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93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2934A
CN117812934A CN202311207271.XA CN202311207271A CN117812934A CN 117812934 A CN117812934 A CN 117812934A CN 202311207271 A CN202311207271 A CN 202311207271A CN 117812934 A CN117812934 A CN 117812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rous metal
display device
metal layer
suppor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72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民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12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折叠的可折叠区域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可折叠区域位于第一不可折叠区域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之间;以及支撑板,该支撑板在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包括:包括多孔金属材料的多孔金属层、在多孔金属层上并且具有与多孔金属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的上支撑层和在多孔金属层下方并且具有与多孔金属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的下支撑层。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9月30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22-012577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移动电子装置已获得广泛采用。除了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电子装置之外,笔记本计算机和平板个人计算机(PC)已被广泛用作移动电子装置。
这种移动电子装置包括用于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提供诸如图像或视频的视觉信息)的显示装置。近来,正在研究放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同时将各种功能添加到显示区域的方法。
此外,为了在增加显示区域的面积的同时减小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正在开发具有折叠或卷曲的部分的显示装置。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包含不形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各方面涉及其中通过使用多孔材料用于布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撑衬底来增强(例如,增加)抗冲击性的显示装置。
附加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描述而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折叠的可折叠区域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可折叠区域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之间;以及支撑板,该支撑板在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包括:包括多孔金属材料的多孔金属层、在多孔金属层上并且具有与多孔金属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的上支撑层和在多孔金属层下方并且具有与多孔金属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的下支撑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围绕支撑板的边缘的封装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材料围绕多孔金属层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材料包括包含导电材料的导电间隔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上支撑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和下支撑层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围绕支撑板的边缘的封装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材料包括在面对多孔金属层的方向上突出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包括多孔铝、多孔钛和多孔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支撑层包括不透明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支撑层包括钢用不锈钢(SUS)、钛(Ti)、钛合金、铝(Al)、铝合金、铜(Cu)、铜合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折叠的可折叠区域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可折叠区域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之间;以及支撑板,该支撑板在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包括:与可折叠区域重叠并且包括多孔金属材料的多孔金属层和至少围绕多孔金属层的侧表面的支撑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与显示面板相反的方向上,支撑板的支撑层包括在与可折叠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具有凹入形状的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在支撑层的凹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层围绕多孔金属层的侧表面和底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的顶表面和支撑层的顶表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的支撑层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在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层的顶表面、第二支撑层的顶表面和多孔金属层的顶表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金属层包括多孔铝、多孔钛和多孔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层包括钢用不锈钢(SUS)、钛(Ti)、钛合金、铝(Al)、铝合金、铜(Cu)、铜合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在折叠之前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包括在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截取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可具有各种修改和各种实施方式,并且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详细描述中详细描述。参考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效果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各种形式实现。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相同或彼此对应的那些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与图号无关,并且将省略冗余解释。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贯穿本公开,表述“a、b和c中的至少一个”表示仅a、仅b、仅c、a和b两者、a和c两者、b和c两者、a、b和c的全部或者其变体。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不是以有限的意义使用,而是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除非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否则以单数使用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
还将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含(include)”和/或“包括(comprise)”指定所述特征或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或元件的存在或添加。
当层、区、部件等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时,该层、区、部件等不仅可直接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而且可通过其间的居间层、区、部件等间接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例如,在说明书中,当层、区、部件等电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时,该层、区、部件等不仅可直接电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而且可通过其间的居间层、区、部件等间接电连接到另一层、区、部件等。
将理解,当层、区或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层、区或元件“上”时,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另一层、区或元件上。即,例如,可存在居间层、区或元件。
在附图中,为了描述的便利,可夸大或减小部件的大小。换句话说,由于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和厚度是为了解释的便利而被任意地图示的,因此本公开不必限于此。
当特定实施方式可以不同方式实现时,具体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实质上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
图1A和图1B均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在折叠之前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显示装置1的剖面图。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为可折叠或可弯曲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提供为各种形状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矩形板形状。当显示装置提供为矩形板形状时,一对边可比另一对边长。为了描述的便利,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显示装置被图示为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矩形形状,其中,短边的延伸方向是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长边的延长方向是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并且与短边和长边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是第三方向(即,z轴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适当地改变。例如,显示装置可提供为各种形状中的任何一种,诸如包括直边的闭合多边形、包括弯折边的圆形或椭圆形以及包括直边和弯折边的半圆或半椭圆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当显示装置包括直边时,通常成角形状的拐角中的至少一些可为弯折的。例如,当显示装置具有矩形形状时,在其处相邻直边相交的部分可由具有一定曲率的曲线代替。换句话说,矩形形状的顶点可包括具有一定曲率并且连接到具有彼此相邻的两端的两个相邻直边的弯折边。这里,曲率可根据其位置而改变。例如,曲率可根据在其处曲线开始的位置和曲线的长度而改变。
参照图1A、图1B、图2A和图2B,显示装置1可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可包括显示区域DA和定位在显示区域DA外部的外围区域PA。显示区域DA是在其处排列有多个像素PX以显示图像的区域。外围区域PA是围绕显示区域DA并且在其处未排列有像素PX(例如,不存在像素PX)的非显示区域。
各种电子装置或印刷电路板可电附接到外围区域PA,并且在外围区域PA中可定位有供给用于驱动显示元件的电力的电压线。例如,在外围区域PA中可排列有将扫描信号提供到每个像素PX的扫描驱动器、将数据信号提供到每个像素PX的数据驱动器、将信号输入提供到扫描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的供给线(时钟信号线、进位信号线和驱动电压线)以及主电力线。
显示面板10的至少一部分可为柔性的,并且显示面板10可在柔性部分处折叠。换句话说,显示面板10可包括为柔性并且可折叠的可折叠区域FA和提供在可折叠区域FA的至少一侧处并且为不可折叠的不可折叠区域NFA。这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可折叠的区域被称为不可折叠区域,但这仅是为了描述的便利,并且表述“不可折叠”不仅包括区域是硬的(例如,刚性的)而没有柔性的情况,而且包括区域具有比可折叠区域FA的柔性小的柔性的情况和区域具有柔性但未折叠的情况。显示面板10可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的显示区域DA上显示图像。
在图1A中,为了描述的便利,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具有相似的区域,并且可折叠区域FA提供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之间;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可具有不同大小的面积。
此外,如图1B中所示,可存在一个或多个可折叠区域FA。在这种情况下,在彼此分离的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中的相应一些之间可提供有多个不可折叠区域,即,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在图1B中,例如,显示面板10包括四个不可折叠区域,即,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并且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提供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之间;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换句话说,不可折叠区域NFA的数量和可折叠区域FA的数量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而改变。
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可分别基于作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轴的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折叠。可存在多个可折叠线,诸如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在作为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的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分别提供在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中。因此,显示面板10可在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中折叠。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可在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介于其间的情况下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如图1A中所示,不可折叠区域NFA可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可折叠区域FA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之间。如图1B中所示,不可折叠区域NFA可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之间。
在图1A和图1B中,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分别与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的中心交叉。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分别基于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轴对称;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在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中可为不对称的。可折叠区域FA、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以及可折叠线FL、第一可折叠线FL1、第二可折叠线FL2和第三可折叠线FL3可与显示面板10的在其处显示有图像的区域重叠,并且当显示面板10折叠时,在其处显示有图像的区域可折叠。
根据其它实施方式,显示面板10中的全部可与可折叠区域FA相对应。例如,当显示装置1像卷轴一样卷曲时,显示面板10中的全部可与可折叠区域FA相对应。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显示面板10可整体上展开为平坦的。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如图2A中所示,显示面板10可折叠,使得显示区域DA基于可折叠线FL彼此面对。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如图2B中所示,显示面板10可折叠,使得显示区域DA基于可折叠线FL面朝外。这里,术语“折叠”表示形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从原始形状改变为另一形状,并且包括沿一个或多个特定线(即,可折叠线FL)折叠、弯折或像卷轴一样卷曲的形状。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不可折叠区域(即,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的表面彼此平行地折叠以彼此面对;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两个不可折叠区域(即,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的表面可在可折叠区域FA介于其间的情况下以一定角(例如,锐角、直角或钝角)折叠。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包括在图1A和图1B的显示装置1中的像素电路PC的等效电路图。特别地,图3是电连接到形成包括在图1A和图1B的显示装置1中的一些像素PX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路PC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3,像素电路PC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T1和多个开关薄膜晶体管。多个开关薄膜晶体管可包括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补偿薄膜晶体管T3、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和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
在图3中,每个像素电路PC包括扫描线SL、前一扫描线SL-1、发射控制线EL、数据线DL、初始化电压线VL和驱动电压线DVL;但根据其它实施方式,扫描线SL、前一扫描线SL-1、发射控制线EL、数据线DL、初始化电压线VL和驱动电压线DVL中的至少一个可在相邻的像素电路PC之间共享。
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漏电极可通过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电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驱动薄膜晶体管T1可根据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的开关操作接收数据信号Dm,并且将驱动电流供给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的栅电极可连接到扫描线SL,并且其源电极可连接到数据线DL。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的漏电极可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源电极,同时通过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
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可根据通过扫描线SL接收到的扫描信号Sn而导通,以执行将发送到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Dm发送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开关操作。
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栅电极可连接到扫描线SL。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源电极可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漏电极,并且可通过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极。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漏电极可连接到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的源电极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补偿薄膜晶体管T3根据通过扫描线SL接收到的扫描信号Sn而导通,从而将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漏电极彼此连接,以用于二极管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T1。
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的栅电极可连接到前一扫描线SL-1。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的漏电极可连接到初始化电压线VL。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的源电极可连接到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漏电极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可根据通过前一扫描线SL-1接收到的前一扫描信号Sn-1而导通,以将初始化电压Vint发送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从而执行将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初始化的初始化操作。
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的栅电极可连接到发射控制线EL。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的源电极可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的漏电极可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源电极和数据写入薄膜晶体管T2的漏电极。
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的栅电极可连接到发射控制线EL。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的源电极可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源电极。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的漏电极可电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极。根据通过发射控制线EL接收到的发射控制信号En,操作控制薄膜晶体管T5和发射控制薄膜晶体管T6同时导通,以将第一电源电压ELVDD发送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且因此驱动电流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的栅电极可连接到前一扫描线SL-1。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的源电极可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极。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的漏电极可连接到初始化电压线VL。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可根据通过前一扫描线SL-1接收到的前一扫描信号Sn-1而导通,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极初始化。
在图3中,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都连接到前一扫描线SL-1;然而,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可分别连接到前一扫描线SL-1和下一扫描线,并且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二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7可分别根据前一扫描信号Sn-1和下一扫描信号进行操作。
存储电容器Cst的另一电极可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可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电极、补偿薄膜晶体管T3的漏电极和第一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的源电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相对电极(例如,阴极)可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通过接收来自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驱动电流来发射光。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截取的显示面板1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4,显示面板10可包括衬底100。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衬底100可具有包括无机层和包括聚合物树脂的基础层的多层结构。例如,衬底100可包括顺序地堆叠的第一基础层101、第一阻挡层102、第二基础层103和第二阻挡层104。第一基础层101和第二基础层103可包括聚酰亚胺(PI)、聚醚砜(PES)、聚芳酯、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TAC)和/或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第一阻挡层102和第二阻挡层104可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等。这种衬底100可为柔性的。
在衬底100上可布置有缓冲层111。缓冲层111可减少或阻挡异物、湿气或环境空气从衬底100的底部渗透,并且可在衬底100上提供平坦表面。缓冲层111可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等,并且可具有包括这种材料的单层或多层结构。
像素电路PC可提供在缓冲层111上。像素电路PC可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存储电容器Cst。
像素电路PC的薄膜晶体管TFT可包括半导体层Act、与半导体层Act的沟道区重叠的栅电极GE以及分别连接到半导体层Act的源极区和漏极区的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
缓冲层111上的半导体层Act可包括多晶硅。在其它示例中,半导体层Act可包括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或有机半导体。半导体层Act可包括沟道区以及排列在沟道区的相对侧上的漏极区和源极区。漏极区和源极区可为掺杂有杂质的区。
栅电极GE可包括低电阻金属材料。栅电极GE可包括包含有钼(Mo)、铝(Al)、铜(Cu)、钛(Ti)等的导电材料,并且可形成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多层或单层。
在半导体层Act与栅电极GE之间可提供第一栅极绝缘层112。第一栅极绝缘层112可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氧化钽(Ta2O5)、氧化铪(HfO2)、氧化锌(ZnO2)等。
可提供第二栅极绝缘层113以覆盖栅电极GE。类似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2,第二栅极绝缘层113可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SiO2、SiNX、SiON、Al2O3、TiO2、Ta2O5、HfO2、ZnO2等。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存储电容器Cst可与薄膜晶体管TFT重叠。存储电容器Cst可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电极CE1和第二电极CE2。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薄膜晶体管TFT的栅电极GE可包括存储电容器Cst的第一电极CE1。
存储电容器Cst的第二电极CE2可布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13上。第二电极CE2可与其下方的栅电极GE重叠。这里,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13介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重叠的栅电极GE和第二电极CE2可形成存储电容器Cst。换句话说,与第二电极CE2重叠的栅电极GE可用作存储电容器Cst的第一电极CE1。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存储电容器Cst可不与薄膜晶体管TFT重叠。
第二电极CE2可包括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Mo、Ti、钨(W)和/或Cu,并且可具有包括这种材料的单层或多层结构。
层间绝缘层114可覆盖第二电极CE2。层间绝缘层114可包括SiO2、SiNX、SiON、Al2O3、TiO2、Ta2O5、HfO2、ZnO2等。层间绝缘层114可具有包括上述无机绝缘材料的单层或多层结构。
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层间绝缘层114上。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可通过其下方的绝缘层的接触孔(例如,接触开口)分别连接到漏极区和源极区。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可包括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可包括包含Mo、Al、Cu或Ti的导电材料,并且可形成为包括以上材料的多层或单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可具有Ti/Al/Ti的多层结构。
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可覆盖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诸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苯乙烯(PS)的通用聚合物、具有酚基团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酸基聚合物、酰亚胺基聚合物、芳基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和它们的共混物。
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可布置在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上。例如,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可包括与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并且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诸如例如PMMA或PS的通用聚合物、具有酚基团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酸基聚合物、酰亚胺基聚合物、芳基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和它们的共混物。
发光器件200可布置在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上。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发光器件200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并且可具有包括像素电极210、布置在像素电极210上的相对电极230和提供在像素电极210与相对电极230之间的中间层220的堆叠结构。发光器件200可通过发射区来发射光,并且例如可发射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这里,发射区可限定为像素PX。
像素电极210可布置在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上。像素电极210可通过形成在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中的接触孔(例如,接触开口)而连接到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上的接触金属CM。接触金属CM可通过形成在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中的接触孔(例如,接触开口)而电连接到像素电路PC的薄膜晶体管TFT。因此,像素电极210可通过接触金属CM电连接到像素电路PC,并且从像素电路PC接收驱动电流。
像素电极210可包括导电氧化物,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铟镓(IGO)、氧化铝锌(AZO)等。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像素电极210可包括包含Ag、Mg、Al、Pt、Pd、Au、Ni、Nd、Ir、Cr或它们的化合物的反射层。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像素电极210可进一步包括在反射层上/下方的由ITO、IZO、ZnO和/或In2O3形成的层。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像素电极210可具有顺序地堆叠的ITO层/Ag层/ITO层的三层结构。
在像素电极210上可布置有像素限定层120。像素限定层120可包括由像素电极210的边缘限定并且与像素电极210的中心部分重叠的开口120OP。开口120OP可限定从发光器件200发射的光的发射区。开口120OP的大小/宽度可与发射区的大小/宽度相对应。因此,像素PX的大小和/或宽度可取决于相应的像素限定层120的开口120OP的大小和/或宽度。
像素限定层120可增加像素电极210的边缘与像素电极210上的相对电极230之间的距离,从而防止或实质上减少在像素电极210的边缘处出现弧(例如,电弧)。像素限定层120可使用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酚醛树脂等的有机绝缘材料经由诸如旋涂的方法形成。
中间层220可包括与像素电极210重叠的发射层。发射层可包括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高分子量有机材料或低分子量有机材料。在其它示例中,发射层可包括无机发光材料或量子点。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中间层220可包括分别布置在发射层下方和上方(例如,上)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是布置在发射层下方的部件,并且可包括例如空穴传输层(HTL)或者可包括HTL和空穴注入层(HIL)。第二功能层是布置在发射层上的部件,并且可包括电子传输层(ETL)和/或电子注入层(EIL)。类似于下面描述的相对电极230,第一功能层和/或第二功能层可为形成为完全覆盖衬底100的公共层。
相对电极230可布置在像素电极210上并且可与像素电极210重叠。相对电极230可包括具有低功函数的导电材料。例如,相对电极230可包括包含Ag、Mg、Al、Pt、Pd、Au、Ni、Nd、Ir、Cr、Li、Ca或它们的合金的(半)透明层。相对电极230可进一步包括在包括这种材料的(半)透明层上的包括ITO、IZO、ZnO、In2O3等的层。例如,相对电极230可一体地形成为完全覆盖图2A和图2B的显示区域DA。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发光器件200上可布置有覆盖层250。覆盖层250可包括诸如氮化硅的无机绝缘材料和/或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当覆盖层250包括有机绝缘材料时,覆盖层250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诸如三胺衍生物、咔唑联苯衍生物、芳基二胺衍生物、三(8-羟基喹啉基)铝(Alq3)、丙烯酸、聚酰亚胺或聚酰胺。
在覆盖层250上可布置有封装层300。封装层300可与发光器件200重叠。如上所述,封装层300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和至少一个有机封装层,并且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图4图示了封装层300具有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310、有机封装层320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30的堆叠结构。
第一无机封装层310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30可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锌、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当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材料。有机封装层320可包括聚合物基材料。聚合物基材料的示例可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和聚乙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有机封装层320可包括丙烯酸酯。有机封装层320可通过固化单体或施加聚合物来形成。有机封装层320可为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在封装层300上可布置有包括检测电极和电连接到检测电极的迹线的触摸检测层400。触摸检测层400可根据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来获得坐标信息。触摸检测层400可经由自电容方法或互电容方法来检测外部输入。
在触摸检测层400上可布置有光学功能层500。光学功能层500可减少从外部朝向显示面板10入射的光(例如,外部光)的反射和/或增强从显示面板10发射的光的颜色纯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光学功能层500可包括延迟器和/或偏振器。延迟器可为膜型或液晶涂层型,并且可包括半波长(λ/2)延迟器和/或四分之一波长(λ/4)延迟器。偏振器也可为膜型或液晶涂层型。膜型可包括细长的合成树脂膜,并且液晶涂层型可包括以特定排列方式排列的液晶。延迟器和偏振器可进一步包括保护膜。
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光学功能层500可包括相消干涉结构。相消干涉结构可包括排列在不同层上的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分别从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可彼此相消干涉,并且因此,可减少外部光的反射。
在上文中,显示面板10包括作为发光器件200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然而,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0不限于此。根据其它实施方式,显示面板10可为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即,可为无机发光显示面板。根据其它实施方式,显示面板10可为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5和图6,显示装置1可包括显示面板10、布置在显示面板10下方的支撑板20和布置在显示面板10上的上堆叠结构30。显示装置1还可包括排列为围绕支撑板20的边缘的封装材料25。显示装置1还可在显示面板10与支撑板20之间包括通过吸收外部冲击来防止显示面板10被损坏或者实质上减少对显示面板10的损坏的垫层;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10可包括不可折叠区域NFA和提供在不可折叠区域NFA之间的可折叠区域FA。如图5中所示,不可折叠区域NFA可包括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可提供在可折叠区域FA的一侧处,并且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可提供在可折叠区域FA的与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相对的另一侧处。如图6中所示,显示面板10可包括多个可折叠区域FA。例如,显示面板10可包括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可提供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中的相应一些之间,以分离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
显示面板10可提供图像。换句话说,图1A的显示区域DA可形成为在其处显示面板10中的排列有图1A的多个像素PX的区域。显示面板10可具有如参照图4所描述的堆叠结构。换句话说,如图4中所示,显示面板10可包括衬底100、薄膜晶体管TFT、存储电容器Cst、发光器件200、封装层300、触摸检测层400和光学功能层500。
支撑板20支撑显示面板10并且可为显示装置1提供刚性。
支撑板20可包括包含有多孔金属材料的多孔金属层PL。包括在多孔金属层PL中的多孔金属材料可通过溶解金属、向溶解的金属添加发泡剂和通过高速搅拌分散发泡来形成。例如,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多孔Al、多孔Cu、多孔Ti等。由于支撑板20包括包含多孔金属材料的多孔金属层PL,因此施加到显示面板10的冲击力可通过增加在与另一物体冲击期间的冲击时间而减小。换句话说,由于支撑板20包括多孔金属层PL,因此可增强(例如,增加)抗冲击性。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板20可包括多孔金属层PL、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上的上支撑层22和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下方的下支撑层21。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多孔金属层PL可提供在上支撑层22与下支撑层21之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多孔金属层PL可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多孔金属层PL的排列方式可变化。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板20具有包括多孔金属层PL、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的三层结构;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支撑板20可具有包括多孔金属层PL和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上的上支撑层22的两层结构。换句话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省略下支撑层21。
上支撑层22可提供在显示面板10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上支撑层22可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以分散或扩散外部冲击的力/效果。上支撑层22可具有与多孔金属层PL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例如,上支撑层22可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或者,即使当上支撑层22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时,上支撑层22也可包括不是多孔的或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材料。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上支撑层22可包括阻挡光的不透明材料。
例如,这种上支撑层22可包括SUS、Ti、Ti合金、Al、Al合金、Cu、Cu合金、CFRP、GFRP等。上支撑层22可提供在显示面板10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从而防止显示质量因多孔金属层PL的多孔材料而劣化,或者实质上减少其劣化。
下支撑层21可在多孔金属层PL介于其间的情况下与上支撑层22间隔开。下支撑层21可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中。下支撑层21可具有与多孔金属层PL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例如,下支撑层21可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或者,即使下支撑层21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下支撑层21也可包括不是多孔的或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材料。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下支撑层21可包括阻挡光的不透明材料。例如,这种下支撑层21可包括SUS、Ti、Ti合金、Al、Al合金、Cu、Cu合金、CFRP、GFRP等。
其中多孔金属层PL、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可通过其中不同材料堆叠、卷曲和结合在一起的叠加包覆工艺形成。然而,形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其中多孔金属层PL、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可通过填充多孔材料的泡沫或者在泡沫上进行涂覆的方法形成。
封装材料25可围绕支撑板20的边缘。封装材料25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边缘,使得多孔金属层PL不暴露于外部。封装材料25可防止多孔金属层PL被氧化或实质上减少其氧化。封装材料25可包括包含导电材料的导电间隔件。通过包括导电间隔件,增加了显示装置1的热导率,并且因此可提供散热效果。此外,通过包括导电间隔件,增加了显示装置1的接地,并且因此可防止或实质上减少电磁干扰(EMI)。
上堆叠结构30可包括覆盖窗31和外部保护层32。
覆盖窗31可布置在显示面板10上。覆盖窗31可具有高透射率以便透射从显示面板10发射的光。此外,覆盖窗31可具有强的刚度和硬度,以保护显示装置1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覆盖窗31可包括例如玻璃或塑料。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覆盖窗31可为其中通过化学增强或热增强方法增强强度的超薄膜钢化玻璃。
外部保护层32可布置在覆盖窗31上。外部保护层32可完全覆盖覆盖窗31的顶表面。外部保护层32可吸收外部冲击并且防止或实质上减少覆盖窗31的刮擦。外部保护层32可包括氨基甲酸酯基材料或聚合物树脂,诸如聚酰亚胺或聚乙烯。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7中,省略了与参照图1A至图5描述的那些细节相同的细节,并且将描述修改的特征和差异。
参照图7,支撑板2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可为凹入的。多孔金属层PL可具有与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的宽度不同的宽度。例如,多孔金属层P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可小于上支撑层2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此外,多孔金属层P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可小于下支撑层2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图7仅图示了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多孔金属层PL在图1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小于上支撑层22在图1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和下支撑层21在图1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上支撑层2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和下支撑层2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相同;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封装材料25可围绕支撑板20的边缘。封装材料25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边缘。封装材料25可包括突出以填充由多孔金属层PL与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之间的宽度差生成的凹入形状(例如,凹陷)的部分。换句话说,封装材料25可包括在朝向多孔金属层PL的方向上突出的部分。封装材料25的在例如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多孔金属层PL重叠的一部分可比封装材料25的在例如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上支撑层22重叠的一部分朝向多孔金属层PL突出更多。
图8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8中,省略了与参照图1A至图5描述的那些细节相同的细节,并且将描述修改的特征和差异。
参照图8,支撑板2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可为凹入的。封装材料25可仅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边缘。封装材料25可不布置在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上。封装材料25可排列为填充由多孔金属层PL与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之间的宽度差生成的凹入形状(例如,凹陷)。多孔金属层PL可不被封装材料25暴露于外部。
多孔金属层PL可具有与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的宽度不同的宽度。例如,多孔金属层P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可小于上支撑层2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此外,多孔金属层P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可小于下支撑层2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图8仅图示了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多孔金属层PL在图1B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小于上支撑层22在图1B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和下支撑层21在图1B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上支撑层22的宽度和下支撑层21的宽度相同;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9,支撑板20可不包括图5的封装材料25。支撑板20可包括其上已执行后阳极氧化工艺的多孔金属层PL。多孔金属层PL可在侧表面部分处进一步包括根据阳极氧化工艺的氧化物层。支撑板20可包括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上的上支撑层22和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下方的下支撑层21。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省略下支撑层21。
参照图7至图9描述的实施方式可包括其中多孔金属层PL、上支撑层22和下支撑层21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参照图7至图9描述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如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叠加包覆工艺或通过填充多孔材料的泡沫或在泡沫上进行涂覆而形成。
图7至图9仅描述了沿图1A的线II-II’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参照图7至图9描述的特征也可应用于包括沿参照图1B描述的线III-III’的多个可折叠区域FA的一些实施方式。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10,支撑板20可包括多孔金属层PL和支撑层23。
多孔金属层PL可在与显示面板10的顶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多孔金属材料。例如,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多孔Al、多孔Cu或多孔Ti。
支撑层23可至少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层23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和底表面。在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的区中,支撑层23包括在与显示面板10相反(例如,远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具有凹入形状(例如,凹陷)的凹部RP。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支撑层23的凹部RP上。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支撑层23的顶表面可排列在实质上相同的x-y平面上。例如,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支撑层23的顶表面的垂直水平可实质上相同。垂直水平可被限定为一个表面排列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
支撑层23可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以分散或扩散外部冲击的力/效果。支撑层23可具有与多孔金属层PL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或者,即使支撑层23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该材料也可不是多孔的或者可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SUS、Ti、Ti合金、Al、Al合金、Cu、Cu合金、CFRP、GFRP等。
如图10中所示,其中多孔金属层PL排列在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的区中并且支撑层23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可通过其中形成支撑层23的凹部RP并且然后将多孔材料插入到待卷曲和结合在一起的凹部RP中的嵌入包覆工艺形成。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11中,省略了与参照图10描述的那些细节相同的细节,并且将描述修改的特征和差异。
参照图11,显示面板10可包括多个可折叠区域FA。例如,显示面板10可包括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可排列在第一可折叠区域FA1与第三可折叠区域FA3之间,并且可排列在显示面板10的中心部分中。第一可折叠区域FA1、第二可折叠区域FA2和第三可折叠区域FA3可提供在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中的相应一些之间,以分离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第三不可折叠区域NFA3和第四不可折叠区域NFA4。
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的第一多孔金属层PL1、第二多孔金属层PL2和第三多孔金属层PL3。第一多孔金属层PL1可与排列在显示面板10的中心部分中的第二可折叠区域FA2重叠。第二多孔金属层PL2可与第一可折叠区域FA1重叠,并且第三多孔金属层PL3可与第三可折叠区域FA3重叠。第一多孔金属层PL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W3可大于第二多孔金属层PL2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W4。第一多孔金属层PL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W3可大于第三多孔金属层PL3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W5。然而,多孔金属层PL的数量不限于图示的那些,并且可根据可折叠区域FA的数量而改变。在下文中,为了描述的便利,基于其中存在三个可折叠区域FA的一些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公开。
支撑层23可至少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层23可围绕多个多孔金属层PL中的每一个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例如,支撑层23可围绕第一多孔金属层PL1至第三多孔金属层PL3中的每一个的侧表面和底表面。在与第一可折叠区域FA1至第三可折叠区域FA3重叠的区中,支撑层23可包括在与显示面板10相反(例如,远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具有凹入形状(例如,具有阶梯形凹陷形状)的凹部RP。第一多孔金属层PL1至第三多孔金属层PL3中的每一个可排列在支撑层23的凹部RP上。从第一多孔金属层PL1至第三多孔金属层PL3中的每一个的顶表面到显示面板10的距离可实质上与从支撑层23的顶表面到显示面板10之间的距离相同。
如图11中所示,其中多孔金属层PL排列在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的区中并且支撑层23完全排列在可折叠区域FA和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可通过其中形成支撑层23的凹部RP并且然后将多孔材料插入到待卷曲和结合在一起的凹部RP中的嵌入包覆工艺形成。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A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
参照图12,支撑板20可包括多孔金属层PL、支撑层23和粘合层24。
多孔金属层PL的至少一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0的顶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多孔金属材料。例如,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多孔Al、多孔Cu或多孔Ti。
支撑层23可在z轴方向上不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多孔金属层PL的底表面的一部分可在z轴方向上不与支撑层23重叠。
支撑层23可至少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层23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支撑层23可包括在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第一支撑层23a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第二支撑层23b可围绕多孔金属层PL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
在其处可折叠区域FA和相邻的不可折叠区域NFA的部分彼此重叠的区中,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可包括在与显示面板10相反(例如,远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上具有凹入形状(例如,阶梯形凹陷形状)的侧凹部RPs。
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支撑层23上。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上。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第一支撑层23a的侧凹部RPs上并且布置在第二支撑层23b的侧凹部RPs上。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包括一个层的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上。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与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重叠并且布置在第一支撑层23a上的第一部分、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并且不与支撑层23重叠的第二部分和与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重叠并且布置在第二支撑层23b上的第三部分。
粘合层24可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下方。粘合层24可排列在第一支撑层23a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并且在第二支撑层23b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粘合层24可包括与排列在第一支撑层23a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NFA1重叠的第一部分、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并且不与支撑层23重叠的第二部分和与排列在第二支撑层23b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的第二不可折叠区域NFA2重叠的第三部分。例如,粘合层24可为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压敏粘合剂(PSA)。
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第一支撑层23a的顶表面可排列在实质上相同的x-y平面上。例如,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第一支撑层23a的顶表面的垂直水平可实质上相同。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第二支撑层23b的顶表面可排列在实质上相同的x-y平面上。例如,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和第二支撑层23b的顶表面的垂直水平可实质上相同。垂直水平可被限定为一个表面排列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撑层23可为排列在不可折叠区域NFA中以分散或扩散外部冲击的力/效果的层。支撑层23可具有与多孔金属层PL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或者,即使支撑层23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该材料也可不是多孔的或者可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SUS、Ti、Ti合金、Al、Al合金、CFRP、GFRP等。
如图12中所示,其中多孔金属层PL排列在与可折叠区域FA重叠的区中并且支撑层23完全排列在不可折叠区域NFA中的结构可通过其中形成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的侧凹部RPs并且然后将多孔材料插入到待卷曲和结合在一起的侧凹部RPs中的嵌入包覆工艺形成。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沿图1B的线II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13中,省略了与参照图12描述的那些细节相同的细节,并且将描述修改的特征和差异。
参照图13,可存在与多个可折叠区域FA中的相应一些重叠的多个多孔金属层PL。多个多孔金属层PL可包括与第二可折叠区域FA2重叠的第一多孔金属层PL1、与第一可折叠区域FA1重叠的第二多孔金属层PL2和与第三可折叠区域FA3重叠的第三多孔金属层PL3。
支撑层23可包括在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支撑层23a、第二支撑层23b、第三支撑层23c和第四支撑层23d。第一支撑层23a和第二支撑层23b可围绕第二多孔金属层PL2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第二支撑层23b和第三支撑层23c可围绕第一多孔金属层PL1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第三支撑层23c和第四支撑层23d可围绕第三多孔金属层PL3的侧表面和底表面的部分。
在其处可折叠区域FA和相邻的不可折叠区域NFA的部分彼此重叠的区中,第一支撑层23a至第四支撑层23d可包括在与显示面板10相反(例如,远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上具有凹入形状(例如,阶梯形凹陷形状)的侧凹部RPs。
多个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支撑层23上。多个多孔金属层PL中的每一个可排列在相邻的支撑层23中的相应一些之间并且布置在其上。例如,第一多孔金属层PL1可排列在第二支撑层23b与第三支撑层23c之间,并且布置在第二支撑层23b和第三支撑层23c上。每个多孔金属层PL可布置在支撑层23中的相应一些的侧凹部RPs上。
粘合层24可布置在多孔金属层PL下方。粘合层24可排列在支撑层23与多孔金属层PL之间。从多孔金属层PL的顶表面到显示面板10的距离可与从每个支撑层23的顶表面到显示面板10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撑层23可为排列在不可折叠区域NFA中以分散或扩散外部冲击的力/效果的层。支撑层23可具有与多孔金属层PL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或者,即使当支撑层23包括与多孔金属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时,该材料也可不是多孔的或者可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例如,支撑层23可包括SUS、Ti、Ti合金、Al、Al合金、Cu、Cu合金、CFRP、GFRP等。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抗冲击性增强(例如,增加)的显示装置可通过布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包括多孔金属材料的支撑衬底来实现。
应当理解,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应当仅在描述性的意义上考虑,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方式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当被认为可用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虽然已参照图描述了一些实施方式,但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由随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折叠的可折叠区域;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所述可折叠区域在所述第一不可折叠区域与所述第二不可折叠区域之间;以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包括:
多孔金属层,所述多孔金属层包括多孔金属材料;
上支撑层,所述上支撑层在所述多孔金属层上并且具有与所述多孔材料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以及
下支撑层,所述下支撑层在所述多孔金属层下方并且具有与所述多孔材料层的密度不同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封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材料围绕所述多孔金属层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材料包括包含导电材料的导电间隔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上支撑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和所述下支撑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封装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材料包括在面对所述多孔金属层的方向上突出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包括多孔铝、多孔钛和多孔铜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支撑层包括不透明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支撑层包括钢用不锈钢、钛、钛合金、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折叠的可折叠区域;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不可折叠区域和第二不可折叠区域,所述可折叠区域在所述第一不可折叠区域与所述第二不可折叠区域之间;以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并且包括:
多孔金属层,所述多孔金属层与所述可折叠区域重叠并且包括多孔金属材料;以及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至少围绕所述多孔金属层的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可折叠区域重叠的区域中,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在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反的方向上具有凹入形状的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在所述支撑层的所述凹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层围绕所述多孔金属层的侧表面和底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的顶表面和所述支撑层的顶表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的顶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层的顶表面和所述多孔金属层的顶表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金属层包括多孔铝、多孔钛和多孔铜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层包括钢用不锈钢、钛、钛合金、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1207271.XA 2022-09-30 2023-09-19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12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25775A KR20240046389A (ko) 2022-09-30 2022-09-30 표시 장치
KR10-2022-0125775 2022-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2934A true CN117812934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7271.XA Pending CN117812934A (zh) 2022-09-30 2023-09-1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4752A1 (zh)
KR (1) KR20240046389A (zh)
CN (1) CN11781293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14752A1 (en) 2024-04-04
KR20240046389A (ko)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532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13442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03101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097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1475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72549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40053731A (ko) 표시 장치
US20230107898A1 (en) Protection member,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763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7239464U (zh) 显示装置
US2022039951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404897U (zh) 显示设备
US2023040909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69318A1 (en) Protection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2856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40015818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40074141A (ko) 표시장치
KR20240080307A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230038360A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36772A (ko) 표시 장치
KR20230160680A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15224080A (zh) 显示装置
KR20230091236A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18116283A (zh) 显示设备和制造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KR20240007862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