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9077A - 蓄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9077A
CN117879077A CN202311072475.7A CN202311072475A CN117879077A CN 117879077 A CN117879077 A CN 117879077A CN 202311072475 A CN202311072475 A CN 202311072475A CN 117879077 A CN117879077 A CN 117879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s
battery pack
storage system
predetermin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2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池义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87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9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系统具备电力转换装置、多个电池组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构成为:在对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当在多个电池组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时,使第1电池组充电至变为充满电,并且调整多个电池组中的第1电池组以外的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以使得各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

Description

蓄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4-103804中公开有将多个电池组并联连接的电池系统。日本特开2014-103804的电池系统具备:上位控制装置,发送基于电池组的电压使多个电池组的电压均衡化的指示;和电池管理装置,基于从上位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来将电池组的电压均衡化。该电池管理装置具有对电池组的各单元进行充电的调整用电池组。在该电池系统中,在使用调整用电池组在电池组内进行多个单元的平衡后,进行多个电池组间的平衡。
从提高电池的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推断精度的观点出发,需要使电池组充满电。然而,在将多个电池组并联连接的蓄电(电池)系统中,也存在某个电池组未变为充满电的情况。在这样的蓄电系统中,从成本降低等的观点出发,期望不使用日本特开2014-103804所示的调整用电池组就使电池组充满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调整用电池就能够使电池组充满电的蓄电系统。
本公开的第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是在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充放电的蓄电系统。
蓄电系统具备:电力转换装置,与外部系统连接;上述放充电用的多个电池组,与电力转换装置相互并联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在对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以使得各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
在对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当在多个电池组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时,控制装置使第1电池组充电至变为充满电。
在对各电池组进行充电使,当在多个电池组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时,控制装置调整多个电池组中的第1电池组以外的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以使得各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用在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充放电的多个电池组来使该多个电池组中的第1电池组充满电。因此,不使用与在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充放电的多个电池组不同的调整用电池组,就能够使第1电池组充满电。
优选,在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计算对电池组充电或者放电规定时间时的电流的累计值与在规定时间内流动的电流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基于误差,在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设定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
误差越大,则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在上述的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充电状态(充电率)的推断精度变低。通过使第1电池组提前充满电,能够提高第1电池组的充电状态的推断精度。因此,如上述那样,上述的误差越大,则将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预先决定好的时间设定得越短,由此能够迅速地提高第1电池组的充电状态的推断精度。
优选,各电池组包括多个单元。
在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计算各单元的自身放电量的偏差。
基于偏差的大小,在实际运用的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设定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
偏差越大,则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优选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在第1电池组内的多个单元中越提早进行各单元的均衡化控制。若使第1电池组充满电,则第1电池组内的各单元也充满电,因此能够在第1电池组内进行单元的均衡化。因此,如上述那样,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将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预先决定好的时间设定得越短,由此越是需要单元的均衡化的电池组,则越能够迅速地进行单元的均衡化。
优选,各电池组包括多个单元。
蓄电系统还具备多个电压检测电路,该多个电压检测电路与多个单元分别建立对应来设置,并且分别检测单元的电压。
在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计算各电压检测电路的阻抗的偏差。
基于偏差的大小,在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设定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
偏差越大,则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阻抗的偏差越大,则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优选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如上述那样,在第1电池组内的多个单元中越提早进行各单元的均衡化控制。若使第1电池组充满电,则第1电池组内的各单元也充满电,因此能够在第1电池组内进行单元的均衡化。因此,如上述那样,阻抗的偏差越大,则将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预先决定好的时间设定得越短,由此越是需要单元的均衡化的电池组,越能够迅速地进行单元的均衡化。
优选,在调整多个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的情况下、并且在多个第2电池组包括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时,控制装置以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多于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的方式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
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电阻高于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电阻。因此,通过在调整时使电阻较低的一方的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多于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对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优先进行充电),与使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多于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根据上述的公开,不使用调整用电池,就能够使电池组充满电。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蓄电系统和外部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电池组的电路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图;
图3A是用于对蓄电系统中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
图3B是用于对蓄电系统中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将3个电池组充电时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的名称和功能也是相同的。因此,不重复关于这些的详细的说明。
A.整体结构
图1是用于对蓄电系统和外部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所示,蓄电系统1通过电力线与外部系统900连接。蓄电系统1能够从外部系统900供电,并且能够对外部系统900放电。
蓄电系统1具备多个电池装置10A、10B、…、和上位控制器20。此外,以下,也将多个电池装置10A、10B、…中的任意的一个称为“电池装置10”。
电池装置10A包括功率控制单元(PCU,Power Control Unit)11、电池组12A、电池组12B、电池组12C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13。
PCU 11是包括逆变器、DC/DC转换器等在内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电池装置10A中,将3个电池组12A、12B、12C与PCU 11并联连接。详细而言,电池装置10A具有PCU 11的外部连接用的3个端子111、112、113。电池组12A与3个端子中的端子111连接。电池组12B与端子112连接。电池组12C与端子113连接。
电池组12A、12B、12C封装有多个相同的种类的单电池(也被称为“电池单元”)。电池组12A、12B、12C也被称为“电池包”。电池组12A、12B、12C例如分别是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以下,称为“三元系电池”)、或者、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以下,称为“LFP电池”)。LPF电池的内部电阻高于三元系电池的内部电阻。特别是在低温区域中LPF电池的内部电阻变高。
与电池装置10A相同,电池装置10B包括PCU 11、电池组12A、12B、12C以及ECU 13。此外,在电池装置10B中,与PCU 11连接的电池组的种类也可以与电池装置10A不同。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电池装置10A包括两个三元系电池和一个LFP电池作为电池组12A、12B、12C,电池装置10B包括一个三元系电池和两个LFP电池作为电池组12A、12B、12C。各电池装置10所包括的电池组的组合并不特别地限定。
此外,以下,也将多个电池组12A、12B、12C中的任意的一个称为“电池组12”。
在本例子中,作为PCU 11和ECU 13,分别借用了搭载于车辆的PCU和ECU。同样,作为电池组12A、12B、12C,借用了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组。这样,利用不需要的车辆的部件而构建了蓄电系统1。详细而言,取下与车辆的PCU连接的三相交流马达,并连接3个电池组(在U层、V层、W层分别连接一个)。此外,端子111、112、113分别是U层用的端子、V层用的端子、W层用的端子。
外部系统900具备功率调节系统(PCS,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910、太阳能发电装置920、负载930以及电力系统940。各电池装置10(详细而言,各PCU 11)相对于PCS910相互并联连接。
PCS 910是能够进行AC/DC转换(从交流向直流的转换)和DC/AC转换(从直流向交流的转换)两方的电力转换装置。PCS 910例如从太阳能发电装置920接受直流电力。PCS910向负载930供给交流电力。此外,负载930包括在家庭中使用的电气产品(例如空调和照明器具等)。PCS 910在与电力系统940之间进行交流电力的交换。
各ECU 13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参照图2),控制电池装置10。各ECU 13与上位控制器20可通信地连接。在对各电池组12A、12B、12C进行充电时,各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各电池组12A、12B、12C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Qs。
上位控制器20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均未图示),并向各ECU 13发送指令。上位控制器20经由网络NW与服务器(未图示)可通信地连接。
在蓄电系统1中,至少在深夜的时间段通过外部系统900对各电池装置10进行充电,并且各电池装置10至少在白天的时间段向外部系统900放电。详细而言,至少在深夜的时间段从外部系统900向各电池装置10的3个电池组12分别供电,并且各电池装置10的3个电池组12至少在白天的时间段向外部系统900放电。
B.电池组的结构
图2是用于对电池组12的电路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所示,电池组12具备多个组件120。各组件120包括单元121、电压检测电路122、电流计123以及放充电用电路124。放充电用电路124具有开关1241。
电流计123及开关1241与单元121串联连接。电压检测电路122与单元121并联连接。
电压检测电路122检测单元121的电压。具体而言,电压检测电路122具有用于与单元121的正极及负极连接的两个连接用端子1221、1222、和设置于连接用端子1221与连接用端子1222之间的电压计1223。电压检测电路122通过电压计1223检测两个连接用端子1221、1222间的电压(即,单元121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
电流计123测定在从单元121放电电流时从单元121流出的电流的电流值、和在对单元121进行充电时向单元121流入的电流的电流值。即,电流计123测定在对单元121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时在放充电用电路124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并且,电流计123也测定单元121的自身放电量。
通过使开关1241接通,能够进行对单元121的充电和放电。开关1241的接通和断开的动作由ECU 13控制。
将基于电压计1223的测量值(电压值)和基于电流计123的测量值(电流值)向ECU13输送。此外,ECU 13包括处理器131和存储器132。
C.处理的概要
图3A和图3B是用于对蓄电系统1中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用于对开始第N次的充电紧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3B是用于对开始第N+1次的充电紧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此外,N是自然数。
(1)第N次的充电
在本例子中,设定为在开始第N次的充电紧前,从电池装置10的电池组12A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a_1不足电池组12A用的阈值Ta_th。同样,设定为从电池组12B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b_1不足电池组12B用的阈值Tb_th。并且,设定为从电池组12C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c_1不足电池组12C用的阈值Tc_th。此外,各阈值Ta_th、Tb_th、Tc_th预先存储于ECU 13。
如上述那样,在对电池装置10内的各电池组12A、12B、12C进行充电时,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各电池组12A、12B、12C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Qs。
ECU 13针对每个电池组12A、12B、12C分配充电后的蓄电量(目标值)。在本例中,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A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a_1。同样,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B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b_1。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C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c_1。
Qa_1是不足电池组12A的充满电的容量的值。Qb_1是不足电池组12B的充满电的容量的值。Qc_1是不足电池组12C的充满电的容量的值。另外,Qa_1、Qb_1以及Qc_1的合计为Qs。
ECU 13例如也可以将Qa_1、Qb_1以及Qc_1控制成相同的值。另外,也可以将Ta_th、Tb_th以及Tc_th设定为相同的值。
(2)第N+1次的充电
接下来,在第N次的充电完成后,如图3B所示,在开始第N+1次的充电紧前,从电池组12A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a_2变为了电池组12A用的阈值Ta_th以上。此外,从电池组12B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b_2不足阈值Tb_th,并且从电池组12C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Tc_2不足阈值Tc_th。
在该情况下,ECU 13进行以下那样的控制。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A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a_max。即,ECU 13使电池组12A充满电。
并且,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B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b_2。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C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变为Qc_2。Qb_2是不足电池组12B的充满电的容量的值。Qc_2是不足电池组12C的充满电的容量的值。
详细而言,ECU 13决定Qb_2和Qc_2的值,以使得在Qa_max上加上Qb_2和Qc_2后的值(即,3个电池组12A、12B、12C的容量的合计)变为Qs。例如,ECU 13将用在从Qs中减去Qa_max后得到的差值(Qd=Qs-Qa_max)除以2后的值(Qd/2)设为Qb_2和Qc_2。但是,这样的分派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通过这样的ECU 13的控制,能够使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的经过时间变为了阈值Ta_th以上的电池组12A变为充满电的状态。
D.控制构造
图4是用于对在对3个电池组12A、12B、12C进行充电时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即,以下,对电池组12A、12B、12C的充电时机到来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S1中,ECU 13判断在电池组12A、12B、12C中是否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针对每个电池组设定的时间(具体而言,上述的阈值Ta_th、Tb_th、Tc_th)的电池组1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称为“电池组α”)。
在判断为不存在电池组α的情况下(在S1中为否),在S6中,ECU 13开始电池组12A、12B、12C的充电。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电池组12A、12B、12C的各自的充电后的蓄电量分别为Qa_1、Qb_1、Qc_1。其后,ECU13使处理进入至S5。此外,在S6中,ECU 13可以对3个电池组12A、12B、12C同时进行充电,也可以一个一个地进行充电。
在判断为存在电池组α的情况下(在S1中为是),在S2中,ECU 13开始电池组α的充电。在S3中,ECU 13判断电池组α是否充满电。ECU 13典型地基于电池组12α的电压来判断电池组12α是否变为了充满电的状态(State Of Charge(SOC)=100%)。
在判断为电池组α充满电的情况下(在S3中为是),ECU 13开始3个电池组12A、12B、12C中的除了电池组α之外的剩余两个电池组(也称为“电池组β”、“电池组γ”)的充电。在判断为电池组α未充满电的情况下(在S3中为否),ECU 13使电池组α的充电持续进行直至电池组α充满电。
在S5中,ECU 13判断3个电池组12A、12B、12C(即,电池组α、β、γ)的总蓄电量是否变为了Qs。在判断为3个电池组12A、12B、12C的总蓄电量没有变为Qs的情况下(在S5中为否),ECU13使S4中的充电或者S5中的充电继续进行。在判断为3个电池组12A、12B、12C的总蓄电量变为了Qs的情况下(在S5中为是),ECU13结束一系列的充电处理。
此外,在上文中,举出从电池组α变为充满电的状态起开始电池组β和电池组γ的充电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ECU 13也可以同时开始3个电池组α、β、γ的充电。或者,ECU 13也可以从电池组α的充电的中途开始电池组β、γ的充电。
E.小结
如以上那样,蓄电系统1在与外部系统900之间进行充放电。蓄电系统1具备与外部系统900连接的PCU 11、与PCU 11相互并联连接的上述放充电用的多个电池组12(12A~12C)、以及控制PCU 11的动作的ECU 13。在对各电池组12进行充电时,ECU 13控制PCU 11的动作,以使得各电池组12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Qs。
在对各电池组12进行充电时,当在多个电池组12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电池组α时,ECU 13使电池组α充电至变为充满电。并且,在对各电池组12进行充电时,当在多个电池组12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电池组α时,ECU 13调整多个电池组12中的电池组α以外的电池组β、γ的蓄电量,以使得各电池组12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Qs。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在与外部系统900之间进行充放电的3个电池组12来使该3个电池组12中的电池组α充满电。因此,不使用与在与外部系统900之间进行充放电的3个电池组12不同的调整用的电池,就能够使电池组α充满电。
此外,当在多个电池组12中存在多个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电池组的情况下,ECU 13也可以使该经过时间较长的电池组优先充满电。或者,ECU 13也可以使该多个电池组12一起充满电。
F.关于阈值的设定方法
以下,举出多个例子对阈值Ta_th、Tb_th、Tc_th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在不区别阈值Ta_th、Tb_th、Tc_th时,称为“阈值T_th”。阈值T_th设定于蓄电系统1的实际运用前。
(1)第1方法
使用ECU 13或者其他的装置(未图示),在蓄电系统1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计算对电池组12充电或者放电规定时间时的电流的累计值与在该规定时间内流动的电流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基于上述误差,在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设定阈值T_th(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例如,基于对电池组12A充电或者放电规定时间时的电流的累计值与在该规定时间内流动的电流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在实际运用前设定阈值Ta_th。详细而言,误差越大,则将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此外,阈值T_th的决定可以由其他的装置进行,也可以由ECU13进行。决定好的阈值T_th最终存储于ECU 13即可。
在上述的误差较大的情况下,SOC的推断精度变低。通过使电池组12(电池组α)提前充满电,能够提高SOC的推断精度。因此,如上述那样,上述的误差越大,则作为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基准时间的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由此能够迅速地提高SOC的推断精度。
(2)第2方法
使用ECU 13或者其他的装置(未图示),在蓄电系统1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计算各单元121(参照图2)的自身放电量的偏差。基于自身放电量的偏差的大小,在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设定阈值T_th(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详细而言,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将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此外,阈值T_th的决定可以由其他的装置进行,也可以由ECU 13进行。决定好的阈值T_th最终存储于ECU 13即可。
优选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在电池组12内的多个单元121中越提早进行各单元121的均衡化控制。若使电池组12充满电,则电池组12内的各单元121也充满电,因此能够在电池组12内进行单元121的均衡化。因此、如上述那样,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则作为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基准时间的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由此越是需要单元121的均衡化的电池组12,越能够迅速地进行单元121的均衡化。
(3)第3方法
如图2所示,蓄电系统1(详细而言,电池装置10)具有与多个单元121分别建立对应来设置、并且分别检测单元121的电压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122。
使用未图示的装置,在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计算各电压检测电路122的阻抗的偏差。基于上述的偏差的大小,在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电池组12设定阈值T_th(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详细而言,阻抗的偏差越大,则将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此外,阈值T_th的决定可以由其他的装置进行,也可以由ECU 13进行。决定好的阈值T_th最终存储于ECU 13即可。
阻抗的偏差越大,则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优选自身放电量的偏差越大,如上述那样,在电池组12内的多个单元121中越提早进行各单元121的均衡化控制。若使电池组12充满电,则电池组12内的各单元121也充满电,因此能够在电池组12内进行单元121的均衡化。因此,如上述那样,阻抗的偏差越大,则作为判断充满电的执行的需要与否的基准时间的阈值T_th设定得越短,由此越是需要单元121的均衡化的电池组12,越能够迅速地进行单元121的均衡化。
G.变形例
(1)在调整多个电池组β、γ的蓄电量的情况下、并且在电池组β是三元系电池、电池组γ是LPF电池时,也可以将ECU 13构成为控制PCU 11,以使得三元系电池(电池组β)的蓄电量多于LPF电池(电池组γ)的蓄电量。
LPF电池的内部电阻高于三元系电池的内部电阻。因此,通过在调整时使电阻较低的一方的三元系电池的蓄电量多于LPF电池的蓄电量(对三元系电池优先进行充电),从而与使LPF电池的蓄电量多于三元系电池的蓄电量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2)在上文中,举出能够在PCU 11连接3个电池组1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PCU和蓄电系统1构成为在PCU连接两个或者4个以上的电池组。
H.备注
(1)一种控制方法,是在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充放电的蓄电系统所包括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控制方法具备:在对被相互并联连接于与上述外部系统连接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多个电池组进行充电时,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以使得各上述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的步骤;和在对各上述电池组进行充电时,上述控制装置判断在上述多个电池组中是否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的步骤,在控制上述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的步骤中,具备在存在上述第1电池组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电池组充电至变为充满电,并且以各上述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上述预先决定好的量的方式调整上述多个电池组中的上述第1电池组以外的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的步骤。
(2)一种程序,其中,上述程序使1个以上的处理器(例如ECU13的处理器131)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各步骤。
(3)一种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中,上述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上述程序。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的点应被认为是例示,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在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5)

1.一种蓄电系统,所述蓄电系统是在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充放电的蓄电系统,其中,
所述蓄电系统具备:
电力转换装置,与所述外部系统连接;
所述放充电用的多个电池组,与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相互并联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在对各所述电池组进行充电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以使得各所述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预先决定好的量,
其中,在对各所述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当在所述多个电池组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1电池组充电至变为充满电;并且
在对各所述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当在所述多个电池组中存在从上次变为充满电起经过了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第1电池组时,所述控制装置调整所述多个电池组中的所述第1电池组以外的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以使得各所述电池组的充电后的总蓄电量变为所述预先决定好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在所述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计算对所述电池组充电或者放电规定时间时的电流的累计值与在所述规定时间内流动的电流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在所述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设定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并且
所述误差越大,则将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元;
在所述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计算各所述单元的自身放电量的偏差;
基于所述偏差的大小,在所述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设定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并且
所述偏差越大,则将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元;
所述蓄电系统还具备多个电压检测电路,该多个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多个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并且分别检测所述单元的电压;
在所述蓄电系统的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计算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阻抗的偏差;
基于所述偏差的大小,在所述实际运用前针对每个所述电池组设定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并且
所述偏差越大,则将所述预先决定好的时间的长度设定得越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在调整多个所述第2电池组的蓄电量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多个第2电池组包括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时,所述控制装置以所述三元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多于所述磷酸铁系的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动作。
CN202311072475.7A 2022-10-12 2023-08-24 蓄电系统 Pending CN1178790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3986 2022-10-12
JP2022163986A JP2024057327A (ja) 2022-10-12 2022-10-12 蓄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9077A true CN117879077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46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2475.7A Pending CN117879077A (zh) 2022-10-12 2023-08-24 蓄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8766A1 (zh)
JP (1) JP2024057327A (zh)
CN (1) CN117879077A (zh)
DE (1) DE1020231215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3194B2 (ja) 2012-11-21 2014-09-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電池管理装置及び電池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21549A1 (de) 2024-04-18
US20240128766A1 (en) 2024-04-18
JP2024057327A (ja) 202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3031B2 (en) Equalization device, battery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qualiz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equal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180062402A1 (en) Quick charging device
EP2847026B1 (en) Electrical storage system and equalizing method
US20160318418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for use in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s
JP2019517234A (ja) 省エネルギー及び速いセルバランシングが可能な充電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5433368B2 (ja) 電池パック検査装置
US20080164849A1 (en) Charging regime at any state of charge using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derivative of voltage with respect to time
EP277057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20210021134A1 (en) Storage system
JP2005151720A (ja) セルバランス補正装置、二次電池、セルバランス補正方法及びセルバランス補正プログラム
JP2012019679A (ja) 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KR20010036653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JP6711221B2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WO2019176395A1 (ja) 管理装置、蓄電システム
JP2019187027A (ja) 蓄電装置
CN111301219A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79619A (zh) 基于单体容量值来执行电池系统的单体平衡的方法
TWI474578B (zh) 電池組管理系統及平衡電池組中的電池模組的方法
CN117220384B (zh) 一种电池并联运行的电流分配方法和电池并联系统
JPH09200968A (ja) 組電池の充電制御装置
JP7027860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17879077A (zh) 蓄电系统
JP2011254662A (ja) 給電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組電池搭載車両
US20240128788A1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KR20190071459A (ko)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모듈의 최대용량 충전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