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4805A -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4805A
CN117794805A CN202180100911.XA CN202180100911A CN117794805A CN 117794805 A CN117794805 A CN 117794805A CN 202180100911 A CN202180100911 A CN 202180100911A CN 117794805 A CN117794805 A CN 117794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wave
reception power
power value
estimated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功也
平井博昭
栗山俊通
新明康介
近藤胜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94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4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81On-board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25Absolute localisation, e.g. providing geodetic coordi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50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 B61L27/53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for trackside elements or systems, e.g. trackside supervision of trackside control system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50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 B61L27/57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for vehicles or trains, e.g. trackside supervision of train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70Details of trackside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在检测到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由列车进行的通信的干扰波的情况下,将位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在产生了干扰波的干扰波产生期间由列车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该学习数据示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即多个候选距离,并且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为在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列车所计测的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分开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列车控制系统进行的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以地面设备的细化、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高功能化为目的,使用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在世界上以各种方式开始实用化。
使用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不仅在国内实用化,在海外也如以下那样实用化(非专利文献1)。
ETCS(European Train Control System:欧洲列车控制系统)
PTC(Positive Train Control system:主动式列车控制系统)
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ATACS(Advanced Train Administr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先进列车管理和通信系统)
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使用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包含沿着路线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和列车上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而且,通过在地面无线通信设备与各列车上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能够自动地进行安全运行用的速度控制。
地面无线通信设备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控制信息的通信通过无线方式来进行,由此,与现有的轨道电路式不同,能够提高根据列车的速度使列车间隔可变的性能。进而,控制信息的通信通过无线方式来进行,由此,能够灵活地铺设线路。此外,控制信息的通信通过无线方式来进行,由此促进省布线化。而且,伴随着省布线化,有线通信设备变少,其结果是,有线通信设备的运用负担和维护负担减轻。
使用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具有上述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在使用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受到干扰波对列车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频率的影响。而且,由于干扰波,在最差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控制车上无线通信设备。此外,如非专利文献2所示,干扰波可能违反电波法。
由此,在检测到产生干扰波的情况下,需要早期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进行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对应的应对。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平成27年度特许申请技术动向调查报告书(概要)铁道管制系统
非专利文献2:总务省重要无线通信干扰事例(https://www.soumu.go.jp/soutsu/kanto/re/jyubou/index.html)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其在检测到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由所述列车进行的通信的干扰波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所述列车在行驶轨道上的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特征提取部,其提取在产生了所述干扰波的期间即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列车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候选距离提取部,其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所述学习数据示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即多个候选距离,并且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所述估计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以及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其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候选距离的提取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估计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学习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产生期间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天线的设置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在利用无指向天线接收到电波的情况下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指向性天线的辐射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在利用右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电波的情况下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在利用左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电波的情况下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辐射图案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系统结构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列车控制系统100的结构例。
列车控制系统100对在行驶轨道20上行驶的列车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列车控制系统100包含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公共网基站12、地面监视设备13、车上监视设备14、数据收集装置15和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公共网基站12、地面监视设备13和车上监视设备14分别存在多个。
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是设置于地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在列车的行驶中在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即,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在列车的行驶中在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之间收发无线电波。
只要能够在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之间收发无线电波即可,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配置位置无关,但是,例如,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配置于列车的路线的附近。
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也记作地面无线设备。
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是搭载于列车的无线通信设备。如上所述,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在列车的行驶中在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之间收发无线电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列车设置有无指向天线,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使用无指向天线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
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也记作车上无线设备。
地面监视设备13配置于地面。地面监视设备13配置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附近。例如,地面监视设备13设置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中的接收功率值。具体而言,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作为接收功率值。
地面监视设备13定期地将计测出的RSSI所示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经由公共网基站12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5。
另外,地面监视设备13配置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附近,因此,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表示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中的电波的接收状况。此外,地面监视设备13配置于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附近,因此,能够视为地面监视设备13的位置和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相同。即,下面,“地面监视设备13的位置”和“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能够相互替换。
车上监视设备14搭载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附近。例如,车上监视设备14设置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中的接收功率值。具体而言,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RSSI作为接收功率值。
车上监视设备14定期地将计测出的RSSI所示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经由公共网基站12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5。
另外,车上监视设备14配置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附近,因此,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表示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中的电波的接收状况。此外,车上监视设备14配置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附近,因此,能够视为车上监视设备14的位置和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位置相同。即,下面,“车上监视设备14的位置”和“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位置”能够相互替换。
公共网基站12从地面监视设备13接收地面计测结果数据。此外,公共网基站12从车上监视设备14接收车上计测结果数据。然后,公共网基站12将地面计测结果数据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经由公共网30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5。
数据收集装置15定期地经由公共网30从公共网基站12收集地面计测结果数据。此外,数据收集装置15定期地经由公共网30从公共网基站12收集车上计测结果数据。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对由数据收集装置15收集到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干扰波的产生。干扰波是干扰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之间的通信的电波。
此外,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对地面计测结果数据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相当于数据处理装置。此外,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步骤相当于数据处理方法。此外,实现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的程序相当于数据处理程序。
另外,在图1中,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和地面监视设备13通过不同的设备来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相同设备实现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和地面监视设备13。同样,在图1中,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和车上监视设备14通过不同的设备来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相同设备实现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和车上监视设备14。
同样,也可以通过相同设备实现数据收集装置15和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
***实施方式的概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在对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结构和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之前,为了容易理解,对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2示出列车的行驶轨道20和车上监视设备14的位置。在图2中,黑色圆点表示车上监视设备14的位置。此外,黑色方块表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候选位置。
此外,在图2中,设列车沿虚线箭头的方向行驶。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通过后述的方法检测干扰波的产生和产生了干扰波的期间。将产生了干扰波的期间称作干扰波产生期间。在图2中,干扰波产生期间开始位置201是车上监视设备14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的开始时刻的位置。干扰波产生期间结束位置202是车上监视设备14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的结束时刻的位置。
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是位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行驶轨道20上的位置。即,在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中,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与列车的行驶方向垂直的任意方向(右方向或左方向)。
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来看,候选位置251、候选位置252和候选位置253是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候选位置。
候选位置251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100米的位置。
候选位置252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200米的位置。
候选位置253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300米的位置。
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来看,候选位置261、候选位置262和候选位置263是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候选位置。
候选位置261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100米的位置。
候选位置262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200米的位置。
候选位置263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300米的位置。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对车上计测结果数据和地面计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从候选位置251、候选位置252、候选位置253、候选位置261、候选位置262和候选位置263中,将概率最高的候选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的概要。
首先,在步骤S11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估计正侧面位置。
具体而言,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在检测到干扰波的产生和干扰波产生期间时,使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对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称作计测接收功率值)进行分析。
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中描述了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
然后,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对计测接收功率值进行分析,估计正侧面位置,得到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具体而言,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得到车上监视设备14在计测出由车上监视设备14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而计测出的多个接收功率值中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行驶位置作为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当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搭载于多个列车的多个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多个接收功率值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选择计测出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列车,在选择出的列车的行驶轨道20上估计估计正侧面位置203。
一般而言,随着计测设备(车上监视设备14)与电波的产生源之间的距离变大,功率衰减量增加。因此,车上监视设备14在计测出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行驶位置能够估计为最接近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即与列车的行驶方向垂直的直线上的位置(即正侧面位置)。
接着,在步骤S12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在干扰波产生期间计测出接收功率值的列车的行驶轨道20外的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
具体而言,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多个地面监视设备13中的最接近估计正侧面位置203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设置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
接着,在步骤S13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使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提取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这里,使用图4对步骤S1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所示的曲线表示干扰波产生期间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与车上监视设备14在计测出计测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位置(里程)之间的关系。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例如提取图4所示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由图4的虚线包围的区域)的特征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作为图4所示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的特征,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计算对该区域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另外,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也可以不是二次函数。
接着,在步骤S14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从学习数据中提取候选距离。
学习数据是通过机器学习而得到的数据。
在学习数据中示出多个候选距离,该候选距离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图2所示的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与候选位置251和候选位置261之间的距离即100米、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与候选位置252和候选位置262之间的距离即200米、以及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与候选位置253和候选位置263之间的距离即300米分别相当于候选距离。
此外,在学习数据中,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为在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以下称作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然后,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在步骤S12中提取出的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
这里,使用图5对步骤S1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的(b)与图4说明的内容相同。
图5的(a)概念性地示出学习数据的描述。
在图5的(a)中,“候选距离100m的曲线”是表示学习得到的候选距离为100米的情况下的估计接收功率值(RSSI)与车上监视设备14的位置(里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候选距离200m的曲线”、“候选距离300m的曲线”和“候选距离400m的曲线”也与“候选距离100m的曲线”相同。
这样,在学习数据中,示出模拟一边使候选距离变化一边使列车行驶的情况下车上监视设备14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而得到的结果。
在学习数据中,作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例如描述了图5的(a)所示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由图5的(a)的虚线包围的区域)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数据中,作为顶点附近的区域的特征,描述了对该区域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的斜率。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在步骤S12中提取出的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
即,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在学习数据中描述了与对图5的(b)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的斜率相似的斜率的候选距离。
在图5的例子中,图5的(a)的“候选距离100m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曲线形状和图5的(b)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曲线形状相似。因此,对“候选距离100m的曲线”的顶点附近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的斜率与对图5的(b)的顶点附近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的斜率相似。
因此,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候选距离100m”作为提取候选距离。
通过以上的步骤,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能够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100米的位置。
但是,不清楚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和左方向中的哪个方向。
因此,在步骤S15以后的处理中,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所在方向。
在步骤S15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估计干扰波的发送功率值。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根据“最大的接收功率值+衰减量”来估计发送功率值。衰减量是功率衰减量。
另外,发送功率值的计算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接着,在步骤S16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指定第1位置和第2位置。
另外,第1位置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候选位置。第2位置是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候选位置。
在步骤S14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提取出图5的“候选距离100m”作为提取候选距离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分开100米的候选位置251指定为第1位置。此外,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分开100米的候选位置261指定为第2位置。
接着,在步骤S17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计算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更具体而言,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计算估计为在第1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作为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此外,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计算估计为在第2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作为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验证位置是在步骤S12中指定的位置,是最接近估计正侧面位置203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设置位置。
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根据“发送功率-衰减量”来计算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另外,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的计算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接着,在步骤S18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对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
验证接收功率值是在干扰波产生期间在验证位置处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
然后,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选择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中的、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小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然后,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与选择出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对应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例如,在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比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小的情况下,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将第1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最后,在步骤S19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输出在步骤S18中得到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
***关于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结构例***
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硬件结构例。
此外,图8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功能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7对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是计算机。
作为硬件,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具有处理器901、主存储装置902、辅助存储装置903、通信装置904和输入输出装置905。
如图8所示,作为功能结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具有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计测结果数据存储部1608和学习数据存储部1609。其中,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功能例如通过程序来实现。
在辅助存储装置903中存储有实现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功能的程序。
这些程序从辅助存储装置903载入到主存储装置902。然后,处理器901执行这些程序,进行后述的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动作。
在图3中,示意地示出处理器901执行实现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功能的程序的状态。
另外,计测结果数据存储部1608和学习数据存储部1609通过主存储装置902或辅助存储装置903来实现。
通信装置904用于与数据收集装置15之间的通信。
输入输出装置905例如包含鼠标、键盘和显示器。
接着,参照图8对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数据接收部1601取得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
在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中,按照每个时刻示出由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按照每个时刻示出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干扰波检测部1602对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进行分析,检测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波的情况。此外,干扰波检测部1602确定干扰波产生期间。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对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进行分析,对估计正侧面位置203进行估计。如上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是位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列车在行驶轨道20上的位置。
另外,由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进行的处理相当于正侧面位置估计处理。
特征提取部1604对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进行分析,提取干扰波产生期间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另外,由特征提取部1604进行的处理相当于特征提取处理。
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
另外,由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进行的处理相当于候选距离提取处理。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分开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任意一方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另外,由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进行的处理相当于产生源位置估计处理。
输出部1607输出由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得到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
图9示出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和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例子。
图9的(a)示出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例子,图9的(b)示出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例子。
图9的(a)所示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是多个地面监视设备13中的计测结果由数据收集装置15汇集后的数据。
此外,图9的(b)所示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是多个车上监视设备14中的计测结果由数据收集装置15汇集后的数据。
在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时刻”的栏中示出各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RSSI的时刻。
在“X坐标”和“Y坐标”的栏中示出各地面监视设备13的设置位置的坐标。另外,地面监视设备13被固定,因此,同一地面监视设备13的“X坐标”和“Y坐标”是固定值。
在“地面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示出各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RSSI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标识符。
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示出估计为各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RSSI的电波的发送源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标识符。地面监视设备13仅计测RSSI,无法估计电波的发送源。但是,例如,未图示的管理系统对列车的运行时间表进行分析,由此,能够估计在“时刻”的栏中记载的时刻在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附近行驶的列车,提取搭载于估计出的列车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另外,“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记载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标识符不过是估计结果。因此,在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干扰波的RSSI的情况下,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也记载在相应的时刻在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附近行驶的列车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标识符。
在“RSSI”的栏中示出各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RSSI的值。
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时刻”的栏中示出各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RSSI的时刻。
在“X坐标”和“Y坐标”的栏中示出各车上监视设备14的每个时刻的所在位置的坐标。另外,车上监视设备14与列车一起移动,因此,即使是相同的车上监视设备14,“X坐标”和“Y坐标”的值也随着时刻而变动。“X坐标”和“Y坐标”的值例如能够从搭载于列车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取得。
在“地面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示出估计为各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RSSI的电波的发送源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标识符。与地面监视设备13同样,车上监视设备14也仅计测RSSI,无法估计电波的发送源。但是,例如,未图示的管理系统对列车的运行时间表进行分析,由此,能够估计列车在“时刻”的栏中记载的时刻的行驶位置,提取估计出的行驶位置附近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另外,“地面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记载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标识符不过是估计结果。因此,在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干扰波的RSSI的情况下,在“地面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也记载列车在相应的时刻的估计行驶位置附近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标识符。
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的栏中示出各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RSSI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的标识符。
在“里程”的栏中示出搭载有各车上监视设备14的列车的里程。“里程”的值例如也能够从搭载于列车的GPS设备取得。
在“RSSI”的栏中示出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RSSI的值。
图10示出学习数据500的例子。
学习数据500是通过先验学习而得到的数据。
在学习数据500中示出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多个组合,按照每个组合示出近似结果。
多个系数值分别对应于多个能见度条件。能见度条件是与电波的能见度有关的条件。
近似结果是估计为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即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更具体而言,在学习数据500中,作为近似结果,示出对图5的(a)所示的估计接收功率值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的斜率。
即,在学习数据500中,按照每个组合示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之间的距离是该组合中包含的候选距离、且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处的能见度条件是与该组合中包含的系数值对应的能见度条件的情况下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二次函数的斜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最大的接收功率值+衰减量”来计算干扰波的产生源处的发送功率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发送功率-衰减量”来计算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功率值。“衰减量”不仅根据距离而变化,还根据周围环境的能见度的好坏而变化。因此,在学习数据500中,按照候选距离和与能见度条件对应的系数值的每个组合,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的学习结果。
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使用学习数据500所示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计算“衰减量”。
图1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检测部1602和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的动作例。
下面,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检测部1602和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另外,设以一定周期反复进行图11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101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从计测结果数据存储部1608取得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对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进行分析。
然后,在步骤S102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判定是否产生了干扰波。更具体而言,干扰波检测部1602进行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所示的多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RSSI的分析,在任意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RSSI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检测到产生了干扰波。
在产生了干扰波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确定干扰波产生期间。
另一方面,在未产生干扰波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101。
图12示出在产生了干扰波的情况下由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RSSI的时间推移。在图12中,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RSSI。
地面监视设备13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由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的RSSI仅在产生了干扰波的期间内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由此,干扰波检测部1602对由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RSSI所示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进行分析,由此能够确定干扰波的产生和干扰波产生时间。
例如,在图12的例子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将由地面监视设备13计测出的RSSI为非线性的时刻t1~时刻t2的时间判定为干扰波产生时间。
接着,在步骤S104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提取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
这里,将在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与干扰电波产生期间对应的记录中记载有地面无线设备编号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称作“对应地面无线设备”。此外,将在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与干扰电波产生期间对应的记录中记载有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称作“对应车上无线设备”。“对应地面无线设备”是RSSI产生了异常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此外,“对应车上无线设备”是在干扰波产生期间与“对应地面无线设备”进行了通信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
干扰波检测部1602从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提取与干扰电波产生期间对应且在地面无线设备编号和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对应地面无线设备”和“对应车上无线设备”的组合的记录。
在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与干扰电波产生期间对应的记录中存在“对应地面无线设备”和“对应车上无线设备”的多个组合的情况下,干扰波检测部1602从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提取与各组合对应的记录。
干扰波检测部1602将在步骤S104中提取出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输出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
接着,在步骤S105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正侧面位置和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
具体而言,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从在步骤S104中由干扰波检测部1602提取出的记录中记载的RSSI中提取最大的RSSI。然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记载有最大的RSSI的记录。另外,将在步骤S105中提取出的最大的RSSI称作“最大RSSI”。
然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由提取出的记载有最大RSSI的记录的“X坐标”和“Y坐标”确定的位置估计为正侧面位置。在步骤S105中估计出的正侧面位置相当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即,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在搭载有计测出最大RSSI的车上监视设备14的车辆的行驶轨道20上得到估计正侧面位置203。
此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由提取出的记载有最大RSSI的记录的“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确定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估计为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即,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搭载于搭载有计测出最大RSSI的车上监视设备14的列车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估计为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
接着,在步骤S106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指定验证位置。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例如参照未图示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设置位置数据,将最接近估计正侧面位置203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所在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
接着,在步骤S107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回归处理记录。
具体而言,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在步骤S104中由干扰波检测部1602提取出的记录中的、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的记录作为回归处理记录。
回归处理记录是在用于供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的回归处理中使用的记录。
另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例如也可以仅提取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并且记载有与最大RSSI之差小于1成的RSSI的记录作为回归处理记录。
此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例如也可以仅提取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并且与最大RSSI的记录的时刻之差为±1秒以内的记录作为回归处理记录。
上述的“小于1成”和“±1秒以内”是一例。此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也可以通过与上述不同的方法来提取回归处理记录。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提取出的回归处理记录输出到特征提取部1604。
图1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动作例。
下面,参照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和输出部1607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01中,特征提取部1604使用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输出的回归处理记录进行回归处理。
然后,在步骤S202中,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回归处理记录所示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的特征。
即,特征提取部1604通过回归处理,计算对图4所示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
然后,特征提取部1604将计算出的二次函数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的特征通知给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
接着,在步骤S203中,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从学习数据500中提取系数值和候选距离。
具体而言,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相似的近似结果的记录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
步骤S203的动作相当于使用图5所述的动作。
例如,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之间的误差为1成以内的近似结果的记录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例如,在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的斜率为“-1900”的情况下,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在图10的学习数据500中选择近似结果为“-2000”的记录。其结果是,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系数值“1.5”和候选距离“25m”。
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将提取出的提取系数值和提取候选距离通知给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
接着,在步骤S204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估计干扰产生源的发送功率值。
具体而言,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根据“最大RSSI+衰减量”来估计发送功率。通过估计而得到的发送功率值称作估计发送功率值。
“最大RSSI”是在步骤S105中确定的最大RSSI。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询问最大RSSI,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最大RSSI。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根据“系数值×候选距离”来计算“衰减量”。系数值和候选距离是从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通知的提取系数值和提取候选距离。
接着,在步骤S205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指定第1位置和第2位置。
具体而言,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分开候选距离的位置指定为第1位置。此外,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分开候选距离的位置指定为第2位置。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询问估计正侧面位置203,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此外,候选距离是从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通知的提取候选距离。
接着,在步骤S206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计算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如上所述,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第1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理论值)。此外,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第2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理论值)。
具体而言,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如以下那样计算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估计发送功率值-第1衰减量
第1衰减量=系数值×(第1位置与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估计发送功率值-第2衰减量
第2衰减量=系数值×(第2位置与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
系数值是从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通知的提取系数值。
第1衰减量为第1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验证位置处的干扰波的功率衰减量。此外,第2衰减量为第2位置是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验证位置处的干扰波的功率衰减量。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询问验证位置,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验证位置。
接着,在步骤S207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取得验证接收功率值。
验证接收功率值是在干扰波产生期间在验证位置处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实测值)。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询问与验证位置对应的地面监视设备13为计测对象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地面无线设备编号,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相应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地面无线设备编号。
此外,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干扰波检测部1602询问干扰波产生期间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干扰波产生期间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然后,干扰波检测部1602从计测结果数据存储部1608取得与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的干扰波产生期间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对应、且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的与地面无线设备编号对应的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记录所示的RSSI作为验证接收功率值。
接着,在步骤S208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对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
例如,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对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验证接收功率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例如也可以使用验证接收功率值的中央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中的任意一方来代替平均值。此外,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也可以通过与上述不同的方法对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
接着,在步骤S209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即,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选择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中的、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小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然后,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与选择出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对应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例如,在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比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小的情况下,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第1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最后,在步骤S210中,输出部1607将在步骤S209中得到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例如输出到输入输出装置905(显示器)。
另外,以上,以在图13的步骤S203中仅提取1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组合为前提进行了说明。
在步骤S203中,有时提取2组以上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组合。例如,设想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的斜率为“-1900”。此外,假设在学习数据500中存在针对系数值“1.5”和候选距离“25m”的组合示出近似结果“-2000”的记录、以及针对系数值“1.5”和候选距离“50m”的组合示出近似结果“-1800”的记录。该情况下,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示出近似结果“-2000”的记录和示出近似结果“-1800”的记录。
在步骤S203中提取出2组以上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组合的情况下,按照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每个组合进行步骤S204~步骤S208的处理。
在所述的例子中,针对系数值“1.5”和候选距离“25m”的组进行步骤S204~步骤S208的处理,得到第1位置、第2位置、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此外,针对系数值“1.5”和候选距离“50m”的组进行步骤S204~步骤S208的处理,得到第1位置、第2位置、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然后,在步骤S209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多个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多个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分别与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然后,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选择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最小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将与选择出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对应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检测到产生了干扰波时,能够早期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迅速地进行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对应的应对。其结果是,能够提前避免通信故障等更加严重的事态的产生。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的概要***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使用无指向的天线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如图14所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2个指向性天线的例子。
在图14中,在与列车的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右方向和左方向上配置有2根指向性天线。将配置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指向性天线称作右指向性天线。右指向性天线将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设为指向方向,接收来自右方向的电波。将配置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具有指向性的天线称作左指向性天线。左指向性天线将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设为指向方向,接收来自左方向的电波。
配置右指向性天线和左指向性天线,使得在后述的图16的辐射图案中,接收功率最高的方向成为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右指向性天线和左指向性天线可以配置于列车的任意位置,但是,例如如图14所示,考虑配置于车上监视设备14的附近。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由右指向性天线接收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计测由左指向性天线接收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
在指向性天线中,仅从特定的方向(指向方向)到来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特别大。将从天线观察的、按照电波的到来方向将接收功率值图表化而得到的图案称作辐射图案(参考文献1)。根据辐射图案,在指向性天线中,从增益高的方向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高,从增益低的方向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低。
参考文献1图6:具有已校准的瓣的指向性天线的典型的辐射图案
<https://www.cisco.com/c/ja_jp/support/docs/wireless-mobility/wireless-lan-wlan/82068-omni-vs-direct.html>
图15示出在利用无指向天线接收到电波的情况下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
图16示出指向性天线的辐射图案的例子。
图17示出在使用具有图16所示的辐射图案的指向性天线作为右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图18示出在使用具有图16所示的辐射图案的指向性天线作为左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的接收功率值的例子。
朝向车上监视设备14的左右方向来配置利用2根指向性天线得到最大增益的方向(辐射图案中的增益最大的方向),对左右方向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由此能够估计干扰波的到来方向。
在图16的辐射图案的例子中,0度方向的增益最大。即,在图16的辐射图案的例子中,最大地接收来自指向性天线的0度方向的功率。因此,在使用具有图16的辐射图案的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以指向性天线的0度方向朝向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和左方向的方式配置指向性天线。
此外,在使用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与无指向天线的情况下的接收功率值相比,在来自增益高的方向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中看到局部的增加。因此,通过使用指向性天线,能够更高精度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进而,通过根据指向性天线的特性来使用指向性天线,能够估计更远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不是通过使用2根指向性天线,而是通过使用1根阵列天线,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未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
***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硬件结构例与图7所示的相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功能结构例与图8所示的相同。
图19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例子。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存在RSSI(右)和RSSI(左)。
RSSI(右)表示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由右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RSSI(左)表示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由左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此外,将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RSSI(右)称作右计测接收功率值。此外,将在干扰波产生期间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RSSI(左)称作左计测接收功率值。
RSSI(右)和RSSI(左)以外的要素与图9的(b)所示的相同。
此外,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与图9的(a)所示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学习数据500中示出使用了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的值。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学习数据500中,按照使用了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的与能见度条件对应的系数值和使用了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的候选距离的每个组合示出使用了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的二次式的近似结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学习数据500的值与实施方式1的学习数据500的值不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学习数据500的结构本身如图10所示。因此,以后,将图10的学习数据500设为本实施方式的学习数据500来进行说明。
***动作的说明***
图20和图2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例。
下面,参照图20和图21对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20和图21中,步骤S15X对应于图11所示的步骤S10X。此外,步骤S25X对应于图13的步骤S20X。此外,步骤S16X是在图20和图21中追加的处理。
设以一定周期反复进行图20和图21的步骤。
步骤S101~步骤S104与图11所示的相同。因此,省略步骤S101~步骤S104的说明。
在步骤S155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正侧面位置和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
具体而言,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从在步骤S104中由干扰波检测部1602提取出的记录中记载的右计测接收功率值即RSSI(右)和左计测接收功率值即RSSI(左)中提取最大的RSSI。然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记载有最大的RSSI的记录。另外,将在步骤S155中提取出的最大的RSSI称作“最大RSSI”。
然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由提取出的记载有最大RSSI的记录的“X坐标”和“Y坐标”确定的位置估计为正侧面位置。在步骤S155中估计出的正侧面位置相当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
此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由提取出的记载有最大RSSI的记录的“车上无线设备编号”确定的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1估计为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
接着,在步骤S161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方向。
即,在步骤S155中提取出RSSI(右)作为最大RSSI的情况下,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为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来看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在步骤S155中提取出RSSI(左)作为最大RSSI的情况下,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为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来看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
接着,在步骤S157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回归处理记录。
具体而言,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在步骤S104中由干扰波检测部1602提取出的记录中的、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的记录作为回归处理记录。
此外,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从提取出的回归处理记录中删除不与干扰波的产生源的方向对应的RSSI。例如,在步骤S161中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情况下,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从回归处理记录中删除RSSI(左)。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删除RSSI后的回归处理记录输出到特征提取部1604。
接着,在步骤S251中,特征提取部1604使用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输出的回归处理记录进行回归处理。特征提取部1604使用RSSI(右)或RSSI(左)进行回归处理。
然后,在步骤S252中,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回归处理记录所示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的特征。
即,特征提取部1604通过回归处理,计算对图4所示的顶点附近的区域的曲线形状进行近似的二次函数。
然后,特征提取部1604将计算出的二次函数作为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的特征通知给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
接着,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搜索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相似的近似结果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组合。
然后,在步骤S162中,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判定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相似的近似结果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的组合是否为1个。
如果相应的组合为1个,则处理进入步骤S163。另一方面,如果相应的组合为2个以上,则处理进入图21的步骤S253。
在步骤S163中,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相似的近似结果的记录的候选距离。
接着,在步骤S259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即,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将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在步骤S161中估计出的方向分开在步骤S253中提取出的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最后,在步骤S210中,输出部1607将在步骤S259中得到的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估计位置例如输出到输入输出装置905(显示器)。
在步骤S16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在图21的步骤S253中,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从学习数据500中提取系数值和候选距离。
具体而言,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提取示出与从特征提取部1604通知的二次函数相似的近似结果的2个以上的记录的候选距离和系数值。
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将提取出的提取系数值和提取候选距离通知给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
接着,在步骤S106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指定验证位置。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例如参照未图示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设置位置数据,将最接近估计正侧面位置203的地面监视设备13的所在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另外,验证位置也可以位于与在步骤S161中估计出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在步骤S161中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位于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情况下,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也可以将位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的左方向的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
接着,在步骤S164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取得辐射图案数据600。
辐射图案数据600是对图16所示的指向性天线的辐射图案进行数值化而得到的数据,具体而言,是图22所示的数据。
如图22所示,辐射图案数据600示出电波的每个到来角度的增益。
接着,在步骤S254中,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估计干扰产生源的发送功率值。
具体而言,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根据“校正RSSI+衰减量”来计算发送功率。
“校正RSSI”是从在步骤S155中确定的最大RSSI减去图22的辐射图案数据600所示的“增益(dBm)”中的最大值而得到的值。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向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询问“最大RSSI”,从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取得“最大RSSI”。
在使用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在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发送功率值时,需要考虑指向性天线的辐射图案。由于增益高,因此,来自增益高的方向的接收功率值比使用了无指向天线的情况下的接收功率值高。因此,在直接使用使用了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的接收功率值(最大RSSI)来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发送功率值时,计算出比干扰波的产生源中的实际的发送功率值大的值。
因此,如上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从最大RSSI减去辐射图案的增益的最大值,得到校正值即校正RSSI。通过使用校正RSSI进行计算,能够正确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发送功率值。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根据“系数值×候选距离”来计算“衰减量”。系数值和候选距离是从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通知的系数值和候选距离。
步骤S205~步骤S209与图13所示的相同。因此,省略步骤S205~步骤S209的说明。
另外,在提取出2组以上的提取系数值和提取候选距离的情况下实施图21的处理,因此,按照提取系数值和提取候选距离的每个组合进行步骤S254~步骤S206。
然后,在步骤S208中,对多个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或多个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
此外,在步骤S209中,选择与验证接收功率值之差最小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然后,从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向在步骤S161中估计出的方向分开与选择出的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对应的距离的位置被估计为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指向性天线,能够更高精度且更早期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2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概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列车搭载有无指向天线的例子,但是,在列车搭载有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以下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设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记载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中不存在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来进行说明。但是,在现实中,有时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记载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中包含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具体而言,如图23的(a)所示,有时在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记载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中包含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进行从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记载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中去除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
具体而言,如图23的(b)所示,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从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中提取仅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RSSI。进而,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使用提取出的仅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RSSI,进行从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记载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中去除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然后,如图23的(c)所示,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使用去除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后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未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
***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硬件结构例与图7所示的相同。
图2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功能结构例。
与图8相比,在图24中追加校正部1610。
此外,在图24中,数据接收部1601取得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是过去由车上监视设备14生成且由数据收集装置15收集到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在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中示出在未产生干扰波时由车上监视设备14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在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中仅示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RSSI。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的数据结构与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的数据结构相同,因此,未图示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的具体例。
校正部1610使用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对RSSI进行从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1中记载的RSSI中去除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使用由校正部1610校正后的RSSI对估计正侧面位置203进行估计。
此外,特征提取部1604使用由校正部1610校正后的RSSI提取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动作的说明***
图2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例。图25对应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11。
下面,参照图25对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另外,设以一定周期反复进行图25的步骤。
步骤S101~S104与图11所示的相同。因此,省略步骤S101~步骤S104的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干扰波检测部1602将在步骤S104中提取出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输出到校正部1610。
在步骤S171中,数据接收部1601从数据收集装置15接收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
数据接收部1601将接收到的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输出到校正部1610。
接着,在步骤S172中,校正部1610确定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
具体而言,校正部1610从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中提取“时刻”与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一致的记录。然后,校正部1610提取从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提取出的记录所示的RSSI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RSSI。
例如,校正部1610可以将从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提取出的记录所示的RSSI直接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也可以将进行统计处理后的值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
对校正部1610将从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提取出的记录所示的RSSI直接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设想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所示的“时刻”为“t1”~“t5”。该情况下,校正部1610从数据接收部1601取得1个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然后,校正部1610从取得的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中提取在“时刻”的栏中示出“t1”~“t5”的记录。校正部1610能够将提取出的“t1”~“t5”的记录的RSSI直接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
接着,对校正部1610将进行统计处理后的值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这里,也设想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所示的“时刻”为“t1”~“t5”。
校正部1610从数据接收部1601取得在不同的多个时期收集到的多个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然后,校正部1610从取得的多个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中分别提取在“时刻”的栏中示出“t1”~“t5”的记录。校正部1610能够将进行提取出的多个记录的RSSI的统计处理而得到的统计值作为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来处理。统计值是平均值、中央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中的任意一方。
接着,在步骤S173中,校正部1610进行在从干扰波检测部1602取得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中去除在步骤S172中确定的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
具体而言,校正部1610按照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每个“时刻”,从各记录的RSSI减去在步骤S172中确定的来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0的电波的RSSI(或统计值)。
然后,校正部1610将校正后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输出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
步骤S105~步骤S107如图11所示。
在步骤S105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估计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和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使用校正后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对估计正侧面位置203和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进行估计。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将列车在计测出由校正部1610进行校正后的多个RSSI中最大的RSSI的时点的行驶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203。
此外,在步骤S107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回归处理记录。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提取校正后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中的、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的记录作为回归处理记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进行图13的动作。
即,与实施方式1同样,进行图13的步骤S201~步骤S210。
在步骤S202中,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回归处理记录所示的计测接收功率值(RSSI)的特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回归处理记录是校正后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2的记录中的、在“车上无线设备编号”中记载有正侧面车上无线设备的编号的记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提取部1604提取由校正部1610进行校正后的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去除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能够更高精度且更早期地估计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1~3,但是,也可以组合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中的2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或者,也可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中的1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或者,也可以组合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中的2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和步骤进行变更。
***硬件结构的补充说明***
最后,进行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的硬件结构的补充说明。
图7所示的处理器901是进行处理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处理器901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图7所示的主存储装置902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图7所示的辅助存储装置903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
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904是执行数据的通信处理的电子电路。
通信装置904例如是通信芯片或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
此外,在辅助存储装置903中还存储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
而且,OS的至少一部分由处理器901来执行。
处理器901一边执行OS的至少一部分,一边执行实现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的功能的程序。
处理器901执行OS,由此进行任务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通信控制等。
此外,表示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的处理的结果的信息、数据、信号值和变量值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存储于主存储装置902、辅助存储装置903、处理器901内的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此外,实现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的功能的程序也可以存储于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蓝光(注册商标)盘、DVD等移动记录介质。而且,也可以使存储有实现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的功能的程序的移动记录介质流通。
此外,也可以将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的“部”替换成“电路”或“工序”或“步骤”或“处理”或“线路”。
此外,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16也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处理电路例如是逻辑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GA(Gate Array: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该情况下,数据接收部1601、干扰波检测部1602、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3、特征提取部1604、候选距离提取部1605、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6、输出部1607和校正部1610分别作为处理电路的一部分来实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处理器和处理电路的上位概念称作“处理线路”。
即,处理器和处理电路分别是“处理线路”的具体例。
标号说明
10:地面无线通信设备;11:车上无线通信设备;12:公共网基站;13:地面监视设备;14:车上监视设备;15:数据收集装置;16:干扰波产生源估计装置;20:行驶轨道;30:公共网;100:列车控制系统;151:地面计测结果数据;152:车上计测结果数据;153:过去的车上计测结果数据;201:干扰波产生期间开始位置;202:干扰波产生期间结束位置;203:估计正侧面位置;251:候选位置;252:候选位置;253:候选位置;261:候选位置;262:候选位置;263:候选位置;500:学习数据;600:辐射图案数据;901:处理器;902:主存储装置;903:辅助存储装置;904:通信装置;905:输入输出装置;1601:数据接收部;1602:干扰波检测部;1603:正侧面位置估计部;1604:特征提取部;1605:候选距离提取部;1606:产生源位置估计部;1607:输出部;1608:计测结果数据存储部;1609:学习数据存储部;1610:校正部。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
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其在检测到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由所述列车进行的通信的干扰波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所述列车在行驶轨道上的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
特征提取部,其提取在产生了所述干扰波的期间即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列车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候选距离提取部,其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所述学习数据示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即多个候选距离,并且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所述估计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以及
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其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任意一方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所述第1位置是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向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向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计测出接收功率值的所述行驶轨道外的位置指定为验证位置,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所述干扰波的发送功率值估计为估计发送功率值,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使用所述估计发送功率值和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估计为在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所述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作为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使用所述估计发送功率值和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估计为在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验证位置处所计测的所述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作为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所述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和所述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分别与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在所述验证位置处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验证接收功率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中的任意一方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使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验证位置处的所述干扰波的功率衰减量作为第1衰减量,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使用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验证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验证位置处的所述干扰波的功率衰减量作为第2衰减量,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从所述估计发送功率值减去所述第1衰减量,计算所述第1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从所述估计发送功率值减去所述第2衰减量,计算所述第2被验证接收功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候选距离提取部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组合中包含的候选距离和系数值作为提取候选距离和提取系数值,所述学习数据示出分别跟与电波能见度有关的条件即多个能见度条件对应的多个系数值和所述多个候选距离的组合,并且按照每个组合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所述估计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是该组合中包含的候选距离、且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处的能见度条件是与该组合中包含的系数值对应的能见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所述提取系数值和所述验证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的距离相乘,计算所述第1衰减量,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所述提取系数值和所述验证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距离相乘,计算所述第2衰减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分别计测接收功率值的设置于所述行驶轨道外的多个位置的多个地面监视设备中的、最接近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的地面监视设备的设置位置指定为所述验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将所述列车在计测出作为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而计测出的多个接收功率值中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行驶位置,估计为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从分别在不同的行驶轨道上行驶且分别在行驶中计测接收功率值的多个列车中,选择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计测出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列车,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在选择出的列车的行驶轨道上估计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具有干扰波检测部,该干扰波检测部进行与所述多个列车进行通信的多个地面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值的分析,在任意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值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检测到产生了所述干扰波,将产生了所述异常的期间判定为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从所述多个列车中提取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与产生了所述异常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了通信的列车,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从提取出的列车中选择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计测出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列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列车设置有将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设为指向方向而接收来自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电波的右指向性天线、以及将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设为指向方向而接收来自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电波的左指向性天线,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将所述列车在计测出右计测接收功率值和左计测接收功率值中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行驶位置,估计为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所述右计测接收功率值是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右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所述左计测接收功率值是在所述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左指向性天线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值,
如果所述最大的接收功率值为所述右计测接收功率值,则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如果所述最大的接收功率值为所述左计测接收功率值,则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
在由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特征提取部提取所述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在由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特征提取部提取所述左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在由所述特征提取部提取出所述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距离提取部从所述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所述提取候选距离,
在由所述特征提取部提取出所述左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距离提取部从所述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左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所述提取候选距离,
在由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的情况下,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向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右方向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在由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位于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的情况下,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向所述列车的行驶方向的左方向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列车设置有指向性天线,
所述产生源位置估计部使用从作为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而计测出的多个接收功率值中最大的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指向性天线的增益的最大值而得到的校正值,估计所述估计发送功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校正部,在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存在所述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的情况下,该校正部进行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中去除所述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
所述特征提取部提取由所述校正部进行校正后的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校正部,在所述多个接收功率值存在所述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的情况下,该校正部进行从所述多个接收功率值中去除所述干扰波以外的电波的影响的校正,
所述正侧面位置估计部将所述列车在计测出由所述校正部进行校正后的所述多个接收功率值中最大的接收功率值的时点的行驶位置,估计为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
1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中,
在检测到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由所述列车进行的通信的干扰波的情况下,计算机将位于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所述列车在行驶轨道上的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
特征提取部,所述计算机提取在产生了所述干扰波的期间即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列车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所述计算机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所述学习数据示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即多个候选距离,并且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所述估计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
所述计算机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15.一种数据处理程序,该数据处理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正侧面位置估计处理,在检测到在列车的行驶中产生了干扰由所述列车进行的通信的干扰波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的正侧面方向的、所述列车在行驶轨道上的位置估计为估计正侧面位置;
特征提取处理,提取在产生了所述干扰波的期间即干扰波产生期间由所述列车计测出的接收功率值即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
候选距离提取处理,从学习数据中提取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与所述计测接收功率值的特征相符的候选距离作为提取候选距离,所述学习数据示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候选即多个候选距离,并且按照每个候选距离示出估计接收功率值的特征,所述估计接收功率值是估计为在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候选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列车所计测的接收功率值;以及
产生源位置估计处理,将从所述估计正侧面位置分开所述提取候选距离的位置估计为所述干扰波的产生源的位置。
CN202180100911.XA 2021-08-02 2021-08-02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Pending CN1177948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8584 WO2023012859A1 (ja) 2021-08-02 2021-08-02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4805A true CN117794805A (zh) 2024-03-29

Family

ID=8515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911.XA Pending CN117794805A (zh) 2021-08-02 2021-08-02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3793A1 (zh)
EP (1) EP4368474A1 (zh)
JP (1) JP7350221B2 (zh)
CN (1) CN117794805A (zh)
WO (1) WO20230128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2750A (ja) * 2003-11-05 2005-06-02 Motorola Inc 位置特定方法及び位置特定システム
JP2007060061A (ja) * 2005-08-23 2007-03-0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列車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856979B2 (ja) * 2016-04-08 2021-04-14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路線沿線の電波障害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電波障害検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13793A1 (en) 2024-04-04
JPWO2023012859A1 (zh) 2023-02-09
WO2023012859A1 (ja) 2023-02-09
EP4368474A1 (en) 2024-05-15
JP7350221B2 (ja) 202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741B (zh) 网络弱覆盖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96279B (zh)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992259B (zh) 定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874930A (zh) 用于测量用户终端位置的方法
ITTO20011125A1 (it) Sistema e metodo per individuare la posizione di terminali mibili.
US10909774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oll collec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696332A (zh) 无人机干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72275A (zh)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069155B2 (en) Toll collection system, posi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254807A1 (en) Base st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230236325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7507285B (zh) 一种etc系统的车辆检测方法及车辆检测装置
CN117794805A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CN110267862B (zh) 用于检测串扰现象的方法
WO2018211553A1 (ja) 列車位置測定システム、車上装置、地上装置および列車位置測定方法
US10269186B2 (en) Communication region defining method, toll collection system, and program
US11884165B2 (en) Pantograph arc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JP3862021B2 (ja) 電波伝搬シミュレータ
CN114061645B (zh) 异常检测方法、基础设施传感器设备、系统和可读介质
CN115575411A (zh) 晶片的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53858B1 (ko) 기지국의 현행화 오류 탐지 방법 및 장치
CN112333746B (zh) 网络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937175B2 (en) Automatic cell range
CN115079084A (zh) 天线角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JP7269586B2 (ja) 周波数共用の判定装置、判定方法および判定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