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3370A -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3370A
CN117753370A CN202311804381.4A CN202311804381A CN117753370A CN 117753370 A CN117753370 A CN 117753370A CN 202311804381 A CN202311804381 A CN 202311804381A CN 117753370 A CN117753370 A CN 117753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water
mixture
amino acid
sol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43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艳丽
欧洋
赵伟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43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3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3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水溶性锂盐、水溶性铝盐和硅烷氨基酸;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碱性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其中,通过将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进行反应制得所述硅烷氨基酸;所述水溶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吸附剂,具有循环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的分离,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高效提取锂的吸附剂。
背景技术
锂作为自然界中最轻、标准电极电势最低、电化学当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在3C数码、动力汽车和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锂资源供应分为锂矿石、锂云母和盐湖卤水三大体系,其中盐湖卤水资源约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的70%。加上盐湖提锂的成本较低、工艺技术升级迭代较快,未来有望成为锂资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盐湖提锂的技术路线根据卤水巨大的资源禀赋差异而呈现“一湖一策,因湖而异”的特点,主要发展了沉淀法、萃取法、膜分离法以及包括电渗析法、电化学脱嵌法、吸附法等的多元化技术路径。其中,吸附法的核心在于开发吸附容量大、选择性高、寿命长的锂吸附剂。锂吸附剂主要包括铝系锂吸附剂、锰系锂离子筛和钛系锂离子筛吸附剂等类型,其中铝系吸附剂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唯一得到产业化的锂吸附剂。
铝系锂吸附剂粉体的结构一般表示为LiCl·2Al(OH)3·nH2O或其类似物。对于现有的铝系锂吸附剂,当造粒装填吸附塔实际运行时,为维持顶端吸附剂的层状结构不塌陷不被破坏,水洗脱锂后,吸附塔上段吸附剂锂解析率保持在60%左右,而此时中段和下段锂的解析率只有10%-20%。锂吸附剂洗脱过程中Li+解析不完全会导致释放的有效空位大量减少,从而造成循环使用时其吸附容量与理论吸附容量存在巨大差距,生产效率也相应降低。当生产工艺有所调整时,比如增加洗脱体积或者升高洗脱水温度,可能会造成吸附剂发生锂的过度脱嵌,当层间所有Cl-全部从吸附剂脱出后,层状结构便会出现塌陷,此时的锂吸附剂便不再具备锂吸附能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水溶性锂盐、水溶性铝盐和硅烷氨基酸;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碱性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
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
其中,通过将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进行反应制得所述硅烷氨基酸,所述水溶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吸附剂,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吸附剂在盐湖提取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吸附剂,具有循环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锂吸附剂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制得的锂吸附剂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描述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混合物,第一混合物包括水溶性锂盐、水溶性铝盐和硅烷氨基酸;
将第一混合物与碱性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以形成初生态锂铝双氢氧化物沉淀,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
将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
其中,通过将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进行加成反应制得硅烷氨基酸;水溶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水溶性氨基酸选自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水溶性氨基酸选自天冬氨酸、谷氨酸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进行加成反应制得硅烷氨基酸;
将水溶性锂盐、水溶性铝盐、硅烷氨基酸和溶剂(例如水)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第一混合物滴加至碱性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
将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得到第三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溶性锂盐是指能够溶于水的锂盐,例如可以包括氯化锂、溴化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溶性铝盐是指能够溶于水的铝盐,例如可以包括氯化铝、溴化铝、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溶性氨基酸是指能够溶于水的氨基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异氰酸酯硅烷包括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之间的反应的温度可以为10~35℃,例如15℃、20℃、25℃、30℃;时间可以为10~20h,例如12h、15h、17h、19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的摩尔比为1:(1~1.2),例如1:1、1:1.05、1:1.1,优选为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碱性溶液的摩尔浓度为4.5~5.8mol/L,例如4.8mol/L、5.0mol/L、5.2mol/L、5.4mol/L;进一步地,碱性溶液可以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铝盐与硅烷氨基酸的摩尔为2:(0.04~0.15),例如2:0.05、2:0.06、2:0.08、2:0.1、2:0.12、2:0.14;优选地,铝盐与硅烷氨基酸的摩尔为2:(0.08~0.1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锂盐与铝盐的摩尔为(0.9~2):2,例如1:2、1.2:2、1.5:2、1.6:2、1.8:2;优选地,锂盐与铝盐的摩尔为(1.2~1.5):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锂盐、铝盐、硅烷氨基酸的摩尔比为(0.9~2):2:(0.04~0.1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共沉淀反应的温度可以为60~90℃,例如65℃、70℃、75℃、80℃、85℃;共沉淀反应的终点pH为4.5~5.5,例如4.8、5.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搅拌的作用下在上述反应温度下继续进行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时间可以为0.5~3h,例如1h、1.5h、2h、2.5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得到锂吸附剂。进一步地,可将烘干后的物料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粉状的锂吸附剂。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吸附剂,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锂吸附剂具有硅烷氨基酸柱撑的锂铝双氢氧化物层状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上述锂吸附剂在盐湖提取锂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在层状结构中引入硅烷改性的氨基酸作为柱撑结构,使得制得的锂吸附剂具有循环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其中,通过硅烷将氨基酸进行改性后再引入层状结构中能够将氨基酸通过共价键等作用固定于层间,提高了柱撑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及长期循环吸附性能。
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锂吸附剂,可在85~100%的高洗脱率下进行长期循环应用,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解决了现有的铝系锂吸附剂所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可减少万吨碳酸锂装置的吸附剂用量。
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使用少量氨基酸便可使吸附剂的循环吸附量得到较大提升。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来源如下表所示,其他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可从伊诺凯、阿拉丁等试剂供应商购得。
实施例1
(1)将13.31g(0.1mol)L-天冬氨酸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25℃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20.53g(0.1mol)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反应15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基天冬氨酸。
(2)分别称取241.43g AlCl3·6H2O(1mol)、25.43g LiCl(0.6mol)和16.92g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基天冬氨酸(0.05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 NaOH溶液(5.4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80℃,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0,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80℃下继续搅拌陈化2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天冬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实施例2
(1)将14.71g(0.1mol)L-谷氨酸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20℃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24.73g(0.1mol)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反应17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乙氧基硅烷丙基脲基谷氨酸。
(2)分别称取375.13g Al(NO3)3·9H2O(1mol)、51.72g LiNO3(0.75mol)和7.89g三乙氧基硅烷丙基脲基谷氨酸(0.02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 NaOH溶液(4.5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90℃,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4.8,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90℃下继续搅拌陈化0.5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谷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实施例3
(1)将14.62g(0.1mol)L-赖氨酸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10℃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17.72g(0.1mol)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反应20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甲氧基硅烷甲基脲基赖氨酸。
(2)分别称取266.69g AlBr3(1mol),39.08g LiBr(0.45mol)和24.26g三甲氧基硅烷甲基脲基赖氨酸(0.075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氨水溶液(5.0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65℃,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4.5,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65℃下继续搅拌陈化3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赖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实施例4
(1)将11.91g(0.1mol)L-苏氨酸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30℃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21.93g(0.1mol)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反应12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乙氧基硅烷甲基脲基苏氨酸。
(2)分别称取241.43g AlCl3·6H2O(1mol)、86.85g LiBr(1mol)和13.54g三乙氧基硅烷甲基脲基苏氨酸(0.04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速度加入到500mL NaOH溶液(5.8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70℃,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5,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70℃下继续搅拌陈化2.5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苏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实施例5
(1)将15.62g(0.1mol)L-精氨酸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35℃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17.72g(0.1mol)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反应10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甲氧基硅烷甲基脲基精氨酸。
(2)分别称取375.13g Al(NO3)3·9H2O(1mol)、33.91g LiCl(0.8mol)和23.34g三甲氧基硅烷甲基脲基精氨酸(0.07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 KOH溶液(4.8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60℃,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2,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60℃下继续搅拌陈化3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精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实施例6
(1)将12.81g(0.1mol)L-谷氨酰胺置于150mL脱水的四氢呋喃中,在15℃水浴磁力搅拌作用下逐滴加入20.53g(0.1mol)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反应19h,蒸干溶剂后得到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基谷氨酰胺。
(2)分别称取266.69g AlBr3(1mol)、34.48g LiNO3(0.5mol)和20.00g三甲氧基硅烷丙基脲基谷氨酰胺(0.06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 KOH溶液(5.2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75℃,反应体系的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0,滴加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物体系在75℃下继续搅拌陈化1.5h,得到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脲基谷氨酰胺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对比例1
(1)分别称取241.43g AlCl3·6H2O(1mol)、25.43g LiCl(0.6mol),将二者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氨水溶液(5.4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0。
(3)将步骤(2)的体系在80℃下继续搅拌陈化2h。
(4)将步骤(3)的体系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粉末锂吸附剂。
对比例2
(1)分别称取241.43g AlCl3·6H2O(1mol)、25.43g LiCl(0.6mol)、6.66gL-天冬氨酸(0.05mol),将其加入到3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以10mL/min的滴加速度加入到500mL氨水溶液(5.4mol/L)中进行反应,用于为反应体系加热的水浴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250r/min,滴加终点pH为5.0。
(3)将步骤(2)的体系在80℃下继续搅拌陈化2h。
(4)将步骤(3)的体系进行过滤、水洗、烘干、破碎后得到天冬氨酸插层的粉末锂吸附剂。
XRD测试
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得的锂吸附剂通过X射线粉末多晶衍射仪(XRD)进行测试,工作参数为:Cu-Kα靶,扫描电压/电流为45KV/40mA,扫描范围为5-80°,扫描步长为0.02°。具体结果参见图1、2和表1。
表1实施例1-6、对比例1-2的锂吸附剂的XRD层间距结果
根据各实施例、对比例的描述可知,在实施例1-6的锂吸附剂的制备中,采用了硅烷氨基酸,而对比例1未采用硅烷氨基酸,对比例2以氨基酸天冬氨酸替代硅烷氨基酸。根据图1、2的结果可知,硅烷氨基酸的使用并未改变实施例1制得的吸附剂的整体结构,所制得的吸附剂与对比例1的吸附剂的结构大致相同,仍保持层状结构。
另外,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锂吸附剂的层间距明显大于对比例1的层间距,表明层间结构中引入的硅烷氨基酸能够作为柱撑结构,增大了层间的距离。对比例2的层间距虽较对比例1略有增加,但还是明显小于实施例1-6的层间距,表明将氨基酸通过硅烷改性后再引入吸附剂的层状结构中,能够强化其作为柱撑结构的作用。
吸附性能测试
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得的锂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测试。吸附剂的前处理方法如下:按照1g吸附剂/80mL水的比例在50℃热水(安全脱嵌)和80℃热水(过度脱嵌)中搅拌洗脱2h以形成锂离子空位,再经过滤干燥得到有效吸附剂。
吸附剂锂铝组成的测试方法如下:取0.1g锂吸附剂,用2毫升浓硝酸溶解后,再用超纯水稀释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的测试范围内,通过锂元素和铝元素的测试数据来计算锂铝的摩尔比。
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的测试方法如下:称取0.5g经前处理的锂吸附剂,加入50g察尔汗老卤后置于25℃恒温摇床中,设置摇床转速为150rpm,吸附15h后测试吸附前后卤水中的锂含量,计算饱和吸附容量,结果如表3所示。
其中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为:饱和吸附容量=(吸附前卤水中的锂含量-吸附后卤水中的含量)*盐湖卤水质量/吸附剂质量。
表2察尔汗老卤的化学组成
元素 Li Na K Mg B
mg/kg 296 1650 850 87869 257
表3锂吸附剂洗脱后锂铝的摩尔比和饱和吸附容量
根据表3可知,在50℃热水中洗脱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锂吸附剂结构中依旧剩余25~60%的锂离子,测得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5~17mg/g。而采用80℃热水洗脱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锂吸附剂中90%左右的锂离子均被脱出。实施例1-6的锂吸附剂由于硅烷氨基酸的柱撑作用而维持了原有的层状结构,饱和吸附容量均增加至30mg/g以上。而对比例1的锂吸附剂由于锂离子和层间氯离子的绝大多数脱出而结构塌陷,吸附剂几乎无吸附量。对比例2由于层间氨基酸未共价固定而被部分洗脱,未全部发挥柱撑作用,只保留了原有吸附量。
长期循环吸附性能测试
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得的锂吸附剂进行长期循环吸附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1)吸附过程:称取5g经50℃热水前处理的锂吸附剂,加入200g察尔汗老卤,在25℃恒温摇床150rpm下吸附4h,将吸附尾液与吸附剂离心分离,测定吸附尾液中的锂含量;
(2)水洗过程:向上述吸附饱和的锂吸附剂中加入50g纯水,快速混合5min,将水洗液与吸附剂离心分离;
(3)脱附过程:向上述水洗后的锂吸附剂中加入100g纯水,在60℃恒温摇床150rpm下洗脱2h,将脱附液与吸附剂离心分离,测定脱附液中的锂含量。
上述(1)、(2)、(3)过程代表一个完整的吸附周期,如此循环往复,测试锂吸附剂的长期循环吸附性能。
其中工作脱附容量的计算公式为:脱附容量=脱附液中的锂含量*脱附液质量/吸附剂质量;工作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与上述饱和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一致。
表4锂吸附剂初始工作吸附、脱附容量以及第50周期工作吸附、脱附容量
根据表4可知,经过50周期的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实施例1-6制备的锂吸附剂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脱附容量,具有循环吸附脱附容量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对比例1制备的锂吸附剂由于长期加温脱附而出现吸附、脱附容量急剧衰减的问题。对比例2制备的氨基酸物理插层的锂吸附剂也出现了吸附、脱附衰减的问题。
除非特别限定,本发明所用术语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出于示例性目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其他替换、改变和改进,因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水溶性锂盐、水溶性铝盐和硅烷氨基酸;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碱性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
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
其中,通过将水溶性氨基酸与异氰酸酯硅烷进行反应制得所述硅烷氨基酸,所述水溶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异氰酸酯硅烷包括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α-异氰酸酯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水溶性氨基酸与所述异氰酸酯硅烷的摩尔比为1:(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溶性锂盐包括氯化锂、溴化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水溶性铝盐包括氯化铝、溴化铝、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碱性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溶性铝盐与所述硅烷氨基酸的摩尔比为2:(0.04~0.15);和/或,
所述水溶性锂盐与所述水溶性铝盐的摩尔比为(0.9~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共沉淀反应的温度为60~90℃;和/或,
所述共沉淀反应的终点pH为4.5~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搅拌的作用下进行所述陈化处理;和/或,
所述陈化处理的温度为60~90℃;和/或,
所述陈化处理的时间为0.5~3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陈化处理,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得到所述锂吸附剂。
9.一种锂吸附剂,通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0.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吸附剂在盐湖提取锂中的应用。
CN202311804381.4A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7753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381.4A CN11775337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381.4A CN11775337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3370A true CN117753370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4381.4A Pending CN11775337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33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0446B (zh) 一种由卤水提取电池级锂的工艺及装置
CN108543516B (zh) 一种锂离子选择性吸附剂、制备方法以及从卤水提锂的工艺
CN110354796B (zh) 一种铝盐型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810353A (zh) 一种制备锂离子筛吸附剂的方法
CN110862631B (zh) 一种用于盐湖卤水的高效可循环提锂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Zheng et al. Dual-functional mesoporous films templated by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or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lithium and rubidium
CN105384195A (zh) 一种从钼冶炼废酸中回收铼的方法
CN108525636B (zh) 一种快速吸附解析的吸附剂、制备及在锂/铷吸附的应用
CN108311108B (zh) 一种碳基杯芳烃冠醚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82466B (zh) 一种介孔硅膜及其两步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897627A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去除方法
CN114262034B (zh) 一种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石墨烯/亚铁氰化镍铜复合物分离盐湖卤水中铷的方法
CN103303996B (zh) 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活性铝氧化物除氟吸附材料的应用
CN112892502A (zh) 含聚多巴胺的离子螯合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品
CN114768780A (zh) 一种Zn-Fe普鲁士蓝类似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548701A (zh) 一种锂离子筛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17753370A (zh) 一种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u et al.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Lithium and Boron from Brine by the Collaborative Adsorption of Lithium-Ion Sieves and Boron Chelating Resins
CN115739004B (zh) 利用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制备的锂铝吸附材料及其方法
CN116920807A (zh) 一种用于盐湖提锂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0178B (zh) 选择性吸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4072A (zh) 用于阴离子吸附剂的造粒剂及制备方法、阴离子吸附剂
CN113041988A (zh) 一种钛系锂离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482133B (zh) 一种利用Hummers法的废液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
CN115869898B (zh) 锂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的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