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8021A -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8021A
CN117838021A CN202410077191.5A CN202410077191A CN117838021A CN 117838021 A CN117838021 A CN 117838021A CN 202410077191 A CN202410077191 A CN 202410077191A CN 117838021 A CN117838021 A CN 117838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module
lens
objective lens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71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礼阳
翁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utu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utu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utu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utu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71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8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8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8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该内窥镜系统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能够减少抖动等情况对内窥镜生成图像的影响,实现高效准确的医学检查。

Description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头部探头和光学透镜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检查与治疗的设备,其光学成像原理是光线从人体背后的光源进入人体内部,并由内窥镜头内壁所反射,最终被光纤导引至观察器材上。内窥镜的光学透镜会对光线进行聚焦,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影像以供医生观察。
传统技术难以保持镜鞘整体的稳定性,这就导致在操作内窥镜的过程中会产生误磕碰或抖动等情况,进而导致棒状镜组与物镜组之间的光轴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棒状镜组对图像传输的清晰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抖动情况、确保图像传输清晰度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部镜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镜鞘管体,物镜模组设置于第一镜鞘管体的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部镜鞘包括与第一镜鞘管体平行设置的第二镜鞘管体以及于第二镜鞘管体后端一体成型的镜鞘连接部,第二镜鞘管体通过镜鞘连接部与基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设置于第二镜鞘管体前端且位于物镜模组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包括与物镜模组光轴垂直的后端截止面以及前端截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还包括自前端截止面边缘斜向后延伸的过渡面,过渡面斜向后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继续水平向后延伸形成贴合面,贴合面向后延伸并截止并形成后端截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截止面为圆形,其直径不小于物镜系统成像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面与贴合面形成的边界不突出于外部镜鞘的最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部镜鞘的最前端不突出于前端截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物镜模组的工作距离,以及不低于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的材质为玻璃、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0.1mm±0.05mm。
上述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通过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抵住生物活体并固定内窥镜系统中各模组,入射光模组引导入射光照射物镜模组的物面,物镜模组用于在其物面被激发光激发产生荧光,进而成像,能够提高使用内窥镜系统时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成更加清晰准确的图像,便于医务人员对生物活体进行观察,提高医疗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公开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保护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镜鞘同轴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入射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荧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二向色镜采用的自压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物镜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a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中继镜模组前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中继镜模组后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后端放大镜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9a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前视图;
图9b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右视图;
图9c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上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头部探头和光学透镜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检查与治疗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和探头技术,通过向体腔或组织中引入光源和镜头,进而观察体内的显微结构或病变组织。其中,内窥镜的光学成像原理是指光线从人体背后的光源进入人体内部,并由内窥镜头内壁所反射,最终通过光纤被导引至观察器材上,内窥镜的光学透镜会对光线进行聚焦,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影像以供医生观察。
内窥镜的光学成像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内部设置的光学系统,以生物活体组织的一端为前端,光学系统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的物镜、中继镜组以及目镜组成,物镜用于对生物活体组织信息进行收集并基于此成像,中继镜组用于对图像进行传输,目镜用于将图像进行放大以供临床医生观察。光学成像的基础即为物镜所收集到的生物活体组织信息,因此生物活体组织信息的收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传统技术中难以保持镜鞘整体的稳定性,这就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误磕碰或抖动等动作,使得棒镜组与物镜组之间的光轴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棒镜组对图像传输的清晰度。其中,棒镜即为棒状镜。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整体的成像系统,在该成像系统中能够减少抖动对图像的影响。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该内窥镜系统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部镜鞘前端与被观察物之间设置一层保护镜头102,用于防止内窥镜在使用时出现抖动情况,其中镜鞘同轴模组中的镜鞘末端超出保护镜头,贴合于被观察的生物活体表面。
示例性地,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中成像模组还包括中继镜模组、荧光模组、后端放大镜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并引导入射光进入荧光模组以获得激发光;荧光模组用于反射激发光至中继镜模组和物镜模组以照射物镜模组的物面和被观察物体表面;物镜模组用于在其物面被激发光激发产生荧光,荧光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经物镜模组和中继镜模组至荧光模组和后端放大镜模组,即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
进一步地,镜鞘同轴模组用于固定内窥镜系统中各模组。
具体地,如图2所示,镜鞘同轴模组包括镜鞘202和同轴卡位槽模块(图中未示出)。镜鞘内部前端同轴卡位槽系统,将各个镜头进行有效卡位固定,同时将棒状镜组合与物镜组合之间距离稳固,不发生位移,并且整体处于同一圆轴。
具体地,在内层镜鞘基础上,再在其外围套设一层保护镜鞘,即外部镜鞘;其中,保护镜鞘可拆卸,用于保证镜鞘整体的稳定性。由于保护镜鞘具有可拆卸性,在使用内窥镜系统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选择安装或拆卸保护镜鞘,提高内窥镜系统的灵活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入射光模组包括入射光纤302和照明透镜304,经入射光纤302出射的光经照明透镜304进入荧光模组中的激发滤光片。入射光经入射光纤出射,并由照明透镜收集后进入荧光模组,入射光自入射光纤的出射端面经过照明透镜与部分中继镜模组的组合光学系统成像至整个显微内窥镜的系统光阑,即入射光纤出射端面与整个显微内窥镜的系统光阑存在物像关系,从而便于实现科勒照明;其中,科勒照明能使待测生物活体组织获得均匀而又充分明亮的照明,并且不会产生耀眼的眩光。
具体地,如图4所示,荧光模组由激发滤光片402、二向色镜404、荧光滤光片406组成,其中荧光滤光片可采用发射滤光片代替。入射光经入射光模组中的入射光纤出射进入内窥镜系统中荧光模组,经荧光模组中的激发滤光片402获得激发光,激发光经二向色镜404反射进入中继镜模组,再从中继镜模组进入物镜模组,均匀照亮物面位置。激发光激发生物活体组织的荧光,生物活体组织荧光信息被物镜收集并成像至其像面上,再被中继镜模组远距离传递,透过二向色镜404并被荧光滤光片406滤光,传输至后端放大镜模组。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自压紧结构包括二向色镜404、金属垫圈502、固定连接件504、左上半三角固定件506、右下半三角固定件508。两个半三角锥形的固定件,即左上半三角固定件506和右下半三角固定件508中间夹持二向色镜404以及金属垫圈502组合形成中间二向色镜404的固定结构组件,收容于中间的收容腔之内。其中左上半三角固定件506左侧抵住收容腔的内壁左侧,右侧通过固定连接件504将整个二向色镜404组件压紧收容在收容腔之内,固定连接件504可以通过螺纹或铆接等固定方式与收容腔进行固定连接。可选的,二向色镜404倾斜角度是45°。由于荧光模组中二向色镜采用自压紧结构安装在内窥镜系统中,能够确保二向色镜在使用中不会出现位置偏差等意外故障进而影响图像质量。
具体地,荧光模组包括激发滤光片、二向色镜和荧光滤光片,内窥镜系统的光线路径为入射光经入射光模组进入荧光模组,入射光经激发滤光片获得激发光,激发光经二向色镜反射至中继镜模组和物镜模组并照射至物镜模组的物面,物镜模组的物面被激发光激发后产生荧光,荧光经物镜模组和中继镜模组,透过二向色镜并被荧光滤光片滤光,进入后端放大镜模组,使得入射出射光在同一管腔内传播,同时实现特定荧光波段的过滤。
具体地,为保证物镜模组的像可以远距离传递,物镜模组采用像方远心显微物镜系统,具备一定的放大倍率。从技术原理考虑,像方远心显微物镜系统远心度越高越有助于成像。
具体地,物镜模组包括小物镜,荧光经小物镜一次成像,再经中继镜模组按照目标次数成像,进入后端放大镜模组。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物镜模组包括小物镜,经中继镜模组出射的激发光经过物镜模组均匀照亮物面,此时光线不一定是平行光;激发生物活体组织的荧光,生物活体组织荧光信息被物镜模组收集并成像至其像面上,再被中继镜模组远距离传递至后端放大镜模组。
具体地,中继镜模组包括中继镜,中继镜包括棒状镜组合,其中每组棒状镜组合包括两组棒状镜,两组棒状镜组成目标放大倍数的双远心成像系统。如图7a和图7b所示,图7a为中继镜模组的前端,图7b为中继镜模组的后端,其中棒状镜702,即三胶合透镜,两组棒状镜组成一个双远心-1x成像系统,即放大倍数为1;多组双远心成像系统组合即为中继镜,即中继镜由偶数组棒状镜组合而成,组成双远心成像系统的棒状镜之间的光路为准平行光路,即不一定是绝对平行的光路。通过多组棒状镜组合构成中继镜,两组棒状镜组成双远心-1x成像系统,中继镜整体放大倍率为1x或者-1x,由于棒状镜相对较小且轻便,可以方便地握持和操控,观察者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棒状镜还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并且在狭小或者难以到达的空间中进行观察。利用多组棒状镜组合构成中继镜,能够实现图像的远距离传输,从而可以远距离观察对象,降低近距离观测的风险,避免待测生物活体的干扰。
具体地,在中继镜中选取某一组双远心成像系统,在挑选的这一组双远心成像系统的平行光路中放置荧光模组。由于荧光模组的放置对原中继镜成像光路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将荧光模组安置于组成目标双远心成像系统的棒状镜之间,在实现生成激发光、过滤荧光等功能的同时,不影响原来的光路,减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具体地,如图8所示,后端放大镜模组包括放大镜和棒镜的组合802,放大镜的物面与中继镜的像面重合,实现对生成图像的放大,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从而便于医学检查。
具体地,摄像设备包括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机。放大镜的物方尺寸与摄像设备的像方尺寸对应;放大镜的另一个作用是调制从中继镜出射的主光线角,使其与CMOS主光线角匹配,提升荧光收集能量。通过设置摄像设备进行荧光成像,便于获取到更加清晰准确的检查图像,其中摄像设备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机,使用CMOS相机进行成像具有很多优点,不仅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优势,CMOS还具有更短的制造周期和更好的可伸缩性。同时,CMOS可以实现更好的低光和高光控制,在高解析度的小设备上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和更高的稳定性,适用于内窥镜系统。同时,放大镜具备一定的放大倍率,使物方尺寸与CMOS像方尺寸对应,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像素。
具体地,内窥镜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摄像设备上所成图像,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一步地,进入放大镜的荧光直接成像在CMOS相机上,经图像处理模组,输出放大清晰的图像画面,提高图像画面的质量,进而提升医学检查的准确率。
本实施例中,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实现对待测生物活体的医学检查,避免出现抖动的情况,从而高效准确地获得清晰的检查图像;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采用镜鞘同轴模组将内窥镜系统中各个镜头进行有效卡位固定,确保内窥镜系统的稳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解体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部镜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镜鞘管体,物镜模组设置于第一镜鞘管体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镜鞘管体用于固定物镜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部镜鞘包括与第一镜鞘管体平行设置的第二镜鞘管体以及于第二镜鞘管体后端一体成型的镜鞘连接部,第二镜鞘管体通过镜鞘连接部与基座固定连接。
具体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插接连接、焊接连接、粘合剂连接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镜鞘管体通过镜鞘连接部与基座固定连接,有利于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设置于第二镜鞘管体前端且位于物镜模组前端。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镜鞘管体前端和物镜模组前端设计保护镜头,保护镜头宽度设计要点为确保经过物镜模组出射之后的入射光会聚于被观察物表面,将保护镜头抵住观察生物活体表面可有效防止抖动带来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镜鞘末端超出保护镜头,贴合于生物活体表面时,镜鞘末端四周抵住观察区域周围,进一步防止抖动带来的负面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包括与物镜模组光轴垂直的后端截止面以及前端截止面。
本实施例中,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共同确定了保护镜头的厚度,保护镜头的厚度也对内窥镜的成像质量有相应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还包括自前端截止面边缘斜向后延伸的过渡面,过渡面斜向后延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继续水平向后延伸形成贴合面,贴合面向后延伸并截止并形成后端截止面。
本实施例中,保护镜头通过过渡面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并形成贴合面,贴合面向后延伸形成后端截止面,从而确保保护镜头更加牢固地紧贴在外部镜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截止面为圆形,其直径不小于物镜系统成像直径。
本实施例中,对前端截止面的形状和直径做出定义,是保证内窥镜能够成像的前提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面与贴合面形成的边界不突出于外部镜鞘的最前端。
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镜头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而保护镜头过渡面斜向后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继续水平向后延伸形成贴合面,因此过渡面与贴合面形成的边界不突出于外部镜鞘的最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部镜鞘的最前端不突出于前端截止面。
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镜头外围贴合面部分会有非成像光从侧面进入保护镜头,从而影响内窥镜成像,因此保护镜头侧面的贴合面必须全部收缩,通过胶水等手段将保护镜头与外部镜鞘内壁进行密封粘合,保证保护镜头的稳定性。如果外部镜鞘的最前端突出于前端截止面,则会影响内窥镜成像,同时为手术带来风险。在使用内窥镜进行成像操作时,保护镜头的前端截止面贴合于活体组织表面,并且需要在活体组织表面连续滑动,如果外部镜鞘的最前端突出于前端截止面,则镜鞘外围一圈会对活体组织表面造成额外的压力,进而造成对活体组织的破坏,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的风险,也无法实现内窥镜的连续滑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前端面抵住活体表面可以降低活体自带的生物跳动,外部镜鞘的超出部分在成像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辅助固定观察区域的作用,同样进一步确保成像的稳定性,起到防抖动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本实施例中,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一是可以保证内部镜鞘的安全性,由于在临床中对内窥镜的消毒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旦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不密闭,就会污染内部镜鞘和镜头;同时,外部镜鞘可替代,其一次性替换的特性能够降低手术成本,确保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物镜模组的工作距离,以及不低于1.5mm。
具体地,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即保护镜头的厚度,取决于物镜模组中的小物镜的工作距离,最厚不能超过小物镜的工作距离,最薄不能低于1.5mm,即1.5mm≤保护镜头厚度≤物镜模组中小物镜工作距离。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在物镜模组上加装一个防抖动的镜鞘结构,会先将物镜模组设置成负球差的物镜系统,通过作为防抖动结构的介质透镜弥补球差。而基于小物镜的工作距离确定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在实现精确成像的同时,避免保护镜头因过薄面临破裂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镜头的材质为玻璃、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选用玻璃作为保护镜头的材质,也可采用其他透光的均匀介质材质进行替代,即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
本实施例中,通过选用玻璃、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作为保护镜头的材质,对保护镜头的材质进行拓展,能够减少保护镜头对荧光图像的影响、实现更清晰成像的同时,降低保护镜头的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0.1mm±0.05mm。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工艺拓展,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不能完全贴合,都会保持一定的缝隙,因此对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该内窥镜系统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中继镜模组、荧光模组、后端放大镜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入射光模组引导入射光进入荧光模组以获得激发光,入射光模组包括入射光纤和照明透镜,入射光经入射光纤和照明透镜进入荧光模组;荧光模组用于反射激发光至中继镜模组和物镜模组以照射物镜模组的物面,荧光模组包括激发滤光片、二向色镜和荧光滤光片,二向色镜采用自压紧结构;物镜模组用于在其物面被激发光激发产生荧光,物镜模组采用像方远心显微物镜系统,物镜模组包括小物镜,荧光经小物镜一次成像,再经中继镜模组按照目标次数成像;中继镜模组包括中继镜,中继镜包括棒状镜组合,其中每组棒状镜组合包括两组棒状镜,两组棒状镜组成目标放大倍数的双远心成像系统,选择目标双远心成像系统,荧光模组位于组成目标双远心成像系统的棒状镜之间;荧光模组还用于对荧光滤光,滤光后的荧光进入后端放大镜模组;后端放大镜模组包括放大镜,放大镜的物面与中继镜的像面重合,后端放大镜模组还包括摄像设备,荧光成像在摄像设备上;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内部镜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镜鞘管体,物镜模组设置于第一镜鞘管体的前端;外部镜鞘包括与第一镜鞘管体平行设置的第二镜鞘管体以及于第二镜鞘管体后端一体成型的镜鞘连接部,第二镜鞘管体通过镜鞘连接部与基座固定连接;保护镜头设置于第二镜鞘管体前端且位于物镜模组前端,保护镜头包括与物镜模组光轴垂直的后端截止面以及前端截止面,保护镜头还包括自前端截止面边缘斜向后延伸的过渡面,过渡面斜向后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继续水平向后延伸形成贴合面,贴合面向后延伸并截止并形成后端截止面;前端截止面为圆形,其直径不小于物镜系统成像直径,过渡面与贴合面形成的边界不突出于外部镜鞘的最前端;外部镜鞘的最前端不突出于前端截止面,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物镜模组的工作距离,以及不低于1.5mm;保护镜头的材质为玻璃、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0.1mm±0.05mm。镜鞘同轴模组还包括可拆卸的保护镜鞘,保护镜鞘用于保证镜鞘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内窥镜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摄像设备上所成图像,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入射光经过入射光纤进入内窥镜系统,经照明透镜进入荧光模组。入射光从照明透镜出射,经激发滤光片滤光、再经二向色镜反射进入中继镜,再进入小物镜,均匀照亮物面位置。物面被激发光激发后产生荧光,生物活体组织发出的荧光信息经小物镜一次成像,再经中继镜多次成像进入放大镜,二向色镜和荧光滤光片位于中继镜之间,荧光透过二向色镜并被荧光滤光片滤光,进入放大镜的荧光直接成像在CMOS相机上,经图像处理系统,输出放大清晰的图像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提供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三视图,其中图9a为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前视图,图9b为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右视图,图9c为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上视图。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的剖面结构包括相机座部件1002、4倍放大镜及棒状镜组合1004、连接管1006、销钉1008、压圈1010、镜体1012、荧光模组1014、冷光源同轴照明器1016、连接圈1018、棒状镜部件及3X0.45小物镜1020、镜鞘1022、相机压帽1024和照明光纤1026,其中照明光纤即为入射光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包括:入射光模组、物镜模组、成像模组和镜鞘同轴模组;其中,所述入射光模组用以提供入射光源,入射光源经物镜模组入射至被观察物体表面,然后经观察物体表面反射之后,再次经过物镜模组向后传播至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处理;所述镜鞘同轴模组包括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镜鞘以及套设于内部镜鞘外部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外部镜鞘,所述物镜模组固定设置于内部镜鞘前端,所述外部镜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外部镜鞘前端的保护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镜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镜鞘管体,所述物镜模组设置于第一镜鞘管体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镜鞘包括与第一镜鞘管体平行设置的第二镜鞘管体以及于第二镜鞘管体后端一体成型的镜鞘连接部,所述第二镜鞘管体通过镜鞘连接部与基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镜头设置于第二镜鞘管体前端且位于物镜模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镜头包括与物镜模组光轴垂直的后端截止面以及前端截止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镜头还包括自前端截止面边缘斜向后延伸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斜向后延伸至外部镜鞘内壁处继续水平向后延伸形成贴合面,所述贴合面向后延伸并截止并形成所述后端截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截止面为圆形,其直径不小于物镜系统成像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与贴合面形成的边界不突出于外部镜鞘的最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镜鞘的最前端不突出于所述前端截止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镜鞘与外部镜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截止面与后端截止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物镜模组的工作距离,以及不低于1.5mm。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镜头的材质为玻璃、石英、塑料薄膜、内填充水的玻璃、石英、塑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截止面与物镜模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0.1mm±0.05mm。
CN202410077191.5A 2024-01-18 2024-01-18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Pending CN117838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7191.5A CN117838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7191.5A CN117838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8021A true CN117838021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7191.5A Pending CN117838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80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2095B2 (en) Endoscope provided with a lighting system and a combined image transmission
US7153259B2 (en) Capsule type endoscope
US6855111B2 (en) Capsule endoscope
EP2578140B1 (en) Digital diagnostic system and host
US11382487B2 (en) Micro CMOS scopes for medical imaging
KR101223283B1 (ko) 진단 및 디스플레이 일체형 광 단층 촬영 검이경
CN105358044A (zh) 用于照明和成像的双视探头及其使用
US20200329954A1 (en) Endoscope having an optical waveguide with emergence portion an objective beam splitter
JP6760622B2 (ja) 内視鏡装置
CN117838021A (zh) 内窥镜镜鞘保护结构
US9733466B2 (en) Optical biopsy device
CN216696844U (zh) 偏振光内窥镜光学适配器
CN216792582U (zh) 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
CN118000643A (zh) 具备荧光模组的内窥镜系统
JP6865305B2 (ja) 撮像光学系、内視鏡及び撮像装置
CN116982916B (zh) 一种宽视场荧光内窥成像装置和方法
CN215424506U (zh) 一种硬性内窥镜系统
US10898069B1 (en) Optical apparatus
CN215457827U (zh) 一种轻量化高稳定性的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系统
KR20040049036A (ko) 영상촬영수단을 구비하는 의료기구
CN115177204A (zh) 一种集成导光束的高分辨率内窥镜
JP2011056107A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プロセッサ
JP2016029961A (ja) 内視鏡装置
CN114569042A (zh) 一种硬性内窥镜系统
KR200305053Y1 (ko) 영상촬영수단을 구비하는 의료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1, 13th Floor, Zhong'an Chuang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900 Wangjiang West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88

Applicant after: Anhui Dendritic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40 room 1601-195, No. three, JIANGCHANG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1601-195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SHUTU PRECISION INSTRU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