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8265A -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8265A
CN117888265A CN202311317010.3A CN202311317010A CN117888265A CN 117888265 A CN117888265 A CN 117888265A CN 202311317010 A CN202311317010 A CN 202311317010A CN 117888265 A CN117888265 A CN 117888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stitch
coil
needle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70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洼田茉优
由井学
岛崎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88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8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4Vests, jerseys, sweaters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1/00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ixed needles
    • D04B11/16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ixed need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 for commencing goods, e.g. with non-run 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1/00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ixed needles
    • D04B11/26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ixed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1/36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ixed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ther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D04B15/52Thread-feeding devices for 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7/28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stitch patter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不需要手工作业就能够使编织线难以脱线。在编织包括第一编织物部在内的筒状编织物时,防止从在上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中使用的第一送线器延伸的编织线脱线。使上述第一送线器向第一方向移动,编织第一线圈。使卡定在横编机的第二针床上的已有线圈列中的处于上述第一线圈的附近的特定线圈向上述第一针床移动,使卡定了上述特定线圈的特定编织针成为空针。使上述第一线圈向上述特定编织针移动。对上述第一线圈进行加针,编织从上述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形成将上述第二线圈重叠在上述第一线圈上的重叠线圈。使上述特定线圈返回上述特定编织针。上述终端线圈是在上述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

Description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横编机上防止编织线脱线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具备多个送线器的横编机编织例如具有条纹花纹或嵌花花纹等的编织物时切换编织线。在切换此编织线时,需要将编织线固定在编织物上以便编织线不脱线。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横编机上编织编织线的结头,得使编织线不脱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6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在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后,需要由手工作业将编织线的结头系紧。若编织线的切换部位多,则此手工作业花费工夫。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手工作业就能够使编织线难以脱线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第一针床和与上述第一针床相向的第二针床的横编机,以总针状态编织包括第一编织物部在内的筒状编织物,其中,具有防脱线工序,在该防脱线工序中,在由上述第一针床编织处于上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终端线圈的下一个的第一线圈时,将从在上述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中使用的第一送线器延伸的编织线固定在上述第一线圈上,上述防脱线工序具备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D、工序E和工序F,在该工序A中,使上述第一送线器向第一方向移动,编织上述第一线圈,在该工序B中,使在实施上述工序A前的时刻卡定在上述第二针床上的已有线圈列中的处于上述第一线圈的附近的特定线圈向上述第一针床移动,使卡定了上述特定线圈的特定编织针成为空针,在该工序C中,使上述第一线圈向上述特定编织针移动,在该工序D中,对上述第一线圈进行加针,在上述特定编织针上编织从上述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在该工序E中,形成将上述第二线圈重叠在上述第一线圈上的重叠线圈,在该工序F中,使上述特定线圈返回上述特定编织针,上述终端线圈在上述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
在这里,第一线圈是成为编织终端线圈的基础的线圈。即,第一线圈是在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终端线圈的线圈。在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包括第一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终端线圈。上述工序A和工序B先进行哪一个都没有问题。
<2>在上述<1>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具备工序X,该工序X在上述工序D之后且上述工序E之前使上述第一送线器向与上述第二线圈的编织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编织在上述第二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
<3>在上述<1>或<2>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上述终端线圈是使上述第一送线器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来编织。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编织处于第一编织物部的终端线圈的下一个的第一线圈,接着,由加针编织从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其结果,连接第二线圈和第一线圈的编织线卷绕在第一线圈上,第一线圈变得难以活动。另外,在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通过形成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重叠了的重叠线圈,并在该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终端线圈,由终端线圈将由编织线的卷绕变得难以活动的第一线圈固定。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不是相对于终端线圈,而是相对于终端线圈的下一个的第一线圈进行了防脱线。因为第一线圈非常难以脱线,所以不需要由手工作业将编织线的相对于第一线圈的卷绕勒紧。在难以脱线的第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终端线圈也变得难以脱线。
在上述<2>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由工序D编织的第二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新的第二线圈。在此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由于编织线相对于第一线圈卷绕两次,所以第一线圈变得更加难以脱线。另外,在工序D中的第二线圈的编织方向和在工序X中的新的第二线圈的编织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在此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因为编织线在第一线圈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上分别各卷绕一次,所以第一线圈难以歪斜,漂亮地做成。
在上述<3>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第一线圈的编织方向是第一方向,在第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终端线圈的编织方向是第二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编织的第一线圈容易向第一方向拉伸,朝向第二方向编织的终端线圈容易向第二方向拉伸。作用于第一线圈的张力和作用于终端线圈的张力大致相互抵消,第一线圈和终端线圈容易在线圈纵行方向变得笔直。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有关实施方式的筒状编织物的一例的针织品的概要图。
图2是说明有关实施方式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第一编织工序图。
图3是接着图2的第二编织工序图。
图4是有关其它的实施方式的针织品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有关实施方式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由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图1所示的筒状编织物1的例子。本例的筒状编织物1是具备前后身大片的针织品,该前后身大片具有嵌花花纹。前后身大片具备占前后身大片的大部分的基底编织物部2和构成嵌花花纹的多个第一编织物部3、4。基底编织物部2的颜色和第一编织物部3、4的颜色相互不同。第一编织物部3的颜色和第一编织物部4的颜色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的送线器和用于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4的送线器不同。用于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的送线器和用于编织第一编织物部4的送线器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由一个送线器编织颜色不同的第一编织物部3和第一编织物部4的情况下,从该送线器供给的编织线具备例如由捻接器连接的第一线和第二线。
本例的第一编织物部3、4具备钻石形状。在钻石形状的下端配置了作为第一编织物部3、4的最初的线圈的始端线圈3S、4S。在钻石形状的上端配置了作为第一编织物部3、4的最后的线圈的终端线圈3E、4E。此外,第一编织物部3、4的形状除钻石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形状或圆形形状。
筒状编织物1从前后身大片的下摆的位置编织。首先,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部分编织成筒状。接着,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部分编织成C字状,并且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如果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结束了,则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部分编织成筒状。此后,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部分编织成C字状,并且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编织第一编织物部4。第一编织物部4与第一编织物部3同样地编织。
在本例中,由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的终端线圈3E之前将构成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线固定在第一编织物部3,在编织第一编织物部4的终端线圈4E之前将构成第一编织物部4的编织线固定在第一编织物部4。下面,基于图2及图3说明在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的终端线圈3E之前将构成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线固定在筒状编织物1的出纱部的编织例。图2及图3所示的编织例是用于使得构成出纱部的编织线9Y不脱线的例子。
在本例中使用的横编机是4张针床横编机。4张针床横编机具备下部第一针床、下部第二针床、上部第一针床和上部第二针床。下面,将下部第一针床、下部第二针床、上部第一针床及上部第二针床分别标记为FD、BD、FU及BU。FD和BD相互相向。配置在FD的上部的FU和配置在BD的上部的BU相互相向。FD及FU和BD及BU可相对地横移。在实施方式1中,BU不使用。横编机也可以是2张针床横编机。在横编机中具备的编织针是具备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开闭针钩的导针片的组合针,该针主体具有针钩,该导针片开闭针钩。导针片具备将针主体夹入的两张刀片。组合针也可以具备使导针片暂时保持线圈的保持机构。
图2及图3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右栏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的编织状态。右栏的黑点表示FD、BD及FU的编织针。BU的编织针省略图示。右栏的钻石标记表示图1的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圆标记表示第一编织物部3的线圈。逆三角标记表示第一送线器9。在本例中,将基底编织物部2中的卡定在BD上的部分称为已有线圈列5。与各编织工序的编织动作相关的部分由粗线表示。栏外的向右的箭头及向左的箭头分别是第一方向R1及第二方向R2。第一方向R1及第二方向R2是第一送线器9的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的移动方向。
在图2的步骤S0中,表示编织了图1的第一编织物部3的倒数第三个编织线圈横列的状态。此编织线圈横列相当于钻石形状的上端附近。在从此状态以后的编织工序中,编织包括第一线圈11在内的倒数第二个编织线圈横列,进而编织包括终端线圈3E在内的最后的编织线圈横列。在本例中,第二个编织线圈横列由第一线圈11构成,最后的编织线圈横列由终端线圈3E构成。
在步骤S0中,将第一编织物部3的线圈卡定在FD的编织针E、F、G上。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卡定在FD的编织针A、B、C、D、H、I、J、K及BD的编织针A~编织针K上。基底编织物部2编织成C字状。基底编织物部2和第一编织物部3以总针状态编织。总针状态是指在编织宽度方向邻接的线圈之间没有空针的状态。在步骤S0中,图示了线圈彼此的连接,但在步骤S1以后,省略了在步骤S0中所示的线圈彼此的连接。
在步骤S1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在FD的编织针D上编织了集圈线圈10后,编织终端线圈3E(参照图1)的前一个的第一线圈11(工序A)。第一线圈11是第一编织物部3的倒数第二个编织线圈横列的线圈。如后述的那样,在此第一线圈11的线圈纵行方向编织终端线圈3E。也就是说,第一线圈11是终端线圈3E在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的线圈、即成为终端线圈3E的基础的线圈。集圈线圈10是用于在编织宽度方向连接基底编织物部2和第一编织物部3的线圈。第一线圈11的编织容易由集圈线圈10进行。集圈线圈10不是必须的。
在步骤S2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第一线圈11的位置停止。第二方向R2是第一方向R1的相反方向。
在步骤S3中,使卡定在BD的编织针F上的特定线圈50向FU的编织针G移动,使编织针F成为空针(工序B)。特定线圈50是在步骤S2的时刻处于第一线圈11的附近的线圈。特定线圈50既可以是处于与第一线圈11相向的位置的线圈,也可以是位于处于上述相向的位置的线圈的一个到两个线圈的旁边的线圈。BD的编织针F是卡定了特定线圈50的特定编织针6。在这里,在编织针是具备保持机构的组合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特定线圈50暂时存放在已经卡定了线圈的FD的组合针上。
在步骤S3中,进一步使第一线圈11向成为了空针的特定编织针6移动(工序C)。在步骤S2中,通过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侧退让,能够在步骤S3的第一线圈11移动时抑制编织线9Y缠绕在第一线圈11上。
在步骤S4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第一线圈11的位置停止。在步骤S5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移动,对第一线圈11进行加针(工序D)。加针是公知的编织方法。在本例中,使卡定在BD的编织针F、即特定编织针6上的第一线圈11向FD的编织针F移动,并且从第一线圈11拉出编织线9Y形成第二线圈12。第二线圈12卡定在特定编织针6上。
在本例中,在步骤S1中朝向第一方向R1编织了第一线圈11后,在步骤S5中朝向第二方向R2编织第二线圈12。因此,连接第二线圈12和第一线圈11的编织线卷绕在第一线圈11中的第一方向R1侧的部分上。第一线圈11因第一个编织线9Y的相对于第一线圈11的卷绕而变得难以活动。
也可以与本例不同,在步骤S3之后,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对第一线圈11进行加针。在此情况下,连接第二线圈12和第一线圈11的编织线卷绕在第一线圈11中的第二方向R2侧的部分上。
在步骤S6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第二线圈12的位置停止。在图3的步骤S7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移动,编织在第二线圈12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12(工序X)。通过编织新的第二线圈12,由加针编织的步骤S5的第二线圈12从针床脱离。另外,通过编织新的第二线圈12,连接在步骤S5中编织的第二线圈12和第一线圈11的编织线也卷绕在第一线圈11中的第二方向R2侧的部分上。第一线圈11因第二个编织线9Y的相对于第一线圈11的卷绕而变得更加难以脱线。特别是在本例中,因为编织线9Y在第一线圈11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上分别各卷绕一次,所以第一线圈11难以歪斜,漂亮地做成。若第一线圈11漂亮地做成,则在第一线圈1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终端线圈3E也漂亮地做成。
进而,在步骤S7中,在FD的编织针C上编织集圈线圈15。集圈线圈15是用于在编织宽度方向连接基底编织物部2和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
在步骤S8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第二线圈12的位置停止。在步骤S9中,使卡定在BD的编织针F上的第二线圈12向FD的编织针F移动。即,形成将第二线圈12重叠在第一线圈11上的重叠线圈13(工序E)。第二线圈12隐藏在筒状编织物1的筒形状的里侧,难以引人注目。
在步骤S10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重叠线圈13的位置停止。在步骤S11中,使特定线圈50返回特定编织针6(工序F)。在步骤S10中,通过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侧退让,能够在步骤S11的特定线圈50的移动时抑制编织线9Y缠绕。
在步骤S12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使第一送线器9在超过重叠线圈13的位置停止。在步骤S13中,使第一送线器9向第二方向R2移动,在FD的编织针G上编织集圈线圈16。进而,在步骤S13中,在重叠线圈13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终端线圈3E。由步骤S12的第一送线器9的移动,能够使终端线圈3E的编织方向成为第二方向R2。通过在重叠线圈13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终端线圈3E,将因编织线9Y卷绕了两次而变得难以活动的第一线圈11固定。也就是说,在本例中,相对于作为不是终端线圈3E的线圈的第一线圈11进行了防脱线。在难脱线的第一线圈1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终端线圈3E也变得难脱线。
在本例中,将第一线圈11朝向第一方向R1编织(参照图2的步骤S1),将终端线圈3E朝向第二方向R2编织。朝向第一方向R1编织的第一线圈11容易向第一方向R1拉伸,朝向第二方向R2编织的终端线圈3E容易向第二方向R2拉伸。作用于第一线圈11的张力和作用于终端线圈3E的张力相互抵消,第一线圈11和终端线圈3E在线圈纵行方向容易变得笔直。
由上面说明的编织工序编织第一编织物部3,并且构成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线9Y由第一编织物部3的第一线圈11防脱线。也可以在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结束后,由集圈将从第一送线器9延伸的编织线9Y与基底编织物部2连接。
作为其它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适用于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一编织物部3的筒状编织物1的编织。在图4中,第一编织物部3的最终的线圈横列朝向纸张右侧编织。在此情况下,终端线圈3E编织成隐藏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里侧。通过这样做,在筒状编织物1的表侧不会损害第一编织物部3的外观。
横编机也可以是在FD和BD的各自的上部具备移圈用的针床的横编机。在此情况下,将配置在FD的上部的移圈用的针床看做第一针床,将配置在BD的上部的移圈用的针床看做第二针床。
符号的说明
1:筒状编织物;10、15、16:集圈线圈;11: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重叠线圈;2:基底编织物部;3、4:第一编织物部;3E、4E:终端线圈;3S、4S:始端线圈;5:已有线圈列;50:特定线圈;6:特定编织针;9:第一送线器;9Y:编织线;R1:第一方向;R2:第二方向。

Claims (3)

1.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该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第一针床和与上述第一针床相向的第二针床的横编机,以总针状态编织包括第一编织物部(3)在内的筒状编织物(1),其中,
具有防脱线工序,在该防脱线工序中,在由上述第一针床编织处于上述第一编织物部(3)的终端线圈(3E)的下一个的第一线圈(11)时,将从在上述第一编织物部(3)的编织中使用的第一送线器(9)延伸的编织线(9Y)固定在上述第一线圈(11)上,
上述防脱线工序具备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D、工序E和工序F,
在该工序A中,使上述第一送线器(9)向第一方向(R1)移动,编织上述第一线圈(11),
在该工序B中,使在实施上述工序A前的时刻卡定在上述第二针床上的已有线圈列(5)中的处于上述第一线圈(11)的附近的特定线圈(50)向上述第一针床移动,使卡定了上述特定线圈(50)的特定编织针(6)成为空针,
在该工序C中,使上述第一线圈(11)向上述特定编织针(6)移动,
在该工序D中,对上述第一线圈(11)进行加针,在上述特定编织针(6)上编织从上述第一线圈(11)拉出的第二线圈(12),
在该工序E中,形成将上述第二线圈(12)重叠在上述第一线圈(11)上的重叠线圈(13),
在该工序F中,使上述特定线圈(50)返回上述特定编织针(6),
上述终端线圈(3E)在上述重叠线圈(13)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具备工序X,该工序X在上述工序D之后且上述工序E之前使上述第一送线器(9)向与上述第二线圈(12)的编织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编织在上述第二线圈(12)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上述终端线圈(3E)是使上述第一送线器(9)向与上述第一方向(R1)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R2)移动来编织。
CN202311317010.3A 2022-10-14 2023-10-12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Pending CN1178882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5865 2022-10-14
JP2022165865A JP2024058469A (ja) 2022-10-14 2022-10-14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8265A true CN117888265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57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7010.3A Pending CN117888265A (zh) 2022-10-14 2023-10-12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58469A (zh)
KR (1) KR20240052674A (zh)
CN (1) CN117888265A (zh)
DE (1) DE1020231279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8619B2 (ja) 2016-04-04 2019-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8469A (ja) 2024-04-25
DE102023127960A1 (de) 2024-04-25
KR20240052674A (ko) 202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36C (zh)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4252751B2 (ja) 筒状編地のストライプ柄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
EP2390393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ravel of knitting yarn and knitted fabric
WO2007058091A1 (ja) ボーダー柄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EP231996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EP2447399B1 (en) Knitting method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yarn feeders and a corresponding knitted fabric
WO2007099709A1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JP5695978B2 (ja) ホールを有する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
CN107268162B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JP7217732B2 (ja) 編成方法
KR20170030436A (ko) 편사의 고정방법
EP2418310B1 (en) Joining method of adjacent knitted fabric parts, and knitted fabric
CN117888265A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1088586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CN111218761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JP2024058470A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5247313B (zh) 绒头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4059219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JP3121278B2 (ja)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CN115787176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WO2022191048A1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6815391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KR20180028031A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20240031119A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2662847B2 (ja) 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