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3321A -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3321A
CN117613321A CN202311684509.8A CN202311684509A CN117613321A CN 117613321 A CN117613321 A CN 117613321A CN 202311684509 A CN202311684509 A CN 202311684509A CN 117613321 A CN117613321 A CN 117613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emperature value
exchange module
hea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45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玮山
赖序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i Guo Zhi Fei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45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3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3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53Pressure; Flow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01M8/04216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for a specific material, e.g. carbon, hydride, absorb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和/或,获取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同样可以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并且有利于实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散热协同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高压气态储氢成本高、体积储氢密度低、安全风险大、充氢能耗高,等等缺点制约了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固态储氢体积储氢密度高、压力低安全性高、充放能耗低,较好的解决了高压气态储氢的缺点,因此,有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迎来更广阔的应用。
然而当前固态储氢处于初级应用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放氢过程中如何提供足够的热量确保放氢能力满足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需求,控制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1)燃料电池热量利用不足或者出现放氢能力不足的情况;2)出现固态储氢吸热与主散散热协同控制不佳,导致燃料电池温度没有工作在最佳点,温度偏离或者波动,或者导致主散功耗过大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的方法,包括:
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当所述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
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和/或,
获取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用于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包括:
获取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剩余氢量以及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氢气出口的第三温度值以及压力值;
根据所述剩余氢量、所述第三温度值以及所述压力值进行查表处理,确定所述放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加热器以最大功率进行加热;
或者,
计算预设目标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的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差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加热器的最大功率确定加热功率,控制所述加热器以所述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使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流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将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请求,确定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所需目标温度值;
在所述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增加所述水阀的开度,或者,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维持或者减小所述水阀的开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降低或者维持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散热器的功率;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大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增加所述散热器的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
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和/或,
获取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用于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请求,确定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所需目标温度值;
在所述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增加所述水阀的开度,或者,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维持或者减小所述水阀的开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降低或者维持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散热器的功率;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大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增加所述散热器的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指令,该指令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和/或,获取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同样可以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并且有利于实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散热协同管理。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参照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至少可以包括步骤S100-S400:
S100、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S200、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可以包括S210以及S220中的至少之一,S210、S220的执行顺序任意:
S210、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S220、获取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器执行,例如可以为单独设置控制器或者利用固态储氢模块的系统控制器或者燃料电池的系统的控制器执行,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和/或,获取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同样可以提高固态储氢模块的放氢能力,并且有利于实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散热协同管理。
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模块201用于固态储氢模块202的热交换,第二换热模块203用于燃料电池204的热交换,热交换器205与第一换热模块201以及第二换热模块203连通。可选地,第一换热模块201以及第二换热模块203均具有水路,通过水路中的冷却水实现固态储氢模块202以及燃料电池204的热交换,热交换器205为板换,冷却水可以从第二换热模块203中流经热交换器205进入到第一换热模块201中,实现第一换热模块201以及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热交换。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燃料电池204(Stack燃料电池204电堆)通过电源DCDC供电,第二换热模块203与燃料电池204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获取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氢气出口OUT的第三温度值T6以及压力值P1。其中,第一换热模块201的第一出口指的是冷却水经过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换热后输出该冷却水的位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T4,第一换热模块201的水路还设置有第一水泵WCP2;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第二出口指的是冷却水经过燃料电池204进行换热后输出该冷却水的位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T2,第二换热模块203的水路还设置有第二水泵WCP1、水阀ETV1以及散热器RAD,例如散热器RAD包括但不限于为风扇,主散热器RAD可以向周围环境空气散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S120:
S110、获取固态储氢模块202的剩余氢量以及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氢气出口的第三温度值以及压力值。
可选地,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储氢模块202的剩余氢量(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未图示)、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氢气出口的第三温度值T6以及压力值P1,氢气出口用于输出氢气至燃料电池204。
S120、根据剩余氢量、第三温度值以及压力值进行查表处理,确定放氢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事先基于不同的剩余氢量、不同的第三温度值T6、压力值P1测定固态储氢模块202在不同条件下的放氢能力,并将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在实际应用时,当确定剩余氢量、第三温度值以及压力值后,即可以在表格中进行查表处理,从前确定对应的放氢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的放氢能力为当前条件下的一个具体的数值,数值大小表征放氢能力的强弱,与当前状态下的实际放氢量作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类似地可以事先根据电化学反应知识,载入燃料电池204输出功率与耗氢流量的计算关系,在控制器获取到当前的燃料电池204输出功率后根据计算关系可以计算得到对应的所需耗氢量,然后将放氢能力与所需耗氢量进行比较,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204的所需耗氢量时,说明放氢能力不足(FCSPwrLmtByH2Ability=true)。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包括步骤S2101-S2012:
S2101、控制第一换热模块201的加热器以最大功率进行加热。
可选地,加热器可以为PTC加热器,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204的所需耗氢量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以最大功率进行加热,从而对第一换热模块201中水路的冷却水进行加热,使得加热后的冷却水对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加热,提高放氢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温度,从而提高放氢能力。
S2102、计算预设目标温度值与第一换热模块201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的温度差,根据温度差与第一换热模块201的加热器的最大功率确定加热功率,控制加热器以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204的所需耗氢量时,为了在满足一定节能的基础上提高放氢能力,获取第一换热模块201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T4,计算事先预设的固态储氢模块202的预设目标温度值Ttgt_H与第一温度值T4的温度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事先对温度差范围以及对应的输出比例进行定义,根据对应的温度差范围的输出比例与加热器的最大功率的乘积确定加热功率,然后控制加热器以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例如,假设加热器的最大功率为Pm,当温度差大于5℃,输出比例为100%,加热功率为100%Pm,当温度差大于1℃小于5℃,输出比例为70%,加热功率为70%Pm,当温度差小于1℃,输出比例为50%,加热功率为50%Pm,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其他比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放氢能力不小于燃料电池204的所需耗氢量时,此时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中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205对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加热,包括步骤S2201:
S2201、当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时,控制热交换器205将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热量传输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对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加热。
其中,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表明燃料电池204的温度足够高,可以通过热交换器205给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值T4不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第二换热模块203的水路只通散热器RAD,避免热交换器205反向给燃料电池204加热而损失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热交换器205将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热量传输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具体为:控制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使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205流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将热量传输至第一换热模块201。
本申请实施例中,水阀ETV1的状态可以有两种: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即目标导通状态),第一状态下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冷却水从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第二出口经过散热器RAD至水阀ETV1再经过第二水泵WCP1至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入口,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入口是指冷却水进入使冷却水与燃料电池204进行热交换的位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T1。而第二状态(即目标导通状态)下,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冷却水从第二换热模块203的第二出口经过热交换器205进入第一换热模块201中,提高第一换热模块201的冷却水的温度,从而将热量传输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为固态储氢模块202进行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不同的固态储氢剩余氢量(放氢能力)下,在燃料电池启动后暖机过程中,如果出现放氢能力不足(FCSPwrLmtByH2Ability=true),将导致输出功率受限,通过上述步骤S210可以快速来恢复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放氢能力以尽快恢复燃料电池功率输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300,S300包括S310-S320:
S310、根据燃料电池204的输出功率请求,确定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所需目标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放氢能力跟固态储氢模块202的剩余氢量以及第一温度值相关,越高的剩余氢量和越高的温度,放氢能力就越高。因此,通过事先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数据根据燃料电池204的功率输出请求可以确定放氢能力需求,进而确定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所需目标温度值Ttgt_H2。
S320、在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温度值小于所需目标温度值时,增加水阀的开度,或者,当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需目标温度值时,维持或者减小水阀的开度。
可选地,在水阀ETV1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温度值T4小于所需目标温度值Ttgt_H2时,增加水阀ETV1的开度,从而使第二换热模块203中更多的冷却水流动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提高固态储氢模块202的温度,使第一温度值T4提高至所需目标温度值Ttgt_H2。或者,当第一温度值T4大于或者等于所需目标温度值Ttgt_H2时,维持或者减小水阀的开度,维持或者减少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冷却水流动至第一换热模块201中以及更多的冷却水流经散热器RAD中,从而维持或者降低第一温度值T4至所需目标温度值Ttgt_H2,实现根据温差Ttgt_H2-T4来闭环控制ETV1的开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400,S400包括S410-S430:
S410、获取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
具体地,获取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T1。
S420、当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燃料电池204的目标特定温度时,降低或者维持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散热器的功率。
可选地,当第四温度值T1小于或等于燃料电池204的实现预设的目标特定温度Ttgt_FCS时,降低或者维持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散热器的功率,例如散热器RAD为散热风扇,降低或者维持第二换热模块203中的散热器的功率以降低或者维持散热风扇的转速,从而避免第二换热模块203的水路中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提高第四温度值T1至目标特定温度Ttgt_FCS。
S430、当第四温度值大于燃料电池204的目标特定温度时,增加散热器的功率。
可选地,当第四温度值T1大于燃料电池204的目标特定温度Ttgt_FCS时,增加散热器的功率,从而提高散热风扇的转速,降低冷却水的温度,使第四温度值T1降低至目标特定温度Ttgt_FCS,实现基于温差(Ttgt_FCS-T1)来闭环控制主散风扇转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保证固态储氢模块202放氢能力所需要的恰当的吸热量的前提下,通过上述步骤S300、S400分配给燃料电池204的散热器RAD最小的散热量,达到既满足放氢能力,又使燃料电池工作在需要的目标温度下,并使散热器RAD的散热功耗最低。
综上,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综合考虑固态储氢模块202放氢能力需求、燃料电池204工作温度要求以及最小功耗等多方面目标,对主散热器RAD与第一换热模块201、第二换热模块203的冷却水分配水阀ETV1开度散热器RAD的协同控制,实现了最快放氢能力恢复,放氢能力的保证,燃料电池204目标温度的良好控制,散热器RAD功耗最低等控制目标的良好实现。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管理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控制模块,用于当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
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和/或,
获取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换热模块用于固态储氢模块的热交换,第二换热模块用于燃料电池的热交换,热交换器与第一换热模块以及第二换热模块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请求,确定固态储氢模块的所需目标温度值;
在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温度值小于所需目标温度值时,增加水阀的开度,或者,当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需目标温度值时,维持或者减小水阀的开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第二换热模块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
当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降低或者维持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散热器的功率;
当第四温度值大于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增加散热器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各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310和处理器320,存储器310内存储有可在处理器320上运行的指令,处理器320加载并执行该指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中,存储器310和处理器3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330,用于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进行数据交互传输。如果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和通信接口330独立实现,则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和通信接口330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该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及通信接口330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则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及通信接口330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当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d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的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当所述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
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和/或,
获取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用于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包括:
获取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剩余氢量以及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氢气出口的第三温度值以及压力值;
根据所述剩余氢量、所述第三温度值以及所述压力值进行查表处理,确定所述放氢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加热器以最大功率进行加热;
或者,
计算预设目标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的温度差,根据所述温度差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加热器的最大功率确定加热功率,控制所述加热器以所述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使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流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中,将热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换热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请求,确定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所需目标温度值;
在所述水阀为目标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增加所述水阀的开度,或者,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所需目标温度值时,维持或者减小所述水阀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入口的第四温度值;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降低或者维持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中的散热器的功率;
当所述第四温度值大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目标特定温度时,增加所述散热器的功率。
8.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固态储氢模块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放氢能力;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放氢能力小于燃料电池的所需耗氢量时:
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和/或,
获取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出口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出口的第二温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热交换器对所述固态储氢模块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用于所述固态储氢模块的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连通。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684509.8A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613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4509.8A CN11761332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4509.8A CN11761332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321A true CN117613321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5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4509.8A Pending CN11761332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33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722B (zh) 一种预估充电时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826094B2 (en) Fuel cell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10193177B2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60006059A1 (en) Driv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of fuel cell system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US10283791B2 (en) Fuel cell system
US20070207356A1 (en) Fuel cell system with warming-up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0396374B2 (en) Fuel cell cooling system
JP200725797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WO2021120815A1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JP200428851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冷却制御装置
CN115742871A (zh) 氢能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5742870A (zh) 氢能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US11355765B2 (e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el cells
CN117613321A (zh) 一种热管理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02282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5621511A (zh) 节温器开度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5332562A (zh) 燃料电池车辆、控制器及其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784332A (zh) 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997756B (zh) 电动汽车多热源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及汽车
JP202217929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で冷却水温度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7878355A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9049A (zh)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96123A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热能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0123493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