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7663U - 一种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7663U
CN219677663U CN202320283346.1U CN202320283346U CN219677663U CN 219677663 U CN219677663 U CN 219677663U CN 202320283346 U CN202320283346 U CN 202320283346U CN 219677663 U CN219677663 U CN 219677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male
female
female en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33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虎青
刘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ma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7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7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磁性部件。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外壳、公端内导体、公端内绝缘件、公端外导体和公端外绝缘件,公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公端内绝缘件内,公端外导体设置在公端内绝缘件上,公端外绝缘件设置在公端外导体上;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外壳、母端内导体、母端内绝缘件、母端外导体和母端外绝缘件,母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母端内绝缘件内,母端外导体设置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上,母端外绝缘件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导体上;磁性部件设置在公端连接器上,和/或,母端连接器上,当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磁性相吸地对接时,磁性部件将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自动地吸附在一起,实现快速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可以应用在电连接设备或非电连接设备上,起到连接作用。目前的连接器多采用螺纹或插接方式固定,安装不方便且容易出现人为安装失误,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现有的连接器仍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连接时,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通过磁铁自动吸附连接,分开时,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可以直接用力拉开,此种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
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外壳、公端内导体、公端内绝缘件、公端外导体和公端外绝缘件,所述公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内,所述公端外导体设置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上,所述公端外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公端外导体上,所述公端内导体、公端内绝缘件、公端外导体和公端外绝缘件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公端外壳内;
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外壳、母端内导体、母端内绝缘件、母端外导体和母端外绝缘件,所述母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内,所述母端外导体设置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上,所述母端外绝缘件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导体上,所述母端内导体、母端内绝缘件、母端外导体和母端外绝缘件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母端外壳内;
当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磁性相吸地吸附在一起,所述公端内导体与所述母端内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弹性部件和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与所述公端外导体之间,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支撑所述第三导体并用于促使所述第三导体具有朝向所述母端外导体移动的趋势以连接所述母端外导体,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受压后,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缩入所述公端外导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所述公端外壳,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并套设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上,所述公端内绝缘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公端抵接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公端抵接部,所述公端外导体的朝向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导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导体从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与所述公端外导体之间脱出。
优选地,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弹性部件和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与所述母端外导体之间,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支撑所述第三导体并用于促使所述第三导体具有朝向所述公端外导体移动的趋势以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受压后,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缩入所述母端外导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所述母端外壳,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并套设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上,所述母端内绝缘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母端抵接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母端抵接部,所述母端外导体的朝向所述公端连接器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导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导体从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与所述母端外导体之间脱出。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所述弹性部件弹力小于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之间的吸附力。
优选地,所述母端内导体与所述公端内导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公端内导体对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公端内导体是具有弹性的端子,所述母端内导体是实心端子,所述公端内导体弹性对接在所述母端内导体上。
优选地,还包括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公端外壳和所述公端外绝缘件之间,和/或,所述磁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壳和所述母端外绝缘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公端外绝缘件上的公端磁性部件,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母端外绝缘件上的母端磁性部件,所述公端磁性部件和所述母端磁性部件是磁铁,所述公端外壳和所述母端外壳的材质是屏蔽金属,所述公端内导体和所述公端外导体同轴设置,所述母端内导体和所述母端外导体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公端内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母端内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母端外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使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将公端连接器安装到母端连接器上时,将公端连接器的一端靠近母端连接器的一端,在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自动地吸附在一起,公端内导体与母端内导体电性连接,公端外导体与母端外导体电性连接,实现了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快速安装;分开时,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可以直接用力拉开,实现了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快速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公端连接器;10、公端外壳;11、公端内导体;12、公端内绝缘件;121、公端抵接部;13、公端外导体;131、第一限位部;14、公端外绝缘件;15、公端磁性部件;16、弹性部件;17、第三导体;171、第二限位部;2、母端连接器;20、母端外壳;21、母端内导体;22、母端内绝缘件;23、母端外导体;24、母端外绝缘件;25、凹槽;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公端连接器1、母端连接器2。使用时,公端连接器1磁性相吸地安装在母端连接器2上。
公端连接器1,包括公端外壳10、公端内导体11、公端内绝缘件12、公端外导体13和公端外绝缘件14,公端连接器1还可以包括公端磁性部件15。公端内导体11的部分固定在公端内绝缘件12内,公端内导体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公端外导体13设置在公端内绝缘件12上,公端内绝缘件12隔绝了公端内导体11与公端外导体13,防止公端内导体11与公端外导体13之间短路,公端外绝缘件14设置在公端外导体13上,公端磁性部件15设置在公端外绝缘件14上,公端内导体11、公端内绝缘件12、公端外导体13、公端外绝缘件14和公端磁性部件15的至少部分容置在公端外壳10内,公端外绝缘件14隔绝了公端外导体13与公端磁性部件15,防止公端外导体13与公端磁性部件15之间短路。
母端连接器2,包括母端外壳20、母端内导体21、母端内绝缘件22、母端外导体23和母端外绝缘件24,母端连接器2还可以包括母端磁性部件(未示出),母端内导体21的部分固定在母端内绝缘件22内,母端内导体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母端外导体23设置在母端内绝缘件22上,母端内绝缘件22隔绝了母端内导体21与母端外导体23,防止母端内导体21与母端外导体23之间短路,母端外绝缘件24设置在母端外导体23上,母端内导体21、母端内绝缘件22、母端外导体23、母端外绝缘件24和母端磁性部件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母端外壳20内,母端外绝缘件24隔绝了母端外导体23与母端磁性部件,防止母端外导体23与母端磁性部件之间短路。
当公端磁性部件15和母端磁性部件分别同时设置在公端连接器1上和母端连接器2上,公端磁性部件15和母端磁性部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当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对接时,公端磁性部件15与母端磁性部件磁性相吸,在公端磁性部件15和母端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吸附在一起,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电性连接,公端外导体13与母端外导体23电性连接,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实现了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方式,公端磁性部件15和母端磁性部件是磁铁,公端磁性部件15设置在公端外壳10和公端外绝缘件14之间,母端磁性部件设置在母端外壳20和母端外绝缘件24之间。
由此,将公端连接器1安装到母端连接器2上时,将公端连接器1的一端靠近母端连接器2的一端,在公端磁性部件15和母端磁性部件的磁力作用下,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自动地吸附在一起,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电性连接,公端外导体13与母端外导体23电性连接,实现了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的快速安装,并实现多路信号、数据的单独传输;分开时,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可以直接用力拉开,实现了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的快速拆卸。
公端外壳10和母端外壳20的材质是屏蔽金属,屏蔽金属例如是铜,公端内导体11和公端外导体13同轴设置,母端内导体21和母端外导体23同轴设置,采用屏蔽金属的公端外壳10和母端外壳20,可以起到较佳的屏蔽效果,例如屏蔽外部磁场对内部传输信号的影响,还可以起到接地的作用。通过上述的同轴设置以及屏蔽金属的应用,可以使连接装置形成与同轴线相似的结构,可以将其应用到线缆上,用于高速信号的传输。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公端连接器1还包括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的部分设置在公端内绝缘件12与公端外导体13之间,第三导体17与公端外导体13连接,弹性部件16弹性支撑第三导体17并用于促使第三导体17具有朝向母端外导体23移动的趋势以连接母端外导体23,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连接时,第三导体17与母端外导体23对接的一端受压后,第三导体17压缩弹性部件16,弹性部件16收缩,第三导体17的部分缩入公端外导体13内,在弹性部件16的弹力作用下,第三导体17的一端紧密的压合在母端外导体23上,提高了第三导体17与母端外导体23导电性能和可靠性,使公端连接器1能够兼容不同高度或翘曲的母端连接器2,当PCB板上有多个母端连接器2需要连接时,使用同一种公端连接器1即可满足连接要求。
作为优选方式,第三导体17与母端外导体23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公端外壳10,弹性部件16是弹簧并套设在公端内绝缘件12上,弹簧的弹力小于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之间的磁吸力,公端内绝缘件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公端抵接部121,弹性部件16的一端连接第三导体17,弹性部件16的另一端抵接公端抵接部121,限制弹性部件16活动范围,公端外导体13朝向母端连接器2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第三导体17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71,第一限位部131和第二限位部171相配合并用于限制第三导体17从公端内绝缘件12与公端外导体13之间脱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导体17与母端外导体23导电性能和可靠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母端连接器2还包括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在母端连接器2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在公端连接器1上的设置方式相似,具体地说,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的部分设置在母端内绝缘件22与母端外导体23之间,第三导体17与母端外导体23连接,弹性部件16弹性支撑第三导体17并用于促使第三导17体具有朝向公端外导体13移动的趋势以连接公端外导体13,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连接时,第三导体17与公端外导体13对接的一端受压后,第三导体压缩弹性部件16,弹性部件16收缩,第三导体17的部分缩入母端外导体23内,在弹性部件16的弹力作用下,第三导体17的一端紧密的压合在公端外导体13上,提高了第三导体17与公端外导体13导电性能和可靠性,使母端连接器2能够兼容不同高度或翘曲的公端连接器1,当PCB板上有多个公端连接器1需要连接时,使用同一种母端连接器2即可满足连接要求。
作为优选方式,第三导体17与公端外导体13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母端外壳20,弹性部件16是弹簧并套设在母端内绝缘件22上,弹簧的弹力小于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之间的磁吸力,母端内绝缘件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母端抵接部,弹性部件16的一端连接第三导体17,弹性部件16的另一端抵接母端抵接部,限制弹性部件16活动范围,母端外导体23朝向公端连接器1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三导体17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71,第三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171相配合并用于限制第三导体17从母端内绝缘件22与母端外导体23之间脱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导体17与公端外导体13导电性能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方式,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5,公端内导体11的一端可以相匹配地对接在凹槽25内,增大了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接触不良,进而提到了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导电性能。或者,公端内导体11是具有弹性的端子,母端内导体21是实心端子,公端内导体11的外壳固定在公端内绝缘件12上,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相连接的一端受到压力时部分收缩到公端内导体11的外壳内,公端内导体11对接在母端内导体21上时具有一定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式,当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设置在公端连接器1上时,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的一端可以部分凸出于第三导体17的上边缘,并与母端内导体21上的凹槽25相匹配;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的一端也以与第三导体17的上边缘齐平,第三导体17可保护公端内导体11的一端免于外力破坏,当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对接时,第三导体17内缩,公端内导体11的一端凸出并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公端内导体11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的一端还可以部分内缩在第三导体17的空腔内,第三导体17可更加有效的保护公端内导体11的一端免于外力破坏,当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对接时,第三导体17内缩,公端内导体11的一端凸出并与母端内导体21连接。
当弹性部件16和第三导体17设置在母端连接器2上时,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连接的一端可以部分凸出于第三导体17的上边缘,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连接的一端也以与第三导体17的上边缘齐平,第三导体17可保护母端内导体21的一端免于外力破坏,当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对接时,第三导体17内缩,母端内导体21的一端凸出并与公端内导体11连接;母端内导体21与公端内导体11连接的一端还可以部分内缩在第三导体17的空腔内,第三导体17可更加有效的保护母端内导体21的一端免于外力破坏,当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对接时,第三导体17内缩,母端内导体21的一端凸出并与公端内导体11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公端内导体11的后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公端外导体13的后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母端内导体21的后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母端外导体23的后端与导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线30的另一端连接在设备上,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将两端的设备连接导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外壳、公端内导体、公端内绝缘件、公端外导体和公端外绝缘件,所述公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内,所述公端外导体设置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上,所述公端外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公端外导体上,所述公端内导体、公端内绝缘件、公端外导体和公端外绝缘件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公端外壳内;
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外壳、母端内导体、母端内绝缘件、母端外导体和母端外绝缘件,所述母端内导体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内,所述母端外导体设置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上,所述母端外绝缘件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导体上,所述母端内导体、母端内绝缘件、母端外导体和母端外绝缘件的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母端外壳内;
当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磁性相吸地吸附在一起,所述公端内导体与所述母端内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弹性部件和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与所述公端外导体之间,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支撑所述第三导体并用于促使所述第三导体具有朝向所述母端外导体移动的趋势以连接所述母端外导体,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受压后,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缩入所述公端外导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所述公端外壳,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并套设在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上,所述公端内绝缘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公端抵接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公端抵接部,所述公端外导体朝向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导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导体从所述公端内绝缘件与所述公端外导体之间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弹性部件和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与所述母端外导体之间,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母端外导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支撑所述第三导体并用于促使所述第三导体具有朝向所述公端外导体移动的趋势以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受压后,所述第三导体的部分缩入所述母端外导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公端外导体对接的一端部分凸出所述母端外壳,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并套设在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上,所述母端内绝缘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母端抵接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母端抵接部,所述母端外导体朝向所述公端连接器的前端内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导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导体从所述母端内绝缘件与所述母端外导体之间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所述弹性部件弹力小于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之间的吸附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内导体与所述公端内导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公端内导体对接在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内导体是具有弹性的端子,所述母端内导体是实心端子,所述公端内导体弹性对接在所述母端内导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公端外壳和所述公端外绝缘件之间,和/或,所述磁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壳和所述母端外绝缘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公端外绝缘件上的公端磁性部件,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母端外绝缘件上的母端磁性部件,所述公端磁性部件和所述母端磁性部件是磁铁并磁性相吸,所述公端外壳和所述母端外壳的材质是屏蔽金属,所述公端内导体和所述公端外导体同轴设置,所述母端内导体和所述母端外导体同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内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公端外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母端内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母端外导体的后端与导线电性连接。
CN202320283346.1U 2022-12-07 2023-02-15 一种连接装置 Active CN2196776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453 2022-12-07
CN2022232814535 2022-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7663U true CN219677663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3346.1U Active CN219677663U (zh) 2022-12-07 2023-02-15 一种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7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452C (zh) 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的同轴连接器
US7753689B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right angle cover
US8523610B2 (en) Connector for multiple interface connection standards
US63092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for providing high electrical power
KR19980070470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3217712A (ja) 相互接続システム
JP5768989B2 (ja)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TWI568104B (zh) 電連接器
US20030228781A1 (en) High frequency coaxial jack
TWI266459B (en) Micro coaxial cab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CN101931145B (zh) 一种电性连接器
EP0963014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to discrete electrical terminals
KR20180057492A (ko) 클램핑력을 인가하고 임피던스 불연속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두 세트의 클램핑 판을 구비하는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218639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9677663U (zh) 一种连接装置
DE602007004174D1 (zh)
US8079873B2 (en) LVDS connector
KR100833802B1 (ko) 쉴드쉘 커넥터 조립체
US20070228839A1 (en) Connector
CN212136810U (zh) 插接连接器
CN215771780U (zh) 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1555091A (zh) 一种多功能接头
CN201118011Y (zh) 电连接器
CN102842813B (zh) 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
TWI636627B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