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8355A -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8355A
CN117878355A CN202410046103.5A CN202410046103A CN117878355A CN 117878355 A CN117878355 A CN 117878355A CN 202410046103 A CN202410046103 A CN 202410046103A CN 117878355 A CN117878355 A CN 117878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inlet
outlet
water jacket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61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玮山
赖序年
欧阳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61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8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8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8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热管理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对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以及换热部件,建立换热部件与第一水套以及第二水套的连接,不需要设置板换即可以形成水冷的流通整体,有利于避免因板换而造成的热量传输能力损失;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或,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简化控制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高压气态储氢成本高、体积储氢密度低、安全风险大、充氢能耗高,等等缺点制约了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固态储氢体积储氢密度高、压力低安全性高、充放能耗低,较好的解决了高压气态储氢的缺点,因此,有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迎来更广阔的应用。
目前,固态储氢系统中,针对水冷方式,目前燃料电池和固储各自独立的一套水热系统,然后两套水热系统通过板换连接实现燃料电池与固储的热量交换,体积庞大、成本高且控制复杂;同时,板换的存在会损失一定的热量传输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的方法,包括:
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和/或,
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固态储氢模组包括固态储氢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水泵、第二节温器以及加热器;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套的入口,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水泵处于启动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所述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封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所述燃料电池时:
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及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换热部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所述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散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的第三温度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值,控制所述散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温差;
当所述温差大于温差阈值,控制所述水泵为第一转速范围;
当所述温差小于或等于温差阈值,控制所述水泵为第二转速范围;所述第二转速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转速范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或第二控制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固态储氢模组包括固态储氢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水泵、第二节温器以及加热器;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套的入口,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水泵处于启动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值,控制所述散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确定第三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温差;
当温差大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为第一转速范围;
当温差小于或等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为第二转速范围;第二转速范围小于第一转速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指令,该指令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置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对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以及换热部件,建立换热部件与第一水套以及第二水套的连接,不需要设置板换即可以形成水冷的流通整体,有利于避免因板换而造成的热量传输能力损失;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或,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简化控制流程。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热管理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入口”以及“出口”指的是某些情况下,液体流动过程中作为的“入口”以及“出口”,实际上在其他情况下,“入口”也可能为“出口”,“出口”也可能为“入口”,不构成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固态储氢模组1、燃料电池模组2、换热部件、控制模块(未图示)、传感器模块(未图示)以及吹扫模块(未图示)。可选地,固态储氢模组1包括固态储氢模块11以及用于对固态储氢模块11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12,燃料电池模组2包括燃料电池21以及用于对燃料电池21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22,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ETV1、水泵WCP、第二节温器ETV2、加热器PTC以及散热器RAD;第一水套12的出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连通,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通过水泵WCP连接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接第二水套22的入口,第二水套22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A连接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第二水套22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B连接第一水套12的入口,加热器PTC设置于第一管道A,第二管道B通过第三管道C连接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散热器RAD设置于第三管道C。其中,一般情况下,一直控制水泵WCP处于启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道A、第二管道B、第三管道C与第一水套12、第二水套22可以为可拆卸结构或者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接收传感器模块的数据,并对换热部件进行相应的控制。可选地,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组1的第一运行参数以及燃料电池模组2的第二运行参数,包括若干个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第一水套12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T4、第二水套22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T1、第二水套22的出口的第三温度值T2、燃料电池模组2所处的环境温度、第一管道A入口的第四温度值T5、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的第五温度值T3等,压力传感器可以获取固态储氢模块11的氢气出口压力P1。
参照图2,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热管理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0以及S200中的至少之一:
S100、获取固态储氢模组1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S200、获取燃料电池模组2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对固态储氢模块11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12、对燃料电池21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22以及换热部件,建立换热部件与第一水套12以及第二水套22的连接,不需要设置板换即可以形成水冷的流通整体,有利于避免因板换而造成的热量传输能力损失;获取固态储氢模组1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或,获取燃料电池模组2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简化控制流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运行参数包括第一水套12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T4,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S120A或者S120B:
S110、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此时由于温度过低导致固态储氢模块11放氢能力不足,需要加热固储,提升温度以恢复放氢能力,因此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的开度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水泵WCP启动,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的开度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从而使得燃料电池21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如图1中所示的水路②、③,释放至固态储氢模块11中,为固态储氢模块11进行加热。
S120A、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控制加热器PTC启动,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均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固态储氢模块11的温度提升效率,进一步控制加热器PTC启动。具体地,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水泵WCP启动,控制加热器PTC启动,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均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使得加热后的液体以及燃料电池21发电时产生的热量所加热的液体通过水路①(可以有不同方向)、②、③释放至固态储氢模块11中,为固态储氢模块11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以及速率。
S120B、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控制加热器PTC启动,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均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封闭。
可选地,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水泵WCP启动,控制模块控制加热器PTC启动,控制模块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以及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均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封闭,从而使得加热后的液体不流入燃料电池21中,而直接为固态储氢模块11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固态储氢模块11的放氢能力有其物理规律,放氢能力可以用氢气气流流动的流量来表示,可以通过固态储氢模块11的第一温度值T4和剩余储氢量所决定,而剩余储氢量跟固态储氢模块11的氢气出口压力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事先基于各种温度值、氢气出口压力进行测试,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放氢能力并形成表格,当确定第一温度值T4以及氢气出口压力时可以查表确定当前的放氢能力,当放氢能力小于放氢能力阈值时,认为放氢能力不足。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放氢能力不足,若放氢能力不足才执行步骤S110、S120A、S120B中控制换热部件的步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运行参数包括第二水套22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T1,当第二温度值T1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燃料电池21时,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A或S210B:
S210A、控制加热器PTC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以第二温度阈值为0℃为例。具体地,当第二温度值T1小于0℃且启动燃料电池21时,即燃料电池21需要采用冷启动模式,为了避免结冰导致启动失败等问题,控制模块控制加热器PTC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的开度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此时加热后的液体通过水路①、②为燃料电池21进行加热,加快燃料电池21的冷启动速度。
S210B、控制加热器PTC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及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控制加热器PTC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及第一节温器ETV1,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使得加热后的液体通过水路①、③以及②,为燃料电池21进行加热,加快燃料电池21的冷启动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还可以包括包括步骤S220:
S220、当第二温度值T1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散热器RAD启动,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第三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当第二温度值T1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说明此时燃料电池21的温度可能过高,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散热器RAD,水泵WCP启动,从而通过散热器RAD的风扇对第三管道C的液体进行散热,降低液体的温度,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的开度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从而通过水路②、④实现第二水套22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T1的降低,直接降低至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温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运行参数包括第二水套22的出口的第三温度值T2与第二水套22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T1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需要进行第三温度值T2与第二温度值T1的温差控制。具体地,确定第三温度值T2与第二温度值T1的温差,当温差大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WCP为第一转速范围,而当温差小于或等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WCP为第二转速范围。其中,第二转速范围小于第一转速范围,而水泵WCP的转速高,水流量就大,温差就变低,从而利用第一转速范围快速降低温差,反之,水泵WCP转速低,水流量小,温差就变高,在实现一定程度节能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转速范围降低温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二温度值T1满足要求、温差满足要求、放氢能力均满足要求,利用控制模块调节水泵WCP转速,使得温差等于温差阈值,比如可以采用PID的方法来控制水泵WCP转速。根据固储放氢能力要求,控制第一温度值T4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可通过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的开度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PID的方法来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的开度。控制散热器RAD的散热量,使得第五温度值T3等于第二温度值T1的温度目标值如第二温度阈值;当第五温度值T3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降低散热器RAD转速;当第五温度值T3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提高散热器RAD转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运行参数包括第一水套12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T4,第二运行参数包括第二水套22的出口的第三温度值T2,即同时包括步骤S100以及S200时,此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10-S320:
S310、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三温度值T2,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三温度值T2,而此时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可以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从而使得燃料电池21发电时产生的热量或者加热器PTC产生的热量为固态储氢模块11加热。
S320、当第一温度值T4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值T2,控制散热器RAD启动以及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三温度值T2时,此时控制散热器RAD启动以及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尽量避免造成固态储氢模块11降温而降低放氢能力的情况,并且此时可以等到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三温度值T2,而此时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再执行步骤S3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410-S430:
S410、获取环境温度。
可选地,环境温度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或者以燃料电池21启动时的第二温度值T1作为环境温度。
S420、当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燃料电池21进行关机时,控制散热器RAD以最高转速运行,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封闭且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封闭且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第四温度阈值基于实际设定,例如0℃,当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0℃时,说明环境温度低,若燃料电池21进行关机需要把温度尽可能降低,控制目标是尽快在燃料电池21关机过程中,把温度降低,把温度高的气态水冷却成液态并排出,防止结冰损坏。具体地,当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燃料电池21进行关机时,控制模块控制散热器RAD以最高转速运行,控制第一节温器ETV1使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封闭且第一节温器ETV1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ETV1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以使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二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封闭且第二节温器ETV2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ETV2的出口连通,从而形成水路②、④,为燃料电池21快速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涉及到控制模块启动加热器PTC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ETV2时,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加热器PTC的加热能力且不至于加热器PTC温度过高导致损伤加热器PTC,可调节第二节温器ETV2的开度以尽量减小第二节温器ETV2往加热器PTC支路(第一管道A)的水流量,使得第一管道A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T5低于设定的温度保护阈值,此时,加热器PTC能提供最大的加热热量,且这些热量能够最大化的传输至燃料电池21部,因而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燃料电池21的温度,缩短了冷启动的过程时间。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固态储氢模块11与燃料电池21集成应用的水热系统复杂性和成本,并在控制上考虑固态储氢放氢能力需求、燃料电池21工作温度要求以及最小功耗等多方面目标,提出了一种合适的系统架构以及控制方法,降低了水热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实现了水热系统的良好控制。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或第二控制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其中,固态储氢模组包括固态储氢模块以及用于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用于对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水泵、第二节温器以及加热器;第一水套的出口与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连通,第一节温器的出口通过水泵连接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接第二水套的入口,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一水套的入口,加热器设置于第一管道,水泵处于启动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单元或者第二单元,当第二运行参数包括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时:
第一单元用于:当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燃料电池时,控制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以使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第二单元用于:当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燃料电池时,控制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第二节温器以及第一节温器,以使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热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用于:
当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值,控制散热器启动以及控制第一节温器,使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确定第三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温差;
当温差大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为第一转速范围;
当温差小于或等于温差阈值,控制水泵为第二转速范围;第二转速范围小于第一转速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各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310和处理器320,存储器310内存储有可在处理器320上运行的指令,处理器320加载并执行该指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中,存储器310和处理器3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330,用于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进行数据交互传输。如果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和通信接口330独立实现,则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和通信接口330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该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及通信接口330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则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及通信接口330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当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d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和/或,
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固态储氢模组包括固态储氢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水泵、第二节温器以及加热器;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套的入口,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水泵处于启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所述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所述燃料电池时:
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或者,
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及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换热部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所述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散热器启动,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的第三温度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值,控制所述散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节温器,使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温差;
当所述温差大于温差阈值,控制所述水泵为第一转速范围;
当所述温差小于或等于温差阈值,控制所述水泵为第二转速范围;所述第二转速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转速范围。
7.一种热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或第二控制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组的第一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燃料电池模组的第二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第二运行参数控制换热部件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固态储氢模组包括固态储氢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换热的第一水套,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用于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换热的第二水套,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节温器、水泵、第二节温器以及加热器;所述第一水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水套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套的入口,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水泵处于启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热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单元或者第二单元,当所述第二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水套的入口的第二温度值时:
所述第一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所述燃料电池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启动所述燃料电池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节温器以及所述第一节温器,以使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出口连通。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046103.5A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78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6103.5A CN117878355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6103.5A CN117878355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8355A true CN117878355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6103.5A Pending CN117878355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83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2690B1 (ko) 연료전지시스템
JP5150664B2 (ja) 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US10995875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JP6766639B2 (ja) 燃料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US20210159520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Vehicle
JP2017212093A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14188566A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
JP6734206B2 (ja) 燃料電池装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17878355A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310989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9078513A (ja) 給湯システム、給湯制御プログラム、給湯制御方法および給湯装置
JP200729414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7613321A (zh)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004418A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
TWI385847B (zh) Stage fuel cell system for loading system components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10123493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7335798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運転方法
JP7388345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711450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7996123A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热能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420710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JP7243279B2 (ja) 流体の加熱装置及び当該加熱装置を使用するコ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6666698B (zh) 燃料电池暖机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526146B (zh) 汽车台架发动机温度控制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070171A (ja) 燃料電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