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7663A -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7663A
CN117787663A CN202410204223.3A CN202410204223A CN117787663A CN 117787663 A CN117787663 A CN 117787663A CN 202410204223 A CN202410204223 A CN 202410204223A CN 117787663 A CN117787663 A CN 117787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s
area
equipment
processing identification
ju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42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87663B (zh
Inventor
程建新
匡耀庆
郑良杰
崔诗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hu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hu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hu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hu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42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7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7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7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87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7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设备管理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需求检测位置以及设备所处位置;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确定需求移动距离;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定义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于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时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对各设备对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不断更新,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本申请具有对移动作业终端的管理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管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作业终端指的是一种便携式的设备,通常是指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以执行各种任务。
在移动作业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常利用移动作业终端对外部数据进行获取,一般由工作人员手持对应的终端对所需获取数据的物品进行靠近并通过扫描等方式进行,例如工作人员通过光伏监测感知终端对光伏组件的参数进行获取。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所需检测的组件实时进行更新,而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也实时更新,可能会存在不同工作人员前往同一组件所处的位置以对组件进行检测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体作业效率较低,因此亟需实现对移动作业终端的管理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对移动作业终端的管理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
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
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
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
若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
若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
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
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可选的,于需求检测位置获取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获取需求检测项目;
于芯片感应状态与到位状态一致时根据芯片读取信息以获取可行作业项目;
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
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可选备选位置;
根据可选备选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算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
根据可行作业项目以及需求检测项目进行计数并差值计算以确定项目差值;
根据预设的可行度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以及项目差值相对应的可行度参数;
将可行度参数大于预设的基准参数的可选备选位置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可选的,于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唯一的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处理标识点;
若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标识点相连以确定平分线,并以处理标识点为转动点控制平分线沿预设的影响角度范围转动生成影响区域;
于影响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区域需求数量;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区域需求数量,并将该区域需求数量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对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可选的,于区域需求数量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若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于影响区域内根据处理标识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影响处理数量,并于影响区域内以各处理标识点为圆心、预设的覆盖距离为半径以划定覆盖区域;
于覆盖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覆盖内部数量;
根据覆盖内部数量以及区域需求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
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以及影响处理数量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修正参数以修正更新区域需求数量。
可选的,于区域需求数量更新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若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将覆盖外部数量相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固定位置,并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
根据外部中心点以及处理标识点确定理论中心距离;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理论中心距离,并根据该理论中心距离以将对应的影响区域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可选的,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固定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固定数量;
判断固定数量是否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
若固定数量不大于二或不存在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则将固定位置相连并取中点以确定外部中心点;
若固定数量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位置不共线,则随机选取三个不共线固定位置生成固定三角形;
于所有的固定三角形中确定重心点,并将所有重心点相连以构成重心图形,且根据重心图形确定重心面积;
判断重心面积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面积;
若重心面积不小于需求面积,则根据重心点重新确定固定三角形,并继续更新构建重心图形,直至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
若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则于重心图形中随机选取任一重心点作为外部中心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处理模块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
处理模块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处理模块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
判断模块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
处理模块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
处理模块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外部组件需要进行检测时,可对所能作业的移动作业终端进行确定并选取,以确定“一点一机”,不会出现多台移动作业终端同时向一个组件靠近的情况,实现对移动作业终端的管理,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在移动作业终端进行检测点选择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移动作业终端所需移动的距离以及所能处理的项目类型情况以对移动作业终端进行旋转,以使得所确定的移动作业终端整体作业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项目的设备终端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设备终端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设备所处位置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作业区域内设备以及组件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6是区域需求数量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影响区域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外部中心点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的模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9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在外部组件需要进行检测时,可根据各需要检测组件的位置以及需求情况进行移动作业终端的筛选处理,以使得各移动作业终端不会同时接收到同一位置点的作业任务,实现对移动作业终端的有效管理,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参照图1,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
作业区域为所作业的组件所处的位置区域,作业区域地面上铺设有能对RFID芯片进行读取的芯片读取器,芯片感应状态即铺设于作业区域地面上的芯片读取器是否有读取到对应的RFID芯片时的状态;需求检测位置即当前需要进行检测的组件所处的位置,可通过组件自身报警以生成对应的位置定位。
步骤S101: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
到位状态即读取到RFID芯片时的状态,对应的RFID芯片安装于工作人员所需穿戴的工作鞋底部,以便于芯片读取,其中芯片上包括有人员信息以及该人员所携带的移动作业终端的信息;当芯片感应状态与到位状态一致时,说明该位置点处有能对组件进行检测的移动作业终端,此时将该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以实现对不同位置点的区分,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102: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需求移动距离为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域内从设备所处位置移动至需求检测位置所需移动的最小距离,通过地图路径划分进行确定。
步骤S103: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
排序规则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能对数值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例如冒泡法,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即该需求移动距离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为距离该人员最近的组件的位置,此时定义处理标识点以实现对不同需求检测位置的区分,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104: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有多台设备同时距离某一需求检测位置较近,以便于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多台设备同时靠近某一需求检测位置的情况。
步骤S1041:若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
当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时,说明该需求检测位置仅有一个设备较近,此时维持对应的处理标识点以供后续处理即可。
步骤S1042:若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
当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时,说明多台设备最佳情况均是移动至该需求检测位置进行检测,此时对实际上移动至该需求检测位置的设备需要进一步确定;定义判定移动距离以对其余需求检测位置中距离设备最近的位置的距离进行确定,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105: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
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即此时该判定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设备移动至第二接近的需求检测位置距离最长,整体过程最为麻烦,此时对该设备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将其余设备对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重新确定,通过上述方式不断更新可使得每个设备对应有不同的处理标识点。
步骤S106: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需求作业任务即可发送至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控制移动作业终端向处理标识点进行移动并检测的任务,通过需求作业任务的生成与发布可实现对移动作业终端的管理,减少移动作业终端无序作业的情况,提高了组件检测的整体作业效率。
参照图2,于需求检测位置获取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0: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获取需求检测项目。
需求检测项目即需求检测位置的组件当前所需要检测的项目,可通过组件自身对信息进行上传以确定。
步骤S201:于芯片感应状态与到位状态一致时根据芯片读取信息以获取可行作业项目。
可行作业项目即设备所处位置的设备可进行检测的项目,可通过对RFID芯片读取进行获取。
步骤S202: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以使得所确定的设备所处位置能够对需求检测位置的组件进行检测,提高作业稳定性。
参照图3,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0: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可选备选位置。
定义可选备选位置以满足要求的位置点进行确定,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301:根据可选备选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算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
位置相隔距离即设备移动至需求检测位置所需移动的距离值。
步骤S302:根据可行作业项目以及需求检测项目进行计数并差值计算以确定项目差值。
项目差值即当前设备所能执行的项目的数量与当前所需检测的项目的数量的差值,由可行作业项目的数量减去需求检测项目的数量进行确定。
步骤S303:根据预设的可行度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以及项目差值相对应的可行度参数。
可行度参数即反映设备与所需检测的组件的适配程度的参数,不同的位置相隔距离说明设备终端的移动难度不同,此时对应的可行度参数也不同,同理项目差值不同说明设备终端所能执行的任务不同,最佳情况下应位置相隔距离小,项目差值小,三者之间的可行度匹配关系由工作人员事先通过多次试验进行确定,不作赘述。
步骤S304:将可行度参数大于预设的基准参数的可选备选位置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基准参数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设备终端较为适配时所需满足的最小可行度参数,当可行度参数大于基准参数时将对应的可选备选位置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以减少设备进行长距离移动的情况,同时检测能对多个项目进行检测的设备仅对一个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测的情况发生,提高整体作业的稳定性。
参照图4,于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0: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设备所处位置,以便于后续对设备进行选择。
步骤S4001: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唯一的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处理标识点。
当不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时,说明仅有唯一符合要求的设备,此时根据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进行处理标识点维持即可。
步骤S4002:若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标识点相连以确定平分线,并以处理标识点为转动点控制平分线沿预设的影响角度范围转动生成影响区域。
当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时,说明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设备,需要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筛选处理;参照图5,以设备所处位置为端点构建贯穿处理标识点的平分线,再控制平分线以初始标识点为转动点沿影响角度范围进行转动可生成影响区域,此时影响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即可被当前设备进行检测作业的位置;其中影响角度范围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定值范围,本申请中以-10°至10°进行说明。
步骤S401:于影响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区域需求数量。
此处的需求检测位置为可被设备的项目进行覆盖且需要检测的组件所处的位置,并不为所有所需检测的组件的位置,区域需求数量为影响区域内需求检测位置的数量,也即可被当前设备进行检测的组件的数量。
步骤S402: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区域需求数量,并将该区域需求数量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对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大的区域需求数量,即此时该设备移动至处理标识点后可便于对后续更多的组件进行检测,此时对该设备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以便于后续的整体作业。
参照图6,于区域需求数量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0: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影响区域,也即判断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设备以需要再一次进行筛选。
步骤S5001: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当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时,说明仅有唯一符合要求的设备,此时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相对应的设备进行处理标识点维持即可。
步骤S5002:若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于影响区域内根据处理标识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影响处理数量,并于影响区域内以各处理标识点为圆心、预设的覆盖距离为半径以划定覆盖区域。
当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时,说明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设备,需要进一步筛选;影响处理数量即影响区域内被确定为处理标识点的需求检测位置的数量,也即影响区域内后续有可能对对其余组件进行检测的设备的数量;覆盖距离为影响区域内的处理标识点上的设备作业之后大概率会进行移动作业的范围距离,该距离为定值距离,由工作人员事先录入确定,通过覆盖区域的划定以便于对影响区域内有可能被其余设备进行检测的位置进行确定,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501:于覆盖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覆盖内部数量。
覆盖内部数量即所有覆盖区域内的可被当前设备进行检测的需求检测位置的总数量值。
步骤S502:根据覆盖内部数量以及区域需求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
覆盖外部数量即大概率需要当前设备进行检测作业的组件的数量值,由区域需求数量减去覆盖内部数量进行确定。
步骤S503: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以及影响处理数量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修正参数以修正更新区域需求数量。
修正参数为用于对区域需求数量进行更新以影响设备选择的参数,不同的覆盖外部数量说明当前设备后续所需作业的整体作业量不同,不同的影响处理数量说明后续可对其余组件进行检测的设备总量不同,一般情况下优先的应该为覆盖外部数量大,影响处理数量小的情况,此时所确定的修正参数最大,将修正参数加上区域需求数量以增大区域需求数量,从而使得该设备能够被选择;其中三者之间的修正匹配关系由工作人员事先通过多次试验进行确定,此处不作赘述。
参照图7,于区域需求数量更新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0:判断是否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区域需求数量更新后是否仍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设备。
步骤S6001: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当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时,说明仅有唯一的符合要求的设备,此时正常根据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即可。
步骤S6002:若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将覆盖外部数量相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固定位置,并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
当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时,说明仍需要对多个设备进行唯一值筛选;定义固定位置以对不同的需求检测位置进行区分,便于后续分析;外部中心点即可较为方便到达各固定位置的位置点,具体确定方法下文步骤S700-步骤S7032进行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步骤S601:根据外部中心点以及处理标识点确定理论中心距离。
理论中心距离为处理标识点与外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值。
步骤S602: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理论中心距离,并根据该理论中心距离以将对应的影响区域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小的理论中心距离,即该设备从处理标识点移动至外部中心点最为方便,也即该设备能较为方便的移动至其余固定位置,此时根据该理论中心距离对设备进行确定即可,以便于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参照图8,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的步骤包括:
步骤S700:根据固定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固定数量。
固定数量即固定位置的数量值,可通过对固定位置一一计数进行获取。
步骤S701:判断固定数量是否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对应的固定位置是否能构成至少一个三角形,以便于后续对外部中心点进行确定。
步骤S7011:若固定数量不大于二或不存在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则将固定位置相连并取中点以确定外部中心点。
当固定数量不大于二或不存在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时,说明无法构成三角形,此时固定位置若仅有一个,则对应的固定位置即外部中心点,当固定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共线时,将所有的固定位置相连形成最长线段,此时将线段的中点作为外部中心点即可。
步骤S7012:若固定数量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位置不共线,则随机选取三个不共线固定位置生成固定三角形。
当固定数量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位置不共线时,说明至少能利用固定位置生成三角形,此时随机选择三个不共线的固定位置构成固定三角形,以便于后续分析,需注意,此处的固定三角形需生成多个,即只要有三个不共线的固定位置即可生成一个固定三角形。
步骤S702:于所有的固定三角形中确定重心点,并将所有重心点相连以构成重心图形,且根据重心图形确定重心面积。
重心点即固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图形即重心点依次连接后构成的图像,重心点的依次连接顺序可以为逆时针由里至外依次连接,重心面积为重心图像的整体面积。
步骤S703:判断重心面积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面积。
需求面积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各重心点距离较近时所需满足的最小重心面积,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当前所确定的重心点是否距离较近。
步骤S7031:若重心面积不小于需求面积,则根据重心点重新确定固定三角形,并继续更新构建重心图形,直至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
当重心面积不小于需求面积时,说明各重心点距离不接近,此时利用各个重心点继续确定固定三角形以更新重心图形,直至重心点较为接近为止。
步骤S7032:若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则于重心图形中随机选取任一重心点作为外部中心点。
当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时,说明各重心点较为接近,即重心图形内各点与处理标识点的距离相差较为细微,此时随机选取一个中心点作为外部中心点即可,其中随机选取方法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参照图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处理模块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
处理模块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处理模块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
判断模块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
处理模块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
处理模块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设备项目筛选模块,根据各设备所能处理的项目情况对设备进行筛选处理;
可行度确定模块,根据各设备与任务的适配程度确定可行度,以进一步实现对设备的筛选;
设备所处位置筛选模块,根据处理标识点的具体情况以对适合的设备终端进行筛选;
区域需求数量更新模块,用于对多个满足要求的影响区域进行区域需求数量更新;
影响区域筛选模块,用于对多个满足要求的影响区域进行筛选处理;
外部中心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固定位置对外部中心点进行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8)

1.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若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若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需求检测位置获取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获取需求检测项目;于芯片感应状态与到位状态一致时根据芯片读取信息以获取可行作业项目;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可行作业项目包含需求检测项目的位置点定义为可选备选位置;根据可选备选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算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根据可行作业项目以及需求检测项目进行计数并差值计算以确定项目差值;根据预设的可行度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相隔距离以及项目差值相对应的可行度参数;将可行度参数大于预设的基准参数的可选备选位置定义为需求检测位置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唯一的判定移动距离确定处理标识点;若存在至少两个判定移动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大的设备所处位置,则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标识点相连以确定平分线,并以处理标识点为转动点控制平分线沿预设的影响角度范围转动生成影响区域;于影响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区域需求数量;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区域需求数量,并将该区域需求数量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对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区域需求数量确定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若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于影响区域内根据处理标识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影响处理数量,并于影响区域内以各处理标识点为圆心、预设的覆盖距离为半径以划定覆盖区域;于覆盖区域内根据需求检测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覆盖内部数量;根据覆盖内部数量以及区域需求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覆盖外部数量以及影响处理数量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修正参数以修正更新区域需求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区域需求数量更新后,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根据对应的影响区域对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若仍存在至少两个区域需求数量数值相同且最大的影响区域,则将覆盖外部数量相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固定位置,并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根据外部中心点以及处理标识点确定理论中心距离;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理论中心距离,并根据该理论中心距离以将对应的影响区域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有固定位置以确定外部中心点的步骤包括:根据固定位置进行计数以确定固定数量;判断固定数量是否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若固定数量不大于二或不存在三个固定位置不共线,则将固定位置相连并取中点以确定外部中心点;若固定数量大于二且至少有三个位置不共线,则随机选取三个不共线固定位置生成固定三角形;于所有的固定三角形中确定重心点,并将所有重心点相连以构成重心图形,且根据重心图形确定重心面积;判断重心面积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面积;若重心面积不小于需求面积,则根据重心点重新确定固定三角形,并继续更新构建重心图形,直至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若重心面积小于需求面积,则于重心图形中随机选取任一重心点作为外部中心点。
8.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作业区域内的需求检测位置以及各位置点的芯片感应状态;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处理模块将芯片感应状态与预设的到位状态一致的位置点定义为设备所处位置;处理模块根据设备所处位置以及需求检测位置于作业区域内进行计算以确定需求移动距离;处理模块于单个设备所处位置下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并将该需求移动距离所对应的需求检测位置定义为该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标识点;判断模块判断需求检测位置是否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未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维持所定义的处理标识点;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需求检测位置被至少两个设备所处位置相关联,则处理模块将各设备所处位置剩余的需求移动距离中数值最小的需求移动距离定义为判定移动距离;处理模块根据排序规则确定数值最大的判定移动距离,且将该判定移动距离相对应的设备所处位置所关联的处理标识点进行维持,并于其余设备所处位置中根据剩余的需求检测位置确定处理标识点,不断更新处理标识点直至各设备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处理标识点;处理模块根据处理标识点生成需求作业任务并传输至设备所处位置对应的移动作业终端中以供移动作业终端作业。
CN202410204223.3A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787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4223.3A CN117787663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4223.3A CN117787663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7663A true CN117787663A (zh) 2024-03-29
CN117787663B CN117787663B (zh) 2024-05-07

Family

ID=9038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4223.3A Active CN117787663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766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8454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Rfid De Mexico, S.A. De C.V. Item tracking system
CN103544458A (zh) * 2013-10-18 2014-01-29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rfid、gps三位一体的电器产品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US20140122143A1 (en) * 2012-10-30 2014-05-01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Optimizing resource assignment
CN108052870A (zh) * 2017-11-26 2018-05-18 西安立东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巡检识别报修共享单车并标注的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8805424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的自动推送巡检对象的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CN109583542A (zh) * 2018-12-25 2019-04-05 广州卓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检测样品监管系统和方法
CN109726956A (zh) * 2018-12-17 2019-05-0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无人机智能机库物资盘点及优化方法
CN110826818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巡检员对多个站点进行巡检任务规划和路径设计方法
CN11119184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dbscan算法和kmp模式匹配法的电力通信网工单调度方法
CN111199354A (zh) * 2019-12-31 2020-05-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运维工单调度方法
CN112528687A (zh) * 2019-09-18 2021-03-19 上海际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空间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3256837A (zh) * 2021-04-28 2021-08-13 宁波思高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巡检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3791250A (zh) * 2021-09-24 2021-12-1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箱
CN115510171A (zh) * 2022-09-14 2022-12-23 宁波北仑涌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码头作业区域划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6824727A (zh) * 2023-06-20 2023-09-29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 山地电站巡检的方法及系统
CN117079363A (zh) * 2023-08-31 2023-11-17 长沙润伟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穿戴式pda的检查作业内容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7279000A (zh) * 2023-08-25 2023-12-22 广州精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安装定位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8454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Rfid De Mexico, S.A. De C.V. Item tracking system
US20140122143A1 (en) * 2012-10-30 2014-05-01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Optimizing resource assignment
CN103544458A (zh) * 2013-10-18 2014-01-29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rfid、gps三位一体的电器产品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8052870A (zh) * 2017-11-26 2018-05-18 西安立东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巡检识别报修共享单车并标注的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8805424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的自动推送巡检对象的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CN109726956A (zh) * 2018-12-17 2019-05-0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无人机智能机库物资盘点及优化方法
CN109583542A (zh) * 2018-12-25 2019-04-05 广州卓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检测样品监管系统和方法
CN112528687A (zh) * 2019-09-18 2021-03-19 上海际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空间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826818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巡检员对多个站点进行巡检任务规划和路径设计方法
CN11119184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dbscan算法和kmp模式匹配法的电力通信网工单调度方法
CN111199354A (zh) * 2019-12-31 2020-05-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运维工单调度方法
CN113256837A (zh) * 2021-04-28 2021-08-13 宁波思高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巡检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3791250A (zh) * 2021-09-24 2021-12-1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箱
CN115510171A (zh) * 2022-09-14 2022-12-23 宁波北仑涌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码头作业区域划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6824727A (zh) * 2023-06-20 2023-09-29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 山地电站巡检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79000A (zh) * 2023-08-25 2023-12-22 广州精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安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7079363A (zh) * 2023-08-31 2023-11-17 长沙润伟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穿戴式pda的检查作业内容生成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韦诗柳: "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设备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15 March 2022 (2022-03-15), pages 1 - 59 *
马薇: "电力通信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31 December 2015 (2015-12-31), pages 1 - 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7663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5026B2 (e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production control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production system
EP2672288B1 (en) Locating apparatus, locating system, loc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2968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aste services
EP1881383A2 (en) Simulation device of robot system
US11587006B2 (en) Workflow deployment
US20180272540A1 (en) Resort sanitation monitor and controller
US10549424B2 (en) Setting device and setting system for configuring settings for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CN105051490A (zh) 定位设备、计算机程序和装置控制系统
KR102122974B1 (ko) 발전소 플랜트 제어방법 및 단말기
CN115880953B (zh) 无人机的管控方法及智慧路灯系统
CN117787663B (zh) 一种基于rfid的移动作业终端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2126393B1 (ko) 건설 차량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0013242A (ja) 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ロボット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815714B1 (ko) 선박용 조립블록 관리방법
EP1918797A1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KR101967271B1 (ko) 이동형 비콘 및 비콘 스캐너를 이용한 기업형 통합 자산 관리시스템
US20220291696A1 (en) Transport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transport method, and program
JP7368937B2 (ja)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JP7245837B2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算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KR101788078B1 (ko) 가속도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설비감시시스템
KR101788076B1 (ko) 모바일기기를 포함하는 설비감시시스템
JP2017092882A (ja) 情報端末およびサーバ
KR101632048B1 (ko) 지하 작업장에서의 중장비 스케줄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케줄 관리 방법
JP2019194822A (ja) 燃料配送管理システム、配送車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776065B (zh) 一种施工升降平台安全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