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818A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69818A CN117769818A CN202180100993.8A CN202180100993A CN117769818A CN 117769818 A CN117769818 A CN 117769818A CN 202180100993 A CN202180100993 A CN 202180100993A CN 117769818 A CN117769818 A CN 117769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domain
- terminal device
- offset value
- subcarrier spacing
- shared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确了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是否发送第一反馈信道的理解一致,从而避免了通信过程发生错乱。
Description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某些通信系统(如非地面网络(non terrestrial network,NTN)系统)存在较大时延。因此,此类通信系统通常会引入偏移值(如K
offset),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时序关系进行增强。例如,在HARQ反馈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然后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反馈针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反馈信息。此时,上述偏移值用于指示从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完成到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需要基于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来调整发送第一反馈信道的时间。
但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以及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偏移值的过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偏移值不匹配的情况,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例如,在终端设备基于TA调整第一反馈信道的发送时间之后,传输第一反馈信道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过早,导致终端设备来不及完成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进行译码,就需要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以指示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结果,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以避免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错乱。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终端和/或网络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该终端或网络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确了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是否发送第一反馈信道的理解一致,从而避免了通信过程发生错乱。
图1A-图1C是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图。
图2是HARQ反馈过程中时序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上行数据调度过程中时序处理的示意图。
图4是CSI上报过程中时序处理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在下行传输场景中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在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在发送第一CSI的过程中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针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例如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又如卫星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非授权频谱,其中,非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共享频谱;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其中,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专用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NTN系统,也可应用于地面通信网络(terrestrial networks,TN)系统。作为示例而非限定,NTN系统包括基于NR的NTN系统和基于IoT的NTN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 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用于连接人、物和机,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可选地,UE可以用于充当基站。例如,UE可以充当调度实体,其在V2X或D2D等中的UE之间提供侧行链路信号。比如,蜂窝电话和汽车利用侧行链路信号彼此通信。蜂窝电话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通信,而无需通过基站中继通信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基站可以广义的覆盖如下中的各种名称,或与如下名称进行替换,比如:节点B(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中继站、接入点、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主站MeNB、辅站SeNB、多制式无线(MSR)节点、家庭基站、网络控制器、接入节点、无线节点、接入点(access piont,AP)、传输节点、收发节点、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定位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中继节点、施主节点或类似物,或其组合。基站还可以指用于设置于前述设备或装置内的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基站还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到设备D2D、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6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未来的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基站可以支持相同或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充当移动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根据该移动基站的位置移动。在其他示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可以被配置成用作与另一基站通信的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CU或者DU,或者,网络设备包括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AAU。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 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示例性的,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图1A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B,包括终端设备1101和卫星1102,终端设备1101和卫星1102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终端设备1101和卫星1102之间所形成的网络还可以称为NTN。在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中,卫星1102可以具有基站的功能,终端设备1101和卫星1102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在系统架构下,可以将卫星1102称为网络设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2,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2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C,包括终端设备1201、卫星1202和基站1203,终端设备1201和卫星1202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卫星1202与基站1203之间可以通信。终端设备1201、卫星1202和基站1203之间所形成的网络还可以称为NTN。在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中,卫星1202可以不具有基站的功能,终端设备1201和基站1203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卫星1202的中转。在该种系统架构下,可以将基站1203称为网络设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203,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203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图1C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本申请所适用的系统,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LTE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1A-图1C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A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置”可以包括通过系统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和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义的"或"预设的"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的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 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相关技术知识进行介绍。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NTN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正在研究NTN技术。NTN一般采用卫星通信的方式向地面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相比地面蜂窝网通信,卫星通信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卫星通信不受用户地域的限制。例如,一般的地面通信网络不能覆盖海洋、高山、沙漠等无法搭设网络设备的区域。或者,地面通信网络不覆盖某些人口稀少的区域。而对于卫星通信来说,由于一颗卫星可以覆盖较大的地面区域,且卫星可以围绕地球做轨道运动,因此,理论上讲,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被卫星通信网络所覆盖。
其次,卫星通信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卫星通信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覆盖到边远山区、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先进的语音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从这个角度看来,卫星通信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再次,卫星通信距离远的优势,且通信距离的增大并没有明显增加通信的成本。
最后,卫星通信的稳定性高,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信卫星按照轨道高度的不同分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目前阶段主要研究的是LEO卫星和GEO卫星。
LEO卫星高度范围一般在500km~1500km。相应地,LEO卫星的轨道周期约为1.5小时~2小时。对于LEO卫星而言,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一般小于20ms。LEO卫星的最大卫星可视时间约为20分钟。LEO卫星具有信号传播距离短,链路损耗少,对用户的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要求不高等优点。
GEO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km。GEO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周期为24小时。对于GEO卫星而言,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一般约为250ms。
为了保证卫星的覆盖以及提升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卫星通常采用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因此,一颗卫星可以形成几十甚至数百个波束来覆盖地面区域。卫星的一个波束大约可以覆盖直径几十至上百公里的地面区域。
目前,NTN系统包括NR-NTN系统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NTN系统。
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
为了保证上行传输的正交性,避免小区内(intra-cell)干扰,网络设备可以要求来自同一子帧但不同频域资源(不同的RB)的不同终端设备的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基本上是对齐的。网络设备只要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范围内接收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上行数据,就能够正确地解码上行数据,因此,上行同步要求来自同一子帧的不同终端设备的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都落在CP之内。
为了保证接收侧(网络设备侧)的时间同步,提出了上行定时提前(Uplink Timing Advance)的机制,即通过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TA来调整终端设备在同一子帧内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以便网络设备可以在CP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接收到不同终端设备在同一子帧内发送的上行数据。
通常,对于距离网络设备较远的终端设备而言,由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距离较远,导致信号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需的时延较大,因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TA较大。相反地,对于距离网络设备较近的终端设备而言,由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距离较近,信号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需的时延较小,因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TA较小。
NR系统的时序关系
在NR系统中,具有时序关系的通信过程很多。下文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过程、上行数据调度过程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上报过程三种通信过程为例,介绍NR系统中的时序关系。
通信过程一、HARQ反馈过程。
通常,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通过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之后,接收端需要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以指示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中的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其中,反馈信息可以例如可以是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该过程可以称为HARQ反馈(或HARQ-ACK反馈)。ACK和/或NACK可以统称为HARQ-ACK信息(或称反馈信息,例如可以是反馈比特)。接收端从接收到物理共享信道到向发送端发送该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称为HARQ反馈时序。
在侧行通信的场景中,上述接收端和发送端都可以为终端设备,且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PSSCH,第一反馈信道可以为PSFCH。在下行传输的通信场景中,上述接收端可以为终端设备,上述发送端可以为网络设备,且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为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第一反馈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
下文以下行传输的通信场景为例,介绍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
对于有下行业务的终端设备而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DCI(或称下行授权DCI)为终端设备调度第一PDSCH的传输。第一DCI中可以包括第一PUCCH资源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收到第一PDSCH之后,可以将第一PDSCH的译码结果作为反馈信息通过第一PUCCH资源反馈给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从接收到PDSCH到向网络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称为HARQ反馈时序。
某些通信系统(如NR系统)支持动态确定HARQ反馈时序。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调度终端设备进行PDSCH接收。该DCI可以包括用于传输该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PUCCH资源的指示信息。
该PUCCH资源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PUCCH资源指示(PUCCH resource indicator)以及HARQ反馈时序指示(PDSCH-to-HARQ_feedback timing indicator)。
PUCCH资源指示可用于确定传输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PUCCH资源,如确定PUCCH资源的频域和/或码域位置。HARQ反馈时序指示信息可用于动态确定HARQ反馈资源(例如PUCCH资源)的时域位置。HARQ反馈资源所处的反馈时域单元(或称时域位置),该反馈时域单元例如可以是HARQ反馈资源所在的时隙。该HARQ反馈资源指示信息通常采用HARQ反馈时序K
1表示。HARQ反馈时序K
1可以指示PDSCH与承载该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PUCCH之间的时隙偏移值。
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HARQ反馈时序K
1以及PUCCH时域资源,确定承载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PUCCH的时域资源。
例如,如果PDSCH接收的结束位置(或者说传输PDSCH的时域资源中的最后一个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n
PDSCH,则终端设备应在时域单元n
PDSCH+K
1对应的PUCCH资源上传输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当K
1=0时,传输PUCCH的最后一个时域单元与PDSCH接收的结束位置重叠。
又例如,如果指示SPS PDSCH释放的PDCCH接收的结束位置(或者说传输PDSCH的时域资源中的最后一个时域资源)为时域单元n
PDSCH,则终端设备应在时域单元n
PDSCH+K
1内的PUCCH资源上传输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当K
1=0时,传输PUCCH的最后一个时域单元与指示SPS PDSCH释放的PDCCH接收的结束位置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单元可以时域上的任意一种传输单元,例如,可以时域单元可以时隙。又例如,时域单元可以为时域符号(又称“符号”)。
通信过程二、数据调度过程。
通常,对于有待传输数据的终端设备而言,该终端设备会接收用于为待传输数据调度传输资源的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来发送数据。在上述数据调度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结束到开始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称为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调度过程可以应用于侧行通信场景或上行数据调度场景。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在介绍数据调度过程中都会以上行数据调度场景为例介绍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在侧行通信场景中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与上行数据调度场景中的时序类似,为了简洁,不再具体赘述。
对于有上行业务的终端设备而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DCI(或称上行授权DCI)为终端设备调度第一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传输,以便终端设备通过第一PUSCH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控制承载第一DCI的第一PDCCH占用的时域单元与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时隙偏移值K
2,其中时隙偏移值K
2用于指示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PDCCH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USCH之间的时间间隔。
例如,终端设备在时域单元n
DCI上收到第一PDCCH(或者说,传输第一PDCCH的最后一个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n
DCI),则第一DCI调度的第一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或者说最早的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n
DCI+K
2。
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时隙偏移值K
2以及DCI调度的PUSCH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确定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的时域资源。其中,DCI调度的PUSCH占用的时域单元起始位置和时域单元的长度可以是通过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TDRA)指示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时隙偏移值K
2可以通过DCI指示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K
2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到3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单元可以时域上的任意一种传输单元,例如,可以时域单元可以时隙。又例如,时域单元可以为时域符号(又称“符号”)。
通信过程三、CSI上报过程。
CSI上报是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也就是说,每个CSI上报时刻,都会对应一个CSI参考资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CSI参考资源用于计算CSI上报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CSI参考资源用于确定CSI上报对应的测量资源。因此,从上述CSI参考资源的作用可以看出CSI参考资源需要对应的是下行时域单元(例如,下行时隙或者下行符号)。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假设终端设备需要在上行时域单元n′上向网络设备上报CSI,那么CSI参考资源可以基于公式n-n
CSI-ref确定,其中,n表示上行时域单元n′对应的下行时域单元,n
CSI-ref为正整数。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时域单元为时隙时,上行时域单元n′与下行时域单元n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公式
确定,或者,上述上行时域单元n′与下行时域单元n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通过公式
确定,其中,μ
DL表示下行的子载波间隔,μ
UL表示上行的子载波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数
以及
可以通过高层配置参数CA时隙偏移值(ca-SlotOffset)确定。
NR系统的时序处理
基于上文的介绍可知,在通信系统(例如,NR系统)中,很多通信过程都具时序关系,因此,目前通信协议为了规范终端设备的行为,分别规定了在满足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以及在不满足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上述在满足时序关系或不满足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可以称为“时序处理”。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2至图4分别以HARQ反馈过程、上行数据调度过程以及CSI上报过程为例介绍终端设备的行为。
通信过程一,HARQ反馈过程。
如上文介绍,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时机需要基于TA来调整。并且,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HARQ反馈时序K
1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因此,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HARQ反馈时序K
1不匹配的情况,导致终端设备的PDSCH译码时间未结束就到了基于TA调整后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时机,或者说,终端设备来不及完成PDSCH译码就到了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间。
因此,为了规范终端设备在上述情况下的行为,先在已有的通信协议中引入第一符号L
1,并基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与PUC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判断PUCCH的时域单元是否满足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其中,上述第一符号L
1可以定义为:CP的起始位置晚于PDSCH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第一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处理时间长度T
proc,1是基于终端设备的PDSCH译码时间确定的。例如,第一处理时间长度T
proc,1与PDSCH译码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
计算,其中,N
1表示PDSCH译码时间,d
1,1的取值和PDSCH的映射类型有关,d
2的取值和PUCCH的优先级有关,T
ext表示CP延长的长度,T
C=1/(Δf
max·N
f),Δf
max=480·10
3赫兹,N
f=4096,μ表示子载波间隔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处理时间长度T
proc,1的衡量单位可以为符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PDSCH译码时间不同。例如,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下,终端设备的PDSCH译码时间不同。
相应地,如果PUC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一符号L
1,那么终端设备来得及对PDSCH进行译码,这种情况即可以理解为满足HARQ反馈中的时序关系。相反,如果PUC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设备可能来不及对PDSCH进行译码,这种情况即可以理解为不满足HARQ反馈中的时序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2介绍在满足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以及在不满足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
参见图2,如果PDSCH的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210,则传输PDSCH的时域单元中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通过PUCCH发送HARQ-ACK信息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PDSCH进行解码,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PUCCH上发送HARQ-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输PD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除了包含PD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的情况(例如,图2中时域单元210的时域位置),还可以包括PD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重叠的情况。
继续参见图2,如果传输PDSCH的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220,则传输PDSCH的时域单元中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通过PUCCH发送HARQ-ACK信息之前,终端设备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PDSCH进行解码,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不在PUCCH上发送HARQ-ACK信息。
通信过程二、上行数据调度过程。
如上文介绍,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时机需要基于TA来调整。并且,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时隙偏移值K
2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因此,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时隙偏移值K
2不匹配的情况,即,终端设备的PUSCH的准备时间未结束就到了基于TA调整后的PUSCH的发送时间,或者说,终端设备来不及完成PUSCH的准备就到了发送PUSCH的时间。
为了规范终端设备在上述情况下的行为,先在已有的通信协议中引入第二符号L
2,并通过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判断PUSCH的起始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是否满足上行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关系。其中,上述第二符号L
2可以定义为:CP的起始位置晚于PUSCH分配的调度DCI的PDCCH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第二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处理时间长度T
proc,2是基于终端设备的PUSCH准备时间确定的。例如,第二处理时间长度T
proc,2与PUSCH准备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
计算,其中,N
2表示终端设备的PUSCH准备时间,如果该PUSCH中的第一个符号仅用于传输DMRS,那么d
2,1=0,否则d
2,1=1,d
2的取值和PUSCH的优先级有关,T
ext表示CP延长的长度,T
swit根据是否触发上行切换的时间间隔(gap)确定,d
2,2根据是否被DCI触发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切换确定,T
C=1/(Δf
max·N
f),Δf
max=480·10
3赫兹,N
f=4096,μ表示子载波间隔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处理时间长度T
proc,2的衡量单位可以为符号。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PUSCH准备时间不同。例如,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下,终端设备的PUSCH准备时间不同。
相应地,如果PUC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设备来得及准备需要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这种情况即可以理解为满足上行数据调度中的时序关系。相反,如果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设备可能来不及准备需要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这种情况即可以理解为不满足上行数据调度中的时序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3介绍在上行数据调度中的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以及在不满足上行数据调度中的时序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行为。
参见图3,如果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310,则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之前,终端设备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准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PUSCH上发送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除了包含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的情况(例如,图3中时域单元310的时域位置),还可以包括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重叠的情况。
继续参见图3,如果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为时域单元320,则传输PUSCH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之前,终端设备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上行数据,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不在PUSCH上发送上行数据。
通信过程三、CSI上报过程。
如上文介绍,每个CSI上报时刻,都会对应一个CSI参考资源。目前,在通信系统(例如,NR系统)中,CSI参考资源可以定义为对于在上行时域单元n′中上报CSI的CSI参考资源是根据下行时域单元n-n
CSI-ref确定的,其中,下行时域单元n′与上行时域单元n具有关联关系;n
CSI-r的取值取决于 CSI上报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上行时域单元与下行时域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参见上文的介绍,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CSI上报的上行时域单元n′,以及上行时域单元n′与下行时域单元n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CSI参考资源。参见图4,如果终端设备确定CSI参考资源对应一个有效的下行时域单元,那么终端设备在上行时域单元n′中上报CSI。如果终端设备确定CSI参考资源不对应有效的下行时域单元,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忽略在上行时域单元n′中上报CSI。
NTN系统的时序关系增强
从前文关于NTN系统的介绍可知,NTN系统通常存在大传输时延。为了克服NTN系统中的大传输时延,NR系统的上述时序关系需要增强。一个简单的方案是在系统中引入偏移值(或称偏移参数)。该偏移值可以采用K
offset表示。然后,可以将该偏移值应用到相关的时序关系中。
例如,在HARQ反馈的过程中引入偏移值K
offset之后,HARQ反馈时序(或PUCCH上传输HARQ-ACK的传输时序)的确定可以变为:对于PUCCH传输的时域单元,终端设备应在时域单元n+K
1+K
offset内的PUCCH资源上传输对应的HARQ-ACK信息。
又例如,在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引入偏移值K
offset之后,上行数据传输时序的确定可以变为:对于PUSCH传输的时域单元,终端设备应在时域单元n+K
2+K
offset内的PUSCH资源上传输对应的上行数据。
又例如,在CSI上报的过程中引入偏移值K
offset之后,CSI参考资源的确定可以变为:终端设备基于n-n
CSI-ref-K
offset,确定CSI参考资源对应的时域单元。
NTN系统中的K
offset指示和更新
在NTN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指示偏移值K
offset。该偏移值K
offset可以用于终端设备在HARQ反馈过程中、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以及CSI上报过程中的时序关系增强。
在不同的场景中,上述偏移值K
offset还可以细化为终端专用偏移值和公共偏移值。其中,终端专用偏移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专门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专用的偏移值。公共偏移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将预设区域(例如,小区)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终端设备对应的K
offset,作为预设范围内全部或部分公共偏移值。
随着网络设备(例如,卫星)和/或终端设备的移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发生变化,此时,可以更新偏移值K
offset。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或RRC连接态)之后,偏移值K
offset可以被更新。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 CE更新偏移值K
offset。该RRC信令例如可以是RRC配置信令,也可以是RRC重配信令。
如上文介绍,某些通信系统(如NTN系统)存在较大时延。因此,此类通信系统通常会引入偏移值(如K
offset),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时序关系进行增强。例如,在HARQ反馈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然后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反馈针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反馈信息。此时,上述偏移值用于指示从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完成到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需要基于TA来调整发送第一反馈信道的时间。
但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以及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偏移值的过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偏移值不匹配的情况,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例如,在终端设备基于TA调整第一反馈信道的发送时间之后,传输第一反馈信道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过早,导致终端设备来不及完成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进行译码,就需要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以指示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结果,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规范NTN系统中满足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或不满足HARQ反馈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以统一在不同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理解。下文将结合图5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在步骤S510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在侧行通信的场景中,上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为PSSCH。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中,上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为PDSCH。
在步骤S52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
上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侧行通信的场景中,上述第一反馈信道可以为PSFCH。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中,上述第一反馈信 道可以为PUCCH。
上述第一偏移值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或称“终端专用偏移值”)、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或称“终端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当然,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还可以为终端专用偏移值或公共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DSCH是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扰码的DCI调度的PD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TC-RNTI扰码的DCI调度的PD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DSCH是对应DCI格式1_0的DCI调度的PD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对应DCI格式1_0的DCI调度的PD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DSCH是对应DCI格式1_1或DCI格式1_2的DCI调度的PDSCH,当终端设备被配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确定的,否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DSCH是对应公共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D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对应公共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D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DSCH是对应终端设备专用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DSCH,当终端设备被配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确定的,否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其中,该目标偏移值可以是根据上述方式确定的公共偏移值或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PDC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为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对应最大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是基于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确定的。
例如,假设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15kHz,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PDC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15kHz,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30kHz,则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15kHz。再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15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15kHz的10个时隙。或者,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15kHz的5个时隙。
在步骤S530中,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确了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是否发送第一反馈信道的理解一致,从而避免了通信过程发生错乱。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引入第二时域单元来衡量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之前,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过程。其中,第二时域单元可以是基于传输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时域单元可以定义为:其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第一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其中,第一处理时间长度为基于终端设备的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时间确定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参见上文的介绍,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第二时域单元的定义可以看出,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530 可以包括若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之前,可以完成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此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也就是说,若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反馈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反馈信道,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的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TA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又或者,上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反馈信道,还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应当通过第一反馈信道反馈有效的反馈信息。其中,有效的反馈信息可以指终端设备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结果。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530可以包括若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之前,恐怕无法完成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此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也就是说,若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的第一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TA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又或者,上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反馈信道,还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不通过第一反馈信道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其中,有效的反馈信息可以指终端设备对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译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可以理解为传输第一反馈信道的时域单元中的第一个时域单元,或者说,时域上传输第一反馈信道的时域单元中最早的时域单元,其中,时域单元例如可以是时隙或符号。
如上文介绍,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公共偏移值,由于公共偏移值可以是基于预设范围(例如,小区)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偏移值,因此,对于预设范围内的大多数终端设备而言,这些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小于最远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的,也就是说,对于这些终端设备而言,公共偏移值对应的时间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T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通常会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发送第一反馈信道。
也就是说,上述步骤S530还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反馈信道,其中,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例如,第一反馈信道是PUCCH时,上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可以是第一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又例如,第一反馈信道是PSFCH时,上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可以是第一PSFCH的第一个侧行符号。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以在下行数据传输场景中传输目标数据块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收到携带目标传输块的目标PDSCH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被分配的HARQ-ACK定时信息K
1(即上文的“HARQ反馈时序”)和PUCCH资源确定目标PUCCH,其中该目标PUCCH用于携带该目标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
如果该目标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设备应提供该目标PDSCH对应的有效HARQ-ACK信息。换句话说,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K
1确定的目标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
如果该目标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一符号L
1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可以不提供该目标PDSCH对应的有效HARQ-ACK信息。换句话说,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HARQ-ACK定时信息K
1确定的目标PUC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一符号L
1。
可选地,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的:终端设备专用偏移值、公共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目标PDSCH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目标PDSCH的PDCCH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目标PUCCH子载波间隔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终端设备专用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收到携带目标传输块的目标PDSCH后,UE根据第一偏移值、被分配的HARQ-ACK定时信息K
1和PUCCH资源确定目标PUCCH,则终端设备应提供该目标PDSCH对应的有效HARQ-ACK信息,其中该目标PUCCH用于携带该目标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6,以下行传输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参见图6,假设第一偏移值K
offset,1为12个时隙,第一HARQ反馈时序K
1为4个时隙,第一PDSCH的结束位置为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此时,基于终端设备的TA调整后的第一PUCCH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为时隙n+K
offset,1+K
1(即时隙n+16)中的第0个符号。应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隙中的符号编号从0开始。
在情况一中,第二时域单元
1位于时隙n+15中的第8个符号,此时,第一PUCCH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二时域单元
1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可以以时隙n+16的第一个符号为起始时域资源发送第一PUCCH。
在情况二中,第二时域单元
2位于时隙n+16中的第8个符号,此时,第一PUCCH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时域单元
1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不发送第一PUCCH。
如上文介绍,某些通信系统(如NTN系统)存在较大时延。因此,此类通信系统通常会引入偏移值(如K
offset),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时序关系进行增强。例如,在数据调度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控制信息,然后通过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发送数据。此时,上述偏移值用于指示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完成到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需要基于TA来调整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时间。
但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以及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偏移值的过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偏移值不匹配的情况,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例如,在终端设备基于TA调整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发送时间之后,传输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过早,导致终端设备来不及准备需要通过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就到了需要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间,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规范NTN系统中满足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或不满足数据调度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以统一在不同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理解。下文将结合图7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30。
在步骤S710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
上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在侧行通信的场景中,上述第一控制信息可以为SCI,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为PSSCH,即上述步骤S51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SCI,该第一SCI用于调度第一PSSCH。
在下行传输的场景中,上述第一控制信息可以为DCI,相应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为PUSCH,即上述步骤S51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DCI,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PUSCH。
在步骤S72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上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单元。
上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为第一PUSCH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偏移值、时隙偏移值K
2、第一PUSCH的时域单元起始位置和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的长度,确定第一PUSCH,其中,第一PUSCH的时域单元起始位置和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一DCI中的TDRA指示。
上述第一偏移值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或称“终端专用偏移值”)、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或称“终端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当然,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还可以为终端专用偏移值或公共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USCH是TC-RNTI扰码的DCI调度的PU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TC-RNTI扰码的DCI调度的PU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USCH是对应DCI格式0_0的DCI调度的PU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对应DCI格式0_0的DCI调度的PU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USCH是对应DCI格式0_1或DCI格式0_2的DCI调度的PUSCH,当终端设备被配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确定的,否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USCH是对应公共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USCH,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例如,即使终端设备被配置了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在收到对应公共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USCH时,其对应的第一偏移值仍然是基于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PUSCH是对应终端设备专用搜索空间的DCI调度的PUSCH,当终端设备被配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确定的,否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其中,该目标偏移值可以是根据上述方式确定的公共偏移值或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第一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在上行数据调度的场景中,上述第一控制信息为DCI时控制信道为PDCCH。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在上行数据调度的场景中,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PUS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为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对应最大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是基于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确定的。
例如,假设第一PUS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30kHz,调度第一PUSCH的PDC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30kHz,则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30kHz。再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15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20个时隙。或者,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10个时隙。
在步骤S730中,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确了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是否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理解一致,从而避免了通信过程发生错乱。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引入第三时域单元来衡量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之前,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准备过程(或者说,通过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的准备过程)。其中,第三时域单元可以是基于传输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时域单元可以定义为:其CP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一控制信息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第二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其中,第二处理时间长度为基于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准备时间确定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参见上文的介绍,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第三时域单元的定义可以看出,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730可以包括若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之前,可以完成对待发送数据的准备过程,此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也就是说,若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的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TA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又或者,上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还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应当通过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传输数据(例如,TB)。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730可以包括若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之前,恐怕无法完成对待发送数据的准备过程,此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也就是说,若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 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的第一PUS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TA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又或者,上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还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忽略第一控制信息的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可以理解为传输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单元中的第一个时域单元,或者说,时域上传输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单元中最早的时域单元,其中,时域单元例如可以是时隙或符号。
如上文介绍,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公共偏移值,由于公共偏移值可以是基于预设范围(例如,小区)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偏移值,因此,对于预设范围内的大多数终端设备而言,这些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小于最远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的,也就是说,对于这些终端设备而言,公共偏移值对应的时间长度大于终端设备的T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通常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也就是说,上述步骤S730还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其中,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个符号。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以数据调度场景中为目标传输块调度传输资源的过程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收到目标PUSCH分配的调度DCI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时隙偏移值K2和调度DCI中的TDRA指示的起始位置和长度确定目标PUSCH分配。其中,该目标PUSCH分配用于传输目标传输块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
如果该目标PUSCH分配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设备应传输该目标传输块。换句话说,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K
2确定的目标PUS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符号L
2。
如果该目标PUSCH分配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符号L
2的起始位置,终端设备可以忽略该调度DCI。换句话说,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K
2确定的目标PUSCH的第一个上行符号在考虑定时提前影响后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二符号L
2。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的:终端设备专用目标偏移值、公共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调度DCI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例如目标PUSCH子载波间隔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终端设备专用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收到目标PUSCH分配的调度DCI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时隙偏移值K
2和调度DCI中的TDRA指示的起始位置和长度确定目标PUSCH分配,那么终端设备应传输该目标传输块,其中该目标PUSCH分配用于传输目标传输块和DMRS。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8,以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参见图8,假设第一偏移值K
offset,1为12个时隙,时隙偏移值K
2为4个时隙,第一DCI的结束位置为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此时,基于终端设备的TA调整后的第一PUSCH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为时隙n+K
offset,1+K
1(即时隙n+16)中的第0个符号。应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隙中的符号编号从0开始。
在情况一中,第三时域单元
1位于时隙n+15中的第8个符号,此时,第一DCI的第一时域单元
1的起始位置晚于第三时域单元
1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可以以时隙n+16的第一个符号为起始时域资源发送第一PUSCH。
在情况二中,第三时域单元
2位于时隙n+16中的第8个符号,此时,第一DCI的第一时域单元
2的起始位置早于第三时域单元
1的起始位置,则终端设备不发送第一PUSCH。
如上文介绍,某些通信系统(如NTN系统)存在较大时延。因此,此类通信系统通常会引入偏移值(如K
offset),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时序关系进行增强。例如,在上报第一CSI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CSI确定与第一CSI关联的CSI参考资源。此时,上述偏移值用于指示第一CSI的上报时刻与CSI参考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为了实现上行同步,终端设备需要基于TA来调整发送第一CSI的时间。
但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TA的过程、以及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偏移值的过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可能存在终端设备的TA与偏移值不匹配的情况,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 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例如,在终端设备基于TA调整第一CSI的发送时间之后,第一CSI关联的CSI参考资源不再是有效下行资源,无法实现CSI参考资源的作用使得终端设备无法获取需要上报的CSI。目前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理解不一致,则会导致通信过程错乱。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规范NTN系统中满足CSI上报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或不满足CSI上报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时终端设备的行为,以统一在不同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理解。下文将结合图9介绍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910至步骤S920。
在步骤S91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
上述第一偏移值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或称“终端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当然,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偏移值还可以为终端专用偏移值或公共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被配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确定的,否则,上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可以是根据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其中,该目标偏移值可以是根据上述方式确定的公共偏移值或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CSI参考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第一CSI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是基于CSI参考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第一CSI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偏移值是基于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确定的。
例如,在目标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30kHz的情况下,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15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20个时隙。或者,假设目标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10个时隙,则第一偏移值为对应30kHz的10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的过程可以参见上文关于NTN系统中CSI上报过程中的时序关系的介绍,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920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确了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偏移值和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第一CSI,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是否发送第一CSI的理解一致,从而避免了通信过程发生错乱。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920可以包括:若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终端设备发送第一CSI。其中,有效下行时域单元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利用该下行时域单元来发送第一CSI。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CSI,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三偏移值和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的CSI参考资源对应有效的下行时隙。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920可以包括:若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不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终端设备设备不发送第一CSI。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设备不发送第一CSI,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三偏移值和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的CSI参考资源对应有效的下行时隙。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传输第一CSI的时域资源是基于终端设备的TA调整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以在上行时隙n'上上报CSI的过程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在上行时隙n'中上报CSI的CSI参考资源是根据第一偏移值、下行时隙n和n
CSI_ref确定的,其中,n'与n具有关联关系,n
CSI_ref的取值取决于CSI上报的类型。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CSI参考资源对应一个有效的下行时隙,那么终端设备在上行时隙n'中上报CSI,换句话说,终端设备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n
CSI_ref确定的CSI参考资源对应有效的下行时隙。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CSI参考资源不对应有效的下行时隙,那么终端设备忽略在上行时隙n'中上报CSI,换句话说,终端设备不期望根据第一偏移值和n
CSI_ref确定的CSI参考资源不对应有效的下行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的:终端设备专用目标偏移值、公共目标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高层配置参数ca-SlotOffset。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终端设备专用偏移值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公共偏移值确定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结合图10,以发送第一CSI的过程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示出了两种发送第一CSI的情况,下文结合两种情况分别介绍。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隙以及符号都从0开始编号。
参见图10,在情况一中,假设第一偏移值K
offset,1为13个时隙,CSI参考资源偏移值n
CSI-ref1为1个时隙,基于终端设备的TA调整后第一CSI需要在上行时隙n'+16上发送,且上行时隙n'与下行时隙n对应。此时,第一CSI关联的CSI参考资源为时隙n-K
offset,1-n
CSI-ref1=时隙n+2,并且时隙n+2为空闲的下行时隙可以作为CSI参考资源,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CSI。
在情况二中,假设第一偏移值K
offset,1为10个时隙,CSI参考资源偏移值n
CSI-ref2为4个时隙,基于终端设备的TA调整后第一CSI需要在上行时隙n'+22上发送,且上行时隙n'与下行时隙n对应。此时,第一CSI关联的CSI参考资源为时隙n-K
offset,1-n
CSI-ref2=时隙n+8,但是下行时隙n+8被其他下行数据占用,无法作为CSI参考资源,或者说,第一CSI关联的CSI参考资源不是有效下行时隙,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不发送第一CSI。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结合图5至图10介绍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时都是基于“第一偏移值”介绍的,在上述3种通信过程中“第一偏移值”可以为相同的值,“第一偏移值”也可以为不同的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文结合图1至图10,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1至图13,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1100包括接收单元1110和处理单元1120。
接收单元1110,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处理单元1120,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一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1200包括接收单元1210和处理单元1220。
接收单元121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处理单元1220,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所述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物理控制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二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个上行符号。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1300包括处理单元1310。
处理单元1310,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131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发送所述第一CSI;和/或,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不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不发送所述第一CSI。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载波聚合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传输所述第一CSI的时域资源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的。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4中的虚线表示该单元或模块为可选的。该装置14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装置1400可以是芯片、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装置1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10。该处理器1410可支持装置1400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该处理器14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20。存储器1420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可以被处理器1410执行,使得处理器1410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存储器1420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41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410中。
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430。处理器1410可以通过收发器14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器1410可以通过收发器14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 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或网络设备中,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由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以被可互换使用。另外,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定义”或“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0)
-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包括: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一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
-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包括: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物理控制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二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偏移值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包括: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和/或,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不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所述终端设备不发送所述第一CSI。
-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载波聚合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如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所述第一CSI的时域资源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的。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一HARQ反馈时序确定第一反馈信道,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
-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二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一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一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反馈信道的第一个符号。
- 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 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调度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物理控制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时隙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或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和/或,若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早于所述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确定不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不早于第三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域单元是基于传输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时域资源和第二处理时间长度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时域单元为循环前缀CP的起始位置晚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物理控制信道的最后一个符号接收的结束位置后的所述第二处理时间长度后的下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时域单元为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的第一个上行符号。
- 如权利要求3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3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共享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偏移值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偏移值,确定第一CSI参考资源;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确定发送或不发送与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关联的第一CSI。
-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发送所述第一CSI;和/或,若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的时域位置不对应有效下行时域单元,不发送所述第一CSI。
-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载波聚合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是根据所述公共偏移值、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以及CA时隙偏移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 如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参考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所述上行子载波间隔配置包括所述第一CSI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 如权利要求39-4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传输所述第一CSI的时域资源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A调整的。
-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 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1/128508 WO2023077321A1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69818A true CN117769818A (zh) | 2024-03-26 |
Family
ID=8624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100993.8A Pending CN117769818A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69818A (zh) |
WO (1) | WO202307732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1305B (zh) * | 2013-11-01 | 2019-08-16 |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混合自动重传控制的方法和终端 |
KR20200050848A (ko) * | 2018-11-02 | 2020-05-12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Nr v2x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그 장치 |
CN112217620B (zh) * | 2019-07-12 | 2022-04-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KR20210020460A (ko) * | 2019-08-14 | 2021-02-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
-
2021
- 2021-11-03 CN CN202180100993.8A patent/CN1177698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03 WO PCT/CN2021/128508 patent/WO20230773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77321A1 (zh) | 2023-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13045B (zh)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2067547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5580380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1258369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1253455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230231661A1 (en)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7652117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3077321A1 (zh)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6325584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23115416A1 (zh) | 切换过程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39811A1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230422240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3087326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 |
WO2023010459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240348392A1 (en) |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24026678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240259904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7121601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8044304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7413591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7730595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7203924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6686235A (zh) | 时域参数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6349337A (zh) | 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8542063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