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4106A -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4106A
CN117804106A CN202311858392.0A CN202311858392A CN117804106A CN 117804106 A CN117804106 A CN 117804106A CN 202311858392 A CN202311858392 A CN 202311858392A CN 117804106 A CN117804106 A CN 117804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reversing
way valv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583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诺晨
陈昌瑞
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583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4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4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4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热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该除霜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回路、余热回路和发动机回路,热泵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第二热交换器、用于连通压缩机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换向四通阀、用于连通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膨胀阀和用于连通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的除霜电磁阀,除霜电磁阀与换向四通阀并联,余热回路包括余热回收器、第一换向三通阀和余热膨胀阀,余热回路包括第一、第二换热回路,第一换热回路用于连通压缩机与第一换向三通阀连通,和/或,余热膨胀阀,第二换热回路用于与发动机回路连通。通过使第一热交换器冷凝放热,余热回收器蒸发吸热,保证在除霜时,即可除霜,又保证了制热效率。

Description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气湿度较大时,由于风冷热泵机组在制热运行时,室外机会蒸发吸热,从而导致室外机的翅片结霜。随着室外机的翅片结霜程度增加,不仅影响热泵系统的制热效果,而且影响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传统的电风冷热泵主要通过切换模式除霜,即将机组切换为制冷,通过室外机冷凝放热来对室外机翅片进行加热,从而对室外机翅片进行除霜,但在除霜期间,室内温度会急剧下降,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目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通过在室外机并联余热回收器,使得在需要除霜时,无需切换模式,利用余热回收器吸收发动机的热量来对室外机进行加热,从而起到除霜的效果。
但是,这种方式由于余热回收器对室外机进行加热,从而缩小了室外机中制冷剂气体与外界温度的温差,从而导致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机组整体制热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效果好,制热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所述除霜热管理系统包括:
热泵回路,所述热泵回路包括压缩机、换向四通阀、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膨胀阀和除霜电磁阀,所述除霜电磁阀与所述换向四通阀并联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除霜电磁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口,所述换向四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口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口,或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口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所述膨胀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余热回路,所述余热回路包括余热回收器、第一换向三通阀和余热膨胀阀,所述余热回路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换热回路和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向三通阀连通,和/或,与所述余热膨胀阀连通;
发动机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用于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和所述发动机回路。
可选地,所述膨胀阀包括室内膨胀阀,所述室内膨胀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膨胀阀还包括室外膨胀阀,所述热泵回路还包括制冷电磁阀,所述制冷电磁阀与所述室内膨胀阀串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所述室外膨胀阀与所述室内膨胀阀并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热泵回路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包括制冷回路和补气回路,所述制冷回路用于连通所述制冷电磁阀和所述室内膨胀阀,所述补气回路用于连通所述余热膨胀阀和所述余热回收器。
可选地,所述热泵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热泵回路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换向四通阀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热泵回路还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用于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回路包括泵机、发动机总成和第二换向三通阀,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出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所述第二换热回路,和/或,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入口,所述泵机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总成中的冷却液流动。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回路还包括散热器和第三换向三通阀,所述第三换向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与所述余热回收器之间,所述第三换向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进口,或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的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进口连通。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所述除霜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进行除霜,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同时开启所述除霜电磁阀和所述换向四通阀,使所述压缩机中的一路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除霜电磁阀进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冷凝放热,对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进行除霜,另一路所述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换向四通阀进入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冷凝放热进行制热;
S2、开启所述第一换向三通阀,使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在所述余热膨胀阀的进口侧汇流;
S3、开启所述余热膨胀阀,对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进行节流降压,流入到所述余热回收器中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中蒸发吸热,并与所述发动机回路流入到所述余热回收器中所述第二换热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S4、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中,从所述余热回收器的所述第二换热回路流出的所述冷却液回流至所述发动机回路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通过在压缩机的出口设置并联的除霜电磁阀和换向四通阀,使得在进行除霜操作时,压缩机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分别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冷凝放热,从而在制热的同时,进行除霜,并且在通过设置第一换向三通阀,使得从而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和从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汇流,并通过设置余热膨胀阀对汇流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节流降压,使余热回收器起到蒸发器的作用,最终使制冷剂气体回流至压缩机中,并且余热回收器的通过第二换热回路与发动机回路连通,从而对发动机回路中多余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通过该除霜控制方法控制除霜热管理系统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还保证了制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制冷模式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制热模式的系统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除霜热管理系统除霜模式的系统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
10、热泵回路;101、压缩机;102、换向四通阀;103、第一热交换器;104、第二热交换器;105、除霜电磁阀;106、第一截止阀;107、第二截止阀;108、室内膨胀阀;109、室外膨胀阀;110、制冷电磁阀;111、经济器;112、气液分离器;113、油分离器;114、毛细管;
20、余热回路;201、余热回收器;202、第一换向三通阀;203、余热膨胀阀;
30、发动机回路;301、泵机;302、发动机总成;303、第二换向三通阀;304、散热器;305、第三换向三通阀;
40、室外风机;
50、室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了使制热模式下也可以进行除霜操作,并且保证除霜时的制热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热管理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该除霜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回路10、余热回路20和发动机回路30,热泵回路10包括压缩机101、换向四通阀102、第一热交换器103、第二热交换器104、膨胀阀和除霜电磁阀105,除霜电磁阀105与换向四通阀102并联在压缩机101的出口,除霜电磁阀105用于连通压缩机101的出口和第一热交换器103的进口,换向四通阀102用于连通压缩机101的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103的进口以及压缩机101的进口与第二热交换器104的出口,或用于连通压缩机101的出口与第二热交换器104的进口以及压缩机101的进口与第一热交换器103的出口,膨胀阀用于连通第一热交换器103和第二热交换器104,余热回路20包括余热回收器201、第一换向三通阀202和余热膨胀阀203,余热回路20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换热回路和第二换热回路,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与压缩机101的进口连通,第一换热回路的进口与第一换向三通阀202连通,和/或,与余热膨胀阀203连通,第二换热回路用于连通余热回收器201和发动机回路30。
通过在压缩机101的出口设置并联的除霜电磁阀105和换向四通阀102,使得在进行除霜操作时,压缩机101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分别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03和第二热交换器104中的冷凝放热,从而在制热的同时,进行除霜,并且在通过设置第一换向三通阀202,使得从而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和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汇流,并通过设置余热膨胀阀203对汇流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节流降压,使余热回收器201起到蒸发器的作用,最终使制冷剂气体回流至压缩机101中,并且余热回收器201的通过第二换热回路与发动机回路30连通,从而对发动机回路30中多余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03位于室外,第二热交换器104位于室内,在制冷模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03为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104为冷凝器蒸发器,在制热模式中,通过换向四通阀102,改变压缩机101中制冷剂气体的流向,使得第一热交换器103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104为冷凝器,而在本除霜热管理系统中,在除霜时,第一热交换器103和第二热交换器104在除霜电磁阀105的作用下均为冷凝器,在余热膨胀阀203的作用下,余热回收器201为蒸发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除霜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内风机50和室外风机40,室外风机40用于向第一热交换器103吹风,室内风机50用于向第二热交换器104吹风。其中换向四通阀102的四个接口分别命名为接口Ⅰ、接口Ⅱ、接口Ⅲ和接口Ⅳ,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三个接口分别命名为接口a、接口b和接口c。除此之外,热泵回路10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04两侧的第一截止阀106和第二截止阀107,用于控制管路的通断。
可选地,如图1所示,膨胀阀包括室内膨胀阀108,室内膨胀阀108用于连通第一热交换器103和第二热交换器104,并设于靠近第二热交换器104的一侧。由于第一热交换器103位于室外,第二热交换器104位于室内,距离较远,所以通过在靠近第二热交换器104侧设置室内膨胀阀108,从而保证在制冷模式下的节流降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膨胀阀108和第二热交换器104均设置在空调室内机中。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膨胀阀还包括室外膨胀阀109,热泵回路10还包括制冷电磁阀110,制冷电磁阀110与室内膨胀阀108串联在第一热交换器103与第二热交换器104之间,室外膨胀阀109与室内膨胀阀108并联在第一热交换器103与第二热交换器104之间,并设于靠近第一热交换器103的一侧。由于第一热交换器103位于室外,第二热交换器104位于室内,距离较远,所以通过在靠近第一热交换器103侧设置室外膨胀阀109,从而保证在制热模式下的节流降压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制冷电磁阀110,使得在制冷模式中,开启制冷电磁阀110,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电磁阀110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入第二热交换器104中,而在制热模式中,则需要关闭制冷电磁阀110,使得制冷剂气体需要经过室外膨胀阀109才能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此时,室内膨胀阀108全开,类似于通路。
可选地,如图1所示,热泵回路10还包括经济器111,经济器111包括制冷回路和补气回路,制冷回路用于连通制冷电磁阀110和室内膨胀阀108,补气回路用于连通余热膨胀阀203和余热回收器201。通过在热泵回路10中设置经济器111,使得在制冷模式中,制冷剂气体分成两路,一路制冷剂气体通过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对另一部分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被冷却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提高第二热交换器104的吸热效率,另一路制冷剂气体则直接回流到压缩机101中,对压缩机101进行补气。
可选地,如图1所示,热泵回路1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2,气液分离器112的进口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连通,气液分离器112的出口与压缩机101的进口连通。通过在余热回收器201的出口与压缩机101的进口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112,从而对制冷剂气体流出压缩机101前进行气液分离,避免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进到压缩机101中导致液击,对压缩机101进行保护。
可选地,如图1所示,热泵回路10还包括油分离器113,油分离器113设置在换向四通阀102的进口和压缩机101的出口之间。通过设置油分离器113,用来分离压缩机101排气中夹带的润滑油,以防润滑油被带到第一热交换器103和第二热交换器104中,影响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热泵回路10还包括毛细管114,毛细管114用于连通油分离器113的出口和压缩机101的进口。通过设置毛细管114,并且毛细管114处于常通状态,当压缩机101停机后,高、低压能迅速平衡,有利于压缩机101的再次启动。
可选地,如图1所示,发动机回路30包括泵机301、发动机总成302和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用于连通发动机总成302的出口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和/或,用于连通发动机总成302的出口与发动机总成302的入口,泵机301用于驱动发动机总成302中的冷却液流动。通过设置第二换向三通阀303,使得发动机回路30可选择性地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或断开,当遇到利用发动机回路30中的余热时,利用第二换向三通阀303,连通发动机回路30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在不需要利用发动机回路30中的余热时,转换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使得发动机回路30自循环,不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发动机回路30还包括散热器304和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第三换向三通阀305设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与余热回收器201之间,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用于连通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出口和第二换热回路的进口,或用于连通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出口与散热器304的进口,散热器304的出口与发动机总成302的进口连通。由于发动机总成302中冷却液温度过高,会影响发动机总成302的正常运行,因此通过设置第三换向三通阀305和散热器304,使得在不要利用发动机余热时,利用第二换向三通阀303与第三换向三通阀305,使得发动机总成302与散热器304连通,利用散热器304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保证发动机总成302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1和发动机总成302是通过皮带连接和传动,热泵回路10中的第一热交换器103与发动机回路30中的散热器304在布局上,第一热交换器103位于靠近室外的一侧,空气先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03再经过散热器304,从而避免散热器304的热量影响第一热交换器103的换热效果。并且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三个接口分别命名为接口d、接口e和接口f,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三个接口分别命名为接口g、接口h和接口i。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该除霜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除霜热管理系统进行除霜,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同时开启除霜电磁阀105和换向四通阀102,使压缩机101中的一路制冷剂气体通过除霜电磁阀105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冷凝放热,对第一热交换器103进行进行除霜,另一路制冷剂气体通过换向四通阀102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冷凝放热进行制热;
S2、开启第一换向三通阀202,使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在余热膨胀阀203的进口侧汇流;
S3、开启余热膨胀阀203,对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进行节流降压,流入到余热回收器201中的第一换热回路中蒸发吸热,并与发动机回路30流入到余热回收器201中第二换热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S4、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一换热回路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回流至压缩机101中,从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流出的冷却液回流至发动机回路30中。
通过该除霜控制方法控制除霜热管理系统进行除霜,在除霜的同时,还保证了制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霜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加热和除霜三种模式,现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制冷模式
如图1所示,在制冷模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03为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104为蒸发器,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和接口Ⅱ连通,接口Ⅲ和接口Ⅳ连通,除霜电磁阀105关闭,制冷电磁阀110开启,室内膨胀阀108开启,余热膨胀阀203开启,室外膨胀阀109关闭,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与接口e或接口f连通,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与接口i连通。
制冷剂气体经过压缩机101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流出,先经过油分离器113,去除掉制冷剂气体中夹杂的润滑油,之后制冷剂气体从油分离器113中流出,通过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Ⅱ流出,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冷凝放热,对室外风机4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经过制冷电磁阀110流入到经济器111中,之后从经济器111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一路经过第一截止阀106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蒸发吸热,对室内风机5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冷却,之后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二截止阀107,从换向四通阀102接口Ⅳ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Ⅲ流出,从换向四通阀102接口Ⅲ流出的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接口a流入,从而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接口b流出,经过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一换热回路,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12中,过滤掉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1中,而另一路从经济器111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余热膨胀阀203与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汇流,最终一同回流至压缩机101中;
在发动机总成302中流出的冷却液在泵机301的作用下,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进入,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e口或接口f流出,从接口e流出的的冷却液直接回流至发动机总成302中,从接口f流出的冷却液,从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流入,从而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i流出,进入到散热器304中,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最后回流至发动机总成302中。
制热模式
如图2所示,在制热模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03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104为冷凝器,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和接口Ⅳ连通,接口Ⅱ和接口Ⅲ连通,除霜电磁阀105关闭,制冷电磁阀110关闭,室内膨胀阀108开度最大,形成通路,余热膨胀阀203关闭,室外膨胀阀109开启,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接口a和接口b连通,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与接口e或接口f连通,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与接口h连通。
制冷剂气体经过压缩机101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流出,先经过油分离器113,去除掉制冷剂气体中夹杂的润滑油,之后制冷剂气体从油分离器113中流出,通过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Ⅳ流出,经过第二截止阀107,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冷凝放热,对室内风机5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依次经过开度最大的室内膨胀阀108、第一截止阀106和经济器111,进入到室外膨胀阀109中,节流降压,之后流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进行蒸发吸热,对室外风机4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冷却,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Ⅱ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Ⅲ流出,之后进入到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一换热回路中,对第二换热回路中从发动机总成302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之后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12中,过滤掉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1中;
在发动机总成302中流出的冷却液在泵机301的作用下,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进入,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e口或接口f流出,从接口e流出的的冷却液直接回流至发动机总成302中,从接口f流出的冷却液,从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流入,从而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h流出,进入到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中,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回流至发动机总成302中。
除霜模式
如图3所示,在除霜模式中,第一热交换器103为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104为冷凝器,余热回收器201为蒸发器,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和接口Ⅳ连通,接口Ⅱ和接口Ⅲ连通,除霜电磁阀105开启,制冷电磁阀110关闭,室内膨胀阀108开度最大,形成通路,余热膨胀阀203开启,室外膨胀阀109关闭,第一换向三通阀202的接口a和接口c连通,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与接口f连通,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与接口h连通。
制冷剂气体经过压缩机101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流出,先经过油分离器113,去除掉制冷剂气体中夹杂的润滑油,之后制冷剂气体从油分离器113中流出分成两路,一路经过除霜电磁阀105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冷凝放热,对室外风机4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对第一热交换器103进行除霜,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Ⅱ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Ⅲ流出,流至余热膨胀阀203的进口侧,从油分离器113中流出的另一路制冷剂气体,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Ⅰ流入,从换向四通阀102的接口Ⅳ流出,经过第二截止阀107,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冷凝放热,对室内风机50中吹过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依次经过开度最大的室内膨胀阀108和第一截止阀106,与从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在余热膨胀阀203的进口侧汇流,之后汇流后的制冷剂气体经过余热膨胀阀203节流降压后,流入到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一换热回路中,蒸发吸热,与第二换热回路中从发动机总成302流出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换热回路中流出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12中,过滤掉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1中;
在发动机总成302中流出的冷却液在泵机301的作用下,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d进入,从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接口f流出,从接口f流出的冷却液,从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g流入,从而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的接口h流出,进入到余热回收器201的第二换热回路中,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回流至发动机总成302中。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热管理系统包括:
热泵回路(10),所述热泵回路(10)包括压缩机(101)、换向四通阀(102)、第一热交换器(103)、第二热交换器(104)、膨胀阀和除霜电磁阀(105),所述除霜电磁阀(105)与所述换向四通阀(102)并联在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所述除霜电磁阀(105)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的进口,所述换向四通阀(102)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的进口以及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的出口,或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的进口以及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的出口,所述膨胀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
余热回路(20),所述余热回路(20)包括余热回收器(201)、第一换向三通阀(202)和余热膨胀阀(203),所述余热回路(20)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换热回路和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向三通阀(202)连通,和/或,与所述余热膨胀阀(203)连通;
发动机回路(30),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用于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201)和所述发动机回路(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包括室内膨胀阀(108),所述室内膨胀阀(108)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还包括室外膨胀阀(109),所述热泵回路(10)还包括制冷电磁阀(110),所述制冷电磁阀(110)与所述室内膨胀阀(108)串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之间,所述室外膨胀阀(109)与所述室内膨胀阀(108)并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之间,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回路(10)还包括经济器(111),所述经济器(111)包括制冷回路和补气回路,所述制冷回路用于连通所述制冷电磁阀(110)和所述室内膨胀阀(108),所述补气回路用于连通所述余热膨胀阀(203)和所述余热回收器(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回路(1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2),所述气液分离器(112)的进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器(201)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11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回路(10)还包括油分离器(113),所述油分离器(113)设置在所述换向四通阀(102)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回路(10)还包括毛细管(114),所述毛细管(114)用于连通所述油分离器(113)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回路(30)包括泵机(301)、发动机总成(302)和第二换向三通阀(303),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302)的出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器(201)的所述第二换热回路,和/或,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总成(302)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总成(302)的入口,所述泵机(301)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总成(302)中的冷却液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回路(30)还包括散热器(304)和第三换向三通阀(305),所述第三换向三通阀(305)设于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303)与所述余热回收器(201)之间,所述第三换向三通阀(305)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进口,或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换向三通阀(303)的出口与所述散热器(304)的进口,所述散热器(304)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总成(302)的进口连通。
10.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除霜热管理系统进行除霜,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同时开启所述除霜电磁阀(105)和所述换向四通阀(102),使所述压缩机(101)中的一路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除霜电磁阀(105)进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冷凝放热,对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进行进行除霜,另一路所述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换向四通阀(102)进入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冷凝放热进行制热;
S2、开启所述第一换向三通阀(202),使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在所述余热膨胀阀(203)的进口侧汇流;
S3、开启所述余热膨胀阀(203),对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3)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4)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进行节流降压,流入到所述余热回收器(201)中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中蒸发吸热,并与所述发动机回路(30)流入到所述余热回收器(201)中所述第二换热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S4、从所述余热回收器(201)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气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1)中,从所述余热回收器(201)的所述第二换热回路流出的所述冷却液回流至所述发动机回路(30)中。
CN202311858392.0A 2023-12-29 2023-12-29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804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8392.0A CN117804106A (zh) 2023-12-29 2023-12-29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8392.0A CN117804106A (zh) 2023-12-29 2023-12-29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4106A true CN117804106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58392.0A Pending CN117804106A (zh) 2023-12-29 2023-12-29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41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2851B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3175344B (zh)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1713599B (zh) 空调热泵装置
CN111237928B (zh)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WO2019134492A1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WO2022262674A1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冷源空气源热泵机组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KR100528292B1 (ko) 히트펌프식 공기조화기
CN107449130B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849019A (zh)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13446755B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6048111U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2032826B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2362485U (zh) 具有双吸排气的热泵系统
CN205536651U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11575589U (zh)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
CN117804106A (zh) 除霜热管理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09282520B (zh) 涡流管与压缩式复合的直膨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556175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07449129B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110833A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