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5860A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5860A
CN117795860A CN202180101058.3A CN202180101058A CN117795860A CN 117795860 A CN117795860 A CN 117795860A CN 202180101058 A CN202180101058 A CN 202180101058A CN 117795860 A CN117795860 A CN 117795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bility
information
terminal
supporte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1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杰
左志松
贺传峰
邵帅
崔胜江
胡荣贻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9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5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8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5Transpo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零功耗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面向垂直行业的物流、智能仓储、智慧农业、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等,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个人应用等。
零功耗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射频能量采集的使用,使得零功耗终端无需传统电池,且基于反向散射通信,零功耗终端不需要复杂的射频链路,不需要高频晶振,且终端信号传输不需要消耗终端自身能量,因此,零功耗通信具有极低成本、零功耗、小尺寸等显著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上报单元,配置为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上述方案中的第一设备或者是上述方案中的第二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指示零功耗通信过程相关的能力的第一信息上报至第二设备,使得通信设备能够获知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过程相关的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零功耗通信的可选地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能量模块的可选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向散射通信的可选地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零功耗终端的可选地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编码方式的可选地脉冲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选地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选地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选地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可选地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可选地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网络设备120可以通过空口与终端设备110通信。终端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之间支持多业务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仅以通信系统100进行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增强的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eMTC)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也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2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10通信的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110(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120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 RAN)设备,或者是NR系统中的基站(gN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120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终端设备110可以是任意终端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与网络设备120或其它终端设备采用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终端设备。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指接入终端、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IoT设备、卫星手持终端、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终端设备110可以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与基站进行通信的核心网设备130,该核心网设备130可以是5G核心网(5G Core,5GC)设备,例如,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MF),又例如,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又例如,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又例如,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可选地,核心网络设备130也可以是LTE网络的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EPC)设备,例如,会话管理功能+核心网络的数据网关(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Core Packet Gateway,SMF+PGW-C)设备。应理解,SMF+PGW-C可以同时实现SMF和PGW-C所能实现的功能。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上述核心网设备也有可能叫其它名字,或者通过对核心网的功能进行划分形成新的网络实体,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通信系统100中的各个功能单元之间还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接口建立连接实现通信。
例如,终端设备通过Uu接口与接入网设备建立空口连接,用于传输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1(简称N1)与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接入网设备例如下一代无线接入基站(gNB),可以通过NG接口3(简称N3)与UPF建立用户面数据连接;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2(简称N2)与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4(简称N4)与S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6(简称N6)与数据网络交互用户面数据;AMF可以通过NG接口11(简称N11)与S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SMF可以通过NG接口7(简称N7)与PC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基站、一个核心网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并且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本申请所适用的系统,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系统。此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预定义”或“预定义规则”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零功耗通信
零功耗通信采用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如图2所示,零功耗通信网络200由网络设备201和零功耗终端202构成。其中,网络设备201用于向零功耗终端202发送供能信号或通信信号203以及接收零功耗终端202的反向散射信号204。
可选地,零功耗终端可理解为电子标签、反向散射标签。网络设备可理解为能够与零功耗终端进行通信的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的读写器(reader)、UE、基站等。其中,UE可包括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
如图2所示,一个基本的零功耗终端202包含能量采集模块2021、反向散射通信模块2022以及低功耗计算模块2023。
此外,零功耗终端202还可具备存储器或传感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些基本信息(如物品标识等),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传感数据。
零功耗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射频能量采集由能量采集模块2021实施。
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空间电磁波能量的采集,进而获得驱动零功耗终端工作所需的能量,例如,获得用于驱动低功耗解调以及调制模块即低功耗计算模块、传感器以及内存读取等的能量。因此,零功耗终端无需传统电池。
射频能量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二极管301、电容302和电阻303,从而采集空间的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能量。
可选地,电容302连接二极管301的一端为正极。
反向散射通信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零功耗终端401接收网络设备402发送的载波403,并对接收的载波403进行调制以加载需要发送的信息,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作为反向散射信号404从天线辐射出去,这一信息传输过程称之为反向散射通信。其中,网络设备402的发送(TX)和放大器(amplifier,AMP)连接,网络设备402的接收(RX)和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连接。
反向散射通信和负载调制功能密不可分。负载调制通过对零功耗终端的振荡电路的电路参数按照数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阻抗的大小等参数随之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
负载调制包括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在电阻负载调制中,如图5所示,负载R L并联一个电阻R 3,该电阻R 3基于二进制数据流的控制接通或断开,其中,可通过S的通断实现R 3的接通或断开,如图5所示,零功耗终端还包括有:R 2、L 1、L 2、C 2。。电阻的R 3通断会导致震荡电路的电压的变化,因此实现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大小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类似地,在电容负载调制中,通过电容的通断可以实现震荡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变化,实现频率键控调制(Frequency Shift Key,F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工作频率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
可见,零功耗终端借助于负载调制的方式,对来波信号进行信息调制,从而实现反向散射通信过程。因此,零功耗终端具有显著的优点:
(1)终端不主动发射信号,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射频链路,如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射频滤波器等;
(2)终端不需要主动产生高频信号,因此不需要高频晶振;
(3)借助反向散射通信,终端信号传输不需要消耗终端自身能量。
零功耗通信的应用场景
零功耗通信由于极低成本,零功耗,小尺寸等显著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面向垂直行业的物流,智能仓储,智慧农业,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等;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个人应用等。
零功耗通信的编码方式
零功耗终端传输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编码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通常使用的编码方式包括下列编码方式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on Return Zero,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 RZ)编码、差动双相(Differential Binary Phase,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和差动编码。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可理解为,用不同的脉冲信号表示0和1。
NRZ编码
如图6所示,NRZ编码用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0”。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 Phase Coding)。在曼彻斯特编码中,如图7所示,某位的值是由该位长度内半个位周期时电平的变化(上升/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位周期时的负跳变即下降表示二进制“1”,半个位周期时的正跳变即上升表示二进制“0”。
曼彻斯特编码在采用载波的负载调制或者反向散射调制时,通常用于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因为这有利于发现数据传输的错误。这是因为在位长度内,“没有变化”的状态是不允许的。当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发送的数据位有不同值时,接收的上升边和下降边互相抵消,导致在整个位长度内是不间断的载波信号,由于该状态不允许,所以读写器利用该错误就可以判定碰撞发生的具体位置。
单极性归零编码
单极性归零编码,如图8所示,在第一个半个位周期中的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而持续整个位周期内的低电平信号表示二进制“0”。单极性归零编码可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
DBP编码
如图9所示,DBP编码在半个位周期中的电平变化来标识逻辑的“1”和“0”,如果在半个位周期中存在任意的边沿表示二进制“0”,而没有边沿就是二进制“1”,即如果电平只在一个位周期的起始处发生跳变则表示“1”,如果电平除了在一个位周期的起始处发生跳变,还在位周期的中间 发生跳变,则表示“0”。此外,在每个位周期开始时,电平都要反相。因此,对接收器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米勒编码
米勒编码,如图10所示,在半个位周期内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1”,而经过下一个位周期中不变的电平表示二进制“0”。位周期开始时产生电平交变。因此,对接收器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差动编码
差动编码中,如图11所示,每个要传输的二进制“1”都会引起信号电平的变化,而对于二进制“0”,信号电平保持不变。
零功耗终端的分类
基于零功耗终端的能量来源以及使用方式可以将零功耗终端分为如下类型:
1)无源零功耗终端
零功耗终端不需要内装电池,零功耗终端接近网络设备时,零功耗终端处于网络设备天线辐射形成的近场范围内。因此,零功耗终端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无源零功耗终端不需要电池,射频电路以及基带电路都非常简单,例如不需要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PA、晶振、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等器件,因此,无源零功耗终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非常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2)半无源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自身也不安装常规电池,但可使用能量采集模块采集无线电波能量,同时将采集的能量存储于一个储能单元(如电容)中。储能单元获得能量后,可以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半无源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虽然工作中使用了电容储存的能量,但能量来源于能量采集模块采集的无线电能量,因此,半无源零功耗终端也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继承了无源零功耗终端的诸多优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非常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3)有源零功耗终端
有些场景下使用的零功耗终端也可以为有源零功耗终端,有源零功耗终端可以内置电池。电池用于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但对于反向散射链路,有源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这类终端的零功耗主要体现于反向链路的信号传输不需要终端自身功率,而是使用反向散射的方式。
有源零功耗终端,内置电池向RFID芯片供电,以增加标签的读写距离,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在一些对通信距离,读取时延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的场景得以应用。
随着5G行业应用增加,连接物的种类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通信终端的价格和功耗也将有更高要求,免电池、低成本的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充实5G网络链接终端类型和数量,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其中,无源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零功耗通信技术,如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适用于蜂窝物联网。
零功耗通信的场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于终端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应用场景下终端所支持的各方面的特性,或者说终端能力可能是不同的。针对零功耗通信场景,哪些特性或终端能力需要网络知道,以及网络如何获得,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上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如图12所示,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S12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的通信能力, 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中相关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如图13所示,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S13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的通信能力,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中相关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如图14所示,包括:
S14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S1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的通信能力,或第一信息指示第一设备的零功耗通信中相关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包括以下之一:近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等,其中,第一设备可通过能量收集和/或反向散射通信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将指示零功耗通信相关的能力的信息发送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获知第一设备零功耗通信相关的能力。进一步地,第二设备能够根据第一信息为第一设备配置通信参数或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此时,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基于第二信息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的。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基于预先约定的第二信息建立连接,使得第一设备与设备在进行通信或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建立第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编码类型、调制方式。
可选地,编码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
可选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SK、FSK、PSK。
在一示例中,第二信息包括编码类型曼彻斯特编码和调制方式ASK,则第一设备基于曼彻斯特编码对需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基于ASK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通过ASK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基于曼彻斯特编码对应的解码方式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可选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调制,以将需要发送的第二信息加载至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并将调制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能力,所述第一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能力A、储电能力;
能力B、信道支持能力;
能力C、天线增益;
能力D、调制方式支持能力;
能力E、信道测量能力;
能力F、功率控制能力;
能力G、安全能力;
能力H、支持的编码类型;
能力I、信息存储能力。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包括:能力A和能力B。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包括能力A。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包括:能力A、能力C和能力E。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包括:能力A、能力B至能力I。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发送给的第二设备的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可包括能力A至能力I中的一种至多种。
对于能力A,储电能力表征第一设备是否支持储电,以及支持储电情况下的储电大小。
储电能力影响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供能信号的时间。
可选的,储电能力为第一设备存储供能信号的电能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储电能力;是否携带电池;储电时长;储电级别;储电单元的参数。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时长。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是否支持储电能力。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储电时长。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级别和储电单元的参数。
在一示例中,第一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是否携带电池。
可选地,储电能力指示第一设备存储供能信号提供的电能的能力。
可选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能力包括储电能力,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储电能力确定供能信号发送参数。
可选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储电能力确定供能信号的发送时间、发送时长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不支持储电能力情况下的发送时长小于支持储电能力情况下的发送时长。
当第一设备不支持储电能力,第二设备需要持续向第一设备提供供能信号。这里的持续可理解为供能要持续发送,但可允许短暂地中断,例如,微秒级中断。可选地,当第一设备不支持储电能力,则需要第二设备提供供能信号,第一设备基于供能信号提供的能量驱动第一设备工作,当供能信号停止发送,第一设备无法采集能量,则导致第一设备能量耗尽,第一设备关机。
当第一设备支持储电能力,第一设备在接收到供能信号时,基于供能信号驱动第一设备工作,且对将采集的供能信号的电能存储至第一设备的储电单元。此时,在第二设备不提供供能信号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基于储电单元中所存储的电能驱动第一设备的工作,直到储电单元中存储的电能耗尽。
可选地,储电时长越长,第二设备需要发送供能信号的发送时长越短;储电时长越短,第二设备需要发送供能信号的发送时长越长。
可选地,是否携带电池指示第一设备是否包括电池。电池能够作为电源为第一设备提供电能。当第一设备携带电池,可通过电池中的电能驱动第一设备工作,不需要第二设备持续地发送供能信号。当第一设备未携带电池,需要第二设备持续地发送供能信号,以通过供能信号采集驱动第一设备工作的电能。
储电时长表征第一设备自身所存储的来自于供能信号的电能驱动第一设备工作的时长,可理解为第一设备不依赖供能信号工作的时长。
在一示例中,储电时长可为100毫秒(ms)、200ms、400ms等。
储电级别表征储电时长或储电电量。
可选地,储电级别表征的储电时长越长或储电电量越大,第二设备需要发送供能信号的发送时长越短;储电级别表征的储电时长越短或储电电量越小,第二设备需要发送供能信号的发送时长越长。
可选地,储电级别与储电时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该对应关系可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预先约定。
在一示例中,储电级别包括以下三个级别:级别1、级别2和级别3,各储电级别的对应关系包括:级别1对应的储电时长为100ms,级别2对应的储电时长为200ms,级别3对应的储电时长为100ms。当第一设备的储电时长为200ms,则确定储电级别为级别2。当第一设备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储电级别为级别2,则第二设备基于储电级别确定储电时长为200ms。
储电单元的参数能够表征储电单元能够存储的电能。
可选地,储电单元为电容。
以储电单元为电容为例,储电单元的参数包括:电容大小。
对于能力B,信道支持能力表征第一设备支持的信道的位置和/或数量。
信道支持能力影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所使用的信道。
可选地,信道的位置可包括以下信道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标号、信道中心频率、信道支持的频带等。
可选地,所述信道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可选地,第一设备将信道支持能力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信道支持能力,根据第一设备的信道支持能力为第一设备配置信道。
可选地,第一设备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在第一设备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仅支持在一个下行信道接收信号的能力。
在第一设备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具备在多个下行信道接收信号的能力。
可选地,第一设备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在第一设备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仅支持在一个上行信道发射信号的能力。
在第一设备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具备多个信道发射信号的能力。
可选地,第一设备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支持调制方式FSK。第一设备采用的调制方式为FSK,第一设备发射的信号的频率由第一设备控制。
在一示例中,第二设备以第一频率向第一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第一设备接收到频率为第一频率的下行信号,并基于本地的第二频率对第一频率的下行进行混频,得到发射的上行信号即反向散射信号的频率即第三频率,将第三频率的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支持的通信频带内划分了13个通信信道:信道1、信道2至信道13,第一设备支持一个上行信道为信道2,第一设备支持的下行信道包括:信道3和信道4。或者,
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支持的通信频带内划分了13个通信信道:信道1、信道2至信道13,第一设备支持两个上行信道:信道2和信道6,第一设备支持一个下行信道:信道5。
对于能力C,天线增益表征第一设备的天线的信号接收能力。
天线增益影响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设备的覆盖范围、信号传输距离、信号传输速率。
可选地,天线增益与第一设备的天线的尺寸成正比。
第一设备将天线增益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天线增益确定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设备的位置的范围、信号传输速率。
对于能力D,调制方式支持能力指示第一设备支持的调制方式。
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影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所采用的调制方式。
可选地,第一设备将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支持能力确定与第一设备交互的信号的所采用的调制方式。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支持多种调制方式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从支持的多种调制方式中确定一种调制方式,并将确定的调制方式指示给第一设备,此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确定的调制方式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对于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可包括一种或多种调试方式。
对于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可包括一种或多种调试方式。
可选地,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与上行支持的调整方式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SK、FSK、PSK。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为ASK。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包括ASK、FSK、PSK。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为ASK,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为FSK。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为ASK,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包括ASK、FSK、PSK.
对于能力E,信道测量能力指示第一设备所支持的对信道进行测量的能力。
信道测量能力影响第一设备是否进行信道测量。
可选地,第一设备将信道测量能力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根据信道测量能力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支持信道测量,在确定第一设备支持信道测量的情况下,指示第一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可选地,第一设备进行信道测量的信道测量结果上报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信道测量结果 对第一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测量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信道测量、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测量指标、测量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无线链路监控(Radio Link Monitorin,RLM)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RS-SINR)。
其中,CQI为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测量指标,RSRP和RSRQ为RRM测量的测量指标,RS-SINR为RLM测量的测量指标。
可选地,信道测量能力中的测量精度可包括一种或多种测量类型的测量精度。
对于能力F,功率控制能力指示第一设备对发射信号的功率进行控制的能力。
功率控制能力影响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设备的信号传输距离、信号传输速率。
可选的,第一设备基于负载消耗的功率来实现对功率控制能力的支持。
可选地,第一设备基于负载的电阻的调整,来调节负载消耗的功率。
可选地,当第一设备具备功率控制能力,第一设备设置多个负载,且基于不同的负载的切换实现功率控制。
第一设备将功率控制能力发送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获知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并根据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确定第一设备的位置或发射信号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控制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功率控制调整范围。
在一示例中,当第一设备具备功率控制能力,则确定第一设备的位置可进行第一范围的调整。
在一示例中,当第一设备不具备功率控制能力,则确定第一设备的位置可进行第二范围的调整,且第二范围指示的范围小于第一范围指示的范围。
在一示例中,当第一设备具备功率控制能力,且功率控制能力为第一功控范围内,则第二设备根据功率控制能力确定第一设备的位置可进行第三范围的调整,其中,第三范围基于第一功控范围确定。
可选地,当功率控制能力不包括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基于功率控制调整范围可确定第一设备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在一示例中,当功率控制调整范围为0,则表征第一设备不具备功率控制能力。在一示例中,当功率控制调整范围不为0,则表征第一设备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对于能力G,安全能力指示第一设备提供的涉及数据安全的能力,包括支持的加密算法或加密能力或安全机制。
安全能力影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交互的数据的加密处理。
第一设备将安全能力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安全能力确定第二设备是否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及进行加密处理时所采用的加密处理方式。
可选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安全能力和工作场景确定是否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加密处理时所采用的加密处理方式。
可选地,不同工作场景下的可靠性要求和/或内存开销要求不同。
在一示例中,对于一些对于隐私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如公共场合的温度监测),可以使用简单的加密算法或相对简化的安全机制。但对于些对于隐私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如家居环境下的物品管理,或者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指标的监测),则需要使用可靠性较高的加密算法以及安全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加密算法、加密能力、安全机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设备支持的加密算法或加密能力或安全机制不进行任何限定。
对于能力H,支持的编码类型为第一设备能够支持的编码类型。
支持的编码类型影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信号所采用的编码类型。
可选地,第一设备将支持的编码类型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基于第一设备支持的编码类 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
可选地,第一设备将支持的编码类型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支持的编码类型中确定所采用的编码类型,并将所采用的编码类型指示给第一设备,此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基于所采用的编码类型进行信号的编解码。
第一设备支持的编码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类型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支持曼彻斯特编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曼彻斯特编码进行信号的编解码。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支持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NRZ编码进行信号的编解码。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支持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单极性归零编码进行信号的编解码。
对于能力I,信息存储能力指示第一设备是否能够存储数据。
信息存储能力影响以下至少之一:数据传输速率,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提供的供能信号的发送,第一设备恢复连接或网络的时间,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配置信息的重配。
可选地,信息存储能力存储的数据为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配置信息即连接建立信息。
可选地,第一设备的存储能力为第一设备中内存的存储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存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存储大小、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方式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清除或保存。
这里,存储大小为第一设备的存储空间的大小,存储大小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当第一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则有利于调度大的数据块,从而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当第一设备的存储空间小,则不利于调度大的数据块,仅支持小的数据块的传输,从而不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存储的数据是否被擦除。存储方式影响以下至少之一:第二设备的供能信号的发送,配置信息的重配。
当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存储的数据被擦除,在第一设备掉电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重新建立连接,且需要第一设备重新发送配置信息,基于重新配置的信息与第二设备通信。
当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存储的数据不被擦除,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不擦除存储的数据,在第一设备掉电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基于存储的数据能够快速与第二设备,并基于存储的配置信息快速恢复与网络设备的通信。
当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存储的数据被擦除,第一设备掉电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通信的影响大,此时,尽量减少第一设备的掉电,第二设备的供能信号持续发送。
当存储方式指示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存储的数据不被擦除,第一设备掉电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通信的影响小,第二设备的供能信号可间歇性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第二设备基于第一信息确定通信参数,并将通信参数发送至第一设备。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参数,并基于通信参数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数A、供能信号发送参数,所述供能信号发送参数用于控制供能信号的发送;
参数B、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
参数C、数据传输速率;
参数D、调制方式;
参数E、测量指示信息,所述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执行;
参数F、功率控制信息,所述功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的执行;
参数G、加密指示信息,所述加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密方式;
参数H、编码类型;
参数I、连接建立信息,所述连接建立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方式。
可选地,参数A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储电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可选地,参数B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信道支持能力确定。
可选地,参数C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天线增益、功率控制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可选地,参数D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支持能力确定。
可选地,参数E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信道测量能力确定。
可选地,参数F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天线增益、功率控制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可选地,参数G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安全能力确定。
可选地,参数H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支持的编码类型确定。
可选地,参数I可至少根据第一设备的储电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零功耗终端。
可选地,零功耗终端的类型可包括之一:无源零功耗终端、半无源零功耗终端、有源零功耗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零功耗终端可包括电子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非零功耗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直接通信,也可通过作为中继设备的第三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为物联网传感器,第二设备为第二终端。
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为物联网传感器,第二设备为基站,此时,第一设备将第一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将第一信息发送基站。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
零功耗终端与常规通信终端在一些方面有显著的不同,且不同的应用场景的零功耗终端也可能不同。零功耗终端与常规终端在以下这些方面不同:
●零功耗终端储电能力(或者称为能量采集能力)
零功耗终端在与网络设备的通信过程中,需要网络设备持续提供供能信号,终端采集供能信号携带的无线电能量从而驱动零功耗终端电路工作。而一旦供能信号停止发送,终端不能采集能量,会很快导致终端能量耗尽,从而导致设备关机,而不能工作。因此,这类终端工作时需要网络节点持续发送供能信号。
而一些零功耗终端可以具备一定的储电能力,终端可以采集的无线电能量存储于储能单元中。因此,即便是网络设备短暂地不提供无线供能信号,终端依然可以使用储能单元中保存的电能,从而保持终端处于“激活”或者工作状态,例如终端依然可以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信号,解调相关的信息等操作。
零功耗终端上报的储电能力,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有无储电能力
-储电的时长,或者储电的级别,不同的储电级别对应终端仅仅依赖储存的电能能够工作的时长。例如,对应100ms的工作时长为级别1,对应200ms的工作时长为级别2,对应400ms的工作时长为级别3。
-储电单元的参数,如储电单元采用电容,则为电容参数,如电容大小。
●零功耗终端可支持的下行(Downlink,DL)和/或上行(Uplink,UL)信道
-支持的DL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在零功耗终端可以支持的通信频带band内,可能划分了多个通信信道,但终端未必支持多个通信信道,因为支持多个通信信道需要终端射频上(例如滤波器,以及滤波器的中心频点的调整)具备在多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上进行信号接收的能力。因此,有的零功耗终端可能仅支持在一个DL信道上工作的能力;而有的终端具备多个DL信道上工作的能力。
-支持的UL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UL信道的数量也可能影响终端的硬件的设计。如采用FSK调制时,UL信号发送的频率位置由一个终端本地产生的频率控制。网络节点发送的DL信号与所述频率混频,从而确定反向散射信号的频率位置。因此,支持多个UL信道的位置意味着终端至少需要具备产生对应多个UL 信道的本地频率的能力。
终端讲支持DL和或UL信道数量和或位置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的相关能力,在通信过程中需要的适合给终端配置合适的DL或UL信道。
●零功耗终端的天线增益
不同应用场景的零功耗终端的所能支持的体积(或尺寸)、成本、应用的环境可能不同。因此,有的终端成本很低,尺寸较小,因此终端的天线增益很低(如采用偶极子天线,对应的天线增益为2dBi)。而有的零功耗终端,如工作于工业互联网场景(如电站中的监测,温度,湿度,电压监测等),则可以支持较贵的成本,较大的体积。这类零功耗终端更加追求高性能,因此可以支持较大尺寸的天线,因此可以支持更高的天线增益(如阵列天线,可达十多dB甚至几十dB)。
不同的天线增益影响网络覆盖,即零功耗终端DL或UL(反射信号)的传输距离。也影响数据的传输速率。因此,零功耗终端将天线增益上报网络,有助于网络确定传输相关参数的设定。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调制方式
不同的零功耗终端支持的波形,也即是信号的调制方式可能不同。一般而言,零功耗终端支持对ASK调制信号的接收,也即是DL链路支持ASK。而UL,不同的零功耗终端可能支持不同的调制方式,如ASK,FSK,PSK等。当然,零功耗终端可以向网络上报所支持的DL或UL的调制方式。当然,一种情况是所有的零功耗终端支持一种默认的调制方式,如DL为ASK,UL为FSK。但有的零功耗终端又进一步支持其他的调制方式,如UL进一步支持PSK或ASK。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信道测量能力
零功耗终端结构简单,基带仅有一个低功耗的处理器,仅支持相对简单的计算操作。因此,未必所有的零功耗终端支持信道测量,如CSI;或支持移动性测量,如RRM测量中对RSRP,RSRQ,RS-SINR测量等。因此,支持相应测量的终端可以向网络上报测量的能力,如支持哪些种类(CSI,RRM,RLM)的测量,支持的测量指标(CQI,RSRP,RSRQ,RS-SINR),或者支持的测量精度。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功率控制能力
由于零功耗终端采用反向散射的方式,一般而言,反向散射的UL信号的功率等于零功耗终端接收的DL信号(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反向散射的DL信号)的功率减去终端负载消耗的功率。因此,终端仅可以依赖于调整负载消耗的功率来调整反向散射的信号功率。因此,一般的零功耗终端不支持反向散射信号的功率控制。有一部分零功耗终端终端允许支持更复杂的硬件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负载电阻调整能力,因此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功率控制。因此,零功耗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是否支持功率控制,和或支持的功率控制的动态范围(如10dB范围以内进行功率调整,即具备10dB动态范围的功率调整能力)。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加密能力以及安全机制
不同的零功耗终端所支持的低功耗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有区别,所支持的内存大小也可能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加密算法的选择,因此不同的算法影响计算的复杂度,需要的内存开销也不同。此外,对应工作场景不同,所需要要求的加密的可靠性要求也不同。对于一些对于隐私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如公共场合的温度监测),可以使用简单的加密算法或相对简化的安全机制。但对于些对于隐私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如家居环境下的物品管理,或者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指标的监测),则需要使用可靠性较高的加密算法以及安全机制。因此,在通信过程中,零功耗终端可能需要向网络上报支持的加密算法,或加密能力,或支持的安全机制,以使得网络设备确定合适的方式进行与该终端通信的加密。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支持的编码类型
零功耗通信可能支持多种多样的编码方式,如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Unipolar RZ编码、DBP编码、米勒编码利差动编码。对应于不同的应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信道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编码方式。因此,零功耗终端可以上报网络设备所支持的编码方式的类型给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设备在后续通信过程中可以选项合适的编码方式。
●零功耗终端支持的信息存储能力
不同的零功耗终端受制于体积,尺寸,成本等要求,所支持的存储单元的能力不同,如支持的内存大小,大的内存有利于调度较大的数据块,从而支持较高的速率,而较小的内存仅支持较小的数据块的传输。另外,基于不同的存储单元的实现,有的类型的存储单元即使掉电也可以保存信息,有的类型的存储单元一旦掉电则信息全部擦除。对应零功耗通信,对于具备支持掉电依然可以保存信息的存储单元的终端,网络在通信的间歇可以停止供能信号的发送,即时终端由于无法接收到无线供能信号导致短暂关机,但一旦网络设备重新发送供能信号使得零功耗终端激活,激活后的零功 耗终端依然可以快速的恢复与网络的通信,因为终端依然保存在前次通信过程中网络发送的配置信息。而对于具备支持掉电依然可以保存信息的存储单元的终端,则终端在掉电重新启动后,则需要重新建立连接。因此,终端将相应的前述储存信息的能力上报网络设备,有利于网络设备对于不同的终端,选择不同数据传输和连接建立方式。
需要说明是,零功耗终端将上述相关的能力上报,说明零功耗终端已经具备和网络设备通信的数据连接,该数据连接的建立也需要零功耗终端的基础能力,如基础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基础能力可以由网络设备与零功耗终端预先协议约定。零功耗终端上报前述能力之后,通信的方式可调整为根据上报的能力所设定的通信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力上报方式,零功耗终端上报零功耗通信过程相关的能力给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上报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或设定合适的通信参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又例如,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又例如,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和现有技术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方法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下行”、“上行”和“侧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其中,“下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站点发送至小区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方向,“上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小区的用户设备发送至站点的第二方向,“侧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用户设备1发送至用户设备2的第三方向。例如,“下行信号”表示该信号的传输方向为第一方向。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具体地,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15所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上报单元1501,配置为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单元1501,还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基于第二信息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编码类型、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能力,所述第一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储电能力、信道支持能力、天线增益、调制方式支持能力、信道测量能力、功率控制能力、安全能力、支持的编码类型和信息存储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时长;储电级别;储电单元的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和所述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移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测量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测量指标、测量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无线链路监控RLM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SINR。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控制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功率控制调整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加密算法、加密能力、安全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码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存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存储大小、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方式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清除或保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供能信号发送参数,所述供能信号发送参数用于控制供能信号的发送;
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
数据传输速率;
调制方式;
测量指示信息,所述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执行;
功率控制信息,所述功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的执行;
加密指示信息,所述加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密方式;
编码类型;
连接建立信息,所述连接建立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零功耗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非零功耗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16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601,配置为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601,还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基于第二信息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编码类型、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能力,所述第一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储电能力、信道支持能力、天线增益、调制方式支持能力、信道测量能力、功率控制能力、安全能力、支持的编码类型和信息存储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时长;储电级别;储电单元的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和所述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移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测量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测量指标、测量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无线链路监控RLM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SINR。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控制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功率控制调整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加密算法、加密能力、安全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码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存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存储大小、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方式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清除或保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600还包括:
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供能信号发送参数,所述供能信号发送参数用于控制供能信号的发送;
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
数据传输速率;
调制方式;
测量指示信息,所述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执行;
功率控制信息,所述功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的执行;
加密指示信息,所述加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密方式;
编码类型;
连接建立信息,所述连接建立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零功耗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非零功耗终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7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图17所示的通信设备1700包括处理器1710,处理器1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7所示,通信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720。其中,处理器1710可以从存储器1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710中。
可选地,如图17所示,通信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730,处理器17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7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7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7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 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7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7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7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7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8所示的芯片1800包括处理器1810,处理器18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8所示,芯片1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20。其中,处理器1810可以从存储器18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8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8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810中。
可选地,该芯片18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830。其中,处理器18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8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18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840。其中,处理器18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8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9所示,该通信系统1900包括终端设备1910和网络设备1920。
其中,该终端设备19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19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6)

  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基于第二信息建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的。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编码类型、调制方式。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能力,所述第一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储电能力、信道支持能力、天线增益、调制方式支持能力、信道测量能力、功率控制能力、安全能力、支持的编码类型和信息存储能力。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储电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时长;储电级别;储电单元的参数。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和所述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相同或不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5、6、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移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测量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信道测量、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测量指标、测量精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无线链路监控RLM测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SINR。
  15.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功率控制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功率控制调整范围。
  1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安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加密算法、加密能力、安全机制。
  1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编码、差动编码。
  1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存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存储大小、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方式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清除或保存。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供能信号发送参数,所述供能信号发送参数用于控制供能信号的发送;
    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
    数据传输速率;
    调制方式;
    测量指示信息,所述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执行;
    功率控制信息,所述功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的执行;
    加密指示信息,所述加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密方式;
    编码类型;
    连接建立信息,所述连接建立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方式。
  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零功耗终端。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非零功耗终端。
  23.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基于第二信息建立。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约定的。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编码类型、调制方式。
  28. 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第一能力,所述第一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储电能力、信道支持能力、天线增益、调制方式支持能力、信道测量能力、功率控制能力、安全能力、支持的编码类型和信息存储能力。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储电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储电能力;储电时长;储电级别;储电单元的参数。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支持的下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支持的上行信道的数量和/或位置。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方式支持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支持的调制方式和所述上行支持的调制方式相同或不同。
  33. 根据权利要求27、28、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移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34.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测量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支持信道测量、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测量指标、测量精度。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持的信道测量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无线链路监控RLM测量。
  36. 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SINR。
  37.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功率控制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具备功率控制能力;
    功率控制调整范围。
  38.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安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加密算法、加密能力、安全机制。
  39. 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编码、 差动编码。
  4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存储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存储大小、存储方式,所述存储方式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掉电情况下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清除或保存。
  41. 根据权利要求2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通信参数,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供能信号发送参数,所述供能信号发送参数用于控制供能信号的发送;
    信道配置信息,所述信道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配置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
    数据传输速率;
    调制方式;
    测量指示信息,所述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测量能力的执行;
    功率控制信息,所述功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功率控制能力的执行;
    加密指示信息,所述加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密方式;
    编码类型;
    连接建立信息,所述连接建立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方式。
  43. 根据权利要求23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零功耗终端。
  44. 根据权利要求23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类型为非零功耗终端。
  45.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上报单元,配置为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46.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
  47.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9.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0.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1.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3.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4.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5.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6.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101058.3A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77958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0488 WO2023010321A1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5860A true CN117795860A (zh) 2024-03-29

Family

ID=8515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1058.3A Pending CN117795860A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1269A1 (zh)
EP (1) EP4383581A4 (zh)
CN (1) CN117795860A (zh)
WO (1) WO20230103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212163A1 (zh) * 2023-04-13 2024-10-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环境能amp设备
CN116489751B (zh) * 2023-06-21 2023-10-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零功耗终端的供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4439A1 (ko) * 2016-08-16 2018-02-22 전자부품연구원 무선전력전송을 위한 백스캐터 의존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백스캐터 의존 통신 시스템
CN115173896B (zh) * 2018-03-28 2024-09-2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系统
CN114828185A (zh) * 2019-08-16 2022-07-2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278037B1 (ko) * 2019-10-22 2021-07-1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듀얼 모드로 동작하는 무선전력/정보 동시전송을 위해 송신기가 수행하는 수신기 제어 방법, 기계학습 기반 적응형 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83581A1 (en) 2024-06-12
US20240171269A1 (en) 2024-05-23
WO2023010321A1 (zh) 2023-02-09
EP4383581A4 (en) 202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7126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1608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7016013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941433A (zh) 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
CN117099450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17861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0017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CN11720363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8435700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81387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616841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US20240259137A1 (e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16300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159495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US202402149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4017870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37337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energy supply node
WO202409840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4058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EP437651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44895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8541938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7561727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7561752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8077254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