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167A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42167A CN117842167A CN202311249658.1A CN202311249658A CN117842167A CN 117842167 A CN117842167 A CN 117842167A CN 202311249658 A CN202311249658 A CN 202311249658A CN 117842167 A CN117842167 A CN 1178421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
- steering column
- unit
- limiting
- tens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029 Tooth deposi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1—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power actuated adjustment, e.g. with position memo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1),包括调节单元(2),固定装置(4)和与固定装置共同作用的限制装置,其中固定装置(4)具有张紧栓(5),其通过旋转能够选择性地被置于固定位置中或松开位置中,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3)被固定,在松开位置中调节单元(2)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3)调节,其中限制装置具有沿纵向方向间隔开的限制元件(63),其与所述张紧栓(5)的止挡区段(51)共同作用。为了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和更大的结构自由度,本发明提出,在调节单元(2)上安置有止挡载体(6),止挡载体具有所述限制元件(63)并且区段式地与所述调节单元(2)间隔开,其中张紧栓(5)的所述止挡区段(51)布置在所述止挡载体(6)与所述调节单元(2)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调节单元,转向轴以能够绕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纵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调节单元内,并且调节单元以能够在纵向方向上调节的方式容纳在支承单元内,并且该转向柱包括固定装置和与其共同作用的限制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具有张紧栓,张紧栓被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单元上并且能够通过旋转选择性地被置于固定位置或松开位置,在固定位置调节单元被相对于支承单元固定,在松开位置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调节,其中限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限制元件与张紧栓的止挡区段共同作用,使得在松开位置止挡区段被置于限制位置,在限制位置止挡区段能够在纵向方向上抵靠限制元件止挡,并且在固定位置止挡区段被置于通过位置,在通过位置止挡区段能够在纵向方向上连续调节超过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
背景技术
在这种可调节的转向柱中,方向盘的方向盘位置的纵向调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调节单元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在由纵轴线给定的调节方向上相对于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支承单元调节,其中,方向盘被附接到转向轴的驾驶员侧的后端部上,所述转向轴在调节单元中以能够绕纵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
为了可松开地固定调节位置,设置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支承在支承单元上的张紧栓,该张紧栓能够手动地借助于张紧杆、或者也能够机动地围绕其张紧轴线旋转以便选择性地调整至松开位置或者固定位置。在行驶中,调整至固定位置,其中为了固定方向盘位置,调节单元与支承单元张紧,例如通过与张紧栓共同作用的进给机构或张紧机构被夹紧在支承单元的侧壁之间。为了进行调整,将张紧栓旋转到松开位置中,由此取消张紧,从而可以使调节单元连同方向盘一起相对于支承单元进行调节。
对于调节而言最大可能的调节行程通过限制装置来限制,从而当固定装置处于松开位置时,调节单元在纵向调节时不会相对于支承单元被调节超出预设止挡。在碰撞情况下,当身体高速撞击方向盘时,固定在固定位置中的固定装置的保持力通过在此引入的高碰撞力克服,并且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向前移动。在此,在调节单元和支承单元之间可以设置能量吸收装置,以便产生优选尽可能均匀的制动。
为了在所述的碰撞情况下实现在尽可能长的碰撞行程上尽可能均匀的能量吸收和沿着调节方向的制动,已知的是,设置所谓的主动限制装置,如例如在JP 2021 160676A中所描述的那样。
已知的限制装置具有两个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的限制元件,它们在外部设置在调节单元上并且限制可能的调节行程。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单元中的张紧栓具有非圆形的止挡区段,该止挡区段在松开位置中占据限制位置,在该限制位置中该止挡区段可在纵向方向上抵靠到限制元件上。在固定位置,止挡区段旋转到通过位置,在通过位置中,其可以经过限制元件,使得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沿纵向方向移动超过限制元件。由此,在固定位置中实现了相对于调节行程更长的碰撞行程。
在已知的限制装置中,限制元件直接在外部设置在调节单元上。其缺点在于,在限制装置的区域内没有结构空间可供用于将能量吸收装置集成在支承单元和调节单元之间。由此需要更大的结构空间,并且设计可能性受到限制。
已知装置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张紧栓在与限制元件接触时在到达端部止挡时经受角动量,由此张紧栓被压入固定位置中。因此可能发生的是,限制装置在达到端部位置之后由于该角动量而处于未定义的、部分固定的状态中。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更紧凑的结构和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此外,应避免潜在干扰性的角动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转向柱来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调节单元,转向轴以能够绕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纵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调节单元内,并且调节单元以能够在纵向方向上调节的方式容纳在支承单元内,并且该转向柱包括固定装置和与其共同作用的限制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具有张紧栓,张紧栓被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单元上并且能够通过旋转选择性地被置于固定位置或松开位置,在固定位置调节单元被相对于支承单元固定,在松开位置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调节,其中限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通常两个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的限制元件,限制元件与张紧栓的止挡区段共同作用,使得在松开位置止挡区段被置于限制位置,在限制位置止挡区段能够在纵向方向上抵靠限制元件止挡,并且在固定位置止挡区段被置于通过位置,在通过位置止挡区段能够在纵向方向上连续调节超过所述限制元件,根据本发明提出,在调节单元上安装止挡载体,该止挡载体具有所述限制元件并区段式地与调节单元间隔开,其中所述张紧栓的止挡区段布置在止挡载体和调节单元之间。
下面总是描述具有两个沿纵向方向间隔开的限制元件的组件。这同样包括具有仅一个根据本发明构造的限制元件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止挡载体具有在纵向方向上长形延伸的、平行于纵轴线取向的区段,该区段横向于纵轴线,也就是说关于纵轴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与所述调节单元具有间隔。在止挡载体的这个间隔开的区段上布置这些限制元件,使得它们伸入到在止挡载体与调节单元之间形成的中间空间中。换言之,限制元件朝向调节单元突出,即相对于所述纵轴线径向向内地指向。能够绕其横向于纵轴线的张紧轴线相对于支承单元旋转地支承的张紧栓横向于纵轴线穿过该中间空间,使得止挡区段可与限制元件共同作用。在此,限制元件根据本发明关于纵轴线在径向上关于张紧栓布置在外部。
在松开位置中,通过使在此被置于限制位置中的止挡区段可以抵靠限制元件,限制了在止挡载体和调节单元之间的张紧栓的可能的调节行程,并且由此限制了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的调节。在固定位置,随后被置于通过位置的张紧栓能够在纵向上不受阻碍地移动通过止挡载体和调节单元之间的中间空间,使得在碰撞情况下,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移动超过由限制元件限制的常规调节行程。
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优点在于,限制元件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直接布置在调节单元的外侧,使得可以在该区域中不是安装限制元件,而是例如安装能量吸收装置。由此扩展了结构可能性,并且能够实现与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的最佳匹配。
另一个优点是,通过简单地修改止挡载体可以实现对调节行程的适配,而不进行调节单元的结构改变。
此外有利的是,在止挡区段止挡到关于调节单元在外部布置在止挡载体上的限制元件上时,不引入将张紧栓挤压到固定位置中的角动量。由此避免了不确定的、可能导致不期望的啪嗒噪音的中间位置,并且改善了运行。
除了上述布置之外,可以额外地规定,在其中一个限制元件上构造有阻尼元件,例如具有弹性体、弹簧或类似物的阻尼元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噪声形成和调节的触觉。
此外有利的是,张紧栓在中间空间中以限定的方式相对于调节单元横向于纵轴线定位并且以松动的形状配合被保持。
可以有利的是,限制元件与止挡载体一体地构造。例如,它们可以构造为成型的凸起,或者可以在止挡载体上构造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凹陷,其端侧壁具有或形成限制元件。
优选地,止挡载体可以作为单独制造的部件来提供,例如作为铸造件或烧结件,其与调节单元连接,例如借助于可拆卸的或不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可以规定,限制元件从止挡载体朝调节单元突出。限制元件从间隔开的区段横向于纵向方向径向向内地、即朝向纵轴线突出到在止挡载体和调节单元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在此,它们具有横向于纵轴线的止挡面。张紧栓以止挡区段在该区段与调节单元之间延伸。在此,止挡区段这样构造,使得张紧栓在松开位置中可以沿纵向方向抵靠到限制元件上,并且在固定位置中可以沿纵向方向从限制元件旁边经过。特别地设置成,张紧栓可在松开位置中在碰撞方向上(通常在行驶方向上向前)抵靠到限制元件上,并且可在固定位置中在碰撞方向上从限制元件旁边经过。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载体可以构造为止挡架。止挡架可以基本上L形地构造并且具有能与调节单元连接的连接区段,具有限制元件的区段从该连接区段平行于纵轴线突出。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以较小的花费来提供并且能够实现简单的安装。所述止挡架可以具有金属成型件或者塑料成型件,比如挤压件、铸件或者烧结件或者注塑件。
有利的是,止挡区段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张紧栓的关于张紧轴线呈非圆形的横截面可以在松开位置以偏心地从张紧栓突出的区域抵靠到限制元件上。为了调整固定位置,该偏心区域可以通过张紧栓相对于止挡载体的间隔开的区段旋转而径向向内地、即朝向纵轴线远离限制元件地枢转,从而张紧栓在横截面减小的区域内可以在纵向上不受阻碍地通过限制元件。由此可结构简单地且功能可靠地实现限制装置。
非圆形横截面可以优选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止挡区段具有削平部或突出部。张紧栓可以在止挡区段中例如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削平部的圆柱形的基本横截面,其中,基本横截面能够抵靠到限制元件上,并且在削平部的区域中,横截面减小到使得限制元件不被接触的程度。例如,可以利用削平部构造基本上D形的横截面。在固定位置中,通过张紧栓相对于限制元件的旋转使削平部平行于纵轴线取向,由此止挡区段可以从限制元件旁边经过。为了调整松开位置,使削平部远离限制元件旋转,由此张紧栓可以以相对较大的基本横截面抵靠到限制元件上。在此有利的是,可以以小的耗费、优选与张紧栓一件式地制造具有一个或多个削平部的止挡区段,并且该止挡区段在此是紧凑的并且功能可靠的。
可替代地,可以提供面积较小的基本横截面,该基本横截面具有从张紧栓偏心地凸出的至少一个突起、凸轮等,其中该基本横截面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经过限制元件。在固定位置上,突起远离限制元件旋转,从而较小的基本横截面可以经过限制元件。在松开位置,突起横向于止挡载体定向,从而它可以止挡在限制元件上。
可以有利的是,支撑元件与支承单元连接,该支撑元件形状配合地至少部分包围止挡载体。支撑元件横向于张紧轴线相对于张紧栓固定并且在背离调节单元的外侧上至少部分地包围止挡载体。为了调节和在碰撞情况下,止挡载体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在支撑元件与张紧栓之间移动。横向于纵向方向,止挡载体通过支撑元件相对于张紧栓从纵轴线看向外由支撑元件形状配合地支撑。由此产生的优点是,例如在碰撞情况下或由于错误操作,作用在张紧栓和/或止挡载体上的大的横向力被可靠地吸收,并且止挡载体不能远离张紧轴线向外偏移。由此即使在极端的运行条件下也保证限制装置的功能。
有利地,在正常运行中,在支撑元件和止挡载体之间可以设置定义的间隙。以这种方式,在调节转向柱时可能出现的两个元件的相对调节可以在没有附加摩擦或噪声产生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限制装置承受高负荷,则这些元件、特别是止挡载体发生弹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随后在止挡载体与支撑元件之间引起形状配合。
在一个实际的实施方案中,支撑元件和支承单元可一体地形成。张紧栓可以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撑元件中,其中,支撑止挡载体的区域与张紧栓的间距是固定的。由此,止挡载体横向于张紧栓受限定地引导和支撑。例如,支撑元件可以以支撑角的形式构造,其中,一个臂支承张紧栓并且相对于该臂成角度的另一臂形状配合地包围和支撑止挡载体。由此可以实现功能可靠且紧凑的结构。
优选地,转向柱可以具有能量吸收装置。能量吸收装置以作用方式布置在支承单元和调节单元之间,优选布置在张紧栓和调节单元之间,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在调节单元和支承单元由于在碰撞情况下作用的高碰撞力而相对运动时,可以克服位于固定位置中的固定装置的保持力,从而使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运动,其中,能量吸收元件通过塑性变形和/或摩擦吸收动能并且受控地制动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的运动。作为能量吸收元件,例如已知弯曲元件或断裂元件、可切削元件或类似物。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这种能量吸收元件可以在张紧栓和调节单元之间布置在现有技术中布置限制元件的位置处。由此可以扩展结构上的可能性。
可以有利的是,张紧栓与能量吸收装置作用连接,使得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在固定位置中耦入并且在松开位置中解耦。通过张紧栓的操作,能量吸收元件可以选择性地耦入或解耦,由此能量吸收装置被相应地激活或去激活。在固定位置中,能量吸收装置被激活并且能量吸收元件可以在碰撞情况下吸收能量。在松开位置,能量吸收元件解耦并由此去激活,从而允许转向柱在没有力作用在能量吸收元件上的情况下进行调节。
前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锁止元件与张紧栓作用连接,该锁止元件在固定位置中能与附接在调节单元上的接合元件接合,其中,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设置在张紧栓和锁止元件之间和/或接合元件和调节单元之间。在松开位置,锁止元件脱离接合,使得调节单元可以与接合元件相对于支承单元移动和调节,而不会在能量吸收元件上施加力。在固定位置中,能量吸收元件由于锁止元件接合到接合元件中而耦入,使得在碰撞情况下,当调节单元和支承单元相对运动时,能量吸收元件在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塑性变形。
锁止元件优选可以具有形状配合元件,例如锁定钩、齿状块(Zahnstein)等,所述形状配合元件在固定位置中接合到在调节单元上的接合元件的对应的配对形状配合元件中,以形成在调节方向上有效的形状配合。在此,锁止元件与张紧栓作用连接,使得该锁止元件在张紧栓从固定位置向松开位置旋转时与接合元件脱离接合地被松开。在松开位置,调节单元能够在通过限制元件限定的调节行程内相对于支承单元调节。通过将张紧栓从松开位置向固定位置反向旋转,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被张紧,并且锁止元件与接合元件接合。因此,能量吸收元件被激活以用于在碰撞情况下吸收能量。
锁止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安装在张紧栓上的锁定钩,该锁定钩可以通过张紧栓的旋转与接合元件的齿条或类似物接合以形成在纵向方向上起作用的形状配合。
适宜地规定,张紧栓与张紧装置共同作用。张紧装置被构造用于将张紧栓的旋转转换为夹紧进给。夹紧进给作用在支承装置上,以便将调节单元与支承单元可松开地张紧。为了产生夹紧进给,张紧栓可以与进给机构共同作用,该进给机构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螺纹、楔形盘、倾斜销或类似物。操作可以手动地通过安置在张紧栓上的张紧杆来进行。替代地,也可以设置马达驱动的旋转驱动器。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规定,该限制装置仅在碰撞方向上、即在行驶方向上指向前的纵向方向上借助张紧栓和止挡载体如上所述地构造。在相反的纵向方向中,即反向于行驶方向向后,可以设置成构造固定的止挡部,其与张紧栓的旋转位置无关地限制运动。这种布置在尾部碰撞的情况下,即当从后面发生对车辆的高的突然的动量传递时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限制由于转向柱的惯性而发生驾驶员和转向柱之间的距离减小。
作为其替代,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规定,限制装置在两个方向上、即在行驶方向上向前和向后借助张紧栓和止挡载体如上所述地构造,并且额外地构造与张紧栓的位置无关地限制在行驶方向上向后的运动的限制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解释。详
细地示出:
图1以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转向柱的另一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放大细节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转向柱的支承单元的示意性的单独的局部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转向柱的支承单元的另一个示意性的单独的局部视图,
图6示出了固定装置处于松开位置的根据图1的转向柱的限制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示出了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的如图6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始终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因此通常也分别仅命名或提及一次。
图1和图2以不同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1,即在图1中在安装位置中沿行驶方向倾斜地从左上方向前示出,而图2中逆着行驶方向倾斜地从下向后示出。
转向柱1具有调节单元2,转向轴21以能够绕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纵轴线L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调节单元2中。转向轴21在其后端部上具有用于附接方向盘(这里未示出)的固定区段22。
如双箭头所示,调节单元2在纵向方向上可调节地容纳在支承单元3中。支承单元3具有固定构件31,例如固定开口,用于将转向柱1附接到车辆车身(未示出)。
调节单元2被容纳在支承单元3的两个向下指向的侧壁32之间。
固定装置4具有张紧栓5,该张紧栓5围绕横向于纵轴线L的张紧轴线S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单元3上并且穿过两个侧壁32。张紧杆41安置在张紧栓5上,以便能够实现张紧栓的手动旋转,如以圆形箭头所示的那样。
张紧栓5与进给机构42配合,该进给机构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螺纹、楔形盘装置或倾斜销装置或类似物。进给机构42和张紧栓5从外侧支撑在两个侧壁32上,使得当固定装置通过张紧栓5的手动旋转而被带到固定位置时,两个侧壁向彼此移动。在此,调节单元2以力配合的方式被张紧在侧壁32之间并且相对于支承单元3被固定。通过张紧栓5的反向旋转,固定装置5可被带到松开位置,其中,取消张紧,从而调节单元2被释放并且可在纵向方向上调节。
在调节单元2上固定有根据本发明的止挡载体6。该止挡载体构造为L形的止挡架并且具有能与调节单元2连接的连接区段61,从该连接区段伸出平行于纵轴线L长形延伸的区段81,该区段横向于纵向方向、也就是说关于纵轴线L径向地与调节单元2间隔开。如在图2中可看到的那样,张紧栓5在间隔开的区段62和调节单元2之间穿过,或者换句话说,布置在止挡载体6和调节单元2之间的径向中间空间中。
张紧栓5相对于支承单元3的布置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其中,为了更好的概览而省略了其余部件。图5示出了相同的视图,其中,附加地示出了止挡载体6相对于张紧栓5的定向。
在图4中可看出,张紧栓5具有非圆形的止挡区段51,该止挡区段具有圆柱形的基本横截面的削平部52。由此在那里构成基本上D形的横截面。
如从图5中可见,止挡载体6的间隔开的区段62在止挡区段51的区域中在径向上相对于张紧栓5布置在外部。
在止挡载体6上布置有两个限制元件63,其从间隔开的区段62径向向内指向纵轴线L地伸出,也就是说,在止挡载体6和调节单元2之间的所述中间空间中指向调节单元2的外侧。
为了阐明通过张紧栓5与止挡载体6一起形成的限制装置的功能,在图6中以横向于纵轴线L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固定装置4的松开位置,而在图6中以同一视图示出松开位置。
在图6和图7中可清楚地看到,止挡区段51如何布置在止挡载体6和调节单元2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在此,止挡载体6的区段62从纵轴线L观察相对于张紧栓5沿径向设置在外部。
图6示出了松开位置。在此,削平部52横向于纵轴线L。止挡区段51中的基本横截面被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张紧栓5可以在纵向方向上抵靠到突出的限制元件63上,如以虚线绘出的张紧栓5的定位所表明的那样。由此,在纵向方向上限制调节行程V,在该调节行程内,调节单元2连同止挡载体6能够相对于张紧栓5并且因此相对于支承单元3被调节。
在图7中示出固定位置。在此,通过张紧栓5的旋转,削平部52平行于纵轴线L进而平行于止挡载体6的区段62取向。由此,张紧栓5可以在纵向方向上从限制元件63旁运动经过,如在附图中左侧用虚线绘出的那样。以这种方式,在碰撞情况下,调节单元2和支承单元3能够进行超过调节行程V的相对运动,从而提供相应较长的碰撞行程。
为了在碰撞情况下吸收能量,可以设置能量吸收装置7,该能量吸收装置在图3中示出。该能量吸收装置具有能量吸收元件71。例如弯曲条等。该能量吸收元件71在一端连接到调节单元2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接合元件72。如图所示,该接合元件72可以包括具有横向于纵向方向延伸的齿的齿条。作为相应的锁止元件73在张紧栓5上安置锁定钩。该锁定钩可以通过张紧栓5的旋转从图5所示的松开位置进入到固定位置中,其中,该锁定钩为了形成在纵向方向上起作用的形状配合而接合到接合元件72的齿部中。由此,能量吸收元件71在固定位置中耦入到支承单元3和调节单元2之间,从而能量吸收装置7被激活。在碰撞情况下,能量吸收元件在固定位置中在吸收动能的情况下塑性变形以用于调节单元2的受控制动。
在图5所示的松开位置中,锁止元件73与接合元件72脱离接合,使得能量吸收装置7被去激活,并且调节单元2可以在调节范围V内相对于支承单元3调节,而不会对能量吸收元件71产生力作用。
支撑角形式的支撑元件8以松动的形状配合包围止挡载体6,如在图2、图5和图6中可看到的那样。由此,止挡载体6可以在纵向方向上运动穿过,并且横向于纵向方向相对于张紧栓5被支撑。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柱
2调节单元
21转向轴
22固定区段
3支承单元
31固定构件
32侧壁
4固定装置
41张紧杆
42进给机构
5张紧栓
51止挡区段
52削平部
6止挡载体
61连接区段
62区段
63限制元件
7能量吸收装置
71能量吸收元件
72接合元件
73 锁止元件
8 支撑元件
L 纵轴线
S张紧轴线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1),包括调节单元(2),转向轴(21)以能够绕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纵轴线(L)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调节单元中,并且该调节单元以能够沿纵向方向调节的方式容纳在支承单元(3)内,并且所述转向柱包括固定装置(4)和与固定装置共同作用的限制装置,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4)具有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支承单元(3)上的张紧栓(5),所述张紧栓通过旋转能够选择性地被置于固定位置中或松开位置中,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3)被固定,在松开位置中,调节单元(2)能够相对于支承单元(3)调节,
其中,所述限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63),所述限制元件与所述张紧栓(5)的止挡区段(51)共同作用,使得在所述松开位置,所述止挡区段(51)被置于限制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所述止挡区段能够沿纵向方向抵靠在限制元件(63)上,并且在所述固定位置,所述止挡区段(51)被置于通过位置,在所述通过位置,所述止挡区段能够沿纵向方向连续地调节超过所述限制元件(63),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节单元(2)上安置有止挡载体(6),所述止挡载体具有所述限制元件(63)并且区段式地与所述调节单元(2)间隔开,其中,所述张紧栓(5)的所述止挡区段(51)布置在所述止挡载体(6)与所述调节单元(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63)从所述止挡载体(6)朝向所述调节单元(2)突出。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载体(6)被构造为止挡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区段(51)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区段(51)具有削平部(52)或突起。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8)与所述支承单元(6)连接,所述支撑元件形状配合地包围所述止挡载体(6)。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具有能量吸收装置(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栓(5)与能量吸收装置(7)作用连接,使得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71)在固定位置中耦入并且在松开位置中解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73)与所述张紧栓(5)作用连接,所述锁止元件在固定位置能够与安置在所述调节单元(2)上的接合元件(72)接合,其中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71)布置在所述张紧栓(5)与所述锁止元件(73)之间和/或布置在所述接合元件(72)与所述调节单元(2)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栓(5)与张紧装置(42)共同作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BEBE2022/5795 | 2022-10-04 | ||
BE20225795A BE1030938B1 (de) | 2022-10-04 | 2022-10-04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42167A true CN117842167A (zh) | 2024-04-09 |
Family
ID=8368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49658.1A Pending CN117842167A (zh) | 2022-10-04 | 2023-09-26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349688A1 (zh) |
CN (1) | CN117842167A (zh) |
BE (1) | BE1030938B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001984A1 (en) * | 2022-06-30 | 2024-01-04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202481B3 (de) * | 2021-03-15 | 2021-12-16 | Thyssenkrupp Ag | Verfahren und elektrisch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zum Verstellen einer Stelleinheit einer Lenksä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160676A (ja) * | 2020-04-03 | 2021-10-1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21172250A (ja) * | 2020-04-27 | 2021-11-0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2022
- 2022-10-04 BE BE20225795A patent/BE1030938B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3
- 2023-09-26 CN CN202311249658.1A patent/CN11784216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9-27 EP EP23200054.7A patent/EP4349688A1/de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001984A1 (en) * | 2022-06-30 | 2024-01-04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E1030938B1 (de) | 2024-04-29 |
BE1030938A1 (de) | 2024-04-26 |
EP4349688A1 (de) | 2024-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842167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US10759465B2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7531269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CN106573640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管柱 | |
US11014598B2 (en) | Steering column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KR101091691B1 (ko) | 자동차용 쿨링모듈의 슬라이딩 장치 | |
US20190232997A1 (en) | Steering column comprising an adaptive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9383609B (zh) | 转向装置 | |
CN107433909B (zh) | 外后视镜的倾翻装置 | |
US6983954B2 (en) | Airbag module for motor vehicles | |
US20200189648A1 (en) | Steering column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6701519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10997452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JP5584311B2 (ja) | 調節可能な安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 |
US10654516B2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005529789A (ja) | 調節可能な接続部材を係止するための安全装置 | |
EP3075629A2 (en) | Steering column device | |
CN117325927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JP2978788B2 (ja) |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 |
JP2009286341A (ja)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
US11524713B2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230249737A1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3838018B2 (ja)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構造 | |
JP4306335B2 (ja) |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
KR100885108B1 (ko) | 자동차 스티어링 장치의 틸트 레버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