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4555A -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4555A
CN117784555A CN202310295100.0A CN202310295100A CN117784555A CN 117784555 A CN117784555 A CN 117784555A CN 202310295100 A CN202310295100 A CN 202310295100A CN 117784555 A CN117784555 A CN 117784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applied voltage
transfer belt
bel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5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落合诚
六反実
杉浦聡哉
林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84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4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即ρs500/ρv500为1.0以上,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即ρs100‑ρs500为0.3以下。

Description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负责记录媒体的传送和图像在记录媒体上的转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电子照相用转印带,其在橡胶层的表面和背面设置有表面涂层及背面涂层,其中,将所述表面涂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设为Rv1(logΩcm),将所述橡胶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设为Rv2(logΩcm)并将所述背面涂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设为Rv3(logΩcm)时,同时满足下述式(1)~(3)的关系。
式(1):Rv1>Rv2
式(2):Rv1>Rv3
式(3):Rv3>Rv2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用带,其将转印材料传送到与承载有图像形成物质的图像承载体对置的转印区域,通过电场使该图像形成物质从该图像承载体移动到转印材料上,并静电地吸附该转印材料而进行传送,其中,该图像形成用带由橡胶弹性体形成,且厚度方向的体积固有电阻为109Ω·cm以下。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转印传送带,该转印传送带将转印纸传送到滚筒状的感光体,通过电场将色调剂从上述感光体转印到上述转印纸,并静电地吸附该转印纸而进行传送,其中,上述转印传送带的体积电阻Rvol在108~1011Ω的范围内,该体积电阻Rvol与内面层的表面电阻ρsurf的关系满足(ρsurf)≤7E+20(Rvol)-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4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85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68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小于1.0或者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超出0.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的发明。
<1>一种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为1.0以上,
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为0.3以下。
<2>根据<1>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为9.5logΩ/Υ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9>一种带单元,其具备:
<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及
多个辊,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架设,
所述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为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旋转的驱动辊,
所述带单元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保持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使用所述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及
转印构件,具有<9>所述的带单元,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11>根据<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构件具有:
中间转印体;一次转印构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二次转印构件,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所述二次转印构件具有<9>所述的带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1>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上述比(ρs500/ρv500)小于1.0或者上述差(ρs100-ρs500)超出0.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2>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小于9.5logΩ/Υ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3>、<6>或<8>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为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以上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4>、<7>或<8>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上述差(ρv1100-ρv1500)超出1.2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5>或<7>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小于0.6%或者超出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9>、<10>或<11>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具备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带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其与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上述比(ρs500/ρv500)小于1.0或者上述差(ρs100-ρs500)超出0.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圆形电极的一例的图,图1中的(A)是概略俯视图,图1中的(B)是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单元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符号说明
50-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2-基材层,54-表面层,56-背面层,60-带单元,62-驱动辊,64-支撑辊。
1Y、1M、1C、1K-感光体(图像保持体的一例),2Y、2M、2C、2K-充电辊(充电构件的一例),3-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构件的一例),3Y、3M、3C、3K-激光光线,4Y、4M、4C、4K-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5Y、5M、5C、5K-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构件的一例),6Y、6M、6C、6K-感光体清洁装置,8Y、8M、8C、8K-色调剂盒,10Y、10M、10C、10K-图像形成单元,20-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的一例),22-驱动辊,24-支撑辊,28-定影装置(定影构件的一例),30-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P-记录纸(记录媒体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及实施例例示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一个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被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也可以被替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在本说明书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多种对应的物质。
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时,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对应于各成分的物质时,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该多种物质的合计量。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为1.0以上,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为0.3以下。
以下,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也简称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为参与纸张等记录媒体的传送和色调剂图像在记录媒体上的转印双方的带。
具体而言,在将形成于图像保持体(也称为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之后,将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适用于与中间转印带对置配置并将记录媒体传送到二次转印部的带。并且,在将形成于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媒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适用于与图像保持体对置配置并将记录媒体传送到转印部的带。
如上所述,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在转印部中一边通过静电吸附将记录媒体吸附于其表面,一边进行传送,此外还有助于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传送的记录媒体。
据此,期望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例如兼顾图像的转印性能和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在此,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是指记录媒体在转印部未吸附于中间转印带或图像保持体侧而以吸附于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状态传送。
很多情况下,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例如在转印部(例如,中间转印带与图像保持体的转印部)内产生了异常放电时或者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环境等改变了转印条件时受到影响。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了通过设为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的层结构,此外分别控制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能够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和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双方,并达到了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的结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将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设为1.0以上,且将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设为0.3以下。通过将上述比(ρs500/ρv500)设为1.0以上,能够提高带的表面电阻,可实现转印性能的提高。并且,通过将上述差(ρs100-ρs500)设为0.3以下,能够将带的表面电阻的电压依赖性抑制为较低。由此,不会使转印性能下降而可抑制由在转印部中向带的表面的通电(也包括放电)引起的表面性状的变化,还能够抑制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下降。
由此,推测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的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表面电阻率及体积电阻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为1.0以上。
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观点考虑,比(ρs500/ρv500)例如优选为1.15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为0.3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观点考虑,差(ρs100-ρs500)例如优选为0.25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观点考虑,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例如优选为9.5logΩ/Υ以上,更优选为9.5logΩ/Υ以上且12.7logΩ/Υ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logΩ/Υ以上且12.0logΩ/Υ以下,尤其优选为9.7logΩ/Υ以上且11.5logΩ/Υ以下。
并且,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只要为与上述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间使差(ρs100-ρs500)成为0.3以下的值即可,例如优选为9.5logΩ/Υ以上且12.0logΩ/Υ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500只要为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间使比(ρs500/ρv500)成为1.0以上的值即可,例如优选为9.5logΩ·cm以上,更优选为9.5logΩ·cm以上且12.0logΩ·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7logΩ·cm以上且11.5logΩ·cm以下。
并且,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500例如优选为7.0logΩ·cm以上且12.0logΩ·cm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观点考虑,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例如优选小于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
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例如优选为6.5logΩ·cm以上且11.0logΩ·cm以下。
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例如优选为8.0logΩ·cm以上且12.0logΩ·cm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转印性能及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的观点考虑,在基材层中,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例如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且1.2以下。
[方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带的总厚度例如优选为0.6%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0.6%以上且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且2.0%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例如,优选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0%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例如,优选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且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0%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中,例如,优选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测定方法]
以下,对表面电阻率及体积电阻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基材层及表面层各自中,测定点为在带或层的周向上等间隔的6点、在带或层的宽度方向上中央部及两端部的3点,合计18点。采用该18点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的表面电阻率的测定如下进行。
使用圆形电极(例如,Mitsubishi Yuka Co.,Ltd.制造的HIRESTA IP的“UR探针”),按照JIS K 6911:1995年进行测定。使用图对表面电阻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圆形电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A)及概略剖视图(B)。图1所示的圆形电极具备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和板状绝缘体B。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具备圆柱状电极部C和圆筒状的环状电极部D,该环状电极部D具有比该圆柱状电极部C的外径大的内径且以恒定的间隔包围圆柱状电极部C。将带T夹持于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中的圆柱状电极部C及环状电极部D与板状绝缘体B之间,测定在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中的圆柱状电极部C与环状电极部D之间施加电压V(V)时流过的电流I(A),根据下述式计算出带的传送转印面的表面电阻率ρs(Ω/Υ)。在此,下述式中,d(mm)表示圆柱状电极部C的外径,D(mm)表示环状电极部D的内径。
式:ρs=π×(D+d)/(D-d)×(V/I)
另外,表面电阻率通过使用圆形电极(Mitsubishi Yuka Co.,Ltd.制造的HIRESTAIP的UR探针:圆柱状电极部C的外径Φ16mm、环状电极部D的内径Φ30mm、外径Φ40mm)在22℃/55%RH环境下施加10秒电压100V或500V之后的电流值而计算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基材层及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如下进行。
使用圆形电极(例如,Mitsubishi Yuka Co.,Ltd.制造的HIRESTA IP的UR探针),按照JIS K 6911:1995年进行测定。使用图1对体积电阻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测定在与表面电阻率相同的装置中进行。但是,在图1所示的圆形电极中,代替表面电阻率测定时的板状绝缘体B而具备第二电压施加电极B’。然后,将带T夹持于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中的圆柱状电极部C及环状电极部D与第二电压施加电极B’之间,测定在第一电压施加电极A中的圆柱状电极部C与第二电压施加电极B之间施加电压V(V)时流过的电流I(A),根据下述式计算出带T的体积电阻率ρv(Ωcm)。在此,下述式中,t表示测定试样(即,带、基材层或表面层)的厚度。
式:ρv=19.6×(V/I)×t
另外,体积电阻率通过使用圆形电极(Mitsubishi Yuka Co.,Ltd.制造的HIRESTAIP的UR探针:圆柱状电极部C的外径Φ16mm、环状电极部D的内径Φ30mm、外径Φ40mm)在22℃/55%RH环境下施加10秒电压100V或500V之后的电流值而计算出。
上述式所示的19.6为用于转换为电阻率的电极系数,由圆柱状电极部的外径d(mm)、测定试样的厚度t(cm)以πd2/4t计算出。
并且,作为测定试样的带、基材层及表面层的厚度均使用SANKO ELECTRONICLABORATORY CO.,LTD.制造的涡电流式膜厚计CTR-1500E来测定。此时,厚度的测定位置设为任意的一个部位。
如已叙述,测定点(即,测定试样的数量)为18点,因此也能够将18点的测定试样的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带的总厚度、基材层的厚度或表面层的厚度。
另外,当从带求出基材层及表面层的厚度时,参考通过剖面观察而测量出的剖面部的各层的厚度,利用极细目以上的锉刀等研磨构件研磨去除表面层或基材层中的任一个而得到测定样品。然后,利用上述方法对所得到的测定样品(基材层或表面层的测定样品)进行厚度、体积电阻率等的测定即可。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构成该带的基材层及表面层中的表面电阻率及体积电阻率均根据导电性粒子的种类、导电剂的种类及它们的添加量等来控制。
以下,参考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进行说明。在此,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2所示,带50具有基材层52、表面层54及背面层56。表面层54设置于基材层52的外周面上,是构成带50的外周面的层。背面层56设置于基材层52的内周面上,是构成带50的内周面的层。
带50的外周面也称为带的表面,对应于记录媒体的传送面。当称为带的表面电阻率时,是指该带50的外周面即由表面层54构成的表面中的表面电阻率。
另外,在图2中,示出设置有背面层56的层结构,但也能够省略背面层。
<基材层>
基材层例如优选为在高分子材料中含有导电性粒子的带状部件。另外,基材层除了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粒子以外,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添加剂。
作为高分子材料,可以举出橡胶及树脂。
高分子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橡胶,例如可以举出氯丁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硅酮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NBR)、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橡胶(EPDM)、天然橡胶、它们的混合橡胶。
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苯砜、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缩醛、聚碳酸酯、聚酯、它们的混合树脂。
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科琴黑、油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等炭黑;铝、镍等金属粒子;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钇等金属氧化物粒子等。其中,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炭黑。
导电性粒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炭黑)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优选1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5nm以上且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10nm以上且100nm以下。
基材层可以含有除导电性粒子以外的导电剂。
作为导电剂,例如可以举出钛酸钾、氯化钾、高氯酸钠、高氯酸锂等离子导电性物质;聚苯胺、聚醚、聚吡咯、聚砜、聚乙炔等离子导电性高分子等。
除导电性粒子以外的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基材层例如优选为含有橡胶及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弹性层,更优选为含有氯丁橡胶及环氧氯丙烷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炭黑的导电性弹性层。
基材层中所包含的导电性粒子及导电剂的总含量例如优选将已叙述的带的体积电阻率作为基准来设定。
当基材层含有炭黑时,炭黑的含量例如相对于高分子材料100质量份,优选5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
基材层还可以包含硫化剂、硫化助剂、硫化促进剂、交联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填料等添加剂。
另外,通过例如使用氧化锌、氧化镁等绝缘性或半导电性的填料作为添加剂,能够调整电阻率。
从带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基材层的平均厚度例如优选50μm以上,更优选7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100μm以上,从带的柔软性及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1000μm以下,更优选7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500μm以下。
<表面层及背面层>
表面层设置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是构成带的外周面的层。背面层设置于基材层的内周面上,是构成带的内周面的层。
以下,对表面层及背面层进行说明。
表面层及背面层例如均优选为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层。
作为高分子材料,可以举出关于基材层已叙述的前述的橡胶及树脂。
表面层及背面层例如分别优选含有聚氨酯树脂和含氟树脂粒子。
氨基甲酸酯树脂(也称为聚氨酯或氨基甲酸酯橡胶。)通常使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聚合而合成。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优选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
作为含氟树脂粒子,例如优选由四氟乙烯树脂、氯三氟乙烯树脂、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氯二氟乙烯树脂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构成的粒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这些之中,作为含氟树脂粒子,例如优选四氟乙烯树脂粒子。
含氟树脂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优选10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5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80nm以上且200nm以下。
表面层及背面层还可以分别包含抗氧化剂、交联剂、阻燃剂、着色剂、填料等添加剂。
从带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表面层及背面层的平均厚度例如分别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1μm以上,从带的柔软性及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
表面层及背面层的组成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表面层及背面层的厚度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带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准备将成为基材层的管状部件并在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表面层的制造方法。此外,可以在管状部件的内周面形成背面层。
管状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为使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熔融,将其从模具以带状挤出并使其固化的挤出成型;使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熔融,将其放入带状的模具中并使其固化的注射成型;将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前体或单体和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涂布于芯体并使其固化的涂布成型等。在成型工序的适当时期,可以进行以橡胶的硫化为目的的加热。
表面层及背面层的形成方法例如为将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含氟树脂粒子的液态组合物涂布于管状部件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并使其固化;将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前体或单体和含氟树脂粒子的液态组合物涂布于管状部件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并使其固化等。为了使液态组合物固化,可以根据成分的种类进行干燥、加热、电子束照射或紫外线照射。
<带单元>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单元具备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和使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架设的多个辊,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为使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旋转的驱动辊,该带单元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在此,作为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适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单元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在此,图3是表示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架设在多根辊部件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3所示,带单元60具备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0、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且具有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0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架设在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上的形态(在本发明中也称为“张紧”。)。
驱动辊62通过连接于驱动辊62的驱动部(未图示)的动力而旋转。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0及支撑辊64从动于驱动辊62的旋转而旋转。
带单元60作为转印构件的一部分编入到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而使用。带单元60例如适合于二次转印带单元。在带单元中,将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进行张紧的辊部件并不限定于两根,也可以为3根以上。
<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保持体;使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的充电构件;在已带电的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的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使用显影剂对形成于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构件;及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单元,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转印构件。转印构件例如具有中间转印体、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一次转印构件和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二次转印构件,二次转印构件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带单元。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具备:使已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构件;在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后,清洁带电前的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图像保持体清洁构件;在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后,在带电前向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照射除电光而进行除电的除电构件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含显影构件的部分可以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盒结构(处理盒)。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图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其他部分则省略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第1至第4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图像形成构件)。这些图像形成单元(以下,有时简称为“单元”)10Y、10M、10C、10K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隔开预先规定的距离而并排设置。这些单元10Y、10M、10C、10K可以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处理盒。
在单元10Y、10M、10C、10K的上方通过各单元而延伸设置有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的一例)20。中间转印带20卷绕设置于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及支撑辊24,并沿从第1单元10Y朝向第4单元10K的方向行走。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向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对支撑辊24施力,从而张力施加于卷绕在两者上的中间转印带20。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与驱动辊22对置地具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0。
容纳于色调剂盒8Y、8M、8C、8K中的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调剂分别供给到单元10Y、10M、10C、10K的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4Y、4M、4C、4K。
第1至第4单元10Y、10M、10C、10K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此,在此以配设于中间转印带行走方向的上游侧的形成黄色图像的第1单元10Y为代表进行说明。
第1单元10Y具有感光体(图像保持体的一例)1Y。在感光体1Y的周围依次配置有:使感光体1Y的表面带电至预先规定的电位的充电辊(充电构件的一例)2Y;利用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的激光光线3Y,对已带电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图像的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构件的一例)3;向静电图像供给已带电的色调剂而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4Y;将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构件的一例)5Y;及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1Y的表面的色调剂的感光体清洁装置6Y。
一次转印辊5Y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并设置于与感光体1Y对置的位置。在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Y、5M、5C、5K上分别连接有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图示)。
带单元60为具备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0(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一例)的带单元。带单元60具备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50、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带单元60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外侧,并设置于与支撑辊24对置的位置。在带单元60上连接有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图示)。
以下,对在第1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动作之前,利用充电辊2Y使感光体1Y的表面带电至-600V至-800V的电位。
感光体1Y是在导电性(例如,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以下)的基体上层叠感光层而形成的。该感光层通常为高电阻(一般树脂的电阻),但具有照射激光光线时被激光光线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发生变化的性质。因此,按照从未图示的控制部发送过来的黄色用图像数据,从曝光装置3向已带电的感光体1Y的表面照射激光光线3Y。由此,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图像形成于感光体1Y的表面。
静电图像是指通过带电而形成于感光体1Y的表面的图像,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因激光光线3Y,感光层的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下降,感光体1Y的表面的带电电荷流过,而未被激光光线3Y照射的部分的电荷则残留。
随着感光体1Y的行走,形成于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旋转至预先规定的显影位置。然后,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通过显影装置4Y被显影并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4Y内例如容纳有至少包含黄色色调剂和载体的静电图像显影剂。黄色色调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的内部被搅拌而摩擦带电,从而具有与在感光体1Y上带电的带电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并保持于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例)上。然后,感光体1Y的表面在显影装置4Y中通过,从而黄色色调剂静电地附着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已除电的潜像部,从而潜像由黄色色调剂显影。形成了黄色色调剂图像的感光体1Y继续以预先规定的速度行走,显影于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预先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若感光体1Y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位置,则一次转印偏压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Y,从感光体1Y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从而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为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极性,在第1单元10Y中,由控制部(未图示)例如控制为+10μA。
施加于第2单元10M之后的一次转印辊5M、5C、5K的一次转印偏压也遵照第1单元来进行控制。
如此,在第1单元10Y中转印了黄色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2至第4单元10M、10C、10K依次被传送,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多重转印。
通过第1至第4单元而多重转印了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由中间转印带20、支撑辊24及带单元60构成的二次转印部。另一方面,记录纸(记录媒体的一例)P经由供给机构在预先规定的时刻供给到带单元60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间隙,二次转印偏压施加于支撑辊24。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为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同极性的(-)极性,从中间转印带20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从而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此时的二次转印偏压根据由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测构件(未图示)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并且被电压控制。
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送入定影装置(定影构件的一例)28中的一对定影辊的压接部(夹压部),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P上,从而形成定影图像。向排出部搬出完成了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P,并结束一连串的彩色图像形成动作。
作为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例如可以举出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作为记录媒体,除了记录纸P以外,还可以举出OHP片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例示实施例而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合成、处理、制造等在室温(24℃±3℃)下进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份”及“%”均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基材层的制作]
制备出以下的橡胶组合物1。
-橡胶组合物1-
·氯丁橡胶(CR)(Tosoh Corporation,TSR-61)80份
·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Sumitomo Chemical Co.,Ltd.,ESPRENE 505)20份
·炭黑(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3030B)25份
·硫黄(Bayer AG,Rhenogran S-80)1份
·氧化锌(Bayer AG,Rhenogran ZnO-80)6份
·氧化镁(Kyowa Chemical Industry Co.,Ltd.,Kyowamag 150)4份
·硫化促进剂(OUCHI SHINKO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Nocceler M)1份
·硬脂酸0.5份
更具体而言,混合含有氯丁橡胶和炭黑的混合物及乙烯-丙烯-二烯橡胶,进而添加了其他材料。将其放入混炼挤出机中进行挤出成型,并进行热风干燥,进而进行用于硫化的加热,得到了直径(外径)40mm且平均厚度450μm的管状部件。将管状部件切割为长度355mm,将其作为基材层A。
[表面层及背面层的制作]
在含有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的氨基甲酸酯树脂(BONDERITE T862A,Henkel Japan Ltd.)中添加固化剂(LOCTITE WH-1,Henkel JapanLtd.)1质量%,用水稀释而将PTFE量调整为10质量%,将其作为涂布液。
将基材层A的中心轴作为水平方向而一边使基材层A旋转,一边将涂布液喷洒在基材层A的外周面。接着,进行温度150℃且35分钟的热风干燥而形成了表面层。表面层的平均厚度设为6μm。接着,将相同的涂布液还喷洒在基材层A的内周面,同样进行热风干燥,形成了背面层。背面层的平均厚度设为6μm。
如此得到了环形带。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炭黑变更为18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炭黑变更为15份,将氯丁橡胶变更为85份,并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15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实施例4~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通过利用研磨机将硫化后得到的管状部件的表面从表面遍及整周进行研磨来变更基材层的厚度而得到了环形带。
<实施例6~7>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通过利用研磨机将硫化后的管状体表面从表面遍及整周进行研磨来变更基材层的厚度,且在表面层的制作中通过调整将涂布液喷洒在基材层A的外周面的量来变更表面层的厚度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75份,并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25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75份,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25份,并将炭黑变更为15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70份,并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30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70份,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30份,并将炭黑变更为15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75份,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25份,并将炭黑变更为23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比较例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在基材层A的制作中将氯丁橡胶变更为85份,将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变更为15份,并将炭黑变更为23份而得到了环形带。
<各种测定>
按照已叙述的方法,对带测定了表面电阻率ρs500、ρs100、体积电阻率ρv500
并且,按照已叙述的方法,测定基材层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及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进而还测定了基材层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
根据这些测定结果,求出了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
将结果示于表1。
<带的性能评价>
将各例中所得到的环形带用作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制作出二次转印单元。将该二次转印单元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DocuColor-7171P(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Corp.)的改造机中而得到了图像形成装置。在二次转印带的端部安装记录媒体传送用引导件,并将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调整为恒定。
[传送性能]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传送性能受到带的局部张力差及旋转所伴随的速度变动的影响。因此,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各例中所得到的环形带的传送性能进行了评价。
在由张紧辊对环形带施加4%的伸长率而将其张紧的状态下,连续地旋转驱动了环形带。旋转驱动的转速设为540mm/s,驱动时间设为120小时。旋转驱动后停止旋转,确认环形带端部的划痕及环形带外周面的划痕等损伤状态和环形带端部的位置,并按照以下的指标评价了传送性能。
-评价指标-
G1(〇):走带(belt walk)在控制目标的范围内。
G2(△):虽然走带在控制目标的范围外,但在动作极限范围内。
G3(×):走带在动作极限范围外,还发生了带的损伤。
[转印性能]
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媒体(纸张,A3尺寸,基重82g/m2,厚度97μm)上连续形成了10张图像浓度20%的中间色调图像。肉眼观察最后的第10张图像,按照以下的指标评价了转印性能。
-评价指标-
G1(〇):观察不到颜色不均匀及颜色损失。
G2(△):可观察到轻微的颜色不均匀,但为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G3(×):可局部地观察到颜色不均匀及颜色损失。
[维持性]
为了确保稳定的图像品质,对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要求即使受到旋转动作中所伴随的伸长的变化或外部负荷的变动及环境影响也维持外周面的清洁性及表面性。通过以下的方法确认图像的肉眼观察和环形带的外周面的表面状态,并按照以下的指标评价了维持性。
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连续进行10000次在记录媒体(纸张,A3尺寸,基重82g/m2,厚度97μm)上的图像浓度5%的中间色调图像的图像形成及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之后,在记录媒体上形成10张图像浓度20%的中间色调图像,并肉眼观察了第10张图像。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环形带从图像形成装置卸下,肉眼观察环形带的外周面或者使用CCD相机放大100倍进行观察,确认了表面的状态(有无异物)。据此,按照以下的指标评价了维持性。
-评价指标-
G1(〇):在图像中观察不到颜色不均匀及颜色损失,即使肉眼观察及放大观察,在环形带的表面也观察不到异物的附着。
G2(△):在图像上可观察到轻微的颜色不均匀。在环形带的表面观察不到异物的附着。
G3(×):在环形带的表面上存在可通过放大观察而观察到的异物,或者,在图像上可局部地观察到颜色不均匀及颜色损失。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传送性能优异,且转印性能也优异。
以下,对本发明的方式进行附记。
(1)一种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ρs500/ρv500)为1.0以上,
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ρs100-ρs500)为0.3以下。
(2)根据(1)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为9.5logΩ/Υ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9)一种带单元,其具备:
(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及
多个辊,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架设,
所述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为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旋转的驱动辊,
所述带单元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保持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使用所述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及
转印构件,具有(9)所述的带单元,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11)根据(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构件具有:
中间转印体;一次转印构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二次转印构件,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所述二次转印构件具有(9)所述的带单元。
根据(1)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上述比(ρs500/ρv500)小于1.0或者上述差(ρs100-ρs500)超出0.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2)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小于9.5logΩ/Υ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3)、(6)或(8)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为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以上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4)、(7)或(8)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上述差(ρv1100-ρv1500)超出1.2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5)或(7)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与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小于0.6%或者超出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根据(9)、(10)或(11)所涉及的发明,可提供具备如下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带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其与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上述比(ρs500/ρv500)小于1.0或者上述差(ρs100-ρs500)超出0.3的情况相比,图像的转印性能优异,记录媒体的传送性能也优异。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1)

1.一种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至少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与体积电阻率ρv500之比即ρs500/ρv500为1.0以上,
施加电压100V的表面电阻率ρs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之差即ρs100-ρs500为0.3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施加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ρs500为9.5logΩ/Υ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即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即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且所述表面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的总厚度为0.6%以上且3%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其中,
所述基材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小于所述表面层的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2500,且所述基材层中的施加电压1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100与施加电压500V的体积电阻率ρv1500之差即ρv1100-ρv1500为1.2以下。
9.一种带单元,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及
多个辊,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以施加有张力的状态架设,
所述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为使所述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旋转的驱动辊,
所述带单元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保持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使用所述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及
转印构件,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单元,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构件具有:
中间转印体;一次转印构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二次转印构件,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
所述二次转印构件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单元。
CN202310295100.0A 2022-09-27 2023-03-24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784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4082A JP2024048181A (ja) 2022-09-27 2022-09-27 記録媒体搬送転写ベルト、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4082 2022-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4555A true CN117784555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6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5100.0A Pending CN117784555A (zh) 2022-09-27 2023-03-24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3406A1 (zh)
JP (1) JP2024048181A (zh)
CN (1) CN11778455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3406A1 (en) 2024-03-28
JP2024048181A (ja) 202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3407B2 (en) Semiconductive member, semiconductive belt, semiconductive roll,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8014708B2 (en) Belt member, transfer unit incorporating sam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and method of evaluating same
JP5095133B2 (ja) 転写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1816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導電性部材、画像形成装置用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44830A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17784555A (zh)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230242358A1 (en) Endless belt,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72147B2 (ja) 中間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1651B2 (en) Endless belt,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14548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30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68610A1 (en) Endless belt,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94663A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57623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75742B2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2793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mber,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76690B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41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7234051A (zh) 环形带、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206722B2 (ja) 半導電性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1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導電性部材、画像形成装置用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47918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1948A (ja) 半導電性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61366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JP2018077312A (ja) ベルト部材、ベルト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