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8365A -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8365A
CN117888365A CN202410066926.4A CN202410066926A CN117888365A CN 117888365 A CN117888365 A CN 117888365A CN 202410066926 A CN202410066926 A CN 202410066926A CN 117888365 A CN117888365 A CN 11788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tant
fabric
antistatic
antistatic spray
cationic surfac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66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雄
朱斌兰
邝金翠
陆颖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ouk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ou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ouk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ou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669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8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8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成分:聚酯聚醚共聚物0.5‑1.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5‑2%、其他表面活性剂0.1‑5%、助剂0.1‑5%以及余量的水。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分子链段较长,阳离子基团可通过电荷吸引力有效吸附在织物纤维表面,长疏水链段能够增加织物纤维的柔顺效果,还能够降低纤维内部的摩擦,而且,所述聚酯聚醚共聚物与之复配,增加在疏水链段的相互缠绕,以及在聚酯织物表面的吸附,提升了聚酯纤维表面的羟基含量,明显地改善织物润湿性,通过上述综合作用,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织物静电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洗涤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使用愈发频繁,如羊毛、丝绸等高档面料的普及,静电现象越来越突出。在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冷且干燥,材质为聚酯、涤纶或尼龙的织物材质都容易产生静电,织物纤维相互接触、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和重新分布,当电荷聚集在物体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织物上产生的静电会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目前市面上织物护理剂产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总体来说,绿色化、多功能化是当前织物护理剂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多功能化产品层出不穷,宣称的功能包括柔顺、除菌、抗静电、护色、持久留香等。其中,织物柔顺剂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润滑的作用,减少电荷的生成从而起到抗静电效果。虽然很多护理剂都宣称有柔顺、抗静电效果,但是真正起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所以对于具有柔顺和抗静电功效的护理剂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柔顺剂在市面上很普及,但主要是因为在衣物洗涤的后漂洗过程中加入从而达到柔顺织物的效果,此操作复杂,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消费者如果将洗涤剂和柔顺剂同时加入,可能会导致洗涤效果下降,影响产品的柔顺效果。目前,织物柔顺剂的原料主要是季铵盐阳离子,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包括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酰胺酯季铵盐类、咪唑啉季铵盐类和酯基季铵盐类等。其中,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虽然具有优秀的柔软性能,但其存在泛黄、生物降解性低等缺点;而其他柔软成分如酰胺酯季铵盐类、咪唑啉季铵盐类和酯基季铵盐类等则存在产品体系稳定性不足、再润湿性能差等缺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柔顺抗静电液体洗涤剂组合物,采用双季铵盐改性聚硅氧烷、烷基二甲基聚氧乙烯氯化铵和双羧基聚乙二醇得到具有亲水性、透气性较强的洗涤剂。但是因为洗涤剂经过洗涤和几次漂洗残留在织物上的柔顺剂原料很少,柔顺抗静电效果并不是最佳。
综上所述,亟需研究开发一种新型技术方案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具备高效柔顺、抗静电性能,同时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成分:
其中,
所述聚酯聚醚共聚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所述n选自6-100的整数;
所述m选自1-15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氯化-2-羟基-3-(三甲氨基)丙基聚环氧乙烷纤维素醚。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分子量和阳离子密度,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吸附性。
进一步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000-5000。
进一步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优选为0.5-1%。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聚醚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15000。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聚醚共聚物质量分数优选为0.5-1%。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表面活性剂选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5-2%,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3-1%。
进一步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多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仲醇乙氧基化物、烷醇酰胺、多元醇酯、脂肪酸酯乙氧基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咪唑啉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选自防腐剂、抗再沉积剂、酶制剂、溶剂、杀菌剂、香精、色素、pH调节剂和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选自苯氧乙醇、苯甲酸钠、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并异噻唑啉酮、异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抗再沉积剂选自聚丙烯酸钠、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乙烯基吡络烷酮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酶制剂选自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甘油、丙二醇、乙醇、山梨醇、乙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选自银离子、苯扎氯胺、PCMX、TCC、二氯生、三氯生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香精选自适用于任何洗涤剂产品的天然来源或化学合成的香料成分,如瓜果香、花草香类香料。
进一步地,所述色素为任何可以适用在洗涤产品的染料、颜料。
进一步地,所述盐选自柠檬酸钠、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过碳酸钠、葡萄酸钠、酒石酸钠、草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S2.将聚酯聚醚共聚物加入热水预溶,搅拌分散完全,再加入容器中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
S3.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热水预溶,加入容器中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
S4.加入余量的水,降至室温后调节pH,然后加入其他助剂,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得到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
进一步地,S2、S3中所述热水温度为60-80℃。
进一步地,S4中的pH为5-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得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通过喷洒的方式对织物进行直接作用,操作简便。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分子链段较长,阳离子基团能够通过电荷吸引力有效吸附在织物纤维表面,其中长疏水链段能够增加织物纤维的柔顺效果,还能够降低纤维内部的摩擦。
另外,我们意外地发现,采用聚酯聚醚共聚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增加在疏水链段的相互缠绕,以及在聚酯织物表面的吸附,提升了聚酯纤维表面的羟基含量,使得聚合物更有效吸附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亲水性膜,从而更明显地改善织物润湿性;另一方面,聚酯聚醚共聚物能够通过形成亲水膜,快速消除衣物表面聚集的电荷。通过上述几点的综合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织物静电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列举如下实施例。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原料、反应和后处理手段,除非特别声明,均为市面上常见原料,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应当理解,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成分的量或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发明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温度,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室温。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去离子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氯化-2-羟基-3-(三甲氨基)丙基聚环氧乙烷纤维素醚,分子量为3000左右,牌号为SupraCareTM133Polymer,购自陶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酯聚醚共聚物,购自科莱恩公司SRN系列产品,其结构通式为
n为50左右;
m为10左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H调节剂为柠檬酸,购自广州试剂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溶剂为丙二醇,购自广州试剂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AEO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碳原子数为12-14,平均乙氧化程度为9,购自巴斯夫公司。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CAB(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0%活性物含量,购自广州天赐。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腐剂为甲基异噻唑啉酮和氯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物,购自IFF公司。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杀菌剂为苯扎氯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苯扎氯胺活性物含量50%,购自广州试剂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香精,购自奇华顿香精公司。
实施例1-4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中各成分和相应质量分数,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中各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实施例1-4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质量分数,将部分水(总质量的60wt%)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S2.将聚酯聚醚共聚物用5倍质量的热水(60℃)提前预溶搅拌分散,得到预分散水溶液,再投入容器中,搅拌10min至完全溶解;
S3.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5倍质量的热水(40℃)提前预溶搅拌分散,得到粘稠水溶液,再投入容器中,搅拌10min至完全溶解;
S4.加入余量的水,降温后加柠檬酸,调节溶液pH为6左右,然后加入其他成分,搅拌至溶解,得到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
基于实施例1设置对比例1-4,对比例1-4的成分和质量分数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例1-4中各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将聚酯聚醚共聚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掉;对比例2将聚酯聚醚共聚物去掉;对比例3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掉;对比例4将聚酯聚醚共聚物换成了等质量的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牌号为ACUSOL 649N),其他成分、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均相同。
测试例1
抗静电性能测试
根据国家标准GB/T 16801-1997《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测定》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进行抗静电性能测试,使用本发明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处理织物后,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对数值降低值(△lgps)越高,代表抗静电性能越好。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抗静电性测试结果
根据表3可以得出,实施例1-4采用特殊聚酯聚醚共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1-4。对于对比例1而言,抗静电效果能够提高100%以上。而对比例4中,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进步,说明本发明特定的聚酯聚醚共聚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能够产生较强协同效应以提升产品抗静电性能。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测试例2
柔顺效果测试
测试方法:
1、实验前处理
1)洗涤前,将白色毛巾放置在滚筒洗衣机中,采用洗涤模式,自行设定水温40℃,洗涤时间约1h,加入标准洗衣液进行预处理,重复洗涤两到三次,以除去毛巾表面的柔软成分,尽量减少在盲测时带来的手感触摸误差;
2)挑选出柔顺效果一致的一组毛巾;
3)将经过预处理的白色毛巾进行编号,分为8组,每组实验准备4条毛巾进行测试。
2、手洗浸泡实验
在洗衣盆中加入2L自来水,分别按1wt%加入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的样品,再加入经过预处理的白色毛巾,浸泡5min;
浸泡结束后,再用2L水进行漂洗1次,自然晾干。
3、评价测试结果
将自然晾干后的毛巾,进行洗涤剂柔顺性能评价。
评价方法:要求至少10名柔顺手感评价人员进行打分,评价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综合手感优良为4-5分、综合手感一般为2-3分、综合手感较差为0-1分。柔顺评定结果可以由得分情况给出,综合平均分结果越高,表明经过样品洗涤之后的毛巾柔顺效果越好。
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柔顺性测试结果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柔顺效果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较差 一般 一般 一般
根据表4可以得出,实施例中采用特殊聚酯聚醚共聚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具有优良的柔顺效果,而对比例1-4并没有相似效果。说明特殊的聚酯聚醚共聚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产生较强协同效应,促进聚合物的吸附,赋予了织物的柔软和滑爽感,从而提升了柔顺效果。
测试例3
稳定性测试
测试方法:
相关稳定性考察,具体考察指标如下:
低温稳定性:将样品放置0℃冰箱4周,恢复常温,观察外观;
高温稳定性:将样品放置45℃烘箱4周,恢复常温,观察外观;
冻融循环:将样品放置-15℃冰箱24h,恢复常温24h;循环4次,恢复常温,观察外观;
冷热循环:将样品放置45℃烘箱24h,放置-15℃冰箱24h;循环4次,恢复常温,观察外观。
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稳定性测试结果
根据表5可以得出,实施例1-4中的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多种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各种成分能够稳定、均匀分散于体系中,在高低温或冻融、冷热循环条件下,均能保持外观的稳定、均一,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成分:
其中,
所述聚酯聚醚共聚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所述n选自6-100的整数;
所述m选自1-15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氯化-2-羟基-3-(三甲氨基)丙基聚环氧乙烷纤维素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000-5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表面活性剂选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咪唑啉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防腐剂、抗再沉积剂、酶制剂、溶剂、杀菌剂、香精、色素和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S2.将聚酯聚醚共聚物加入热水预溶,搅拌分散完全,再加入容器中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
S3.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热水预溶,加入容器中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
S4.加入余量的水,降至室温后调节pH,然后加入其他助剂,搅拌分散至完全溶解,得到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S3中所述热水温度为60-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抗静电喷雾护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pH为5-7。
CN202410066926.4A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888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6926.4A CN117888365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6926.4A CN117888365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8365A true CN117888365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6926.4A Pending CN117888365A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83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0802B (zh) 一种防沾色丝毛净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887B (zh) 多用途高效环保清洁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1240A (zh) 减少臭味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1636201B (zh) 一种织物柔顺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EP3679117A1 (en) Microemulsion comprising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 especially for production of fabric softener formulations
CN111471543A (zh) 一种贴身衣物类洗衣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CA2064483A1 (en) Ammonium compounds,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as cleaning agent, cosmetic raw material and softener, in particular as final-rinse fabric softener
CN108978223B (zh) 衣物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5946A (zh) 防蛀型不缩水不变形羊毛羊绒丝毛专用洗涤剂及制备方法
KR101077800B1 (ko) 직물 연화 조성물
CN107129882B (zh) 一种具有洗涤柔软功效的透明洗衣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6668B (zh) 一种羊毛用品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88365A (zh) 一种抗静电喷雾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4124B (zh) 一种柔顺护色洗衣液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43151A1 (en) Performance gear, textile technology, and cleaning and protec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930977A (zh) 一种织物抗静电护理喷雾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47C (zh) 抗皱抗泛黄的丝毛洗涤剂
KR100389300B1 (ko) 섬유 트리트먼트 조성물
US20230365892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ing soil release polymers
CN117089414A (zh) 一种柔顺抗静电液体洗涤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3776273B2 (ja) 柔軟剤組成物
CN112795437B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真丝织物保色洗涤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50819A (zh) 真丝洗衣液及应用
JPH0450373A (ja) 液体柔軟仕上剤
KR100757114B1 (ko) 섬유처리제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