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7435A -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7435A
CN117837435A CN202410191619.9A CN202410191619A CN117837435A CN 117837435 A CN117837435 A CN 117837435A CN 202410191619 A CN202410191619 A CN 202410191619A CN 117837435 A CN117837435 A CN 117837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e
auxiliary
poria cocos
poria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16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37435B (zh
Inventor
张传利
桂雪梅
丁习功
杨生超
谢纯
辛文峰
杜华波
吕振江
岳红城
曲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1916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7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7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7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37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7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茯苓嫁接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包括如下操作步骤: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本发明的通过菌种和种苓相结合同时接种、生菌材和带菌丝的菌材先后两次嫁接以及松木前后两端同时进行种苓嫁接,提高了松木转化率,使茯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提高,成本和菌材使用量均下降,还能一窖两收,种植一窖,采收两次,实现周年栽培,菌材的成活率、转化率以及硬质率和外型规则率及皮光滑率都具有明显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嫁接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传统的茯苓栽培方法是菌种单接种,用单一的菌引或者种苓来接种种植,随着技术的发展,局部种植区改进的是生菌材先菌种接种,待生长一段时间后再种苓接种,但是这些一般是种植一窖,采收一次,对松木的转化率低,同时在嫁接种苓时,需要先将种苓分成大小均匀的种苓块,而用刀切分切面过于平整,导致茯苓块原有的结构被破坏,使茯苓块与松木段嫁接结合需要的时间长,降低茯苓栽培的成活率,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
S2、挖坑放木: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将松木段放入栽培穴内,并在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底部中间处垫支撑物,其中支撑物为摞叠的松树枝,松树枝与松木段呈十字交叉放置,松树枝表面通过刀倾斜切削8-10次;
S3、菌引处理:通过辅助装置将菌引切开,并将种苓削皮,同时再次采用辅助装置将种苓分成自然断面的多块种苓,每块种苓的大小保证在90-120g;
S4、双菌引接种:将菌引和种苓相结合同时种植在松木段的两端上,在种植时将菌引及种苓贴合松木段端面的一面喷涂营养剂,菌引采用茯苓纯菌丝,种苓采用去皮成块白茯苓,其中营养剂的成分为牛奶、蔗糖、土豆汁、土豆粉:
S5、双嫁接种植:S4经120-140天嫁接栽培后收获茯苓菌核,之后在收获茯苓菌核后的带有菌丝的松木段上再次接种种苓,在100-120天后在同一松木段上收获新的茯苓菌核。
优选的,所述S4中种苓种植在菌引四周紧贴菌引,贴好后用预先混有除蚁药粉的土按压固定。
优选的,所述S2中的松树端表面均做削皮处理,所述松树枝表面的切削口与松树段的表面贴合。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部安装有切削刀片,所述切削刀片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分苓刀片,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刀片腔、储液腔和注液腔,所述刀片腔位于中间位置,所述辅助分苓刀片的一端位于刀片腔的内部,所述刀片腔的内部分为驱动腔和辅助推动腔,所述驱动腔的内部设置有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与辅助分苓刀片连接,用于带动辅助分苓刀片纵向及横向移动,配合切削刀片将茯苓分成自然断面,所述辅助推动腔内部设置有辅助推动机构,所述辅助推动机构与撑开机构连接,用于推动撑开机构运动;
所述手柄表面位于注液腔的位置开设有外放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刷,所述注液腔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出液机构,所述联动出液机构与储液腔及辅助刷连接,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手柄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所述滑口处设置有联动拉柄,所述联动拉柄分别与辅助推动机构、联动出液机构连接,用于同时带动辅助推动机构、联动出液机构运动。
优选的,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支撑滑架、推块和顶块,所述支撑滑架位于推块和顶块的外部,所述推块和顶块之间通过倾斜的转杆转动连接,所述顶块的顶部固定有凸台,所述辅助分苓刀片的一端固定在凸台的表面,所述推块与固定在驱动腔内部的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推块远离切削刀片的一端与驱动腔的内壁之间固定有拉簧。
优选的,所述辅助推动机构包括嵌设在推块下表面的第一齿条,所述驱动腔和辅助推动腔之间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辅助推动腔侧壁上的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远离切削刀片的一端固定有压簧,所述第二齿条与联动拉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出液机构包括固定在注液腔内部的导液筒,所述导液筒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有连板,所述连板与联动拉柄连接,所述导液筒的底部连接有单向进液阀,所述手柄的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液腔以及单向进液阀连接,所述导液筒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单向出液阀,所述单向出液阀连接有连管,所述连管的一端连接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连接有多根软管。
优选的,所述辅助刷包括刷体和磁吸式毛刷头,所述磁吸式毛刷头固定在刷体的底部,所述刷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磁吸式毛刷头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刷体的顶部与容纳槽之间通过转轴实现转动,多根所述软管与刷体内部的多个导流通道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通过菌种和种苓相结合同时接种、生菌材和带菌丝的菌材先后两次嫁接以及松木前后两端同时进行种苓嫁接,提高了松木转化率,使茯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提高,成本和菌材使用量均下降,还能一窖两收,种植一窖,采收两次,实现周年栽培,菌材的成活率、转化率以及硬质率和外型规则率及皮光滑率都具有明显的提升。
2、本发明切削刀片、辅助分苓刀片、撑开机构及辅助推动机构的设置,方便了栽培时对菌引和种苓的处理,切削刀片能够方便破开菌引以及对种苓切削外皮,在需要对较大的种苓进行分块时,先用切削刀片将种苓破开一定深度的切口,并在辅助推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撑开机构带动辅助分苓刀片前移插入切口内部,并带动辅助分苓刀片横向移动,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使种苓块形成自然的断面,在不使用辅助分苓刀片时,且辅助分苓刀片的位置短于切削刀片,进而不会影响辅助分苓刀片的正常切削使用。
3、本发明通过联动出液机构、联动拉柄、辅助刷的设置,在联动拉柄的作用下,撑开机构带动辅助分苓刀片移动分开种苓块的同时会带动联动出液机构移动,从而将储液腔的营养剂导入联动出液机构内部,在松开联动拉柄后辅助分苓刀片自动复位同时带动联动出液机构将营养剂导入辅助刷处,使用方便,通过将辅助刷转动成横向,拿起种苓块,靠近辅助刷即可将辅助刷上的营养剂涂抹在种苓块的自然断面上,不仅能够为种苓块的生长提供营养,还能使种苓块与松木连接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主剖图;
图5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第一状态侧剖图;
图7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第二状态侧剖图
图8为本发明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的第三状态侧剖图。
其中,1、手柄;11、容纳槽;12、滑口;13、储液腔;14、注液腔;15、刀片腔;151、驱动腔;152、辅助推动腔;2、切削刀片;3、辅助分苓刀片;4、辅助刷;41、刷体;42、磁吸式毛刷头;43、转轴;5、联动拉柄;6、撑开机构;61、支撑滑架;62、推块;63、转杆;64、顶块;65、拉簧;66、导杆;7、辅助推动机构;71、第一齿条;72、第二齿条;73、齿轮;74、滑道;75、压簧;8、联动出液机构;81、导液筒;82、伸缩杆;83、连板;84、导管;85、单向进液阀;86、单向出液阀;87、连管;88、分液板;89、软管;9、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这样在种植茯苓时,松木的营养会流向两端种植有茯苓的位置,使茯苓充分的吸收影响,保证茯苓的健康生长,对养分的吸收效果更好。
S2、挖坑放木: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将松木段放入栽培穴内,并在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底部中间处垫支撑物,以保证松木段的稳定性,松木段根据粗细的不同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堆叠,在堆叠时也需要在间隙处放置支撑物保证其稳定,其中支撑物为摞叠的松树枝,不仅能够支撑,也能具有提供养分的效果,松树枝与松木段呈十字交叉放置,松树枝表面通过刀倾斜切削8-10次,S2中的松树端表面均做削皮处理,松树枝表面的切削口与松树段的表面贴合,方便养分的传递。
S3、菌引处理:通过辅助装置将菌引切开,从而将菌引包打开,将打开的一面与松木段贴合,并将种苓削皮,同时再次采用辅助装置将种苓分成自然断面的多块种苓,自然的断面符合茯苓原有的结构,相比于平面切开,更有利于与松木段相结合,降低嫁接结合的时间,每块种苓的大小保证在90-120g。
S4、双菌引接种:将菌引和种苓相结合同时种植在松木段的两端上,两端种植提高松木的使用率,菌引和种苓相结合种植,相比于单一的菌引或者种苓,提高大大了接种的成活率,在种植时将菌引及种苓贴合松木段端面的一面喷涂营养剂,能够为菌引和种苓提供营养,同时又有一定的粘合作用,菌引采用茯苓纯菌丝,用于田间生产用的栽培种,种苓采用去皮成块白茯苓,其中营养剂的成分为牛奶、蔗糖、土豆汁、土豆粉,牛奶、蔗糖、土豆汁都是茯苓生长的营养剂,土豆粉能够增加整体的浓稠度,使其具有一定的粘合作用,提高了茯苓块与松树端贴合时的紧密程度,降低了贴合不紧,跑苓的可能性,S4中种苓种植在菌引四周紧贴菌引,在相结合种植时还能起到固定菌引的作用,贴好后用预先混有除蚁药粉的土按压固定,避免蚁害,同时定点混合除蚁药粉相比于广泛洒粉除蚁效果更好,且节省用量。
S5、双嫁接种植:S4经120-140天嫁接栽培后收获茯苓菌核,此时的嫁接称之为生嫁接,之后在收获茯苓菌核后的带有菌丝的松木段上再次接种种苓,在100-120天后在同一松木段上收获新的茯苓菌核,为熟嫁接,两次嫁接的作用是提高松木转化率,进而提高茯苓产量和品质,降低木材使用量,实现一窖双收周年栽培。
用本发明的方法种植,茯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提高,同时其成本和菌材使用量均下降,能够一窖两收,种植一窖,采收两次,实现周年栽培。根据实验其接种成活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菌材转化率由目前云南茯苓产区种植的平均15%左右提高到20%左右、产量由目前云南茯苓种植产区平均亩产1.0顿左右提升到亩产2.1吨左右(提高了2倍左右),产苓硬质率和外型规则率及皮光滑率也明显提升。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6-图8所示,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包括手柄1,手柄1的底部安装有切削刀片2,可用于切削茯苓皮,切削刀片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分苓刀片3,辅助分苓刀片3位于切削刀片2的正中间位置,用于辅助将茯苓分成多个自然的截面,手柄1的内部设置有刀片腔15、储液腔13和注液腔14,刀片腔15位于中间位置,辅助分苓刀片3的一端位于刀片腔15的内部,刀片腔15的内部分为驱动腔151和辅助推动腔152,驱动腔151的内部设置有撑开机构6,撑开机构6与辅助分苓刀片3连接,用于带动辅助分苓刀片3纵向及横向移动,配合切削刀片2将茯苓分成自然断面,辅助推动腔152内部设置有辅助推动机构7,辅助推动机构7与撑开机构6连接,用于推动撑开机构6运动;
撑开机构6包括支撑滑架61、推块62和顶块64,支撑滑架61位于推块62和顶块64的外部,推块62和顶块64之间通过倾斜的转杆63转动连接,顶块64的顶部固定有凸台,辅助分苓刀片3的一端固定在凸台的表面,推块62与固定在驱动腔151内部的导杆66滑动连接,推块62远离切削刀片2的一端与驱动腔151的内壁之间固定有拉簧65,在使用时只需要推动推块62移动即可,而拉簧65用于辅助将推块62拉回。
然而推动的方式不方便使用,在握住手柄1使用时容易出现不好发力的情况,因此进一步的设置了辅助推动机构7,将推动推块62转回为往回扣动,使得推块62移动,具体的:
辅助推动机构7包括嵌设在推块62下表面的第一齿条71,驱动腔151和辅助推动腔152之间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转动连接有齿轮73,齿轮73远离第一齿条7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72,第一齿条71和第二齿条72均与齿轮73啮合连接,在扣动第二齿条72向后移动时,在齿轮73带的转动作用下,第一齿条71向前移动,从而实现对推块62的推动,第二齿条72与辅助推动腔152侧壁上的滑道74滑动连接,第二齿条72远离切削刀片2的一端固定有压簧75,第二齿条72与联动拉柄5固定连接,压簧75方便松开联动拉柄5时,第二齿条72自动复原。
具体操作使用时,在初始状态下切削刀片2和辅助分苓刀片3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切分茯苓时,首先通过切削刀片2将茯苓切出一定程度深的刀口,之后用手指扣动联动拉柄5回拉,使得第二齿条72向如图6所示的左面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齿条71推动推块62向右移动,同时推块62会联动带动顶块64移动,移动至顶块64的一端与驱动腔151靠近切削刀片2的内壁相接触,其状态如图7所示,从而使得辅助分苓刀片3也插入切口内部,之后继续扣动联动拉柄5回拉,由于顶块64已经接触到驱动腔151的内壁,因此会在转杆63的作用下,向如图6、图7所示的上方移动,从而使得切削刀片2和辅助分苓刀片3分离,其状态如图8所示,由于切削刀片2和辅助分苓刀片3是在切口处被分离,因此茯苓会在内部横向力的作用下被分成自然的断面,之后松开联动拉柄5,在拉簧65的拉力以及压簧75的复原力作用下,会带动推块62以及第二齿条72复位,从而使装置复原层如图6所示的原始状态。
实施例3
如图2-图5所示,手柄1表面位于注液腔14的位置开设有外放的容纳槽11,容纳槽11的内部设置有辅助刷4,注液腔14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出液机构8,联动出液机构8与储液腔13及辅助刷4连接,储液腔13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塞9,手柄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12,滑口12处设置有联动拉柄5,联动拉柄5分别与辅助推动机构7、联动出液机构8连接,用于同时带动辅助推动机构7、联动出液机构8运动。
联动出液机构8包括固定在注液腔14内部的导液筒81,导液筒81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顶部固定有伸缩杆82,伸缩杆82的顶端固定有连板83,连板83与联动拉柄5连接,由于联动拉柄5运动的行程较大,而每次只需要出较少的营养液,为了不一次性使联动出液机构8抽出较多的营养液便选用了伸缩杆82,伸缩杆82的伸出负担了大部分的行程,使得导液筒81内部的活塞每次只需要少量移动部分行程即可,便于每次的少量取液。
导液筒81的底部连接有单向进液阀85,手柄1的底部设置有导管84,导管84的两端分别与储液腔13以及单向进液阀85连接,导液筒8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单向出液阀86,单向出液阀86连接有连管87,连管87的一端连接有分液板88,分液板88连接有多根软管89,辅助刷4包括刷体41和磁吸式毛刷头42,磁吸式毛刷头42固定在刷体41的底部,磁吸连接方便拆卸和固定,以便对磁吸式毛刷头42进行清洗或更换,刷体4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磁吸式毛刷头42连通的导流通道,刷体41的顶部与容纳槽11之间通过转轴43实现转动,在不使用时刷体41位于容纳槽11的内部,在使用时刷体41转出,方便操作,多根软管89与刷体41内部的多个导流通道连接,软管89的设置使得刷体41在转动时不会受到影响。
具体使用时,先将辅助刷4转出,在进行上述茯苓分块操作时,先扣动联动拉柄5,在扣动联动拉柄5时,会在联动拉柄5移动的作用下带动连板83移动使得伸缩杆82伸出,当伸缩杆82全部伸出时,会带动活塞继续移动,活塞移动时会在导液筒81内部产生负压,通过导管84和单向进液阀85将储液腔13内部的营养剂抽入导液筒81,并在联动拉柄5复原时,推动活塞复原,使得活塞挤压储液腔13内部的营养液,从单向出液阀86流出,浸湿磁吸式毛刷头42,以便在将茯苓分开口,将断面上涂上营养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松木段处理:截取等长的多段松木段,将松木段的上表面中心处用电锯切出切口,并将松木段下表面对应切口的位置切出三角型木块,之后将三角形木块取出,将其经过敲打插设在松木段上表面的切口内,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
S2、挖坑放木: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将松木段放入栽培穴内,并在中间高两端低的松木段底部中间处垫支撑物,其中支撑物为摞叠的松树枝,松树枝与松木段呈十字交叉放置,松树枝表面通过刀倾斜切削8-10次;
S3、菌引处理:通过辅助装置将菌引切开,并将种苓削皮,同时再次采用辅助装置将种苓分成自然断面的多块种苓,每块种苓的大小保证在90-120g;
S4、双菌引接种:将菌引和种苓相结合同时种植在松木段的两端上,在种植时将菌引及种苓贴合松木段端面的一面喷涂营养剂,菌引采用茯苓纯菌丝,种苓采用去皮成块白茯苓,其中营养剂的成分为牛奶、蔗糖、土豆汁、土豆粉:
S5、双嫁接种植:S4经120-140天嫁接栽培后收获茯苓菌核,之后在收获茯苓菌核后的带有菌丝的松木段上再次接种种苓,在100-120天后在同一松木段上收获新的茯苓菌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种苓种植在菌引四周紧贴菌引,贴好后用预先混有除蚁药粉的土按压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松树端表面均做削皮处理,所述松树枝表面的切削口与松树段的表面贴合。
4.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的底部安装有切削刀片(2),所述切削刀片(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分苓刀片(3),所述手柄(1)的内部设置有刀片腔(15)、储液腔(13)和注液腔(14),所述刀片腔(15)位于中间位置,所述辅助分苓刀片(3)的一端位于刀片腔(15)的内部,所述刀片腔(15)的内部分为驱动腔(151)和辅助推动腔(152),所述驱动腔(151)的内部设置有撑开机构(6),所述撑开机构(6)与辅助分苓刀片(3)连接,用于带动辅助分苓刀片(3)纵向及横向移动,配合切削刀片(2)将茯苓分成自然断面,所述辅助推动腔(152)内部设置有辅助推动机构(7),所述辅助推动机构(7)与撑开机构(6)连接,用于推动撑开机构(6)运动;
所述手柄(1)表面位于注液腔(14)的位置开设有外放的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的内部设置有辅助刷(4),所述注液腔(14)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出液机构(8),所述联动出液机构(8)与储液腔(13)及辅助刷(4)连接,所述储液腔(13)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塞(9),所述手柄(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12),所述滑口(12)处设置有联动拉柄(5),所述联动拉柄(5)分别与辅助推动机构(7)、联动出液机构(8)连接,用于同时带动辅助推动机构(7)、联动出液机构(8)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6)包括支撑滑架(61)、推块(62)和顶块(64),所述支撑滑架(61)位于推块(62)和顶块(64)的外部,所述推块(62)和顶块(64)之间通过倾斜的转杆(63)转动连接,所述顶块(64)的顶部固定有凸台,所述辅助分苓刀片(3)的一端固定在凸台的表面,所述推块(62)与固定在驱动腔(151)内部的导杆(66)滑动连接,所述推块(62)远离切削刀片(2)的一端与驱动腔(151)的内壁之间固定有拉簧(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推动机构(7)包括嵌设在推块(62)下表面的第一齿条(71),所述驱动腔(151)和辅助推动腔(152)之间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转动连接有齿轮(73),所述齿轮(73)远离第一齿条(7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条(72),所述第一齿条(71)和第二齿条(72)均与齿轮(7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72)与辅助推动腔(152)侧壁上的滑道(7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72)远离切削刀片(2)的一端固定有压簧(75),所述第二齿条(72)与联动拉柄(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出液机构(8)包括固定在注液腔(14)内部的导液筒(81),所述导液筒(81)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有伸缩杆(82),所述伸缩杆(82)的顶端固定有连板(83),所述连板(83)与联动拉柄(5)连接,所述导液筒(81)的底部连接有单向进液阀(85),所述手柄(1)的底部设置有导管(84),所述导管(84)的两端分别与储液腔(13)以及单向进液阀(85)连接,所述导液筒(8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单向出液阀(86),所述单向出液阀(86)连接有连管(87),所述连管(87)的一端连接有分液板(88),所述分液板(88)连接有多根软管(8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茯苓嫁接栽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刷(4)包括刷体(41)和磁吸式毛刷头(42),所述磁吸式毛刷头(42)固定在刷体(41)的底部,所述刷体(4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磁吸式毛刷头(42)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刷体(41)的顶部与容纳槽(11)之间通过转轴(43)实现转动,多根所述软管(89)与刷体(41)内部的多个导流通道连接。
CN202410191619.9A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Active CN117837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1619.9A CN117837435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1619.9A CN117837435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7435A true CN117837435A (zh) 2024-04-09
CN117837435B CN117837435B (zh) 2024-05-24

Family

ID=9054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1619.9A Active CN117837435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743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964A (zh) * 2005-08-26 2007-02-28 万源市大巴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
JP2014093983A (ja) * 2012-11-09 2014-05-22 Pae:Kk 一株キノコ
CN104221715A (zh) * 2014-09-23 2014-12-24 叶成伍 一种茯苓引诱栽培方法
CN105052555A (zh) * 2015-08-17 2015-11-18 重庆五间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 菌类种条接种装置
CN105309203A (zh) * 2015-11-06 2016-02-10 道真自治县香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利用松木小径材栽植茯苓的方法
KR20170016196A (ko) * 2015-08-03 2017-02-13 농업회사법인 주식회사 류충현약용버섯 비닐 멀칭형 매몰법에 의한 복령 인공재배 방법
CN107624831A (zh) * 2017-09-14 2018-01-26 王辉 一种采用茯苓和干毛香熏制馅心原料的制饼工艺
CN209831706U (zh) * 2019-04-04 2019-12-24 武汉科技大学 新型水果刀
CN111527983A (zh) * 2020-05-28 2020-08-14 胡刘满 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方法
CN111758495A (zh) * 2020-05-26 2020-10-13 王业根 茯苓鲜块冲击分离装置
CN111869505A (zh) * 2020-08-12 2020-11-03 湖南美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CN218483294U (zh) * 2022-09-05 2023-02-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动扦插工具
CN117356270A (zh) * 2023-11-15 2024-01-0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一种山茱萸高效扦插繁育技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964A (zh) * 2005-08-26 2007-02-28 万源市大巴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
JP2014093983A (ja) * 2012-11-09 2014-05-22 Pae:Kk 一株キノコ
CN104221715A (zh) * 2014-09-23 2014-12-24 叶成伍 一种茯苓引诱栽培方法
KR20170016196A (ko) * 2015-08-03 2017-02-13 농업회사법인 주식회사 류충현약용버섯 비닐 멀칭형 매몰법에 의한 복령 인공재배 방법
CN105052555A (zh) * 2015-08-17 2015-11-18 重庆五间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 菌类种条接种装置
CN105309203A (zh) * 2015-11-06 2016-02-10 道真自治县香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利用松木小径材栽植茯苓的方法
CN107624831A (zh) * 2017-09-14 2018-01-26 王辉 一种采用茯苓和干毛香熏制馅心原料的制饼工艺
CN209831706U (zh) * 2019-04-04 2019-12-24 武汉科技大学 新型水果刀
CN111758495A (zh) * 2020-05-26 2020-10-13 王业根 茯苓鲜块冲击分离装置
CN111527983A (zh) * 2020-05-28 2020-08-14 胡刘满 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方法
CN111869505A (zh) * 2020-08-12 2020-11-03 湖南美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CN218483294U (zh) * 2022-09-05 2023-02-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动扦插工具
CN117356270A (zh) * 2023-11-15 2024-01-0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一种山茱萸高效扦插繁育技术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素明;张传利;刘宝;: "松树"三剩物"生料栽培茯苓研究", 北方园艺, no. 09, 15 May 2012 (2012-05-15), pages 189 - 191 *
唐瑞丹等: "茯苓栽培研究现状及绿色栽培新技术展望", 中国食用菌, no. 06, 31 December 2023 (2023-12-31), pages 102 - 1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7435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989A (zh) 天门冬幼苗移栽套种方法
CN102144540A (zh)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菌根化种苗生产方法
CN107411123A (zh) 一种凤梨高效去皮机
CN117837435B (zh) 一种茯苓嫁接栽培方法及辅助装置
CN106561258A (zh) 一种高产粉葛根头苗的培育方法
JP5489106B2 (ja) トマトの栽培方法
CN105009906B (zh) 一种山黄皮苗培育方法
CN101283660A (zh) 一种麻疯树枝接的高位嫁接改良方法
CN106576921A (zh) 一种番石榴的嫁接方法
CN112219475A (zh) 一种黄瓜种植用行进式播种机
CN202907435U (zh) 凸轮平板式玉米育苗自动播种器
CN207100443U (zh) 一种凤梨高效去皮机
US20170112077A1 (en) Process to harvest organic materials from trees
CN205093127U (zh) 一种红肉蜜柚种植槽挖掘装置
CN106665128B (zh) 血橙树嫁接方法
CN113711849A (zh) 一种茯苓栽培种培养基、压缩松木段及茯苓栽培方法
CN108617482B (zh) 李子树种植用辅助设备
CN209283784U (zh) 一种红豆杉快速扦插育苗机械
CN215683993U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无土栽培装置
CN216796037U (zh) 一种便于魔芋秧苗移栽的育苗箱
CN111699905A (zh) 一种促进衰老果树更新复壮的反向高接换头方法
CN218277835U (zh) 一种桃树苗木施肥装置
CN110214633A (zh) 一种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装置
CN104303934B (zh) 一种促进蓝莓容器苗田间栽植后根系快速生长的种植方法
CN210247776U (zh) 一种可快速收割清理的食用菌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