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5703B -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5703B
CN117895703B CN202410295852.1A CN202410295852A CN117895703B CN 117895703 B CN117895703 B CN 117895703B CN 202410295852 A CN202410295852 A CN 202410295852A CN 117895703 B CN117895703 B CN 117895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vity
cooling
heat exchang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958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95703A (zh
Inventor
胡恒龙
李庆军
封新稳
梁新龙
李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958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5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5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95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包括支撑装置、冷却装置、动力装置和行星减速器,支撑装置和冷却装置管道连通,动力装置和支撑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调速式降温,通过支撑装置提供工作空间,用于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输出转矩,通过行星减速器将转矩供应的负载端,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却介质进行循环冷却,根据动力装置的不同输出功率,自动调节冷却介质的降温效率,避免造成热量累积。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为动力的驱动装置,按照工作电源的种类,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其中,交流电机使用领域较广。
然而,由于交流电机适用领域比较复杂,可能会在高温高湿状态下工作,常规的交流电机端盖上设置通风口,通过风扇进行强制风冷,冷却的形式较为单一,在交流电机搭配减速器驱动负载转动时,容易造成减速器内积热,影响转矩输出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恶劣的工作环境也会降低交流电机的工作寿命。
此外,由于电机在驱动过程中,随着负载的变化输出功率也会发生变化,而常规散热方式无法根据需要的散热功率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会导致电机内部积热,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包括支撑装置、冷却装置、动力装置和行星减速器,支撑装置和冷却装置管道连通,动力装置和支撑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调速式降温。
通过支撑装置提供工作空间,用于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输出转矩,通过行星减速器将转矩供应的负载端,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却介质进行循环冷却,根据动力装置的不同输出功率,自动调节冷却介质的降温效率,避免造成热量累积。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下方设有底座,壳体上设有驱动腔,动力装置包括定子绕组、转子,定子绕组置于驱动腔内,所以转子内圈设有传动轴,转子通过传动轴和驱动腔转动连接,转子置于定子绕组内圈,传动轴一端穿过驱动腔,传动轴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
行星减速器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减速腔,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泵和换能组件,底座上设有换能腔,减速腔下端设有出液流道,换能腔包括气道和液道,气道进口和驱动腔的出风口连通,液道进口通过出液流道和减速腔管道连通,底座上分别设有调节槽和滑槽,调节槽和滑槽置于气道和液道之间,调节槽和滑槽相向布置,换能组件包括安装座和隔热板,隔热板置于滑槽内,安装座置于调节槽内,安装座上设有若干换热片,换热片两端分别插入气道和液道内,循环泵进口和液道连通,循环泵出口和减速腔管道连通。
壳体安装在底座上,通过驱动腔对定子绕组进行安装,转子通过传动轴和驱动腔进行转动连接,为了降低磨损,可以通过轴承对传动轴进行支撑,通过供应交流电,在定子绕组和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当转子旋转时,将转矩通过传动轴输出,从而驱动行星减速器运行,行星减速器的机体通过减速腔提供减速空间,减速腔为主要的工作空间,在减速驱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热,通过循环泵将冷却液送入减速腔内传动的零部件进行降温,驱动腔内转子驱动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热,通过气体将废热带走,并送入换能腔的气道内,减速腔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下置的出液流道流出,并进入液道内,通过分层设置的气道和液道,在两种降温介质流过后,通过横跨安装座的换热片进行自动换热,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远大于气道内的气体比热容,在流经换热片时,产生换热行程,通过冷却液对气体进行降温,通过双源散热保证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安装座上设有膨胀腔,膨胀腔内设有热胀气囊,安装座和调节槽紧固连接,热胀气囊一侧和膨胀腔内侧壁面紧固连接,热胀气囊另一侧和隔热板传动连接,隔热板和滑槽滑动连接;
安装座通过热胀气囊和换热片连接,热胀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换热片穿过热胀气囊内腔,安装座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换热槽,换热片两端分别伸出换热槽。
安装座置于调节槽内,热胀气囊最前端和隔热板紧固连接,热胀气囊的膨胀方向为隔热板的滑动方向,由于热胀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片进行气液换热时,换热片中段会对热胀气囊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加热,受热状态下,热胀气囊膨胀,并推动前端的隔热板前移,随着热胀气囊逐渐膨胀,越来越多的换热片分别插入气道和液道,参与气液换热,相对延长了换热行程,提高了换热量,在进行高功率驱动时,可以自动调节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行星减速器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轴和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齿圈沿减速腔壁面布置,传动轴和太阳轮紧固连接,行星轮设有三个,三个行星轮沿太阳轮周向布置,太阳轮通过行星轮和齿圈齿面啮合,三个行星轮外侧套设行星架,行星轮和行星架转动连接,行星架一侧设有输出轴,输出轴一端伸出减速腔。
通过设置行星减速器对输出的转矩进行减速,一般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啮合转动的形式驱动,传动轴将转矩输入到太阳轮,由于三个阵列布置的行星轮位于齿圈内齿面,从而带动行星轮转动,转矩通过行星架输出,用于驱动负载端,通过行星轮阵列布置,保证转矩输出稳定性,通过减速腔对齿圈进行安装固定,防止转动。
进一步的,机体上设有进液流道,循环泵出口通过进液流道和减速腔管道连通,进液流道末端设有环槽,传动轴上设有配液流道,进液流道通过环槽和配液流道连通,配液流道出口处外圈套设配液环,配液环内圈设有环形流道,配液环上的环形流道外圈设有三个分液口,配液流道通过环形流道和分液口连通。
在机体上设置进液流道,从而将循环泵泵送的冷却液输送到环槽内,由于传动轴上设置配液流道,通过设置环槽,使得冷却液可以流入配液流道内,并向前输出到配液环上的环形流道内,通过三个分液口,分别对三个行星轮进行散热,行星轮散热完成后,冷却液在离心作用下流向齿圈,从而对齿圈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分液口倾斜布置,分液口倾斜方向和配液环旋转方向相同。
通过分液口倾斜布置,使得冷却液在从分液口流出时,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从而对三个行星轮进行自动散热,旋转速度越快,离心散热效果越好。
进一步的,壳体上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内设有风扇,风扇和传动轴紧固连接,风扇排风方向朝向驱动腔,驱动腔的出风口位于靠近机体一端,气道出风端和散热腔管道连通。
通过在壳体的末端设置散热腔,将风扇置于其中,在传动轴转动过程中,风扇向驱动腔排风,并进行强制风冷,产生带有废热的气体从前端流入气道内,并和液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换热冷却后的气体通过管道重新送入散热腔内,从而进行内循环,避免外界高温高湿气体进行驱动腔,影响驱动稳定性。
作为优化,底座上设有制冷流道,制冷流道内设有制冷器,液道通过制冷流道和循环泵管道连通。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制冷流道,用于对制冷器进行安装,制冷器可以选用半导体制冷,从而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循环散热质量。
作为优化,换热片长度布置方向为液道内介质流动方向。通过对换热片的布置形式进行限定,使得液体和气体与换热片进行换热时,流经换热片的长度方向的表面,避免直接冲击到换热片上,影响换热效率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循环泵将冷却液送入减速腔内传动的零部件进行降温,驱动腔内转子驱动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热,通过气体将废热带走,并送入换能腔的气道内,减速腔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下置的出液流道流出,并进入液道内,通过分层设置的气道和液道,在两种降温介质流过后,通过横跨安装座的换热片进行自动换热,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远大于气道内的气体比热容,在流经换热片时,产生换热行程,通过冷却液对气体进行降温,通过双源散热保证了整体的散热效率;由于热胀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片进行气液换热时,换热片中段会对热胀气囊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加热,受热状态下,热胀气囊膨胀,并推动前端的隔热板前移,随着热胀气囊逐渐膨胀,越来越多的换热片分别插入气道和液道,参与气液换热,相对延长了换热行程,提高了换热量,在进行高功率驱动时,可以自动调节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视图的局部A放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冷却介质换热示意图;
图4是图3视图的局部B放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行星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视图的局部C放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冷却液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装置、11-壳体、111-驱动腔、112-散热腔、12-底座、121-换能腔、1211-气道、1212-液道、122-调节槽、123-滑槽、124-制冷流道、2-冷却装置、21-循环泵、22-换能组件、221-安装座、2211-膨胀腔、2212-换热槽、222-热胀气囊、223-换热片、224-隔热板、23-制冷器、24-风扇、25-配液环、251-分液口、3-动力装置、31-定子绕组、32-转子、33-传动轴、331-配液流道、4-行星减速器、41-机体、411-减速腔、412-进液流道、413-出液流道、414-环槽、42-传动组件、421-太阳轮、422-行星轮、423-齿圈、424-行星架、43-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包括支撑装置1、冷却装置2、动力装置3和行星减速器4,支撑装置1和冷却装置2管道连通,动力装置3和支撑装置1连接,动力装置3和行星减速器4传动连接,冷却装置2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调速式降温。
通过支撑装置1提供工作空间,用于安装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输出转矩,通过行星减速器4将转矩供应的负载端,通过冷却装置2对冷却介质进行循环冷却,根据动力装置3的不同输出功率,自动调节冷却介质的降温效率,避免造成热量累积。
如图1~图4所示,支撑装置1包括壳体11,壳体11下方设有底座12,壳体11上设有驱动腔111,动力装置3包括定子绕组31、转子32,定子绕组31置于驱动腔111内,所以转子32内圈设有传动轴33,转子32通过传动轴33和驱动腔111转动连接,转子32置于定子绕组31内圈,传动轴33一端穿过驱动腔111,传动轴33和行星减速器4传动连接;
行星减速器4包括机体41,机体41上设有减速腔411,冷却装置2包括循环泵21和换能组件22,底座12上设有换能腔121,减速腔411下端设有出液流道413,换能腔121包括气道1211和液道1212,气道1211进口和驱动腔111的出风口连通,液道1212进口通过出液流道413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底座12上分别设有调节槽122和滑槽123,调节槽122和滑槽123置于气道1211和液道1212之间,调节槽122和滑槽123相向布置,换能组件22包括安装座221和隔热板224,隔热板224置于滑槽123内,安装座221置于调节槽122内,安装座221上设有若干换热片223,换热片223两端分别插入气道1211和液道1212内,循环泵21进口和液道1212连通,循环泵21出口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
壳体11安装在底座12上,通过驱动腔111对定子绕组31进行安装,转子32通过传动轴33和驱动腔111进行转动连接,为了降低磨损,可以通过轴承对传动轴33进行支撑,通过供应交流电,在定子绕组31和转子32之间的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当转子32旋转时,将转矩通过传动轴33输出,从而驱动行星减速器4运行,行星减速器4的机体41通过减速腔411提供减速空间,减速腔411为主要的工作空间,在减速驱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热,通过循环泵21将冷却液送入减速腔411内传动的零部件进行降温,驱动腔111内转子32驱动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热,通过气体将废热带走,并送入换能腔121的气道1211内,减速腔411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下置的出液流道413流出,并进入液道1212内,通过分层设置的气道1211和液道1212,在两种降温介质流过后,通过横跨安装座221的换热片223进行自动换热,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远大于气道1211内的气体比热容,在流经换热片223时,产生换热行程,通过冷却液对气体进行降温,通过双源散热保证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如图1~图4所示,安装座221上设有膨胀腔2211,膨胀腔2211内设有热胀气囊222,安装座221和调节槽122紧固连接,热胀气囊222一侧和膨胀腔2211内侧壁面紧固连接,热胀气囊222另一侧和隔热板224传动连接,隔热板224和滑槽123滑动连接;
安装座221通过热胀气囊222和换热片223连接,热胀气囊222内充有压缩气体,换热片223穿过热胀气囊222内腔,安装座22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换热槽2212,换热片223两端分别伸出换热槽2212。
安装座221置于调节槽122内,热胀气囊222最前端和隔热板224紧固连接,热胀气囊222的膨胀方向为隔热板224的滑动方向,由于热胀气囊222内充有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片223进行气液换热时,换热片223中段会对热胀气囊222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加热,受热状态下,热胀气囊222膨胀,并推动前端的隔热板224前移,随着热胀气囊222逐渐膨胀,越来越多的换热片223分别插入气道1211和液道1212,参与气液换热,相对延长了换热行程,提高了换热量,在进行高功率驱动时,可以自动调节换热效率。
如图3~图7所示,行星减速器4还包括传动组件42,传动轴33和传动组件42连接,传动组件42包括太阳轮421、行星轮422和齿圈423,齿圈423沿减速腔411壁面布置,传动轴33和太阳轮421紧固连接,行星轮422设有三个,三个行星轮422沿太阳轮421周向布置,太阳轮421通过行星轮422和齿圈423齿面啮合,三个行星轮422外侧套设行星架424,行星轮422和行星架424转动连接,行星架424一侧设有输出轴43,输出轴43一端伸出减速腔411。
通过设置行星减速器4对输出的转矩进行减速,一般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啮合转动的形式驱动,传动轴33将转矩输入到太阳轮421,由于三个阵列布置的行星轮422位于齿圈423内齿面,从而带动行星轮422转动,转矩通过行星架424输出,用于驱动负载端,通过行星轮422阵列布置,保证转矩输出稳定性,通过减速腔411对齿圈423进行安装固定,防止转动。
如图1~图2所示,机体41上设有进液流道412,循环泵21出口通过进液流道412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进液流道412末端设有环槽414,传动轴33上设有配液流道331,进液流道412通过环槽414和配液流道331连通,配液流道331出口处外圈套设配液环25,配液环25内圈设有环形流道,配液环25上的环形流道外圈设有三个分液口251,配液流道331通过环形流道和分液口251连通。
在机体41上设置进液流道412,从而将循环泵21泵送的冷却液输送到环槽414内,由于传动轴33上设置配液流道331,通过设置环槽414,使得冷却液可以流入配液流道331内,并向前输出到配液环25上的环形流道内,通过三个分液口251,分别对三个行星轮422进行散热,行星轮422散热完成后,冷却液在离心作用下流向齿圈423,从而对齿圈423进行散热。
如图6所示,分液口251倾斜布置,分液口251倾斜方向和配液环25旋转方向相同。
通过分液口251倾斜布置,使得冷却液在从分液口251流出时,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从而对三个行星轮422进行自动散热,旋转速度越快,离心散热效果越好。
如图1所示,壳体11上设有散热腔112,散热腔112内设有风扇24,风扇24和传动轴33紧固连接,风扇24排风方向朝向驱动腔111,驱动腔111的出风口位于靠近机体41一端,气道1211出风端和散热腔112管道连通。
通过在壳体11的末端设置散热腔112,将风扇24置于其中,在传动轴33转动过程中,风扇24向驱动腔111排风,并进行强制风冷,产生带有废热的气体从前端流入气道1211内,并和液道1212内的液体进行换热,换热冷却后的气体通过管道重新送入散热腔112内,从而进行内循环,避免外界高温高湿气体进行驱动腔111,影响驱动稳定性。
作为优化,底座12上设有制冷流道124,制冷流道124内设有制冷器23,液道1212通过制冷流道124和循环泵21管道连通。通过在底座12上设置制冷流道124,用于对制冷器23进行安装,制冷器23可以选用半导体制冷,从而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循环散热质量。
作为优化,换热片223长度布置方向为液道1212内介质流动方向。通过对换热片223的布置形式进行限定,使得液体和气体与换热片223进行换热时,流经换热片223的长度方向的表面,避免直接冲击到换热片223上,影响换热效率调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循环泵21将冷却液送入减速腔411内传动的零部件进行降温,驱动腔111内转子32驱动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热,通过气体将废热带走,并送入换能腔121的气道1211内,减速腔411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下置的出液流道413流出,并进入液道1212内,通过分层设置的气道1211和液道1212,在两种降温介质流过后,通过横跨安装座221的换热片223进行自动换热,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远大于气道1211内的气体比热容,在流经换热片223时,产生换热行程,通过冷却液对气体进行降温,通过双源散热保证了整体的散热效率;由于热胀气囊222内充有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片223进行气液换热时,换热片223中段会对热胀气囊222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加热,受热状态下,热胀气囊222膨胀,并推动前端的隔热板224前移,随着热胀气囊222逐渐膨胀,越来越多的换热片223分别插入气道1211和液道1212,参与气液换热,相对延长了换热行程,提高了换热量,在进行高功率驱动时,可以自动调节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机包括支撑装置(1)、冷却装置(2)、动力装置(3)和行星减速器(4),所述支撑装置(1)和冷却装置(2)管道连通,所述动力装置(3)和支撑装置(1)连接,动力装置(3)和行星减速器(4)传动连接,所述冷却装置(2)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调速式降温;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下方设有底座(12),壳体(11)上设有驱动腔(111),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定子绕组(31)、转子(32),所述定子绕组(31)置于驱动腔(111)内,所以转子(32)内圈设有传动轴(33),转子(32)通过传动轴(33)和驱动腔(111)转动连接,转子(32)置于定子绕组(31)内圈,所述传动轴(33)一端穿过驱动腔(111),传动轴(33)和行星减速器(4)传动连接;
所述行星减速器(4)包括机体(41),所述机体(41)上设有减速腔(411),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循环泵(21)和换能组件(22),所述底座(12)上设有换能腔(121),所述减速腔(411)下端设有出液流道(413),所述换能腔(121)包括气道(1211)和液道(1212),所述气道(1211)进口和驱动腔(111)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液道(1212)进口通过出液流道(413)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所述底座(12)上分别设有调节槽(122)和滑槽(123),所述调节槽(122)和滑槽(123)置于气道(1211)和液道(1212)之间,调节槽(122)和滑槽(123)相向布置,所述换能组件(22)包括安装座(221)和隔热板(224),所述隔热板(224)置于滑槽(123)内,所述安装座(221)置于调节槽(122)内,安装座(221)上设有若干换热片(223),所述换热片(223)两端分别插入气道(1211)和液道(1212)内,所述循环泵(21)进口和液道(1212)连通,循环泵(21)出口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
所述安装座(221)上设有膨胀腔(2211),所述膨胀腔(2211)内设有热胀气囊(222),所述安装座(221)和调节槽(122)紧固连接,所述热胀气囊(222)一侧和膨胀腔(2211)内侧壁面紧固连接,热胀气囊(222)另一侧和隔热板(224)传动连接,所述隔热板(224)和滑槽(123)滑动连接;
所述安装座(221)通过热胀气囊(222)和换热片(223)连接,所述热胀气囊(222)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换热片(223)穿过热胀气囊(222)内腔,所述安装座(22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换热槽(2212),所述换热片(223)两端分别伸出换热槽(2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4)还包括传动组件(42),所述传动轴(33)和传动组件(42)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2)包括太阳轮(421)、行星轮(422)和齿圈(423),所述齿圈(423)沿减速腔(411)壁面布置,所述传动轴(33)和太阳轮(421)紧固连接,所述行星轮(422)设有三个,三个所述行星轮(422)沿太阳轮(421)周向布置,所述太阳轮(421)通过行星轮(422)和齿圈(423)齿面啮合,三个所述行星轮(422)外侧套设行星架(424),行星轮(422)和行星架(424)转动连接,所述行星架(424)一侧设有输出轴(43),所述输出轴(43)一端伸出减速腔(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1)上设有进液流道(412),所述循环泵(21)出口通过进液流道(412)和减速腔(411)管道连通,所述进液流道(412)末端设有环槽(414),所述传动轴(33)上设有配液流道(331),所述进液流道(412)通过环槽(414)和配液流道(331)连通,所述配液流道(331)出口处外圈套设配液环(25),所述配液环(25)内圈设有环形流道,配液环(25)上的环形流道外圈设有三个分液口(251),所述配液流道(331)通过环形流道和分液口(25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口(251)倾斜布置,分液口(251)倾斜方向和配液环(25)旋转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设有散热腔(112),所述散热腔(112)内设有风扇(24),所述风扇(24)和传动轴(33)紧固连接,风扇(24)排风方向朝向驱动腔(111),所述驱动腔(111)的出风口位于靠近机体(41)一端,所述气道(1211)出风端和散热腔(112)管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上设有制冷流道(124),所述制冷流道(124)内设有制冷器(23),所述液道(1212)通过制冷流道(124)和循环泵(21)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223)长度布置方向为液道(1212)内介质流动方向。
CN202410295852.1A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Active CN117895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5852.1A CN117895703B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5852.1A CN117895703B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703A CN117895703A (zh) 2024-04-16
CN117895703B true CN117895703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65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95852.1A Active CN117895703B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570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2341A2 (de) * 2012-11-12 2014-05-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 für elektromechanische wandler
CN111668993A (zh) * 2020-06-24 2020-09-15 浙江江宇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电机
CN113765298A (zh) * 2021-09-30 2021-12-07 安徽智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外转子无刷电机散热组件
CN113890251A (zh) * 2021-11-25 2022-01-04 博远机电(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磨机用的大功率变速电机
CN215733820U (zh) * 2021-08-12 2022-02-01 深圳市晟世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辅助散热的自动控制装置
CN114285212A (zh) * 2021-12-17 2022-04-05 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机
CN114498974A (zh) * 2021-12-29 2022-05-13 黄新建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定子散热结构
CN114844256A (zh) * 2022-07-05 2022-08-02 江苏阿姆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电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15711170A (zh) * 2022-10-20 2023-02-24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泵的换热结构
CN116067204A (zh) * 2023-01-13 2023-05-05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 一种热交换效率可控的微通道换热装置
WO2023144953A1 (ja) * 2022-01-27 2023-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7945B2 (en) * 2004-09-25 2010-03-30 Bluwav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ling a motor or motor enclosure
CA3137290A1 (en) * 2019-04-25 2020-10-29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ic drive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2341A2 (de) * 2012-11-12 2014-05-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 für elektromechanische wandler
CN111668993A (zh) * 2020-06-24 2020-09-15 浙江江宇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电机
CN215733820U (zh) * 2021-08-12 2022-02-01 深圳市晟世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辅助散热的自动控制装置
CN113765298A (zh) * 2021-09-30 2021-12-07 安徽智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外转子无刷电机散热组件
CN113890251A (zh) * 2021-11-25 2022-01-04 博远机电(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磨机用的大功率变速电机
CN114285212A (zh) * 2021-12-17 2022-04-05 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机
CN114498974A (zh) * 2021-12-29 2022-05-13 黄新建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定子散热结构
WO2023144953A1 (ja) * 2022-01-27 2023-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844256A (zh) * 2022-07-05 2022-08-02 江苏阿姆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电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15711170A (zh) * 2022-10-20 2023-02-24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泵的换热结构
CN116067204A (zh) * 2023-01-13 2023-05-05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 一种热交换效率可控的微通道换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703A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0266A (zh) 高速精密电主轴冷却系统
CN102130540B (zh)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通风散热结构
CN202167929U (zh) 传导散热的节能电机
CN201925177U (zh) 一种带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潜水贯流泵
CN211981664U (zh)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对称结构
CN106451918A (zh) 一种循环式液冷电机
CN111969736A (zh) 一种高效水冷水利发电机结构
CN114337107B (zh) 一种外循环冷却式新能源电机
CN103066753A (zh) 一种链锯用无刷电机
CN117895703B (zh) 一种具有智能化可调节式散热功能的交流电机
CN113300526A (zh) 一种环保型节能电机
CN210246545U (zh) 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
CN209763590U (zh) 通用型高效冷却器
CN201393160Y (zh) 高速滑油轴承永磁电机
CN210958000U (zh) 一种电动车用高速电机壳
CN203056770U (zh) 一种链锯用无刷电机
CN207490626U (zh) 电机和电动汽车
CN217946542U (zh) 油水双冷三相永磁同步变频调速齿轮电动滚筒
CN207150344U (zh)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
CN102042070B (zh) 数码发电机装置
CN220586078U (zh) 一种发电机机体总成及具有该发电机机体总成的高散热型发电机
CN115864772B (zh) 一种高效率的直流无刷电机装置
CN217590398U (zh) 一种内外双冷式内转子电机
CN208986769U (zh) 一种低耗能电机组件
CN219918642U (zh)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交流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