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1953A -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 Google Patents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1953A
CN117791953A CN202311866836.5A CN202311866836A CN117791953A CN 117791953 A CN117791953 A CN 117791953A CN 202311866836 A CN202311866836 A CN 202311866836A CN 117791953 A CN117791953 A CN 117791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ing
driving
driving shaft
shaf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68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68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1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1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双向电机包括传动件、驱动机构、复位件和传动架,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传动件的第一配合部活动连接,且驱动轴用于带动传动件的第一配合部和传动件绕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旋转;弹性件设于传动轴和驱动轴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且弹性件的舒张力为推动传动轴在驱动轴轴向远离驱动轴提供动力;传动架包括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传动轴在驱动轴轴向靠近驱动轴提供动力。本申请仅需驱动力驱动驱动轴绕其轴向旋转,即可驱动传动件绕驱动轴的中心轴旋转,以及驱动传动件在驱动轴轴向位移,能够有效提高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单向输出的马达通常只能在一个维度方向上正反旋转,这种马达牙刷的缺点是无法对牙齿的牙齿间隙、牙齿根部等特定区域进行更有效的清洁。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运动的马达应用于电动牙刷上,以提高清洁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能够解决电动牙刷的刷头难以进行双向活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电机,双向电机包括:
传动件,包括传动轴和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配合部;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主体,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活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传动件绕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旋转;
弹性件,设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驱动轴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弹性件的舒张力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远离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及
传动架,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旋转时,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周期性相互作用,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以使所述传动件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往复移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架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传动轴向远离所述驱动轴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架体限定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面形成有所述第二配合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倾斜,以在所述驱动轴带动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旋转时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发生位移。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二孔段和所述第一孔段;
所述支撑架体具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限定所述第一孔段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孔段的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于所述过渡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架还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所述驱动主体安装于所述主架体。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配合主体和凸设于所述配合主体的外周壁面的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具有所述第一配合面;
所述配合凸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配合凸部绕所述驱动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能够移动至一一对应抵接于所述第二配合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绕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置的螺旋斜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配合主体和凸设于所述配合主体的外周壁面的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具有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配合主体和所述驱动轴中的一个具有导向块、另一个具有条形导向开口;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且在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所述条形导向开口相对的两个壁面与所述导向块相接触,以及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所述条形导向开口相对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块存在间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凸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配合主体具有所述条形导向开口,各所述条形导向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配合主体具有容纳槽以及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轴轴向的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驱动段、第二驱动段和所述导向块,所述第一驱动段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第一驱动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驱动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段的部分设于所述容纳槽且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贴合以导向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移;所述第一驱动段与所述第二驱动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块穿设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导向块的端部设于所述条形导向开口。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容纳槽,所述复位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牙刷,电动牙刷包括机壳以及如上所述的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设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传动轴自所述机壳伸出。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在驱动轴带动传动件绕驱动轴轴向转动时,通过弹性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三者配合,使得传动件能够相对驱动轴在驱动轴的轴向往复运动。其中,本申请仅需驱动力驱动驱动轴绕其轴向旋转,即可驱动传动件绕驱动轴的中心轴旋转,以及驱动传动件在驱动轴轴向位移,同时进行这两个方向的动作,且整个双向电机结构简单,当双向电机应用于电动牙刷中时,能够有效提高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双向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传动件对应驱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传动件安装于驱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一配合部设于第一通孔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传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双向电机;
100、传动件;110、传动轴;120、第一配合部;121、配合主体;1211、容纳槽;122、配合凸部;1221、第一配合面;1222、第四配合面;1224、条形导向开口;1225、第一边缘;1226、第二边缘;
211、驱动主体;200、驱动轴;210、导向块;220、第一驱动段;230、第二驱动段;201、第二通孔;
300、复位件;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310、弹性件;
400、传动架;410、支撑架体;411、第一通孔;4111、第一孔段;4112、第二孔段;4113、过渡面;420、第二配合部;421、第二配合面;422、第三配合面;423、第二弧形面;4211、第三边缘;4212、第四边缘;430、主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刷头双向输出的电动牙刷往往需要两个马达系统或其他复杂的机构来实现,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双向电机10的结构示意图,双向电机10应用于电动牙刷。双向电机10包括传动件100、驱动机构、复位件300和传动架400。
传动件100包括传动轴110和连接于传动轴110的第一配合部120,传动轴110用于与电动牙刷的刷头连接,以使电动牙刷的刷头能够在传动轴110的带动下活动。传动轴110可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与刷头稳定连接,方便刷头伸至用户口腔作用于待清洁部位。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主体211和驱动轴200,驱动主体211连接于驱动轴200,以驱动驱动轴200绕驱动轴200的中心轴线转动。驱动轴200与第一配合部120活动连接,驱动轴200用于带动第一配合部120和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的中心轴线旋转。具体地,驱动轴200呈杆状,杆状的驱动轴200具有中心轴线H,结合图2和图3,驱动轴200其中一端与第一配合部120活动连接,驱动轴200在绕其轴向转动时,第一配合部120沿驱动轴200轴向相对驱动轴200活动,并且驱动轴200能够作用于第一配合部120,进而带动第一配合部120和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的中心轴线旋转。
复位件300设于驱动轴200和第一配合部120中的至少一个,且复位件300作用于驱动轴200和第一配合部120,以使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趋势。传动架400包括第二配合部420,结合图3和图4,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配合,以在驱动轴200带动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时推动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发生位移,如此,在驱动轴200带动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轴向转动时,复位件300、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三者配合,使得传动件100能够相对驱动轴2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运动。本申请仅需提供驱动力驱动驱动轴200绕其轴向旋转,即可带动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的中心轴旋转,以及驱动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轴向位移,使传动件100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动作,整个双向电机10结构简单,当双向电机10应用于电动牙刷中时,能够有效提高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其中,当复位件300作用于驱动轴200和第一配合部120使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时,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彼此周期性相互作用,且在两者相互作用时推动传动轴110向远离驱动轴2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移动。例如,复位件300为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于驱动轴200和传动件100中的一个,驱动轴200和传动件100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吸附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磁性吸附,为带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靠近驱动轴200提供动力,此时,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远离驱动轴200提供动力,驱动轴200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时,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周期性相互作用,以使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移动。其中,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间隔设置,或者,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表面设有缓冲垫,防止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两者彼此吸引靠近时碰撞产生噪音。
当复位件300作用于驱动轴200和第一配合部120使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时,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彼此周期性相互作用,且在两者相互作用时推动传动轴110向靠近驱动轴2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移动。例如,复位件300为弹性件310,弹性件310设于传动轴110和驱动轴200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且弹性件310的舒张力为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远离驱动轴200提供动力,此种情况下,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相互作用时为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靠近驱动轴200提供动力。其中,当驱动轴200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时,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周期性相互作用,从而使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能够往复移动。
以上仅为示例性地介绍,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300也可具有其它性能使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远离或靠近的趋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的作用方式则根据复位件300对驱动轴200和传动件100的作用方式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也不作限定,但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时,对应地,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靠近驱动轴200提供动力,当驱动轴200和传动轴110两者在驱动轴200轴向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时,对应地,第一配合部120和第二配合部420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远离驱动轴200提供动力。
如图5所示,传动架400还包括支撑架体410,其中,支撑架体410具有第一通孔411,第一配合部120设于第一通孔411,传动轴110向远离驱动轴200的方向伸出第一通孔411,支撑架体410限定第一通孔411的壁面形成有第二配合部420,使得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轴向转动时,第二配合部420能够更方便地与第一配合部120相互作用,并且,此种结构的支撑架体410和第二配合部420的结构强度更好,不易变形,使得第一配合部120与第二配合部420相互作用更平稳,从而使得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轴向带动刷头移动的更平稳。
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架4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相对于驱动轴200位置固定,以便第一配合部120与第二配合部420能够更平稳地相互作用。可选地,如图5所示,传动架400包括主架体430,支撑架体410连接于主架体430,驱动主体211安装于主架体430,主架体430安装于电动牙刷的机壳;或者,驱动主体211和主架体430两者均安装于电动牙刷的机壳,从而使传动架4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相对于驱动轴200位置固定。可选地,支撑架体410采用螺丝锁附、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主架体430;或者,支撑架体410采用焊接、注塑等方式与主架体430一体设置。
第一配合部120具有第一配合面1221,第二配合部420具有第二配合面421,第一配合面1221和第二配合面421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驱动轴200的轴向倾斜,以在驱动轴200带动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时推动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发生位移。当第一配合面1221呈斜面时,如图6所示,第一配合面1221具有在驱动轴200的轴向最远离传动轴110的第一边缘1225、最邻近传动轴110的第二边缘1226,当需要第一配合部120与第二配合部420相互作用使驱动轴200与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相互靠近时,则控制驱动轴200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的方式为:使第一配合面1221的第一边缘1225和第二边缘1226依次与第二配合面421的预设区域相接触;当需要第一配合部120与第二配合部420相互作用使驱动轴200与传动轴11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相互远离时,则控制驱动轴200带动第一配合部120旋转的方式为:使第一配合面1221的第二边缘1226和第一边缘1225依次与第二配合面421的预设区域相接触。其中,第二配合面421的预设区域可以为第二配合面421的中间区域或边缘区域,例如,当第二配合面421呈斜面时,第二配合面421具有在驱动轴200的轴向最远离传动轴110的第三边缘4211、最邻近传动轴110的第四边缘4212,第二配合面421与第一配合面1221适配贴合,预设区域可为第二配合面421邻近第三边缘4211的边缘区域。
请再参阅图5,第一通孔411包括第一孔段4111和第二孔段4112,第二孔段4112的内径大于第一孔段4111的内径,第一配合部120设于第一孔段4111和第二孔段4112,组装时,第一配合部120沿平行于驱动轴200的组装方向依次经第二孔段4112和第一孔段4111伸至第一通孔411。
支撑架体410具有过渡面4113,过渡面4113连接于支撑架体410限定第一孔段4111的壁面和第二孔段4112的壁面之间,第一配合部120设于第二孔段4112内的部分与过渡面4113相接触,以防止第一配合部120沿组装方向脱离第一通孔411。其中,如图7所示,第二配合部420形成于过渡面4113,第二配合部420的第二配合面421连接于过渡面4113,且第二配合面421自过渡面4113向远离过渡面4113的方向延伸,第二配合部420还具有第三配合面422,第三配合面422连接于过渡面4113,且第三配合面422分别与第二配合面421和过渡面4113呈夹角设置,例如,第三配合面422与过渡面4113垂直或呈钝角设置,优选地,第三配合面422与过渡面4113垂直,第一配合部120在驱动轴200的带动下使第一配合面1221滑过第二配合面421后,第一配合部120与第三配合面422相接触,第三配合面422能够阻档第一配合部120相对第二配合部420逆向活动,并且,第一配合部120由第二配合面421切换至与第三配合面422相接触的过程中,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轴向的活动幅度和活动速率更大,使传动件100驱动轴200的轴向活动的程度更显著。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20包括配合主体121和配合凸部122,配合主体121连接于传动轴110,配合凸部122凸设于配合主体121的外周壁面,配合凸部122具有第一配合面1221,第一配合部120设于第一通孔411内,由配合凸部122与过渡面4113相接触以防止传动件100沿组装方向移出第一通孔411。其中,配合凸部122具有第四配合面1222,第四配合面1222分别与配合主体121的外周壁面和第一配合面1221呈夹角设置,第一配合部120在驱动轴200的带动下使第一配合面1221滑过第二配合面421后,第四配合面1222与第三配合面422相接触且两者共同作用,阻挡阻档第一配合部120相对第二配合部420逆向活动。
可选地,配合凸部122的第一配合面1221与第四配合面1222直接连接;或者,配合凸部122还具有连接于第一配合面1221与第四配合面1222之间的第一弧面。可选地,第二配合部420的第二配合面421与第三配合面422直接连接;或者,配合凸部122还具有连接于第二配合面421与第三配合面422之间的第二弧面,以便第一配合面1221顺滑地滑过第二配合部420。
配合凸部122的数量为多个,可通过设计配合凸部122的数量,以调整单位时间内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轴向往复移动的频次。可选地,多个配合凸部122的形状和尺寸相等,以便传动件100每次在驱动轴200轴向移动的速率和行程相等。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配合凸部122的形状和尺寸也可设置为不同,以丰富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活动的方式改善清洁效果,例如,尺寸较小的两个配合凸部122之间设置一个尺寸较大的配合凸部122。本申请实施例对凸设于配合主体121的外周壁面的多个配合凸部122的形态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选地,多个配合凸部122绕驱动轴20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传动件100每次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沿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移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轴200的周向,相邻两个配合凸部122之间的间距也可不相等,使传动件100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下沿驱动轴200的轴向往复移动,丰富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活动的方式。
可选地,第二配合面421的数量与第一配合面1221的数量相等,也即第二配合部420与配合凸部122的数量相等,且第一配合面1221能够移动至一一对应抵接于第二配合面421,通过多个第二配合面421与多个第一配合面1221相配合,提高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活动的平稳性。
第一配合面1221和第二配合面421均为绕驱动轴200的轴向设置的螺旋斜面,如此,驱动轴200带动第一配合部120绕驱动轴200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面1221和第二配合面421两者相接触,第二配合面421能够作用于第一配合面1221,使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匀速平稳移动。
驱动轴200在带动传动件100活动过程中,传动件100仅相对驱动轴200在驱动轴200轴向平移,且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在驱动轴200的周向未发生相对活动,如此,使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在驱动轴200的周向平稳地往复移动。可选地,配合主体121和驱动轴200中的一个具有导向块210、另一个具有条形导向开口1224,导向块210设于条形导向开口1224,且在驱动轴200的旋转方向,条形导向开口1224相对的两个壁面与导向块210相接触,以及在驱动轴200的轴向,条形导向开口1224相对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与导向块210存在间隔,如此,导向开口的壁面能够对导向块210进行限位,使得传动件100仅能够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平移。
可选地,配合凸部122的数量为多个,配合主体121的外周壁面开设有条形导向开口1224,各条形导向开口1224沿驱动轴200的周向设于相邻两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之间,如此,充分利用相邻两个配合凸部122之间的位置用于设置条形导向开口1224,有利于缩减条形导向开口1224和配合凸部122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助于缩减第一配合部120的体积。
如图8所示,配合主体121的外周壁面开设有两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驱动轴200设有导向块210,配合主体121具有容纳槽1211,容纳槽1211与两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连通,两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沿垂直于驱动轴200轴向的方向相对设置。驱动轴200的其中部分伸至容纳槽1211内,以使导向块210伸至条形导向开口1224内,便于组装,还便于提高组装平稳性。其中,驱动轴200的端部与配合主体121限定容纳槽1211的壁面贴合或间隔设置,优选地,驱动轴200的端部与配合主体121限定容纳槽1211的壁面贴合设置,以使第一配合部120能够在驱动轴200的轴向相对驱动轴200平稳地滑动。
如图8所示,驱动轴200包括第一驱动段220、第二驱动段230和导向块210,第一驱动段220连接于第二驱动段230并设于容纳槽1211,第二驱动段230连接于第一驱动段220的部分设于容纳槽1211且与容纳槽1211的壁面贴合设置,以导向第一配合部120沿驱动轴200的轴向平移,提高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活动的平稳性。第一驱动段220的外径小于第二驱动段230的外径,如此,第一驱动段220的外周壁面与容纳槽1211的壁面间隔设置,降低第驱动轴200与第一配合部120接触的面积,降低摩擦力,从而使传动件100相对驱动轴200能够更加平稳顺滑的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平移。其中,第一驱动段220与第二驱动段230可呈同轴设置的圆柱状,第二驱动段230的轴向即为驱动轴200的轴向,第二驱动段230用于与驱动主体211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段220与第二驱动段230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201,且第二通孔201沿垂直于驱动轴200的轴向的方向贯穿第二驱动段230。其中,导向块210穿设第二通孔201,且导向块210的端部设于条形导向开口1224。组装时,可先将第一驱动段220伸直容纳槽1211内,使第二通孔201与两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对位后,再将导向块210从其中一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伸直第二通孔201,并穿设第二通孔201后伸至另一个条形导向开口1224,再固定导向块210相对第一驱动段220和第二驱动段230的位置,例如,可采用在导向块210外表面设置粘接层,待导向块210的中间部分设于第二通孔201内之后,粘接层粘接于第二通孔201的壁面;或者,也可待导向块210的中间部分设于第二通孔201内之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导向块210相对第一驱动段220和第二驱动段230的位置。
其中,复位件300可设于容纳槽1211内隐藏安装,例如,当复位件300为第一吸附件时,可由驱动轴200的第一驱动段220形成第一吸附件,传动件100的配合主体121形成第二吸附件,第一吸附件具有磁性,第二吸附件由含铁的材质制得,如此,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相互磁性吸引;或者,当复位件300为弹性件310时,弹性件310设于容纳槽1211内,且弹性件310其中一端抵接于传动件100、另一端抵接于第一配合部120,具体为,弹性件310其中一端抵接于配合主体121限定容纳槽1211的壁面,弹性件310另一端抵接于驱动轴200的第一驱动段220,可选地,第一驱动段220远离第二驱动段230的端面呈垂直于驱动轴200轴向的平面,以提高第一驱动段220对弹性件310的支撑平稳性。弹性件310还可与第一驱动段220连接,使得弹性件310能够随第一驱动段220一同移动,便于组装。
可选地,弹性件310为弹簧、弹片、硅胶垫、橡胶垫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牙刷,电动牙刷包括机壳以及双向电机10,双向电机10设于机壳内,且双向电机10的传动轴110自机壳伸出。电动牙刷还包括刷头,传动轴110自机壳伸出并与刷头连接,以使电动牙刷的刷头能够在传动轴110的带动下活动,传动轴110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与刷头稳定连接,方便刷头伸至用户口腔作用于待清洁部位。本申请的双向电机10仅需驱动力驱动驱动轴200绕其轴向旋转,即可驱动传动件100绕驱动轴200的中心轴旋转,以及驱动传动件100在驱动轴200轴向位移,同时实现两个方向的动作,从而在双向电机10应用于电动牙刷中时,能够有效提高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且整个双向电机10结构简单。
其中,驱动机构的驱动主体211安装于主架体430,主架体430安装于电动牙刷的机壳,或者,驱动机构的驱动主体211和主架体430两者均安装于电动牙刷的机壳,从而固定驱动轴200相对传动架400的位置,使得传动件100能够在驱动轴200的轴向平稳地移动。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件,包括传动轴和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配合部;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主体,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活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传动件绕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旋转;
弹性件,设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驱动轴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弹性件的舒张力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远离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及
传动架,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旋转时,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周期性相互作用,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两者相互作用为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驱动轴提供动力,以使所述传动件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传动轴向远离所述驱动轴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架体限定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面形成有所述第二配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二孔段和所述第一孔段;
所述支撑架体具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限定所述第一孔段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孔段的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于所述过渡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还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所述驱动主体安装于所述主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倾斜,以在所述驱动轴带动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旋转时推动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发生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配合主体和凸设于所述配合主体的外周壁面的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具有所述第一配合面;
所述配合凸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配合凸部绕所述驱动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面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能够移动至一一对应抵接于所述第二配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绕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置的螺旋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配合主体和凸设于所述配合主体的外周壁面的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具有所述第一配合面;
所述配合主体和所述驱动轴中的一个具有导向块、另一个具有条形导向开口;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且在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所述条形导向开口相对的两个壁面与所述导向块相接触,以及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所述条形导向开口相对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块存在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配合主体具有所述条形导向开口,各所述条形导向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主体具有容纳槽以及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两个所述条形导向开口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轴轴向的方向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驱动段、第二驱动段和所述导向块,所述第一驱动段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第一驱动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驱动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段的部分设于所述容纳槽且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贴合以导向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移;
所述第一驱动段与所述第二驱动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块穿设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导向块的端部设于所述条形导向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容纳槽,所述复位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
14.一种电动牙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及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设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传动轴自所述机壳伸出。
CN202311866836.5A 2023-12-29 2023-12-29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Pending CN117791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6836.5A CN117791953A (zh) 2023-12-29 2023-12-29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6836.5A CN117791953A (zh) 2023-12-29 2023-12-29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1953A true CN117791953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1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6836.5A Pending CN117791953A (zh) 2023-12-29 2023-12-29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19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7910B2 (ja) 歯ブラシ
US5617601A (en) Brushes for personal hygiene purposes
CA2550728C (en) Electric toothbrush
CN101068505B (zh) 电动牙刷
EP1441665B1 (en) Multi-motion toothbrush
US7784138B2 (en) Device for converting a rotating motion into a reciprocating motion and an electric tool assembly having such a device
US7266855B2 (en) Electric toothbrush
RU2004117090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зубная щетка (варианты)
JPH07222397A (ja) 回転運動を往復運動に変換する変換装置
CN117791953A (zh) 双向电机及电动牙刷
OA11888A (en) Toothbrush with eccentric drive.
WO2023138067A1 (zh) 一种移动式电动牙刷
KR102345580B1 (ko) 전동칫솔
EP2433586A2 (en) Electric toothbrush with variable brush movement
CN116195904A (zh) 传动组件、切割机构、滚刷装置及清洁设备
JP4720388B2 (ja) 歯清掃装置
CN217853447U (zh) 电动牙刷
CN219501232U (zh) 牙刷机芯和电动牙刷
CN218922846U (zh) 一种牙刷头及电动牙刷
CN215228714U (zh) 电动牙刷
CN220124172U (zh) 一种电动刷
CN217793764U (zh) 手持式按摩仪的机壳及具有其的手持式按摩仪
KR101326589B1 (ko) 직선이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CN220653177U (zh) 一种电动牙刷的电机
US9504543B1 (en) Electric toothbrush with continuous rotating brush and vibrating s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