向的感知信号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被表示为RSC(k0,l0,ρ,TCSI-RS,ΔCSI-RS),或被表示为RSC(Λ),其中,感知信号参数向量Λ被定义为Λ=[k0,l0,ρ,TCSI-RS,ΔCSI-RS]。
可选地,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通过信息元素(CSI-RS-ResourceMapping,CSI-RS资源映射)来实现。信息元素CSI-RS-ResourceMapping主要配置以下资源参数:
OFDM频域资源位置(frequencyDomainAllocation),是通过位映射(Bit Mapping)的方法实现的,根据RB中资源的密度可以指示12个RE中的任何一个。在此被占据的第一个RE的索引是k0。
每个RB中的第一个OFDM符号时域位置(firstOFDMSymbolInTimeDomain),可以指示14个OFDM符号中的任何一个。在此被占据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索引是l0。
物理资源的类型(cdm-Type),即非码分多路复用(no Dode DivisionMultiplexing,noCDM)或CDM。其中,CDM资源类型资源是针对多进多出(multiple-inmultipleout,MIMO)参考信号设计的。
CSI-RS在每个OFDM符号中的密度(density),可以是3,1或0.5,用参数ρ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类不同信道结构的感知信号仅为示例,本申请中的感知信号设计可以被扩展到任何信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感知信号可以被配置为周期性的感知信号,也可以被配置为非周期性的感知信号。当感知信号被配置为周期性的感知信号的时候,感知信号参数TCSI-RS和ΔCSI-RS可以决定感知信号周期特征。
当感知信号被配置为周期性的感知信号的时候,CSI-RS时频域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RRC信息元素CSI-RS-ResourceMapping和CSI资源周期和偏移(CSI-ResourcePeriodicityAndOffset)实现的。在每个时隙中配置CSI-RS资源,相关的资源配置主要参数有3个,即frequencyDomainAllocation,firstOFDMSymbolInTimeDomain和density。另外,时隙中的CSI传输时序配置中,利用参数CSI-ResourcePeriodicityAndOffset来实现CSI-RS的周期和相关的资源偏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参数以外,还有cdm-Type等参数,而此参数主要是为了MIMO相关CSI-RS配置的,因此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但是,本发明感知信号配置方法同样可以被扩展到MIMO感知系统中去。
当感知信号被配置为非周期性的感知信号的时候,根据信息元素非零功率CSI-RS资源集合(NZP-CSI-RS-ResourceSet)中的参数非周期触发偏移(aperiodicTriggeringOffset),来决定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和发送CSI-RS的偏移。也就是说,aperiodicTriggeringOffset是触发非周期性CSI-RS资源集的DCI的时隙与发送CSI-RS资源集的时隙之间的偏移。
在NR系统中,有些RB或OFDM符号中的一些信道是被系统信号和事先预约的系统信道占据的,如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SSB是与小区Cell相关系统信号,即Cell Specific Signal。SSB信号周期可以被配置为5ms,10ms,等。因此如果时隙被SSB预先配置,那么,相关时隙中的至少一部分资源就无法被CSI-RS再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的时频资源中每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
其中,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与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相关,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公式,确定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j为感知信号的索引;Nf为据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Nt为所述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Sj(k,l)为一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由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决定,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α(Nf,Nt)是Nf和Nt的函数,α(Nf,Nt)≤1。
本申请实施例中,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与被配置的感知信号的资源密度相关联。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感知信号的资源密度来进行量化。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用γ[j,Nf,Nt]表示。
例如,假设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为Nf(感知信号频带宽度,Sensing SignalBandwidth),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为Nt(感知信号时间宽度,Sensing Signal TimeInterval),其中频域上的单位可以是RE,而时域上的单位可以是时隙。另外,在第j个感知信号的Nf×Nt时频域资源中,每个RE是否被CSI-RS配置为参考信号资源,其状态被表示为Sj(k,l),。因此,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被定义。
需要说明的是,α(Nf,Nt)是Nf和Nt的函数,Nf和/或Nt越大,α(Nf,Nt)也就越大,因此感知能力越强;反之,Nf和/或Nt越小,α(Nf,Nt)也就越小,因此感知能力越弱。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越大,所占用的感知资源就越多,因此感知能力越强。每个感知信号的Nf×Nt时频域资源可以是周期性的,半静态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感知运算是通过感知信号的Nf×Nt时频域资源来进行的。
特殊地,当Nt=1的时候,感知信号类型可以被认为SS类型-1,当Nf=1的时候,感知信号类型可以被认为SS类型-2,而Nt>1和Nf>1的时候,感知信号类型可以被认为SS类型-3。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由于感知信号的时频域资源是由信息元素(NZP CSI-RSResource)来配置的,每个感知信号的时频域资源是由配置参数向量Λ决定,因此感知信号的时频域资源可以被表示为RSC,n,m′(Λ[m]),其中m是感知信号资源索引,而m′是第n个感知信号时频域资源集中的感知信号资源索引。值得注意的是,第m′个感知信号资源是从感知信号时频域资源池中任意挑选的。因此,m,n,和m′必须满足以下条件,0≤m≤M-1,0≤n≤N-1,0≤m′≤Mn-1。
因此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网络端可以预先配置好不同的感知信号。在此假设网络端预先配置J1个感知信号,用Qj表示,其中0≤j≤J1-1。
具体地,感知信号是CSI-RS时频域资源集的集合,第j个感知信号被表示为:
可选地,所述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包括:
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也可以理解为: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其他信号或信道配置为其他资源;或者,
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也可以理解为: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其他信号或信道配置为其他资源。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其中,
当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正比,或者,
当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反比。
换言之,感知信号的配置可以根据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来配置,即,Qj中j索引小的感知信号可以是感知能力小的感知信号,其相应的系数γ[j,Nf,Nt]也小;而Qj中j索引大的感知信号可以是感知能力大的感知信号,其相应的系数γ[j,Nf,Nt]也大。
可选的,Qj中j索引小的感知信号可以是感知能力大的感知信号,其相应的系数γ[j,Nf,Nt]也大;而qj中j索引大的感知信号可以是感知能力小的感知信号,其相应的系数γ[j,Nf,Nt]也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网络端可以通过感知信号的索引j来指示感知信号资源的感知能力。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生成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Lookup Table);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或者,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可选地,感知信号查询表可以根据不同的SS类型分别配置,即,SS类型-1相关的感知信号查询表1,SS类型-2相关的感知信号查询表2,SS类型-3相关的感知信号查询表3。
可选的,感知信号查询表根据SS类型-1和SS类型-2可以配置为一个感知信号查询表1-2,而SS类型-3相关的感知信号配置另一个感知信号查询表3。
例如,如表1所示,针对SS类型-1和SS类型-2,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5个比特来表示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所对应的感知信号和感知要求的组合查询表。
表1,SS类型-1和SS类型-2对应的感知信号查询表
感知信号索引j | 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 | 感知要求S-QoS |
1 | 0.05 | d1,Δd1, |
2 | 0.05 | v1,Δv1 |
3 | 0.10 | d2,Δd2, |
4 | 0.10 | v2,Δv2 |
… | … | … |
31 | 1.00 | d16,Δd16 |
32 | 1.00 | v16,Δv16 |
再例如,如表2所示,针对SS类型-3,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5个比特来表示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所对应的感知信号和感知要求的查询表。
表2,SS类型-3对应的感知信号查询表
感知信号索引j | 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 | 感知要求S-QoS |
1 | 0.05 | d1,Δd1,v1,Δv1 |
2 | 0.10 | d2,Δd2,v2,Δv2 |
… | … | … |
31 | 0.95 | d31,Δd31,v31,Δv31 |
32 | 1.00 | d32,Δd32,v32,Δv32 |
其中,dj是感知最大距离,Δdj是感知距离粒度,vj是感知最大速度,Δvj是感知速度粒度。
值得注意的是,感知要求中的距离可以被时延同等代替,而感知要求中的速度可以被多普勒频率同等代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步骤202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步骤2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后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相应的,步骤202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以及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可选地,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三感知信号,即SS类型-1的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四感知信号,即SS类型-2的感知信号。
SS类型-1和SS类型-2的感知信号特点是,所占用RE资源相应比较少,但是感知能力只能针对单目标的距离(或时延),或单目标的速度(多普勒频率)进行感知。如果不同感知目标的距离或速度是相同的话,SS类型-1和SS类型-2是无法区分感知目标的。因此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测量中,SS类型-3的感知信号是不可缺少的。由于SS类型-3会占用大量的时频域资源,如何减小SS类型-3的感知信号的时频域资源是本发明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感知资源开销,网络端可以使用SS类型-1和/或SS类型-2对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设备侧可以针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反馈。网络端根据感知设备侧的反馈结果最后判断所使用的感知信号。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在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
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层1信令,层2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例如,网络端可以根据感知的要求周期的或非周期的选择第一感知信号。可选的,网络端可以利用控制信令,如DCI通知UE端具体的索引j,即,DCI中包含csi-ResourceConfigId(或直接使用NZP CSI-RS ResourceSetId)来通知UE,UE端可以根据对DCI的解调获知感知信号的索引。具体地,在DCI中可以设定个比特对感知信号进行指示。如利用NR中现有的参数csi-ResourceConfigId(或NZP-CSI-RS-ResourceSetId),通过配置/>个比特来指示知感知信号的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二感知信号通过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确定;
其中,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与所述第三感知信号和所述第四感知信号对应。例如,如表1所示,针对SS类型-1和SS类型-2,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5个比特来表示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所对应的感知信号和感知要求的组合查询表。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二感知信号;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在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感知信号。
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层1信令,层2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指示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具体地,考虑一种预测(Predicative)感知信号(即第二感知信号)。通过SS类型-1或SS类型-2,或SS类型-1和SS类型-2的组合的感知信号预先配置预测感知信号,用表示,其中/>也就是说,可以设定/>个比特对感知信号进行指示。例如,利用NR中现有的参数csi-ResourceConfigId,通过配置/>个比特来指示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更具体地,预测感知信号的指示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来实现。
可选的,预测感知信号的配置可以是周期感知信号,也可以是非周期感知信号。但是考虑到预测感知信号资源开销较小,预测感知信号的配置一般为周期感知信号。
具体地,考虑一种实际(Actual)感知信号(即第一感知信号)。通过SS类型-3的感知信号类型预先配置实际感知信号,用表示,其中/>也就是说,可以设定/>个比特对感知信号进行指示。例如,利用NR中现有的参数csi-ResourceConfigId,通过配置/>个比特来指示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更具体地,实际感知信号的指示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来实现。
可选的,实际感知信号的配置可以是周期感知信号,也可以是非周期感知信号。但是考虑到感知信号资源开销较大,通常实际感知信号的配置一般为非周期感知信号。可以通过层1信令(如DCI)和/或层2信令(如媒体介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触发和指示。
更具体地,网络端发送种预测感知信号给感知设备,并通过DCI通知感知设备具体感知信号的信息(即预测感知信号中的所使用的索引j)。感知设备根据预测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反馈所需的实际感知信号。
可选地,感知设备也可以通过预测感知信号直接感知目标,并反馈所需测量信息给网络端。
根据感知设备反馈的UCI信息,网络端决定使用种实际感知信号,并通过PDCCH的DCI通知感知设备具体感知信号的信息。感知设备根据实际感知信号进行实际感知,通过PUCCH的UCI或PUSCH反馈感知测量信息给网络端。
值得注意的是,区分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只需要1比特的指示,即,在DCI中放置1比特即可。因此相同的DCI格式可以被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使用。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用感知能力系数表示,可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现有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方法,包括:
步骤401,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步骤402,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可选地,上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现有5G系统中的CSI-RS配置信息或DM-RS配置信息或TRS配置信息或SRS配置信息;为了方便表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针对下行链路的CSI-RS配置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步骤402中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的感知需求,如感知物体的距离(等同于时延)和/或感知物体的速度(等同于多普勒频率),决定第一感知信号。
感知信号的配置过程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在此不做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或者,
所述感知设备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其中,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相应的,步骤402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感知测量。
或者,步骤4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预测感知。
可选地,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即SS类型-1的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即SS类型-2的感知信号。
例如,首先对预测感知信号配置周期感知信号,而对实际感知信号配置非周期感知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端在配置预测感知信号的同时,网络端会配置PUCCH或PUSCH作为反馈信道使用。在此不作具体叙述。
图5所示为下行链路中,UE端(即感知设备)和网络端根据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的感知测量的实施例,具体地:
步骤1,网络端为UE端配置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
步骤2,UE端根据配置的周期预测感知信号预测感知周围目标,并预测最佳的感知信号种类和感知能力系数。
步骤3,UE端通过PUCCH反馈期待的实际感知信号索引。
步骤4,网络端解调PUCCH,根据UE端反馈的实际感知信号期待信息在配置的实际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实际感知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端可以根据UE端的反馈信息直接决定实际感知信号。可选的,网络端也可以根据UE端的反馈信息作为参考和其他因素综合地决定实际感知信号。
步骤5,网络端通过PDCCH触发实际感知信号的感知测量,并指示UE端实际感知信号的信息。
步骤6,UE端解调PDCCH,并获取实际感知信号的信息。
步骤7,网络端发送实际感知信号。
步骤8,UE端接收实际感知信号,并感知周围目标。
步骤9,UE端通过PUSCH上报感知目标信息给网络端。
综上,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用感知能力系数表示,可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现有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
图6所示为上行链路中,UE端(即感知设备)和网络端根据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的感知测量的实施例,具体地:
步骤1,网络端为UE端配置预测感知信号和实际感知信号。
步骤2,网络端通过PDCCH触发预测感知信号预测感知周围目标。
步骤3,UE端接收解调PDCCH,并获取预测感知信号。
步骤4,UE端发送预测感知信号。
步骤5,网络端根据接收预测感知信号感知目标并决定实际感知信道。
步骤6,UE端解调PDCCH,并获取实际感知信号的信息。
步骤7,UE端发送种实际感知信号。
步骤8,网络端接收实际感知信号,并感知周围目标。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方法,下面结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本实施针对SS类型-2和SS类型-3考虑感知信号配置。本实施例考虑no-CDM,频域密度ρ=1,在相同时隙的RB中所配置的CSI-RS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前后时隙的RB中所配置的CSI-RS模式是不同的,但是在时域上每两个时隙的CSI-RS模式是周期性变化的。
如图7所示,在时隙1(Slot-1)的RB中占有6个CSI-RS资源,每个资源占据了1个RE。在时隙2(Slot-2)的RB中占有5个CSI-RS资源,每个资源占据了1个RE。每个RB中的CSI-RS资源被配置成一个资源集(Resource Set),即,时隙1对应的是资源集1,而时隙2对应的是资源集2。另外,本实施例感知信号的时间宽度为Nt个OFDM符号,而感知信号的频带宽度Nf为1个RE。因此,此感知信号属于SS类型-2。
如图8所示,在时隙1(Slot-1)的RB中占有3个CSI-RS资源,每个资源占据了3个RE。在时隙2(Slot-2)的RB中占有4个CSI-RS资源,每个资源占据了1个RE。每个RB中的CSI-RS资源被配置成一个资源集(Resource Set),即,时隙1对应的是资源集1,而时隙2对应的是资源集2。另外,本实施例感知信号的时间宽度为Nt个OFDM符号,而感知信号的频带宽度为Nf个RBs。因此,此感知信号属于SS类型-3。
如图7所示,假设时频域感知信号的索引j的α(Nf,Nt)=0.05,(即,Nf的取值非常大,Nt的取值等于1),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可以被表示为:
如图8所示,假设时频域感知信号的索引j的α(Nf,Nt)=1(即,Nf和Nt取值都非常大),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可以被表示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用感知能力系数表示,可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现有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方法及感知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感知配置装置及感知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感知配置装置及感知装置执行感知配置方法及感知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装置及感知装置。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配置装置800,包括:
配置模块801,用于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第一选择模块802,用于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的时频资源中每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
其中,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与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相关,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第一公式,确定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j为感知信号的索引;Nf为据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Nt为所述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Sj(k,l)为一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由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决定,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α(Nf,Nt)是Nf和Nt的函数,α(Nf,Nt)≤1。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感知信号资源,包括:
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或者,
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其中,
当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正比,或者,
当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反比。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生成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后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以及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通过层1信令,层2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三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四感知信号。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感知信号通过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确定;
其中,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与所述第三感知信号和所述第四感知信号对应。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二感知信号;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发送所述第二感知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用感知能力系数表示,可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现有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装置是能够执行上述感知配置方法的装置,则上述感知配置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重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装置90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感知测量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或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其中,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感知测量模块进一步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感知测量。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反馈发送模块,用于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预测感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预测感知。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NR现有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配置感知信号,不同的感知信号被定义拥有不同感知能力,用感知能力系数表示,可以实现不同感知要求;网络端根据不同的感知要求,自适应地选择用于感知设备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感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现有NR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有效的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装置是能够执行上述感知方法的装置,则上述感知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重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感知配置装置或感知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配置装置或感知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存储器10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0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感知配置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000为感知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2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天线111、射频装置112、基带装置113、处理器114和存储器115。天线111与射频装置11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12通过天线11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1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1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12,射频装置11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1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1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1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2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1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1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1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1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5上并可在处理器11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4调用存储器11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9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感知配置方法或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非瞬态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感知配置方法或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感知配置方法或感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感知配置方法的步骤,所述感知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感知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43)
1.一种感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的时频资源中每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
其中,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与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相关,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公式,确定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j为感知信号的索引;Nf为据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Nt为所述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Sj(k,l)为一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由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决定,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α(Nf,Nt)是Nf和Nt的函数,α(Nf,Nt)≤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包括:
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或者,
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其中,
当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正比,或者,
当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反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生成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后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以及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在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层1信令,层2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三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四感知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知信号通过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确定;
其中,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与所述第三感知信号和所述第四感知信号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二感知信号;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在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感知信号。
15.一种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或者,
所述感知设备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其中,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感知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预测感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21.一种感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通过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为感知设备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感知业务从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用于进行与所述感知设备相关的感知测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感知信号的时频资源中每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
其中,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与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相关,所述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第一公式,确定第j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γ[j,Nf,Nt];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j为感知信号的索引;Nf为据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上的长度;Nt为所述感知信号在时域上的长度;Sj(k,l)为一个资源单元的状态指示值,由所述感知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的密度决定,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α(Nf,Nt)是Nf和Nt的函数,α(Nf,Nt)≤1。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j(k,l)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是否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包括:
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或者,
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其中,
当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正比,或者,
当Sj(k,l)=0指示所述资源单元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Sj(k,l)=1指示所述资源单元未被配置为感知信号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感知能力系数的大小与所述索引的大小成反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生成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知设备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后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以及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一感知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发送所述第一感知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通过层1信令,层2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三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第四感知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知信号通过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确定;
其中,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与所述第三感知信号和所述第四感知信号对应。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选择第二感知信号;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感知设备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同时或之后,发送所述第二感知信号。
3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感知配置方法的步骤。
36.一种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感知信号;每个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能力系数指示;
感知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利用第一感知信号进行感知测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或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定义的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
其中,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包括:所述感知信号的索引,所述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业务的特征对应的感知要求。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测量模块进一步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一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根据所述第一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感知测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反馈发送模块,用于利用第二感知信号进行预测感知,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直接或间接指示所述感知设备期待的第一感知信号的索引。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索引,在所述第二感知信号查询表中查询得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
预测感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感知信号的感知能力系数以及感知要求,进行预测感知。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感知信号为以下至少一项:
仅在频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仅在时域上的长度和密度被配置的感知信号。
42.一种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感知方法的步骤。
4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感知配置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感知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96067.5A CN117917906A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PCT/CN2023/124715 WO2024083072A1 (zh) | 2022-10-21 | 2023-10-16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96067.5A CN117917906A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17906A true CN117917906A (zh) | 2024-04-23 |
Family
ID=9072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96067.5A Pending CN117917906A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17906A (zh) |
WO (1) | WO202408307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1021B (zh) * | 2010-06-02 | 2014-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同频谱感知方法、基站和终端 |
EP4047963B1 (en) * | 2021-02-22 | 2024-04-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anaging network sensing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15134845A (zh) * | 2021-03-25 | 2022-09-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CN113727448A (zh) * | 2021-07-23 | 2021-11-30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边链路感知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
-
2022
- 2022-10-21 CN CN202211296067.5A patent/CN117917906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0-16 WO PCT/CN2023/124715 patent/WO2024083072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83072A1 (zh) | 2024-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30700B (zh) | 用于通过mimo操作来节省用户设备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574304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 |
CN108365877B (zh) | 一种码本反馈方法和装置 | |
CN108112076B (zh) |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826429B (zh) | 用于部分互易的csi捕获 | |
EP3565164A1 (en)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3711528A (zh) | 一种码本子集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
CN113872647B (zh) | 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2312463A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10360389A1 (en) |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groups and dynamic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 |
US20190305902A1 (en)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220098181A (ko) | 업링크 신호에 대한 공간적 관계 및 전력 제어 파라미터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 |
KR102489182B1 (ko) |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
WO2018145259A1 (en) | Rank adaptive csi-rs design | |
US2024018799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sch transmission with repetitions | |
EP3361660A1 (en) | Mapping configuration | |
CN117917906A (zh) | 感知配置方法、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感知设备 | |
WO2019028704A1 (zh) |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KR20150046195A (ko) | 송신 파라미터들을 결정 | |
CN11210439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425995A1 (en) | Channel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WO2021248449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si-rs resource for srs resource set | |
WO202410876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enhancement | |
US20240089049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
WO2024212937A1 (zh) |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上报方法、csi报告的接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