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7041A -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7041A
CN117767041A CN202311565899.7A CN202311565899A CN117767041A CN 117767041 A CN117767041 A CN 117767041A CN 202311565899 A CN202311565899 A CN 202311565899A CN 117767041 A CN117767041 A CN 117767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ble assembly
axially
contact
conductiv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58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栋
谢亚军
刘成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58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7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7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线缆组件与线缆连接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线缆组件包括线缆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一端固定连接于线缆的末端,另一端用于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在线缆组件成型、安装时引入额外的结构或零件,进而使得线缆组件的结构简单化。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作为一种连接线缆与PCB背板的连接器,在电器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线缆连接器通常是在线缆与PCB背板之间设置复杂的固定连接结构,以实现线缆末端与PCB背板之间稳定的导电相连。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5021004A所公开的线缆连接器,其通过将线缆组件固定装配在屏蔽壳、屏蔽壳定位安装在绝缘底座中、绝缘底座安装在连接器壳体的收容腔中、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在PCB背板上的方式实现线缆组件与PCB背板稳定地导电连通。这样的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过高。其中,线缆组件具体由高速线缆、绝缘体及注塑镶嵌在绝缘体上的端子构成。高速线缆固定在绝缘体内并使其差分对与端子导电连接,这样的结构无疑也进一步加重了连接器结构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组件,以解决现有线缆组件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线缆连接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线缆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一端固定连接于线缆的末端,另一端用于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线缆组件。通过在线缆的末端直接固定连接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使得线缆的末端可以通过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的弹性变形作用直接抵紧在适配的外接件的接触点位上,以便使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件或连接结构来实现线缆与导电接触件的固定连接;也无需通过设置额外的安装件或安装结构来使线缆组件与外设件稳定地导电连通,因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进而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加工生产,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
有益效果:毛纽扣接触件作为具有轴向压缩的能力的导电接触件,可以易于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紧在适配的外接件的接触点位上来实现线缆与外接件的直接且可靠的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采用额外的连接件来保证线缆组件与外接件之间稳定地导电连接,进而有效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同时毛纽扣接触件技术成熟,可以直接采购并投入使用,有利于提高线缆组件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毛纽扣接触件包括焊接端与抵接端;所述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焊接成一体,所述抵接端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实现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焊接来使毛纽扣接触件的焊接端轴向固定连接在线缆的末端,可以有效避免二者间额外连接结构的介入,进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同时焊接的连接效果更加可靠,因而使毛纽扣接触件与线缆的连接保持稳固,保证毛纽扣接触件的抵接端能够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稳定抵紧在外接件的相关接触点位上;进而保证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
有益效果:焊接端与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可以保证在拉拽线缆组件使其脱离与外设件的接触时,焊接端与线缆之间的焊接部分不会受到撕扯力的作用,有益于焊接端与线缆的末端长期保持稳固可靠的焊接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线缆,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
有益效果:高速线缆配合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形成的线缆组件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高速信号传输。这样成型的线缆组件易于使各部分的径向尺寸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的径向尺寸突变,便于密集化的布置。因此上述结构更适用于高密度化的高速信号传输场景。尤其是当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时,径向尺寸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更小的范围内,因此更加适合与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连接来实现高密度高速传输。在前述基础上,毛纽扣接触件直接焊接在高速线缆的末端,可以避免额外的连接结构介入,进而也有益于线缆组件保持径向尺寸的相对统一,利于线缆组件应用在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如果线缆组件存在弯折,则线缆组件与线缆组件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来避免在弯折处相互干涉,不利于线缆组件的紧密排布。毛纽扣接触件的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有利于线缆组件保持轴向的平直,因而可使线缆组件更适用于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及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上的线缆组件,所述绝缘基体包括用于与适配的PCB背板固定连接的定位安装结构,以便将线缆组件的接触端压接在适配的PCB背板的对应接触点位上;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一端固定连接于线缆的末端,另一端用于抵紧连接在适配的PCB背板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与适配的PCB背板稳定地导电连通。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绝缘基体上的定位安装结构,使得绝缘基体与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上的线缆组件可以直接精准安装在与线缆连接器适配的PCB背板上。线缆组件包括线缆与轴向压缩导电接触件。通过在线缆的末端直接固定连接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使得线缆的末端可以通过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的弹性变形作用直接抵紧在适配的PCB背板的接触点位上,以便使线缆与PCB背板稳定地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件或连接结构来实现线缆与导电接触件的固定连接;也无需通过设置额外的安装件或安装结构来使线缆组件与适配的PCB背板稳定地导电连通,因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线缆连接器的结构也随之简化,进而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加工生产,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
有益效果:毛纽扣接触件作为具有轴向压缩的能力的导电接触件,可以易于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紧在适配的PCB背板的接触点位上来实现线缆与适配的PCB背板的直接且可靠的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采用额外的连接件来保证线缆组件与适配的PCB背板之间稳定地导电连接,进而有效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同时毛纽扣接触件技术成熟,可以直接采购并投入使用,有利于提高线缆组件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毛纽扣接触件包括焊接端与抵接端;所述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焊接成一体,所述抵接端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实现线缆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焊接来使毛纽扣接触件的焊接端轴向固定连接在线缆的末端,可以有效避免二者间额外连接结构的介入,进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的结构。同时焊接的连接效果更加可靠,因而使毛纽扣接触件与线缆的连接保持稳固,保证毛纽扣接触件的抵接端能够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稳定抵紧在适配的PCB背板的相关接触点位上;进而保证线缆与适配的PCB背板稳定地导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
有益效果:焊接端与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可以保证在拉拽线缆组件使其脱离与适配的PCB背板的接触时,焊接端与线缆之间的焊接部分不会受到撕扯力的作用,有益于焊接端与线缆的末端长期保持稳固可靠的焊接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线缆,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
有益效果:高速线缆配合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形成的线缆组件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高速信号传输。这样成型的线缆组件易于使各部分的径向尺寸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的径向尺寸突变,便于密集化的布置。因此上述结构更适用于高密度化的高速信号传输场景。尤其是当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时,径向尺寸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更小的范围内,因此更加适合与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连接来实现高密度高速传输。在前述基础上,毛纽扣接触件直接焊接在高速线缆的末端,可以避免额外的连接结构介入,进而也有益于线缆组件保持径向尺寸的相对统一,利于线缆组件应用在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如果线缆组件存在弯折,则线缆组件与线缆组件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来避免在弯折处相互干涉,不利于线缆组件的紧密排布。毛纽扣接触件的焊接端与所述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有利于线缆组件保持轴向的平直,因而可使线缆组件更适用于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配在适配的PCB背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成对的轴向压缩导电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绝缘基体;2、线缆组件;3、定位销;4、PCB背板;5、线缆;6、毛纽扣接触件;7、紧固件;8、插装孔;9、环凸;10、焊接端;11、抵接端;12、屏蔽件安装孔;13、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线缆连接器的方案原理如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1及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1上的线缆组件2。具体的,线缆组件2与绝缘基体1的固定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绝缘基体1上设有插装孔8,插装孔8内设有环凸9,线缆组件2过盈插装在插装孔8内以实现与绝缘基体1的固定连接。绝缘基体1上设有与外接的PCB背板4固定连接的定位安装结构,以便将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外接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在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上设置销孔、向销孔内插装定位销3的销孔配合结构来实现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的定位;通过在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上设置螺纹孔、向螺纹孔内插装紧固件7的紧固件7紧固结构来实现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的固定安装。销孔配合结构与紧固件7紧固结构共同作为定位安装结构来使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精确且紧固地安装成一体,进而使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外接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
当然,也可以在前述插装孔8靠近外接的PCB背板4的孔端设置挡止环台。线缆组件2插装进插装孔8后,通过其末端与挡止环台挡止配合以限制线缆组件2的进一步深入。然后在插装孔8另一孔端对应的绝缘基体表面固定安装一对夹持板。夹持板可拼合出一个孔径小于线缆组件2的夹持孔,以便夹持并固定住线缆组件2以防其回退脱出插装孔8。外接的PCB背板4上对应地设有凸起的接触点位,当线缆连接器固定安装在外接的PCB背板4上时,凸起的接触点位从挡止环台中间伸入插装孔8内,以便毛纽扣接触件6与接触点位抵紧并导电连接。绝缘基体1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定位凸起,来与设置在适配的PCB背板4上的定位孔配合实现定位作用。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上预留有箍紧部位,当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定位并贴紧后,通过向二者的箍紧部位套设箍紧套的方式以实现二者的相互固定。定位凸起与箍紧部位共同作为定位安装结构来使绝缘基体1与外接的PCB背板4精确且紧固地安装成一体,进而使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外接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
如图4所示,线缆组件2包括线缆5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其中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其固定连接于线缆5的末端,使得线缆5的末端可以通过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的弹性变形作用直接抵紧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接触点位上,以便使线缆5与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件或连接结构来实现线缆5与导电接触件的固定连接;也无需通过设置额外的安装件或安装结构来使线缆组件2与适配的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因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2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线缆连接器的结构也随之简化,进而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加工生产,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本发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实施例1为: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可参考图1-3所示,包括绝缘基体1及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1上的线缆组件2。绝缘基体1包括用于与适配的PCB背板4固定连接的定位安装结构,以便将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线缆组件2结构可参考图4所示,包括线缆5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固定连接于线缆5的末端,用于抵紧连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5与适配的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
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轴向压缩导电接触件具体为毛纽扣接触件6。毛纽扣接触件6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5及公布号为CN116470314A中所述的弹性端子。毛纽扣接触件6作为具有轴向压缩能力的导电接触件,可以易于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紧在外接的PCB背板4的接触点位上来实现线缆5与外接的PCB背板4的直接且可靠的导电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采用额外的连接件来保证线缆组件2与外接的PCB背板4之间稳定地导电连接,进而有效简化了线缆组件2的结构。同时毛纽扣接触件6技术成熟,可以直接采购并投入使用,有利于提高线缆组件2的生产效率。当然,易于想到的是,这里轴向压缩导电接触件也可以是弹簧针。弹簧针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公布号为CN114843812A中所述的弹簧针。在某些需要准确控制线缆组件2抵紧在PCB背板4上的抵紧力、或需要控制安装完成后线缆组件2的轴向变形量的场景下,弹簧针更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中。
在前述结构基础上,毛纽扣接触件6可以具体设置焊接端10与抵接端11。其中焊接端10用于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焊接成一体;抵接端11用于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实现线缆5与外接的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通过焊接来使毛纽扣接触件6的焊接端10轴向固定连接在线缆5的末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二者间复杂连接结构的介入,进而有效地简化了线缆组件2的结构。同时焊接的连接效果更加可靠,因而使得毛纽扣接触件6与线缆5的连接保持稳固,进而保证了线缆组件2导电性能的可靠性;有效保证了毛纽扣接触件6的抵接端11能够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稳定抵紧在外接件的相关接触点位上;进而保证了线缆组件2导电性能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导电胶水粘接的手段来实现毛纽扣接触件6与线缆5的固定连接,以便简化装配工艺,降低线缆组件2装配的成本。
毛纽扣接触件6的焊接端10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可以轴向焊接成一体,这样可以保证在拉拽线缆组件2使其脱离与外设的PCB背板4的接触时,焊接端10与线缆5之间的焊接部分不会受到撕扯力的作用,有益于焊接端10与线缆5的末端长期保持稳固可靠的焊接连接关系。毛纽扣接触件6的焊接端10也可以沿垂直于线缆5的方向与线缆5焊接成一体。这样可以使线缆组件2具有90度的弯折,减少线缆组件2轴向尺寸,进而使采用这种线缆组件2的线缆连接器更适用于窄小或者轴向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中。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本发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实施例2为: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可参考图1-3所示,包括绝缘基体1及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1上的线缆组件2。绝缘基体1包括用于与适配的PCB背板4固定连接的定位安装结构,以便将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线缆组件2结构可参考图4所示,包括线缆5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固定连接于线缆5的末端,用于抵紧连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5与适配的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
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所述线缆5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线缆,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高速线缆配合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形成的线缆组件2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高速信号传输。这样成型的线缆组件2易于使各部分的径向尺寸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的径向尺寸突变,便于密集化的布置。因此上述结构更适用于高密度化的高速信号传输场景。
当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6时,径向尺寸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更小的范围内,因此更加适合与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连接来实现高密度高速传输。在此基础上,将毛纽扣接触件6直接焊接在高速线缆的末端,可以避免额外的连接结构介入,进而也有益于线缆组件2保持径向尺寸的相对统一,利于线缆组件2应用在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如果线缆组件2存在弯折,则线缆组件2与线缆组件2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来避免在弯折处相互干涉,不利于线缆组件2的紧密排布。毛纽扣接触件6的焊接端10与所述高速线缆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有利于线缆组件2保持轴向的平直,因而可使线缆组件2更适用于高密度高速传输的应用场景中。
为了适配上述线缆组件2,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基体1上开设有多组成对的插装孔8。为了保证线缆连接器具有针对电信号的屏蔽保护作用,成对布置的插装孔8之间均设置有屏蔽件安装孔12以便插装外设的屏蔽结构。高速线缆的屏蔽层上引有地线13。地线13与外设的屏蔽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导电连接以实现共地。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线缆连接器更适用在高速信号传输的场景中。
本发明中线缆组件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线缆组件的实施例同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述线缆组件2一致,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5)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一端固定连接于线缆(5)的末端,另一端用于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5)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纽扣接触件(6)包括焊接端(10)与抵接端(11);所述焊接端(10)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焊接成一体,所述抵接端(11)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实现线缆(5)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10)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5)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线缆,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
6.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1)及固定安装在绝缘基体(1)上的线缆组件(2),所述绝缘基体(1)包括用于与适配的PCB背板(4)固定连接的定位安装结构,以便将线缆组件(2)的接触端压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2)包括线缆(5)与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一端固定连接于线缆(5)的末端,另一端用于抵紧连接在适配的PCB背板(4)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使线缆(5)与适配的PCB背板(4)稳定地导电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为毛纽扣接触件(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纽扣接触件(6)包括焊接端(10)与抵接端(11);所述焊接端(10)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焊接成一体,所述抵接端(11)抵紧连接在外接件的对应接触点位上以实现线缆(5)与外接件稳定地导电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10)与所述线缆(5)的末端轴向焊接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5)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线缆,高速线缆的两根内导体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可轴向弹性压缩的导电接触件。
CN202311565899.7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Pending CN117767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5899.7A CN117767041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5899.7A CN117767041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7041A true CN117767041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5899.7A Pending CN117767041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70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628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gnal and power terminals
KR101375039B1 (ko) 동축 커넥터 장치
JP3154149U (ja) Rf同軸コネクタ
JP3848300B2 (ja) コネクタ
CN107069309B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US20180269598A1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US6966797B2 (en) High-speed cable assembly
KR101958096B1 (ko) 클램핑력을 인가하고 임피던스 불연속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두 세트의 클램핑 판을 구비하는 케이블 커넥터
JP2010108719A (ja) コネクタ
US8925189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1086857A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50867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insert
JP5229924B2 (ja) コネクタ
US7114957B2 (en) Micro-plug and socket connector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JP6241597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17767041A (zh) 一种线缆组件及线缆连接器
CN111786201B (zh)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US6672913B1 (en)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107171092B (zh) 接触组件及使用该接触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19677663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20368180U (zh) 对插式连接器
CN215771780U (zh) 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