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57C -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57C
CN1177457C CNB998068640A CN99806864A CN1177457C CN 1177457 C CN1177457 C CN 1177457C CN B998068640 A CNB998068640 A CN B998068640A CN 99806864 A CN99806864 A CN 99806864A CN 1177457 C CN1177457 C CN 11774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board
setup requests
call
subscriber
cc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68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3563A (zh
Inventor
A・斯平纳
A·斯平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303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37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transmitter jobs, e.g. multi-address calling, auto-dialing
    • H04N1/32074Redialing, e.g. after failure to make a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Arrangements for recalling a calling subscriber when the wanted subscriber ceases to be bus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设备(AGNT)、一种电信系统(SYS)、一种控制方法和一种用户台(SS1、TE、MT;SS2、TE、MT;SS3、TE、MT),其中只要应当跟它建立呼叫的第二个用户台(SS2)处于占线状态,第一个用户台(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就被封塞,防止它传送给电信网(NET)。当被叫第二个用户台(SS2)从占线状态变成空闲状态的时候,控制设备(AGNT)只传送呼叫建立请求给电信网络(NET)的交换机装置(MSC/VLR、GMSC、HLR)。这样,网络资源不会被呼叫建立请求所占用,这些请求将会因为第二个用户台(SS2)处于占线状态而被拒绝。当主叫用户台(SS1)用一个重拨功能重复呼叫建立请求时,本发明特别有用。在几次重新尝试以后,进一步的重新尝试将被封塞,只有在第二个用户台空闲以后才会建立呼叫。本发明特别有用的应用是控制设备(AGNT)将呼叫建立请求的封塞跟网络(NET)内实现的CCBS业务组合起来。

Description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第一个用户台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呼叫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这两个用户台跟一个电信网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诸如一种控制装置的电信系统和一种用户台。
本发明涉及用CCBS设备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数据呼叫,但并不限于这一点。但是,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在用户台之间建立语音呼叫。
发明背景
从GSM电信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对用户台之间利用这样的CCBS设备建立语音呼叫实现标准化的观点来看,虽然在ETSI标准化委员会内CCBS设备的标准化正在进行之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GSM,而是可以用于任何电信系统,只要该系统需要通过一个电信网将呼叫建立请求传送给用户台。
ETSI已经针对固定网络N-ISDN将CCBS辅助业务标准化。可以指出GSM的CCBS系统和固定网络N-ISDN的CCBS系统可以相互协作。例如,一个终端可以是跟固定N-ISDN网络连接的一个N-ISDN终端,而另一个终端则可以是一个GSM移动台。
图6示出了电信系统SYS的一个概图,它包括一个电信网络NET和多个用户台SS1、SS2、SS3。这一电信网络NET包括一个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A)、MSC/VLR(B)、HLR(A)、HLR(B),用于在用户台和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之间建立呼叫,这些监视装置用于监视用户台的对应工作状态。当然,网络PLMN包括操作网络必需的其它部件(没有画出),例如BSS(也就是GSM无线电接入网),包括BSC(也就是基站控制器)和BS(也就是基站)。BSS在移动台MS和网络PLMN的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虽然BSS不是操作CCBS业务所必需的,提供CCBS业务只是为了在BSS内节省无线电资源,这个BSS是呼叫要占用的资源所在的单元。
虽然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被说明成在电信网NET内,但是它也可以放在电信系统内的其它地方,例如,放在用户台里或者可以跟电信网NET连接的其它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里。在本说明书里,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位于电信网NET内。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简单的通知机制,告诉主叫用户台以前占线的目标(另一个用户台)已经空闲。
在图6里给出了一个实例,其中的电信网NET包括一个公共陆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PLMN,用户台是移动台MS(A)、MS(B)、MS(C)。在这一实例中,交换机装置包括(除了上述BSS那样的其它装置以外)移动交换中心MS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A)、VLR(B)、归属位置寄存器HLR(A)、HLR(B)和一个信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为移动台MS(A)、MS(B)分别提供MSC/VLR(A)、HLR(A)和MSC/VLR(B)、HLR(B),下面将考虑在它们之间建立呼叫,同时应当指出为移动台MS(C)也提供了类似的装置(没有画出)。
公共陆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PLMN和对应的移动台MS(A)、MS(B)、MS(C)之间的虚线说明它们之间的无线电接口。此外,虽然在图6里没有说明,但应当指出电信网NBT可以包括多个网络,例如公共陆地移动无线电网PLMN和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用户台SS1、SS2、SS3可以是一个固定网络的电话。
数据呼叫的建立
虽然以后将从使用CCBS设备的观点参考图7a、7b介绍用户台SS1、SS2之间如何建立呼叫(普通的语音呼叫),但是应当明白电信网络NET还可以接续数据呼叫,这些数据呼叫是由例如用户台SS3发出的,该用户台包括一个电话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TE,通过一个终端-调制解调器接口相互连接。在用户台SS3是一个移动台MS(C)的情况下,这一电话设备包括第二种类型的移动终端MT(这意味着集成了TDF(终端适配器功能))
应当指出,图6(以及下面将介绍的图1)只说明了用户台一些共同的结构,该用户台包括一个移动台,例如包括一个移动终端MT和一个相互连接的终端设备TE。其中移动台MS可以被看作用户可以处理的终端设备的总和,既可以是0型移动终端MT,跟一个ISDN终端连接的1型移动终端,又可以是跟2型移动终端连接的一个非ISDN终端。1996年5月的GSM标准GSM 04.02版本5.0.0定义了用于移动台的最普通的结构。在本说明书里,术语“移动台”(见例如图6中的移动台MS(C))包括所有这种结构而不加限制。
终端设备TE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例如一台膝上型计算机,其中有数据应用程序。计算机通过图6所示的接口跟移动终端MT连接。计算机里的数据应用程序可以是例如传真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应用程序、因特网访问应用程序等等。终端设备TE请求移动终端MT根据执行的数据应用程序发出一个数据呼叫。在GSM里,这种数据呼叫通常都是具有特定数据率的透明或者不透明电路交换连接,支持所述传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或者因特网访问应用程序。随着移动台和电信网NET的交换机的功能不同,将来的数据呼叫也可以是面向数据包的,其中在电信网NET、PLMN里,可以提供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考虑数据呼叫,对于GSM移动设备,GSM标准规范07.07已经将AT命令集标准化,用于建立数据呼叫。AT命令集是一个接口,用于让终端设备TE(例如一台膝上型计算机)控制连接的移动终端MT建立数据呼叫。当前的标准化GSM 07.07没有提供任何可能来允许移动终端MT区分在终端设备TE上运行的不同应用程序。这意味着当移动终端MT从网络得知一个远端用户已经空闲的时候,它将不能正确地跟终端设备TE中的应用程序取得联系。当前的ETSI SMG4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这一接口上引入一个多路传输技术,并实现向后兼容。
语音呼叫的建立
目前,ETSI标准化小组正在致力于GSM的CCBS(完成到占线用户的呼叫)辅助业务的标准化。既然它将成为一个标准,CCBS就是最复杂的辅助业务之一。对于普通语音呼叫,移动台内的CCBS重叫处理已经(例如在移动台MS(A)、MS(B)之间)是要实现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ETSI标准化已经原则上就如何为语音呼叫指定重叫处理达成了一致,但还没有真正开始传真和数据业务方面的工作。
虽然CCBS的标准化过程仍在进行,只有可能在1998年上半年结束,但原则上,CCBS是按照图7a、7b来实现的,就象GSM文件03.93.所描述的一样。图7a说明一个成功的CCBS请求,其中当第一个用户台A发出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被叫用户台B处于占线状态,当被叫用户台B空闲(从占线状态进入空闲状态)的时候,用户台A空闲(处于空闲状态)。下面将介绍图7a中最重要的步骤。
当移动台A(MS(A))发出呼叫建立请求S1的时候,这一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递给移动交换中心MSC(B)(S2:初始地址消息IAM;S3:信息请求;S4:提供漫游号码PRN;S5:返回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S6:信息请求应答;S7:初始地址消息),被叫用户台MS(B)占线,一个释放消息S8被返回到信关MSC,信关MSC将释放消息S9传递给移动台MS(A)的移动交换中心MSC。也就是说,如果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就向第一个用户台MS(A)说明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可以启动CCBS。
第一个用户台可以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ARC(见图6),它提供一个重拨功能,只要呼叫没有被被叫用户台B接听,它就自动地重叫。也就是说,没有启动CCBS设备的自动重叫装置ARC将从步骤S1重新开始,也就是说,它将重复到被叫用户台B的呼叫建立请求,如果第二个台仍然占线,步骤S10会再一次释放这一呼叫建立请求。
重拨功能(自动重叫装置)允许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重叫,例如每60秒呼叫一次。允许的重拨次数可以由一个限制装置限制(根据法律规定;例如不允许应用程序支持20次以上的重拨)。
在现有技术中重新尝试的次数受到限制的原因如下。从图7a中的步骤S1~S10可见,在步骤S1里自动重新尝试建立呼叫导致在第一个用户台MS(A)和交换机装置MSC/VLR(A)、HLR(A)、GMSC、HLR(B)、MSC(B)之间的无线电接口中分配无线电资源。此外,还占用了无线电接入网(也就是上述BSS)中的其它资源。基本上需要建立一条信令信道,甚至建立业务信道,可能需要跟踪被叫用户台是否改变小区,等等。此外,还需要占用PLMN中的陆地资源,或者可能连接的外部PSTN网。这样,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建立呼叫的许多重复会使用交换机装置的许多资源,多数运营商都不对此收费,但它会妨碍其它用户建立呼叫,因为资源被占用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叫用户台MS(A)可以在步骤S11~S18里激活CCBS,也就是说用户为由于被叫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而被拒绝的特定呼叫请求从网络获得CCBS服务。在步骤S11~S13中将CCBS请求传递给被叫用户台MS(B)所在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B)以后,CCBS设备(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开始在步骤S14中监视第二个(占线)用户台,并在步骤S15~S18中将一则应答消息CCBS请求(Ack)返回给主叫的第一个用户台MS(A)。
在步骤S18以后,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监视被叫第二个用户台MS(B)的工作状态,并提供CCBS重叫功能,如果在步骤S19中第二个用户台释放了,就在步骤S20~S23中通知说占线的第二个用户台已经从占线状态变到空闲状态。在步骤S22里,提供建立消息的一个拷贝,在步骤S23里,CCBS重叫消息请求第一个用户台建立新的呼叫(既然第二个用户台已经能够建立呼叫)。除了请求第一个用户台重拨(例如手工方式或者通过自动重叫装置ARC)以外,CCBS设备还可以自动完成到第二个用户台的连接,如果第一个用户台在步骤S11中启动CCBS设备的时候请求这样做(当然,这里假定CCBS设备完成到被叫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没有占线)。
响应CCBS重叫消息,在步骤S24~S32中传送一个呼叫建立请求,然后在步骤S33、S34中返回一个告警/连接消息S35给主叫的第一个用户台MS(A)(ACM/ANM/CPG:应答消息/告警提名消息(AlertNominating Message)/呼叫过程产生)。步骤S35中的告警/连接消息指明呼叫应当连接的第二个用户台。在这一连接中,告警并不是意味着发生了故障,而是为了提供振铃音。如果呼叫可以完成,就在步骤S37中将这一点告诉HLR(B),在步骤S38里结束这两个HLR之间的对话,MSC(B)在步骤S39里报告呼叫已经成功地完成。在步骤S40里,CCBS设备停止这一操作,也就是说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停止监视被叫第二个用户台,因为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已经成功地建立起呼叫。
从图7a可见,反复执行的时候,步骤S1~S10可以被看成一个自动重叫功能①。步骤S11~S18可以被看成CCBS激活功能②。当第二个用户台空闲的时候,步骤S19~S23跟CCBS重叫功能③有关,而步骤S24~S40则跟呼叫完成功能④有关.功能②、③和④是完成到占线用户的呼叫的普通CCBS的一部分.
在图7b里,步骤S1~S23对应于图7a中的那些步骤,这里不再解释。也就是说,功能①、②、③都相同。图7b跟图7a不同之处在于,当被叫用户台MS(B)对于建立呼叫最终可用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MS(A)不是处于空闲状态。
例如,当定时器T10在步骤S24’中停止计时的时候,这就是说还没有收到用户反应,或者还没有得知用户台当前空闲,因为定时器等待的就是在预定时间内这样的反应或者说明(相反,被叫用户台的占线状态直接由MSC(A)中的一个装置检测)。因此,在步骤S25’中传递了CCBS RUF应答消息以后,当定时器在步骤S24’中停止计时的时候,就在步骤S27’、S26’中停止对第二个用户台的监视以及为第二个用户台提供CCBS设备(CCBS重叫统一功能)。
然后,在步骤S28里,对第一个用户台MS(A)开始CCBS设备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的监视过程。最终在步骤S30’里,第一个用户台有一次可以使用,在步骤S31’中发出一个事件报告消息。然后,在步骤S32’里再一次使用CCBS设备启动步骤S33’、S34’中对第二个用户台的监视过程,因为在步骤S30’中,不能保证第二个用户台会在第一个用户台再一次空闲的时候也是空闲的。在步骤S27’里,发送停止监视消息,如果等待队列中只有挂起的请求,以防CCBS设备处理同时来自几个主叫第一个用户台的几个呼叫建立请求。如果主叫第一个用户台MS(A)空闲的时候,MSC(B)不是正在监视被叫用户台(B),就发送步骤S33’中的开始监视消息。
JP-A-9 289540描述了一种系统,用于限制通信终端的重叫。为了防止对占线对方用户的无用重叫,占线对方被注册。具体而言,限制存储器储存目标的电话号码,于是在碰到对方占线以后,发往它的重叫被限制一固定时间。要建立新的呼叫时,比较电路比较被拨电话号码和碰到的对方电话号码。定时电路减去一个时间,用于限制对占线线路上电话号码的重叫。固定长度的时间过去了以后,允许向曾经占线的目标重新拨号。
发明简述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包括一个电信网的电信系统,在这个电信网里,当占线的被叫用户台空闲的时候,一个CCBS(完成到占线用户的呼叫)设备允许没能跟这个占线用户台建立呼叫的主叫用户台得到通知。发出通知的时候,网络自动建立(完成)到被叫用户台的呼叫。这样的CCBS设备用于免除主叫用户台为了找出什么时候第二个用户台可以接通而连续重拨这样的操作负担。
此外,从图7a、7b可见,第一个用户台可以启动网络NET内的一个CCBS功能,这部分地减少了重复呼叫建立请求占用电信网NET内交换机装置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在用户台之间建立一个语音或者数据呼叫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可以等待,直到CCBS重叫消息说明第二个用户台有一次可以接通。但是,这一过程不能解决重复的重拨会又一次占用电信网中的资源这个问题,尽管第一个用户台可能启动了CCBS功能。
此外,第一个用户台可能忽略使用CCBS的可能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要付费的),而是使用重拨功能(这样做不用付费,而只是受限于可以进行的重拨次数)。于是,重拨占用网络资源的问题仍然存在,即使是对于语音呼叫而不管提供了CCBS功能。
首先考虑针对从移动设备MT发出的语音呼叫将所有CCBS功能标准化,这意味着不能立即使用重拨功能和CCBS功能处理重要数据呼叫,就象描述图6中的用户台SS3的时候所介绍的一样。也就是说,考虑图7a、7b中的重叫功能和CCBS激活功能③、②,可以预期,一旦建立这一标准,所有数据应用程序/传真应用程序就必须升级。除了会推迟标准化过程以外,这样做跟既容易又迅速地将CCBS业务引入数据/传真业务领域的思想相冲突。例如,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做出过什么努力对连接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和移动终端MT之间的调制解调器-传真接口上的(前面参考图6所介绍的AT命令集的)命令“AT-传输”和“AT-拨号”进行升级。这就是说,ETSI标准化还只是原则上对如何规定语音呼叫的重叫方式达成了协议,但还没有真正开始致力于传真和数据业务。
这样,不管事实如何,呼叫建立请求是跟语音呼叫有关还是跟数据呼叫有关,同一呼叫的重复呼叫建立请求在电信网NET内对资源的占用,特别是对电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口AI和无线电接入网BSS的占用,仍然是一个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控制设备、一种控制方法、一种电信系统以及一种用户台,在用户台之间建立呼叫的时候,它们能够以最佳的方式使用电信网的资源。
解决方案
这一目的是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定义的一种控制设备来实现的。此外,这一目的还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定义的一种控制方法来实现。另外,这一目的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一种电信系统来实现。这一目的也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定义的用户台来实现。
不管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是跟所需要的呼叫有关,在此以前已经为这一呼叫发出了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还是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在此以前还没有发出过呼叫建立请求,被一个激活装置响应处于占线状态的第二个用户台——也就是第二个用户台——而启动的时候,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封塞第一个用户台向电信网的交换机装置发出呼叫建立请求。
因为电信网中的交换机装置没有被呼叫建立请求所占用,这种建立请求最终会失败(因为第二个用户台正占线),而不管这些资源,特别是BBS和AI,都是以最佳的方式使用的,能够供其它第一个用户台向电信系统中其它的第二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使用(或者是所述第一个用户台到另一个第二个用户台的“其它类型的呼叫”可以自由使用)。
如果处理的呼叫建立请求涉及到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例如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和激活装置的启动特别有用。一个呼叫检测装置检测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最好只封塞用户应用程序重复的重拨(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只要CCBS业务被启动,而且没有从网络收到远端用户的空闲信号。这就是说,甚至没有必要使用完整的CCBS业务。从事实上看,只需要使用一部分CCBS业务,这些业务有一个简单的通知机制,将以前占线的第二个用户台现在已经空闲这一情况告诉第一个用户台。也就是说,在电信网里只有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必须提供,因为完成呼叫不一定要通过前面介绍过的CCBS重叫和建立功能来进行。
第一个用户台最好包括一个电话设备和跟它连接的一个终端设备,其中的呼叫建立请求由终端设备触发,由电话设备发出,以便在所述终端设备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数据呼叫。本发明的控制设备可以放在终端设备中,也可以放在电话设备中。也就是说,通过将本发明的控制设备放在任何地方(但不是在应用程序内),应用程序自己和到应用程序的接口就不必升级。这样,GSM的CCBS辅助业务完成标准化以后,终端设备,例如计算机,就不需要更新。
如果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被电信网也就是它的交换机装置拒绝,激活装置最好激活电信网的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和工作状态监视装置。
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的激活可以在收到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或者跟同一个呼叫有关的预定数量的重复呼叫建立请求被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发出,并被电信网络的交换机装置拒绝以后进行。
如果例如本发明的控制设备位于应用程序和MS核心之间,“呼叫建立请求”指的是例如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比方说来自一次拨号的请求(见图4)。
当第一个用户台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用于重复给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重叫检测装置最好能够通过将呼叫建立请求中包括的一组呼叫参数跟储存以前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中储存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检测出来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是跟同一个呼叫有关的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当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中的呼叫参数跟呼叫参数存储器中的一条相同时,就能检测出新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跟以前已经发出过呼叫建立请求的一个呼叫有关。
此外,呼叫检测装置最好还能够检测第一个用户台发给第二个用户台的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检测出来的时间间隔在预定时间间隔以内,能够检测出来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已经发出了一个呼叫建立请求。
时间间隔检测也可以用于呼叫参数比较,例如可以训练控制设备(例如通过观察)从而能够了解什么时候应用程序通过自动重叫装置使用重拨功能。例如,如果总是使用相同的时间间隔和相同的呼叫参数,那么控制设备就被训练成接受在将来将这样一个时间间隔用作识别重叫的特征,也就是跟以前已经发出过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有关的接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
一旦重叫检测装置检测到一个呼叫建立请求是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一次重拨),那么,当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也就是不能建立呼叫)的时候,激活装置就将启动呼叫建立封塞装置(从而使这一呼叫不能发送给网络的交换机装置)并向第一个用户台发送一个占线状态信号。
最好有一个延迟装置,用于延迟激活装置激活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并延迟一预定时间发送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这样做的优点是当响应“占线状态信号”被尽可能晚地发送回主叫应用程序(或者第一个用户台,如果控制装置位于网络内)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可以排一段时间的队,以便等待网络可能发来的说明第二个用户台处于空闲状态的信号。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延迟装置也只将占线状态信号发回给主叫第一个用户台,尽管如此,仍然执行封塞。
从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了解本发明更多有利的实施方案和改进。以后,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附图简述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引用数字指的是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电信系统SYS的一个总图,它包括一个网络NET和多个用户台SS1、SS2、SS3以及本发明的控制设备AGNT;
图2用一个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控制设备AGNT的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处理跟一个终端设备TE发出的数据呼叫有关的呼叫建立请求;
图3a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该方法用于第二个用户台占线的时候封塞发往电信网交换机装置的呼叫建立请求;
图3b说明了本发明中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当第一个用户台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而第二个用户台正占线的时候,该方法用于封塞重发的呼叫建立请求(一次重拨);
图4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图3b所示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5a说明的是封塞装置被激活以后当第二个用户台从占线状态变到空闲状态,能够重叫(重拨)的时候如何处理呼叫;
图5b说明的是启动呼叫封塞装置以后,当第二个用户台从占现状台变到空闲状态,不能进行呼叫(重拨)的时候,如何处理呼叫;
图6说明拥有两个移动台MS(A)、MS(B)和跟另一个移动台MS(C)连接的一个终端设备TE的传统电信系统SYS的一个总图;
图7a说明的是第一个用户台MS(A)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被电信网的交换机装置拒绝以后,当一个CCBS业务被激活,以及第二个用户台变成可用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处于空闲状态这种情况下,一个传统的呼叫处理过程;和
图7b说明的是图7a所示的传统呼叫处理过程,除了激活了CCBS业务以后第二个用户台又可以使用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无法使用这一点不同以外。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个实施方案(呼叫建立请求的封塞)
图1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电信系统SYS的一个总图,该系统至少包括跟一个电信网络NET连接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SS1、SS2,这个网络有一个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A)、MSC/VLR(B)、HLR(A)、HLR(B),用于在第一个用户台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呼叫。
用户台SS1、SS2最好都包括一个终端设备TE,通过到调制解调器接口的一个终端跟移动终端MT连接。移动终端MT通过无线电接口跟电信网NET连接(最好是一个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第二个用户台SS2最好是一个移动终端MT,有集成的语音应用程序。用户台SS3最好包括终端设备TE和移动终端MT之间的一个终端适配器TA,例如一个ISDN“S”接口。但是可以指出,每一个用户台(移动台)根据它的操作需要可以有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和终端适配器中任意一种的结构,就象上面介绍过的GSM 04.02建议里所做的一般性介绍一样。
跟图6一样,图1说明跟一个移动无线电通信网连接的移动台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思想显然可以用于通信网NET是由一个或者多个PLMN和/或PSTN网络组成的,而且每一个用户台SS1、SS2、SS3都是一个移动台或者一个传统电话设备这种情况下的电信系统。于是,移动台MS1、MS2、MS3可以用传统的电话设备替换。此外,还应当指出,终端设备TE只是可选的,以防本发明被特别地用于跟需要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呼叫的移动台建立数据呼叫。
但是,移动终端的结构还适用于实际上数据应用程序被集成到“便携式”,这样,数据呼叫也可以从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这一类型呼叫的移动台直接发出。这样,本发明总的来说可以用于在用户台之间建立语音呼叫,这些用户台有通用的电话设备,这些电话设备不需要使用图1中的那种另外的终端设备。
电信系统SYS最好还包括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MON,用于在处理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监视主叫用户台的工作状态和/或被叫用户台。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可以是电信网络NET中传统CCBS(完成到占线用户的呼叫)业务的一部分。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主要是提供一种简单的通知机制,告诉主叫用户台(或者被叫用户台)以前被占线的一个用户台已经空闲。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或者CCBS业务)不必位于电信网NET中,它可以放在其它地方,例如也放在电信系统中的一个用户台内。以后假定这一CCBS业务由网络NET提供,以方便引用。
图6和图1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是否提供控制设备AGNT(以后也叫做一个CCBS代理)。一般而言,控制设备AGNT可以安排在用户台内或者同时为所有用户台提供服务的电信网NET内。
在图1里,每一个用户台(例如第一个用户台SS1)都可能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给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跟另一个用户台(例如第二个用户台SS2)进行一次呼叫。发出呼叫建立请求的用户台叫做主叫或者第一个用户台,向其建立呼叫的用户台叫做被叫或者第二个用户台。
本发明的控制设备ACNT包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图1中没有画出)和一个激活装置(图1中也没有画出)。当第一个用户台向第二个用户台发出建立呼叫的呼叫建立请求时,控制设备的判断装置(图1中没有画出)判断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是否处于占线状态。也就是说,控制设备AGNT相当于用户台的核心功能和电信网NET交换机装置之间的一个中介。具体地说,这一控制设备接受呼叫建立请求,并判断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是否处于占线状态。
这一判断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例如,当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给电信网的交换机装置,并由于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而被拒绝,然后一个拨号失败或者拒绝消息被传回主叫用户台(也就是服务于这一用户台的控制设备),判断装置根据传送的这一消息判断第二个用户台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直接使用CCBS业务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BS、MON,如果在此之前它已经被激活,或者如果它在电信网络里连续地工作。如果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将一个占线状态信号传回给第一个用户台,那么控制设备的确定装置同样可以判断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的时候,用一个激活装置激活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封塞或者截获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并防止这样的呼叫建立请求发往电信网的交换机装置。当激活装置根据判断装置确定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而激活封塞装置的时候,没有任何呼叫建立请求能够占用交换机装置的任何资源,这样,交换机装置的资源可以用于传送其它呼叫建立请求给不占线的被叫用户台,建立呼叫。
因此,这一中心思想是只要没有从网络NET收到远端用户台空闲的消息,控制设备AGNT就封塞第一个用户台建立呼叫的呼叫建立请求。
这通常都是可行的,而不管在用户台之间是建立数据呼叫还是语音呼叫。此外应当明白,没有任何必要完全实现CCBS业务,因为在某个地方提供一个判断装置,当呼叫建立请求被控制设备收到的时候,判断被叫用户台的工作状态,这样做就足够了。
将CCBS业务的功能(也就是CCBS激活功能、CCBS重叫功能)跟控制设备(CCBS代理)的功能进行比较,应当指出,CCBS代理并不就是一个主叫用户台一侧完整CCBS业务的实现。相反,它是用户台一侧一个简单的专用功能,在实际的呼叫建立请求占用交换机装置里的资源之前,完成CCBS业务的一些功能(既然在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被占线的时候CCBS代理截获了呼叫建立请求)。这样,只要被叫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CCBS代理就能节省无线电和网络资源。
控制设备最好包括一个呼叫处理装置,当第二个用户台从占线状态进入空闲状态的时候,用于关闭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工作状态的这一改变可以由判断装置或者前面介绍过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确定。这样,当第二个用户台空闲的时候,呼叫处理装置(图1中没有画出)可以自动建立呼叫。关于如何建立呼叫也存在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第一个用户台只发出过一次呼叫建立请求,只要第二个用户台空闲,其中的呼叫处理装置将利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它的呼叫参数)建立呼叫。在这种情况下,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已经在开始让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排队,并在第二个用户台可以接通的时候,利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最终建立呼叫。
另一种可能是第一个用户台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它重复地(例如周期性地)重新发出原来的呼叫建立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呼叫处理装置只需要等待新的呼叫建立请求,在第二个用户台可以接通的时候建立呼叫。这一点将在下面参考图4和图5更加详细地介绍。
然而,在这里应当指出,本发明的特殊技术效果,也就是只有在可以跟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建立呼叫的时候,才使用电信网的交换机装置的资源,通过提供控制装置,只要第二个被叫的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就封塞所有呼叫建立请求(不管它是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还是最初的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就能很容易地获得。
此外,还应当指出,控制设备(CCBS代理)的这一基本功能既可以用于处理数据呼叫建立请求,也可以用于处理语音呼叫建立请求。当用户台包括一个电话设备(比方说一个移动终端MT)和一个终端设备(比方说一台计算机)的时候,图1说明控制设备AGNT位置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设备可以安装在电话设备内,或者安装在终端设备内(或者甚至在电信网NET内,但是控制设备会失去简单性,例如关于如何处理网络内移动台漫游的高级程序将不得不实现;还有将无法实现一些优点,例如节省无线电资源)。
控制设备基本上是安装在电话设备的核心功能(语音、数据、传真这样的所有业务的共同功能)和位于终端设备(TE),例如一台膝上型或者个人计算机,内的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里。于是,在下面要讨论的图4、5里,CCBS代理安装在电话设备(比方说移动台核心)和一个“应用程序”之间,其中的“应用程序”可以是移动台的语音处理装置,或者事实上是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比方说传真、电子邮件、因特网访问等等。
第二个实施方案(重叫建立请求的封塞)
虽然在第一个实施方案里,CCBS代理用于封塞第一个用户台(也就是根据呼叫建立请求发出装置的手动或者自动激活,电话设备或者用户台的终端设备)发往电信网(也就是它的交换机装置)的所有呼叫建立请求,但第二个实施方案涉及主叫的第一个用户台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用于发出跟同样的所需呼叫完成有关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这种情形。
如上所述,这种呼叫建立请求的重复次数受到法律限制,可以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发出。当然,利用本发明的封塞装置,就再也不需要限制重复次数,因为一旦封塞装置被激活,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实际上再也到不了网络的交换机,因此不会占用其中的资源。
图2说明电信系统SYS的一个实施方案,该系统拥有本发明的控制设备CCBS-AGNT。讨论了在电信系统中安装控制设备的几种可能性以后,图2给出了一个实例,其中的CCBS-AGNT位于终端设备和电话设备(例如移动终端MT的核心)之间。网络NET包括的功能跟图1中的一样,而不是为了简单而复制的。然而,如上所述,控制设备安装在终端设备内或者电话设备内或者甚至电信网络内的任意其它位置都是可以的,不会失去一般性。
图2中处理第一个用户台的重叫实施方案中的控制设备AGNT,包括一个重叫检测装置RC-DECT、一个重叫封塞装置RC-BLK、一个激活装置BLK-ACT和一个重叫处理装置RC-HDL。重叫封塞装置RC-BLK、激活装置BLK-ACT和重叫处理装置RC-HDL完成功能基本上跟图1中更一般的情形下的功能相似,其中的差别是,在图2里,要被封塞或者不封塞的呼叫建立请求是由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重叫检测装置RC-DECT检测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
控制设备CCBS-AGNT可以选择包括一个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一个延迟装置DLY和一个排队装置QUE,它们的功能将在后面参考图5a、5b更详细地介绍。
图2中实施方案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没能从网络NET收到远端用户空闲的信号,控制设备CCBS就封塞第一个用户台的重拨(由自动重叫装置发出)。为了实现这一特殊的技术效果,控制设备包括重叫检测装置RC-DET、重叫封塞装置RC-BLK、(封塞)激活装置BLK-ACT和重叫处理装置RC-HDL,如图2所示。此外,电信网NET包括CCBS业务,或者至少包括上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MON,而第一个用户台则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和一个判断装置,用于判断第二个用户台是否处于占线状态。这些功能如下:
a)重拨检测
当第一个用户台(例如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它的数据应用程序)发出第一个(最初的)呼叫建立请求给第二个用户台(通过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发送装置),当然这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跟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无关,因此重叫检测装置不能检测重拨。但是,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可能被电信网拒绝,或者可能已经被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封塞,如果这一封塞装置已经因为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而被激活。
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将重复跟同一次呼叫有关的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呼叫)。重复呼叫建立请求的最大次数可以预先确定(例如20次)此外,自动重叫装置可以以预定的频率或这一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地发出请求。例如,重拨的次数(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越多,重复的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CBS代理,更具体地说是它的重叫检测装置,基本上是检测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重复(将重复)呼叫建立请求。激活装置决定激活重叫封塞装置封塞这一呼叫,最好是在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输出第二个用户台的占线信号的时候这样做。
重叫检测装置最好通过检查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呼叫参数来检测重复的呼叫建立尝试。如果呼叫建立请求是由电话设备(例如一个移动终端MT)发出的,那就可以检查普通的GSM呼叫参数。如果控制设备AGNT位于终端MT内,那么前面讨论过的AT拨号命令的呼叫参数最好能够向控制设备说明被请求的呼叫的参数,例如B号码、数据率等等。可以在内部接口提供类似的信息,以防控制设备AGNT位于终端设备TE内。
关于重叫检测装置RC-DET如何检测重新拨号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储存了呼叫建立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MEM的使用,第一个用户台(也就是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或者直接就是电话设备)将这些参数发送给控制设备。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控制装置CCBS-AGNT从第一个用户台中的单元收到第一次呼叫建立请求,这第一个用户台希望建立呼叫(例如在图2中从应用程序收到,因为控制装置CCBS-AGNT位于TE和MS核心之间),呼叫参数都储存在存储器MEM中。控制装置CCBS-AGNT可以通过例如搜索存储器MEM并且没有发现任何相同的呼叫参数来检测呼叫建立请求是第一次发送的,没有相同参数说明以前没有发出过具有这些呼叫建立参数的这一呼叫。
随后从应用程序收到另一个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或者相应地从需要建立呼叫的第一个用户台中的单元)这一新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参数可以跟已经储存在存储器内的呼叫建立参数比较,如果发现它们相同,重叫检测装置就确定这一新的呼叫建立请求是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说这一重叫检测装置知道同一个呼叫和同样的载体能力(载体能力是GSM呼叫建立请求中包括的一些呼叫参数)要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第二个用户台)。
重叫检测装置RC-DET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从希望建立呼叫的应用程序的ARC(或者相应地从希望建立呼叫的第一个用户台)收到的两次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的使用。例如,重叫检测装置可以为第一个用户台中的每一个台保存关于用于重拨的自动重叫装置特征的信息。
例如,这一信息可以是一个时间信息,说明自动重叫装置发出的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重复频率或者时间间隔。重复呼叫检测装置可以使用这种事件信息以便判断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例如,从第一个用户台收到第一个或者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可以启动重叫检测装置中的定时器,如果从第一个用户台收到另一次呼叫建立请求,定时器就停止计时,来自第一个用户台的两次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被确定。这可以重复地执行用来确定从第一个用户台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连续的时间间隔。然后重叫检测装置RC-DET可以评估这些连续的时间间隔。
当前面的呼叫建立请求失败时,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ARC可以例如启动一个定时器,当预定的时间间隔过去了以后,ARC又一次发出同样的呼叫建立请求。然后如果重叫检测装置RC-DET测量出来的前面的呼叫建立请求跟新的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间信息中定义的时间间隔范围以内,那么重叫检测装置RC-DET就假定第一个用户台在使用重拨功能,也就是一个自动重叫装置。
同样,可以评估几个连续的时间间隔,以确定重复频率,重复频率也可以跟时间信息中说明的重复频率进行比较,如果它们相同,就认为第一个用户台使用了自动重叫装置。这样,重叫检测装置就能通过评估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检测重拨。
此外,重叫检测装置可以将呼叫参数比较结果跟时间间隔评估结果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当呼叫建立请求是从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时候,将呼叫参数跟存储器MEM中以前储存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评估时间间隔。只有呼叫参数相同而且前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和新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在限定范围内时(例如通常是30秒、60秒),重叫检测装置就假定第一个用户台在使用重叫功能。
重叫检测装置中的时间信息可以事先设置(训练)或者由用户台更新。例如,用户台可以将说明用户台中对应的自动重叫装置使用的重复频率或者相应的时间间隔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
但是,重叫检测装置还可以在应用程序或者用户台使用重拨功能的时候自己了解这些。例如,如果总是使用类似的时间间隔来拨叫具有相同呼叫参数的第二个用户台,控制设备就被训练成将来接收这一时间间隔作为识别重拨的一个信号。
此外,即使不使用时间信息,如果每次收到新的呼叫建立请求时呼叫参数比较成功了至少一预定次数,重叫检测装置仍然能够判断重拨。例如,如果三次连续呼叫的参数集相同(可能是在前面介绍过的预定的时间间隔里),那么重叫检测装置就检测出了自动重拨的使用。
b)重拨封塞
对于第一个用户台开始的每一呼叫建立请求,重叫检测装置都要检查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是否跟以前已经发出过的呼叫建立请求有关的一个呼叫建立请求有关。例如,如上所述,检测收到的呼叫参数是否跟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也就是说在其中建立的重拨封塞清单里)中的一条相同。如果再一次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中第二个用户台正占线,激活装置(下面将介绍)就激活重拨封塞功能,也就是说它将激活重叫封塞装置RC-BLK。然后只要第二个用户台正处于占线状态,重叫封塞装置就拒绝更新的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说它不允许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传递给电信网络,或者传递给它的交换机装置,从而使电信网络里的资源不会被毫无必要地占用。
如果数据应用程序已从终端设备TE发出了呼叫建立请求,重叫封塞装置RC-BLK按照呼叫请求由移动终端MT处理并且失败的情况下移动核心答复的方式答复应用程序。也就是说,控制设备可以包括一种装置,当由于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它拒绝了第一个用户台发往交换机装置的呼叫建立请求(图4、5a、5b将进一步说明)的时候,用于发送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具体地说是发送给第一个用户台中请求建立这一呼叫的单元)。如上所述,这一占线状态信号可以被ARC用来为重拨触发定时器。
如果没有终端设备以及如果呼叫建立请求涉及到用户台的电话设备发出的语音呼叫,也是一样的。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接管呼叫建立请求的封塞以及将“占线状态信号”发送给电话设备(例如移动台中的)对应装置。于是,应当明白在以后的图4、5a、5b的讨论中,“应用程序”可以被看作电话设备中发出呼叫建立请求或者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特定数据应用程序的装置。同样,图4、5a、5b中的MS核心可以是电话设备或者移动终端MT自己。因此,这里所做的所有描述都可以用于处理涉及终端设备和电话设备中提供的具体装置以及CCBS代理的位置的数据呼叫和语音呼叫。
因为现在CCBS接管了呼叫的封塞和将占线信号发送给电话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中对应的装置,CCBS代理就可以决定如何进行呼叫封塞。
控制装置CCBS-AGNT可以包括一个延迟装置DLY(见图2),用于延迟激活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和发送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作为对收到呼叫建立请求预定延迟时间间隔的响应。此外,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查询装置QUE,用于向第一个用户台查询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的预定延迟时间间隔。这样,CCBS代理的封塞(拒绝呼叫建立请求)可以被延迟,占线状态信号可以立即也可以不立即发送给第一个用户台(例如发送给终端设备上运行的数据应用程序)。这意味着,尽可能晚地将响应“占线”发送回第一个用户台,让第一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排一段时间的队,以便来自网络关于被叫第二个用户台“空闲状态信号”(远端用户空闲信号)可能会到达的时候能够使用。
延迟装置DLY还可以用于一旦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被激活,只延迟发送占线信号给主叫用户台(或者应用程序)。最后,封塞装置RC-BLK没有被激活的时候,延迟装置DLY可以只是延迟发送占线信号。
c)封塞的激活
激活装置BLK-ACT的主要功能是激活所述封塞功能,如果第二个用户台正处于占线状态,就让它封塞来自第一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最好是重叫检测装置RC-DET检测到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是作为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由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而且电信网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为第二个用户台输出一个占线状态信号的时候,激活装置才激活重叫封塞装置RC-BLK。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来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的占线状态信号可以只是呼叫建立请求被网络拒绝的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激活装置ACT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无论什么时候第一个用户台(例如从终端设备上的电话设备或者从数据/传真应用程序)发出呼叫建立请求,并且网络用信号“第二个用户台正处于占线状态”拒绝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激活装置都启动封塞功能。网络以某种方式返回“第二个用户台占线信号”这一功能是网络(也就是其中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必须提供的功能,只有这样激活装置才能激活封塞装置的封塞功能。
如果网络实现了CCBS业务,当网络响应网络拒绝的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返回“第二个用户台正占线,CCBS是可用的”消息时,激活装置最好能够激活封塞装置。
根据激活装置ACT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只有在某一呼叫(被重叫检测装置检测出来是这样)的三次(或者预定次数)连续呼叫建立请求失败(也就是被网络拒绝)的时候,才激活封塞装置。也就是说,如果发给同一个第二个用户台的同一呼叫的连续三次呼叫建立请求传递给网络并被拒绝(“返回占线状态信号”),就激活封塞装置。最好只在前面的呼叫建立请求大致是在重叫检测装置使用的时间信息中定义的时间间隔内的时候,才激活。
只要激活装置激活了封塞装置,以封塞第一个用户台发送给指定的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最好在控制装置的存储器里保存一个信息,说明目前这第一个用户台发送给这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将被控制设备所封塞。如果重叫检测装置通过比较呼叫参数(也就是在第一次呼叫建立请求的参数被储存以后,并且随后跟后续呼叫建立请求中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检测到一次重拨,那么,储存在存储器MEM中的呼叫参数就可以将这一信息构造成“重拨封塞清单”。
但是,如上所述,重叫检测装置只能在评估时间信息(呼叫建立请求的连续时间间隔)的基础之上检测重拨,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当封塞装置被最终激活的情况下,封塞装置要封塞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参数至少必须输入“重拨封塞清单”,也就是存储器MEM。
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控制设备必须封塞以后发送给所需要的占线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而不应当封塞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给没被封塞的另一个用户台的其它呼叫建立请求。因此,控制设备检测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当前正被封塞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存储器MEM中的呼叫参数(也就是“重拨封塞清单”中的参数)。
此外,如果为网络提供了完整的CCBS业务,而且网络给出“CCBS可用”以及由于网络拒绝给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而给出“占线信号”,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的激活装置BLK-ACT就可以激活这一CCBS业务。当网络证实激活了CCBS以后,第一个用户台用来建立呼叫的呼叫参数的一个拷贝以及呼叫建立请求被插入存储器MEM中,也就是插入“重拨封塞清单”中。使用CCBS索引的目的主要是“人”用户可以将一个业务激活跟“远端用户空闲”信号联系起来,以决定接受CCBS重叫。
在CCBS业务中(如同GSM规范里介绍的一样),网络为激活的业务分配CCBS索引,这一索引可以被分配给储存的呼叫参数集。CCBS索引基本上是一个参数,说明这一CCBS业务正在第一个用户台发出最终建立到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的特定呼叫建立请求提供服务。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这一呼叫建立封塞装置可以被第一个用户台自己启动,例如在收到第二个用户台“占线状态信号”以后。
d)重叫处理
提供呼叫处理装置RC-HDL的目的基本上是,只要第二个用户台可以接通从而能够跟这一用户台建立呼叫,就关闭呼叫建立(或者重叫)请求封塞装置RC-BLK。这一呼叫处理装置最好在第二个用户台从占线状态变成空闲状态的时候关闭封塞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关闭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的时候,呼叫处理装置RC-HDL从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也就是“重叫封塞清单”)中去掉一个呼叫参数集。于是,下一时刻从第一个用户台收到一个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候,不会检测到呼叫参数跟存储器里的一样,因此这一个呼叫建立请求不再被封塞装置封塞。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在一段预定长度的时间以后,也就是说在这一预定长度的时间以后第二个用户台肯定已经可以接通,呼叫处理装置从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去掉呼叫参数。
因此,在一预定长度的时间以后,CCBS代理可以去掉“重拨封塞清单”中的一条。此外,如果重叫检测装置再也没有检测到重拨尝试,发送的呼叫参数可以被去掉。
一旦封塞装置被关闭,当前悬而未决的呼叫建立请求或者下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将随后导致成功地建立呼叫。
如果呼叫建立请求处理涉及用户台(终端设备或者电话设备),为此CCBS业务放在网络中,一旦第二个用户台可以接通,就将执行符合ETSI CCBS标准的一个重叫程序。这一重叫程序用图7a中的功能③、④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网络NET提供跟当前被封塞装置封塞的具体呼叫建立请求有关的CCBS索引。CCBS索引跟重拨封塞清单中的呼叫参数比较,如果网络提供的CCBS索引跟存储器MEM中分配给某一呼叫参数集的CCBS索引相同,就删除这一CCBS索引的呼叫参数。这样,以后到达和第一个用户台(也就是终端设备的传真/数据应用程序或者电话设备的语音呼叫请求)的重拨尝试将不再被封塞装置封塞。于是,如上所述,当前挂起的呼叫建立请求或者下一个呼叫建立请求会成功地建立起呼叫。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用户台空闲的时候有可能刚好第一个用户台又占线了,也就是说,它既不发出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也不发出新的建立请求给这第二个用户台。在这种情况下,CCBS重叫就被搁置(或者排队),就象图7b中程序④一样。
或者,当然也可以跟第一个用户台一样为第二个用户台提供控制设备AGNT。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用户台的控制设备能够在第二个用户台那里为第一个用户台给出“占线状态信息”,第二个用户台可以重复地向第一个用户台发出呼叫建立请求,该请求可以被第二个用户台中控制设备里相应的封塞装置封塞或者不被封塞。
下面,将参考图3a、3b、图4、图5a、5b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控制方法。
图3a中的控制方法采用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和第一个实施方案中封塞呼叫建立请求的激活装置。对于网络内的CCBS业务已经被激活的情形,图3b和图4、5a、5b采用前面第二个实施方案中关于封塞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重拨)所介绍的相应装置。
第三个实施方案(呼叫的封塞方法)
在图3a里,第一个用户台在步骤S102中发送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在步骤S103中,控制设备收到或者截获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在步骤104里,判断第二个用户台的工作状态,或者是通过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网络拒绝这一事实来判断,或者是通过网络的工作状态监视装置来判断。如果在步骤S105里,确定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就在步骤S108里封塞当前挂起的呼叫建立请求,不准它传递,直到第二个用户台从占线状态转为空闲状态。如果在步骤S105中第二个用户台不是处于占线状态,就在步骤S106中请求建立呼叫。既然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的时候呼叫建立请求根本不可能占用交换机装置中的资源,因此,其它呼叫或者其它交换使用网络资源的效率可以更高。
第四个实施方案(重叫的封塞方法)
在图3b里,步骤S202、S203、S204和S205对应于图3a中的步骤S102、S103、S104和S105。如果控制设备在步骤S205中确定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重叫检测装置RC-DET就在步骤S209里判断当前挂起的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重拨)。在步骤S209中可以使用前面针对重叫检测装置介绍的所有功能(还在步骤S205中判断第二个用户台是不是处于占线状态)。
如果到此为止在步骤S209里没有检测到重拨(步骤S209中的“N”),就可以在步骤S202、S203中发送和接收另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在步骤S210中,最好向第一个用户台发出一个“占线信号”,说明第二个用户台正占线。步骤S202中的重叫建立请求从自动重叫装置或者,由第一个用户台的用户根据一个时间表或者完全自由地用手工方式发出。
如果在步骤S204、S205中确定第二个用户台仍然处于占线状态,第二个呼叫建立请求(或者事实上是第n次连续的呼叫建立请求)将被最终判断为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例如是由第一个用户台中的自动重叫装置在步骤S209中发出的。于是,如果步骤S209的选择是“Y”,就在步骤S208最终激活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在步骤S208以后,重叫封塞装置将封塞第一个用户台发出的跟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建立呼叫的呼叫建立请求。
第二个用户台的占线状态信号可以在步骤S211里发送给第一个用户台。在步骤S204里监视第二个用户台的工作状态,既然第一个用户台甚至可能继续不断地向第二个用户台发出呼叫建立请求(见步骤S211和S202之间的虚线)。
在步骤S204里,第二个用户台最终将它的工作状态从占线状态改变为空闲状态,于是在步骤S212里撤销封塞,在步骤S206里最终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建立起呼叫。
当然,如果在步骤S204中,在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期间判断出工作状态是“空闲”,就没有必要在步骤S212中撤销封塞,因为在此以前封塞装置根本就没有激活。
从图3b可以看出,如果有几次成功地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被网络拒绝,就开始重拨检测,以后发出的重复呼叫建立请求被封塞,以防占用网络资源,除非第二个用户台允许接通呼叫。就象参考图3a所介绍的一样,如果第二个用户台能够接通的时候第一个用户台刚好无法接通,第二个用户台中的控制设备就可以执行跟图3b中的程序相同的程序。
还应当指出,上述步骤S205、S209和S210既可以针对相同类型的呼叫,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叫。也就是说,如果例如第一次发出一个语音呼叫建立请求,第二个用户台SS2占线,就在步骤S210里发出一个占线信号。但是,这并不排除这一请求是传递给交换机的这一事实,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封塞。只有在重复发出同一呼叫的呼叫请求以后,步骤S209和S208才会启动封塞。
然而,第二个用户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用不同的号码或者不同的呼叫建立参数来访问),例如语音和数据应用程序,这样,只是说明“占线”不能足以说明是第二个用户台中哪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在占线,哪一种类型的不占线。因此,在步骤S210中除了接收占线信号以外,第一个用户中的应用程序还可以发出另一种类型另一个(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这一请求可能会成功,即使前面的占线信号只涉及第二个用户台的一个应用程序,而另一个新的呼叫建立请求没有涉及。
或者,可以在步骤S210里将另一个改进了的占线信号返回给第一个用户,将占线应用程序的类型(目前无法跟它建立呼叫)告诉第一个用户,这个改进信号真正地说明第二个用户台中哪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被占线,这样,第一个用户可以有目的地尝试不同类型的呼叫。在控制装置中,当前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一个重复请求这一事实,即使是发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的不同应用程序的,可以通过分析包括在呼叫建立请求和/或将它们跟说明第二个用户台中应用程序的类型的占线信号进行比较来检测出来。如果例如呼叫建立请求中的参数说明所需要的呼叫类型(也就是第二个用户台中特定的应用程序)跟说明第二个用户中占线应用程序类型的改进占线信号中的参数不同,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仍然可以传递给交换机装置,这一呼叫仍然可能成功地建立起来,而不管第二个用户台发出了占线信号。
第五个实施方案(包括CCBS激活的方法)
图4和5a、5b说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它们更加详细地介绍网络为第一个用户台提供CCBS业务这种情形(也就是说这第一个用户台已经在网络中注册接受CCBS服务,例如在GSM无线电通信网络里注册接受ETSI CCBS服务)。
以后假定在图4、5a、5b里,“应用程序”指的是终端设备为了通过MS核心向跟网络连接的第二个用户台建立数据呼叫而(例如用AT命令集)运行的数据/传真应用程序。
但显然,图4、5a和5b中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单个电话设备的“语音呼叫建立装置”,其中“MS核心”是电话设备中负责,例如在网络是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情况中通过无线电接口,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给网络的那一部分。
图4基本上是一个流程图,一直说明到在几个重拨被检测到以后激活装置BLK-ACT激活重叫封塞装置RC-BLK。在步骤S301里,应用程序发出一个呼叫建立请求(进行拨号操作)。在步骤S302里从CCBS代理向MS核心发送呼叫建立请求。在步骤S303里,网络的交换机装置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如果第二个用户台占线,就在步骤S304里向MS核心发回一则拆线(拒绝)消息。在步骤S305里为CCBS代理提供一则拨号失败(拒绝)消息。除了说明拒绝了呼叫建立请求以外,步骤S305中的消息还可以说明网络的CCBS业务(如果有的话)原则上可以激活(如果第一个用户台希望这样做,而且已经注册接受这一服务)。这里假设第一个用户台可以激活CCBS业务。在步骤S306里第二个用户台占线的信号被发送给第一个用户台(发往终端设备或电话设备中的应用程序)。这样,步骤S301、S302、……、S306说明失败的呼叫建立请求的过程。
从第二组步骤S301、S302、……、S306可以看出,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可以再一次重新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按照预定时间表或这一预定重复频率,直到达到最大的重复次数)。
最后,在第n次请求中(例如在第三次以后),重叫检测装置在步骤S307中终于检测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是重复呼叫建立请求。如上所述,这可以通过比较呼叫参数集或者通过重叫检测装置评估时间间隔来做到。由于步骤S305中的消息已经说明可以为第一个用户台激活这一CCBS业务,激活装置不仅仅在步骤S307中激活封塞装置,封塞以后所有的重拨,还在步骤S308、S309、……、S311中激活CCBS业务。
在步骤S311中收到激活CCBS业务的应答消息时,也就是激活了监视第二个用户台工作状态的至少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呼叫参数被插入“重拨封塞清单”中。更进一步,CCBS索引可以按照前面介绍的方式插入存储器中。
从步骤S312开始,第一个用户台的自动重叫装置可能会进一步发出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而它将被封塞,至少不能发送给网络,最好已经不让它发往MS核心。此外,至少有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监视第二个用户台的工作状态。而在当前的CCBS业务里,最好能够确定一个“用户占线”信号,利用GSM以后叫做UMTS系统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原则上也能为数据呼叫提供这种信号。也就是说,当呼叫涉及第一个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发出的数据呼叫时,监视在第二个用户台的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工作状态。
第六个实施方案(撤销CCBS以后可以重拨)
在图5a里,虚线以上的步骤S310、S311跟图4有关。如果在步骤S311以后激活CCBS业务,并且激活封塞装置封塞呼叫建立请求,当然,在步骤S401中第一个用户台(应用程序)重拨的所有尝试都被CCBS代理立即拒绝,在步骤S402里发出一个占线状态信号。如上所述,封塞装置封塞所有随后要传送给网络或者MS核心的重拨。
步骤S403基本上跟图7a中的步骤S23有关。也就是说,在步骤S403以前,第二个用户台又可以接通了,也就是说从占线状态变成了空闲状态,这样,在步骤S405中从CCBS代理向MS核心发去一则空闲状态说明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405中收到这一空闲状态信号的时候,在步骤S404中就可以重拨。
在步骤S405中收到空闲状态指示,CCBS代理立即关闭封塞装置,从而使当前挂起的重复呼叫建立请求S404可以在步骤S406、S407中发往网络。这样,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之间的呼叫可以被立即建立。
图5a中的“X”指的是封塞装置拒绝呼叫建立请求。在图5a里,利用上述延迟装置和排队装置的好处是明显的。如果在步骤S404中重叫建立请求仅仅在步骤S405中收到远端用户空闲消息之前一点点到达,延迟发送占线状态信号给应用程序,让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排一预定时间的队,将是值得的。只要空闲状态信号消息在步骤S405中到达,只是比步骤S404中到达的呼叫建立请求晚一点点,它仍然可以立即使用。
第七个实施方案(CCBS关闭以后没有任何重拨请求)
在图5b里,在步骤S405中收到远端用户空闲信号以后,没有任何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重叫尝试)。图5b中的步骤S401~S407对应于图5a中的那些,差别是消息之间的时间关系不同。
也就是说,在步骤S403中激活CCBS重叫,并在步骤S405中将空闲状态信号发送给CCBS代理时,没有挂起的任何呼叫建立请求(甚至没有延迟的请求)。此时,或者执行图5b中步骤S405以后的程序,就象图7b中功能程序④中一样,或者延迟CCBS重叫程序,或者停止CCBS业务。
它被延迟的时候,CCBS就在步骤S404里等待下一个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
当CCBS业务停止的时候,这仍然不会妨碍第一个用户台成功地建立呼叫,因为步骤S404中下一个重叫尝试再也不会被CCBS代理封塞,使它不能发送给网络,这样,步骤S406、S407中的呼叫建立请求将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将跟第二个用户台建立呼叫(也就是它的传真/数据应用程序)。
第八个实施方案(几个呼叫建立请求的处理)
以上说明假设第一个用户台只发出一个(可能是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可以为数据呼叫从终端设备上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发送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或者实际上由电话设备为语音呼叫发送。如果CCBS代理位于第一个用户台内,它就可能处理这单独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如果CCBS代理同时提供多个第一个用户台(这里它最好位于电信网内),CCBS代理就会以并行方式处理来自几个第一个用户台的单个或者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
然而,即使CCBS代理位于第一个用户台内,仍然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几个呼叫建立请求。特别是同时运行几个数据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因特网访问、传真)的一个终端设备跟电话设备相连的时候。此时,当然可能同时有几个数据呼叫建立请求。
本发明的CCBS代理主要为至少一个数据应用程序进行呼叫建立封塞。然而,根据控制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CCBS代理能够并行地处理几个数据应用程序。在“终端到调制解调器”接口上(见图1),采用了多路复用方案(也许是符合ETSI SMG4的一个多路复用方案)。主要的扩展在接口里,而CCBS代理主要是扩展它的存储器MEM来处理来自几个数据应用程序的几个呼叫建立请求,甚至为每一个数据应用程序提供几个存储器。
CCBS代理也可以配置成只对网络内的CCBS业务不能激活的数据应用程序工作。例如,CCBS代理可以允许——作为一个默认设置——所有数据应用程序激活CCBS业务。如果它随后检测到CCBS业务激活失败(例如对应的应用程序没有注册接受CCBS服务),它就可以接管激活CCBS业务不成功的数据应用程序的呼叫建立请求。
当然,当CCBS业务不能激活,或者甚至它能激活时,数据应用程序可以灵活地配置CCBS代理,让它接管呼叫建立请求,这样CCBS代理最好跟网络内部CCBS业务协作(就象图4、5a、5b中假设的一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控制设备,它在第一个用户台(例如一个移动终端或者跟它连接的一个终端设备)或者在网络内提供一种集中化的功能,为数据和/或语音应用程序支持网络内的CCBS辅助业务。集中化的装置,应用程序不必为当前正在标准化的CCBS业务更新。网络一侧最好提供CCBS业务,第一个用户台中支持的语音或者数据应用程序最好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也就是一个重拨功能)。
如上所述,这样就可以为传真和数据应用程序提供CCBS业务而不需要更新所有用户应用程序来支持CCBS业务。这样,本发明对于终端设备提供的传真和数据业务特别有利。但很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传真和数据业务,而是还可以用于语音业务,封塞单独一个语音呼叫建立请求或者一个重复的语音呼叫建立请求,也就是说,当用户反复发出同样的重叫请求或者使用自动重叫装置的时候。
本发明允许快速提供目前正在标准化的CCBS业务。对于移动台这种情形,它将是一个专有的解决方案,不是ESTI的所有业务要求都能满足。然而,由于CCBS代理的截获功能,这对于网络来说将是不可见的。由于网络通过延迟装置和排队装置给移动台对“远端用户空闲信号”做出响应的时间有限,网络可能会看到似乎是“用户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缺点,因为不是CCBS业务的自动完成,而是这一呼叫很可能被下一重叫完成,就象图5b中所介绍的一样。
然而,本发明解决了应用程序/用户滥用重拨功能所带来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只要无法接通目标,它就能节省网络中的无线电资源和信令资源。这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是一个主要的优点,因为网络的资源可以完全自由地处理其它的呼叫建立请求。
此外,由于网络运营商显然要对CCBS业务收费,用户台就有节省成本的优点。
还应当明白,术语“用户台”、“移动台”、“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和“电话设备”只是用于区分发出特定呼叫建立请求的特定单元或者应用程序位于什么地方。因此很清楚,控制装置(CCBS代理)可以位于网络内,位于终端设备内,或者位于移动终端内,具体取决于发出请求的应用程序位于什么地方。这样,如果什么时候采用了广义的术语“用户台”,当然是指发出呼叫建立请求的用户台内特定的应用程序。
应当指出,根据上述思想,各种变化和改进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案。

Claims (42)

1.一种控制设备(AGNT),用于控制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之间呼叫的建立,它们跟一个电信网(NET)连接,该设备包括:
a)一种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用于封塞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跟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建立呼叫的呼叫建立请求,防止它传给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和
b)一种激活装置(BLK-ACT),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处于占线状态时,用于激活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和
c)一种呼叫处理装置(RC-HDL),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从占线状态变成空闲状态的时候,用于关闭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
2.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信网络(NET)包括监视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工作状态的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1、SS1)处于占线状态时,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输出一个占线状态信号给所述激活装置(BLK-AC)。
3.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ARC),用于重复发出呼叫建立请求给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
4.权利要求3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一种重叫检测装置(RC-DET),用于检测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
5.权利要求4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信网络(NET)包括监视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工作状态的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1、SS1)处于占线状态时,这一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输出一个占线状态信号给所述激活装置(BLK-AC);和
提供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的目的是在以下情况下封塞呼叫建立请求
-所述重叫检测装置(RC-DET)检测到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是所述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和
-所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为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输出一个占线状态信号。
6.权利要求2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MON、CCBS)的输出将被叫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的占线状态信号变成空闲状态信号的时候,所述呼叫处理装置(RC-HDL)关闭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
7.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1;TE、MT、SS2)之间建立语音呼叫的一个语音呼叫建立请求。
8.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包括一个电话设备(MT、SS1)和跟它连接的一个终端设备(TE),其中的呼叫建立请求由所述终端设备(TE)发出,以便在终端设备(TE)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之间建立数据呼叫。
9.权利要求8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设备(AGNT)放在所述终端设备(TE)或者电话设备(MT)中。
10.权利要求8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话设备(MT)是一个移动终端(MT),所述网络(NET)包括从包括公共陆地移动无线电网(PLMN)和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一组网络中选择出来的一个或者多个网络。
11.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1;TE、MT、SS2)中至少有一个是公共陆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PLMN)中的一个移动台(MS1、MS2)。
12.权利要求2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如果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被所述电信网(NET)拒绝,所述激活装置(BLK-ACT)就激活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和所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
13.权利要求4、5、其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活装置(BLK-ACT)只有在所述重叫检测装置(RC-DET)检测到自动重叫装置(ARC)为同一呼叫发出预定次数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并被所述电信网(NET)拒绝的时候才进行激活。
14.权利要求4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提供所述重叫检测装置(RC-DET)的目的是将呼叫建立请求中包括的一组呼叫参数跟储存在储存以前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如果呼叫参数相同,用于检测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重复地发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
15.权利要求4或14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叫检测装置(RC-DET)检测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ΔT),如果这一时间间隔(ΔT)在预定时间间隔(30s、60s)内,就检测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第一个用户的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
16.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包括一个自动重叫装置(ARC),用于重复发出呼叫建立请求给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
一种重叫检测装置(RC-DET),用于检测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是不是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以及
提供所述重叫检测装置(RC-DET)的目的是将呼叫建立请求中包括的一组呼叫参数跟储存在储存以前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如果呼叫参数相同,用于检测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重复地发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以及
关闭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时或在预定时间段以后,所述呼叫处理装置(RC-HDL)从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去掉一组呼叫参数。
17.权利要求2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激活所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
18.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同时为来自多个第一个用户台或者在它们的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多个应用程序的呼叫建立请求激活封塞功能。
19.权利要求1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一种装置,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1、SS1)处于占线状态时,用于向请求建立呼叫的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的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发回占线状态信号(“占线”)。
20.权利要求19的控制设备(AGNT),其特征在于
一种延迟装置(DLY),用于在收到呼叫建立请求一预定延迟时间以后,延迟激活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和/或发送所述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和
一种排队装置(QUE),用于让从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对于所述预定延迟时间进行排队。
2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跟电信网(NET)连接的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之间的呼叫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a)从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向所述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发送(S102、S202、S301)一个呼叫建立请求,以便建立到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的呼叫;
b)在为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提供的控制设备(AGNT)里接受(S103、S203、S301)所述呼叫建立请求;
c)在所述控制设备(AGNT)中判断(S104、S204、S306)被叫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是不是处于占线状态;和
d1)如果确定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处于占线状态(S105、S205),就封塞(S108、S208、S312、S402)呼叫建立请求,不让它传送到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去;和
d2)如果确定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处于空闲状态(S105、S205、S405),就将呼叫建立请求传送(S106、S206)给所述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和
e)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从占线状态变成空闲状态的时候,撤销(S106、S212、S405)所述呼叫激励请求封塞。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处于占线状态,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为建立到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的呼叫,重复(S301~S306;S401、S402)发送呼叫建立请求一预定次数。
23.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检测(S307)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建立到第二个用户台的呼叫建立请求是否跟已经发出过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建立有关。
24.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封塞呼叫建立请求是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的
-检测到(S307、S209)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是一个自动重叫装置(ARC)发出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和
-检测到(S105、S205)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处于占线状态。
25.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是在第二个用户台(TE、MS2、SS2)从占线状态改变(S205)到空闲状态以后发送(S206)给所述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的。
26.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1;TE、MT、SS2)之间建立语音呼叫的一个语音呼叫建立请求。
27.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封塞(S108、S208、S312)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是在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发出的所述呼叫建立请求被所述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拒绝的时候进行的。
28.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塞(S307)是在检测出来(RC-DET)已经发出预定次数跟同一呼叫有关的重复的呼叫建立请求,并被所述电信网(NET)的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拒绝的时候开始的。
29.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中的一组呼叫参数跟储存前面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储存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有相同的呼叫参数,就检测出来这一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重复地发送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SS2)。
30.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发出的连续呼叫建立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ΔT)被确定,如果这一时间间隔(ΔT)在预定时间间隔(30s、60s)以内,就检测出来为同一呼叫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已经在以前发出过。
31.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中的一组呼叫参数跟储存前面的呼叫建立请求的参数的呼叫参数存储器(MEM)中储存的呼叫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有相同的呼叫参数,就检测出来这一呼叫建立请求已经被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重复地发送给同样的第二个用户台(TE、MS、SS2);
撤销封塞时或者在预定的时间长度以后,从所述呼叫参数存储器(MEM)去掉一组呼叫参数。
32.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激活一个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监视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的工作状态,当第二个用户台处于占线状态时,所述工作状态监视装置(CCBS)提供一个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
33.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塞是为多个第一个用户台或者在其中一个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进行的。
34.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当第二个用户台(TE、MS1、SS1)处于占线状态时,将一个占线状态信号(“占线”)发送回(S210、S211、S306、S402)请求建立呼叫的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中的应用程序/终端设备。
35.权利要求3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在收到呼叫建立请求以后,延迟封塞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和发送所述占线状态信号给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一预定延迟时间(ΔT);和
让来自第一个用户台(TE、MS1、SS1)的呼叫建立请求对于一预定延迟时间间隔(ΔT)进行排队。
36.权利要求3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占线状态信号(“占线”)发送回第一个用户台(SS1)被延迟一预定长度的时间间隔。
37.一种电信系统(SYS),包括跟电信网(NET)连接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台(TE、MS1、SS1;TE、MS2、SS2),该电信网(NET)有一个交换机装置(GMSC、MSC/VLR、HLR)用于在第一个用户台(TE、MT、SS1)和第二个用户台(TE、MT、SS2)之间建立呼叫,包括符合权利要求1~20中一个或者多个的一种控制设备。
38.权利要求37的电信系统(SYS),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封塞装置(RC-BLK)和激活装置(ACT)安装在所述终端设备(TE)内或者所述电话设备(MT、SS1)内。
39.权利要求37的电信系统(SYS),其特征在于
一个延迟装置(DLY),用于将向所述第一用户站(SS1)送回所述占线状态指示(“占线”)延迟一段预定时间间隔。
40.电信系统(SYS)的一种用户台,包括符合权利要求1~20中一个或多个的一种控制设备(AGNT)。
41.权利要求40的用户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台包括一个终端设备(TE),其中的控制设备(AGNT)安装在所述终端设备(TE)内。
42.权利要求40的用户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台包括一个电话设备(MT),其中的控制设备(AGNT)安装在所述电话设备(TE)内。
CNB998068640A 1998-03-31 1999-03-30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4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14450A DE19814450B4 (de) 1998-03-31 1998-03-31 Steuervorrichtung, Steuerverfahren und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Steuern des Aufbaus von Anrufen zwischen Teilnehmerstationen
DE19814450.4 199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3563A CN1303563A (zh) 2001-07-11
CN1177457C true CN1177457C (zh) 2004-11-24

Family

ID=786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68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457C (zh) 1998-03-31 1999-03-30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31937B1 (zh)
EP (1) EP1066713B1 (zh)
CN (1) CN1177457C (zh)
AU (1) AU748384B2 (zh)
CA (1) CA2326571C (zh)
DE (2) DE19814450B4 (zh)
WO (1) WO1999051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1240B2 (en) 2000-12-01 2004-03-23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 use message delivery
US6754324B2 (en) * 2000-12-11 2004-06-22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answer redial and connect
US6862345B2 (en) 2000-12-12 2005-03-01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 use no-answer message
EP1217854B1 (en) * 2000-12-20 2003-11-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ling load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20099810A1 (en) * 2001-01-25 2002-07-25 Martin Kiesel Method, system & apparatus for interactive multimedia remote processor control, diagnostics and maintenance
KR100469706B1 (ko) * 2001-03-06 200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패킷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DE10142359B4 (de) * 2001-08-30 2005-12-15 Tenovi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Zustandes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endgerätes und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7103021B2 (en) * 2001-09-25 2006-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of data r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98899A1 (de) * 2001-09-28 2003-04-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Benachrichtigung über die Wiedererreichbarkeit eines während einer Gesprächsverbindung von einem anderen Teilnehmer getrennten Teilnehmers eines Mobilfunknetzes
EP1324581A1 (en) * 2001-12-28 2003-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CBS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DE60215335T2 (de) * 2002-08-07 2007-05-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zum Erstellen eines anwendungseingeleiteten Rufs an eine Mobilstation in einem CAMEL-Netzwerk, und ei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m CAMEL-Netzwerk
US7865547B2 (en) * 2002-09-12 2011-01-04 Siemens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busy IP network resources
US7689212B2 (en) * 2002-11-18 2010-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xchanging state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860751B (zh) * 2003-08-06 2012-07-18 英特尔公司 具有电话线的因特网基站
US8315634B2 (en) * 2004-09-16 2012-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utilization
FR2878111A1 (fr) * 2004-11-16 2006-05-19 Sagem Procede et systeme de reemission automatique de telecopie
DE102004057767B4 (de) * 2004-11-30 2013-12-1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Gemeinsame Backoff-Erzeugung für 802.11E-kompatible WLAN-Kommunikationsgeräte
EP1677502A1 (en) * 2004-12-28 2006-07-05 Koninklijke KPN N.V. Method for provid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in a telecom network
US20080139180A1 (en) * 2004-12-30 2008-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Completion On Busy Subscriber (Ccbs) - Fea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613470B2 (en) * 2005-03-03 2009-11-03 Alcatel-Lucent Usa Inc. Repeat de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o busy called parties
US7792549B2 (en) * 2005-03-30 2010-09-07 Alcatel-Lucent Usa Inc. Repeat di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o called parties that are powered off
CN101035373B (zh) * 2007-04-11 2010-05-26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at指令实现ccbs业务的方法
US8688129B2 (en) * 2007-09-17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de of service (GoS) differenti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790003A (zh) * 2009-01-23 2010-07-28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具有音频或视频功能的移动装置的监视或监听方法
CN101925032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通知方法及系统、信令监控单元及服务器
CN102143405B (zh) * 2010-02-02 2016-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恶意呼叫完成指示的方法及装置、主叫侧网络设备
US20120201367A1 (en) * 2011-02-09 2012-08-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Telephone Line Sensor and Redialer
CN102711280B (zh) * 2012-05-18 2015-09-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5207973A (zh) * 2014-06-18 2015-12-3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s通信系统中用户同时呼叫对方时的互通方法
US11303754B1 (en) * 2021-01-13 2022-04-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Ringless voicemail attempt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780A (en) * 1988-07-15 1989-12-05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Method for call routing in a network
JPH03220960A (ja) 1990-01-26 1991-09-30 Fujitsu Ltd 端末間の回線接続処理方式
US5243646A (en) * 1991-01-04 1993-09-07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Fast redial system for a telephone
SE504405C2 (sv) 1995-11-10 1997-02-03 Telia Ab Förbättringar av eller avseende telekommunikationstjänster
JPH09289540A (ja) * 1996-04-22 1997-11-04 Nec Corp 通信端末の再発呼規制方式
US5905960A (en) * 1997-03-31 1999-05-18 Motorola, Inc. Method of handling busy calls in a multiple z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0876037A3 (fr) * 1997-04-30 1999-04-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erminal, procédé de rappel automatique et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s
US5995848A (en) * 1997-07-21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pleting calls to busy mobile subscribers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748384B2 (en) 2002-06-06
DE19814450A1 (de) 1999-10-07
DE19814450B4 (de) 2008-07-31
EP1066713B1 (en) 2009-12-09
AU3602699A (en) 1999-10-18
EP1066713A1 (en) 2001-01-10
CN1303563A (zh) 2001-07-11
DE69941776D1 (de) 2010-01-21
CA2326571A1 (en) 1999-10-07
CA2326571C (en) 2009-01-27
US6731937B1 (en) 2004-05-04
WO1999051011A1 (en) 199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457C (zh) 控制用户台之间呼叫的建立的设备和方法
CN1166137C (zh) 在通信网络中交换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48936C (zh) 允许临时使用电话号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248530C (zh) 通知不能通信状态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装置和方法
CN1254104C (zh) 广播节目记录方法、通信控制设备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CN1131860A (zh) 通信系统
CN1086654A (zh) 用于电话服务的小功率无线系统
CN1960400A (zh) 通信终端及其接收阻塞方法
CN1249640A (zh) 具有用户应用程序和电话程序之间的应用编程接口和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85036A (zh) 个人号码通信系统
CN1582596A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CN1770886A (zh) 一种蜂窝电话及其传送消息的方法
CN1611020A (zh) 位置管理服务器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798171A (zh) 便携式终端
CN1859502A (zh) 主叫屏蔽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CN1640170A (zh) 根据用户通信终端信息建立最合适通信路线的通信集成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呼叫方法
CN1855833A (zh) 用于存储连接切换程序的介质、电子会议系统和连接切换方法
CN1574696A (zh)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器,基站,和通信方法
CN1302146A (zh) 用于由智能网络处理验证失败/授权拒绝用户的方法
CN1503537A (zh) 服务控制网络系统
CN1925519A (zh) 电话呼叫的方法及电话终端
CN1658634A (zh) 使用增值业务接入码和虚号码实现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432236A (zh) 无线lan系统、无线lan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905596A (zh) 一种实现被叫付费业务的方法和系统及被叫付费处理装置
CN1239255A (zh) 用于交易处理系统的信用状态检验系统和检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