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7205A -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37205A CN117837205A CN202180101716.9A CN202180101716A CN117837205A CN 117837205 A CN117837205 A CN 117837205A CN 202180101716 A CN202180101716 A CN 202180101716A CN 117837205 A CN117837205 A CN 1178372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wp
- terminal device
- information
- terminal equipment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163 transport media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77212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rl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网络设备向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从而可以有效的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通过网络设备配置BWP配置信息,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以及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选择一个BWP进行使用,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配置的多个BWP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业务需求的使用。
Description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侧链路(sidelink,SL)通信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网络设备往往需要为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传输资源,目前,在系统内仅支持为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单个BWP。然而,不同的终端设备有不同的业务需求,比如说有的终端设备有节电的需求,有的终端设备有高业务吞吐量的需求,因此,配置单个的BWP无法满足不同的终端设备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满足不同的终端设备的不同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其中,所述第一BWP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的;
若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其中,所述第一BWP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的;
发送模块,用于若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者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者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网络设备向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从而可以有 效的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通过网络设备配置BWP配置信息,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选择一个BWP进行使用,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配置的多个BWP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业务需求的使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2X应用的类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2X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V2X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复制传输的实现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协商结果的实现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协商结果的实现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网络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新空口技术(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RP),后续演进系统中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多个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还可以支持与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等。
侧链路(sideline,SL):定义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为侧链路,也可以称为直通链路。终端设备上与直通链路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L(Sidelink,直接通信)接口。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Uu link(蜂窝通信链路),终端设备上与蜂窝通信链路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Uu接口。
侧链路(sideline,SL)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辅链路。其中,侧链路也可以称为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链路、边链路、侧链路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或者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eMBB通信、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mMTC、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车辆外联(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到互联网(vehicle to network,V2N)、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等。可选地,mMTC可以包括以下通信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or network,IWSN)的通信、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场景中的通信、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等。
在上述介绍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LTE可以被配置为利用基于邻近服务(Proximity based Service,ProSe)来支持装置到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和/或车辆到万物(vehicle to X,V2X)通信。
其中,车与万物(Vehicle to X,V2X)通信是协议第16(Release 16,R16)版本的一个关键技术方向,NR V2X作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V2X的增强,是使能车联网的关键技术手段。
例如可以结合图1对V2X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V2X应用的类型示意图。
参照图1可以确定的是,本申请中的V2X的V2X应用可以包含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
车辆到车辆(V2V)、车辆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辆到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车辆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
也就是说,V2X通信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与车辆到基础设施/网络(V2I/N)(例如,车辆到行人(V2P)、行人到车辆(P2V)、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接口连接的装置。在这些情况下,车辆可以使用由网络(例如eNB或RSU)指配的或为V2X使用预配置的资源来执行消息传输。
在V2X通信中,V2X设备之间通过侧链路(sidelink)进行侧链路通信,其中,sidelink还可以称为旁链路、副链路、侧链路和边链路等。
在上述图1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在V2X通信中,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更进一步的,针对V2X通信,在3GPP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模式1和模式2,下面分别结合图2和图3对这两种传输模式进行介绍,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2X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V2X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参照图2,在图2中包括网络设备201、终端设备202和终端设备203。其中,终端设备202和终端设备203之间的链路为侧链路,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对侧链路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终端设备202与网络设备201,以及终端设备203与网络设备201之间的链路为Uu空口链路,其中,Uu空口可以理解为通用的UE和网络之间的接口(universal UE to network interface),Uu空口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图2所示的情况是上述介绍的模式1,具体的,模式1中终端设备的传输资源是由网络设备分配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为终端设备分配资源。之 后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分配的资源在侧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发送;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
以及还可以结合图3对上述介绍的模式2进行理解,如图3所示,在图3中包括网络设备301、终端设备302和终端设备303。其实现方式与上述图2介绍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3所示的情况是上述介绍的模式2,具体的,模式2中终端设备可以在资源池中选取一个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上述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下面对D2D的研究进程进行说明,在3GPP中,D2D分成了不同的阶段进行研究。
1、ProSe:在Rel-12/13中D2D通信,是针对ProSe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类的业务。
在ProSe中,通过配置资源池在时域上的位置,例如资源池在时域上非连续,达到UE在侧链路上非连续发送/接收数据,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
2、车联网(V2X):在Rel-14/15中,车联网系统针对车车通信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面向相对高速移动的车车、车人通信的业务;
在V2X中,由于车载系统具有持续的供电,因此功率效率不是主要问题,而数据传输的时延是主要问题,因此在系统设计上要求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发送和接收。
3、可穿戴设备(FeD2D):在Rel-14中,这个场景对于可穿戴设备通过手机接入网络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面向是低移动速度以及低功率接入的场景。
在FeD2D中,在预研阶段3GPP结论为基站可以通过一个中继(relay)终端去配置远程(remote)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参数,但是由于该课题没有进一步进入标准化阶段,如何进行DRX配置的具体细节没有结论。
4、多载波:在Rel-15LTE V2X中,引入了多载波机制,具体地,多载波机制体现在UE可以支持数据包分割,用多个载波传输数据包,以提升数据传输率;以及多载波机制支持数据包复制,将一个相同的数据包复制两份,用两个载波发送,以提升传输可靠性;以及还支持接收端的多载波接收增强。
具体地,针对数据包复制:V2X侧链通信支持侧链分组复制,并在UE的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执行。对于用于传输的侧链路分组复制,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在PDCP实体处被复制。
例如可以参照图4进行理解,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复制传输的实现示意图。如图4所示,同一PDCP实体的复制PDCP PDU被提交给两个不同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例如是图4所示的RLC1和RLC2,并且针对复制PDCP PDU分别关联到两个不同的侧链逻辑信道。其中,同一PDCP实体的复制复制PDCP PDU只允许在不同的侧链载波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E可以基于(预)配置来激活或停用侧链分组复制。
以及,支持侧链数据包复制的每数据包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值可以通过PPPR阈值(预)配置。其中,对于UE自主的资源选择以及调度的资源分配,UE应对配置有PPPR值的数据执行侧链分组复制,直到为这些配置有PPPR值的数据取消分组复制配置为止。对于调度的资源分配,UE可以通过侧链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uffer Status Report,BSR)来报告与一个或多个PPPR值相关联的数据量以及数据所属的目的地。其中PPPR值到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可以由eNB配置,并且PPPR值由包括在侧链BSR中的相关联的逻辑信道组ID反映。一个或多个PPPR值的列表可以由一个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的UE在侧链UE信息中报告。
上述内容介绍的是LTE的D2D/V2X,下面对NR V2X进行说明。
NR V2X在LTE V2X的基础上,不局限于广播场景,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单播和组播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下研究V2X的应用。
与LTE V2X类似,NR V2X也会定义上述mode-1/2两种资源授权模式;更进一步,终端设备可能处在一个混合的模式下,也就是说既可以使用mode-1进行资源的获取,又同时可以使用mode-2进行资源的获取。该资源获取通过侧链路授权的方式指示,即侧链路授权指示相应的PSCCH与PSSCH资源的时频位置。
以及,与LTE V2X不同的是,除了无反馈的、UE自主发起的HARQ重传,NR V2X还引入了基于反馈的HARQ重传,其不限于单播通信,也包括组播通信;
与LTE V2X相同,在NR V2X中,由于车载系统具有持续的供电,因此功率效率不是主要问题,而数据传输的时延是主要问题,因此在系统设计上要求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发送和接收。
gNB在动态或半静态信道接入模式下工作。在两种信道接入模式中,gNB和UE可以在配置有共享频谱信道接入的小区上执行传输之前应用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当应用LBT时,发射机监听/感测信道以确定信道是空闲还是忙,并且仅当感测到信道空闲时才执行传输。
其中,UE可以检测上行链路LBT故障,该检测是基于每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并基于该BWP内的所有上行链路传输的。
下面对BWP进行简单介绍,在5G NR中,系统带宽与终端带宽可能都会达到数百MHz甚至数GHz的带宽以支持高速移动数据传输,但是在实际数据传输时,并非时时刻刻都需要如此大的带宽,例如,在仅需支持低数据速率传输的工作场景时(如微信聊天),终端设备仅需要采用较小的工作带宽,例如10MHz的带宽就已经足够。
为了灵活支持上述不同场景的不同带宽需求,5G引入了BWP的概念。其中,带宽部分可以是系统带宽(小区载波带宽)的一部分,例如系统带宽为100MHz,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小于100MHz的带宽,例如可以采用20MHz、50MHz的带宽部分在系统带宽内部进行数据传输。该带宽部分也可以叫做“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也可以叫做“工作带宽(operating bandwidth),或者传输带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带宽部分的名称以及简称不做特别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需求使得终端设备在多个BWP之间进行切换,例如终端设备在进行较高业务速率的传输时,可以使用较大带宽的BWP;终端设备在进行较小的业务数据速率的传输时,可以使用较小带宽的BWP。
下面结合图5对BW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介绍,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示意图。
如图5所示,当前存在多个时刻:
假设在第一时刻t1,终端设备的的业务量较大,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大带宽(BWP1),可以假设BWP1的频率范围是15KHz~40MKz;
假设在第二时刻t2,终端设备的的业务量较小,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小带宽(BWP2),可以假设BWP2的频率范围是15KHz~10MKz,只要BWP2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基本的通信需求即可;
假设在第三时刻t3,网络设备发现BWP1所在带宽内有大范围频率选择性衰落,或者,BWP1所在频率范围内资源较为紧缺,此时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新的带宽(BWP3),可以假设BWP3的频率范围是60KHz~20MKz。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合图2对BWP所进行的介绍所展示的是一种示例性的情况,在实际实现过程中,BWP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确定的是,UE可以基于每个BWP,以及基于各个BWP内的所有上行链路传输来检测上行链路LBT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在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上检测到一致的上行链路LBT故障时,UE在与检测到故障的SCell不同的服务小区上,经由MAC CE将此故障报告给相应的gNB,其中主节点(Master node,MN)用于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用于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如果没有资源可用于传输媒体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 CE),则UE可以传输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在SpCell上检测到一致的上行链路LBT故障时,UE切换到在该小区上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的另一上行链路(Uplink,UL)BWP,发起RACH,并通过MAC CE报告故障。当多个UL BWP可用于交换时,由UE实现选择哪一个。其中,SpCell(special Cell)包括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PSCell,如果在配置了RACH资源的所有UL BWP上检测到一致的上行链路LBT故障,则UE声明SCG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并通过SCG FailureInformation(配置失败)向MN报告故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PCell,如果在具有配置的RACH资源的所有UL BWP上检测到上行链路LBT故障,则UE声明RLF。
在上述介绍的各内容的基础上,下面对相关技术中的对侧链路的BWP配置的实现进行说明。
在NR V2X与Rel-17sidelink enh中,在系统内仅支持为直通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单个BWP。但是,由于不同的终端有不同的业务需求,比如说有的终端设备有节电需求,有的终端设备有高业务吞吐量需求,因此,目前配置单个BWP是无法满足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的。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构思:网络设备为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从而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需求,并且本申请旨在解决在直通链路的通信中,直通链路的终端设备如何从所配置的多个BWP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使用。
在上述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结合图6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场景例如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可以为当前第一终端设备所需要发送的业务对应的数据。
以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BWP配置信息,其中,在BWP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BWP各自对应的信息,其中的多个BWP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以及其中的每个BWP各自对应的信息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为每个BWP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BWP配置信息中例如可以包括如下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标识;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其中,目标地址例如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目标设备所在的组标识、目标设备的标识、业务类型;其中,目标设备可以为当前的终端设备所需要发送的业务所对应的设备,也就是说当前的终端设备是要向目标设备发送业务数据。其中目标设备所在的组标识可以理解为在组播场景下,目标设备所在的组标识。以及其中的业务类型比如说可以是打电话、发短信等等,本实施例对具体的业务类型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地址的具体数据格式例如可以是n个比特位的数据,这n个比特位例如可以指示上述介绍的目标设备所在的组标识、目标设备的标识、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以及,上述介绍的QoS流标识用于对QoS流进行指示,例如QoS流标识可以为如下中的任一种:QoS流标识符(QoS flow identifier)、默认优先级(default priority)、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优先级(priority)。其中,default priority是QoS流的一个参数,因此根据default priority可以指示对应的QoS流。以及LCH priority和QoS流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对应关系,因此根据LCH priority也可以指示对应的QoS流。在实际实现过程中,QoS流标识的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QoS流标识可以实现对各个QoS流的唯一标识即可。
终端设备当前需要在多个BWP中确定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BWP,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选择与当前的第一数据匹配的第一BWP,其中第一BWP就是用于数据传输的BWP。
S602、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在确定第一BWP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第一BWP向第二设备发送当前要发送的业务所对应的第一数据。
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BWP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除此之外,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BWP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也就可以在通过第一BWP接收第二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可以在确定的第一BWP上进行数据的传输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网络设备向侧链路的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从而可以有效的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通过网络设备配置BWP配置信息,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以及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选择一个BWP进行使用,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配置的多个BWP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业务需求的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的是,第一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以及上述介绍了BWP配置信息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结合图7至图11对本申请中的第一终端设备选择第一BWP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一,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三,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四,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配置信息的实现示意图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BWP配置信息中可以仅包括各个BWP对应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参照图7进行理解。
如图7所示,在BWP配置信息中包括BWP1、BWP2、BWP3、BWP4,其中BWP1的优先级是优先级1、BWP2的优先级是优先级3、BWP3的优先级是优先级4、BWP4的优先级是优先级2,以及假设当前的优先级排序是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优先级4。那么可以确定的是BWP1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以及BWP3的优先级是最低的。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BWP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BWP中优先级最高的BWP,第二BWP为多个BWP中状态为可用状态的BWP。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BWP中确定可用状态的第二BWP,然后在第二BWP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BWP,以得到第一BWP。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优先选择优先级最高的BWP,当优先级最高的BWP不可用的时候,终端设备选择优先级次高的BWP,依次类推。
例如可以结合图7进行理解,假设当前的4个BWP中,BWP1是不可用的,BWP2、BWP3、BWP4都是可用的,那么当前的BWP2、BWP3、BWP4就是上述介绍的第二BWP,之后可以将第二BWP中优先级最高的BWP确定为第一BWP,在图7的示例中,可用的BWP中优先级最高的就是BWP4,因此可以将BWP4确定为第一BWP。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优先级的具体指示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优先级的指示可以具体的区分不同的BWP之间的优先级即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BWP配置信息中还可以仅包括各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例如可以参照图8进行理解。
如图8所示,在BWP配置信息中包括BWP1、BWP2,其中各个BWP对应的目标地址例如可以是以目标地址列表的形式存在的,参照图8,BWP1对应的目标地址包括目标地址1、目标地址2、目标地址3、目标地址4,以及BWP2对应的目标地址包括目标地址5、目标地址6、目标地址7、目标地址8。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各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其中不同BWP对应的目标地址例如可以不存在重叠,或者也可以存在重叠,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中存在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前的第一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要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因此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例如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组标识、第一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
具体的,当前在确定第一BWP的时候,就是看哪个BWP对应的目标地址中存在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就将该BWP确定为第一BWP。也可以理解为当前第一终端设备在向目标地址发送第一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当前的目标地址对应的BWP进行发送。
例如可以结合图8进行理解,假设当前的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是目标地址4,则可以确定在图8所示的BWP配置信息中,BWP1的目标地址列表中包括目标地址4,则可以将BWP1确定为第一BWP。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8所示的情况是各个BWP对应的目标地址不存在重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目标地址对应的BWP就只会有一个。在其余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各个BWP对应的目标地址存在重叠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特定的目标地址对应多个BW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针对各个BWP配置各自对应的优先级,之后在特定的目标地址对应的多个BWP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BWP,以确定第一BWP。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BWP配置信息中还可以仅包括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例如可以参照图9进行理解。
如图9所示,在BWP配置信息中包括BWP1、BWP2,其中各个BWP对应的QoS流标识例如可以是以QoS流标识列表的形式存在的,参照图9,BWP1对应的QoS流标识包括QoS流标识1、QoS流标识2、QoS流标识3、QoS流标识4,以及BWP2对应的QoS流标识包括QoS流标识5、QoS流标识6、QoS流标识7、QoS流标识8。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各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其中不同BWP对应的QoS流标识例如可以不存在重叠,或者也可以存在重叠,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中存在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
具体的,当前在确定第一BWP的时候,就是看哪个BWP对应的QoS流标识中存在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就将该BWP确定为第一BWP。也可以理解为当前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某一业务对应的特定的QoS流的时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对应的BWP进行发送。
例如可以结合图9进行理解,假设当前的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是QoS流标识7,则可以确定在图9所示的BWP配置信息中,BWP2的QoS流标识列表中包括QoS流标识7,则可以将BWP2确定为第一BWP。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9所示的情况是各个BWP对应的QoS流标识不存在重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QoS流标识对应的BWP就只会有一个。在其余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各个BWP对应的QoS流标识存在重叠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特定的QoS流标识对应多个BW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针对各个BWP配置各自对应的优先级,之后在特定的QoS流标识对应的多个BWP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BWP,以确定第一BWP。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BWP配置信息中还可以仅包括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例如可以参照图10进行理解。
如图10所示,在BWP配置信息中包括BWP1、BWP2,其中各个BWP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例如可以是以地理区域标识列表的形式存在的,参照图10,BWP1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地理区域1、地理区域2、地理区域3,以及BWP2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包括地理区域4、地理区域5、地理区域6、地理区域7。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各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其中不同BWP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例如可以不存在重叠,或者也可以存在重叠,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地理区域标识。
具体的,当前在确定第一BWP的时候,就是看哪个BWP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中存在第一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区域的标识,就将该BWP确定为第一BWP。也可以理解为当前第一终端设备在移动到某一地理位置区域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对应的BWP进行业务的发送。
例如可以结合图10进行理解,假设当前的第一数据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是地理区域6,则可以确定在图10所示的BWP配置信息中,BWP2的地理区域列表中包括地理区域6,则可以将BWP2确定为第一BWP。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9所示的情况是各个BWP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不存在重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地理区域标识对应的BWP就只会有一个。在其余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各个BWP对应的地理区域标识存在重叠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特定的地理区域标识对应多个BWP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针对各个BWP配置各自对应的优先级,之后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标识对应的多个BWP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BWP,以确定第一BWP。
上述结合图7-图10介绍的都是在BWP配置信息中仅包括单一的第一信息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的BWP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介绍的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两种,其中至少两种第一信息分别对应不同的优先级,此处介绍的优先级是针对各个第一信息的优先级。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分别确定待选BWP,其中根据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待选BWP的实现方式就和上述图7-图9中介绍的确定第一BWP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分别确定各自对应的待选BWP之后。
例如可以确定根据至少两种第一信息中的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是否相同。
若确定根据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都相同,则可以确定当前确定了唯一的一个待选BWP,因此可以将该待选BWP确定为第一BWP。
若确定根据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不相同,则当前需要确定究竟将哪个待选BWP确定为第一BWP。因为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第一信息都设置了各自对应的优先级,因此可以将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信息所确定得到的待选BWP确定为第一BWP。
例如可以结合图11对当前的这种实现方式进行理解,参照图11,假设当前的BWP配置信息中就包括上述介绍的4种第一信息,图11中的具体情况与上述图7-图9介绍的类似,此处不再赘 述。
在一种示例中,假设当前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是目标地址5,以及假设当前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是QoS流标识5,同时假设当前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区域是地理区域5。那么当前的情况在图11的示例中,根据优先级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以及根据目标地址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以及根据QoS流标识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以及根据地理区域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那么当前的这个示例中,可以确定根据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都相同,都是BWP2,因此可以确定第一BWP就是BWP2。
在另一种示例中,假设当前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是目标地址1,以及假设当前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是QoS流标识5,同时假设当前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区域是地理区域3。那么当前的情况在图11的示例中,根据优先级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以及根据目标地址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1,以及根据QoS流标识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2,以及根据地理区域选择待选BWP时会选择BWP1,那么当前的这个示例中,可以确定根据各个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是不相同的,因此可以将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信息所确定得到的待选BWP确定为第一BWP。
在图11的示例中,假设各个第一信息的优先级分别为图11所示,其中BWP的优先级信息的优先级是优先级1,BWP的目标地址信息的优先级是优先级2,BWP的QoS流标识信息的优先级是优先级3,BWP的地理区域信息的优先级是优先级4,以及假设当前的优先级排序是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优先级4。那么可以确定的是BWP的优先级信息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以及BWP的地理区域信息的优先级是最低的。
因此当前可以将根据BWP的优先级信息确定的待选BWP确定为第一BWP,也就是确定第一BWP就是BWP2。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优先级的具体指示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优先级的指示可以具体的区分不同的BWP之间的优先级即可。
上述介绍了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确定第一BWP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BWP之后,还需要通过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第一BWP进行第一数据的发送时,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和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BWP进行协商,在对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第一终端设备才可以通过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此处的协商主要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当前的第一BWP是否可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下面结合图12至图14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的具体实现进行介绍。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协商结果的实现示意图一,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协商结果的实现示意图二。
如图12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协商的过程包括:
S120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BWP。
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BWP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用于指示第一BWP,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消息中例如可以包括第一BWP的带宽、时域位置、频域位置、频点等等的BWP相关配置信息,本实施例对第一消息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只要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BWP即可,在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任意的第一BWP的配置信息。
S1202、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之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从而确定当前的第一终端设备所选择的第一BWP具体是哪一个BWP。
S1203、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BWP的协商结果。
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可以根据其指示的第一BWP,确定第一BWP的协商结果,其中协商结果用于指示当前的第一BWP是否可以接受。
在确定协商结果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3,若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也可以称为覆盖范围)1301内,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其中验证请求用于请求网络设备确定第一BWP是否可用,例如在验证请求中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消息,也就是说将第一BWP的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之后由网络设备确定当前的第一BWP是否 可以接受,从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协商结果。因此当前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BWP的协商结果的时候,是接收的由网络设备所确定的协商结果。其中协商结果可以指示第一BWP可用,或者协商结果还可以指示第一BWP不可用。
以及在第二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的时候,若第二终端设备是处于连接态的,则可以直接执行上述过程,若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连接态,则第二终端设备还需要触发第二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态具体可以是RRC连接态。
以及在确定协商结果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4,若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也可以称为覆盖范围)1401内,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自行确定第一BWP的协商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终端设备中包括第二BWP配置信息,此处的第二BWP配置信息与上述介绍的BWP配置信息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BWP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当前的第二BWP配置信息是在第二终端设备中预配置的,其可以理解为在第二终端设备出厂的时候就预配置好的。以及当前的第二BWP配置信息所对应的多个BWP可以和上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BWP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限制。
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和第二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二BWP。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中例如还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一数据对应的QoS、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其中,第二BWP配置信息与上述介绍的BWP配置信息类似,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则第二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消息和第二BWP配置信息确定第二BWP的时候,其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BWP的实现方式是类似的。
其中,确定第二BWP的实现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BWP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二BWP、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可以确定目标地址,之后根据目标地址确定第二BWP、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QoS确定第二BWP、以及根据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确定第二BWP,当前确定第二BWP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上述介绍的确定第一BWP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终端设备在根据预配置的第二BWP配置信息确定第二BWP之后,例如可以确定第一BWP和第二BWP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可以确定协商结果指示第一BWP可用,若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协商结果指示第一BWP不可用。
S1204、第二终端设备在协商结果指示第一BWP可用时,确定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确认消息用于指示对第一BWP协商成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协商结果指示第一BWP可用的时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其中的确认消息用于指示对第一BWP协商成功。其中的确认消息例如可以为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Complete)。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协商结果指示第一BWP不可用的时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消息为失败消息,其中的失败消息用于指示对第一BWP协商失败。其中的失败消息例如可以为配置失败(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Failure)。
S1205、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第二终端设备在确认响应消息时候,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确定的响应消息,以告知第一终端设备当前的第一BWP的协商是否成功。
S1206、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S1207、第一终端设备在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时,确定对第一BWP协商成功。
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所发送的响应消息,在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的时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认对第一BWP的协商成功,之后就可以通过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了。
或者,若响应消息为失败消息,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认对第一BWP的协商失败,第一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将这个失败的消息反馈给网络设备,由网络设备进行后续处理。
通过上述介绍的协商的过程,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第一BWP对第二终端设备来说也是可接受的,进而可以保证后续第一数据的正确传输。
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协商第一BWP的实现过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默认(default)BWP,用于进行物理直通链路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与单播链接建立过程时的发送。
因此上述介绍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协商过程可以是在default BWP上进行的,当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第一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第一BWP时,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针对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就需要切换到协商好的第一BWP上进行工作。
则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先切换至第一BWP。其中切换时机可以存在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就切换至第一BWP。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类似,例如可以在确定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就切换至第二BWP。
为了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都可以实现切换,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确认消息之后的预设时长内,切换至第一BWP。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信息,其中切换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BWP的标识,切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切换至第一BWP。则例如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指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一BWP。
其中的切换指示信息比如说可以是MAC CE,以及在切换指示信息中还例如可以包括时间信息,其中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第一BWP,其中的时间信息可以为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计时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持续时长。
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第一BWP的时长超过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例如需要在默认BWP上重新协商BWP。以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切换指示信息MAC CE中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WP ID域。
上述介绍的切换过程,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切换至协商好的第一BWP上进行工作,从而可以有效保证确定的第一BWP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方法,通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从而可以有效满足终端设备不同的业务需求。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之后和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BWP进行协商,在协商成功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就切换到第一BWP上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BWP中合理的选择出一个或多个BWP,进而与对端的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业务,进一步保证了配置的多个BWP的可用性。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见图15,该侧链路通信装置15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501以及发送模块1502,其中,
处理模块1501,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
发送模块1502,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QoS流标识;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BWP为至少一个第二BWP中优先级最高的BWP,所述第二BWP为所述多个BWP中状态为可用状态的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
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地理区域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相同,所述第一BWP为所述待选BWP;
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不相同,则所述第一BWP为: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15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协商所述第一BWP;
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15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BWP的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在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时,确定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消息为根据协商结果确定的,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
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
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501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之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5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以及切换至所述第一BWP,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BWP的标识,所述切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
计时器;
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
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MAC C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见图16,该侧链路通信装置16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601、发送模块1602,其中,
处理模块1601,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其中,所述第一BWP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的;
发送模块1602,用于若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BWP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确定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所述验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协商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连接态,所述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之前,触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二BWP;
若所述第二BWP和所述第一BWP为同一个BWP,则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一BWP可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BWP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
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之前,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601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
计时器;
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
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MAC C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链路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见图17,终端设备170可以包括:收发器21、存储器22、处理器23。收发器2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 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21、存储器22、处理器2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24相互连接。
存储器2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2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终端设备12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其中,收发器21的接收器,可用于执行上述侧链路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功能。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见图18,终端设备180可以包括: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收发器31可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示例性地,收发器31、存储器32、处理器3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34相互连接。
存储器3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3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以使得终端设备180执行上述任一所示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其中,收发器31的接收器,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侧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侧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所示的终端设备执行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侧链路通信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6)
- 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带宽部分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QoS流标识;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第一BWP为至少一个第二BWP中优先级最高的BWP,所述第二BWP为所述多个BWP中状态为可用状态的BWP。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相同,所述第一BWP为所述待选BWP;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不相同,则所述第一BWP为: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
-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协商所述第一BWP;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协商所述第一BWP,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在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时,确定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为根据协商结果确定的,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之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以及切换至所述第一BWP,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BWP的标识,所述切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计时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持续时长。
- 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传输媒体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
- 一种侧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其中,所述第一BWP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的;若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BWP;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确定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所述验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协商结果。
-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连接态,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二BWP;若所述第二BWP和所述第一BWP为同一个BWP,则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一BWP可用。
-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BWP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8-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包括: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计时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持续时长。
- 根据权利要求28-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MAC CE。
- 一种侧链路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第一BWP;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服务质量QoS流标识;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第一BWP为至少一个第二BWP中优先级最高的BWP,所述第二BWP为所述多个BWP中状态为可用状态的BWP。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目标地址。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中存在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流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所述第一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33-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WP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相同,所述第一BWP为所述待选BWP;若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不相同,则所述第一BWP 为:根据至少两种所述第一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信息确定得到的待选BWP。
- 根据权利要求32-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协商所述第一BWP;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BW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在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时,确定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为根据协商结果确定的,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则所述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
- 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40-4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之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以及切换至所述第一BWP,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BWP的标识,所述切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计时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持续时长。
- 根据权利要求45-4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MAC CE。
- 一种侧链路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协商第一BWP,其中,所述第一BWP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和/或BWP配置信息在多个BWP中确定的;发送模块,用于若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BWP;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QoS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协商结果指示所述第一BWP可用时,确定所述响应消息为确认消息, 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
-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所述验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协商结果。
-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连接态,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验证请求之前,触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
-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区域内;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BWP配置信息,在所述多个BWP中确定第二BWP;若所述第二BWP和所述第一BWP为同一个BWP,则确定所述第一BWP的协商结果为所述第一BWP可用。
-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BWP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优先级;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所述多个BWP中每个BWP对应的至少一个地理区域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49-5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BWP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之前,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对所述第一BWP协商成功之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切换至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长内使用所述第一BWP。
-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如下任意一种:计时器;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长;持续时长。
- 根据权利要求59-6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示信息为MAC CE。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至31任一项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或18至31任一项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或18至31任一项所述的侧链路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1/133730 WO2023092507A1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37205A true CN117837205A (zh) | 2024-04-05 |
Family
ID=8653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101716.9A Pending CN117837205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37205A (zh) |
WO (1) | WO202309250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15450A1 (en) * | 2018-06-28 | 2021-05-05 | Convida Wireless, Llc |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s for nr v2x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
CN110830952B (zh) * | 2018-08-10 | 2023-03-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中直通链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EP3874871A1 (en) * | 2018-10-31 | 2021-09-08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Sidelink resource pool/bwp allocation based on qos |
CN111556536B (zh) * | 2019-02-11 | 2021-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US11638269B2 (en) * | 2019-08-13 | 2023-04-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aggregation an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80101716.9A patent/CN117837205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26 WO PCT/CN2021/133730 patent/WO202309250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92507A1 (zh) | 2023-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54692B (zh) | 覆盖范围扩展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766755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提供多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0234139B (zh) | V2x消息发送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
CN110572246B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
US20190373661A1 (en) |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upporting local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US10616927B2 (en) |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V2X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 |
JP2019530268A (ja) | V2x送信用データの改良された初期および再送信 | |
WO2020200135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220286234A1 (en) | Method for sidelink interface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US2021021185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vehicle communication | |
EP3829198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vehicle communication | |
WO2014103537A1 (ja) | 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の送信制御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5885547A (zh) | 基于远程连接至网络实体的无线通信的中继 | |
CN114762434A (zh) | 用于在nr v2x中发送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462161A (zh) | 在nr v2x中确定sci上的ndi值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20160590A (ko) | 멀티미디어 우선 순위 및 미션 크리티컬 서비스들에 대한 랜덤 액세스의 우선 순위를 지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US20160119831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bility of user equipment hav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10076311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erminal | |
WO2015029952A1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
US2019023048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s between networks | |
CN116349259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JP2024501702A (ja) | Nr v2xにおける端末タイプによるsl drx動作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7837093A (zh) | 网络触发的聚合操作 | |
WO2023092507A1 (zh) |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20210019750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