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7385A -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7385A
CN117877385A CN202410171514.7A CN202410171514A CN117877385A CN 117877385 A CN117877385 A CN 117877385A CN 202410171514 A CN202410171514 A CN 202410171514A CN 117877385 A CN117877385 A CN 117877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panel
circuit board
area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715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乐
黄小霞
孙浩
杨恩建
曾乙伦
吴易谦
曾国栋
黄允晖
姚孟亮
陈伟
杨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715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7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7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7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盖板,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转接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主电路板连接,第一支撑部件,一端设置于所述盖板延伸区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表面;第二支撑部件,一端贴合绑定区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表面;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支撑,以使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具有间隙。通过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共同支撑转接柔性电路板,以使弯折区上方的转接柔性电路板与弯折区之间形成有间隙,避免转接柔性电路板与弯折区接触。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驱动电路以及生产工艺的需求,现有的显示屏在显示区的外围设置非显示区,以用于连接驱动电路等。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将显示面板靠近下边框的部分向其背光侧弯折技术可使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显著缩短,成为了当前主流的弯折技术。该技术需要将Pad区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在弯折时,要求弯折区域进行去背膜等减薄处理,这就导致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越来越脆弱,容易发生断裂(Crack)的问题。在整机的装配过程中,连接主机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在插接至显示面板的作为主电路板的印刷电路板(Printcd Cicuils Board,PCB)上的连接器后,在重力和整机按压力的作用下柔性电路板下垂与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接触,长时间工作后易导致该接触区域发送断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模组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与连接柔性电路板不易接触,避免因弯折区与柔性电路板长期接触摩擦而发生弯折区断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绑定区以及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的弯折区,所述绑定区通过所述弯折区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盖板,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所述盖板包括主体区和延伸区,所述主体区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重合,所述延伸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侧;
转接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主电路板连接,
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延伸区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支撑,以使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设置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弹性层、支撑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贴合,所述第二弹性层与所述盖板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密度,以使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弹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至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层为第二泡棉层,所述第二泡棉层的密度大于等于0.7g/cm3,所述第二泡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mm,所述第一弹性层为第一泡棉层,所述第一泡棉层的密度为大于等于0.4g/cm3且小于0.7g/cm3,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加上2mm,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全部覆盖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延伸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中心的一侧表面至所述盖板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方向为在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平面内与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垂直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凸台,以及贴合于所述凸台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凸台一体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贴合所述绑定区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部,以避让并容纳位于所述绑定区的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柔性显示模组通过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共同支撑转接柔性电路板,以使弯折区上方的转接柔性电路板与弯折区之间形成有间隙,避免转接柔性电路板与弯折区接触,从而避免发生弯折区的金属走线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显示模组的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中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柔性屏应时而生。柔性屏制作过程中将显示面板靠近下边框的部分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技术因其可使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显著缩短,已经逐渐替代利用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实现向显示面板背光侧弯折的技术,成为了当前主流的弯折技术。该技术需要将绑定区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在弯折时,要求弯折区域进行去背膜等减薄处理,这就导致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Pad Bending)越来越脆弱,容易发生断裂(Crack)的问题。
在中大尺寸的折叠屏电子产品中,例如,折叠屏手机、折叠屏平板电脑或卷曲平板电脑等,转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显示屏连接,另一端与主电路板连接,转接柔性电路板用于将显示屏与主电路板连接。该转接F柔性电路板在重力和整机按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下垂,导致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发生接触摩擦,在长时间工作后易使得弯折区内的金属线断裂,导致出现显示屏的异常显示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对转接柔性电路板的支撑,使得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转接柔性电路板与弯折区接触,从而避免弯折区受到外力作用,进而解决弯折区断裂等问题。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盖板20、转接柔性电路板30、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A和围绕该显示区A设置的周边区,该周边区用于布设走线,例如栅极驱动电路等。
所述显示区A内设置有多个显示像素,例如,呈矩阵分布的多个显示像素等,每个显示像素内设置有像素电路以及与该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像素电路可以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在此情况下,上述多个显示像素中的OLED可以至少发出三基色的光,例如红色(Red,R)、绿色(Green,G)和蓝色(Blue,B)的光线。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包括四个侧边,例如,第一侧边A1、与第一侧边A1相邻的第二侧边A2、与第二侧边A2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A3、以及与第一侧边A1相对设置的第四侧边A4。
所述周边区还可以分为绑定区S1和弯折区S2,弯折区S2用于连接所述绑定区S1与所述显示区A。
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定区S1与弯折区S2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的一侧,例如图1所示,绑定区S1与弯折区S2均设置于显示区A的第一侧边A1。例如,以柔性显示面板10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为例,所述第一侧边A1可以是下边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除了包括上述显示区A以及周边区之外,还包括层叠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偏光膜层11、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背光侧的背膜12,还可包括设置在背膜12的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一侧的例如由网格胶和铜箔构成的散热膜等其他膜层,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侧例如为图2所示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下侧,柔性显示面板10背光侧例如为图2所示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上侧。
柔性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S1通过弯折区S2弯折至柔性显示面板10背光侧并贴合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背光侧,在图2所示的设置了背膜12和例如包括散热膜的其他膜层的结构中,绑定区S1位于背膜12的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具体为贴合于例如包括散热膜的其他膜层的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弯折区S2连接绑定区S1与显示区A。
绑定区S1设有驱动芯片13,且绑定区S1与驱动柔性电路板14连接,驱动柔性电路板14与电路板15连接,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一端通过连接器与电路板15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显示区A还可以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 Line,简称DL)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Gate Line,简称GL)。其中,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像素的像素电路可以与同一条选通信号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像素的像素电路可以与同一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在选通信号线传输的选通信号将像素电路选通的情况下,数据信号可以通过数据信号线写入像素电路。如此一来,像素电路可以驱动与该像素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发光,进而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为了提供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显示模组包括驱动芯片13和驱动柔性电路板14,其中,驱动柔性电路板14用于将电路板15与柔性显示面板10相连接。电路板15可以通过驱动柔性电路板14向像素电路提供选通信号。另外,在电路板15的控制下,驱动芯片13可以向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
盖板20贴合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表面,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盖板20通过光学胶层粘贴于偏光膜层11上,盖板20可以对显示模组提供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显示效果。盖板20包括主体区和延伸区,主体区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柔性显示面板10重合,延伸区位于主体区的外侧,具体而言,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平面内与弯折区S2的弯折轴垂直的第三方向,即图1和图2中所示的X方向,盖板20的长度大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长度,形成延伸区,也就是说在第三方向(X方向)上盖板20的边缘比弯折区S2的边缘更加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中心,柔性显示面板10被盖板20全部覆盖。
第一支撑部件40的一端设置于盖板20的延伸区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即第一支撑部件40设置于靠近该处盖板20的边缘,第一支撑部件40的另一端贴合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即第一支撑部件40位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盖板20之间,并与二者接触贴合。
第二支撑部件50的一端贴合于绑定区S1的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一侧表面,另一端贴合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即第二支撑部件50位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S1之间,并与二者接触贴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绑定区S1的表面还连接有驱动柔性电路板14,第二支撑部件50可以延伸至部分驱动柔性电路板14的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的一侧表面。
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共同支撑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且分别位于弯折区S2在第三方向(X方向)的两侧,以使弯折区S2上方的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弯折区S2之间形成有间隙,避免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弯折区S2接触,从而避免发生弯折区S2的金属走线断裂的问题。由于第二支撑部件50的两侧表面分别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和绑定区S1贴合,上述间隙的距离大致与第二支撑部件50的厚度相等,此处相等是指在一定公差范围内相等。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分别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贴合的表面大致齐平,以使转接柔性电路板30位于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之间的部分大致与柔性显示面板10平行设置,从而避免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弯折区S2接触。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件40设置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弹性层41、支撑层42和第二弹性层43,第一弹性层41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贴合,第二弹性层43与盖板2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贴合,支撑层42位于第一弹性层41与第二弹性层43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贴合。
由于第一支撑部件40的厚度相比第二支撑部件50的厚度较大,第一支撑部件40采用例如单一泡棉(Foam)材料的弹性材料时,第一支撑部件40提供的支撑力较小,在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重力和按压力作用下,第一支撑部件40会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量,导致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弯折区S2接触。因此,将第一支撑部件40设置为三层结构,并将中间层设置为支撑层42,该支撑层42的刚性远大于第一弹性层41和第二弹性层43的刚性,以提高第一支撑部件40的整体刚性,可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确保较小的变形量,从而提高其支撑性能。例如支撑层42由不锈钢(SUS)片制成,利用不锈钢片具有比例如泡棉材料的弹性材料的刚性大得多的特性,以提高第一支撑部件40的支撑性能。例如,除泡棉材料外,第一弹性层41和第二弹性层43还可采用硅凝胶、SPEA(Super Elastic Polymer Adhesive,超弹性聚合物胶粘剂)等材料,除不锈钢材料外,支撑层42还可采用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铜、玻璃等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弹性层41的密度小于第二弹性层43的密度,使得第一弹性层41的弹性较大,第二弹性层43的弹性较小,由于第一弹性层41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贴合,因此第一弹性层41能够将受到的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作用力分散至支撑层42上,并使得第二弹性层43产生较小的变形量,从而提高第一支撑部件40的支撑性能。例如,第一弹性层41为第一泡棉层,第一泡棉层的密度大于等于0.4g/cm3且小于0.7g/cm3,例如第一泡棉层的密度可以为0.4g/cm3、0.45g/cm3、0.5g/cm3、0.6g/cm3或0.65g/cm3
例如,第一弹性层41为第一泡棉层,第二弹性层43为第二泡棉层,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均为双面带胶的双面泡棉,第一泡棉层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粘接连接,以及第二泡棉层与盖板20粘接连接,同时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分别与支撑层42的两侧表面粘接连接,可以起到固定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转接柔性电路板30进行大幅度的振动。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泡棉层的密度大于等于0.7g/cm3,例如第二泡棉层的密度可以为0.7g/cm3、0.8g/cm3、0.85g/cm3、0.9g/cm3或1.0g/cm3,第二泡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mm,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Y方向,第二泡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也可称为第二泡棉层的高度或者厚度,例如第二泡棉层的厚度可以为1.7mm、1.8mm、1.9mm。从而确保第一支撑部件40具有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当转接柔性电路板30施加至第一支撑部件40的作用力较大时,第一支撑部件40变形量较大而使得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弯折区S2接触。第二支撑部件50例如为单层的泡棉材料制成,当第二支撑部件50贴合至转接柔性电路板30与绑定区S1之间时,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可称为第一支撑部件40的高度或者说厚度)略大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至盖板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在受到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作用力后均会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量,使得转接柔性电路板30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支撑部件40和第二支撑部件50的厚度应能保证在其压缩变形后,转接柔性电路板30仍无法与弯折区S2接触。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三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可称为第一支撑部件40的长度)应小于在第三方向(X方向)上弯折区S2的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中心的一侧表面至盖板20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以使第一支撑部件40与弯折区S2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在图2中X方向上,第一支撑部件40的长度小于弯折区S2至盖板20右侧边缘的长度,避免第一支撑部件40与弯折区S2接触。
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加上2mm,第二方向为弯折区S2的弯折轴延伸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Z方向,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也可称为第一支撑部件40的宽度,即第一支撑部件40的宽度比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宽度至少大2mm,以使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全部覆盖转接柔性电路板30。例如,第一支撑部件40贴合于转接柔性电路板30后,第一支撑部件40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均超出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边缘,使转接柔性电路板30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全部位于第一支撑部件40上。
在一个示例中,例如图2所示,弯折区S2的在第三方向(X方向)上靠近第一支撑部件40的弯折表面覆盖有保护胶层16,例如保护胶层16可以为MCL胶(Metal Cover Layer,金属覆盖层)。弯折区S2的外侧表面附着保护胶层16能够使弯折区S2保持圆弧形状,避免弯折区S2发生变形,导致电路走线断路。
在一个示例中,在弯折区S2的在第三方向(X方向)上远离第一支撑部件40的弯折表面去除背膜12,即在弯折区S2处不设置背膜12,从而提高弯折区S2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件40包括设置于盖板2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的凸台45,以及贴合于凸台45的远离盖板20的一侧表面的例如材料为泡棉的弹性层44,弹性层44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贴合。此种结构的第一支撑部件40由凸台45和弹性层44形成,弹性层44例如为双面带胶的双面泡棉,其一侧表面与凸台45的顶面粘贴连接,另一侧表面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粘贴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凸台45可以与盖板20一体形成,例如在对盖板20进行打磨减薄处理时,保留凸台45的位置不进行减薄,以使最终的盖板20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台45。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件50的贴合于绑定区S1的表面51向内凹陷形成避让部,以避让并容纳位于绑定区S1的器件,例如驱动芯片13。第二支撑部件50的表面51与绑定区S1的表面向对应,从而第二支撑部件50贴合至绑定区S1表面后,第二支撑部件50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贴合的表面大致为平整,确保第二支撑部件50与转接柔性电路板30的贴合效果。第二支撑部件50可以选择密度较大的泡棉材料,例如密度为大于等于0.9g/cm3且小于等于1.2g/cm3的泡棉材料,例如密度可以为0.9g/cm3、0.95g/cm3、1.0g/cm3、1.1g/cm3或1.2g/cm3,该种泡棉材料的刚性较大,不易受力变形,从而对转接柔性电路板30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力。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因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显示模组,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显示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1)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绑定区以及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的弯折区,所述绑定区通过所述弯折区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并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盖板,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所述盖板包括主体区和延伸区,所述主体区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重合,所述延伸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的外侧;
转接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主电路板连接,
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延伸区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表面,另一端贴合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支撑,以使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设置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弹性层、支撑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贴合,所述第二弹性层与所述盖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密度,以使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至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层为第二泡棉层,所述第二泡棉层的密度大于等于0.7g/cm3,所述第二泡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1.7mm,所述第一弹性层为第一泡棉层,所述第一泡棉层的密度大于等于0.4g/cm3且小于0.7g/cm3,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加上2mm,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全部覆盖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中心的一侧表面至所述盖板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方向为在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平面内与所述弯折区的弯折轴垂直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凸台,以及贴合于所述凸台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与所述转接柔性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凸台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贴合所述绑定区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避让部,以避让并容纳位于所述绑定区的器件。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CN202410171514.7A 2024-02-06 2024-02-06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77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1514.7A CN117877385A (zh) 2024-02-06 2024-02-06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1514.7A CN117877385A (zh) 2024-02-06 2024-02-06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7385A true CN117877385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71514.7A Pending CN117877385A (zh) 2024-02-06 2024-02-06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73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868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97420B (zh) 触控组件和显示装置
JP4455570B2 (ja)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用表示機器
CN109427862B (zh) 显示设备和包括该显示设备的多屏幕显示设备
KR2020004932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4783299A (zh) 柔性显示模块以及包括该柔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US1148366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ound by panel vibration type
US11054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joint portion of a wiring substrate extending from an inside to an outside of the case
US8941599B2 (en) Touch panel-attached display device and antistatic structure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17319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贴合方法
CN11357096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屏
WO2023103049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US20080123335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2009288322A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KR20180053996A (ko) 표시 장치
CN117877385A (zh) 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070117054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WO2021081952A1 (zh) 显示装置
KR2011001679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19780510U (zh) 一种提升弯折位柔韧度的fpc结构
CN220629950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20085598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1207110Y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1369029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