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6956A -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6956A
CN117766956A CN202410195263.6A CN202410195263A CN117766956A CN 117766956 A CN117766956 A CN 117766956A CN 202410195263 A CN202410195263 A CN 202410195263A CN 117766956 A CN117766956 A CN 117766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tray
cell
battery cell
upper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52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星源
何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52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6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6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6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其中,该注液系统包括注液设备、上位机和控制设备;注液设备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对电芯进行注液;上位机用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采集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电芯的注液数据作为历史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这样,能够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池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液系统对电芯进行注液。然而,相关技术的注液系统中,在电芯未出站前通常无法识别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可能存在重复注液导致喷液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会造成物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物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系统,包括:
注液设备、上位机和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注液设备,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对电芯进行注液;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采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作为历史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确定当前进入所述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所述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基于各所述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注液设备对所述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本公开实施例的注液系统中,一方面,在电芯注液完成后,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另一方面,上位机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并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然后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这样,不论电芯是否已出站,均可以基于上位机本地记录的历史注液数据判断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物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通过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可以便于电芯在到达下料区准备出站前,从上位机快速可靠地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而不依赖于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从而无需考虑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物流线,进而可以适应更多的注液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在确定所述注液设备完成对所述电芯的注液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数据采集信号,基于所述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这样,控制设备在确定注液设备完成对电芯的注液后,通过向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可以控制上位机及时地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减少由于控制设备掉电等异常情况导致注液数据丢失的概率,提高注液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并基于所述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这样,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删除特定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所对应的注液数据,从而减少实际未完成注液的电芯在异常情况下被误记录有对应的注液数据,导致无法进行注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并基于所述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所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所述第一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第一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芯托盘进入所述注液设备,向所述上位机发送标识获取信号;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并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
这样,可以根据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关状态,灵活地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支持作业人员在标识输入区域手动输入托盘标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系统还包括扫码设备;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所述扫码设备,用于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对所述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处理,得到扫码结果,并将所述扫码结果返回至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基于所述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这样,可以在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自动启用扫码设备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并根据扫码设备的扫码结果确定托盘标识,从而提高注液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所述托盘标识;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所述标识输入功能。
这样,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可以使得获得的托盘标识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作业人员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可以减少托盘扫码异常导致电芯注液流程出错的情况,并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可以提高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三显示界面,所述第三显示界面包括第一功能配置区域;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第一状态;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第二状态。
这样,可以在第一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标识输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第二开关状态,并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
这样,可以根据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状态,灵活地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支持对存在异常的电芯进行注液,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用于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并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站请求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并将所述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这样,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场景下提高对电芯注液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四显示界面,所述第四显示界面包括第二功能配置区域;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开启的第三状态;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第四状态。
这样,可以在第二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异常忽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方法,应用于上位机,包括:
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基于所述上位机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其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是在电芯注液完成后,由所述上位机采集并记录在本地的;
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
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所述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基于各所述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注液设备对所述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本公开实施例的注液方法中,一方面,在电芯注液完成后,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另一方面,上位机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并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然后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这样,不论电芯是否已出站,均可以基于上位机本地记录的历史注液数据判断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物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通过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可以便于电芯在到达下料区准备出站前,从上位机快速可靠地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而不依赖于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从而无需考虑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物流线,进而可以适应更多的注液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在所述基于所述上位机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信号,基于所述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其中,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所述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的,所述数据采集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注液设备完成对所述电芯的注液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的;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在本地。
这样,控制设备在确定注液设备完成对电芯的注液后,通过向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可以控制上位机及时地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减少由于控制设备掉电等异常情况导致注液数据丢失的概率,提高注液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基于所述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这样,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删除特定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所对应的注液数据,从而减少实际未完成注液的电芯在异常情况下被误记录有对应的注液数据,导致无法进行注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包括: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基于所述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所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所述第一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第一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其中,所述标识获取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电芯托盘进入所述注液设备的情况下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这样,可以根据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关状态,灵活地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支持作业人员在标识输入区域手动输入托盘标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并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这样,可以在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自动启用扫码设备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并根据扫码设备的扫码结果确定托盘标识,从而提高注液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所述托盘标识;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所述标识输入功能。
这样,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可以使得获得的托盘标识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作业人员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可以减少托盘扫码异常导致电芯注液流程出错的情况,并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可以提高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包括:获取第二开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状态,灵活地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站请求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将所述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支持对存在异常的电芯进行注液,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场景下提高对电芯注液的精准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的实现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盘扫码进站流程的实现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方法中获取托盘标识的实现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方法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的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公开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芯可以是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指能够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可以用于制作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从而用于向用电装置供电。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还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电池单体有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通过汇流部件串联、并联或混联。
相关技术的注液系统中,在电芯未出站前通常无法识别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而在采用托盘型注液方式对电芯进行注液的场景下,装载电芯的电芯托盘通常为回流重复利用的机制,同一个电芯托盘一天将会使用多次。若电芯托盘中已完成注液的电芯未被正常移出,可能会跟随电芯托盘再次进入注液设备进行重复注液,从而导致喷液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会造成物料浪费。
此外,在电芯注液完成准备出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发送注液出站请求以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上传到MES系统,便于后续的生产数据追溯。相关技术中,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采集到电芯的注液数据后,可以将该注液数据传递至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从而便于电芯出站流程中注液数据的上传。然而,对于一些注液场景(例如托盘型注液场景等),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可能会存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其他物流线,使得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传递,从而导致在电芯出站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电芯注液数据的上传。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系统,如图1所示,该注液系统100包括注液设备110、上位机120和控制设备130;其中:
注液设备110,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对电芯进行注液;
上位机120,用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采集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电芯的注液数据作为历史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上位机120,还用于,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110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130;
控制设备130,用于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110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系统100可以应用但不限于电芯的首次注液流程、二次注液流程和/或补液流程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设备110可以采用托盘型注液方式对电芯进行注液。在实施时,可以将待注液的电芯集合装载在一个电芯托盘中送入注液设备110,然后利用注液设备110中的至少一个注液泵对电芯托盘中至少一个位置处放置的电芯进行注液。在实施时,注液设备110可以设置在注液工站中的注液工位。
上位机120可以用于对注液流程进行控制。在实施时,上位机120可以例如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中的至少之一。
在电芯注液完成后,上位机120可以基于电芯在托盘中的位置,直接从注液设备采集电芯的注液数据,也可以基于电芯在托盘中的位置,从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中采集电芯的注液数据。
上位机120可以在电芯托盘中的全部电芯均注液完成后,分别基于各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采集并记录各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上位机120也可以在电芯托盘中的某一电芯注液完成后,立即基于该电芯在托盘中的位置,采集并记录该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无需等待电芯集合中的全部电芯都注液完成。电芯的注液数据可以包括电芯的注液过程数据,例如,注液量、注液时长、注液保有量、注液前称重结果等中的至少之一。
在确定当前有电芯托盘进入注液设备110的情况下,上位机12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确定该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实施时,第一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可以通过电芯条码进行标识,也可以通过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进行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在上位机120本地和/或生产执行系统中存储物流线上的至少一个电芯托盘中分别放置的电芯集合;上位机120可以根据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上位机本地和/或生产执行系统查询得到该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120可以利用扫码设备对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各电芯进行扫码处理,得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在确定第一电芯集合后,上位机120可以通过查询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确定第一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120可以以电芯的电芯标识为索引将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在上位机120本地;上位机120可以根据第一电芯集合中每一电芯的电芯标识,在本地查找该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在查找到该电芯的注液数据的情况下确定该电芯已完成注液,在未查找到该电芯的注液数据的情况下,确定该电芯未完成注液。其中,电芯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芯条码、承载该电芯的电芯托盘的托盘码以及电芯在该电芯托盘中所处的位置等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120可以将第二电芯集合中的每一电芯均确定为待注液的目标电芯,也即直接将第二电芯集合作为目标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120可以基于第二电芯集合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电芯进站请求,并接收生产执行系统响应于该电芯进站请求返回的进站请求结果;基于该进站请求结果,上位机120可以确定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上位机120可以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各电芯移除,得到目标电芯集合。
控制设备130可以用于对注液工站中各机构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在实施时控制设备130可以例如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等。例如,控制设备130可以为用于对注液设备110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的PLC。
本公开实施例的注液系统中,一方面,在电芯注液完成后,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另一方面,上位机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并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然后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这样,不论电芯是否已出站,均可以基于上位机本地记录的历史注液数据判断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物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通过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可以便于电芯在到达下料区准备出站前,从上位机快速可靠地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而不依赖于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从而无需考虑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物流线,进而可以适应更多的注液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控制设备130,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在确定注液设备110完成对电芯的注液后,向上位机120发送数据采集信号;
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数据采集信号,基于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控制设备130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130可以在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以该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为索引,存储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上位机120接收到数据采集信号后可以基于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控制设备130中获取与该位置对应的电芯的注液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130可以在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以该电芯的电芯标识为索引,存储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上位机120可以预先存储电芯托盘中放置的各电芯的位置与电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数据采集信号的情况下,上位机120可以基于电芯在托盘中的位置,查询该对应关系得到该电芯的电芯标识,并从控制设备130中获取与该电芯标识对应的电芯的注液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注液设备完成对电芯的注液后,通过向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可以控制上位机及时地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减少由于控制设备掉电等异常情况导致注液数据丢失的概率,提高注液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并基于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从本地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这里,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可以为待删除注液数据的电芯所属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标识可以为待删除注液数据的电芯的电芯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可以是对某一电芯托盘中的全部电芯的注液数据进行删除的操作。上位机120可以响应于该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并基于该托盘标识,确定该电芯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电芯,并将该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120本地删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可以是对某一电芯的注液数据进行删除的操作,电芯标识可以包括该电芯的电芯条码。上位机120可以响应于该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的电芯条码,并基于该电芯条码,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120本地删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可以是对某一电芯托盘中位于某一位置的电芯的注液数据进行删除的操作,电芯标识可以包括该电芯在该电芯托盘中所处的位置。上位机120可以响应于该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所在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以及该电芯在该电芯托盘中所处的位置,并基于该托盘标识和该位置,确定并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120本地删除。
在实施时,数据删除区域的界面布局以及注液数据删除操作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删除区域中可以包括电芯列表,该电芯列表中可以包括在上位机120本地记录了注液数据的至少一个电芯;电芯列表中的每一电芯可以对应一个数据删除控件;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可以包括对至少一个电芯对应的数据删除控件的触发操作。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据删除区域中触发与某一电芯对应的数据删除控件,来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120本地删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删除区域中可以包括托盘标识输入控件和/或电芯标识输入控件,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托盘标识输入控件输入托盘标识和/或通过电芯标识输入控件输入电芯标识,来触发注液数据删除操作。
例如,参见图2,第一显示界面210可以包括数据删除区域211,数据删除区域211中可以包括托盘标识输入控件211a、托盘数据删除控件211b、电芯标识输入控件211c以及电芯数据删除控件211d。作业人员可以利用托盘标识输入控件211a输入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并通过对托盘数据删除控件211b的触发来进行注液数据删除操作,上位机可以响应于该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基于该托盘标识,确定该电芯托盘中的至少一个电芯,并将该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本地删除。作业人员可以利用电芯标识输入控件211c输入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标识,并通过对电芯数据删除控件211d的触发来进行注液数据删除操作,上位机可以响应于该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输入的电芯条码,并基于该电芯条码,确定待进行数据删除的电芯,并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从上位机本地删除。
这样,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删除特定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所对应的注液数据,从而减少实际未完成注液的电芯在异常情况下被误记录有对应的注液数据,导致无法进行注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用于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并基于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这里,可以预先由生产执行系统记录物流线上的每一电芯托盘中放置的各电芯,上位机120可以通过当前进入注液设备110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该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在实施时,上位机12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上位机120可以通过控制扫码设备对当前进入注液设备110的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处理,得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又如,上位机120可以响应于在显示界面上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这样,可以根据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第一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3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电芯托盘进入注液设备110,向上位机120发送标识获取信号;
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并基于第一开关状态,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其中,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
这里,控制设备13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向上位机120发送标识获取信号,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控制设备130中预先设置标识获取触发点位,控制设备130可以在检测到电芯托盘进入注液设备110的情况下,通过向该标识获取触发点位写入预设的触发点位值来发送标识获取信号。上位机120可以在从该标识获取点位中读取到该预设的触发点位值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标识获取信号。
标识输入功能指的是上位机120接收手动输入的托盘标识的功能。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该标识输入功能。在实施时,第一开关状态可以是作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上位机120根据当前生产场景自动确定的,这里并不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开关状态可以用于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因此,上位机120可以根据该第一开关状态,确定是否接收作业人员手动输入的托盘标识,从而采用相应的方式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该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情况下,上位机120可以获取作业人员手动输入的托盘标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该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情况下,上位机120则不接收作业人员手动输入的托盘标识,而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当前进入注液设备110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例如,采用扫码识别的方式自动获取。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关状态,灵活地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具有第二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
上位机120,用于在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托盘标识;第一状态表征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在实施时,标识输入区域的界面布局以及托盘标识输入操作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例如,参见图3,第二显示界面220可以包括标识输入区域221,作业人员可以在该标识输入区域221中进行托盘标识输入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生产场景中,可能存在上位机无法自动获取当前进入注液设备110的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的情况,例如,对电芯托盘扫码失败的情况、电芯托盘的识别条码脱落导致无码可扫的情况等等。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支持作业人员在标识输入区域手动输入托盘标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注液系统100还包括扫码设备140。
上位机120,用于在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140发送扫码指令;
扫码设备140,用于响应于扫码指令,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处理,得到扫码结果,并将扫码结果返回至上位机120;
上位机120,用于基于扫码结果,确定托盘标识;第二状态表征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电芯托盘上会设置有用于对该电芯托盘进行识别的识别条码,上位机120可以通过向扫码设备140发送扫码指令,以控制扫码设备140对电芯托盘上预设位置处的识别条码进行扫码处理,得到扫码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自动启用扫码设备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并根据扫码设备的扫码结果确定托盘标识,从而提高注液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用于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
或者,上位机120,用于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托盘扫码正常指的是通过扫码处理顺利获得当前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托盘扫码异常指的是通过扫码处理不能顺利获得当前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例如,电芯托盘的识别条码脱落、扫码设备140异常等情况导致无法获得托盘标识。
这样,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可以使得获得的托盘标识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作业人员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可以减少托盘扫码异常导致电芯注液流程出错的情况,并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可以提高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包括第三显示界面,第三显示界面包括第一功能配置区域;
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第一状态;
或者,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第二状态。
在实施时,第一功能配置区域的界面布局以及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关闭操作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例如,参见图5,第三显示界面230可以包括第一功能配置区域231,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对第一功能配置区域231中的第一开关控件231a的触发实现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或关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可以实施为同一显示界面,也可以实施为不同的两个显示界面。
这样,可以在第一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标识输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用于获取第二开关状态,并基于第二开关状态,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目标电芯集合;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
这里,异常忽略功能指的是在注液流程中,不论电芯托盘中的电芯是否处于异常状态,都对该电芯进行注液。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该异常忽略功能。在实施时,第二开关状态可以是作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上位机120根据当前生产场景自动确定的,这里并不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开关状态可以用于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因此,上位机120可以根据该第二开关状态,确定是否对处于异常状态的电芯进行注液,从而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相应的目标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状态,灵活地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用于在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目标电芯集合;其中,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支持对存在异常的电芯进行注液,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用于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并在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进站请求结果,确定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并将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这里,生产执行系统可以根据上位机120发送的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确定第二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是否符合进站注液的条件,并返回相应的进站请求结果。可以理解的是,生产执行系统返回的进站请求结果中可以包含第二电芯集合中每一电芯对应的请求结果信息,该请求结果信息可以表征对应的电芯是否进站是否异常。若电芯符合进站注液的条件,则该电芯对应的请求结果信息表征该电芯进站正常;若电芯不符合进站注液的条件,则该电芯对应的请求结果信息表征该电芯进站异常。
这样,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场景下提高对电芯注液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120具有第四显示界面,第四显示界面包括第二功能配置区域;
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的第三状态;
或者,上位机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第四状态。
作业人员可以在第四显示界面的第二功能配置区域对异常忽略功能进行开启操作或关闭操作。在实施时,第二功能配置区域的界面布局以及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关闭操作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例如,参见图6,第四显示界面240可以包括第二功能配置区域241,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对第二功能配置区域241中的第二开关控件241a的触发实现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或关闭操作。
这样,可以在第二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异常忽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方法,该注液方法可以由上位机执行。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液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步骤S102,基于所述上位机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其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是在电芯注液完成后,由所述上位机采集并记录在本地的。
步骤S103,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
步骤S104,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所述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基于各所述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注液设备对所述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本公开实施例的注液方法中,一方面,在电芯注液完成后,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另一方面,上位机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并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然后将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各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这样,不论电芯是否已出站,均可以基于上位机本地记录的历史注液数据判断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电芯重复注液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物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通过上位机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至本地,可以便于电芯在到达下料区准备出站前,从上位机快速可靠地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而不依赖于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从而无需考虑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物流线,进而可以适应更多的注液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在上述步骤S102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11至步骤S112:
步骤S111,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信号,基于所述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其中,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所述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的,所述数据采集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注液设备完成对所述电芯的注液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的;
步骤S112,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在本地。
这样,控制设备在确定注液设备完成对电芯的注液后,通过向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可以控制上位机及时地采集并记录电芯的注液数据,减少由于控制设备掉电等异常情况导致注液数据丢失的概率,提高注液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以及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21至步骤S122:
步骤S121,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
步骤S122,基于所述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这样,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在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删除特定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所对应的注液数据,从而减少实际未完成注液的电芯在异常情况下被误记录有对应的注液数据,导致无法进行注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历史注液数据,确定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各电芯的注液完成状态;基于所述注液完成状态,将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已完成注液的电芯移除,得到第二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该电芯的注液数据的情况下,确定该电芯的注液完成状态为已完成注液,在历史注液数据中不包括该电芯的注液数据的情况下,确定该电芯的注液完成状态为未完成注液。
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第一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从而得到准确的第二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31至步骤S132:
步骤S131,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步骤S132,基于所述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所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所述第一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第一电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41至步骤S142:
步骤S141,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其中,所述标识获取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电芯托盘进入所述注液设备的情况下发送的;
步骤S142,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这样,可以根据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关状态,灵活地获取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上述步骤S142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支持作业人员在标识输入区域手动输入托盘标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上述步骤S142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并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这样,可以在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自动启用扫码设备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并根据扫码设备的扫码结果确定托盘标识,从而提高注液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42中所述的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51或者步骤S152:
步骤S151,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所述托盘标识;
步骤S152,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所述标识输入功能。
这样,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可以使得获得的托盘标识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在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作业人员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可以减少托盘扫码异常导致电芯注液流程出错的情况,并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可以提高注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三显示界面,所述第三显示界面包括第一功能配置区域。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161或者步骤S162:
步骤S161,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第一状态;
步骤S162,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第二状态。
这样,可以在第一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标识输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71至步骤S172:
步骤S171,获取第二开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
步骤S172,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
这样,可以根据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状态,灵活地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72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这样,可以通过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支持对存在异常的电芯进行注液,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72可以包括: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站请求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将所述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这样,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在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场景下提高对电芯注液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具有第四显示界面,所述第四显示界面包括第二功能配置区域。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81或者步骤S182:
步骤S181,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开启的第三状态;
步骤S182,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第四状态。
这样,可以在第二功能配置区域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异常忽略功能,从而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下面以电芯二次注液工序中的电芯进站场景为例,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注液方法。
相关技术中,在采用托盘型注液方式的二次注液工序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装载电芯的电芯托盘为回流重复利用的机制,同一个电芯托盘一天将会使用多次,由于在电芯未出站前通常无法识别电芯是否已完成注液,若电芯托盘中已完成注液的电芯未被正常移出,可能会跟随电芯托盘二次进入注液设备进行重复注液,从而会导致电芯喷液的情况;
2)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可能存在前一工序中出现异常但未挑出的电芯、或者存在电芯托盘中的电芯放置存在空缺的情况等,因而需要知道注液设备中的每个注液位是否需要注液以及相应的注液量;
3)由于电芯托盘是循环使用的,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高温、震动等原因,导致黏贴在电芯托盘上的识别条码掉落,这将导致扫码设备无法获知托盘标识,进而导致上位机和/或控制设备无法识别物料,最终无法对该电芯托盘中的电芯进行注液;
4)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本增效通常会需要做实验物料,实验物料的状态通常为异常状态,无法流入注液设备完成注液的工艺流程,从而无法满足实验需求。
此外,在电芯注液完成准备出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MES发送注液出站请求以将该电芯的注液数据上传到MES系统,便于后续的生产数据追溯。相关技术中,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采集到电芯的注液数据后,可以将该注液数据传递至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从而便于电芯出站流程中注液数据的上传。然而,在托盘型注液场景下,注液工位与下料区之间可能会存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其他物流线,使得注液工位的控制设备与下料区的控制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传递,从而导致在电芯出站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电芯注液数据的上传。
在此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方法,该方法包括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和托盘扫码进站流程。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的实现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9:
步骤S201,上位机软件初始化完成,且连接注液工位的PLC成功后,启动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
步骤S202,PLC在确定注液设备完成对电芯托盘中各电芯的注液后,将PLC中数据采集信号点位的信号值置为True。
步骤S203,上位机读取该数据采集信号点位的信号值;
步骤S204,上位机在读取到该数据采集信号点位的信号值为True的情况下,从PLC获取电芯托盘中各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该数据采集信号点位的信号值置为False;
步骤S205,上位机将采集到的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数据库后,上位机还可以将电芯的注液完成状态设置为已完成注液。
步骤S206,上位机判断是否完成电芯托盘中各电芯的注液数据的采集;
若是,进入步骤S207;若否,进入步骤S208。
步骤S207,上位机向PLC中的数据采集结果点位写入第一采集结果值。
其中,第一采集结果值可以表明该电芯托盘中各电芯的注液数据均采集并记录成功。
步骤S208,上位机向PLC中的数据采集结果点位写入第二采集结果值。
其中,第二采集结果值可以表明该电芯托盘中至少一个电芯的注液数据未采集并记录成功。
步骤S209,上位机判断该数据采集结果点位的值是否归0。
这里,PLC可以在下一次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前,将数据采集结果点位的值归0。若确定该数据采集结果点位的值已经归0,则结束当前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盘扫码进站流程的实现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托盘扫码进站流程包括如下步骤S301至步骤S317:
步骤S301,上位机软件初始化完成,且连接注液工位的PLC和扫码设备成功,启动托盘扫码进站流程;
步骤S302,PLC响应于检测到电芯托盘进入注液设备,将PLC中的标识获取触发点位的信号值置为True。
步骤S303,上位机在读取到该标识获取触发点位的信号值为True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在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之前,可以先判断当前是否开启空跑分支,在空跑分支未开启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跑分支开启的情况下,上位机可以屏蔽扫码设备等外设、MES系统提供的接口等,实现对上位机软件的空跑测试。
步骤S304,扫码设备响应于扫码指令,对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处理,得到扫码结果,并将扫码结果返回至上位机;
步骤S305,上位机基于扫码结果判断扫码是否存在异常;
若是,进入步骤S306;若否,进入步骤S307。
步骤S306,上位机向PLC中的扫码结果点位写入第一扫码结果值;
第一扫码结果值表征扫码设备扫码存在异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LC在从扫码结果点位读取到第一扫码结果值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异常处理流程。
步骤S307,上位机基于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向MES发送电芯信息获取请求,并接收MES返回的电芯信息结果;
这里,电芯信息获取请求可以用于请求从MES获取电芯托盘中放置的各电芯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在向MES发送电芯信息获取请求之前,可以先判断当前是否开启空跑分支,在空跑分支未开启的情况下,基于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向MES发送电芯信息获取请求。
步骤S308,上位机判断电芯信息结果是否获取成功;
若是,进入步骤S310;若否,进入步骤S309。
步骤S309,上位机向PLC中的电芯信息获取结果点位写入第一请求结果值;
其中,第一请求结果值表征电芯信息结果获取异常。此外,上位机还可以打印电芯信息结果获取异常日志。
步骤S310,上位机从电芯信息结果中获取该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并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
步骤S311,上位机从MES获取第二电芯集合中各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并记录获取的各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至本地;
步骤S312,上位机向MES发送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
步骤S313,上位机基于进站请求结果判断第二电芯集合是否进站成功;
若第二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均进站成功,进入步骤S314;
若第二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均进站失败,进入步骤S315;
若第二电芯集合中的部分电芯进站成功,进入步骤S316。
步骤S314,上位机将第二电芯集合中各电芯在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PLC,并在PLC中的进站结果点位写入第一进站结果值;
其中,第一进站结果值表征第二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进站成功。
PLC在接收到第二电芯集合中各电芯在分别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后,可以基于各所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注液设备对各电芯进行注液。
步骤S315,上位机在进站结果点位写入第二进站结果值;
其中,第二进站结果值表征第二电芯集合中的各电芯进站异常。
步骤S316,上位机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电芯移除;
步骤S317,确定托盘扫码进站流程完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注液方法,基于上述二注注液数据采集流程和托盘扫码进站流程,可以在注液工站快速识别电芯托盘中各电芯的注液完成状态,从而确定电芯托盘中哪些位置需要对电芯进行注液,减少错误注液的情况,并且,在完成电芯注液后即保存注液数据到上位机本地数据库,此时即便电芯堆积在物流线上的情况下出现设备断电,注液数据依然不会因为断电消失,可以减少注液数据丢失导致的批量电芯无数据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可以是作业人员手动输入的或者上位机利用扫码设备扫码得到的。上述步骤S303至步骤S306中利用扫码设备扫码得到托盘标识的过程中,上位机在读取到标识获取触发点位的信号值为True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可以执行如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6:
步骤S401,判断标识输入功能是否开启;
若是,进入步骤S402;若否,进入步骤S403。
步骤S402,响应于接收到在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托盘标识;
步骤S403,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
步骤S404,判断托盘扫码是否正常;
若是,进入步骤S405;若否,进入步骤S406。
步骤S405,从扫码设备返回的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托盘标识;
步骤S406,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作业人员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
这样,在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可以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并在标识输入区域手动输入托盘标识,从而可以节约托盘扫码异常情况下问题排查占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在完成电芯工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特异化电芯:
1)电芯工艺工程师在优化电芯工艺的过程中引入的实验物料,该实验物料可能会被MES判定为不符合注液条件,导致进站异常,从而无法正常进站注液;
2)在前一道工序中存在异常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进站的电芯。
因此,可以对上述步骤S312至步骤S316进行进一步改进。如图11所示,改进后的方案中上位机可以采用如下步骤S501至步骤S505所述的方式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
步骤S501,向MES发送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
步骤S502,判断异常忽略功能是否开启;
若是,进入步骤S503;若否,进入步骤S504。
步骤S503,将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目标电芯集合;
步骤S504,基于进站请求结果,将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电芯移除,得到目标电芯集合;
步骤S505,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PLC。
这样,可以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灵活地开启或者关闭异常忽略功能。在异常忽略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无视电芯进站异常的情况,直接将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进站异常的电芯完成工艺的时长,减少物料过期的情况,同时还能满足电芯工艺工程师对新工艺进行测试的需求,大大减少实验物料的测试时长,减少了人为或环境因素导致的更换物料时间,进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控制器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控制器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控制器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公开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液设备、上位机和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注液设备,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对电芯进行注液;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电芯注液完成后,采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作为历史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确定当前进入所述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基于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所述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基于各所述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注液设备对所述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在确定所述注液设备完成对所述电芯的注液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信号;
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数据采集信号,基于所述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并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至本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
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并基于所述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从本地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并基于所述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所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所述第一电芯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芯托盘进入所述注液设备,向所述上位机发送标识获取信号;
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并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系统还包括扫码设备;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
所述扫码设备,用于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对所述电芯托盘进行扫码处理,得到扫码结果,并将所述扫码结果返回至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用于基于所述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所述托盘标识;
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所述标识输入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三显示界面,所述第三显示界面包括第一功能配置区域;
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的第一状态;
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标识输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的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第二开关状态,并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用于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并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站请求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并将所述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有第四显示界面,所述第四显示界面包括第二功能配置区域;
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开启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开启的第三状态;
或者,所述上位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功能配置区域进行的异常忽略功能的关闭操作,将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设置为表征所述异常忽略功能关闭的第四状态。
14.一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位机,包括:
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
基于所述上位机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其中,所述历史注液数据是在电芯注液完成后,由所述上位机采集并记录在本地的;
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
将所述目标电芯集合中各目标电芯分别在所述电芯托盘中的位置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基于各所述目标电芯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注液设备对所述目标电芯集合进行注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注液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已完成注液的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在所述基于所述上位机本地的历史注液数据,从所述第一电芯集合中确定未完成注液的第二电芯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信号,基于所述电芯在电芯托盘中的位置,从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其中,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所述电芯注液流程中获取的,所述数据采集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注液设备完成对所述电芯的注液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的;
将所述电芯的注液数据记录在本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一显示界面,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包括数据删除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数据删除区域进行的注液数据删除操作,获取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
基于所述待进行数据删除的托盘标识和/或电芯标识,确定并删除至少一个电芯分别对应的注液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进入注液设备的电芯托盘中放置的第一电芯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基于所述托盘标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所述电芯托盘中放置的所述第一电芯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标识获取信号,获取第一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标识输入功能;其中,所述标识获取信号是由所述控制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电芯托盘进入所述注液设备的情况下发送的;
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具有第二显示界面,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包括标识输入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开关状态,获取所述电芯托盘的托盘标识,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在所述标识输入区域进行的托盘标识输入操作,获取输入的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开启;
在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向扫码设备发送扫码指令,并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所述标识输入功能关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扫码设备响应于所述扫码指令返回的扫码结果,确定所述托盘标识,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正常的情况下,从所述扫码结果中获取扫码得到的所述托盘标识;
在所述扫码结果表征托盘扫码异常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开启所述标识输入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待注液的目标电芯集合,包括:
获取第二开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状态表征是否开启异常忽略功能;
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确定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开启;
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电芯集合的注液进站请求,得到进站请求结果;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站请求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将所述进站异常的至少一个电芯从所述第二电芯集合中移除,得到所述目标电芯集合;其中,所述第四状态表征异常忽略功能关闭。
CN202410195263.6A 2024-02-22 2024-02-22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Pending CN117766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5263.6A CN117766956A (zh) 2024-02-22 2024-02-22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5263.6A CN117766956A (zh) 2024-02-22 2024-02-22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6956A true CN117766956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5263.6A Pending CN117766956A (zh) 2024-02-22 2024-02-22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6956A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3965A (ja) * 2004-10-18 2006-04-27 Shibuya Kogyo Co Ltd 生産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CN101819164A (zh) * 2010-05-14 2010-09-01 山东大学 一种饮料灌装后杂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910963A (zh) * 2007-12-31 2010-12-08 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 集成包装系统体系结构
CN105574460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扫码设备工作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773698A (zh) * 2016-12-28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饮料灌装控制方法
CN107481053A (zh) * 2017-08-14 2017-12-15 纷美(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信息跟踪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67557A (zh) * 2018-08-10 2020-03-06 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二维码追溯方法
CN111416095A (zh) * 2020-02-28 2020-07-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圆柱电池的补液装置
CN112038562A (zh) * 2020-09-28 2020-12-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焊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工艺
CN212542523U (zh) * 2020-07-31 2021-02-12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注液线
CN11266904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注液机电池数据追溯系统
CN113518955A (zh) * 2019-03-06 2021-10-19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灌装系统中的产品引导的方法和用于玻璃瓶的灌装系统
CN114253697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面向锂离子电芯制造的设备状态监测边缘计算架构
CN114971651A (zh) * 2021-12-19 2022-08-30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基于区块链的乳品溯源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218371701U (zh) * 2022-10-31 2023-01-24 超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称量及补液功能的注液机
DE102022103998B3 (de) * 2022-02-21 2023-05-04 Sick Ag Verfahren und Prüfsystem zum Prüfen von Behältern und Verwendung von mit einem derartigen Prüfsystem in einer Abfüllanlage
CN117060019A (zh) * 2023-08-29 2023-11-14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整锂离子电池注液量的方法
CN220189857U (zh) * 2023-03-29 2023-12-1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自动注液中试线
CN117497971A (zh) * 2023-11-07 2024-02-02 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大圆柱电池的注液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3965A (ja) * 2004-10-18 2006-04-27 Shibuya Kogyo Co Ltd 生産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CN101910963A (zh) * 2007-12-31 2010-12-08 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 集成包装系统体系结构
CN101819164A (zh) * 2010-05-14 2010-09-01 山东大学 一种饮料灌装后杂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574460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扫码设备工作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773698A (zh) * 2016-12-28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饮料灌装控制方法
CN107481053A (zh) * 2017-08-14 2017-12-15 纷美(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信息跟踪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67557A (zh) * 2018-08-10 2020-03-06 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二维码追溯方法
CN113518955A (zh) * 2019-03-06 2021-10-19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灌装系统中的产品引导的方法和用于玻璃瓶的灌装系统
CN111416095A (zh) * 2020-02-28 2020-07-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圆柱电池的补液装置
CN212542523U (zh) * 2020-07-31 2021-02-12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注液线
CN114253697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面向锂离子电芯制造的设备状态监测边缘计算架构
CN112038562A (zh) * 2020-09-28 2020-12-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焊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工艺
CN11266904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注液机电池数据追溯系统
CN114971651A (zh) * 2021-12-19 2022-08-30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基于区块链的乳品溯源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DE102022103998B3 (de) * 2022-02-21 2023-05-04 Sick Ag Verfahren und Prüfsystem zum Prüfen von Behältern und Verwendung von mit einem derartigen Prüfsystem in einer Abfüllanlage
CN218371701U (zh) * 2022-10-31 2023-01-24 超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称量及补液功能的注液机
CN220189857U (zh) * 2023-03-29 2023-12-1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自动注液中试线
CN117060019A (zh) * 2023-08-29 2023-11-14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整锂离子电池注液量的方法
CN117497971A (zh) * 2023-11-07 2024-02-02 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大圆柱电池的注液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9142B (zh) 一种电池更换固定站对电动车自动更换电池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05414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1105564A (zh) 车辆共享电池更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147214B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安措监视系统
CN115319517A (zh) 自动换刀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自动换刀系统
CN110346735A (zh) 单体动力电池在线检测系统
CN117766956A (zh)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CN111932179A (zh) 电池模组仓储管理方法、上位机及系统
CN114878960A (zh) 故障诊断方法、存储介质、电力采集终端和故障诊断系统
CN108388513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701761A (zh) 电芯充电控制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03581A (zh) 低压联络柜的智能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117981B (zh) 一种可编程控制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的芯片
US20220268843A1 (en) Battery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7532605U (zh) 一种换电装置
CN115684976A (zh) 储能电池故障在线诊断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209486197U (zh) 一种结合台账的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
CN109960213B (zh) 一种旋转定位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368815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械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3185597U (zh) 一种智能手机充电管理系统
CN118099679A (zh)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CN111215346A (zh) 电芯智能预知分选系统及分选方法
CN117077698A (zh)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融合仓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289144B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3540528B (zh) 一种燃料电池运行环境监测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