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1277A -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1277A
CN117901277A CN202311843764.2A CN202311843764A CN117901277A CN 117901277 A CN117901277 A CN 117901277A CN 202311843764 A CN202311843764 A CN 202311843764A CN 117901277 A CN117901277 A CN 117901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s
shielding piece
transmission device
energy transmission
accommodating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3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隆志力
鞠建忠
叶书苑
李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8437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12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1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1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能量传输装置包括副边机构以及套设在副边机构外的原边机构,其中,副边机构包括第一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一绕组,第一屏蔽件为环形结构,第一屏蔽件的外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第一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容置槽中。原边机构包括第二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二绕组,第二屏蔽件间隔地套设在第一屏蔽件外,第一屏蔽件的内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与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一一相对设置,第二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容置槽中,多个第二绕组与多个第一绕组一一对应耦合配合以形成多路信号传输通道。上述实现了各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

Description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旋转超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旋转超声加工技术是在传统高速旋转刀具的基础上,复合施加一个高频振动而实现材料去除的加工工艺,被认为是解决工程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种高效的加工方式,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医药、光学精密加工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旋转超声加工一般包括超声发生器、能量传输装置和带有超声换能器的刀柄装置。超声发生器提供高频电压信号,能量传输装置将电压信号传输给旋转中的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利用逆压电效应使刀具产生振动。
在相关技术中,能量传输装置多采用滑环的方式传输电压信号,这种机械接触式的信号传输方式会导致电火花产生,且还存在刀具转速低、拆卸不便捷等缺点。此外,能量传输装置的多路通道之间的信号传输存在交叉耦合的现象,如此不仅会导致刀具的椭圆振动轨迹产生畸变,也会影响不同振动形式的加工对比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减少多路通道之间的能量传输存在交叉耦合的现象,提供一种
一种能量传输装置,包括:
副边机构,所述副边机构包括第一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一绕组,所述第一屏蔽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外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以及,
原边机构,所述原边机构包括第二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二绕组,所述第二屏蔽件间隔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屏蔽件外,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内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中,所述多个第二绕组与所述多个第一绕组一一对应耦合配合以形成多路信号传输通道。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绕组与三个所述第二绕组一一对应耦合以形成三路所述信号传输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件包括环形的内板、设置于所述内板一端的第一顶板、设置于所述内板另一端的第一底板,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多个第一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分隔出所述多个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二屏蔽件包括环形的外板、设置于所述外板一端的第二顶板、设置于所述外板另一端的第二底板,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分隔出所述多个第二容置槽;
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隔板与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在径向方向一一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件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环段,相邻两个环段中一者的端面设有第一轴肩,另一者设有第二轴肩,所述第一轴肩与所述第二轴肩相嵌套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绕组均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所述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绕组均包括第二磁性件以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一半环部与第二半环部,所述第一半环部与所述第二半环部之间具有第一拼接缝;
所述第二屏蔽件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三半环部与第四半环部,所述第三半环部与所述第四半环部之间具有第二拼接缝;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在所述原边机构的径向方向上相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中均填充有密封胶;和/或,所述第三半环部与所述第四半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至机床的连接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件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孔,所述多个第一导线孔与所述多个第一容置槽一一对应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屏蔽件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导线孔,所述多个第二导线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容置槽一一对应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包括超声发生器、带有超声换能器的刀柄装置以及上述的能量传输装置,所述能量传输装置套设在所述刀柄装置外,并且所述原边机构与所述超声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副边机构与所述超声换能器电性连接。
上述能量传输装置中,通过将副边机构的多个第一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屏蔽件的第一容置槽中,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壁以及两侧槽壁能有效地从第一绕组外周的三个方向形成信号屏蔽;同理,通过将原边机构的多个第二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屏蔽件的第二容置槽中,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壁以及两侧槽壁能有效地从第二线组外周的三个方向形成信号屏蔽,如此,使得第二绕组的信号也只能通过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传输至对应的第一绕组中,减少了各信号传输通道的绕组之间存在交叉耦合互感的现象,保证了各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进而保证了刀具的椭圆振动轨迹稳定,也减少了不同振动形式的加工对比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
此外,原边机构间隔地套设在副边机构外,即原边机构与副边机构之间采用非接触式的信号传输方式,从而有效避免原边机构与副边机构摩擦导致的电火花产生,也避免了影响刀具转速,拆卸维护也更为便捷。同时原边机构套设在副边机构外,能大幅度降低了能量传输装置的轴向空间,使得能量传输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可靠。降低了刀具整体的悬伸长度,提升了刀具在高速转动下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的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能量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能量传输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副边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原边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二屏蔽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超声发生器;20、能量传输装置;201、Z向信号传输通道;202、X向信号传输通道;203、Y向信号传输通道;21、副边机构;211、第一绕组;2111、第一线圈;2112、第一磁性件;212、第一屏蔽件;2121、第一容置槽;2122、内板;2123、第一顶板;2124、第一底板;2125、第一隔板;2126、第一导线孔;2127、环段;22、原边机构;221、第二绕组;2211、第二线圈;2212、第二磁性件;2213、第一半环部;2214、第二半环部;2215、第二穿线孔;222、第二屏蔽件;2221、第三半环部;2222、第四半环部;2223、第二容置槽;2224、连接座;2225、第二导线孔;2226、外板;2227、第二顶板;2228、第二底板;2229、第二隔板;30、刀柄装置;40、机床主轴;50、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包括超声发生器10、能量传输装置20以及带有超声换能器的刀柄装置30,其中,能量传输装置20包括副边机构21以及套设在副边机构21外的原边机构22,超声发生器10与能量传输装置20的原边机构22电性连接,超声发生器10用于向能量传输装置20提供高频电压信号,能量传输装置20套设在刀柄装置30外,并且能量传输装置20的副边机构21与刀柄装置30的超声换能器电性连接,能量传输装置20用于将电压信号传输给超声换能器,刀柄装置30用于连接机床主轴40与刀具50,刀柄装置30用于在机床主轴40的驱动下带动刀具50转动,同时超声换能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利用逆压电效应使刀具50产生振动,从而实现对工件进行旋转超声加工。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二维椭圆振动或三维椭圆振动中,旋转超声加工系统的能量传输装置20多采用滑环的方式传输电压信号,这种机械接触式的信号传输方式会导致电火花产生,且还存在刀具50转速低、拆卸不便捷等缺点。此外,能量传输装置20的多路通道之间的信号传输存在交叉耦合的现象,如此不仅会导致刀具50的椭圆振动轨迹产生畸变,也会影响不同振动形式的加工对比实验结果,因此如何实现多通道信号传输过程各通道之间的能量传输过程相互独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能量传输装置20,可应用于上述旋转超声加工系统中,用以传输电压信号。具体地,参见图2以及图3,一实施例的能量传输装置20包括副边机构21以及套设在副边机构21外的原边机构22,其中,副边机构21包括第一屏蔽件212以及多个第一绕组211,第一屏蔽件212为环形结构,第一屏蔽件212的外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2121,第一绕组21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容置槽2121中。较佳地,第一容置槽2121为U型槽,第一容置槽2121的槽口朝向原边机构22。原边机构22包括第二屏蔽件222以及多个第二绕组221,第二屏蔽件222间隔地套设在第一屏蔽件212外,第二屏蔽件222的内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2223,较佳地,第二容置槽2223也为U型槽,第二容置槽2223的槽口与第一容置槽2121的槽口一一相对设置,第二绕组22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223中,多个第二绕组221与多个第一绕组211一一对应耦合配合以形成多路信号传输通道。
上述能量传输装置20中,通过将副边机构21的多个第一绕组21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屏蔽件212的第一容置槽2121中,第一容置槽2121的槽底壁以及两侧槽壁能有效地从第一绕组211外周的三个方向形成信号屏蔽,同理,通过将原边机构22的多个第二绕组22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屏蔽件222的第二容置槽2223中,第二容置槽2223的槽底壁以及两侧槽壁能有效地从第二线组外周的三个方向形成信号屏蔽。如此,使得第二绕组221的信号只能通过第二容置槽2223的槽口传输至对应的第一绕组211中,减少了各信号传输通道的绕组之间存在交叉耦合互感的现象,保证了各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进而保证了刀具50的椭圆振动轨迹稳定,也减少了不同振动形式的加工对比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
此外,原边机构22间隔地套设在副边机构21外,即原边机构22与副边机构21之间采用非接触式的信号传输方式,从而有效避免原边机构22与副边机构21摩擦导致的电火花产生,也避免了影响刀具50转速,拆卸维护也更为便捷。同时原边机构22套设在副边机构21外,能大幅度降低能量传输装置20的轴向空间,使得能量传输装置20的结构更为紧凑、可靠。降低了刀具50整体的悬伸长度,提升了刀具在高速转动下的平稳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件212与第二屏蔽件222均为金属材质,例如第一屏蔽件212与第二屏蔽件222的材质可采用铜、铝、铁或他们的合金材质。进一步地,第一屏蔽件212的壁厚与第二屏蔽件222的壁厚可根据其材质的肌肤深度确定,为更好地消除各信号传输通道的交叉耦合互感,并保证对第一绕组211与第二绕组221的支撑作用,第一屏蔽件212与第二屏蔽件222的材质可选择5-6倍接肌肤深度。这时,根据超声加工的频率即可计算得到第一屏蔽件212的壁厚与第二屏蔽件222的壁厚。较佳地,第一屏蔽件212的壁厚与第二屏蔽件222的壁厚均可设计为1-3mm。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件212与第二屏蔽件22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壁厚为2mm。
参见图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绕组211的数量为三个,第二绕组2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绕组211与三个第二绕组221一一对应耦合以形成三路相互独立的信号传输通道。具体地,三路信号传输通道分别为Z向信号传输通道201、X向信号传输通道202以及Y向信号传输通道203,用于分别在X、Y、Z方向振动模态的谐振频率处,分别去激发能量转换器的X,Y,Z方向的振动模组。通过第一屏蔽件212与第二屏蔽件222的屏蔽作用,能保证X向信号传输通道202、Y向信号传输通道203以及Z向信号传输通道201相互独立,如此,使得旋转超声加工系统能够输出X向一维振动、Y向一维振动、Z向一维振动、二维竖直椭圆振动、二维水平椭圆振动以及三维空间椭圆振动,实现了六种振动模式的输出,推进了多种振动模式下的超声加工工艺效果和加工机理的对比,实现不同加工需要灵活更换不同类型的振动方式,进而实现对复杂难加工零件的高精密加工。
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绕组211的数量与第二绕组221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两个,即能量传输装置20两个信号输送通道,能够实现输出两个一维振动以及一个二维椭圆振动。
参见图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件212包括环形的内板2122、设置于内板2122一端的第一顶板2123、设置于内板2122另一端的第一底板2124,以及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顶板2123与第一底板2124之间的多个第一隔板2125,多个第一隔板2125在第一顶板2123与第一底板2124之间分隔出多个第一容置槽2121。
类似地,参见图6,第二屏蔽件222包括环形的外板2226、设置于外板2226一端的第二顶板2227、设置于外板2226另一端的第二底板2228,以及间隔地设置在第二顶板2123与第二底板2228之间的多个第二隔板2229,多个第二隔板2229在第二顶板2123与第二底板2228之间分隔出多个第二容置槽2223。其中,第一顶板2123与第二顶板2227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底板2124与第二底板2228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多个第一隔板2125与多个第二隔板2229在径向方向一一相对设置。
具体地,外板2226、第一顶板2123、第二顶板2227、第一底板2124以及第二底板2228能够屏蔽散播到空气中的磁场,消除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内板2122能够屏蔽信号传输装置在内侧即靠近刀柄装置30一侧的暴露磁场,减少内侧磁场在刀柄装置30上产生涡流效应,从而大幅度减缓涡流损耗。而相邻两个信号输送通道间的交叉耦合互感由第一隔板2125以及第二隔板2229产生的反向涡流磁场抵消掉,从而使得各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磁力线不会相互穿插,做到相互独立,消除各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磁路交叉耦合影响,使得电路变得简单,无需复杂的反向电感补偿。
继续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件212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环段2127,相邻两个环段2127中一者的端面设有第一轴肩,另一者设有第二轴肩,第一轴肩与第二轴肩相嵌套配合。具体地,第一轴肩靠近环段2127的外侧面,第二轴肩靠近环段2127的内侧面,如此通过第一轴肩与第二轴肩相嵌套配合,能保证各环段2127的同轴度。在安装时,从下到上依次将各环段2127套设在刀柄装置30上,安装更简单。同时通过强力胶使各环段2127粘接固定在刀柄装置30上,各环段2127的缝隙中灌入环氧树脂胶,起到绝缘密封的作用。
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绕组211均包括第一磁性件2112以及第一线圈2111,第一磁性件2112为环形结构,第一磁性件2112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也为U型槽,第一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第二绕组221,第一线圈2111设置在第一收纳槽中。具体地,第一磁性件2112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和金属,第一磁性件2112能将对应的第二绕组221产生的磁场引到对应的第一绕组211中,减少磁力线的溢出,增加同一信号输送通道中的第一绕组211与第二绕组221之间的互感。较佳地,第一磁性件2112的材质为铁氧体
同理,参见图5,每个第二绕组221均包括第二磁性件2212以及第二线圈2211,第二磁性件2212为环形结构,第二磁性件2212设有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也为U型槽,第二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第一绕组211,第一线圈2111设置在第一收纳槽中。具体地,第二磁性件2212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和金属,第二磁性件2212能将对应的第一绕组211产生的磁场引到第一绕组211中,减少磁力线的溢出,增加同一信号输送通道中的第一绕组211与第二绕组221之间的互感。
进一步地,第二磁性件2212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一半环部2213与第二半环部2214,第一半环部2213与第二半环部2214之间具有第一拼接缝。具体地,第一半环部2213与第二半环部2214相拼接即可形成环形的第二磁性件2212,即第一磁性件2112能被分割为两个左右半环结构,如此能方便第二线圈2211与第二磁性件2212的装配。同时,相比于较上下分割的方式,将第二磁性件2212左右分割为周向拼接的第一半环部2213与第二半环部2214,有助于降低漏磁,提高耦合效率。
同理,继续参见图4,为了便于第二绕组221与第二屏蔽件222的装配,第二屏蔽件222也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三半环部2221与第四半环部2222,第三半环部2221与第四半环部2222之间具有第二拼接缝。即第二屏蔽件222也能被分割为两个左右半环结构,如此方便第二绕组221装入第一屏蔽件212中。进一步地,第一拼接缝与第二拼接缝在原边机构22的径向方向上相错开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拼接缝与第二拼接缝相错开90镀,如此能提高原边机构22的结构强度,同时减少漏磁。
进一步地,第一拼接缝与第二拼接缝中均填充有密封胶,密封胶起到缘密封的作用。较佳地,密封胶可以为环氧树脂胶。
继续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半环部2221的拼接端与第四半环部2222的拼接端均设有连接座2224。两个连接座2224均用于连接至机床上,以实现将原边机构22固定于机床上,同时能够加强第三半环部2221与第四半环部2222的固结强度。进一步地,两个连接座2224均通过螺钉与机床连接,从而便于拆卸维护。
参见图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件212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孔2126,多个第一导线孔2126与多个第一容置槽2121一一对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2112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穿线孔与第一导线孔2126一一对应连通。第一导线孔2126与第一穿线孔均用于供能量转换器的导线穿过,以实现第一线圈2111与能量转换器的电连接。
同理,参见图5,第二屏蔽件222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导线孔2225,多个第二导线孔2225与多个第二容置槽2223一一对应连通。进一步地,第二磁性件2212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2215,第二穿线孔2215与第二导线孔2225一一对应连通。第二导线孔2225与第二穿线孔2215均用于供超声发生器10的导线穿过,以实现第二线圈2211与超声发生器10的电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边机构,所述副边机构包括第一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一绕组,所述第一屏蔽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外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以及,
原边机构,所述原边机构包括第二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二绕组,所述第二屏蔽件间隔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屏蔽件外,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内周侧沿轴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绕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中,所述多个第二绕组与所述多个第一绕组一一对应耦合配合以形成多路信号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绕组与三个所述第二绕组一一对应耦合以形成三路所述信号传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件包括环形的内板、设置于所述内板一端的第一顶板、设置于所述内板另一端的第一底板,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多个第一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分隔出所述多个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二屏蔽件包括环形的外板、设置于所述外板一端的第二顶板、设置于所述外板另一端的第二底板,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分隔出所述多个第二容置槽;
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隔板与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在径向方向一一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件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环段,相邻两个所述环段中一者的端面设有第一轴肩,另一者设有第二轴肩,所述第一轴肩与所述第二轴肩相嵌套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绕组均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所述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绕组均包括第二磁性件以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槽口朝向同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对应的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一半环部与第二半环部,所述第一半环部与所述第二半环部之间具有第一拼接缝;
所述第二屏蔽件包括沿周向相拼接的第三半环部与第四半环部,所述第三半环部与所述第四半环部之间具有第二拼接缝;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在所述原边机构的径向方向上相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中均填充有密封胶;和/或,所述第三半环部与所述第四半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至机床的连接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件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孔,所述多个第一导线孔与所述多个第一容置槽一一对应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屏蔽件贯穿地开设有多个第二导线孔,所述多个第二导线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容置槽一一对应连通。
10.一种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发生器、带有超声换能器的刀柄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传输装置,所述能量传输装置套设在所述刀柄装置外,并且所述原边机构与所述超声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副边机构与所述超声换能器电性连接。
CN202311843764.2A 2023-12-28 2023-12-28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Pending CN1179012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3764.2A CN117901277A (zh) 2023-12-28 2023-12-28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3764.2A CN117901277A (zh) 2023-12-28 2023-12-28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1277A true CN117901277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3764.2A Pending CN117901277A (zh) 2023-12-28 2023-12-28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12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19290Y2 (ja) 回転電機
EP0365535B1 (en) Stator assembly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3890515A (en) Magnetic coupler for coupling rotary shafts
US20170117784A1 (en) Double-rotor 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 with segmented rotors
US4525925A (en) Method of making permanent magnet rotor
CN101510708B (zh) 用于安装磁极以及相关转子的方法
CN102208837A (zh) 旋转电机
CN117901277A (zh) 能量传输装置及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CN111384790A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及电机
KR101670025B1 (ko) 전기기기의 고정자 서포트 장치
CN108110928B (zh) 高压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US11545880B2 (en) Segmented stator laminations
CN117901199A (zh) 旋转超声加工系统
CN211296529U (zh)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
CN210093087U (zh) 永磁曳引电机
US3441903A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drive
FI128259B (en) Rotor for an asynchronous machi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ge winding for the asynchronous machine
CN110556995A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爪极永磁电机
CN219247548U (zh) 一种定子冲片、定子铁芯及电机
CN112600371B (zh) 锁紧环式模块化双励磁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
CN218514177U (zh) 电机转子和电机
JPS59106871A (ja) 超電導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210927239U (zh) 一种盘式电机转子组件
CN212588156U (zh) 一种圆筒型直线电机的定子结构
US11750049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