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6013A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6013A
CN117016013A CN202180095791.9A CN202180095791A CN117016013A CN 117016013 A CN117016013 A CN 117016013A CN 202180095791 A CN202180095791 A CN 202180095791A CN 117016013 A CN117016013 A CN 117016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offset
uplink
trigger
tim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志松
徐伟杰
崔胜江
贺传峰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16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60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所述方法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还能够提升零功耗终端的能量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eneration,5G)行业中应用需求的增加,连接物的种类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通信终端的价格和功耗也将有更高要求,免电池、低成本的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其能够充实网络中的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其中,无源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现有的零功耗终端,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适用于蜂窝物联网。
因此,如何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还能够提升零功耗终端的能量利用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可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与信息处理相关的功能。例如,该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执行与发送相关的功能,该接收单元用于执行与接收相关的功能。例如,该发送单元可以为发射机或发射器,该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或接收器。再如,该终端设备为通信芯片,该发送单元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该发送单元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与信息处理相关的功能。例如,该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执行与发送相关的功能,该接收单元用于执行与接收相关的功能。例如,该发送单元可以为发射机或发射器,该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或接收器。再如,该网络设备为通信芯片,该接收单元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该发送单元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基于以上方案,将所述反向散射信号设计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即将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反向散射信号以双工的方式发送给网络设备,有利于多个零功耗终端灵活的复用相同的传输资源,进而,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体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还能够提升零功耗终端的能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量采集原理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反向散射通信原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阻负载调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和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帧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针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下一代通信系统、零功耗通信系统、蜂窝物联网、蜂窝无源物联网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其中,蜂窝物联网是蜂窝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结合的发展产物。蜂窝无源物联网也被称为无源蜂窝物联网,其是由网络设备和无源终端组合,其中,在蜂窝无源物联网中无源终端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与其他无源终端进行通信,或者,无源终端可以采用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方式进行通 信,而网络设备只需要发送载波信号,即供能信号,以向无源终端供能。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的频谱并不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也可以应用于免授权频谱。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0的示例。
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120以及供能节点130。其中,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网络设备110可向终端设备120发送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作为用于信息传输的信号,也可作为通信系统100中的下行信号。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向网络设备110发送反向散射信号,所述反向散射信号可作为通信系统100中的上行信号。功能节点130可以为终端设备120提供供能信号,以便所述终端设备120基于所述供能信号进行能量采集或进行充电。示例性地,供能节点130可在某个频段持续或者间歇性的发送供能信号,以便终端设备120进行能量采集。终端设备120获得能量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对应的信号接收,信号反射以及测量等功能。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可以是针对所述触发信号或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示例性地,所述终端设备120可将所述供能节点130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调制,从而,将携带信息的经由调制形成的反向散射信号给网络设备120。可选的,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载波信号,例如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例如正弦波。所述终端设备120可以根据具体的调制方式,利用CW的幅度或相位发送改变承载信息。当然,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120也可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调制,从而,将携带信息的经由调制形成的反向散射信号发送给网络设备12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20可基于供能信号进行能量采集。
可选的,从供能信号载体上,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基站、智能手机、智能网关、充电站、微基站等。
可选的,从频段上,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低频、中频、高频信号等。
可选的,从波形上,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矩形波等。
可选的,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连续波,也可以是非连续波(即允许一定的时间中断)。
可选的,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3GPP标准中规定的某一信号。例如,SRS,PUSCH、PRACH、PUCCH、PDCCH、PDSCH、PBCH等。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20可基于收到的触发信号进行反向散射通信。可选的,所述触发信号可用于调度或者触发零功耗终端反向散射通信。可选的,所述触发信号携带有网络设备的调度信息,或者,所述触发信号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或调度信号。
可选的,从供能信号载体上,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基站、智能手机、智能网关等;
可选的,从频段上,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低频、中频、高频信号等。
可选的,从波形上,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矩形波等。
可选的,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连续波,也可以是非连续波(即允许一定的时间中断)。
可选的,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3GPP标准中规定的某一信号。例如SRS,PUSCH、PRACH、PUCCH、PDCCH、PDSCH、PBCH等;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系统100中的供能信号和触发信号,可以是两个信号,也可以是一个信号;即这两个信号可以不在一个频段发送,也可以在同一个频点发送。换言之,所述网络设备110和所述供能节点130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 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又或者是零功耗终端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为例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对零功耗终端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零功耗终端可以被理解为功耗低于预设功耗的设备。例如包括无源终端,甚至还包括半无源终端等。
示例性地,零功耗终端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它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空间耦合的方式,实现无接触的标签信息自动传输与识别的技术。RFID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或“电子标签”。根据供电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电子标签的类型,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和半无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又称为主动式电子标签,是指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由电池提供,电池、内存与天线一起构成有源电子标签,不同于被动射频的激活方式,在电池更换前一直通过设定频段发送信息。无源电子标签,又称为被动式电子标签,其不支持内装电池,无源电子标签接近读写器时,标签处于读写器天线辐射形成的近场范围内电子标签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驱动电子标签芯片电路。芯片电路通过电子标签天线将存储在标签中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读写器。半无源电子标签,又被称为半主动式电子标签,其继承了无源电子标签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内置的电池在没有读写器访问的时候,只为芯片内很少的电路提供电源,只有在读写器访问时,内置电池向RFID芯片供电,以增加标签的读写距离较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RFID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TAG)和读写器(Reader/Writer)两部分构成。电子标签包括耦合组件及芯片,每个电子标签都有独特的电子编码,放在被测目标上以达到标记目标物体的目的。读写器不仅能够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写入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同时为电子标签提供通信所需要的能量。
零功耗通信采用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技术。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零功耗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零功耗通信系统由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构成,网络设备用于向零功耗终端发送无线供能信号,下行通信信号以及接收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一个基本的零功耗终端包含能量采集模块,反向散射通信模块以及低功耗计算模块。此外,零功耗终端还可具备一个存储器或传感器,用于存储一些基本信息(如物品标识等)或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传感数据。
零功耗通信也可称为基于零功耗终端的通信,零功耗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
1、能量采集(RF Power Harvesting)。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量采集原理图.
如图3所示,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空间电磁波能量的采集,进而获得驱动零功耗终端工作所需的能量,例如用于驱动低功耗解调以及调制模块、传感器以及内存读取等。因此,零功耗终端无需传统电池。
2、反向散射通信(Back Scattering)。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反向散射通信原理图。
如图4所示,零功耗通信终端接收网络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加载需要发送的信息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这一信息传输过程称之为反向散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原理是通过零功耗终端和网络设备说明的,实际上,任何具有反向散射通信功能的设备都可以实现反向散射通信。
反向散射通信和负载调制功能密不可分。负载调制通过对零功耗终端的振荡回路的电路参数按照数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零功耗终端阻抗的大小和相位随之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负载调制技术主要包括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阻负载调制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5所示,在电阻负载调制中,负载并联一个电阻,称为负载调制电阻,该电阻基于二进制数据流的控制接通或断开,电阻的通断会导致电路电压的变化,因此实现幅度键控调制(A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大小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类似地,在电容负载调制中,通过电容的通断可以实现电路谐振频率的变化,实现频率键控调制(F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工作频率实现信号的调制与传输。
由于零功耗终端借助于负载调制的方式对来波信号进行信息调制,从而实现反向散射通信过程。因此,零功耗终端具有显著的优点:
1、终端设备不主动发射信号,通过调制来波信号实现反向散射通信。
2、终端设备不依赖传统的有源功放发射机,同时使用低功耗计算单元,极大降低硬件复杂度。
3、结合能量采集可实现免电池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零功耗终端(如无源终端,甚至是半无源终端),甚至该终端设备可以是非零功耗终端,如普通终端,但是该普通终端可以在有些情况下进行反向散射通信。
具体实现中,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下列编码方法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 RZ)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利差动编码。通俗的说,就是用不同的脉冲信号表示0和1。
示例性地,基于零功耗终端的能量来源以及使用方式可以将零功耗终端分为如下类型:
1、无源零功耗终端。
零功耗终端不需要内装电池,零功耗终端接近网络设备(如RFID系统的读写器)时,零功耗终端处于网络设备天线辐射形成的近场范围内。因此,零功耗终端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由此可以看出,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无源零功耗终端不需要电池,射频电路以及基带电路都非常简单,例如不需要低噪放(LNA),功放(PA),晶振,ADC等期间,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非常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2、半无源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自身也不安装常规电池,但可使用RF能量采集模块采集无线电波能量,同时将采集的能量存储于一个储能单元(如电容)中。储能单元获得能量后,可以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由此可以看出,半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虽然工作中使用了电容储存的能量,但能量来源于能量采集模块采集的无线电能量,因此也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半无源零功耗终端继承了无源零功耗终端的诸多优点,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非常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3、有源零功耗终端。
在某些场景下,使用的零功耗终端也可以为有源零功耗终端,该类终端可以内置电池。电池用于驱 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芯片电路。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但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这类终端的零功耗主要体现于反向链路的信号传输不需要终端自身功率,而是使用反向散射的方式。也即是说,有源零功耗终端通过内置电池向RFID芯片供电,以增加零功耗终端的读写距离,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因此在一些对通信距离,读取时延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的场景得以应用。
随着5G行业中应用需求的增加,连接物的种类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通信终端的价格和功耗也将有更高要求,免电池、低成本的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其能够充实网络中的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其中,无源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现有的零功耗终端,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适用于蜂窝物联网。
在蜂窝网络中,传统的终端设备需要电池供电。在蜂窝网络中引入零功耗终端,则需要通过网络设备或其他供电节点提供供能信号,用于零功耗设备获得能量。后继的通信过程通过外能源的驱动进行。由上文可知,引入的零功耗设备可借鉴RFID技术,即终端设备的反向散射通信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载波信号(也起到供能的作用)进行调制,从而将形成的携带有信息的反向散射信号发送给网络设备。也即终端向网络设备的通信是需要网络设备提供载波信号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零功耗设备的结构比较简单、体积小、成本低,RFID技术并不支持蜂窝网的上下行的时域结构。以NR系统为例子,蜂窝网络可以灵活地配置不同频率的资源。在FDD的双工方式下,网络设备在下行(DL)资源上传输信号,相应的,终端设备应该在上行(UL)资源上传输信号;其中DL和UL通过频率的方式分开。但是,如果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由于零功耗终端的数量增加且考虑到零功耗终端进行反向散射通信的通信方式,会出现资源冲突的问题,进而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考虑零功耗通信中的双工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方法200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再如零功耗终端。
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200可包括:
S2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
S220,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基于以上方案,将所述反向散射信号设计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即将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反向散射信号以双工的方式发送给网络设备,有利于多个零功耗终端灵活的复用相同的传输资源,进而,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体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还能够提升零功耗终端的能量利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和供能节点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供能节点为所述网络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供能节点为除所述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独立于所述供能信号。
此外,本申请对所述供能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所述供能信号可以可为恒幅连续波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正/余弦波信号,锯齿波信号以及方波信号等。再如,所述供能信号可以是连续的发送的供能信号。再如,所述供能信号可以为调制过的连续波信号,如经过一定的幅度调制或其他方式调制的信号。
另外,本申请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按时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采用副载波调制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调制。副载波调制是指首先把信号调制在载波1上,然后再进行一次调制,即用载波1的调制载波再去调制另外一个频率更高的载波2。副载波调制是RFID系统经常采用的一种调制方式。具体而言,在副载波调制中,首先用基带编码的数据信号调制低频率的副载波,已调的副载波信号用于切换负载电阻;然后采用ASK、FSK或PSK调制方法,对副载波进行二次调制。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零功耗终端的无线帧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8所示,所述触发信号使用的下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周期,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 下行时间单元和至少一个时间间隔,所述触发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换言之,所述下行帧结构由至少一个触发周期组成;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例如,若所述触发周期的长度为x ms,则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的总长度为x ms。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在所述触发周期内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触发信号;所述下行时间单元也可称为触发时间单元。此外,网络设备不能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上发送所述触发信号。可选的,所述下行时间单元或所述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长度的时间单元,例如,所述下行时间单元或所述时间间隔可以是符号、时隙、子帧或帧等。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周期为多个触发周期,所述多个触发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可选的,所述供能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触发周期。
换言之,供能节点可以在所述触发周期内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上发送所述供能信号。
如图8所示,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周期,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换言之,所述上行帧结构可以由至少一个反射周期组成,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例如,若所述反射周期的长度为y ms,则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长度为y ms。所述上行时间单元也可称为反射时间单元。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周期为多个反射周期,所述多个反射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可选的,所述反射周期相对所述触发周期向后偏移一个传播时延。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零功耗终端的无线帧结构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9所示,所述反射周期还可以包括保护间隔,即所述反射周期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和所述保护间隔。其中,所述保护间隔可用于补偿上行定时的误差,进而减小不同设备间的干扰。所述保护间隔的取值大于或等于0。若所述保护间隔的取值为0,则所述上行帧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连续或者不连续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当然,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间隔还可以作为所述传播时延中的时间段,或者所述反射周期相对所述触发周期向后偏移一个传播时延和一个保护间隔。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20可包括:
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频段;
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第二频段的偏移量,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
换言之,终端设备针对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产生所述第一偏移量的频移,并在频移后的频段上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的偏移量,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的偏移量,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所述触发信号和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的偏移量。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所述第一偏移量为O 1,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为F1,则终端设备在F1+O 1频段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当然,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在F1-O 1频段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可选的,不同的零功耗终端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偏移量。
下面对确定所述第一频段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200还可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或最大频段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可选的,所述最大频段偏移量小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宽度。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宽度为a,则所述最大频段偏移量可以为b,其中,b小于a。例如,b等于a-a1,其中a1表示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频段可以等效为频点。例如,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频段的数量可以等效为至少一个上行频点的数量,所述最大频段偏移量可以等效为最大频点偏移量。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可选的,所述最大频点偏移量小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点的宽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O 1=m mod k;
其中,O 1为所述第一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k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为4,m为4。则4mod4=0,即终端设备在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上,发送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
例如,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换言之,网络设备在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幅度,相位等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示例性地,假设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为O 1,且网络设备在F1频段上发送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则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F1+O 1频段上进行反向散射通信。相应的,所述终端设备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后,在F1+O 1频段上发送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预定义”或“预定义规则”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eSIM)。
换言之,终端设备基于内存、SIM、或eSIM中存储的所述第一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20可包括:
基于第二偏移量确定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下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播时延、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触发时延以及保护间隔。
可选的,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输时延可以为所述触发信号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所述触发时延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上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以所述第二偏移量仅包括所述触发时延为例,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上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保护间隔用于补偿上行传输的定时误差。
可选的,不同的零功耗终端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二偏移量。
下面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200还可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或最大触发时延。
可选的,所述最大触发时延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总时长。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总时长为c,则所述最大频段偏移量可以为d,其中,d小于c。例如,d等于c-c1,c1表示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O 2=m mod n;
其中,O 2为所述第二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n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为4,n为4。则4mod4=0,即终端设备在收到所述触发信号的时刻所在的上行时间单元上,发送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网络设备指示所述第二偏移量。
例如,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二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换言之,网络设备在发送的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选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幅度,相位等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示例性地,假设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为O 2,且终端设备在第t1个时间单元上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则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t1+O 2个时间单元上进行反向散射通信。相应的,所述终端设备收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后,在t1+O 2个时间单元上发送反向散射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若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所述第二偏移量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确定的,则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的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与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的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部分不同或互不相同。例如,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的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且,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的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预定义”或“预定义规则”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换言之,终端设备基于内存、SIM、或eSIM中存储的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基于以上方案,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后所形成反向散射信号传输终端的信息;即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时,在收到的信号基础上加一个频率偏置(即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或一个时域偏置(即所述第二偏移量),使得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输资源遵循固定的对应关系,不仅能够将零功耗终端应用到蜂窝物联网,以充实网络中的链接终端的类型和数量,进而能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还能够提升零功耗终端的能量利用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又例如,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方法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下行”和“上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其中,“下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站点发送至小区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方向,“上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小区的用户设备发送至站点的第二方向,例如,“下行信号”表示该信号的传输方向为第一方向。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具体地,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文结合图6至图8,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9至图12,详细描述本申请的 装置实施例。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300可包括:
接收单元3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
发送单元320,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信号使用的下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周期,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和至少一个时间间隔,所述触发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周期为多个触发周期,所述多个触发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触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节点为所述网络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或所述供能节点为除所述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独立于所述供能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周期,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周期为多个反射周期,所述多个反射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频段;
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第二频段的偏移量,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还用于: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或最大频段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O 1=m mod k;
其中,O 1为所述第一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k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二偏移量确定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下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播时延、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触发时延以及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间隔用于补偿上行传输的定时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还用于: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或最大触发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O 2=m mod n;
其中,O 2为所述第二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n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20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二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可以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具体地,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300可以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相应主体,并且终端设备300中的各个单元的前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0所示,所述网络设备400可包括:
发送单元4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接收单元42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信号使用的下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周期,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和至少一个时间间隔,所述触发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周期为多个触发周期,所述多个触发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触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节点为所述网络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或所述供能节点为除所述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独立于所述供能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周期,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周期为多个反射周期,所述多个反射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频段;
在所述第一频段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第二频段的偏移量,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还用于: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或最大频段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具体用于: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O 1=m mod k;
其中,O 1为所述第一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k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410还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具体用于:
基于第二偏移量确定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下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播时延、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触发时延以及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间隔用于补偿上行传输的定时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还用于: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或最大触发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420具体用于: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O 2=m mod n;
其中,O 2为所述第二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n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410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可以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具体地,图10所示的网络设备400可以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相应主体,并且网络设备400中的各个单元的前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文中结合附图从功能模块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应理解,该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形式的指令实现,还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模块组合实现。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和/或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可选地,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的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例如,上文涉及的接收单元310、发送单元320、发送单元410以及接收单元420均可通过收发器实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500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1所示,所述通信设备500可包括处理器510。
其中,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0。
其中,该存储器52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51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其中,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5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存储器5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5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510中。
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30。
其中,处理器5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5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收发器5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5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应当理解,该通信设备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还应理解,该通信设备5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5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5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300,并可以对应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相应主体,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类似地,该通信设备5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5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5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400,并可以对应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相应主体,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芯片。
例如,芯片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所述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到各种通信设备中,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通信设备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6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2所示,所述芯片600包括处理器610。
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如图12所示,所述芯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
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该存储器62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61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如图12所示,所述芯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630。
其中,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6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如图12所示,所述芯片6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640。
其中,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6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应理解,所述芯片600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芯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上文涉及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等。
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文涉及的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
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 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这些和其它任意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涉及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系统”等也可以称为“网络管理架构”或者“网络系统”等。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意识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中单元或模块或组件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单元或模块或组件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又例如,上述作为分离/显示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组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模块/组件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6)

  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使用的下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周期,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和至少一个时间间隔,所述触发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周期为多个触发周期,所述多个触发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触发周期。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节点为所述网络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或所述供能节点为除所述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独立于所述供能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周期,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周期为多个反射周期,所述多个反射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包括:
    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频段;
    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第二频段的偏移量,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或最大频段偏移量。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O 1=m mod k;
    其中,O 1为所述第一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k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14.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一偏移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包括:
    基于第二偏移量确定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下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播时延、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触发时延以及保护间隔。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间隔用于补偿上行传输的定时误差。
  23.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或最大触发时延。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O 2=m mod n;
    其中,O 2为所述第二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n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偏移量,确定为所述第二偏移量。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28.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29.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存储在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中:
    内存、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30. 根据权利要求11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3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使用的下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周期,所述触发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和至少一个时间间隔,所述触发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周期为多个触发周期,所述多个触发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触发周期。
  35.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节点为所述网络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携带在所述供能信号中;或所述供能节点为除所述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且所述触发信号独立于所述供能信号。
  36.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周期,所述反射周期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发送时机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周期为多个反射周期,所述多个反射周期在时域上连续或不连续。
  38.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39.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包括:
    基于第一偏移量确定第一频段;
    在所述第一频段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为所述第一频段相对第二频段的偏移量,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频段和/或所述供能信号所在的频段。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或最大频段偏移量。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O 1=m mod k;
    其中,O 1为所述第一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k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反射频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关联的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44.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偏移量。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46.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47. 根据权利要求3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时分双工TDD的方式对所述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48. 根据权利要求3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包括:
    基于第二偏移量确定第二上行时间单元;
    在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反向散射信号。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用于表征所述第二上行时间单元相对所述触发信号所在的下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50. 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传播时延、所述反向散射信号的触发时延以及保护间隔。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间隔用于补偿上行传输的定时误差。
  52. 根据权利要求48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或最大触发时延。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量:
    O 2=m mod n;
    其中,O 2为所述第二偏移量,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n为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时间单元的数量,mod表示模除运算。
  54. 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时间单元包括反向散射信号使用的上行帧结构中一个反射周期内的上行时间单元。
  55.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偏移量。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触发信号和/或所述供能信号中。
  57.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量为预定义的。
  58. 根据权利要求41或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中预存的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59.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60.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的反向散射信号;
    其中,所述反向散射信号为利用双工的方式对供能节点发送的供能信号进行反射和/或调制所形成的信号。
  61.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2.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3.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5.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5791.9A 2021-07-21 2021-07-2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ending CN1170160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7651 WO2023000209A1 (zh) 2021-07-21 2021-07-2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6013A true CN117016013A (zh) 2023-11-07

Family

ID=84979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791.9A Pending CN117016013A (zh) 2021-07-21 2021-07-2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6013A (zh)
WO (1) WO20230002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296A (en) * 1995-06-19 1997-07-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ull duplex modulated backscatter system
US9774479B2 (en) * 2014-01-30 2017-09-26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backscatter modulation
US10873363B2 (en) * 2015-08-12 2020-12-2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ackscatter devices and network systems incorporating backscatter devices
WO2017132400A1 (en) * 2016-01-26 2017-08-0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ackscatter devices including examples of single sideband operation
ES2963258T3 (es) * 2017-12-01 2024-03-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paginación de potencia cero bajo demanda iniciado por r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0209A1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0017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WO202312297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918262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81387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016013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4016300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7204015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7751537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4013793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15556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27932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202401608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401371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40129868A1 (e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751630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0458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16869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17861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43661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WO202313384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供能节点
WO202328375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WO202409842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7204115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4012879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7957739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