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3257A -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257A
CN117793257A CN202310320911.1A CN202310320911A CN117793257A CN 117793257 A CN117793257 A CN 117793257A CN 202310320911 A CN202310320911 A CN 202310320911A CN 117793257 A CN117793257 A CN 117793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unit
housing
mot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0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田切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93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6Determining the reading area, e.g. eliminating reading of margi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other means, e.g. linear motor or hydraulic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具备:壳体,其在上表面部设置有载置读取对象物的透明平板;读取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透明平板的下表面接触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物的信息;移动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读取单元在读取区域内往复移动;以及马达,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移动单元施加动力,所述马达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

Description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21-145262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2)中记载了一种读取装置,其具备:遮光部件,其具有固定件和多个遮光部,所述多个遮光部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形成有多个在与该一个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且供光通过的贯通孔,所述多个遮光部以相邻的该遮光部的端部在该遮光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所述固定件相对于形成有向所述交叉方向开放的开口部的壳体,将所述开口部和所述贯通孔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相对的多个所述遮光部固定于所述壳体;光学部件,其形成有多个供通过了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光入射的透镜;以及基板,其具备接收通过了所述光学部件的透镜的光的元件。
在日本特开2020-155845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2、图5)中记载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图像读取单元,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读取图像;收纳部,其收纳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的下表面,具有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左右两侧方以前端变宽的形状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八字形的倾斜面;以及引导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接触,以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能够相对移动地引导所述支承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读取装置等中,与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以不与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马达的情况相比,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具备:壳体,其在上表面部设置有载置读取对象物的透明平板;读取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透明平板的下表面接触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物的信息;移动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读取单元在读取区域内往复移动;以及马达,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移动单元施加动力,所述马达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在所述第一方案的所述读取装置中,所述移动单元配置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下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中,在以所述移动单元为界的上下方向上,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读取单元相同的区域内。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在所述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所述读取装置中,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区域的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所述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所述读取装置中,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单元往复移动的区域的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一项的所述读取装置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旋转保持体直接连结。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所述读取装置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动力传递单元连接,该动力传递单元对所述旋转保持体中继并传递动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所述第一至第六方案中的任一项的所述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将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到的信息作为图像而形成于记录介质。
(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方案的读取装置,与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以不与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马达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所述第二方案的读取装置,与马达在壳体的内部中的以移动单元为界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读取单元相反的区域内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的读取装置,与马达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中的读取区域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马达对读取单元往复移动而读取的动作造成障碍。
根据所述第四方案的读取装置,与马达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往复移动的区域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避免马达与往复移动的读取单元干涉。
根据所述第五方案的读取装置,与马达的驱动轴不与旋转保持体直接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所述第六方案的读取装置,即使在无法将马达配置在读取区域内或读取单元的往复移动区域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所述第七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在读取装置中将马达以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不与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读取装置的壳体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图1的读取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的(A)是图1的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概要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截面概要图。
图4是示出图1的读取装置中的马达等的配置状态的概要图。
图5是将图1的读取装置的开闭盖等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装置的概要图。
图7是将图6的读取装置的开闭盖等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具备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9是图8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成像单元的放大概要图。
图10是比较例的读取装置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A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将图1的读取装置1A的开闭盖等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该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读取装置1A具备:壳体10A,其在上表面部设置有作为载置读取对象物95的透明平板的一例的第一透明平板11;读取单元20,其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下表面11b接触而读取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移动单元30,其使读取单元20在读取区域SA内往复移动;以及马达40,其向移动单元30提供动力。
读取对象物95只要能够放置于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上表面11a且能够由读取单元20进行读取即可。作为读取对象物95,例如可举出片状的原稿95A、书籍等。
壳体10A是由大致箱状的形状构成的构造体,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10s。如图1、图5等中分散示出的那样,收纳空间10s是被上表面部10a、底面部10b、左侧面部10c、右侧面部10d、前方壁面部10f以及后方壁面部10r包围的空间。
壳体10A在设置于其上表面部10a的一部分的开口部设置有载置读取对象物95的由透明玻璃板等构成的第一透明平板11。平板是指由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平滑的面相互平行的形态构成的板。
第一透明平板11在以固定的状态读取作为原稿的读取对象物95的原稿固定读取模式时使用。这样的第一透明平板11有时也被称为稿台玻璃。
另外,第一透明平板11的平面呈由沿着读取装置1A的左右方向X1、X2(也相当于宽度方向)的横向尺寸SAx和沿着读取装置1A的前后方向Z1、Z2(也相当于进深方向)的进深尺寸SAz(参照图2)构成的长方形状。进而,第一透明平板11构成为其平面区域大致相当于原稿固定读取模式时的读取区域SA。
另外,壳体10A在设置于其上表面部10a的另一部分的开口部配置有由透明玻璃等构成的第二透明平板12。
第二透明平板12在使作为读取对象物95的一例的片状的原稿95A移动的状态下进行读取的原稿移动读取模式时使用。
另外,第二透明平板12的平面呈细长的长方形状,该长方形状具有:沿着读取装置1A的左右方向X1、X2的横向的较短的尺寸Sax;和沿着读取装置1A的前后方向Z1、Z2的进深的尺寸SAz。
进而,壳体10A在其上表面部10a设置有覆盖第一透明平板11和第二透明平板12的开闭盖14。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中的开闭盖14构成为能够开闭的盖,与该盖并列地设置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自动地输送作为读取对象物95的一例的片状的原稿95A以使其通过第二透明平板12。
图2等中的附图标记14c、14d是用于安装配置在开闭盖14的后方侧的未图示的铰链部的铰链安装部。
如图1所示,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具备以下部件等:具有以所需的路径输送片状的原稿95A的原稿输送路17的装置主体150;重叠载置片状的原稿95A的原稿载置部16;以及原稿收纳部18,读取后的原稿95A被排出而被收纳于该原稿收纳部18。
装置主体150是如下构造体,该构造体具有:设置有未图示的原稿导入口以及原稿排出口的外装部;和位于外装部的内部的收纳空间。装置主体150被配置成以偏向从读取装置1A的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方向X1、X2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本例中为左侧的端部)的状态存在。
原稿输送路17以使放置于原稿载置部16的片状的原稿95A至少接触通过第二透明平板12的上表面等且最终排出到原稿收纳部18的方式进行输送。
原稿输送路17通过将多个输送辊对17a、17b、17c、17d、17e、17f、未图示的输送引导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等配置在所需的位置而构成,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赋予使输送辊对17a、17b、17c、17d、17e、17f以所需的方向以及速度旋转的动力。
图1中的附图标记17g是以使片状的原稿95A接近第二透明平板12的上表面并通过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接近引导部件。
另外,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13是以将通过第二透明平板12后的原稿95A从第二透明平板12剥离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剥离引导部件。剥离诱导部件13配置于壳体10A的上表面部10a中的第一透明平板11与第二透明平板12的边界部。
并且,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19是配置于第一透明平板11与第二透明平板12之间的平板状的板材。板材19中的朝向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的下表面被着色为白色。
原稿载置部16在开闭盖14的没有装置主体150的部分的上方设置为以从装置主体150的单侧稍微倾斜地突出的方式存在的板状的托盘。
原稿收纳部18在开闭盖14中的没有装置主体150的上表面部设置为例如由波状的收纳曲面构成的台部分。
读取单元20配置在壳体10A的内部,是接收对读取对象物95进行照明时得到的反射光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单元。实施方式1中的读取单元20由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设备构成。
如图3所示,由CIS构成的读取单元20具有:在读取装置1A的前后方向Z1、Z2(也相当于进深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的读取主体21;和收纳读取主体21的收纳体25。
读取主体21在读取装置1A的前后方向Z1、Z2上较长且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状的未图示的壳体内配置有发光阵列22、受光基板23、聚光透镜阵列24等。
发光阵列22是发出对读取对象物95(隔着第一透明平板11)进行照明的光的设备。受光基板23是配置有接收由发光阵列22对读取对象物95进行照明时得到的反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受光元件、电子设备等部件的基板。聚光透镜阵列24是将用发光阵列22对读取对象物95进行照明时得到的反射光聚光并导向受光基板23的光学部件。
读取主体21中的发光阵列22和受光基板23与未图示的控制部连接。
收纳体25是具有收纳空间25c的结构体,将读取主体21从上方嵌入而收纳于该收纳空间25c。
在收纳体2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下表面11b接触并滑动的接触部26。
接触部26例如在长度方向(相当于读取装置1A的前后方向Z1、Z2)的两端部的上表面中的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下表面11b对置的位置,设置于与读取主体21的上表面和收纳空间25c的单侧的壁面接触的支承板27的上表面。另外,接触部26形成为从支承板27的上表面突出所需的尺寸的形状。
另外,收纳体25在其收纳空间25c的底面配置有多个施力部件28,该施力部件28以弹性的作用力F朝向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下表面11b(向上方向Y1)对收纳并保持在收纳空间25c内的读取主体21施力。作为施力部件28,例如应用弹簧等部件。
而且,在收纳体25的下表面设有以与移动单元30的一部分连接的方式安装的连接安装部29。
如图3的(B)所示,连接安装部29以从收纳体2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设置。另外,连接安装部29是如下形状:在其下部安装成接受并支承移动单元30的后述的引导单元31且能够滑动地与引导单元31连接。另外,连接安装部29安装成在其上部的单侧(例如前侧)固定而连接移动单元30的后述的移动部件32的一部分。
此外,连接安装部29也可以是分割成用于安装引导单元31的第一连接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移动部件32的一部分的第二连接安装部的结构。
移动单元30配置在壳体10A的内部,是使读取单元20在往复移动的方向(往复移动方向)TD上移动的单元。
实际的方式1中的移动单元30由引导单元31、移动部件32以及旋转保持体33、34构成。另外,该移动单元30在壳体10A的内部以存在于读取单元20的下方的方式配置。
引导单元31是沿着往复移动方向TD支承并引导读取单元20的单元。
引导单元31例如由大致圆棒状的引导杆构成,以沿着往复移动方向TD的状态配置在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的内部。
另外,如图3的(B)所例示的那样,引导单元31被安装成以能够滑动地贯通的状态连接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中的连接安装部29。
移动部件32是固定于读取单元20的一部分并且沿着引导单元31配置而移动的部件。移动部件32例如由环状的带或金属丝构成。另外,如图3的(B)所例示的那样,移动部件32的一部分被安装成以被固定的状态连接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中的连接安装部29。
旋转保持体33、34一边将移动部件32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旋转保持体33、34例如由绕挂作为移动部件32的一例的环状的带而将其保持为能够旋转的2个带轮构成。
作为旋转保持体33、34的一例的带轮(此后有时也记载为第一带轮33、第二带轮3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引导单元31的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大致对应的附近的位置。
更详细而言,第一带轮33以从上方观察时与右侧端部11d稍微重叠的状态配置于比第一透明平板11的左右方向X1、X2上的右侧端部11d靠外侧(更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带轮34A以从上方观察时与左侧端部12c稍微重叠的状态配置于比第二透明平板12的左右方向X1、X2上的左侧端部12c靠外侧(更左侧)的位置。
在选择了原稿固定读取模式时,如图1所示,移动单元30使读取单元20以如下方式移动:在从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左右方向X1、X2上的左侧端部11c大致对应的起始位置(P1)起到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右侧端部11d大致对应的折返停止位置(P2)为止的区间往复1次。
另外,移动单元30在选择了原稿移动读取模式时,如图1所示,使读取单元20移动到第二透明平板12的大致正下方的读取停止位置(P3)后,维持停止的状态。
马达40是向移动单元30提供动力的电动马达。
如图1等所示,马达40具备马达主体部41、驱动轴42等。马达主体部41是在内部收纳有使驱动轴42旋转的部件的主体。驱动轴42是在从马达主体部41的一端部突出的状态下输出旋转动力的轴。
并且,马达40向移动单元30中的旋转保持体33、34中的一个旋转保持体33(例如第一带轮33)切换并传递正反方向的旋转动力,最终使移动部件32在旋转保持体33、34之间向所需的方向旋转而移动。即,马达40在旋转保持体33、34之间施加用于使移动部件32移动的动力,以使读取单元20在往复移动方向TD上移动规定的距离。
另外,读取装置1A在作为独立的读取装置与信息终端等连接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壳体10A的内部或外部配置有未图示的电源设备、操作部、控制部等必要的构成设备。
操作部是配置有电源开关、操作选择按钮、开始按钮、停止按钮等操作部件的部分。操作部也可以具备显示操作内容等信息的液晶面板等显示部。控制部控制读取单元20、马达40等驱动装置、电源设备等的动作。
·读取装置的动作
读取装置1A能够进行基于原稿固定读取模式的读取和基于原稿移动读取模式的读取。
读取装置1A在选择了原稿固定读取模式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工作。
在该情况下,在读取装置1A中,首先在使开闭盖14成为打开的状态的基础上,在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上表面11a载置所希望的读取对象物95,最后使开闭盖14成为关闭的状态。
接着,在读取装置1A中,当接收到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等的读取动作的开始指令时,马达40启动而使移动单元30工作。
由此,读取单元20在接收到在第一透明平板11的上表面11a载置有读取对象物95的检测信息后,从成为板材19的大致正下方的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一透明平板11的左侧端部11c的大致正下方即读取开始位置P1。
然后,读取单元20从读取开始位置P1向往复移动方向TD上的去路方向Ot以所需的速度在第一透明平板11的正下方移动。此时的读取单元20移动至第一透明平板11的右侧端部11d的大致正下方即折返停止位置P2而停止。
在读取装置1A中,在向该去路方向Ot移动时由读取单元20读取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是能够由读取单元20读取的信息,例如作为图像的一个信息来使用。
最后,在读取装置1A中,通过马达40的反转驱动,经由移动单元30,读取单元20从折返停止位置P2向往复移动方向TD上的归路方向Rt以所需的速度移动而返回到读取开始位置P1之后,移动到起始位置而停止。
在读取装置1A中,如以上那样进行在将作为原稿的读取对象物95固定的状态下的读取。
接着,读取装置1A在选择了原稿移动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工作。
在该情况下,在读取装置1A中,首先在将开闭盖14设为关闭的状态的基础上,将片状的原稿95A放置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的原稿载置部16。
接着,在读取装置1A中,当接收到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等的读取动作的开始指令时,马达40启动而使移动单元30工作。由此,读取单元20在接收到在原稿载置部16上放置有片状的原稿95A的检测信息之后,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二透明平板12的大致正下方即读取停止位置P3而停止。
接着,在读取装置1A中,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启动,由此,位于原稿载置部16的片状的原稿95A经由原稿输送路17以通过第二透明平板12的方式被输送。
在读取装置1A中,通过在读取停止位置P3停止的读取单元20,读取以通过第二透明平板12的方式移动的片状的原稿95A的信息。被读取的片状的原稿95A被排出并收纳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的原稿收纳部18。
最后,在读取装置1A中,通过马达40的再驱动,经由移动单元30,读取单元20从读取停止位置P3返回到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停止。
在读取装置1A中,如以上那样进行在移动了原稿的状态下的读取。
·马达的配置
而且,在读取装置1A中,如图4所示,马达40以在壳体10A的内部的上下方向Y1、Y2上与读取单元20重叠的状态配置。
实施方式1中的马达40以其马达主体部41的上下方向Y1、Y2上的整体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除了连接安装部29以外的部分)以高度h2重叠的状态配置。
顺便说一下,在该马达主体部41的整体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重叠配置的情况下,上述高度h2大致相当于马达主体部41的高度。
另外,马达40的马达主体部41配置为没有超过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的上端而存在于上方的部分,其整体存在于比收纳体2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马达主体部41成为在上下方向Y1、Y2上收纳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的高度的范围内的状态。
另外,换言之,如图4所示,在壳体10A的内部中以移动单元30、具体而言以移动部件32为界来划分的情况下,马达40在上下方向Y1、Y2上配置于与读取单元20所在的区域相同的区域内。读取单元20所在的区域是在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的上下方向Y1、Y2上存在于移动单元30的移动部件32的上方的空间区域。
因此,读取装置1A与如图10所例示的那样在壳体10X的内部的上下方向Y1、Y2上以不与读取单元20重叠的状态配置马达40的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的壳体10X的高度hx)相比,能够降低壳体10A的高度h1。
在此,壳体10A的高度h1是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中的内部高度,但也可以是壳体10A的上表面部10a与底面部10b的高低差。
另外,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将马达40配置于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的下方。换言之,在壳体10X的内部中以移动单元30、具体而言以移动部件32为界划分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Y1、Y2上,马达40配置于与读取单元20所在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不同的)区域内。另外,在读取装置1X中,将马达40的驱动轴42直接连结(直接安装)于第一带轮33。
根据以上,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A(的壳体10A的高度h1)相比,壳体10X的高度hx增大追加了马达40的马达主体部41的高度hm的程度的尺寸。
关于这一点,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A,与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中的壳体10X的高度hx相比,能够将壳体10A的高度h1减小与马达主体部41的高度hm大致相当的尺寸。
图10中的附图标记hs是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除了连接安装部29和接触部26以外的部分)的高度。
另外,在读取装置1A中,如图5所示,此时的马达40配置于壳体10A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20的读取区域SA的外侧。
在实施方式1中,读取区域SA被设定为与第一透明平板11的表面积的大小大致相当(稍窄)的区域。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透明平板11、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配置于接近壳体10A的右侧面部10d的位置,处于难以将马达40配置于第一带轮33的附近(例如第一带轮33的上方侧的空间区域)的状况。
因此,在读取装置1A中,如图5所示,将马达40配置于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中的比读取区域SA的后端边SAr靠后方的外侧的位置(空旷空间)。图5中的附图标记43是用于将马达40以从壳体10A的底面部10b升到所需的高度的状态安装的托架(安装板)。
另外,在读取装置1A中,如图4、图5所示,马达40存在于与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分离的位置,因此将马达40的驱动轴42连接于向第一带轮33中继并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单元35。
动力传递单元35例如由安装于向下配置的马达40的驱动轴42的驱动带轮36、同轴状地固定设置于第一带轮33的下方的第三带轮37、以及绕挂于驱动带轮36和第三带轮37的环状的带或金属丝38构成。动力传递单元35将马达40的动力经由带或金属丝38传递至第一带轮33。
由此,在读取装置1A中,与马达40配置于壳体10A的内部中的读取区域SA的内侧的情况相比,马达40不存在于读取区域SA内,因此能够避免在读取单元20往复移动而进行读取动作时马达40成为障碍的情况。
并且,如图5所示,此时的马达40也可以说配置在壳体10A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20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外侧。
实施方式1中的读取单元20的往复移动的区域TA被设定为与作为读取单元20的最大部分的收纳体25往复移动时占有的长方形的平面面积相当的区域。另外,实施方式1中的上述往复移动的区域TA(横向区域TAx)成为其右端边TAd以与配置于右端侧的第一带轮33局部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区域。
因此,在读取装置1A中,如图5所示,将马达40配置在壳体10A的收纳空间10s中的比读取单元20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后端边TAr靠后方的外侧的位置(空旷空间)。
由此,在读取装置1A中,与马达40配置于壳体10A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20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内侧的情况相比,由于读取单元20不存在于往复移动的区域TA内,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马达40与往复移动的读取单元20干涉。
实施方式2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B的概要图,图7是将读取装置1B的开闭盖14等拆下后的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读取装置1B除了变更了马达40的配置等的一部分的结构以外,其它部分成为与实施方式1的读取装置1A相同的结构。
读取装置1B能够在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的上方且由移动到折返停止位置P2的读取单元20、壳体10B的右侧面部10d和上表面部10a包围的上部空间区域,确保配置马达40的空间。这例如可举出壳体10B的左右方向X1、X2的尺寸比实施方式1中的壳体10A的尺寸大的情况。
因此,在读取装置1B中,在其上部空间区域配置马达40,并且将其驱动轴42直接连结(直接安装)于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即,马达40直接驱动移动单元30中的第一带轮33旋转。
此时的马达40与实施方式1中的马达40的情况大致同样地,以其马达主体部41的上下方向Y1、Y2上的整体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除了连接安装部29以外的部分)以高度h2重叠的状态配置。
顺便说一下,实施方式2中的马达40的马达主体部41也与实施方式1中的马达40的情况大致同样地,配置为没有超过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的上端而存在于上方的部分,其整体存在于比收纳体2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马达主体部41成为在上下方向Y1、Y2上收纳于读取单元20的收纳体25的高度(hs:参照图10)的范围内的状态。
另外,换言之,如图6所示,在壳体10A的内部中以移动单元30、具体而言以移动部件32为界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Y1、Y2上,此时的马达40也配置于与读取单元20所在的区域相同的区域内。
因此,读取装置1B与图10所例示的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的壳体10X的高度hx)相比,能够降低壳体10B的高度h2。
即,通过读取装置1B,也能够使壳体10B的高度h2比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中的壳体10X的高度hx减小与马达主体部41的高度hm大致相当的尺寸。
另外,在读取装置1B中,由于将马达40的驱动轴42与第一带轮33直接连结,因此不需要配置实施方式1中的动力传递单元35(参照图4等)。而且,在读取装置1B中,由于不需要配置动力传递单元35,因此也不存在向移动单元30中的移动部件32的下方突出配置的动力传递单元35的部件(参照图4),因此能够使壳体10B的高度h2进一步降低与不存在该突出配置的部件相应的尺寸。
顺便说一下,在读取装置1B中,如图7所示,马达40也配置于壳体10B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20的读取区域SA的外侧。
另外,在读取装置1B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说马达40配置于壳体10B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20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外侧。
实施方式3
图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具备读取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5的概要图,图9是图像形成装置5中的成像单元60的放大概要图。
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5具备壳体50、配置于壳体50的内部的像形成单元6以及介质供给单元8、配置于壳体50的上表面部的上方的作为读取装置1的读取装置1A或者1B。另外,图像形成装置5至少具有作为复印机以及打印机的功能。
壳体50是具有内部的骨架部分和外部的外装部分的构造体。
实施方式1中的壳体50形成为由与左右方向X1、X2相比在上下方向Y1、Y2上稍长的长方体状的形状构成的构造体。
另外,壳体50具有收纳并配置像形成单元6、介质供给单元8等的内部的收纳空间50s和排出并收纳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9的排出收纳部51等。排出收纳部51例如设置为在壳体50的上表面部倾斜凹陷的斜面。
像形成单元6是能够将由读取装置1A或1B读取的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作为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9上的构成部分。
实施方式3中的像形成单元6是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单元,具有形成由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60、对由成像单元60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中继而转印到记录介质9上的中间转印单元70、以及使转印到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9上定影的定影装置78。像形成单元6还可以被视为包括用于收纳和供应记录介质9的介质供给单元8的单元。
成像单元60例如具有分别专用地形成由4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构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4个成像单元60A、60B、60C、60D。
4个成像单元60A、60B、60C、60D直列状地配置在壳体50的收纳空间50s内。
另外,成像单元60A、60B、60C、60D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因上述4种不同的颜色而不同,除此以外均为大致相同的结构。
即,如图9所示,成像单元60A、60B、60C和60D构成为具有作为像保持体的一例的鼓状感光体61,在该感光体61周围,配置有带电装置62、潜像形成装置(像曝光装置)63、显影装置64A、64B、64C和64D以及用于清扫感光体61的像保持面的清扫装置66等设备。
感光体61是具有感光层并且具有用于保持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的像保持面的像保持体,并且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方向J1)旋转。
潜像形成装置63是在感光体61的带电后的像保持面上进行基于图像信息的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装置。另外,潜像形成装置63接收通过由未图示的图像处理单元等对从读取装置1A或1B或外部输入的与图像相关的信息实施所需的处理而生成的图像信号而进行工作。
显影装置64A、64B、64C、64D分别专用地使用上述4色中的任意1色的调色剂。作为调色剂,例如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70构成为配置有环形带状的中间转印体71、可旋转地支承中间转印体71的支承辊72、73、一次转印辊74、二次转印辊75、清扫中间转印体71的像保持面的清扫装置76等设备。
中间转印体71是具有保持由成像单元60A、60B、60C、60D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像保持面的环形带。中间转印体71通过在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方向J2)上旋转的支承辊72而旋转,从而在箭头所示的移动方向J3上循环移动。
一次转印辊74是在中间转印体71与成像单元60A、60B、60C和60D的各感光体61相对的各位置(一次转印位置)处将中间转印体71分别压靠于各感光体61而旋转的方式的转印装置。一次转印辊74将形成在各感光体61上的调色剂像分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1的图像保持面上。
二次转印辊75是在中间转印体71与支承辊73相对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将中间转印体71压靠在支承辊73上而旋转的方式的转印装置。二次转印辊75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1上的调色剂像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9上。
定影装置78是使在中间转印单元70的二次转印位置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9的装置。
定影装置78构成为在设置有记录介质9的导入口、排出口的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加热用旋转体、加压用旋转体等设备。另外,定影装置78的加热用旋转体和加压用旋转体相互压接的部分成为进行定影处理的定影夹持部。
介质供给单元8是收纳并送出应该向中间转印单元70中的二次转印位置供给的所需尺寸的记录介质9的装置。介质供给单元8构成为配置有收纳记录介质9的介质收纳体81和将介质收纳体81内的记录介质9一张一张地送出的送出装置82等设备。
记录介质9只要是能够在壳体50的内部进行收纳及输送且能够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及定影的片状的介质即可。作为记录介质9,可举出普通纸、铜版纸、厚纸、信封等,但其材质、形态等没有特别限制。
图8中的附图标记85所示的单点划线是在壳体50的内部输送记录介质9的主要的输送路。输送路85构成为配置有夹持并输送记录介质9的多个输送辊86a、86b、86c、86d、确保记录介质9的输送空间并引导记录介质9的输送的未图示的多个引导部件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作为读取装置1,应用实施方式1的读取装置1A或实施方式2的读取装置1B。
如图8所示,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被安装成其壳体10A或壳体10B与壳体50的上表面部相对设置。另外,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以覆盖壳体50的排出收纳部51的上方的方式配置。进而,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与配置在壳体50内等的未图示的电源部、图像处理部、控制部等连接。
图像形成装置5能够选择进行作为复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和作为打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所述复印机将由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读取的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形成为在记录介质9上复印的图像,所述打印机将从外部的终端设备等连接设备输入的与图像相关的信息形成为在记录介质9上记录的图像。
·图像形成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5的图像形成动作例如如下进行。
以下,以作为上述复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形成的图像是组合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而构成的多色图像,即所谓的全彩色图像。
首先,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先在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中,对所需的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进行基于原稿固定读取模式的读取动作或基于原稿移动读取模式的读取动作。
接着,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当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接收到形成图像的动作的指令时,在像形成单元6中的成像单元60A、60B、60C、60D和中间转印单元70中分别执行带电动作、曝光动作、显影动作、转印动作、清扫动作等。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在也作为像形成单元6的一部分的介质供给单元8中执行将记录介质9向二次转印位置供给的介质供给动作。此时,在曝光动作中,基于由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读取的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进行图像成分的曝光。
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在成像单元60A、60B、60C、60D中的鼓状的各感光体61上分别形成规定颜色的调色剂像。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该各色的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70中的带状的中间转印体71后,以与经由输送路85向二次转印位置供给的记录介质9重叠的方式被二次转印。
接着,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在定影装置78中,执行将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9导入加热用旋转体与加压用旋转体接触的定影夹持部并使其通过的定影动作。
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在加压下被加热而定影于记录介质9。定影后的记录介质9经由输送路85排出到排出收纳部51而被收纳。
通过以上说明的动作,图像形成装置5对1个记录介质9的单面的多色图像的基本的形成动作完成。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5与应用将马达40以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不与读取单元20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比较例的读取装置1X(参照图1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读取装置1A的壳体10A的高度h1或者读取装置1B的壳体10B的高度h2降低。
其结果是,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装置整体的高度h5同样地降低与读取装置1A的壳体10A的高度h1或读取装置1B的壳体10B的高度h2所降低的尺寸相同的尺寸。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作为上述实施方式1至3而例示的结构,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因此,本发明例如也包括以下所示的变形例。
在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中,马达40或动力传递单元35也可以对移动单元30中的第二带轮34A赋予动力而进行驱动。
另外,在读取装置1A或者读取装置1B中,在将马达40配置于读取单元20的读取区域SA或者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外侧的情况下,不限于配置于读取区域SA或者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后方侧的区域的情况,例如,也可以配置于读取区域SA或者往复移动的区域TA的前方的区域。
进而,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也可以不配置第二透明平板12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5。
图像形成装置5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3中例示的形成多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形成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的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5,不限于将由读取装置1A或读取装置1B读取的读取对象物95的信息作为由调色剂构成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9上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像形成单元6,也可以是采用除此以外的像形成方式的像形成单元6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电子照相方式以外的图像形成方式,例如可举出液滴喷射方式、热敏方式、印刷方式等。
(附记)
(((1)))
一种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具备:壳体,其在上表面部设置有载置读取对象物的透明平板;读取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透明平板的下表面接触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物的信息;移动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读取单元在读取区域内往复移动;以及马达,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移动单元施加动力,所述马达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
(((2)))
根据(((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单元配置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下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中,在以所述移动单元为界的上下方向上,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读取单元相同的区域内。
(((3)))
根据(((1)))或(((2)))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区域的外侧。
(((4)))
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单元往复移动的区域的外侧。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旋转保持体直接连结。
(((6)))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动力传递单元连接,该动力传递单元对所述旋转保持体中继并传递动力。
(((7)))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将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到的信息作为图像形成于记录介质。
根据(((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与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以不与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马达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2)))所涉及的读取装置,与马达在壳体的内部中的以移动单元为界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读取单元相反的区域内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3)))所涉及的读取装置,与马达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中的读取区域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马达对读取单元往复移动而读取的动作造成障碍。
根据(((4)))所涉及的读取装置,与马达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中的读取单元往复移动的区域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避免马达与往复移动的读取单元干涉。
根据(((5)))所涉及的读取装置,与马达的驱动轴不与旋转保持体直接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6)))所涉及的读取装置,即使在无法将马达配置在读取区域内或读取单元的往复移动区域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壳体的高度。
根据(((7)))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在读取装置中将马达以在读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不与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读取装置的壳体的高度。

Claims (7)

1.一种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具备:
壳体,其在上表面部设置有载置读取对象物的透明平板;
读取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透明平板的下表面接触而读取所述读取对象物的信息;
移动单元,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读取单元在读取区域内往复移动;以及
马达,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移动单元施加动力,
所述马达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读取单元重叠的状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配置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下方,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中,在以所述移动单元为界的上下方向上,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读取单元相同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区域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所述读取单元往复移动的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
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
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
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
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旋转保持体直接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
引导单元,其支承并引导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
移动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读取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所述引导单元配置并移动;以及
旋转保持体,其一边将所述移动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一边进行旋转,
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与动力传递单元连接,该动力传递单元对所述旋转保持体中继并传递动力。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将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到的信息作为图像形成于记录介质。
CN202310320911.1A 2022-09-27 2023-03-29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7932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4053A JP2024048166A (ja) 2022-09-27 2022-09-27 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4053 2022-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257A true CN117793257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5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0911.1A Pending CN117793257A (zh) 2022-09-27 2023-03-29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6956A1 (zh)
JP (1) JP2024048166A (zh)
CN (1) CN11779325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6956A1 (en) 2024-03-28
JP2024048166A (ja) 202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822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70274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420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90296B2 (en) Coupling mechanism for a process portion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441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963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rontal discharge of print medium
US77785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guide member for detachable unit
US75806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move member which moves to the surface of the photosensitive drums
US92132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to hold a roller relative to a frame
JP20091097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773095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vibr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scanning shaft and scanning carriage, and composite apparatus including sai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5298946A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cartridge and exposure through sheet path
US7738144B2 (en)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92209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507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supply device
CN117793257A (zh)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20100075052A (ko) 화상형성장치와 그 전사장치
KR20190089435A (ko) 트레이에 소모품 카트리지 장착을 위한 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20627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260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verturning prevention parts
US73178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an open and close unit
CN117793256A (zh)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036727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1307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1206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