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2762A -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2762A
CN117752762A CN202311679756.9A CN202311679756A CN117752762A CN 117752762 A CN117752762 A CN 117752762A CN 202311679756 A CN202311679756 A CN 202311679756A CN 117752762 A CN117752762 A CN 117752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edicine
dampness
external application
d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9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荣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Chaomei
Original Assignee
Yang Chaom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 Chaomei filed Critical Yang Chaomei
Priority to CN2023116797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27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2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包括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第一药物由制附片、党参、白术、干姜等组成,第二药物由黑豆、决明子、补骨脂组成;本发明通过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配合,通过微波赋能热敷经络,温暖五脏六腑,将第一药物有效成分导入体内,激活人体经络之气血,加速流畅疏通百脉,驱除体内寒湿、瘀堵,并加速肠道蠕动,恢复畅通;且使得油腻之湿毒通过毛细孔以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将体内湿邪及时祛除,对湿邪所致各病症有效的治疗。并第二药物采用由药食同源的重于利脾补肾之物组成,不仅可利于脾胃调理,以化水湿,助第一药物祛除湿毒,并且还可热能储蓄填充材料,补充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增强热敷效果,一物多用。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十病九湿”,“湿气重百病生,湿气是万病之源”。《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提到:“太阴之上,湿气主之。”《灵枢·水胀》中也提到:“此皆尝有伤于湿气”。
湿气重常见病症表现有:舌头边缘有锯齿状裂痕,大便溏稀不成形,粘连在马桶壁上;浑身乏力,易于疲劳,消化不良;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头发油腻、脱发、白发等;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脸容易浮肿,眼袋下垂,脸上长斑、起痘等。并湿气重的女性有些会表现出白带异常、痛痒、宫寒不孕等症状,湿气重的男性有些会表现出阴部潮湿、阴囊潮湿,对房事不感兴趣;并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湿气重还会容易引发腰酸腿麻、关节疼痛、胸口闷、高血压等病症。
目前针对湿气重所引起的病症,有采用西药进行缓解治疗,但西药副作用大;也有采用口服中药进行缓解治疗,但是口服中药不仅适口性差,且容易刺激肠胃,并治疗见效慢。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热敷根据经络导入中药有效成分,激活人体经络之气血,推动人体气血加速运行、让气血渗灌全身经络,通过发汗排除湿腻、疏通寒凝瘀堵,以可对湿气所致各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包括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
所述第一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制附片15-45份、党参10-35份、白术10-35份、干姜10-35份、甘草10-35份、白芍10-35份、桂枝10-35份、山药10-35份、扁豆10-35份、白芷15-45份、白豆蔻10-35份、川芎10-35份、苏木10-35份、鸡血藤15-45份、巴戟天10-35份、淫羊藿10-35份、寄生10-35份、威灵仙15-35份、细辛15-45份、麻黄10-35份;
所述第二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黑豆1-10份、决明子1-8份、补骨脂0.2-2份;
所述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的重量用比为:1-5:4-20。
优选地,所述第一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制附片30份、党参20份、白术20份、干姜20份、甘草20份、白芍20份、桂枝20份、山药20份、扁豆20份、白芷25份、白豆蔻20份、川芎20份、苏木15份、鸡血藤30份、巴戟天20份、淫羊藿20份、寄生20份、威灵仙25份、细辛20份、麻黄25份。
优选地,所述第二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黑豆4份、决明子4份、补骨脂0.2份.
优选地,所述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的重量用比为:1:4。
优选地,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一药物经干燥混合后粉碎成粒径0.25-1mm粉状;
2)将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混合,拌匀后,装入袋中备用即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包,其包括袋体1,袋体1上采用车缝线2将其分隔成5个分隔袋3;
所述分隔袋3内均装填有本发明的外敷药物。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配合,通过微波赋能热敷经络,温暖五脏六腑,将第一药物有效成分导入体内,激活人体经络之气血,加速流畅疏通百脉,驱除体内寒湿、瘀堵,并加速肠道蠕动,恢复畅通;且使得油腻之湿毒通过毛细孔以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将体内湿邪及时祛除,达到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对湿邪所致各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
并第二药物采用由药食同源的重于利脾补肾之物组成,不仅可利于脾胃调理,以化水湿,更能助第一药物祛除湿毒,并且还可热能储蓄填充材料,增强热敷效果,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敷药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包括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
所述第一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制附片30份、党参20份、白术20份、干姜20份、甘草20份、白芍20份、桂枝20份、山药20份、扁豆20份、白芷25份、白豆蔻20份、川芎20份、苏木15份、鸡血藤30份、巴戟天20份、淫羊藿20份、寄生20份、威灵仙25份、细辛20份、麻黄25份。
所述第二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黑豆4份、决明子4份、补骨脂0.2份。
所述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的重量用比为:1:4。
本发明中第一药物的各原料的药理如下:
制附片味辛、甘,性热纯阳,有毒,入心、肾、脾经,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党参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入脾、肺经;补气之力逊于人参,多用于脾肺气虚之轻症,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
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祛除水湿;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治脾胃气虚、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及胎动不安。
干姜辛热温散,入脾、胃经,既祛脾胃寒邪,又助脾胃阳气,为温中祛寒之要药,无论实寒、虚寒证皆宜,入心经,能回阳通脉。
甘草甘补润缓,生平偏凉,炙平偏温,主入脾、肺经,兼入胃、心经,既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祛痰止咳、解毒。
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是为补虚药。
桂枝辛散温通,甘温助阳,温通流畅,湿助一身之阳气,流畅—身之血脉;入肺、膀胱经,善散风寒而解在表之风寒或风邪;入心经与血分,善温通助阳、散寒邪、通血脉、畅胸阳、温化水湿、止疼痛。
山药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白芷辛散温燥,芳香开窍,主入阳明(胃)经,兼入太阴(肺)经,既善散风寒、除湿邪、通鼻窍与关节之窍,又善止痛、发表、止带,还能消散肿块,促进脓汁的排出。
白豆蔻性温、味辛,归肺经和脾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川芎辛香行散温通,入肝、胆、心包经,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内行血气,外散风寒,活血力强,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为"血中之气药";治多种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属风热、风湿、血虚者,亦可选。
苏木咸走血,微辛能散,甘平偏凉,入心、肝、脾经;既活血通经,治瘀血经产诸证;又祛瘀止痛,疗胸腹刺痛与跌打伤痛。
鸡血藤苦泄温通,微甘能补,入肝、肾经。既活血通络而止痛,又补血舒筋而止痛,治血瘀、血虚有寒诸证可投,血虚痹痛麻木者最宜。
巴戟天甘补辛散,微温不烈。入肝、肾经,既能补肾阳、益精血,又能祛风湿、强筋骨,为治肾阳虚衰或兼风湿之要药。
淫羊藿辛散甘补温燥,入肝、肾经,作用较强。既补肾阳而强筋骨,又祛风湿而镯痹痛,为肾虚阳痿、风寒湿痹所常用。其功力较强而灵验,故又名仙灵脾。
寄生苦燥甘补,性平不偏,入肝、肾经。既长于养血而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又祛风湿,既善治血虚或肝肾亏虚兼风湿痹痛,又善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
威灵仙辛散咸软温通,入膀胱经(或云十二经),善走窜,力强效快。善祛风湿、通经络,兼消痰水或软坚。最宜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屈伸不利兼寒者,并治痰饮积聚。
细辛芳香气浓,辛温走窜,入心、肺、肾经,通彻表里上下,有小毒而力较强。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头痛及牙痛。
麻黄辛散温通,微苦略降,入肺、膀胱经。善开宣肺气而发汗解表、平喘,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温通散寒而通痹、散结。发散力强,平喘力好,治风寒表实无汗,兼咳喘者最宜。治肺气不宣之咳喘,风寒、寒痰者径用。善治风水水肿,以及痹痛与阴疽。
本发明的第一药物诸药共同作用,以制附片、白术、干姜、桂枝、白芷、川芎、巴戟天、威灵仙共祛湿散寒,以白芍、苏木、鸡血藤、细辛、麻黄共通经活络,化瘀止痛;以党参、淫羊藿、寄生养血补肝肾,以山药、扁豆、白豆蔻健脾和中,化湿行气。
第二药物以药食同源的重于利脾补肾的黑豆、决明子、补骨脂组成,以可助第一药物健脾化湿。
并本发明的药物需配合微波赋能热以进行外敷,以利于将第一药物有效组分通过皮肤导入体内,则第二药物则还可起到储存热能的作用,可增加热敷作用,实现一药多用。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外敷药物装填入袋制备成附图1所示的中药包,所述中药包包括袋体1,袋体1上采用车缝线2将其分隔成5个分隔袋3;
所述分隔袋3内均装填有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外敷药物。
具体的所述中药包一般共灌装外敷药物2.5公斤。
本实施例的中药包在进行使用时:
①首先将中药包通过微波设备(例如微波炉)将外敷药物加热至50-60℃左右,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药物结构,影响中药包重复使用寿命;中药包温度过低,与人体37℃温度比较又不能形成冷热对流所需要的温差,影响热对流传导。
以上通过对中药包进行微波赋热能,利用微波量子特性,使得中草药物料的极性分子在微波高频率每秒钟约24.5亿次快速震荡、磨擦中产生的中药热能量子,并当中药包外敷于人体时,由于人体与中药包的温差,会产生冷热对流,以此可利于快速将药物有效成分从人体皮肤毛孔导入人体内,并同中药包热量以加快人体气血流动,发挥通经活络,祛湿散寒,化除淤堵等之功,驱除体内寒湿、疏通寒凝瘀堵,并加速肠胃蠕动,以可快速排出体内寒湿之物,有效祛湿毒,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湿毒所致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与缓解。
②将加热后的中药包趁热敷于患者身体的经络之上,优先地先从奇经八脉之督脉、任脉、冲脉起点部位开始,顺势热敷于督脉、任脉及其周边十二正经部位之上。
热敷时间一般以一个小时左右为宜,临床应视对象的身体情况、出汗情况及状态作出合理选择,一般理疗至全身出大汗就足够了。
注意事项:
1、热敷后因体温升高、毛细孔打开,不宜马上接触冷水更不能洗澡,需待到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后才能接触冷水或洗澡;
2、热敷前应穿着棉质睡衣;热敷后衣服如被汗湿了,应立即更换,以免湿气再次上身。
3、热敷时应多喝水,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身体虚脱。
经过应用验证,本发明的中药包微波赋热能后,热敷经络后,让人体内气血升温奔腾,交灌全身经络,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所致的风寒痹症见效快,一次即可见效。
并针对亚健康人员,还可起到防未病的作用:亚健康人群采用本发明进行热敷(主要取任、督二脉及其周边之经络部位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起到防未病的作用。
实施例2:典型案例
案例1:欧某,男,出生年月:1960年3月。
病症:糖尿病二型,手脚有麻痹感觉、眼睛视物模糊。
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天一次,理疗十天,血糖恢复正常值,手脚麻痹、视物模糊症状消失。
病例2:龙某,男,出生年月:1956年7月。
病症:痛风,尿酸530;双脚小腿经常半夜异常疼痛、眼睛视物模糊。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隔二天一次,共理疗六天,尿酸值降至410,双脚小腿经常半夜异常疼痛消失,眼睛视物清晰。
病例3:蔡某,男,出生年月:1962年10月。
病症:肩颈痛、痔疮、皮肤瘙痒;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隔2至3天做一次中药包热敷,理疗15天,肩颈痛消失,痔疮消退变小、不再出血,皮肤不再瘙痒
病例4:杨某,男,出生年月:1972年8月12日。
病症:患肺癌6年,长期服用靶向药物,背部、颈部长有多个血痣,吃食物已无味觉。医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隔二至三天做一次中药包热敷,理疗30天,采取彻底排汗,及时补充营养汤水,吃饭味觉恢复、胃口大开、体力恢复明显。
病例5:杨某,男,出生年月:1959年4月。
病症:肩颈痛、痔疮、高血压、高血脂、胆囊结石22×13mm;左、右颈动脉有斑块、双眼角长翼状胬肉,视物模糊,脸上、手前臂长老年斑。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疗法疗程及效果:每周1至2次中药包热敷,理疗二年,肩颈痛消失,痔疮消退变小、不痛、不再出血,血压、血脂恢复正常、胆囊结石消失;左、右颈动脉有斑块已基本消退、双眼角翼状胬肉消退,视力恢复到1.2以上,脸上、手前臂老年斑消退。
病例6:杨某,男,1959年10月。
病症:肩颈痛、高血压、血糖值高、眼球明显外突;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隔2至3天做一次中药包热敷,理疗15天,肩颈痛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值,眼球明显回收,不再突出。
病例7:冯某,男,出生年月:1972年5月。
病症:肩颈痛、头部、手小臂长有血管瘤鼓包、医院医生诊断为癌肿瘤;
使用本中药包外敷快速袪湿,每隔2至3天做一次中药包热敷,理疗30天,彻底排汗,肩颈痛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值,头部、手小臂长有的血管瘤鼓包消退,不再突出。
本发明应用于上千患者,以上案例仅是本发明应用的其中案例,上案例均显示了本发明可有效祛除“湿毒”病根,人体经脉通畅,气血奔腾流趟,渗觀到全身经络及末稍,人就能精气神俱佳,减退疼痛病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
所述第一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制附片15-45份、党参10-35份、白术10-35份、干姜10-35份、甘草10-35份、白芍10-35份、桂枝10-35份、山药10-35份、扁豆10-35份、白芷15-45份、白豆蔻10-35份、川芎10-35份、苏木10-35份、鸡血藤15-45份、巴戟天10-35份、淫羊藿10-35份、寄生10-35份、威灵仙15-35份、细辛15-45份、麻黄10-35份;
所述第二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黑豆1-10份、决明子1-8份、补骨脂0.2-2份;
所述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的重量用比为:1-5:4-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制附片30份、党参20份、白术20份、干姜20份、甘草20份、白芍20份、桂枝20份、山药20份、扁豆20份、白芷25份、白豆蔻20份、川芎20份、苏木15份、鸡血藤30份、巴戟天20份、淫羊藿20份、寄生20份、威灵仙25份、细辛20份、麻黄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黑豆4份、决明子4份、补骨脂0.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的重量用比为:1: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一药物经干燥混合后粉碎成粒径为0.25-1mm的粉状;
2)将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混合,拌匀后,装入袋中备用即可。
6.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袋体1,袋体1上采用车缝线2将其分隔成5个分隔袋3;
所述分隔袋3内均装填有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外敷药物。
CN202311679756.9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7527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9756.9A CN117752762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9756.9A CN117752762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2762A true CN117752762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9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9756.9A Pending CN117752762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27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999B (zh) 热敷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5481A (zh) 一种艾灸条
CN106110017A (zh) 一种中药药枕
CN103083616B (zh)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
CN104706870A (zh)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3369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21614A (zh) 一种用于治疗关节脱位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35762A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52762A (zh) 一种快速祛湿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802A (zh) 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91246B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68563A (zh) 一种治疗白发脱发的保健饮品
CN104338052A (zh)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配方
CN104173932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57986A (zh)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
CN109172800A (zh) 一种治疗脑溢血中风偏瘫的药物组合物
CN102416053A (zh)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989A (zh) 一种引经健骨、舒筋活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600A (zh) 汽浴养生熏蒸粉
CN106267005A (zh) 一种治疗慢性膀胱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4831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4870A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566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7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63492A (zh) 一种外敷中草药制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