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419B -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2419B
CN117842419B CN202410246263.4A CN202410246263A CN117842419B CN 117842419 B CN117842419 B CN 117842419B CN 202410246263 A CN202410246263 A CN 202410246263A CN 117842419 B CN117842419 B CN 1178424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fixedly connected
nest body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462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42419A (zh
Inventor
吴俊华
赵峰
陈天羽
袁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n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u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un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u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462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2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2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42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充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机巢本体的前端底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机巢本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前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远离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设置为未封闭的圆环状,第三滑槽远离转动盘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滑杆,滑杆通过第三滑槽与转动盘滑动连接,滑杆远离转动盘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臂,该装置具备可根据无人机剩余电量对充电模块的充电功率进行调整、提高无人机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无人机的使用场景液愈加广泛,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现阶段,无人机不仅能作为飞行工作平台满足工作需求,凭借着其空中的作业能力,可以轻易的深入介入植保、电力巡检、灾害救援以及航拍等领域。
公开号:CN112803556A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机巢,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中部设置有停机坪,所述停机坪的中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机体的周边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位于所述停机坪的外围,且所述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其中,所述直线导轨包括X轴导轨和Y轴导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上的归中机构,所述归中机构包括,至少两个X轴归中杆,所述的X轴归中杆的端部固定在Y轴导轨上的所述滑块上,且两个所述X轴归中杆能够沿平行于所述X轴导轨的方向相对移动,至少两个Y轴归中杆,所述的Y轴归中杆的端部固定在X轴导轨上的所述滑块上,且两个所述Y轴归中杆能够沿平行于所述Y轴导轨的方向相对移动,其中,所述X轴归中杆与所述Y轴归中杆的移动距离相同,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该装置在对无人机进行调整耦合位置时无法对无人机进行固定,无人机在机巢内无线充电时通常由起落架对无人机进行支撑,而起落架本身仅能起支撑作用无法对无人机现有的充电位置进行固定,导致无人机在充电过程中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错位导致无人机与充电模块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且该装置无法根据无人机回途时的剩余电量来对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导致在无人机电量较低时无人机的充电效率整体较为缓慢,无人机剩余电量较高时较大的输出功率不利于无人机内部电池的长期使用,不便于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该装置在对无人机进行调整耦合位置时无法对无人机进行固定,无人机在机巢内无线充电时通常由起落架对无人机进行支撑,而起落架本身仅能起支撑作用无法对无人机现有的充电位置进行固定,导致无人机在充电过程中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错位导致无人机与充电模块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且该装置无法根据无人机回途时的剩余电量来对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导致在无人机电量较低时无人机的充电效率整体较为缓慢,无人机剩余电量较高时较大的输出功率不利于无人机内部电池的长期使用,不便于用户使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具备可根据无人机剩余电量对充电模块的充电功率进行调整、提高无人机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包括:机巢本体、控制中心、第一滑槽、活动杆、盖体、第一滑块、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充电模块、无人机、第三滑槽、调节盖、伸缩板、底板、通孔、起落架、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转动盘、第二滑槽、转动臂、滑杆、转动杆、连接臂、导向件、第一连接杆、容纳仓、电磁铁、盖板、第二电机、第二转动轴、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轮带、螺杆、丝杆、活动块、内螺孔、连接孔、第二连接杆、抵靠板;
上述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的使用方法,包括机巢本体、检测单元、网关、数据中心、处理单元、控制中心、充电模块及无人机,包括以下步骤:S100,用户手动操控无人机从机巢本体内部飞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对沿途的景象进行拍摄记录;
S200,无人机内部设置的检测单元对无人机各个时间段的飞行时间T、飞行距离S及消耗电量X进行检测记录,并将检测到的一系列数据通过网关上传至机巢本体内部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根据网关上传的数据构建预测工程模型,且数据中心对该数据按照预测剩余飞行距离减去返途距离并除以二得出无人机的实际剩余飞行距离S,数据中心对预测到的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进行判断:若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大于0.5公里则无人机继续飞行;若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小于0.5公里则数据中心发射电信号至控制中心内部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控制机巢本体内部的声光装置及蜂鸣器开启进行预警返程;
S300,在无人机到达实际飞行位置后,返途时预测工程模型根据此时无人机已飞行的剩余距离来预测后续无人机的剩余最低电量并将该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该数据传递至控制中心内,由控制中心对充电模块的充电输出功率进行调整;
S400,在无人机返途成功并降落至机巢本体顶部固定连接的充电模块时,利用控制中心控制机巢本体内部的一系列组件对无人机进行固定,随后控制中心开启预先调整过充电输出功率的充电模块对无人机进行充电,无人机电量充满后充电模块停止继续输出配合机巢本体对无人机进行储存。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所述机巢本体的前端底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机巢本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前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远离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设置为未封闭的圆环状,第三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滑槽相适配的滑杆,滑杆通过第三滑槽与转动盘滑动连接,滑杆远离转动盘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臂,滑杆固定连接在转动臂的后端前侧表面,转动臂的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机巢本体的前端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臂的底部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连接臂相适配的导向件,连接臂套接在导向件的内部并延伸至导向件的外侧,导向件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在机巢本体的后端内壁表面,连接臂远离导向件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机巢本体的顶部左右两端均横向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一通槽,两个第一通槽分别设置在充电模块的左右两端,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通槽延伸至机巢本体的顶部外侧,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仓,容纳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电磁铁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容纳仓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底侧转动连接有与容纳仓相适配的盖板,在无人机返途后降落至机巢本体的顶部充电模块处进行充电时,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开启带动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第三滑槽转动,第三滑槽转动时滑杆在第三滑槽的内部位置保持不变,直至第三滑槽转动至未封闭端时未封闭端对滑杆进行阻挡,此时转动盘继续转动带动滑杆顺着第三滑槽进行运动,滑杆运动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臂进行转动,转动臂转动带动连接臂通过导向件向前移动,导向件用于对连接臂进行导向限位,连接臂向前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通槽在机巢本体的顶部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杆移动带动容纳仓移动,两侧容纳仓移动时通过控制中心开启电磁铁使其产生磁力,容纳仓在移动至无人机底部的起落架时由电磁铁对起落架进行吸附固,随后手动转动盖板将容纳仓封闭后对起落架进行固定,两侧的起落架都进行固定对无人机在充电模块顶部的充电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无人机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盖,调节盖靠近第二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调节盖通过第二滑块及第二滑槽滑动连接在无人机的底部,调节盖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无人机的底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底板的,底板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起落架,起落架的底部接地端为金属材质,底板靠近伸缩板的一端开设有与伸缩板相适配的通孔,调节盖通过通孔及伸缩板与底板滑动连接,调节盖左右两端靠近起落架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在使用抵靠板对无人机进行固定时,将调节盖通过第二滑块、第二滑槽从底板的前端拉开,随后转动起落架使其保持水平高度后将调节盖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机巢本体的前端及后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机巢本体的顶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盖体,活动杆靠近机巢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盖体的表面,机巢本体的顶部前侧及后侧表面均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盖体的底部靠近第一滑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盖体通过第一滑槽及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机巢本体的顶部,在正常情况下两个盖体合拢与机巢本体形成封闭空间,在使用无人机时手动将两侧盖体通过第一滑槽及第一滑块拉开,活动杆用于辅助盖体移动的同时两个盖体之间的最大分开距离进行限定,盖体用于在合拢时对无人机进行收纳及分开保证无人机可以升起飞行,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机巢本体的内部前侧及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的外表面均传动连接有轮带,在无人机降落后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轮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轮转动通过轮带带动第二驱动轮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轮远离机巢本体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丝杆,丝杆的前端及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前端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的顶部,第二驱动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通过内螺孔带动活动块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移动,丝杆及连接孔用于辅助活动块移动的同时对活动块进行导向,活动块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及抵靠板通过第二通槽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移动并对无人机的底板处进行夹持,提高无人机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第二驱动轮的一端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靠近螺杆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内螺孔,内螺孔延伸至活动块的前端及后端表面,活动块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丝杆相适配的连接孔,丝杆通过连接孔套接在活动块的内部,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机巢本体的顶部纵向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二通槽,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通槽延伸至机巢本体的顶部外侧,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靠板,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有益效果:1、该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巢本体、检测单元、网关、数据中心、处理单元、控制中心、充电模块及无人机,使得装置可以根据无人机返途后剩余电量的情况对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避免在无人机电量较低时无人机的充电效率整体较为缓慢,无人机剩余电量较高时较大的输出功率不利于无人机内部电池的长期使用,保证无人机的充电效率。
2、该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无人机返途后降落至机巢本体的顶部充电模块处进行充电时,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开启带动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第三滑槽转动,第三滑槽转动时滑杆在第三滑槽的内部位置保持不变,直至第三滑槽转动至未封闭端时未封闭端对滑杆进行阻挡,此时转动盘继续转动带动滑杆顺着第三滑槽进行运动,滑杆运动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臂进行转动,转动臂转动带动连接臂通过导向件向前移动,导向件用于对连接臂进行导向限位,连接臂向前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通槽在机巢本体的顶部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杆移动带动容纳仓移动,两侧容纳仓移动时通过控制中心开启电磁铁使其产生磁力,容纳仓在移动至无人机底部的起落架时由电磁铁对起落架进行吸附固,随后手动转动盖板将容纳仓封闭后对起落架进行固定,两侧的起落架都进行固定对无人机在充电模块顶部的充电位置进行限定,提高无人机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错位导致无人机与充电模块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便于用户使用。
3、该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第二驱动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通过内螺孔带动活动块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移动,丝杆及连接孔用于辅助活动块移动的同时对活动块进行导向,活动块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及抵靠板通过第二通槽向着充电模块的方向移动并对无人机的底板处进行夹持,提高无人机与无线充电模块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错位导致无人机与充电模块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运行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无人机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第一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容纳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无人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第二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抵靠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巢本体;10、控制中心;100、第一滑槽;11、活动杆;12、盖体;120、第一滑块;13、第一通槽;14、第二通槽;15、充电模块;2、无人机;20、第二滑槽;21、调节盖;210、伸缩板;22、底板;220、通孔;23、起落架;3、第一电机;30、第一转动轴;31、转动盘;310、第三滑槽;32、转动臂;33、滑杆;34、转动杆;35、连接臂;350、导向件;36、第一连接杆;37、容纳仓;370、电磁铁;371、盖板;4、第二电机;40、第二转动轴;41、第一驱动轮;42、第二驱动轮;43、轮带;44、螺杆;45、丝杆;46、活动块;460、内螺孔;461、连接孔;47、第二连接杆;48、抵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9,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的使用方法,包括机巢本体1、检测单元、网关、数据中心、处理单元、控制中心10、充电模块15及无人机2,包括以下步骤:S100,用户手动操控无人机2从机巢本体1内部飞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对沿途的景象进行拍摄记录;
S200,无人机2内部设置的检测单元对无人机2各个时间段的飞行时间T、飞行距离S及消耗电量X进行检测记录,并将检测到的一系列数据通过网关上传至机巢本体1内部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根据网关上传的数据构建预测工程模型,且数据中心对该数据按照预测剩余飞行距离减去返途距离并除以二得出无人机2的实际剩余飞行距离S,数据中心对预测到的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进行判断:若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大于0.5公里则无人机2继续飞行;若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小于0.5公里则数据中心发射电信号至控制中心10内部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控制机巢本体1内部的声光装置及蜂鸣器开启进行预警返程;
S300,在无人机2到达实际飞行位置后,返途时预测工程模型根据此时无人机2已飞行的剩余距离来预测后续无人机2的剩余最低电量并将该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该数据传递至控制中心10内,由控制中心10对充电模块15的充电输出功率进行调整;
S400,在无人机2返途成功并降落至机巢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充电模块15时,利用控制中心10控制机巢本体1内部的一系列组件对无人机2进行固定,随后控制中心10开启预先调整过充电输出功率的充电模块15对无人机2进行充电,无人机2电量充满后充电模块15停止继续输出配合机巢本体1对无人机2进行储存,使得装置可以根据无人机2返途后剩余电量的情况对充电模块15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避免在无人机2电量较低时无人机2的充电效率整体较为缓慢,无人机2剩余电量较高时较大的输出功率不利于无人机2内部电池的长期使用,保证无人机2的充电效率。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机巢本体1的前端底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10,机巢本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前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0,第一转动轴30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1,转动盘31远离第一转动轴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滑槽310,第三滑槽310设置为未封闭的圆环状,第三滑槽3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滑槽310相适配的滑杆33,滑杆33通过第三滑槽310与转动盘31滑动连接,滑杆33远离转动盘3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臂32,滑杆33固定连接在转动臂32的后端前侧表面,转动臂32的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与机巢本体1的前端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臂32的底部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臂35,连接臂35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连接臂35相适配的导向件350,连接臂35套接在导向件350的内部并延伸至导向件350的外侧,导向件350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在机巢本体1的后端内壁表面,连接臂35远离导向件35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6,机巢本体1的顶部左右两端均横向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36相适配的第一通槽13,两个第一通槽13分别设置在充电模块15的左右两端,第一连接杆36通过第一通槽13延伸至机巢本体1的顶部外侧,第一连接杆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仓37,容纳仓3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370,电磁铁370与控制中心10电性连接,容纳仓37远离电磁铁370的一端底侧转动连接有与容纳仓37相适配的盖板371,在无人机2返途后降落至机巢本体1的顶部充电模块15处进行充电时,利用控制中心10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开启带动第一转动轴30进行转动,第一转动轴30转动带动转动盘31进行转动,转动盘31转动带动第三滑槽310转动,第三滑槽310转动时滑杆33在第三滑槽310的内部位置保持不变,直至第三滑槽310转动至未封闭端时未封闭端对滑杆33进行阻挡,此时转动盘31继续转动带动滑杆33顺着第三滑槽310进行运动,滑杆33运动通过转动杆34带动转动臂32进行转动,转动臂32转动带动连接臂35通过导向件350向前移动,导向件350用于对连接臂35进行导向限位,连接臂35向前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6通过第一通槽13在机巢本体1的顶部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杆36移动带动容纳仓37移动,两侧容纳仓37移动时通过控制中心10开启电磁铁370使其产生磁力,容纳仓37在移动至无人机2底部的起落架23时由电磁铁370对起落架23进行吸附固,随后手动转动盖板371将容纳仓37封闭后对起落架23进行固定,两侧的起落架23都进行固定对无人机2在充电模块15顶部的充电位置进行限定,提高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2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15错位导致无人机2与充电模块15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便于用户使用。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图9,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无人机2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无人机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盖21,调节盖21靠近第二滑槽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20相适配的第二滑块,调节盖21通过第二滑块及第二滑槽20滑动连接在无人机2的底部,调节盖2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210,无人机2的底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底板22的,底板22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起落架23,起落架23的底部接地端为金属材质,底板22靠近伸缩板210的一端开设有与伸缩板210相适配的通孔220,调节盖21通过通孔220及伸缩板210与底板22滑动连接,调节盖21左右两端靠近起落架23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在使用抵靠板48对无人机2进行固定时,将调节盖21通过第二滑块、第二滑槽20从底板22的前端拉开,随后转动起落架23使其保持水平高度后将调节盖21进行复位,限位孔用于对起落架2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机巢本体1的前端及后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1,机巢本体1的顶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盖体12,活动杆11靠近机巢本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盖体12的表面,机巢本体1的顶部前侧及后侧表面均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00,盖体12的底部靠近第一滑槽10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20,盖体12通过第一滑槽100及第一滑块120滑动连接在机巢本体1的顶部,在正常情况下两个盖体12合拢与机巢本体1形成封闭空间,在使用无人机2时手动将两侧盖体12通过第一滑槽100及第一滑块120拉开,活动杆11用于辅助盖体12移动的同时两个盖体12之间的最大分开距离进行限定,盖体12用于在合拢时对无人机2进行收纳及分开保证无人机2可以升起飞行,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机巢本体1的内部前侧及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40,第二转动轴40远离第二电机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41,第一驱动轮4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42,第一驱动轮41及第二驱动轮42的外表面均传动连接有轮带43,在无人机2降落后利用控制中心10开启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启动带动第二转动轴40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轴40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轮41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轮41转动通过轮带43带动第二驱动轮42进行转动,为装置对无人机2进行固定以保证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位置及耦合程度提供动力,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第二驱动轮42远离机巢本体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4,螺杆4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丝杆45,丝杆45的前端及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前端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4的顶部,第二驱动轮42转动带动螺杆44转动,螺杆44转动通过内螺孔460带动活动块46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移动,丝杆45及连接孔461用于辅助活动块46移动的同时对活动块46进行导向,活动块46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47及抵靠板48通过第二通槽14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移动并对无人机2的底板22处进行夹持,提高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2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15错位导致无人机2与充电模块15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便于用户使用。
螺杆44远离第二驱动轮4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块46,活动块46靠近螺杆44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内螺孔460,内螺孔460延伸至活动块46的前端及后端表面,活动块46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丝杆45相适配的连接孔461,丝杆45通过连接孔461套接在活动块46的内部,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活动块4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7,机巢本体1的顶部纵向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47相适配的第二通槽14,第二连接杆47通过第二通槽14延伸至机巢本体1的顶部外侧,第二连接杆4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靠板48,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之间为相互独立的但实施方式不尽相同的实施例,两者均可实现提高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2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15错位导致无人机2与充电模块15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的效果,两者之间可相互替换。
工作原理:在正常情况下两个盖体12合拢与机巢本体1形成封闭空间,在使用无人机2时手动将两侧盖体12通过第一滑槽100及第一滑块120拉开,活动杆11用于辅助盖体12移动的同时两个盖体12之间的最大分开距离进行限定,用户手动操控无人机2从机巢本体1内部飞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对沿途的景象进行拍摄记录,无人机2内部设置的检测单元对无人机2各个时间段的飞行时间T、飞行距离S及消耗电量X进行检测记录,并将检测到的一系列数据通过网关上传至机巢本体1内部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根据网关上传的数据构建预测工程模型,且数据中心对该数据按照预测剩余飞行距离减去返途距离并除以二得出无人机2的实际剩余飞行距离S,数据中心对预测到的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进行判断:若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大于0.5公里则无人机2继续飞行;若无人机2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小于0.5公里则数据中心发射电信号至控制中心10内部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控制机巢本体1内部的声光装置及蜂鸣器开启进行预警返程,在无人机2到达实际飞行位置后,返途时预测工程模型根据此时无人机2已飞行的剩余距离来预测后续无人机2的剩余最低电量并将该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该数据传递至控制中心10内,由控制中心10对充电模块15的充电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在无人机2返途成功并降落至机巢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充电模块15时,利用控制中心10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开启带动第一转动轴30进行转动,第一转动轴30转动带动转动盘31进行转动,转动盘31转动带动第三滑槽310转动,第三滑槽310转动时滑杆33在第三滑槽310的内部位置保持不变,直至第三滑槽310转动至未封闭端时未封闭端对滑杆33进行阻挡,此时转动盘31继续转动带动滑杆33顺着第三滑槽310进行运动,滑杆33运动通过转动杆34带动转动臂32进行转动,转动臂32转动带动连接臂35通过导向件350向前移动,导向件350用于对连接臂35进行导向限位,连接臂35向前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6通过第一通槽13在机巢本体1的顶部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杆36移动带动容纳仓37移动,两侧容纳仓37移动时通过控制中心10开启电磁铁370使其产生磁力,容纳仓37在移动至无人机2底部的起落架23时由电磁铁370对起落架23进行吸附固定,随后手动转动盖板371贴合至起落架23远离电磁铁370的一端表面,盖板371与容纳仓37之间可相互卡接,盖板371与容纳仓37形成封闭空间对起落架23进行固定,两侧的起落架23都进行固定对无人机2在充电模块15顶部的充电位置进行限定,提高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2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15错位导致无人机2与充电模块15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随后控制中心10开启预先调整过充电输出功率的充电模块15对无人机2进行充电,无人机2电量充满后充电模块15停止继续输出,手动将盖体12合拢封闭机巢本体1对无人机2进行储存,使得装置可以根据无人机2返途后剩余电量的情况对充电模块15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保证无人机2的充电效率;
在无人机2降落后将无人机2底部的调节盖21通过第二滑块、第二滑槽20从底板22的前端拉开,随后转动起落架23使其保持水平高度后将调节盖21进行复位,调节盖21两侧的限位孔用于对起落架2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利用控制中心10开启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启动带动第二转动轴40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轴40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轮41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轮41转动通过轮带43带动第二驱动轮42进行转动,第二驱动轮42转动带动螺杆44转动,螺杆44转动通过内螺孔460带动活动块46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移动,丝杆45及连接孔461用于辅助活动块46移动的同时对活动块46进行导向,活动块46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47及抵靠板48通过第二通槽14向着充电模块15的方向移动并对无人机2的底板22处进行夹持,提高无人机2与无线充电模块15的耦合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避免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2受外物碰撞或外力影响使其充电位置与充电模块15错位导致无人机2与充电模块15的耦合效果不佳、充电效率降低,便于用户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的使用方法,包括机巢本体(1)、检测单元、网关、数据中心、处理单元、控制中心(10)、充电模块(15)及无人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用户手动操控无人机(2)从机巢本体(1)内部飞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对沿途的景象进行拍摄记录;
S200,无人机(2)内部设置的检测单元对无人机(2)各个时间段的飞行时间T、飞行距离S及消耗电量X进行检测记录,并将检测到的一系列数据通过网关上传至机巢本体(1)内部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根据网关上传的数据构建预测工程模型,且数据中心对该数据按照预测剩余飞行距离减去返途距离并除以二得出无人机(2)的实际剩余飞行距离S,数据中心对预测到的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进行判断:若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大于0.5公里则无人机继续飞行;若无人机实际剩余飞行距离小于0.5公里则数据中心发射电信号至控制中心(10)内部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控制机巢本体(1)内部的声光装置及蜂鸣器开启进行预警返程;
S300,在无人机(2)到达实际飞行位置后,返途时预测工程模型根据此时无人机(2)已飞行的剩余距离来预测后续无人机(2)的剩余最低电量并将该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该数据传递至控制中心(10)内,由控制中心(10)对充电模块(15)的充电输出功率进行调整;
S400,在无人机(2)返途成功并降落至机巢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充电模块(15)时,利用控制中心(10)控制机巢本体(1)内部的一系列组件对无人机(2)进行固定,随后控制中心(10)开启预先调整过充电输出功率的充电模块(15)对无人机(2)进行充电,无人机(2)电量充满后充电模块(15)停止继续输出配合机巢本体(1)对无人机(2)进行储存;
机巢本体(1)的前端底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10),机巢本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前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0),第一转动轴(30)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1),转动盘(31)远离第一转动轴(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滑槽(310),第三滑槽(310)设置为未封闭的圆环状,第三滑槽(3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滑槽(310)相适配的滑杆(33),滑杆(33)通过第三滑槽(310)与转动盘(31)滑动连接,滑杆(33)远离转动盘(3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臂(32),滑杆(33)固定连接在转动臂(32)的后端前侧表面,转动臂(32)的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与机巢本体(1)的前端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臂(32)的底部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臂(35),连接臂(35)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连接臂(35)相适配的导向件(350),连接臂(35)套接在导向件(350)的内部并延伸至导向件(350)的外侧,导向件(350)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在机巢本体(1)的后端内壁表面,连接臂(35)远离导向件(35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6),机巢本体(1)的顶部左右两端均横向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36)相适配的第一通槽(13),两个第一通槽(13)分别设置在充电模块(15)的左右两端,第一连接杆(36)通过第一通槽(13)延伸至机巢本体(1)的顶部外侧,第一连接杆(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容纳仓(37),容纳仓(3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370),电磁铁(370)与控制中心(10)电性连接,容纳仓(37)远离电磁铁(370)的一端底侧转动连接有与容纳仓(37)相适配的盖板(371);
机巢本体(1)的内部前侧及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40),第二转动轴(40)远离第二电机(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41),第一驱动轮(4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42),第一驱动轮(41)及第二驱动轮(42)的外表面均传动连接有轮带(43);
第二驱动轮(42)远离机巢本体(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4),螺杆(4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丝杆(45),丝杆(45)的前端及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前端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4)的顶部;
螺杆(44)远离第二驱动轮(4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块(46),活动块(46)靠近螺杆(44)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内螺孔(460),内螺孔(460)延伸至活动块(46)的前端及后端表面,活动块(46)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丝杆(45)相适配的连接孔(461),丝杆(45)通过连接孔(461)套接在活动块(46)的内部;
活动块(4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7),机巢本体(1)的顶部纵向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47)相适配的第二通槽(14),第二连接杆(47)通过第二通槽(14)延伸至机巢本体(1)的顶部外侧,第二连接杆(4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靠板(48)。
2.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2)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无人机(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盖(21),调节盖(21)靠近第二滑槽(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20)相适配的第二滑块,调节盖(21)通过第二滑块及第二滑槽(20)滑动连接在无人机(2)的底部,调节盖(2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210),无人机(2)的底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底板(22)的,底板(22)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起落架(23),起落架(23)的底部接地端为金属材质,底板(22)靠近伸缩板(210)的一端开设有与伸缩板(210)相适配的通孔(220),调节盖(21)通过通孔(220)及伸缩板(210)与底板(22)滑动连接,调节盖(21)左右两端靠近起落架(23)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巢本体(1)的前端及后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1),机巢本体(1)的顶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盖体(12),活动杆(11)靠近机巢本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盖体(12)的表面,机巢本体(1)的顶部前侧及后侧表面均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00),盖体(12)的底部靠近第一滑槽(10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20),盖体(12)通过第一滑槽(100)及第一滑块(120)滑动连接在机巢本体(1)的顶部。
CN202410246263.4A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7842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6263.4A CN117842419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6263.4A CN117842419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419A CN117842419A (zh) 2024-04-09
CN117842419B true CN117842419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54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46263.4A Active CN117842419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241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937A (zh) * 2020-11-17 2021-02-02 南京大学 一种多无人机及多充电基站充电调度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4253186A (zh) * 2021-12-03 2022-03-29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7533273U (zh) * 2022-03-28 2022-10-04 广州市极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机巢
CN115749536A (zh) * 2022-11-28 2023-03-07 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盖板运动方法及无人机机巢
CN116382349A (zh) * 2023-05-11 2023-07-04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异地起降移动式机巢及其控制方法
TWI814322B (zh) * 2022-03-31 2023-09-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空陸無人機的充電及巡檢接替系統及其方法
CN220430581U (zh) * 2023-07-06 2024-02-02 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937A (zh) * 2020-11-17 2021-02-02 南京大学 一种多无人机及多充电基站充电调度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4253186A (zh) * 2021-12-03 2022-03-29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7533273U (zh) * 2022-03-28 2022-10-04 广州市极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机巢
TWI814322B (zh) * 2022-03-31 2023-09-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空陸無人機的充電及巡檢接替系統及其方法
CN115749536A (zh) * 2022-11-28 2023-03-07 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盖板运动方法及无人机机巢
CN116382349A (zh) * 2023-05-11 2023-07-04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异地起降移动式机巢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30581U (zh) * 2023-07-06 2024-02-02 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419A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689B (zh) 可自动充电的无人机港
CN108438245B (zh) 抽屉式无人机巢
CN113247289B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自动回收充电机巢
CN111547255A (zh) 一种无人机换电设备和无人机机巢
CN109808530A (zh) 一种车载多旋翼无人机充电装置
CN10996902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KR102127682B1 (ko) 상부 장착식 배터리 교체구조를 갖는 드론 스테이션
CN212195869U (zh) 一种无人机用便于调节平衡的配重装置
CN110127073B (zh) 一种无人机基站
CN106303427A (zh) 一种可移动式监控车
CN106184806A (zh) 一种无人驾驶电动遥控智能运、挂弹综合保障车
CN117842419B (zh) 一种无人机地面供电机巢及其使用方法
CN213734661U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换电装置及降落系统
CN213210520U (zh) 一种环境气象监测用控制装置
CN219969851U (zh) 一种无人驾驶配送车
CN210102016U (zh) 一种无人机驻留站
CN210102015U (zh) 一种无人机基站
CN11227768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场站型高效可靠充换电一体化系统
CN115196034A (zh) 一种智慧农业试验田的无人机机巢
CN115134488A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全方位摄像头巡检设备
CN108321727B (zh) 一种旋翼越障巡线机器人
CN207997995U (zh)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
CN206068192U (zh) 一种无人驾驶电动遥控智能运、挂弹综合保障车
CN219857431U (zh) 一种潜伏牵引agv
CN216301508U (zh) 一种可调节距离的无人机镜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