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4356A -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4356A
CN117844356A CN202311729952.2A CN202311729952A CN117844356A CN 117844356 A CN117844356 A CN 117844356A CN 202311729952 A CN202311729952 A CN 202311729952A CN 117844356 A CN117844356 A CN 117844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water
aqueous
paint
ma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9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彬
欧阳洁
何文乐
谭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a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99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43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4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4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木器涂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分数含量的原料:羟基丙烯酸乳液45‑75%;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01‑2.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0.01‑2%;助剂2.55‑5%;水余量;所述B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5‑10)。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的光泽度低,且具有优异的通透度,抗刮性和耐性。本发明进一步通过在A组分中加入0.01‑10%的水性自消光树脂,能够使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达到全哑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器涂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提高,对于家具漆,特别是水性木器哑光面漆形成漆膜的表面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漆膜良好的哑光效果、通透性、耐性、抗刮性是木器面漆当下较流行的涂装效果,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当前,在水性木器哑光面漆的制作中,为了达到哑光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在水性木器哑光面漆中添加无机消光剂(例如二氧化硅消光粉)或者有机消光剂(例如合成蜡或硬脂酸金属盐)。在水性木器哑光面漆中添加无机消光剂(例如添加二氧化硅消光粉),在面漆干燥后可以使漆膜形成微观粗糙的表面,从而产生哑光的效果,然而,水性木器哑光面漆中添加无机消光剂(例如添加二氧化硅消光粉)的方法较难达到全哑的效果,而且在涂料中添加过量的无机消光剂会严重影响面漆形成的漆膜的耐性,抗刮性和通透度,且面漆在储存过程中无机消光剂(例如二氧化硅消光粉)容易沉降形成硬结块。在水性木器哑光面漆中添加有机消光剂(例如添加合成蜡),在面漆干燥后可以浮在漆膜表面对其进行改性,从而影响漆膜的光泽度。然而,在水性木器哑光面漆中添加有机消光剂(例如添加合成蜡)的方法同样较难达到全哑的效果,而且应用并没有添加无机消光剂广泛,存在成本过高或性能不足的缺陷。另外,市面上也有较多的自消光水性树脂,制备水性木器哑光面漆可达3度以下甚至0度光泽,但是面漆形成的漆膜的通透度,抗刮性和耐性较差,而且价格较高。
因此,涂料行业中急需一种光泽度低,耐性好,通透,抗刮性佳的水性木器涂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形成的漆膜光泽度低、耐性好、通透性好、抗刮性佳,能够应用于木器面漆领域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分数含量的原料:
所述B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固化剂;
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5-10)。
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通过A组分和B组分中各原料的协同配合,特别是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和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的协同配合,使得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的光泽度低,能够达3度以下甚至0度光泽,且形成的漆膜的通透度,抗刮性和耐性优异。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含有大量的羧酸基团,为酸性体系,分子链呈卷曲状态;当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添加到面漆体系后(pH7-9),在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中的pH调节剂的作用下,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上的羧基基团发生电离,形成带负电的-COO-,而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分子链上的-COO-产生相互库伦斥力,使得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在面漆体系中呈伸展状态;随着面漆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和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中的pH调节剂的挥发,面漆体系由碱性变回酸性,使得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重新形成卷曲状态,并与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分子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缠绕,使面漆形成的漆膜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导致一定的不平整度,从而使漆膜达到低光泽的哑光状态。
本方明的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并不需要添加无机消光粉,本发明通过分子链之间的缠绕以及交联使得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达到低光泽的哑光状态。一方面,本发明不需要添加无机消光粉,避免了无机消光粉的存在影响乳胶粒之间的交联而导致耐性下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形成的漆膜的耐性;另一方面,相对于添加无机消光粉的形式,本发明添加的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折射率与所述丙烯酸乳液的折射率更相近,提高了漆膜的通透性,而无机消光粉的折射率与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折射率相差偏大,其用于面漆中形成的漆膜的通透性较差;再一方面,采用无机消光粉的面漆形成的漆膜,用指甲划过漆膜表面时无机消光粉会塌陷,被指甲划过的漆膜表面相对漆膜其他地方更平整,导致无机消光粉对光的散射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被划过的漆膜表面容易出现亮痕,而本发明的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与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分子链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缠绕,指甲划过的漆膜表面较难产生塌陷,轻微划伤后期可通过氢键的再次键合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抗刮性。另外,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带有羟基,在面漆干燥形成漆膜的过程中会迁移到漆膜表面,并和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一样可以与所述B组分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连接到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分子链上,对漆膜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45-75%,若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含量过高,则需要添加更多的消光剂,且形成的漆膜的哑光效果差;若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含量偏低,则面漆中的固含量偏低,形成的漆膜不够丰满。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1-2.2%,若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粘度过高,不适合施工。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1-2%,若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的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交联程度过高,反而降低了对漆膜表面的保护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A组分还包括水性自消光树脂,所述水性自消光树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1-10%。为了便于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达到优异的全哑状态,本发明通过在A组分中额外加入0.01-10wt%的水性自消光树脂,使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在保证优异的耐性、通透性、抗刮性的基础上达到全哑的光泽效果。若所述水性自消光树脂在所述A组分中的添加量过大,则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的通透度会下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性自消光树脂为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为科思创DSM R-1010、冠志PU-3210、斯塔尔PD-804、斯塔尔PD-805。通过在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中加入上述类型的水性聚氨酯树脂,配合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以及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使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光泽达到全哑,且耐性好、通透性好、抗刮性佳。更优选的,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为科思创DSM R-1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为冠志PA-4000、花果山HOUXIAN2004T、花果山HOUXIAN 3142、科思创DSM XK102、欧宝迪AC 2598中的一种。上述类型的羟基丙烯酸乳液中具有羟基、羧基等易形成氢键的基团,便于与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缠绕,使面漆形成的漆膜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从而使漆膜达到低光泽的哑光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型号的羟基丙烯酸乳液,本发明并不对羟基丙烯酸乳液的羟值、固含量、分子量等做限制,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为冠志PA-4000,其羟值为1%,在A组分配方中添加45-75wt%,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相对于A组分总量的使用量为5-10wt%,能够更好地形成低光泽、耐性、通透性、抗刮性好的漆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为冠志OS-1405。采用冠志OS-1405作为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在碱性体系下,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中呈伸展状态;由碱性变回酸性体系,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的分子链重新形成卷曲状态,并与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分子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缠绕,使漆膜达到低光泽的哑光状态;并且当漆膜表面被刮时,能够通过氢键再次键合进行修复,提高漆膜抗刮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又称为反应型手感抗刮剂)为昱安新材料N-3352。采用此型号的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其带有羟基,能够在面漆干燥形成漆膜的过程中迁移到漆膜表面,并和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一样可以与所述B组分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连接到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分子链上,对漆膜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昱安新材料N-3352和冠志OS-1405的协同作用,实现漆膜的低光泽,以及优异的通透度、抗刮性和耐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氟表面活性剂、成膜助剂、增稠剂;所述消泡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2%;所述氟表面活性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5-0.3%;所述成膜助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2-4%;所述增稠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3-0.5%。本发明通过加入消泡剂、氟表面活性剂、成膜助剂、增稠剂以改善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消泡剂为赢创TEGO 810、毕克BYK 024、毕克BYK 028,松尾8802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赢创TEGO 8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氟表面活性剂为氟类润湿剂,所述氟表面活性剂为科慕Capstone FS-63、十而立BESM 2400、十而立BESM 241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的加入会容易导致涂料缩孔,因此本发明通过加入氟类润湿剂提供强润湿作用防止涂料缩孔,相对于有机硅类润湿剂,本发明采用的氟类润湿剂更适配于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润湿效果更好。更优选的,所述氟表面活性剂为科慕CapstoneFS-6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成膜助剂为陶氏DB、陶氏DPM、陶氏BCS、陶氏DPnB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包括陶氏DB和陶氏DPM,所述陶氏DB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1-2%,所述陶氏DPM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1-2%。通过成膜助剂提高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成膜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增稠剂为明凌PUR 65。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B组分中,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聚醚类异氰酸酯固化剂、硅改性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其他类型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冠志OS-9016、科思创Bayhydur XP 2655中的一种;所述聚醚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科思创Bayhydur 305、冠志OS-9012中的一种;所述硅改性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冠志OS-9030、冠志OS-9025中的一种。更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冠志OS-9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容器中加入羟基丙烯酸乳液、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部分助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搅拌至细度≤30μm;然后加入其余的助剂、水,搅拌至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即得B组分;
将A组分和B组分按配比混合,得到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进一步地,制备A组分的步骤具体为: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羟基丙烯酸乳液、消泡剂、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若细度≤30μm则继续添加成膜助剂、氟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到A组分。
进一步地,水为去离子水,在制备A组分的过程中,可以在加入羟基丙烯酸乳液、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部分助剂的过程中,加入部分去离子水;剩余部分的去离子水则在细度达到要求后与剩余的助剂一同加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在木器表面的应用,在木器表面喷涂上述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固化后在木器表面的形成一层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漆膜。
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通过A组分和B组分中各原料的协同配合,使得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的光泽度低,能够达3度以下甚至0度光泽,且形成的漆膜的通透度,抗刮性和耐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1,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实施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1,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75%羟基丙烯酸乳液,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0.5%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9.4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实施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75%羟基丙烯酸乳液、0.2%消泡剂、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5%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2%去离子水、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7.4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1,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1,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75%羟基丙烯酸乳液,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0.2%消泡剂,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9.9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75%羟基丙烯酸乳液、0.2%消泡剂、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再于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2%去离子水、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7.9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1,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1,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75%羟基丙烯酸乳液,0.5%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9.7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75%羟基丙烯酸乳液、0.2%消泡剂,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5%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2%去离子水、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7.7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1,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1,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75%羟基丙烯酸乳液,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二氧化硅消光粉,0.3%大分子类分散剂,0.2%消泡剂,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8.1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75%羟基丙烯酸乳液、0.2%消泡剂、0.3%大分子类分散剂、0.3%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5%二氧化硅消光粉,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2%去离子水、4%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5%增稠剂、16.1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1。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表1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配方
注:A组分中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含量;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2,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实施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2,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55%羟基丙烯酸乳液,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38.4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实施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55%羟基丙烯酸乳液、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26.9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2,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2,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55%羟基丙烯酸乳液,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40.4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55%羟基丙烯酸乳液、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0.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再于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28.9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2,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2,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55%羟基丙烯酸乳液,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39.4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55%羟基丙烯酸乳液、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3%增稠剂、27.9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2,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2,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55%羟基丙烯酸乳液,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4%二氧化硅消光粉,1%大分子类分散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8%增稠剂,34.9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55%羟基丙烯酸乳液、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1%大分子类分散剂、1%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4%二氧化硅消光粉,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05%氟表面活性剂、0.8%增稠剂、23.4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2。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表2实施例2和对比例4-6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配方
注:A组分中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含量;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3,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实施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3,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2.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37.3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实施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25.8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实施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3,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3,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39.5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再于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28.0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3,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3,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2.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39.3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2%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15%增稠剂、27.85%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请参阅表3,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本对比例的A组分,请参阅表3,按质量分数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6%二氧化硅消光粉,1.5%大分子类分散剂,0.2%消泡剂,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7%增稠剂,31.5%去离子水,总量为100%。其中各原料的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B组分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干净的容器中依次加入45%羟基丙烯酸乳液、10%水性自消光树脂、10%去离子水、0.2%消泡剂、1.5%大分子类分散剂、2%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1500rpm搅拌均匀;然后加入6%二氧化硅消光粉,2800rpm高速搅拌5-10min;刮细度板至细度≤30μm后继续添加1.5%去离子水、3%成膜助剂、0.1%氟表面活性剂、0.7%增稠剂、20%去离子水,搅拌5min后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可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10%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具体型号请参阅表3。
将A组分和B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本对比例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表3实施例3和对比例7-9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配方
注:A组分中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含量;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在木器表面的应用,分别将实施例1-3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添加适量水至合适的喷涂粘度,喷涂在木器家具表面,干燥后在木器家具表面形成一层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漆膜。
性能测试
分别将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9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的A组分和B组分充分混合后添加适量水至合适的喷涂粘度,然后进行以下测试:
附着力测试: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经老化的聚氨酯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根据ASTM D3359标准采用划格法确定,按照0B-5B的等级进行评定,其中5B最佳,0B最差。
光泽度测试: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经老化的聚氨酯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使用微型毕克光泽仪BYK4565测试样品的60°光泽度。
抗刮性测试: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经老化的聚氨酯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用指甲刮漆膜表面,根据刮痕的亮度判断抗刮性的优劣,没有亮痕则抗刮性最好,评为5级,抗刮性最差则评为0级。
铅笔硬度测试: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经老化的聚氨酯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根据GB/T 6739-1996测试固化涂层的铅笔硬度。
透明度测试: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玻璃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使用深圳市林上科技有限公司的LS108分别在550nm的可见光、430nm的蓝光和395nm的紫光下测试样品的透光率来表示透明度,透光率越高,透明度越好。
耐化学品性:以150μm的湿膜厚度涂覆到经老化的聚氨酯面板上并空气干燥7天后根据测试标准GB/T 3324-2008和GB/T 23999-2009测试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漆膜的耐化学品性,并进行评分,其中等级5表示最好的耐化学品性,0表示最差的耐化学品性。
储存稳定性测试:50℃条件下储存2周,观察面漆的分层和粉料沉淀情况,并对比室温储存样品的状态及耐化学品性,若没有分层和粉料硬沉淀情况且耐化学品性没有明显变化则热储通过。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和表5:
表4水性木器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性能测试结果
表5水性木器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的透光率测试结果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通过所述A组分中的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昱安新材料N-3352)和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冠志OS-1405)的协同作用,配合所述A组分中的羟基丙烯酸乳液(冠志PA-4000)和助剂,并配合所述B组分的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冠志OS-9016),使实施例1-3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形成的漆膜具有较好的消光性,耐性,通透性和抗刮性。其中,实施例1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为3分光面漆;实施例2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为1分光面漆;实施例3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为全哑光面漆,实施3通过在A组分中加入水性自消光树脂,达到全哑效果。
对比例1、对比例4和对比例7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中均未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其对应形成的漆膜的光泽高,哑光效果差。对比例2、对比例5和对比例8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中均未加入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其对应形成的漆膜的抗刮性能差。对比例3、对比例6和对比例9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采用传统的SYLOID 7000二氧化硅消光粉进行消光,得到的漆膜抗刮性、通透度和耐化学品性都差于本发明实施例1-3采用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得到的漆膜;而且经过50度热储2周后,本发明实施例1-3用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制备的哑光漆状态良好,而对比例3、对比例6和对比例9中加入SYLOID7000二氧化硅消光粉的哑光漆出现沉淀,且二氧化硅消光粉加的量越多,硬沉淀越严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无需添加无机消光粉,形成的漆膜即可达到低光泽、耐性好、通透性好、抗刮性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分数含量的原料:
所述B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固化剂;
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还包括水性自消光树脂,所述水性自消光树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自消光树脂为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为科思创DSM R-1010、冠志PU-3210、斯塔尔PD-804、斯塔尔PD-805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丙烯酸乳液为冠志PA-4000、花果山HOUXIAN 2004T、花果山HOUXIAN 3142、科思创DSM XK102、欧宝迪AC 2598中的一种;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为冠志OS-1405;所述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为昱安新材料N-335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氟表面活性剂、成膜助剂、增稠剂;所述消泡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2%;所述氟表面活性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05-0.3%;所述成膜助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2-4%;所述增稠剂在所述A组分中的质量分数含量为0.3-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赢创TEGO 810、毕克BYK 024、毕克BYK 028,松尾880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表面活性剂为科慕Capstone FS-63、十而立BESM 2400、十而立BESM 241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膜助剂为陶氏DB、陶氏DPM、陶氏BCS、陶氏DPnB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为明凌PUR 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中,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聚醚类异氰酸酯固化剂、硅改性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冠志OS-9016、科思创Bayhydur XP 2655中的一种;所述聚醚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科思创Bayhydur 305、冠志OS-9012中的一种;所述硅改性类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冠志OS-9030、冠志OS-9025中的一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A组分:在容器中加入羟基丙烯酸乳液、羟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部分助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类消光剂,搅拌至细度≤30μm;然后加入其余的助剂、水,搅拌至刮细度板不缩孔,即得A组分;
制备B组分:取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即得B组分;
将A组分和B组分按配比混合,得到所述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在木器表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木器表面喷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固化后在木器表面的形成一层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漆膜。
CN202311729952.2A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8443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9952.2A CN117844356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9952.2A CN117844356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4356A true CN117844356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1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9952.2A Pending CN117844356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43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8848B (zh) 耐黄变无光净味pu聚氨酯清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1450B (zh) 一种水性氟碳质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04244B (zh) 一种水性卷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6240A (zh) 一种pe亮光白面漆
CN110484103B (zh) 一种聚酯弹性超柔哑光辊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796A (zh) 高耐候性卷材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248999A (zh) 一种适用于机械喷涂、可回收的水性双组分白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806A (zh) 一种木器用水性高透明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364A (zh) Uv-淋涂面漆
CN114276739B (zh) 真空喷涂uv修色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9895A (zh) 一种水性pu涂料及涂装工艺
CN108129974B (zh) 一种机车车辆用聚硅氧烷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384B (zh) 一种耐候型水性砂纹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64527A (zh) 一种荔枝纹理手感辊涂面漆及制备方法
CN111876060A (zh) 一种高耐磨抗刮伤的水性聚氨酯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44356A (zh) 一种水性双组分哑光抗刮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8830B (zh) 一种涂料组合及其应用
CN110862758B (zh) Pu哑光白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8125A (zh) 一种用于mdf板的水性高填充可热风干燥白底漆
CN114854258A (zh) 一种电脑机箱用高硬度抗冲击水性金属哑光烤漆及其制备方法
KR19980059115A (ko) 폴리에스테르 도료 조성물
CN115322630B (zh) 一种铜门水性防护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8342B (zh) 一种水性双组份肤感全哑面漆的制备方法
CN115895362B (zh) 一种高附着力水性木器漆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93876B1 (ko) 원코팅용 피씨엠 도료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