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5699A -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5699A
CN117735699A CN202311782308.1A CN202311782308A CN117735699A CN 117735699 A CN117735699 A CN 117735699A CN 202311782308 A CN202311782308 A CN 202311782308A CN 117735699 A CN117735699 A CN 117735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fluidization
sewage
tow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23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阳
谢晓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q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q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q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q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23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5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5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5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提供了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臭氧流化塔、臭氧脱气塔和气体处理系统。臭氧流化塔包括流化塔筒体和设置于流化塔筒体的下部的流化筒,流化塔筒体的底部连通增压臭氧管道和污水管道,增压臭氧和污水能够从流化塔筒体的底部通过流化筒混合反应后流向顶部;臭氧脱气塔包括脱气塔筒体、连通臭氧流化塔的顶部,且用于暂时存放从臭氧流化塔流入的处理后的污水;气体处理系统连通臭氧流化塔和臭氧脱气塔,用于处理臭氧流化塔和臭氧脱气塔中多余的气体。该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扩大气液接触面积、降低液相中臭氧的自分解速率可以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

Description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性的物质,能够有效用于污水处理杀菌、消毒、灭藻、脱色、降解COD、除氰化物、氨氮等。臭氧氧化机理分为:(1)分子臭氧的直接与污染物的反应;(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由于臭氧在水中溶解度比较低,属于难溶气体。臭氧在溶解前首先需要从气相向气液界面扩散,溶解之后再向液体内部扩散。其传质速率取决于:a.气液相的物理性质;b.界面两侧的浓度差以及化学反应消耗臭氧的速率;c.介质的湍流度。在臭氧水处理工艺中,传递到水中的臭氧量决定了反应效果,因此提高臭氧的传质速率是臭氧氧化单元的关键。
利用臭氧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这是比较常见的技术,但是常规的臭氧氧化技术存在氧化率比较低、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臭氧与污水只是通过同向流、异向流、催化剂接触等方式会导致污水与臭氧之间接触不够充分,限制了臭氧在污水中的传质过程,从而影响了臭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基于此,急需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一种或者多种技术问题,本公开的方案提供了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臭氧流化塔、臭氧脱气塔和气体处理系统。所述臭氧流化塔包括流化塔筒体和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下部的流化筒,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连通增压臭氧管道和污水管道,所述增压臭氧和所述污水能够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通过所述流化筒混合反应后流向顶部;所述臭氧脱气塔包括脱气塔筒体、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的顶部,且用于暂时存放从所述臭氧流化塔流入的处理后的污水;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用于处理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中多余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化筒中设置有多组微通道组件,所述多组微通道组件为多孔结构以增强臭氧在污水中的传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化筒的筒底部直径大于筒顶部直径以形成文丘里效应;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液环压缩机,所述液环压缩机连通所述增压臭氧管道以压缩臭氧进行增压,其中臭氧的压力范围为0.15-0.3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第一出水槽、导流引向器和曝气盘。所述第一出水槽设置于所述流化筒上部,用于将臭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导到所述臭氧脱气塔;所述导流引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槽和所述流化筒之间;所述曝气盘设置于所述流化筒的下部,用于将增压臭氧曝气喷射到所述流化筒内并且在所述流化筒的底部形成负压;其中,所述增压臭氧和污水在所述导流引向器和所述流化筒底部负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内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丝网除沫器,所述丝网除沫器设置于所述导流引向器和所述第一出水槽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一出水槽的污水去除泡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第一呼吸阀、第一放空阀和第二呼吸阀,所述第一呼吸阀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顶壁上,以能够在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内部形成微正压,所述第一放空阀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以排出所述臭氧流化塔中多余的污水,所述第二呼吸阀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顶壁上,以能够排出所述脱气塔筒体内多余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脱气塔还包括第二出水槽和第二放空阀。所述第二出水槽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上部,连通出水管道,用于将所述脱气塔筒体内静置后的污水排出所述臭氧脱气塔;所述第二放空阀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底部,以排出所述臭氧脱气塔中多余的污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处理系统包括: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气体处理管道分别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检测流向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泡筒,所述消泡筒设置于靠近所述臭氧流化塔的连接处的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减小从所述臭氧流化塔中排出的气体的气泡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提升泵、流量计、跨线水管和调节阀;所述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设置于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向所述污水管道中投放液体催化剂;所述提升泵设置于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提升污水的流速;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提升泵和所述臭氧流化塔之间的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计量流入所述臭氧流化塔的污水量;所述跨线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污水管道,其中,所述跨线水管与所述污水管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提升泵和所述流量计之间;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跨线水管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臭氧流化塔中设置有流化筒,流化筒中设置有多组微通道组件,该多组微通道组件为多孔结构,流化筒的上部设置导流引向器,流化筒的下部设置曝气盘,曝气盘形成负压,在此整体结构的作用下使得污水能够达到10-15倍的循环水量,让污水与臭氧反复接触增强氧化效果。
使用的臭氧先进行增压提供足够的气压,流化筒筒底部直径大于筒顶部直径以形成文丘里效应,使得增压臭氧和污水在流化筒中增强了混合效果。
臭氧流化塔后端设置有臭氧脱气塔,将污水中剩余的臭氧提供足够的分解时间,由于臭氧的半衰期为30min左右,因此此脱气塔的停留时间至少30min,以充分分解臭氧。
工艺中设置有跨线水管,依据水质的要求可以对来水进行部分处理,然后与不处理的污水进行混合,只要混合之后污水能够达到出水要求即可;处理工艺路线比较灵活。
气体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处理掉臭氧流化塔和臭氧脱气塔中析出的臭氧。且通过消泡筒将臭氧的气泡减小利用处理臭氧。通过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待处理气体的浓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本装置处理,能够有效节省臭氧用30%-50%,大大节省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臭氧流化塔;11、流化塔筒体;12、流化筒;13、第一出水槽;14、导流引向器;15、曝气盘;16、第一呼吸阀;17、第一放空阀;
2、臭氧脱气塔;21、脱气塔筒体;22、第二呼吸阀;23、第二出水槽;24、第二放空阀;
3、气体处理系统;31、气体处理装置;32、气体浓度检测装置;33、消泡筒;
4、提升泵;
5、流量计;
6、跨线水管;
7、调节阀;
8、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
9、丝网除沫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臭氧传质是化学反应增强的吸收过程。所以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扩大气液接触面积、降低液相中臭氧的自分解速率可以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
因为臭氧在水中溶解度低且传质效率低,得到的臭氧水浓度低,所以使用高效设计的气液接触器来获得更高的气体质量传递速率和相应地更快的反应,这些接触器通过增加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表面积并增加湍流强度来提高传质速率,接触器类型大致有鼓泡扩散式接触器、静态混合器、射流式接触器、膜接触器和臭氧微气泡反应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分解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臭氧流化塔1、臭氧脱气塔2和气体处理系统3。臭氧流化塔1包括流化塔筒体11和设置于流化塔筒体11的下部的流化筒12,该流化塔筒体11的底部连通增压臭氧管道和污水管道,增压臭氧和污水能够从流化塔筒体11的底部通过流化筒12混合反应后流向顶部;臭氧脱气塔2包括脱气塔筒体21、连通臭氧流化塔1的顶部,且用于暂时存放从臭氧流化塔1流入的处理后的污水;气体处理系统3连通臭氧流化塔1和臭氧脱气塔2,用于处理臭氧流化塔1和臭氧脱气塔3中多余的气体。
根据该技术方案,臭氧流化塔1和臭氧脱气塔2均为塔式结构。臭氧流化塔1采用下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污水从底部进入流化筒12内充分与臭氧混合反应。由于未处理的污水与臭氧均从底部不断进入到臭氧流化塔1中,能够保证液相与气相之间比较恒定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为臭氧从气相进入到液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流化筒12中污水和反复接触臭氧充分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污水与臭氧的混合物流向流化塔筒体11的顶部并进入臭氧脱气塔2的脱气塔筒体21。脱气塔筒体21的尺寸经过设计,能够使得脱气塔筒体21中的污水与臭氧的混合物充分静置,从而将其中的臭氧析出。臭氧脱气塔2为污水中剩余的臭氧提供足够的分解时间,由于臭氧的半衰期为30min左右,因此污水和臭氧混合液在臭氧脱气塔2的停留时间至少30min。在臭氧流化塔1的工作过程和臭氧脱气塔2的静置过程中都会有气体析出,为了平衡内部压力需要及时排出到气体处理系统3进行处理。该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扩大气液接触面积、降低液相中臭氧的自分解速率可以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流化筒12中设置有多组微通道组件,该多组微通道组件为多孔结构以增强臭氧在污水中的传质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多组微通道组件的多孔结构可以使得污水不断的分隔流过,从而污水能够达到10-15倍的循环水量,并且阻止了臭氧大气泡的产生,使得让污水与臭氧反复接触增强氧化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流化筒12的筒底部直径大于筒顶部直径以形成文丘里效应;臭氧流化塔1还包括液环压缩机,该液环压缩机连通增压臭氧管道以压缩臭氧进行增压,其中臭氧的压力范围为0.15-0.3Mpa。
根据本实施例,污水和臭氧从流化筒12的筒底部进入并从筒顶部流出,利用文丘里效应,增强了污水和臭氧的混合效果。采用的是液环压缩机,将产生的臭氧进行压缩使其压力达到0.15-0.3Mpa,确保足够的压力使得污水和臭氧进入到微通道中;液环压缩机采用污水为补充液,最终形成臭氧混合液从曝气盘进入到流化筒。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流化塔1还包括:第一出水槽13、导流引向器14和曝气盘15。第一出水槽13设置于流化筒12上部,用于将臭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导到臭氧脱气塔2;导流引向器14设置于第一出水槽13和流化筒12之间;曝气盘15设置于流化筒12的下部,用于将增压臭氧曝气喷射到流化筒12内并且在流化筒12的底部形成负压;其中,增压臭氧和污水在导流引向器14和流化筒12底部负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内循环。
根据本实施例,流化塔筒体11的上部设置第一出水槽13。第一出水槽13位于导流引向器14的上部。导流引向器14又位于流化筒12的上部,能够改变气水混合液的流动方向。曝气盘15在喷射的时候,会在其周围形成负压。污水和臭氧在底部负压和顶部导流引向器14的共同作用下,循环运动。增大污水和臭氧的混合长度,使得污水和臭氧充分混合。
通过在曝气盘15处形成的负压和导流引向器14的设置形成大比例的内部循环,最终使得气水混合液形成强烈的紊动、湍流、剪切,促使液膜与气膜高频振荡交换,使臭氧气泡直径大幅度减小,臭氧气泡数目增多,增大气泡的比表面积,同时也使气液膜变薄,能极大地降低传质阻力,使臭氧分子更好地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而达到增强传质效果,最终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减少臭氧的投加量。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流化塔1还包括:丝网除沫器9,丝网除沫器9设置于导流引向器14和第一出水槽13之间,用于将流向第一出水槽13的污水去除泡沫。
根据本实施例,当污水流向第一出水槽13以通过第一出水槽13流出臭氧流化塔1时,污水会先流过丝网除沫器9,丝网除沫器9的网孔能够将污水中夹杂的泡沫过滤掉。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流化塔1还包括:第一呼吸阀16,该第一呼吸阀16设置于流化塔筒体11的顶壁上,以能够在流化塔筒体11的内部形成微正压。
根据本实施例,流化塔筒体11设有第一呼吸阀16使得流化塔筒体11内形成微正压,通过亨利定律可知,能够有效增加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够有效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流化塔1还包括:第一放空阀17,第一放空阀17设置于流化塔筒体11的底部,以排出臭氧流化塔中多余的污水。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放空阀17设置于流化塔筒体11的底部,在臭氧流化塔停止工作或者不需要继续处理污水时,打开第一放空阀17可以将其中的污水全部排出去。
优选地,流化塔筒体11采用下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污水从流化塔筒体11底部进入,硫化筒12内径大于硫化筒12顶部直径,因此会形成文丘里效应,增强了混合效果;且臭氧也是从流化塔筒体11底部经曝气盘15进入到流化塔筒体11中,曝气盘15处形成负压,污水会被吸入到流化塔筒体11中,且臭氧与污水快速混合,气水混合液沿着流化塔筒体11形成贴壁向上流动,在流化塔筒体11顶端设置有导流引向器14,改变了气水混合的液的流动轨迹,在导流引向器14的设置与流化塔筒体11底部形成负压的影响下,气水混合液会形成顺时针的内部循环,通过气量与流化塔筒体11的设计,使得气水混合液能够达到约进水量数十倍的循环量,大大延长了水流的路径,且扩大气液相接触面积,不断使气液膜层不断更新,增加气泡行程提高臭氧的转移效率,最终使得臭氧与污水中的污染物接触更佳充分,臭氧在污水中的处理效果更佳。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脱气塔2还包括:第二呼吸阀22,第二呼吸阀22设置于脱气塔筒体21的顶壁上,以能够排出脱气塔筒体21内多余的气体。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呼吸阀22的作用与第一呼吸阀作用相似。而且,污水和臭氧的混合液在脱气塔筒体21内静置时当其中溶解的臭氧逐渐释放达到一定浓度时打开第二呼吸阀22将臭氧气体引入到气体处理系统3。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脱气塔2还包括第二出水槽23和第二放空阀24。第二出水槽23设置于脱气塔筒体21的上部,连通出水管道,用于将脱气塔筒体21内静置后的污水排出臭氧脱气塔2;第二放空阀24设置于脱气塔筒体21的底部,以排出臭氧脱气塔2中多余的污水。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出水槽23的作用类似于第一出水槽13。第二放空阀24的作用类似于第一放空阀17。因此二者都是将臭氧脱气塔2中的污水排出。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气体处理系统3包括:气体处理装置31,气体处理装置31通过气体处理管道分别连通臭氧流化塔1和臭氧脱气塔2。
根据本实施例,气体处理装置31是常规的处理装置。其主要是将臭氧反应后生成氧气。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气体处理系统3还包括:气体浓度检测装置32,该气体浓度检测装置32设置于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检测流向气体处理装置31的气体浓度。
根据本实施例,气体浓度检测装置32在本文中主要是检测臭氧的浓度以为后面的气体处理装置31处理臭氧提供依据。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气体处理系统3还包括:消泡筒33,该消泡筒33设置于靠近臭氧流化塔1的连接处的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减小从所述臭氧流化塔中排出的气体的气泡尺寸。
根据本实施例,消泡筒33主要是将臭氧流化塔中排出的气体中大尺寸的气泡减小为小气泡以易于后面的处理工作。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8、提升泵4、流量计5、跨线水管6和调节阀7;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8设置于污水管道上,用于向污水管道中投放液体催化剂。提升泵4设置于污水管道上,用于提升污水的流速;流量计5设置于提升泵4和臭氧流化塔1之间的污水管道上,用于计量流入臭氧流化塔1的污水量;跨线水管6连通出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其中,跨线水管6与污水管道的连通处位于提升泵4和流量计5之间;调节阀7设置于跨线水管6上。
根据本实施例,提升泵4用于将未处理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泵送到臭氧流化塔1。在流量计5显示进入臭氧流化塔1的污水量过多时,打开调节阀7通过跨线水管6输送多余的污水。污水管道上增加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8,液体催化剂可以为过氧化氢;增加过氧化氢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催化臭氧氧化与臭氧直接氧化形成协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处理效果远远高于一般的直接臭氧氧化。
某气化水除氰化物项目,通过臭氧高级氧化的方法进行除氰化物,原水的氰化物为10-15mg/L;出水的要求为5mg/L以下。具体的水质见下表:
采用本申请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的装置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后具体的数据如下:
采用本工艺与之前工艺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申请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后,出水能够稳定达标满足出水氰化物小于5mg/L。
(2)采用本申请臭氧投加量节省37.5%,也就是成本节约37.5%。
(3)本申请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臭氧投加量与去除COD的比值更低,臭氧的利用效率更高。
本申请中臭氧流化塔1中设置有流化筒12,流化筒12中设置有多组微通道组件,该多组微通道组件为多孔结构,流化筒12的上部设置导流引向器14,流化筒12的下部设置曝气盘15,曝气盘15形成负压,在此整体结构的作用下使得污水能够达到5-10倍的循环水量,让污水与臭氧反复接触增强氧化效果。
使用的臭氧先进行增压提供足够的气压,流化筒12筒底部直径大于筒顶部直径以形成文丘里效应,使得增压臭氧和污水在流化筒12中增强了混合效果。
臭氧流化塔1后端设置有臭氧脱气塔2,将污水中剩余的臭氧提供足够的分解时间,由于臭氧的半衰期为30min左右,因此此脱气塔的停留时间至少30min,以充分分解臭氧。
工艺中设置有跨线水管6,依据水质的要求可以对来水进行部分处理,然后与不处理的污水进行混合,只要混合之后污水能够达到出水要求即可;处理工艺路线比较灵活。
气体处理系统3可以有效处理掉臭氧流化塔1和臭氧脱气塔2中析出的臭氧。且通过消泡筒33将臭氧的气泡减小利用处理臭氧。通过气体浓度检测装置32实时检测待处理气体的浓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本装置处理,能够有效节省臭氧用30%-50%,大大节省处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并且,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臭氧流化塔,所述臭氧流化塔包括流化塔筒体和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下部的流化筒,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连通增压臭氧管道和污水管道,所述增压臭氧和所述污水能够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通过所述流化筒混合反应后流向顶部;
臭氧脱气塔,所述臭氧脱气塔包括脱气塔筒体、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的顶部,且用于暂时存放从所述臭氧流化塔流入的处理后的污水;
气体处理系统,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用于处理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中多余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筒中设置有多组微通道组件,所述多组微通道组件为多孔结构以增强臭氧在污水中的传质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筒的筒底部直径大于筒顶部直径以形成文丘里效应;
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液环压缩机,所述液环压缩机连通所述增压臭氧管道以压缩臭氧进行增压,其中臭氧的压力范围为0.15-0.3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
第一出水槽,所述第一出水槽设置于所述流化筒上部,用于将臭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导到所述臭氧脱气塔;
导流引向器,所述导流引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槽和所述流化筒之间;
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设置于所述流化筒的下部,用于将增压臭氧曝气喷射到所述流化筒内并且在所述流化筒的底部形成负压;
其中,所述增压臭氧和污水在所述导流引向器和所述流化筒底部负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内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丝网除沫器,所述丝网除沫器设置于所述导流引向器和所述第一出水槽之间,用于将流向所述第一出水槽的污水去除泡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流化塔还包括:
第一呼吸阀,所述第一呼吸阀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顶壁上,以能够在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内部形成微正压;
第一放空阀,所述第一放空阀设置于所述流化塔筒体的底部,以排出所述臭氧流化塔中多余的污水;
第二呼吸阀,所述第二呼吸阀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顶壁上,以能够排出所述脱气塔筒体内多余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脱气塔还包括:
第二出水槽,所述第二出水槽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上部,连通出水管道,用于将所述脱气塔筒体内静置后的污水排出所述臭氧脱气塔;
第二放空阀,所述第二放空阀设置于所述脱气塔筒体的底部,以排出所述臭氧脱气塔中多余的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系统包括:
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气体处理管道分别连通所述臭氧流化塔和所述臭氧脱气塔;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检测流向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泡筒,所述消泡筒设置于靠近所述臭氧流化塔的连接处的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用于减小从所述臭氧流化塔中排出的气体的气泡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所述液体催化剂投加装置设置于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向所述污水管道中投放液体催化剂;
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设置于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提升污水的流速;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于所述提升泵和所述臭氧流化塔之间的所述污水管道上,用于计量流入所述臭氧流化塔的污水量;
跨线水管,所述跨线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污水管道,其中,所述跨线水管与所述污水管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提升泵和所述流量计之间;
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跨线水管上。
CN202311782308.1A 2023-12-22 2023-12-22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7735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2308.1A CN117735699A (zh) 2023-12-22 2023-12-22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2308.1A CN117735699A (zh) 2023-12-22 2023-12-22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5699A true CN117735699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2308.1A Pending CN117735699A (zh) 2023-12-22 2023-12-22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56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0002B (zh) 一种两级微纳米曝气催化臭氧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10776085B (zh) 一种超重力旋流微气泡臭氧氧化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US11926549B2 (en) Treatment process and treatment system of enhanced up-flow multiphase wastewater oxidation
CN104876375A (zh) 一种深度氧化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46034A (zh) 一种两级梯度臭氧催化流化床深度处理生化尾水的装置及方法
WO2023140319A1 (ja) 工業廃水の処理システム、工業廃水の処理システムの使用、工業廃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廃水処理プロセス
CN206512041U (zh) 一种两级梯度臭氧催化流化床深度处理生化尾水的装置
CN106630110A (zh) 一种一体式梯度臭氧催化流化床装置及其应用
WO2023173715A1 (zh) 臭氧催化氧化气浮一体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87981A (zh) 一种dmto装置低bc比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3735245A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污水的方法
CN203625106U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
CN109264848A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臭氧增压溶气式催化氧化系统及方法
CN109019824A (zh) 一种高效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11620434A (zh) 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及其应用
CN117735699A (zh) 臭氧流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422971A (zh) 一种喷淋式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系统
CN111392914A (zh) 一种非均相复合催化氧化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216584371U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设备
CN114180706B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设备及废水处理方法
CN215886498U (zh) 炼油废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系统
CN117735698A (zh) 利用臭氧进行污水处理的装置
CN212127673U (zh) 一种喷淋式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系统
CN212532415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01362609Y (zh) 气液光催化氧化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