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3834A -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3834A
CN117773834A CN202410200306.5A CN202410200306A CN117773834A CN 117773834 A CN117773834 A CN 117773834A CN 202410200306 A CN202410200306 A CN 202410200306A CN 117773834 A CN117773834 A CN 117773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oling tube
piston
battery pack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03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鑫
漆辉
沈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03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3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3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3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冷却管连接机构包括:彼此对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连接至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连通形成冷却水通道,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设置为可相向滑动和反向滑动;彼此对接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内,并位于第一套筒的第一对接口,第二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内,并位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对接口,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反向滑动至拆卸位置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滑动至彼此分离并关闭冷却水通道的位置。本申请的冷却管连接机构能够减少泄漏现象。

Description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电池包进行维修以及换电时需要拆卸冷却管,以电池包换电为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三种:慢充、快充和换电。慢充是指使用普通家用电源进行充电,充电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快充是指使用专业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速度较快,但成本较高;换电则是指将电池组进行更换,充电速度快,但需要建设更多的换电站,成本也较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发展路线,换电逐渐成为了一种举足轻重的充电方式。但是,将电池组与车辆进行拆装,不仅需要考虑电池组与车辆之间的装配结构,还需要考虑电池组与车辆之间附属连接件的拆装,例如,需要考虑电池组的冷却管与车辆的冷却管之间的拆装。但是,电池组的冷却管与车辆的冷却管在拆装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液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电池包的冷却管在拆装过程中无法实现快速通断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冷却管连接机构包括:彼此对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连接至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连通形成冷却水通道,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设置为可相向滑动和反向滑动;彼此对接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内,并位于第一套筒的第一对接口,第二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内,并位于第二套筒的第二对接口,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向滑动至对接位置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滑动至彼此对接并打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反向滑动至拆卸位置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滑动至彼此分离并关闭冷却水通道的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采用滑动套筒的方式拆装电池包的冷却管,以此实现快速拆装电池包的冷却管的效果,同时,通过活塞沿套筒的滑动达到快速通断冷却水通道的目的。
当电池包装配至车体时,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向滑动至对接位置,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滑动至彼此对接并打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以此达到快速连通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的目的。
当电池包从车体上拆卸时,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反向滑动至脱离位置,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滑动至彼此分离并断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以此达到快速断开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设置有位于第一对接口处的第一锥型头,第一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一锥孔和第一直孔,第一锥型头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第一锥孔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第二活塞设置有位于第二对接口处的第二锥型头,第二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二锥孔和第二直孔,第二锥型头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第二锥孔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通过第一弹簧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内,在第一套筒处于拆卸状态,第一弹簧推压第一锥型头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一锥孔;
和/或第二活塞通过第二弹簧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内,在第二套筒处于拆卸状态,第二弹簧推压第二锥型头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二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还包括与第一锥型头连接并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一连接柱,第一弹簧套设至第一连接柱外并抵压至第一锥型头;
和/或第二活塞还包括与第二锥型头连接并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二连接柱,第二弹簧套设至第二连接柱外并抵压至第二锥型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拆卸状态,第一弹簧推压部分第一锥型头伸出第一对接口外,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对接状态,第二锥型头推压第一锥型头向内滑动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拆卸状态,第二弹簧推压部分第二锥型头伸出第二对接口外,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对接状态,第一锥型头推压第二锥型头向内滑动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锥型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弹簧推压第一锥型头使第一凸台伸出第一对接口外;
和/或第二锥型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弹簧推压第二锥型头使第二凸台伸出第二对接口外,
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对接状态,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对接并反向推压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对接弹簧,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对接状态,对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处于拆卸状态,对接弹簧推压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反向滑动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的筒壁设置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环槽,第二套筒的筒壁可滑动地套设至环槽内,对接弹簧设置于环槽内并连接第二套筒与环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第一套筒并与车体冷却管的第一对接管,第一对接管和第一活塞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和/或冷却管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第二套筒并与电池包冷却管的第二对接管,第二对接管和第二活塞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设置为可相对转动,第一套筒的筒壁设置沿周向分布的凸型槽,第二套筒的筒壁设置沿径向延伸的操作杆,操作杆设置为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对接方向滑动后沿周向滑动至卡接至凸型槽的位置。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工具,冷却管拆装工具通过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拆装电池包的冷却管,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工具包括把手以及设置于把手上的U型分叉架,U型分叉架设置为能够与操作杆卡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冷却管连接机构连接车架的局部装配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处于对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一套筒的剖视图;
图9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中第一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中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冷却管连接机构中第一对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车体;11、车体冷却管;
20、电池包;21、电池包冷却管;
30、冷却管连接机构;31、第一套筒;311、环槽;312、凸型槽;313、法兰盘;314、第一锥孔;315、对接密封槽;32、第二套筒;321、第二锥孔;322、操作杆;323、容纳槽;33、第一活塞;331、第一锥型头;332、第一连接柱;333、第一凸台;334、第一密封槽;335、第一密封圈;34、第二活塞;341、第二密封圈;35、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37、第一对接管;371、最大直径段;372、中间直径段;373、最小直径段;38、第二对接管;39、对接弹簧;391、对接密封圈;
40、冷却管拆装工具;41、把手;42、U型分叉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电池包阐述冷却管连接机构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冷却管连接机构的应用范围进行限制,例如,本申请的冷却管连接机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的冷却管如发动机和电机等,这种调整同样属于本申请冷却管连接机构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外”、“端”、“上”、“下”、“高”、“低”、“内”、“中部”、“底部”、“顶部”、“高度方向”、“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和放置于电池箱的内部的电芯,电池包通过电池箱安装至车辆的车体,并为车辆的电器设备供电;“冷却管”用于连接车辆的冷却液与电池包的冷却流道,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降温,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高温失效的风险。
传统的电池包的冷却管与车架的冷却管一般采用螺纹套筒连接,螺纹套筒不仅降低了电池包与车架的拆装效率,还存在有由于无法快速通断导致漏液或者供液不足的风险。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繁琐且无法实现快速通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通过两个套筒和两个活塞的配合,以此实现冷却管的快速拆装以及快速通断的效果。
下面通过图1至图11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的具体结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用于连接车体10的车体冷却管11与电池包20的电池包冷却管21,冷却管连接机构30包括:彼此对接的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分别连接至车体冷却管11与电池包冷却管21,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连通形成冷却水通道,且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设置为可相向滑动和反向滑动;彼此对接的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第一活塞3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31内,并位于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第二活塞34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32内,并位于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
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相向滑动至对接位置时,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对接并打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至拆卸位置时,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分离并关闭冷却水通道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采用滑动套筒的方式拆装电池包20的冷却管,以此实现快速拆装电池包20的冷却管的效果,同时,通过活塞沿套筒的滑动达到快速通断冷却水通道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当电池包20装配至车体时,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相向滑动至对接位置,同时,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对接并打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以此达到快速连通车体冷却管11与电池包冷却管21的目的。
如图5和图6所示,当电池包20从车体上拆卸时,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至脱离位置,同时,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分离并断开冷却水通道的位置,以此达到快速断开车体冷却管11与电池包冷却管21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套筒3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法兰盘313,第一套筒31与车体的连接形式根据车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灵活设置,连接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接、焊接、过盈配合等连接形式。第二套筒32与电池包20连接,并固定在电池包20的挂载点,第一活塞3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31内;第二套筒32与电池包2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接、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第二活塞34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32内。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相对滑动的现象,需要通过限位结构对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进行限位。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限位结构进行限定,是因为限位结构既可以采用电池包20与车体之间的装配连接结构进行限定,如连接螺栓等,还可以单独设置限位结构进行限位,如卡钩或者凸型槽312与操作杆322的配合结构,以此达到在电池包20处于装配状态时,对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相比于现有的螺纹套筒的连接结构,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拧紧或者拧松螺纹套筒,仅需要沿高度方向滑动一个套筒,即可达到锁紧或拆卸冷却管的目的,提高了电池包20的冷却管的拆装效率和快速通断。
进一步地,通过两个套筒和两个活塞的对称性设计不仅能够实现电池包冷却管21和车体冷却管11的同步通断,还能够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降低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结构复杂度和成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第一套筒31、第一活塞33、第二套筒32、第二活塞34的具体驱动方式进行限定,是因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驱动方式既包括了手动操作,还包括了弹簧驱动、电磁驱动、电机驱动、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等,这些驱动方式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至于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优选驱动方式,则会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介绍。
下面通过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阐述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驱动方式以及第一套筒31、第一活塞33、第二套筒32、第二活塞34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3设置有位于第一对接口处的第一锥型头331,第一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一锥孔314和第一直孔,第一锥型头331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第一锥孔314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第二活塞34设置有位于第二对接口处的第二锥型头,第二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二锥孔321和第二直孔,第二锥型头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第二锥孔321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锥型头331滑动至第一锥孔314的位置时,第一锥型头331贴紧第一锥孔314,第一锥型头331与第一锥孔314之间没有缝隙,以此达到阻断第一套筒31内冷却水通道的目的;当第一锥型头331滑动至第一直孔的位置时,第一锥型头331与第一直孔之间形成流通缝隙,以此达到连通第一套筒31内冷却水通道的目的。
同样的,当第二锥型头滑动至第二锥孔321的位置时,第二锥型头贴紧第二锥孔321,第二锥型头与第二锥孔321之间没有缝隙,以此达到阻断第二套筒32内冷却水通道的目的;当第二锥型头滑动至第二直孔的位置时,第二锥型头与第二直孔之间形成流通缝隙,以此达到连通第二套筒32内冷却水通道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直孔的内壁和/或第二直孔的内壁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环形沉槽,通过环形沉槽增加第一锥型头331与第一直孔之间的流通面积,和/或通过环形沉槽增加第二锥型头与第二直孔之间的流通面积,以此提高第一套筒31内冷却水通道的流通效率,和/或提高第二套筒32内冷却水通道的流通效率。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锥型头331的外壁和/或第二锥型头的外壁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密封槽334,第一密封槽334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35,通过密封圈增加第一锥型头331与第一锥孔314之间的密封阻断效果,和/或通过密封圈增加第二锥型头与第二锥孔321之间的密封阻断效果。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3通过第一弹簧35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套筒31内,在第一套筒31处于拆卸状态,第一弹簧35推压第一锥型头331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一锥孔314;
和/或第二活塞34通过第二弹簧36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套筒32内,在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第二弹簧36推压第二锥型头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二锥孔321。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套筒31处于拆卸状态时,第一弹簧35推压第一锥型头331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一锥孔314,从而使车体冷却管11处于断开状态,减少电池包20从车体上拆卸后,车体冷却管11发生漏液现象。
同样地,当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时,第二弹簧36推压第二锥型头向外滑动并堵塞第二锥孔321,从而使电池包冷却管21处于断开状态,减少电池包20从车体上拆卸后,电池包冷却管21发生漏液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在自然状态下,均处于常闭状态,可以减少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在拆卸过程中发生泄漏现象。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3还包括与第一锥型头331连接并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一连接柱332,第一弹簧35套设至第一连接柱332外并抵压至第一锥型头331;
和/或第二活塞34还包括与第二锥型头连接并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二连接柱,第二弹簧36套设至第二连接柱外并抵压至第二锥型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簧35与第一连接柱332的配合,能够对第一活塞33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一活塞33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现象,减少由于第一活塞33的滑动偏斜导致第一活塞33与第一套筒31之间密封不严,或者冷却液流通不均的现象。
同样地,通过第二弹簧36与第二连接柱的配合,能够对第二活塞3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二活塞34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现象,减少由于第二活塞34的滑动偏斜导致第二活塞34与第二套筒32之间密封不严,或者冷却液流通不均的现象。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第一弹簧35推压部分第一锥型头331伸出第一对接口外,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第二锥型头推压第一锥型头331向内滑动与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第二弹簧36推压部分第二锥型头伸出第二对接口外,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第一锥型头331推压第二锥型头向内滑动与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部分第一锥型头331伸出第一对接口,将部分第二锥型头伸出第二对接口,可以在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与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的对接过程中,部分第一锥型头331与部分第二锥型头之间能够产生反向推压力,通过反向推压力将第一锥型头331向第一套筒31的内部滑动并打开第一套筒31,通过反向推压力将第二锥型头向第二套筒32的内部滑动并打开第二套筒32。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两个弹簧的弹性力以及两个锥型头的反向作用力达到驱动锥型头往复滑动的目的,从而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驱动机构,简化了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结构,以及降低了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能耗。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锥型头3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台333,第一弹簧35推压第一锥型头331使第一凸台333伸出第一对接口外;
和/或第二锥型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弹簧36推压第二锥型头使第二凸台伸出第二对接口外,
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第一凸台333与第二凸台对接并反向推压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锥型头通过两个凸台的反向推压力驱动两个锥型头的反向运动,不需要将锥型头的锥面伸出对接口,使锥型头的锥面能够与对接口的锥孔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活塞与套筒之间的密封效果,减少活塞与套筒之间发生泄漏现象。
具体地,凸台与锥型头形成凸型结构,凸台的直径小于锥型头的直径,凸台始终与锥孔保持间隙,减少活塞相对套筒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摩擦或者干涉现象,提高活塞相对套筒的滑动顺畅性。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的对接弹簧39,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对接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对接弹簧39推压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导通状态时,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挤压对接弹簧39,使对接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拆卸分离状态时,对接弹簧39释放弹力势能,并驱动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以此达到快速拆装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的目的。
进一步地,对接弹簧39驱动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分离的过程中,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同样处于分离释放状态,此时,第一弹簧35驱动第一活塞33向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处滑动,达到关闭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的目的,第二弹簧36驱动第二活塞34向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处滑动,达到关闭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的目的,以此实现快速关闭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的目的,减少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在拆卸过程中发生泄漏现象。
如图6、8和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31的筒壁设置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环槽311,第二套筒32的筒壁可滑动地套设至环槽311内,对接弹簧39设置于环槽311内并连接第二套筒32与环槽311。
在本实施例中,将对接弹簧39隐藏至第一套筒31的筒壁内,不仅可以减少对接弹簧39被污损和干涉的现象,第一套筒31的筒壁还能够对对接弹簧39起到导向限位作用,减少对接弹簧39在伸缩过程中发生偏斜现象。
进一步地,第二套筒32的筒壁同样设置有容纳对接弹簧39的容纳槽323,一部分对接弹簧39位于第二套筒32的容纳槽323,另一部分对接弹簧39则位于第一套筒31的环槽311,通过容纳槽323和环槽311对对接弹簧39的双重限位,进一步提高对接弹簧39的伸缩稳定性,以及减少对接弹簧39占用的对接方向的空间,提高了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结构紧凑性。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第一套筒31并与车体冷却管11的第一对接管37,第一对接管37和第一活塞33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和/或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第二套筒32并与电池包冷却管21的第二对接管38,第二对接管38和第二活塞34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管37构成第一套筒31并与车体冷却管11的对接头,第一对接管37的一端与车体冷却管11密封连接,包括密封圈密封连接、过盈配合密封连接以及螺纹密封连接等,第一对接管37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筒31密封连接,包括密封圈密封连接、过盈配合密封连接以及螺纹密封连接等。
具体地,第一对接管37设置为直径渐缩的三段,最大直径段371卡接至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的外部,起到限位作用,中间直径段372伸至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内并与第一对接口密封配合,最小直径段373伸至第一套筒31内并与第一活塞33的第一连接柱332间隔配合,形成第一活塞33的滑动空间,第一弹簧35套设至最小的直径段和第一活塞33的第一连接柱332,从而使第一对接管37能够通过第一弹簧35套对第一活塞33起到连接导向作用。
同样地,第二对接管38构成第二套筒32并与电池包冷却管21的对接头,第二对接管38的一端与电池包冷却管21密封连接,包括密封圈密封连接、过盈配合密封连接以及螺纹密封连接等,第二对接管38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32密封连接,包括密封圈密封连接、过盈配合密封连接以及螺纹密封连接等。
具体地,第二对接管38设置为直径渐缩的三段,最大的直径段卡接至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的外部,起到限位作用,中间的直径段伸至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内并与第二对接口密封配合,最小的直径段伸至第二套筒32内并与第二活塞34的第二连接柱间隔配合,形成第二活塞34的滑动空间,第二弹簧36套设至最小的直径段和第二活塞34的第二连接柱,从而使第二对接管38能够通过第二弹簧36套对第二活塞34起到连接导向作用。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设置为可相对转动,第一套筒31的筒壁设置沿周向分布的凸型槽312,第二套筒32的筒壁设置沿径向延伸的操作杆322,操作杆322设置为沿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的对接方向滑动后沿周向滑动至卡接至凸型槽31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相对滑动的现象,需要通过限位结构对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通过额外的限定结构或者电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而是将限定结构设置为第一套筒31的凸型槽312与第二套筒32的操作杆322进行配合,达到快速拆装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的目的。
具体地,在装配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的过程中,驱动操作杆322沿凸型槽312的竖向槽滑动,当操作杆322滑动至竖向槽的指定高度后,驱动操作杆322沿周向滑动至凸型槽312的横向槽,以此达到卡接固定操作杆322的目的;在拆卸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的过程中,驱动操作杆322沿横向槽的周向滑动凸型槽312的竖向槽,然后驱动操作杆322沿凸型槽312的竖向槽滑动,以此达到脱离操作杆322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冷却管连接机构30处于对接导通状态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对接弹簧39将第二套筒32向第二对接管38的方向压实,通过对接密封槽315与对接密封圈391的配合,将第二套筒32与第一套筒31之间的接触对接面密封,第二套筒32与第一套筒31之间通过操作杆322与凸型槽312进行锁定。此时,第一锥型头331以及第一密封圈335退出第一锥孔314,进入第一直孔的环形沉槽,第一套筒31处于连通状态;同时,第二锥型头以及第二密封圈341退出第二锥孔321,进入第二直孔的环形沉槽,第二套筒32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弹簧35与第二弹力的弹力相同,从而使第二套筒32、第一套筒31以及整个冷却水通道同时导通。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冷却管连接机构30处于拆卸断开状态时:用拆卸工具将第二套筒32与第一套筒31脱离接触,第二套筒32与第一套筒31在对接弹簧39的反向作用力下,实现分离。此时,第一弹簧35驱动第一锥型头331以及第一密封圈335进入第一锥孔314,第一套筒31处于断开状态;同时,第二弹簧36驱动第二锥型头以及第二密封圈341进入第二锥孔321,第二套筒32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弹簧35与第二弹力的弹力相同,从而使第二套筒32、第一套筒31以及整个冷却水通道同时断开。
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20的冷却管拆装工具40,冷却管拆装工具40通过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拆装电池包20的冷却管,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电池包20的冷却管拆装工具40包括把手41以及设置于把手41上的U型分叉架42,U型分叉架42设置为与操作杆32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拆装工具40与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配合,能够达到快速拆装电池包20的冷却管的目的,提高电池包20的拆装效率以及实现冷却管的快速通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20优选用于车辆,但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将电池包20用于车辆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限制,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将电池包20用于其他用电设备,这种调整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例只是阐述了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中与本申请的改进点有关的结构,并不代表本申请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不具备其他的结构,例如,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对接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通过对接传感器识别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是否对接到位,达到精准安装电池包20的目的,因此,这些结构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保护范围,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冷却管与电池包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连接机构(30)包括:
彼此对接的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所述第一套筒(31)和所述第二套筒(32)分别连接至所述车体冷却管(11)与所述电池包冷却管(21),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连通形成冷却水通道,且所述第一套筒(31)和所述第二套筒(32)设置为可相向滑动和反向滑动;
彼此对接的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34),所述第一活塞(3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3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套筒(31)的第一对接口,所述第二活塞(34)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32)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套筒(32)的第二对接口,
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相向滑动至对接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33)和所述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对接并打开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至拆卸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33)和所述第二活塞(34)滑动至彼此分离并关闭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3)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口处的第一锥型头(331),所述第一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一锥孔(314)和第一直孔,所述第一锥型头(331)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所述第一锥孔(314)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所述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所述第二活塞(34)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口处的第二锥型头,所述第二对接口设置有由外而内分布的第二锥孔(321)和第二直孔,所述第二锥型头设置为能够向外滑动至与所述第二锥孔(321)密封配合,以及向内滑动至与所述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3)通过第一弹簧(35)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31)内,在所述第一套筒(31)处于拆卸状态,所述第一弹簧(35)推压所述第一锥型头(331)向外滑动并堵塞所述第一锥孔(314);
和/或所述第二活塞(34)通过第二弹簧(36)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32)内,在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所述第二弹簧(36)推压所述第二锥型头向外滑动并堵塞所述第二锥孔(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锥型头(33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一连接柱(332),所述第一弹簧(35)套设至所述第一连接柱(332)外并抵压至所述第一锥型头(331);
和/或所述第二活塞(34)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锥型头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直孔间隙配合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弹簧(36)套设至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并抵压至所述第二锥型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所述第一弹簧(35)推压部分所述第一锥型头(331)伸出所述第一对接口外,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所述第二锥型头推压所述第一锥型头(331)向内滑动与所述第一直孔间隙配合;
和/或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所述第二弹簧(36)推压部分所述第二锥型头伸出所述第二对接口外,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所述第一锥型头(331)推压所述第二锥型头向内滑动与所述第二直孔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型头(3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台(333),所述第一弹簧(35)推压所述第一锥型头(331)使所述第一凸台(333)伸出所述第一对接口外;
和/或所述第二锥型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弹簧(36)推压所述第二锥型头使所述第二凸台伸出所述第二对接口外,
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所述第一凸台(333)与所述第二凸台对接并反向推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的对接弹簧(39),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对接状态,所述对接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处于拆卸状态,所述对接弹簧(39)推压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反向滑动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31)的筒壁设置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环槽(311),所述第二套筒(32)的筒壁可滑动地套设至所述环槽(311)内,所述对接弹簧(39)设置于所述环槽(311)内并连接所述第二套筒(32)与所述环槽(3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并与所述车体冷却管(11)的第一对接管(37),所述第一对接管(37)和所述第一活塞(33)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所述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和/或所述冷却管连接机构(3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套筒(32)并与所述电池包冷却管(21)的第二对接管(38),所述第二对接管(38)和所述第二活塞(34)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对接形成所述冷却水通道的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31)和所述第二套筒(32)设置为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套筒(31)的筒壁设置沿周向分布的凸型槽(312),所述第二套筒(32)的筒壁设置沿径向延伸的操作杆(322),所述操作杆(322)设置为沿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第二套筒(32)的对接方向滑动后沿周向滑动至卡接至所述凸型槽(312)的位置。
11.一种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拆装工具通过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拆装电池包(20)的冷却管,所述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为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20)的冷却管连接机构(30),所述电池包的冷却管拆装工具包括把手以及设置于所述把手上的U型分叉架,所述U型分叉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操作杆(322)卡接。
CN202410200306.5A 2024-02-23 2024-02-23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Pending CN117773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306.5A CN117773834A (zh) 2024-02-23 2024-02-23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306.5A CN117773834A (zh) 2024-02-23 2024-02-23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3834A true CN117773834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9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0306.5A Pending CN117773834A (zh) 2024-02-23 2024-02-23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383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5208U (zh) * 2010-08-05 2011-04-13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液压快速接头
CN211344367U (zh) * 2019-12-21 2020-08-25 玉环大地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
CN211579160U (zh) * 2020-04-03 2020-09-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线操作辅助装置
CN213242991U (zh) * 2020-10-10 2021-05-18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器上的可拆卸式锁合插头插座组合系统
CN213393955U (zh) * 2020-07-23 2021-06-08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台山)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
CN113339610A (zh) * 2021-06-29 2021-09-03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用接口处快速对接结构
CN217123046U (zh) * 2022-03-28 2022-08-05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拔销器
CN219775120U (zh) * 2023-04-11 2023-09-29 杭州富阳中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快接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5208U (zh) * 2010-08-05 2011-04-13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液压快速接头
CN211344367U (zh) * 2019-12-21 2020-08-25 玉环大地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
CN211579160U (zh) * 2020-04-03 2020-09-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线操作辅助装置
CN213393955U (zh) * 2020-07-23 2021-06-08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台山)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
CN213242991U (zh) * 2020-10-10 2021-05-18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器上的可拆卸式锁合插头插座组合系统
CN113339610A (zh) * 2021-06-29 2021-09-03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用接口处快速对接结构
CN217123046U (zh) * 2022-03-28 2022-08-05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拔销器
CN219775120U (zh) * 2023-04-11 2023-09-29 杭州富阳中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快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6843U (zh) 用于拉出喷头的对接组件以及用于龙头的对接组件
CN117773834A (zh) 电池包的冷却管连接机构以及冷却管拆装工具
CN111975434A (zh) 一种主轴气清洁结构及采用其的电主轴
CN212774348U (zh) 一种矿用锚索张拉机具
CN201279673Y (zh) 多轴螺钉自动拧紧机专用定心装置
CN210566738U (zh) 一种金属波纹管
CN107597284B (zh) 一种简化、重新组合的旋转传动链及其内设冷却水道
CN217831884U (zh) 适合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电主轴
CN114593296A (zh) 流体连接器及其母端阀杆、母端结构以及公端活塞
CN115370765A (zh) 一种带清洗功能的熔盐安全阀
CN216576816U (zh) 一种拉爪为一体型的新型主轴拉刀机构
CN202506984U (zh) 一种兼容干切和湿切的薄壁管材激光加工设备
CN210034243U (zh) 一种偏航制动器
CN218063865U (zh) 流体连接器及其母端阀杆、母端结构
CN21871945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油气管道用连接件
CN216642626U (zh) 一种分体式可拆卸油缸
CN206939056U (zh) 一种驾驶杆手柄与驾驶杆接口结构
CN219933282U (zh) 一种快换式液压软管接头
CN217254288U (zh) O型圈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1030375A (zh) 启动马达
CN216665869U (zh) 油气分离器与油气罐密封装配结构
CN219310098U (zh) 一种可带附件头加工的卧式加工中心主轴结构
CN219242754U (zh) 一种防止拆装磨损的阻尼阀
CN219119562U (zh) 一种中空的气缸机构和换刀结构
CN218284104U (zh) 焊夹头用快拆装置及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