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7241A -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7241A
CN117897241A CN202280057937.5A CN202280057937A CN117897241A CN 117897241 A CN117897241 A CN 117897241A CN 202280057937 A CN202280057937 A CN 202280057937A CN 117897241 A CN117897241 A CN 117897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old
molding
eccentric
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79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村幸一
船木大辅
金平谕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l Engineering KK
Original Assignee
Metal Engineering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 Engineering KK filed Critical Metal Engineering KK
Publication of CN117897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7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22C15/08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involving 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22C15/06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involving mechanical gearings, e.g. crank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00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 B30B1/26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by cams, eccentrics, or cr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00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 B30B1/26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by cams, eccentrics, or cranks
    • B30B1/265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by cams, eccentrics, or cranks using a fluid connecting unit between drive shaft and press r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设备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通过使用了电动马达的驱动机构对型砂进行挤压而进行造型的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具备: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对被投入到由载置于挤压工作台上的砂箱以及托板形成的造型空间中的型砂进行按压;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使按压构件与挤压工作台之间接近分离,并且该驱动机构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沿着使按压构件进行按压的方向相对地进行移动;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使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及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使在输出部输出的驱动机构的力减小,使按压构件产生型砂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Description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型砂的铸模的造型装置以及用于实施该造型装置的铸模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对铸模进行造型,向由载置固定有模型的模型平台和砂箱形成的造型空间内填充型砂。通过对该投入的型砂进行按压并将模型抽出,形成由砂形成的铸模。
作为制造这样的铸模的铸模造型装置,一般通过基于液压式缸的致动器对砂箱内的型砂进行按压(挤压)。
但是,作为液压式缸的压力源的液压发生装置在设备的运行中始终进行运转的情况较多,是使用电量特别多的装置,因此产生较大的运行成本。
因此,近年来,以通过削减使用电力来节能为目标,研究了脱液压式缸,推进了致动器的电动化。
作为这样的电动化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利用了伺服马达的直动型的电动缸而使挤压板(按压构件)升降。
上述电动缸一般由滚珠丝杠机构的螺纹和螺母构成。控制方法一般将型砂的按压力换算为伺服马达的马达转矩而进行转矩控制。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伺服马达,通过曲轴和连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冲压机械。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由于使用伺服马达作为原动机,因此其工作需要复杂的控制。因此,存在设备费用的增大、维护上的问题。另外,在生产数量较少的造型设备中,能够减慢造型速度,因此有时不需要基于伺服马达控制的短时间内的加速以及减速定位,期望设备费用的削减和装置的简化。
另外,滚珠丝杠机构由精密的部件构成,存在因铸件工厂的粉尘的影响而产生障碍的不良情况和维护上的问题。
另外,在铸模的造型中,需要根据砂箱内的型砂的性质(压缩度)、模型形状,在每次挤压时变更铸模高度。但是,对于这样的变更,在专利文献2的冲压机械中,存在无法充分地进行用于输出适当的按压力的应对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644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7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设备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使用电动马达对型砂进行挤压而进行造型的铸模造型装置以及用于该造型的造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具备: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对被投入到由载置于挤压工作台上的砂箱以及托板形成的造型空间中的型砂进行按压;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挤压工作台之间接近分离,并且该驱动机构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沿着使所述按压构件进行按压的方向进行移动。
还具备: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使所述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及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使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力减小,使所述按压构件产生所述型砂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将驱动机构使输出部移动时产生的力调整为减小并传递至按压构件。由此,能够与每次造型时不同的型砂的压缩度、铸模的高度的变更对应地使按压构件产生预定的按压力来按压型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一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是在使所述输出部产生的力上伴随有变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减小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变动的力。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将驱动机构使输出部移动时产生的变动的力调整为减小并传递至按压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二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具备:液压缸,该液压缸承受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以及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对所述液压缸的背压进行控制,所述按压构件由多个挤压脚构成。
由此,能够与模型的形状、型砂的性质相配合地对挤压脚的按压力进行调整,以适当的按压力进行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具备运动转换装置,该运动转换装置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着按压的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输出部通过所述运动转换装置进行直线运动,所述压力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输出部与所述按压构件之间。
由此,在将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通过运动转换装置转换为沿着按压的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出部产生的按压力、移动速度产生变动。但是,通过压力调整装置,能够减小输出部中的压力的变动,使按压构件产生稳定的按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四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运动转换装置具备:偏心轮,该偏心轮具有圆形的外轮部,并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绕从所述外轮部的中心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轴的偏心旋转中心旋转;以及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输出部连结。
本说明书中的“偏心旋转中心”是指从偏心轮的中心偏心的偏心轴的轴心,是偏心轮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旋转中心。
由此,通过以偏心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的偏心轮的外轮部的摆动旋转,与连杆构件的另一侧连结的输出部沿着按压的方向在直线上移动。
在外轮部的中心相对于偏心旋转中心垂直的位置的附近,产生输出部的移动速度变慢但向按压的方向的压力变大这样的变动。但是,能够通过压力调整装置而使这样的变动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五方式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运动转换装置是配置为夹着共同的所述输出部的一对所述运动转换装置,在两个所述运动转换装置之间具备使各个所述偏心轮向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同步装置。
由此,即使通过各偏心轮对输出部作用倾斜载荷,横向的载荷分量也朝向相反方向,因此被抵消。因此,在输出部仅作用有垂直方向的力。输出部即使不使用沿垂直方向进行引导的特别的机构,也能够沿上下方向顺畅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二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第一下降装置,该第一下降装置使所述按压构件下降至开始按压被投入到所述砂箱内的型砂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下降装置,该第二下降装置使所述按压构件下降至实施所述砂箱内的型砂的按压而结束的第二位置。
由此,通过将使按压构件下降的驱动机构分为仅使按压构件下降的第一下降装置和实际上通过按压构件进行加压的第二下降装置这两个,能够在第一下降装置中形成为以较少的电力进行驱动的装置,能够削减电力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在第七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下降装置具备:偏心轮,该偏心轮具有圆形的外轮部,并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绕从所述外轮部的中心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旋转中心旋转;以及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输出部连结,所述偏心轴的轴心在作为所述偏心轮的下降端的下止点处配置在通过所述外轮部的中心的垂直线上。
由此,偏心轴的轴心与作为偏心轮的下降端的下止点一致,因此即使在由第二下降装置进行挤压时作用有高载荷,第一下降装置的偏心轮也不会旋转,能够可靠地进行挤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铸模造型方法,在使用了第五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铸模造型方法中,通过所述偏心轮的一个方向上的一圈旋转,结束通过所述按压构件对所述型砂进行按压而对铸模进行造型的一个工序。
由此,当在挤压结束端向上升方向进行切换时,不需要使电动马达减速停止并反转。因此,能够减轻由起动停止频度的增加而引起的对电动马达的负荷和防止为了进行切换而产生的减速停止时间的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铸模造型方法,该方法使用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该铸模造型装置具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使输出部产生的力上伴随有变动;以及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抑制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变动的力,使按压构件产生型砂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而且,具备: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在该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中,将用于对被投入到由上盛纳箱、砂箱以及固定有模型的托板和下盛纳箱形成的造型空间内的所述型砂进行按压的所述按压构件的初始按压力设定为比预定的挤压中的最高按压力高的值;以及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的上方朝向所述模型的背面进行的第一挤压中,通过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第一按压力而进行。
而且,具备:模型面侧挤压工序,在该模型面侧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面侧朝向上方进行的第二挤压中,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比所述第一按压力高的第二按压力而进行;以及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的上方朝向所述模型的背面进行的第三挤压中,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比所述第二按压力高、且比所述初始按压力低的第三按压力而进行。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对按压所需的力进行调整,因此仅通过将初始按压力设定得比第三按压力高,无需附加特别的装置,就能够进行三个阶段的挤压。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铸模造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概要图,是表示挤压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挤压后的状态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挤压后的状态的从侧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8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铸模造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实施预备挤压工序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从模型面侧实施挤压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从背面侧实施正式挤压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使按压构件上升后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铸模造型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14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从侧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15是表示使按压构件下降至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使按压构件下降至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7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18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造型装置中进行挤压后的状态的图。
图19是以局部剖视图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从侧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20是图19的XX-XX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XXI-XXI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同步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1具备挤压工作台2、按压构件3、驱动机构4、电动马达5以及压力调整装置6。
此外,将与驱动机构4的旋转轴(偏心轴422)成直角的水平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设为Y方向。在存在被输送的物品的情况下,考虑沿着其输送方向的假想的中心线,将接近该中心线的一侧称为“内侧”,将远离该中心线的一侧称为“外侧”。
另外,在砂箱的输送中,将输送的起点侧称为上游侧,将输送的终点侧称为下游侧。
(挤压工作台)
挤压工作台2载置有托板CP,该托板CP固定有模型CM以及模型平台MP,在挤压时,成为后述的按压构件3的承受部。本实施方式中的挤压工作台2是固定于基台73的剖面为矩形形状的台。
(按压构件)
按压构件3对被投入到由上盛纳箱TF、砂箱MF、模型平台MP等构成的造型空间内的型砂CS进行按压,由此将型砂CS压实,对基于砂的铸模进行造型。通过从后述的驱动机构4的输出部44输出的朝向下方的力,对型砂CS进行按压。
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构件3由多个挤压脚31构成。各挤压脚31具备大致立方体形状的按压部31a和杆部31b,在按压部31a中,使多个按压部31a集合排列为矩形形状,通过按压部31a的下表面对型砂CS进行按压。
各按压部31a的上部一体地连结有棒状形状的杆部31b的下端。杆部31b的上端与后述的压力调整装置6的活塞部61b连结。杆部31b构成为从后述的压力调整装置6的缸部61a的开口部朝向下方进退。
(上盛纳箱)
上盛纳箱TF重叠地保持于砂箱MF,以使以用于进行挤压而被按压的行程的量多余地投入到造型空间的型砂CS不会溢出。在对砂箱MF进行造型后,从砂箱MF取下。
上盛纳箱TF例如为铁制且形成为矩形的框状。
砂箱MF以及模型平台MP是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说明。
(电动马达)
电动马达5使后述的驱动机构4驱动。电动马达5固定于在结构体的支承立壁71的背侧向Y方向突出的托架部71e(参照图2)。
电动马达5例如能够使用感应马达。感应马达是如伺服马达那样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的类型的马达。如上所述,在电动马达5的输出轴(省略图示)设置有变速器52,变速器52的输出部分经由联轴器51与后述的驱动机构4的偏心轴422连结。
(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4将电动马达5的旋转转矩作为按压力传递至按压构件3。
驱动机构4具备运动转换装置41和输出部44。
(运动转换装置)
运动转换装置41将电动马达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部44的直线运动。
运动转换装置41具备偏心轮42和连接杆(以下,称为连杆43)。连杆43相当于连杆构件。
偏心轮42例如为铁制,具备外轮部421和偏心轴422。外轮部421形成为圆形的板状,作为连杆构件的连杆43的一方的端部(大端部431)相互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并连结于外轮部421的圆周部。偏心轮42绕设置于偏心轴422的旋转中心的偏心旋转中心CE旋转。
偏心轴422设置于从外轮部421的中心C偏心了预定距离的位置。该偏心的预定距离的二倍为偏心轮42的行程长度。偏心轴422形成为在相对于外轮部421的圆周部而成直角的方向上向表背的两侧突出(参照图2)。偏心轴422轴支承于结构体7的支承立壁71的轴承。偏心轴422的一侧如上述那样经由联轴器51连接于与电动马达5的输出轴连结的变速器52(参照图3)。
(连杆)
连杆43将输出部44和偏心轮42连结,将偏心轮4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部44的直线运动。
连杆43例如为铁制,具备设置于一侧的大端部431、设置于另一侧的小端部432以及将大端部431和小端部432连接的连结部433。大端部431、小端部432以及连结部433一体地形成。
大端部431形成为环状,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于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的外周。小端部432设置有形成为与大端部431的环的中心轴平行的连结轴432a。连结轴432a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在后述的输出部44的上部设置的轴承孔(参照图4)。
连结部433以预定长度形成为平坦的棒状,将大端部431与小端部432连结成不能相对移动。
(输出部)
输出部44受到连杆43的力而沿上下方向直线地往复移动。输出部44的下端通过省略图示的螺栓等与升降框架611的上端连结。
输出部44例如为铁制,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在中央具有空间部的长方形的框状。另外,从正面观察(参照图1的主视图)形成为方形形状。
从正面观察时,在输出部44,在中央部,供连结轴432a插入的轴承孔与正面侧和背面侧同心地连通。在轴承孔设置有省略图示的轴承。
在输出部44的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侧壁442。设置于后述的结构体7的内壁71c的引导辊71d与引导侧壁442接触而滚动。通过引导侧壁442以及引导辊71d,输出部44能够沿上下方向直线地往复移动。
(结构体)
结构体7承担对挤压工作台2、按压构件3、驱动机构4、电动马达5以及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支承的作用。
结构体7例如为铁制且形成为塔状,具备支承立壁71、顶板部72、基台73以及支承柱74。
基台73由矩形形状的板形成,从基台73的四个角竖立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承柱74。
各支承柱74在四个角对水平设置的矩形形状的顶板部72进行支承。在顶板部72的中央部设置有矩形形状的贯通孔72a,后述的液压缸装置61的升降框架611以能够通过的方式收纳于贯通孔72a(参照图5)。
在贯通孔72a的沿Y方向排列并对置的垂直面分别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轨道72b。引导轨道72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后述的升降框架611的引导槽611a,使升降框架611沿着引导轨道72b上下移动。
在顶板部72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支承立壁71。
支承立壁71在前述的托架部71e配置有电动马达5,通过对连杆43的大端部431进行支承,对与连杆43连结的输出部44、按压构件3以及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支承。
支承立壁71由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排列的大致矩形形状的两块板材形成。两块板材在上部通过两根连结桥部71a连结。两块板材在下端部通过沿着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脚部71b连结。
支承立壁71具有与输出部44的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侧面对置的成对的内壁71c。内壁71c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在各内壁71c的下部设置有与输出部44的引导侧壁442的表面接触并滚动的引导辊71d。
引导辊71d起到以下的作用。
连杆43的大端部431相对于旋转中心偏心地旋转,因此在输出部44产生相对于垂直而斜向倾斜的倾斜载荷。因此,在输出部44产生如下现象:倾斜载荷的横向分量即横向载荷较多地施加于一方,而较少地施加于另一方。
由此,在输出部44,在X方向上的两侧产生不同的摩擦力,无法进行顺畅的滑动。因此,构成为即使由引导辊71d施加的载荷不同,也顺畅地进行滑动。
输出部44的下端与后述的压力调整装置6的上端部连结。
(压力调整装置)
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调整,以抑制驱动机构4的变动的力,使按压构件3产生稳定且必要的预定的按压力。
压力调整装置6具备液压缸装置61、液压泵62、压力传感器63、压力控制阀64以及压力指令放大器65。
(液压缸装置)
液压缸装置61具备升降框架611、缸部61a以及活塞部61b。升降框架611例如为铁制且形成为四边形的立体状,在升降框架611的内部以矩形形状排列设置有形成为圆筒状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个缸部61a。在升降框架611的沿Y方向排列的外侧面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611a(参照图5)。
液压缸装置61设置为与前述的多个挤压脚31分别对应。挤压脚31的杆部31b的上端与活塞部61b连结。
多个液压缸装置61的各缸部61a通过油路66连通,各液压缸装置61的液压力在全部的缸部61a中均等地起作用。
在缸部61a内填充有油,当挤压脚31利用其前端的按压部31a对型砂CS进行按压时,其按压力被缸部61a内的液压(即,作用于活塞部61b的后述的背压)限制。这些多个缸部61a经由油路66与一个液压泵62连通。
(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阀)
在缸部61a与液压泵62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3。压力传感器63对液压缸装置61的背压侧的压力进行检测。在压力传感器63与液压泵62之间设置有与压力控制阀64连接的分支油路。压力控制阀64作为基于从所连接的压力指令放大器65指令的指定的压力值进行减压的减压阀而发挥作用。
压力控制阀64将驱动机构4向输出部44以及升降框架611输入的变动的压力减压为在液压缸装置61的背压下形成为恒定的压力。将驱动机构4向输出部44以及升降框架611输入的压力设定为比按压所需的压力稍高的值来执行。根据电动马达5的输出、运动转换装置41的结构等进行计算来进行由驱动机构4输入的压力的设定。例如,在按压所需的压力为10MPa的情况下,将由驱动机构4输入的压力设定为12MPa。
压力调整装置6在挤压脚31对型砂进行加压时,通过二次侧的压力传感器63对作用于挤压脚31的后端侧的背压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出的背压超过预定的压力值的情况下,从与缸部61a连通的油路66将油排出,使背压降低至所设定的压力值。
(液压泵)
在油路66的末端部分经由止回阀67配设有液压泵62。液压泵62在后述的对型砂CS进行按压的动作中使后退到缸部61a侧的挤压脚31返回到作为最初的位置的前进端时使用。使挤压脚31返回最初的位置时使用的压力例如可以为1MPa左右,因此,驱动液压泵62的电量可以极少。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进行电动马达5的驱动、偏心轴422的旋转位置控制、基于压力传感器63的信号经由压力指令放大器65进行的压力控制阀64的排出量控制。
(工作)
以下,基于图1、图2、图6以及图7对上述的铸模造型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图1表示铸模造型装置1进行挤压前的状态。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固定在上止点。连杆43被保持在上升端,与连杆43连结的输出部44、升降框架611以及按压构件3(挤压脚31)也被保持在上升端位置。
在按压构件3的下方,在挤压工作台2上重叠托板CP、砂箱MF以及上盛纳箱TF而形成所谓的重叠箱。在重叠箱内,通过省略图示的投入装置投入型砂CS。型砂CS堆积至上盛纳箱TF的上端部位置。
通过液压泵62驱动的按压构件3的各挤压脚31在被缸部内的液压按压的状态下,相对于缸部61a保持在最下端。
控制装置进行以计算出的数值使驱动机构4进行输出的准备,以使按压构件3以初始按压力进行按压。
接着,控制装置使电动马达5驱动,使偏心轮42旋转。如图6所示,当旋转180度时,升降框架611下降至最下端,通过挤压脚31对型砂CS进行按压(挤压)(参照图7)。
按压部31a以按压型砂CS时所需的预定的压力进行按压。此时,在施加了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按压力的情况下,被压力传感器63检测到,由压力控制阀64将产生多余的压力的油排出而进行减压。而且,能够实现基于所期望的按压力的挤压。
与模型CM对置的型砂CS的厚度较小的部位被相应的挤压脚31按压至较浅的位置,型砂CS的厚度较大的部位被挤压脚31按压至较深的位置。
接着,控制装置使偏心轮42进一步向相同方向旋转180度。由此,升降框架611上升至上升端位置,结束挤压的一个工序。
根据上述的记载可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1,具备:按压构件3,该按压构件3对被投入到由载置于挤压工作台2上的砂箱MF以及托板CP形成的造型空间中的型砂CS进行按压;以及驱动机构4,该驱动机构4进行驱动,以使按压构件3与挤压工作台2之间接近分离,并且该驱动机构4具备输出部44,该输出部44沿着使按压构件3进行按压的方向进行移动。
还具备:电动马达5,该电动马达5使驱动机构4进行驱动;以及压力调整装置6,该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调整,以使在输出部44输出的驱动机构4的力减小,使按压构件3产生型砂CS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将驱动机构4使输出部44移动时产生的力调整为减小并传递至按压构件3。由此,能够与在每次造型时不同的型砂CS的压缩度、铸模的高度的变更对应地使按压构件3产生预定的按压力来按压型砂CS。
另外,驱动机构4是在使输出部44产生的力上伴随有变动的驱动机构4,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调整,以减小在输出部44输出的驱动机构4的变动的力。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将驱动机构4使输出部44移动时产生的变动的力调整为减小并传递至按压构件3。由此,能够稳定地输出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
另外,压力调整装置6具备:液压缸装置61,该液压缸装置61承受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以及压力控制阀64,该压力控制阀64对液压缸装置61的背压进行控制,按压构件3由多个挤压脚31构成。
由此,能够与模型CM的形状、型砂CS的性质相配合地对挤压脚31的按压力进行调整,以适当的按压力进行按压。
另外,驱动机构4具备运动转换装置41,该运动转换装置41将电动马达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着按压的方向的直线运动,输出部44通过运动转换装置41进行直线运动。
由此,在将电动马达5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通过运动转换装置41转换为沿着按压的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出部44产生的按压力、移动速度产生变动。但是,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能够抑制压力的变动,产生稳定的按压力。
另外,运动转换装置41具备:偏心轮42,该偏心轮42具有圆形的外轮部421,并被电动马达5驱动而绕从外轮部421的中心C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旋转中心CE旋转;以及连杆43(连杆构件),该连杆43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输出部44连结。
由此,通过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的摆动旋转,与连杆43的另一侧连结的输出部44沿着按压的方向在直线上移动。在外轮部421的中心C相对于偏心旋转中心CE垂直的位置的附近,产生输出部44的移动速度变慢但向按压的方向的压力变强这样的变动。但是,能够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抑制这样的变动。
另外,通过偏心轮42的一个方向上的一圈旋转,结束通过按压构件3对型砂CS进行按压而对铸模进行造型的一个工序。
由此,当在挤压结束端向上升方向进行切换时,不需要使电动马达5减速停止并反转。因此,能够减轻由起动停止频度的增加而引起的对电动马达5的负荷和防止为了进行切换而产生的减速停止时间的损失。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基于图8至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101在设置有下盛纳箱BF、下盛纳箱BF与托板CP之间的螺旋弹簧102以及止动件103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下盛纳箱BF是为了将型砂CS以用于从模型面侧进行挤压而被按压的行程的量多余地投入造型空间而设置的。在此,从模型面侧进行挤压是指,模型CM以及模型平台从模型CM的上表面侧相对于被填充到重叠箱内的造型空间的型砂CS而相对地从下向上对型砂CS进行按压。
(螺旋弹簧)
下盛纳箱BF与托板CP之间的螺旋弹簧102用于在从背面侧进行挤压时使下盛纳箱BF向下方后退。螺旋弹簧102具备棒状的引导柱102a和外嵌于引导柱102a的螺旋弹簧主体102b。引导柱102a的上端安装固定于在下盛纳箱BF的端部向横向突出的安装部BF1。安装部BF1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且下方开口的垂直孔BF1a,引导柱102a的上端部组装于垂直孔BF1a的顶部。
在托板CP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凸缘部FR,在凸缘部FR设置有贯通孔。引导柱102a的下端松动嵌合于贯通孔,通过设置于引导柱102a的下端部的圆盘状的头部102a1进行防脱。螺旋弹簧主体102b外嵌于引导柱102a,被压缩配置为在托板CP与下盛纳箱BF之间向分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在此,从背面侧进行挤压是指通过按压构件3从上方朝向模型CM的上表面对型砂CS进行按压。
(止动件)
止动件103用于在从模型面侧进行挤压时进行按压,以使砂箱MF、上盛纳箱TF以及下盛纳箱BF不会向上方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的止动件103与升降框架611形成为一体。止动件103具备止动缸103a和止动杆103b。止动缸103a与省略图示的液压泵连通,在液压泵与止动缸103a之间设置有电磁切换阀104。电磁切换阀104由控制装置对切换的工作进行控制。
下盛纳箱BF、下盛纳箱BF与托板CP之间的螺旋弹簧102以及止动件103均是进行三个阶段的挤压时所需的部件,是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关于螺旋弹簧102和止动件103的功能,在以下的工作中进行说明。
(工作)
以下,参照图8~图12对使用上述构成的铸模造型装置101对铸模进行造型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设定按压构件3的初始按压力。
初始按压力是输出部44向下方移动时能够输出的压力,主要基于电动马达5以及变速器52输出。
首先,初始按压力被设定为输出比预定的来自背面侧的正式挤压大的压力。如图8所示,从液压泵62向液压缸装置61的各缸部61a供给油而形成为装满状态。
接着,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从模型CM的上方朝向模型CM的背面进行第一挤压。使偏心轮42顺时针旋转,使升降框架611以及止动件103下降。压力调整装置6通过与液压缸装置61连通的压力传感器63对从缸部61a排出的背压进行检测,通过压力控制阀64将排出的油的量调节为较多或较少,由此对按压构件3的压力进行控制,调整为第一按压力(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
在偏心轮42驱动连杆43的情况下,例如,在偏心轮42的偏心旋转中心CE与外轮部421的中心C排列在垂直线上的紧前以及紧后,使输出部44沿垂直方向移动的速度较慢,但形成为作为按压力输出最大的力的状态。
另外,例如,在开始后偏心轮42的中心和外轮部421的中心C排列在水平线上的时间点速度最快。
但是,偏心轮42的偏心旋转中心CE与外轮部421的中心C排列在水平线上的时间点的按压力比偏心轮42的偏心旋转中心CE与外轮部421的中心C排列在垂直线上的紧前以及紧后的按压力小。
另外,在偏心轮42的偏心旋转中心CE与外轮部421的中心C排列在水平线上的时间点,外轮部421的中心C从作为旋转中心的偏心轮42的偏心旋转中心CE向水平方向偏移,由此将来自倾斜而非垂直的力(倾斜载荷)施加于输出部44。因此,在偏心轮42旋转的期间内,在输出部44产生力、方向以及速度不恒定的变动。
通过压力传感器63对该输出部44中的变动进行检测作为液压缸装置61的背压,通过压力控制阀64对从液压缸装置61排出的油量进行控制,从而调整为产生适当的按压力。
接着,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通过使偏心轮42进一步旋转来进行第二挤压。在从模型CM面侧向上方(相对地)进行的第二挤压中,将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调整为比第一按压力高的第二按压力来进行(模型面侧挤压工序)。
对于第二按压力,也通过经由基于来自控制装置的指令的压力指令放大器65的压力控制阀64进行控制。
在该第二挤压中,通过按压构件3对砂箱MF内的型砂CS进行按压,并且止动缸103a在电磁切换阀104被施加了液压的状态下被固定,通过止动件103抑制上盛纳箱TF的上端的相对上升。此时,克服螺旋弹簧102的弹力而按压下盛纳箱BF的按压余量的量。
另外,虽然在图10中未示出,但实施了使得下盛纳箱BF的上表面不会从模型平台MP的上表面位置降下的结构。
然后,控制装置通过省略图示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出下盛纳箱BF的上表面与模型平台MP的上表面变为共面、下盛纳箱BF变为下降端这一情况,使偏心轮42的旋转停止。偏心轮42的旋转的停止被控制为逐渐减速而停止。
由此,能够使模型CM面相对于砂箱MF相对上升,能够实施从模型面侧的挤压。型砂CS基于对下盛纳箱BF设置的按压余量而被按压。对于根据模型CM的形状而难以进行型砂CS的填充的部分也能够进行均等的挤压。
接着,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重新使偏心轮42旋转,进行从模型CM的上方朝向模型CM的背面进行的第三挤压(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
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将压力控制阀64设定为使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输出比第二按压力高且比初始按压力低的按压力。
控制装置使按压构件3按压对上盛纳箱TF设置的按压余量的深度的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通过设置于按压构件3与输出部44之间的压力调整装置6进行调整,以抑制驱动机构4的变动的力,使按压构件3产生型砂CS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接着,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使偏心轮42旋转,使升降框架611以及止动件103上升至上升端位置。被压实而造型的铸模通过螺旋弹簧102与砂箱MF一起从模型CM以及模型平台MP分离,移至下一工序。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第二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101能够实施以下那样的铸模造型方法。
具备: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在该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中,将用于对被投入到由上盛纳箱TF、砂箱MF以及固定有模型CM的托板CP和下盛纳箱BF形成的造型空间内的型砂CS进行按压的按压构件3的初始按压力设定为比预定的最高按压力高的值。
具备: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中,在从模型CM的上方朝向模型CM的背面进行的第一挤压中,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将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调整为第一按压力而进行;以及
模型面侧挤压工序,在该模型面侧挤压工序中,在从模型面侧朝向上方进行的第二挤压中,将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调整为比第一按压力高的第二按压力而进行。
具备: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中,在从模型CM的上方朝向模型CM的背面进行的第三挤压中,将按压构件3的按压力调整为比第二按压力高、且比初始按压力低的第三按压力而进行。
由此,通过压力调整装置6对按压所需的力进行调整,因此仅通过将初始按压力设定得比第三按压力高,无需附加特别的装置,就能够进行三个阶段的挤压。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基于图13至图1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铸模造型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201的驱动机构204具备第一下降装置211和第二下降装置212。
(第一下降装置)
第一下降装置211使按压构件3从上升端位置下降至到达被投入到砂箱MF内的型砂CS上表面的第一位置1P(参照图15)。
第一下降装置211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4的运动转换装置41相同。但是,偏心轮42的偏心轴422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在后述的支承滑块214设置的轴承(省略图示)。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转换装置41不同。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的中心C在作为偏心轮42的下降端的下止点处与偏心旋转中心CE一起配置在垂直线PL上(参照图15以及图16)。
另外,第一下降装置211的驱动所使用的电动马达5使用输出性能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5小的电动马达(参照图14)。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动转换装置41的构成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二下降装置)
第二下降装置212使按压构件3从到达被投入到砂箱MF内的型砂CS上表面的第一位置1P下降至进行挤压的第二位置2P(参照图16)。
如图13所示,第二下降装置212具备滑块支承柱213、支承滑块214、第二连杆215、第二偏心轮216、同步齿轮217(参照图14)以及第二电动马达205。
(滑块支承柱)
滑块支承柱213固定于结构体7的顶板部72,经由一对第二偏心轮216以及一对第二连杆215对后述的支承滑块214进行支承。
如图13所示,滑块支承柱213例如由铁制的沿着Y方向排列的双层的板材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呈大致H形。滑块支承柱213在结构体7的顶板部72的上表面以沿着X方向排列的方式竖立设置有两个腿部。在中间的高度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在两端对第二偏心轮216的第二偏心轴222进行支承的轴承。
在滑块支承柱213的两侧的前端部设置有以朝向上方相互分离的方式延伸的臂部213a。在臂部213a的前端部设置有前端部引导辊213b。前端部引导辊213b引导后述的支承滑块214沿上下方向顺畅地移动。
(支承滑块)
支承滑块214对设置于中央部分的偏心轮42以及连杆43进行支承。支承滑块214使支承于连杆43的输出部44在从按压构件3(按压部31a)到达型砂CS上表面的第一位置1P到对型砂CS进行挤压的第二位置2P之间上下移动(参照图15以及图16)。
支承滑块214沿X方向延伸,例如将铁制的大致横长的两块板材以分离预定长度的状态重叠而构成。两块板材通过沿Y方向延伸的垂直的板状的连结板部214a在两个部位连结。连结板部214a设置于从两块板材的中央向两端侧偏移的位置。在两块板材之间,在X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辊轨道部214b。
前端部引导辊213b与辊轨道部214b抵接而滚动,能够使支承滑块214顺畅地上下移动。
在两个连结板部214a之间,在外轮部421嵌合有旋转自如地连结连杆43的大端部431的偏心轮42。偏心轮42的偏心轴422经由联轴器51与电动马达5的输出轴连结。
在一方的连结板部214a与一方的辊轨道部214b之间、以及另一方的连结板部214a与另一方的辊轨道部214b之间分别设置有将后述的第二连杆215的小端部215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214c(参照图13以及代用示出的图20)。
(第二连杆)
第二连杆215沿垂直方向延伸,在X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一对。第二连杆215的大端部2151相对旋转自如地与设置于滑块支承柱213的第二偏心轮216的外轮部2161连结。第二连杆215的小端部215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前述的支承滑块214的支承轴214c连结。
(同步齿轮)
如代用示出的图20~图23所示,同步齿轮217设置在两个第二偏心轮216之间,使两个第二偏心轮216向相反方向同步旋转。
同步齿轮217由不能相对旋转地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偏心轮216的第二偏心轴222的正齿轮217a、和在其间沿着与第二偏心轴222的旋转中心平行的方向设置的两个正齿轮217b共计四个正齿轮217a、217b构成。
设置于一个第二偏心轴222的正齿轮217a与设置于其间的一方的正齿轮217b啮合,所述一方的正齿轮217b也与另一方的正齿轮217b啮合。另一方的正齿轮217b与设置于另一个第二偏心轴222的正齿轮217a啮合。
各正齿轮217a、217b以相同的齿数形成。
通过这些正齿轮217a、217b,两个第二偏心轴222构成为同步地向相反方向旋转。
(第二电动马达)
两个第二电动马达205沿着X方向排列并固定于顶板部72(参照代用示出的图21)。第二偏心轴22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偏心轴422同样地经由变速器52以及联轴器51与第二电动马达205的输出轴连结。两个第二电动马达205的合计的输出配置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5相同程度的值。
(工作)
接着,参照图13~图16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构成第一下降装置211的偏心轮42、构成第二下降装置212的第二偏心轮216分别形成为外轮部的中心C位于处于偏心旋转中心CE的垂直线上的上方的上止点而将升降框架611保持于上升端的状态。
在液压缸装置61的缸部61a中填充有油,挤压脚31被保持在升降框架611的下端位置。
接着,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使偏心轮42旋转180度,使升降框架611下降至按压构件3的按压部31a与型砂CS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位置1P。
偏心轴422的轴心(偏心旋转中心CE)配置在通过外轮部421的中心C的垂直线PL上。其形成为偏心轮42的下止点。
接着,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使第二偏心轮216旋转180度,使升降框架611下降至按压部对型砂CS进行挤压的第二位置2P。
压力调整装置6通过压力传感器63对液压缸装置61的背压进行检测,通过压力控制阀64进行减压而对按压力进行调整,以使按压构件3产生所设定的按压力。
根据上述的记载可知,第三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201在驱动机构204具备:第一下降装置211,该第一下降装置211使按压构件3下降至到达被投入到砂箱MF内的型砂CS上表面的第一位置1P;以及第二下降装置212,该第二下降装置212使按压构件3下降至进行砂箱MF内的型砂CS的按压的第二位置2P。
由此,通过将使按压构件3下降的驱动机构204分为仅使按压构件3下降的第一下降装置211和实际上通过按压构件3进行加压的第二下降装置212这两个,能够在第一下降装置211中形成为以较少的电力进行驱动的装置,能够削减电力的浪费。
另外,第一下降装置211具备:偏心轮42,该偏心轮42具有圆形的外轮部421,并被电动马达5驱动而绕从外轮部421的中心C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旋转中心CE旋转;以及连杆构件(连杆43),该连杆构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偏心轮42的外轮部421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输出部44连结,偏心轴422的轴心(偏心旋转中心CE)在作为输出部44的下降端的下止点处配置在通过外轮部421的中心C的垂直线PL上。
由此,偏心轴422的偏心旋转中心CE与作为输出部44的下降端的下止点一致,因此即使在挤压时作用有高载荷,第一下降装置211的偏心轮42也不会旋转,能够可靠地进行挤压。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参照图17以及图18对铸模造型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301的挤压工作台302在下部与输出部44直列连结。使载置有托板CP的挤压工作台302上升(参照图18),通过固定于上方的顶板部372的按压构件3对填充到重叠而成的砂箱MF内的型砂CS进行挤压。
压力调整装置6在结构体307的顶板部372的下表面固定有升降框架611,在升降框架611内设置有液压缸装置6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各液压缸装置61分别设置有挤压脚31。
驱动机构4容纳在形成于设置地面IF的沟槽TR中。在基台373形成有贯通孔372a,引导轨道372b以向上方伸出的方式垂直地设置于贯通孔372a。引导轨道372b可滑动地嵌合于在挤压工作台302设置的引导槽3611a。
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1的驱动机构4以及结构体7以上下反转的状态配置,使挤压工作台302上下移动,从而利用停止的按压构件3对载置于挤压工作台302上的砂箱MF内的型砂CS进行按压。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由此,在设置铸模造型装置301的工厂内的布局中,在无法较大地取得上下方向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空间的节省。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参照图19至图22对铸模造型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401的输出部444形成为T字状,配置为夹着一对运动转换装置441。各运动转换装置441配置为连杆443的大端部4431位于下方、小端部4432位于上方。小端部4432与输出部444的T字的横杆部分444a的端部连结。即,横杆部分444a以横架的状态保持在成对的小端部4432之间。
连杆443的大端部4431夹着输出部444的纵杆部分444b配置在两侧。在连杆443的大端部4431分别嵌合有偏心轮542,各偏心轮542经由变速器4052以及联轴器4051分别与电动马达405连结。在两个偏心轮542之间设置有同步装置417。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同步装置417由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各偏心轴5422的正齿轮417a和设置于正齿轮417a之间的两个正齿轮417b构成。通过这些正齿轮417a、417b,使两个偏心轴5422彼此向相反方向同步旋转。
这样,通过使两个偏心轴5422同步且向相反方向旋转,即使在两个连杆443产生倾斜载荷,横向的载荷也被抵消,仅垂直方向的载荷作用于输出部444。
支承壁部471形成为大致H形,在两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辊413。辊413从两侧与输出部444的横杆部分444a的端部抵接,对输出部44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第五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装置401的运动转换装置是配置为夹着共同的输出部444的一对运动转换装置441,
在两个运动转换装置441之间具备使各个偏心轮542向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同步装置417。
由此,即使通过各偏心轮542对输出部444作用倾斜载荷,横向的载荷分量也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被抵消。因此,在输出部444仅作用有垂直方向的力。输出部444即使不使用沿垂直方向进行引导的特别的机构,也能够沿上下方向顺畅地移动。
此外,作为按压力产生变动的驱动机构4,使用偏心轮4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使用肘节机构、滑块曲柄机构。
另外,驱动机构4在输出部44输出变动的力,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使用小齿轮齿条机构、滚珠丝杠机构、通过线性马达直线地驱动输出部的机构等。
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铸模造型装置;2:挤压工作台;3:按压构件;31:挤压脚;4:驱动机构;41:运动转换装置;42:偏心轮;421:外轮部;422:偏心轴;43:连杆(连杆构件);44:输出部;5:电动马达;6:压力调整装置;61:液压缸装置;63:压力传感器;64:压力控制阀;7:结构体;101:铸模造型装置;102:螺旋弹簧;103:止动件;201:铸模造型装置;204:驱动机构;211:第一下降装置;212:第二下降装置;217:同步齿轮;301:铸模造型装置;401:铸模造型装置;405:电动马达;417:同步装置;441:运动转换装置;442:偏心轮;4422:偏心轴;443:连杆;444:输出部;1P:第一位置;2P:第二位置;BF:下盛纳箱;CE:偏心旋转中心;CM:模型;CP:托板;CS:型砂;MF:砂箱;MP:模型平台;PL:垂线;TF:上盛纳箱。

Claims (10)

1.一种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铸模造型装置具备:
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对被投入到由载置于挤压工作台上的砂箱以及托板形成的造型空间中的型砂进行按压;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挤压工作台之间接近分离,并且该驱动机构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沿着使所述按压构件进行按压的方向相对地进行移动;
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使所述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及
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使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力减小,使所述按压构件产生所述型砂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是在使所述输出部产生的力上伴随有变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减小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变动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具备:液压缸,该液压缸承受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以及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对所述液压缸的背压进行控制,
所述按压构件由多个挤压脚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运动转换装置,该运动转换装置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着按压的方向的直线运动,
所述输出部通过所述运动转换装置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压力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输出部与所述按压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运动转换装置具备:偏心轮,该偏心轮具有圆形的外轮部,并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绕从所述外轮部的中心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轴的偏心旋转中心旋转;以及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输出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运动转换装置是配置为夹着共同的所述输出部的一对所述运动转换装置,
在两个所述运动转换装置之间具备使各个所述偏心轮向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同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
第一下降装置,该第一下降装置使所述按压构件下降至开始按压被投入到所述砂箱内的型砂的第一位置;以及
第二下降装置,该第二下降装置使所述按压构件下降至实施所述砂箱内的所述型砂的按压而结束的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下降装置具备:
偏心轮,该偏心轮具有圆形的外轮部,并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绕从所述外轮部的中心偏心了预定距离的偏心轴的偏心旋转中心旋转;以及
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输出部连结,
所述偏心轴的所述偏心旋转中心在作为所述偏心轮的下降端的下止点处配置在通过所述外轮部的中心的垂直线上。
9.一种铸模造型方法,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其中,
通过所述偏心轮的一个方向上的一圈旋转,结束通过所述按压构件对所述型砂进行按压而对铸模进行造型的一个工序。
10.一种铸模造型方法,该方法使用铸模造型装置对铸模进行造型,该铸模造型装置具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使输出部产生的力上伴随有变动;以及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以减小在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变动的力,使按压构件产生型砂的按压所需的预定的按压力,其中,
所述铸模造型方法具备:
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在该初始按压力设定工序中,将用于对被投入到由上盛纳箱、砂箱以及固定有模型的托板和下盛纳箱形成的造型空间内的所述型砂进行按压的所述按压构件的初始按压力设定为比预定的挤压中的最高按压力高的值;
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预备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的上方朝向所述模型的背面进行的第一挤压中,通过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第一按压力而进行;
模型面侧挤压工序,在该模型面侧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面侧朝向上方进行的第二挤压中,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比所述第一按压力高的第二按压力而进行;以及
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在该背面侧正式挤压工序中,在从所述模型的上方朝向所述模型的背面进行的第三挤压中,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调整为比所述第二按压力高、且比所述初始按压力低的第三按压力而进行。
CN202280057937.5A 2022-04-06 2022-11-24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Pending CN1178972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3676 2022-04-06
JP2022-063676 2022-04-06
PCT/JP2022/043395 WO2023195199A1 (ja) 2022-04-06 2022-11-24 鋳型造型装置および鋳型造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7241A true CN117897241A (zh) 2024-04-16

Family

ID=8824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7937.5A Pending CN117897241A (zh) 2022-04-06 2022-11-24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523181B2 (zh)
CN (1) CN117897241A (zh)
DE (1) DE112022003091T5 (zh)
WO (1) WO20231951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748U (ja) * 1983-06-23 1985-01-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加圧用シリンダ
JPS60115346A (ja) * 1983-11-25 1985-06-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鋳型造型装置ならびに鋳型造型方法
CH672270A5 (zh) * 1986-12-17 1989-11-15 Fischer Ag Georg
JPH11207440A (ja) * 1998-01-23 1999-08-03 Sintokogio Ltd 鋳型造型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および電動サーボ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802358B2 (ja) * 2001-03-16 2006-07-26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物砂の圧縮方法および鋳物砂の造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195199A1 (zh) 2023-10-12
DE112022003091T5 (de) 2024-04-25
WO2023195199A1 (ja) 2023-10-12
JP7523181B2 (ja) 2024-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3729B (zh) 杠杆顶出式精整压机
CN104712616B (zh) 内循环高速液压系统、液压平台及液压平台组件
CN203510753U (zh) 一种新型液压成型机
CN101594946B (zh) 具有混合驱动装置的拉伸垫装置
CN106514845B (zh) 一种砌块成型旋转平台式压力机
CN102596527A (zh) 用于成形装置的顶出装置
JP2010089148A (ja) サーボモータ駆動プレス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CN203282712U (zh) 一种四导柱下传动滑块上顶式高速精密冲床
CN103737960B (zh) 一种压力机换模装置
CN205270511U (zh) 模具缓冲装置
JP2002219600A (ja) コンピュータ数値制御プレス装置
CN109483928B (zh) 一种多工位高速成型液压机
CN107443783A (zh) 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
CN117897241A (zh)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CN210655980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物料升降机
RU2606413C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пресс
CN105619879B (zh) 纸盒成形机构
CN116766360A (zh) 一种耐火砖成型系统
CN107097289A (zh) 自动送料气液冲床
CN108817349B (zh) 一种卧式合模机
CN212919818U (zh) 一种瓷砖生产用压力机
CN210733395U (zh) 一种液压机的无源起降式高速移动工作台
US11820094B2 (en) Powder press having toggle lever drive and electric drive
CN220065450U (zh) 一种电解电容器的铁条移送切脚装置
CN201711536U (zh) 具有二次自动填粉模架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